CN107269104B -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 Google Patents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9104B
CN107269104B CN201710466883.9A CN201710466883A CN107269104B CN 107269104 B CN107269104 B CN 107269104B CN 201710466883 A CN201710466883 A CN 201710466883A CN 107269104 B CN107269104 B CN 107269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one ash
mountain
placing
ceme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68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9104A (zh
Inventor
张帆
张耀伦
林荣茂
周惠君
张菡
程云
车敏琦
周谦
王瀚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9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9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9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9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3/00Monuments; Tombs; Burial vaults; Columbaria
    • E04H13/006Columbaria, mausoleum with frontal access to vau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3/00Monuments; Tombs; Burial vaults; Columba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enc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该硐室墓园包括N层硐室层,所述硐室层包括开设于山体内的一个或多个骨灰安放硐室和设置于山体外周的人行道,所述骨灰安放硐室的进口端人行道连通;所述骨灰安放硐室内设有多个骨灰安放单元;当N≥2时,上、下相邻的两层硐室层的骨灰安放硐室相互错开设置,N为正整数。本发明完全利用山体建设硐室墓园,不占用人类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用地,能在极大程度上解决或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单个骨灰安放硐室内骨灰安放单元可设置数量大,工程造价成本低,大大降低成本投入,产出与投入比高达6~10,大幅降低普通老百姓购置墓穴的财务压力。

Description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属于矿业工程和安全技术领域,为殡葬业服务。
背景技术
殡葬文化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古代墓葬的发掘研究,大量的出土文物是世界各民族古代文明的主要依据。
中国人的“入土为安”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目前人们已普遍接受遗体火化。但对骨灰处理,还有不同方式,诸如:平面土葬,植树深埋;江河、湖海撒播;公墓、寺庙、骨灰堂奉厝等等。
目前,普通百姓向公墓购置一穴坟地,需要花费几万到十几万元。在骨灰堂、寺庙奉厝,每盒骨灰安放,例如在湖南某骨灰殿要七千元至二万元。而撒播方式与普通中国人的理念相去甚远。特别是逝者后人,每逢清明多要求祭扫而难于接受。骨灰堂方案以后会要求向空中发展,在城市过多的骨灰楼也有碍观瞻,造成视觉污染。
申请人查阅了大量有关殡葬的文献,其中所提出的“地下陵园”方案,大多是向地面以下深挖二、三十米,建混凝土构筑物,存放多格骨灰;地面以上或上层还要有活动大厅,或绿化,用电梯连接。这种方案总体分散,重复这种“地下陵园”,还得分散占地,投入也大,且管理分散。因此成本高,效益低。另有提出利用废弃矿井,天然洞穴者,建议搞“洞葬”,而这些难以满足后人方便祭扫的需求。因为适用者不多,无法满足城市庞大的需求!其效益、安全等也均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以解决殡葬设施的占地和投资问题,降低殡葬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包括N层硐室层,单层所述硐室层包括开设于山体内的一个或多个骨灰安放硐室和设置于山体外周的人行道,所述骨灰安放硐室的进口端与人行道连通;所述骨灰安放硐室内设有多个骨灰安放单元,优选地,该骨灰安放单元为骨灰安放柜;
当N≥2时,上、下相邻的两层硐室层的骨灰安放硐室的中心线相互错开设置;
其中,N为正整数。优选地,所有骨灰安放硐室均位于当地潜水位线之上,以防止地下水害,保证骨灰安放硐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硐室层还包括设置于山体内部的联络道,所述骨灰安放硐室的尾端分别与联络道连通。
优选地,各个骨灰安放硐室相互平行设置,每层硐室层中,联络道垂直分布于各条骨灰安放硐室的尾端。联络道一方面可以用于祭奠人群的疏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骨灰安放硐室与外界的通风,提高墓穴内硐室的通透性。此外,联络道两侧壁上也可适当设置骨灰安放单元,进一步提升硐室墓园的骨灰存放能力。
我国大多数城市附近都有山脉,现在交通又发达,城市圈几十上百公里,实施向山地进发“入土为安”有明显效益,乃是上策。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将骨灰存放处设置于山体内的硐室内,通过骨灰安放硐室和联络道的合理分布,保证山体结构和骨灰安放硐室的稳定性,山地表面土层仍可植树绿化正常利用。向山体内进发,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几乎不占土地。
进一步地,所述骨灰安放硐室和联络道的侧壁和顶部(顶壁)上均喷射有砼砂浆层,随着掘进的进行,紧跟进行喷射砼砂浆支护,以策施工安全,并密封出水点,处理渗水。必要时可以与锚杆支护结合使用。极少数“乱山”可用喷锚网对付。经过考察优选地段,一般可以只到喷砼砂浆阶段为止,就可正常作业,安全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骨灰安放硐室内沿骨灰安放硐室的长度方向设有钢筋砼隔墙,所述钢筋砼隔墙的厚度为0.2~0.3m。
优选地,钢筋砼隔墙设置于骨灰安放硐室巷中心线上,可以先安装一排锚杆,再绑扎钢筋网,然后捣注砼,既利于有效装修骨灰安放单元,又起到支撑作用,更利于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砼隔墙上开设有1~6个用于连通钢筋砼隔墙两侧通道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处设有门,方便两侧人流疏散、通风,优选地,相邻两个连通孔的距离为25~35m。
进一步地,所述骨灰安放单元设置于骨灰安放硐室的两侧壁和/或钢筋砼隔墙的两侧,优选地,骨灰安放单元一层层依次排列设置于骨灰安放硐室的两侧壁和/或钢筋砼隔墙的两侧,优选地,从下而上用石板或瓷砖等不燃材料装修骨灰安放单元。这样单个骨灰安放硐室内有四排骨灰安放单元,在保证通风顺畅的同时,提高单位空间内骨灰安放单元的数量,每米骨灰安放硐室内骨灰盒安放数量可达90~100个。
进一步地,所述硐室层包括4~12个相互平行的骨灰安放硐室,优选地,各个骨灰安放硐室处于相同标高。
优选地,本发明的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包括5~10层硐室层,每层硐室层的骨灰安放硐室数量为4~12个,这样一个墓园的骨灰安放硐室数量可达20~120个,能够安放20万~120万份骨灰,满足大中城市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骨灰安放单元包括柜体,柜体面向骨灰安放硐室人行道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有柜门,优选地,柜门外壁上设有信息卡槽,以容纳记载有逝者信息的信息卡,方便快速定位;优选地,该柜体的门由铝合金柜和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骨灰安放硐室内分段设置有摄像头,并与中央控制室连接,以便对骨灰安放硐室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优选地,中央控制室与互联网通信连接,这样逝者的后人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对逝者进行悼念或祭奠。
进一步地,当N≥2时,相邻硐室层的等高距为10~12m,同一硐室层内相邻骨灰安放硐室之间的中心距为8~15m,以在获得较大利用程度的同时,保证山体结构和骨灰安放硐室的稳定性,根据矿业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该布置方式是稳定可靠的。
进一步地,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的掘进长度为100~200m,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的坡度为0.5%~1.5%。设置一定坡度,方便骨灰安放硐室内渗水的自然流出。可在骨灰安放硐室开挖过程中进行激光定向,保证硐室内巷道的并行度和坡度,掌控自流水坡度,并保证掘砌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骨灰安放硐室的尾端设有多个局扇,所述局扇与抽风井连通,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进一步地,所述硐室墓园设置于山体内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区域,避开明显的地质破坏带,以提高安全系数,保证掘砌装修的顺利进行。
优选地,每个骨灰安放硐室尾端设风门,以调节风量大小,安装局扇与抽风井连通,构成通风系统,该条骨灰安放硐室的抽风与停止,可由中央控制室操作。
进一步地,该硐室墓园还包括相应地照明系统、有供电系统、消防系统和救助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完全利用山体建设硐室墓园,无需占用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即不占用人类正常生活、生产、工作所需用地,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某些地区用地紧张的问题;
(2)利用山体建设成墓园,积极绿化,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山体建设成山体公园,在满足人们祭奠亲人需求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的踏青、登山等锻炼需求,一举多得;
(3)单个骨灰安放硐室内骨灰安放单元可设置数量大,容易满足大城市的墓地需求,单个骨灰安放单元的工程造价成本低,成本仅需几百元,大大降低成本投入,产出与投入比高达6~10,同时能降低普通老百姓购置墓穴的财务压力;
(4)容易根据人们的需求,设置高、中档墓室,满足个性化要求;
(5)骨灰安放硐室内设置摄像头,以便监控骨灰安放硐室内的实时状况,人们可通过网络实时对逝者进行远程追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骨灰安放硐室的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骨灰安放硐室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筋砼隔墙两侧的骨灰安放单元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骨灰安放硐室两侧壁的骨灰安放单元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络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相邻两层的硐室的平面布置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骨灰安放单元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骨灰安放硐室的断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中高档墓室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骨灰安放单元的排列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骨灰安放硐室在山体内分布情况的断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相邻两层骨灰安放硐室的坑道布置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联络道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图1至图1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根据所处高度的不同,包括多层硐室层,每层所述硐室层包括开设于山体内的多个相互平行的骨灰安放硐室1、设置于山体外侧的人行道2和设置于山体内部的联络道3,所述多个骨灰安放硐室1的进口端和尾端分别与人行道2和联络道3连通;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内设有多个骨灰安放单元4;上、下相邻的两层硐室层的骨灰安放硐室1的中心线相互错开设置(见图1、图6、图11和图12)。
其中,骨灰安放硐室1和联络道3的侧壁和顶部上均分别喷射有砼砂浆层101、砼砂浆层301。
骨灰安放硐室1内沿骨灰安放硐室的中心线方向设有钢筋砼隔墙102,所述钢筋砼隔墙102的厚度为0.2m,钢筋砼隔墙102上每隔30米开设有1个用于连通钢筋砼隔墙两侧通道的门5,门宽500~800mm,高2000mm(见图3)。
骨灰安放单元4设置于骨灰安放硐室1的两侧壁和钢筋砼隔墙102的两侧,所述骨灰安放为骨灰安放柜,包括柜体,柜体面向骨灰安放硐室内人行道的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由铝合金框和玻璃制成的柜门401,骨灰安放单元的长为0.5m,宽、高均为0.35m。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备选方案,骨灰安放单元4也可以为一侧开口的格子,骨灰盒可直接摆放在格子内。
骨灰安放硐室1内分段设置有摄像头、扬声器、显示屏,所述摄像头、扬声器、显示屏均与中央控制室连接,中央控制室联网,墓园内还设置有露天祭奠走廊和活动大厅,方便客户可对逝者进行远程追思、祭奠。
相邻硐室层的等高距为10m,同一硐室层内相邻骨灰安放硐室1之间的中心距为10m,每个骨灰安放硐室的宽度为5.6m。各分层出口还应与活动大厅用滚动斜梯衔接,并设步行斜道联络。
骨灰安放硐室1的掘进长度为112m,骨灰安放硐室1的坡度为1%。
硐室墓园设置于山体内地质结构较稳定区域,避免在构造破坏大的地区施工。
申请人对本发明硐室墓园进行了工程财务计算,具体结果如下:
1、骨灰安放硐室掘砌计算:
骨灰安放单元规格:长0.5m,宽和高均为0.35m;
净断面布置:两侧对称布置,中间为钢筋砼隔墙;
净宽:左边人行道宽2m,两侧均靠墙布设0.35m的骨灰安放单元;右边同样人行道2m;中间为0.2m钢筋砼隔墙(见图2)。
骨灰安放硐室净宽为:0.35m+2.0m+0.35+0.2m(钢筋砼墙)+0.35m+2.0m+0.35m=5.6m;
骨灰安放硐室两侧墙高度为3.5m,其三心拱高为1.4m,骨灰安放硐室总高为3.5+1.4=4.9m;
净断面S=5.6×(3.5+0.8×1.4)=25.87m2
喷射砼砂浆支护,砼砂浆层厚度d=20mm,(喷2~3次)应可达到止水目的。
掘进断面S=5.640×(3.5+0.8×1.420)=26.147m2
硐室支护、巷中心先打一排锚杆,喷射砼砂浆紧跟掘进施工,喷2~3次。喷厚20mm。利用锚杆焊接
Figure GDA0001551919900000062
钢筋网,再灌注砼隔墙D=200mm。当岩层稳定并不需要隔墙起支护作用时,
Figure GDA0001551919900000063
钢筋可以改为
Figure GDA0001551919900000064
盘条,编网即可。
骨灰安放硐室巷中心处钢筋砼隔墙每相距约30m设一道连通门,门宽500×高2000mm。
骨灰安放单元均靠壁装修共4排,靠巷道的壁帮高度3.5+0.97=4.47m装10层,靠硐室中间隔墙高3.5+1.4=4.9m可装13层,空一格。这样每米硐室巷可装4×(13+10)=92格。每个硐室装10000个骨灰安放单元需长109m,考虑硐室巷二个人行道之间留连通门三道,故确定一万个安放骨灰盒的四排骨灰安放单元和二个人行道的长度即骨灰硐室长度为112米。具体费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硐室工程的工程量及费用和墓区建设的投入估算表
Figure GDA0001551919900000061
以上计算,由申请人参考设计院的2017年现行概预算单价进行计算所得,如硐室巷500元/m3,13075元/m;联络巷6000元/m;喷砼砂浆1300元/m3等。
可见,本发明的单个骨灰安放单元仅需302.7元。
对比例1
下面以湖南某骨灰殿,骨灰奉厝的实例来进行对比分析:
湖南某骨灰殿的几个佛殿的总投资9000万元;骨灰殿为三层,每层骨灰格5000个,布置三层总计15000穴,则每格奉厝骨灰盒的成本为9000万元÷15000格=6000元/格,该骨灰殿墓穴的起售价为7000元/穴。采用本发明的方案,以一个墓园区硐室24条总长2688m及600m联络巷,掘进总量76000m3估算,总投资为7265万元,但24条硐室可安放240000个骨灰盒,成本仅302元/格,预计老百姓可以只花2000~3000元,就可获得一个奉厝穴位,产出与投入比为6.6~10倍!赢利太大了。可能的问题在于地面寺庙的投入太高,不光需要建筑成本,还需要土地购置成本。
为了方便对比,现将本发明的方案与湖南某骨灰殿的方案的比较情况列表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表2两种骨灰安放方案的比较
Figure GDA0001551919900000071
Figure GDA0001551919900000081
到今天为止,申请人首次提出“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方案。用以替代现今城市公墓平面布置坟地,越来越大的占地压力,难以为继的窘景。通过与寺庙骨灰殿堂实例比较,可见其优越性。
经济效益特好的关键在于:在山体内的40m×60m=2400m2断面内,可以立体开发:布出24条骨灰安放硐室;在一个不大的墓区中可以安放24万份骨灰盒!硐室结构稳定,安全使用可达百年以上!
本发明的这一方案特别突出的优点是:
1、立体开发,高效掘砌,先进装修,一个不大的墓区可以产生出24万个骨灰安放单元格。
2、处处从安全出发:掘砌支护……装修美观,确保使用百年以上。
3、集中有效安全的管理:方便的清明祭奠和远程追思,充分体现“入土为安”。
4、百姓支出极低如2000~3000元/穴(相比现行市场价格,可能有3~5倍的降低)。
5、七千万元左右的投入,成本极低仅300元/个柜格,
6、产出为投入的6~10倍。
7、由于效率极高(主体布置向上、向两旁发展很方便,由中小型墓区变成大型墓区)一个较小的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如图示)墓区,可以安放24万份骨灰盒,能解决400万人口城市五年的丧葬需求,而且骨灰安放不占地!
与城市现有殡葬设施配合使用,融为一体。故“彻底向山体进发”,就能彻底解决城市公墓平面布置坟墓的种种压力。同时解决清明祭奠,亲属远程追思等迎刃而解。
8、县、乡、镇、村可以根据自身人口及风土习俗因地适宜建设多个大小不等的硐室,也可根据农村家族祠堂、宗族来分类建立硐室,而不是分散无序地将逝者埋葬在自留地或乱山中,彻底结束乡村乱葬现象。
9、本发明可就地对老式陵园进行改进,为现存老式陵园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即可在现存陵园的山体内建设本发明所述的硐室墓园,最大限度的利用陵园土地,高效的发展增加存放骨灰的场地。
2016年中国人口死亡率达到0.709%,以总人口为13.5亿计,2016年中国人口死亡数量为957.15万,假设每个死者的墓地平均占地面积为0.65m2,则2016年中国死亡人口墓地总占地面积为622.15万m2,即9332.17亩地;若改用本发明的方案安放所有死者的骨灰盒,基本无需占用地表面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5)

1.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其特征在于,包括5~10层硐室层,单层所述硐室层包括开设于山体内的4~12个相互平行的骨灰安放硐室(1)和设置于山体外周的人行道(2),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的进口端与人行道(2)连通;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内设有多个骨灰安放单元(4);上、下相邻的两层硐室层的骨灰安放硐室(1)的中心线相互错开设置;
所述硐室层还包括设置于山体内部的联络道(3),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的尾端分别与联络道(3)连通,所述联络道的两侧壁上设有骨灰安放单元(4);每层硐室层中,所述联络道垂直分布于各条骨灰安放硐室的尾端;
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内沿骨灰安放硐室的长度方向设有钢筋砼隔墙(102);
所述钢筋砼隔墙(102)上开设有1~6个用于连通钢筋砼隔墙两侧通道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处设有门(5);
所述骨灰安放单元(4)设置于骨灰安放硐室(1)的两侧壁和钢筋砼隔墙(102)的两侧;
相邻硐室层的等高距为10~12m,同一硐室层内相邻骨灰安放硐室之间的中心距为8~15m;
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的掘进长度为100~200m,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的坡度为0.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和联络道(3)的侧壁和顶壁上均喷射有砼砂浆层(101;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隔墙(102)的厚度为0.2~0.3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灰安放硐室(1)内分段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中央控制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灰安放硐室墓园设置于山体内地质结构稳定区域。
CN201710466883.9A 2017-06-13 2017-06-20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Active CN107269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3648X 2017-06-13
CN201710443648 2017-06-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9104A CN107269104A (zh) 2017-10-20
CN107269104B true CN107269104B (zh) 2023-05-09

Family

ID=6006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6883.9A Active CN107269104B (zh) 2017-06-13 2017-06-20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91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171322B (hu) * 1974-04-25 1977-12-28 Finomkeramiaipari Muevek Sistema dlja pokhoronnogo obrjada s pogrebal'noj urnoj posle ispepelenija tela
JP2001152697A (ja) * 1999-11-29 2001-06-05 Nyoganji 永代供養墓兼用永代供養納骨設備
CN103147618A (zh) * 2013-04-08 2013-06-12 罗招全 窑洞式土墓群
JP2015001128A (ja) * 2013-06-18 2015-01-05 株式会社グッドストーン 多層階構造の霊苑
CN103821403A (zh) * 2014-03-19 2014-05-28 蒲东兵 一种隧道公墓
CN204703583U (zh) * 2015-05-13 2015-10-14 江余裕 一种地下隧道式的立体公墓
CN204920426U (zh) * 2015-09-21 2015-12-30 沈杰斌 洞穴式骨灰陵园
CN205370082U (zh) * 2015-12-11 2016-07-06 沈杰斌 一种自然山体隧道式非字形骨灰陵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9104A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8110B2 (en) Hous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RU9615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го кладбища
Kloner et al. The subterranean complexes of Maresha: An urban center from the Hellenistic period in the Judean foothills, Israel
CN108374432A (zh) 综合管廊一体化开发与地铁共构的明挖车站
CN1811084A (zh) 一种人造空中建设场地
CN107269104B (zh)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CN2780907Y (zh) 自然生态花园式地宫陵
CN105421835B (zh) 一种利用坡地不良现状建设地下车库的方法
CN208121811U (zh) 综合管廊一体化开发与地铁共构的明挖车站
CN207048444U (zh) 一种空中街巷式停车建筑结构
CN211007891U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N114991575A (zh) 一种建筑墓园
Abdulkareem The adaptation of vernacular design strategies for contemporary building design in Kurdistan
CN207406105U (zh) 山体内骨灰安放硐室墓园
KR101003724B1 (ko) 주민 친화형 터널식 납골당 구조물
CN2661841Y (zh) 多功能立体式构架陵园
Golany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in China: Vernacular and Modern Practice
CN202578118U (zh) 公众祭祀墓园楼
CN202007568U (zh) 公墓楼
CN202645115U (zh) 楼塔碑万国公墓
CN112459600A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N201786073U (zh) 一种防火节地式陵园
CN206158301U (zh) “平灾”两用景观廊架
CN205370083U (zh) 一种集中安置骨灰盒的殿堂式生态建筑
CN206616927U (zh) 一种超大容量节地墓葬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02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