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8374A -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68374A CN107268374A CN201710574274.5A CN201710574274A CN107268374A CN 107268374 A CN107268374 A CN 107268374A CN 201710574274 A CN201710574274 A CN 201710574274A CN 107268374 A CN107268374 A CN 1072683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ic unit
- course
- bearing capacity
- pavement structure
- asphalt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16—Reinforcements
- E01C11/165—Reinforcements particularly for bituminous or rubber- or plastic-bound pav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5/00—Draining the sub-base, i.e. subgrade or ground-work, e.g. embankment of roads or of the ballastway of railways or draining-off road surface or ballastway drainage by trenches, culverts, or conduits or other specially adapted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所述路面本体包括多个约束框架,相邻的约束框架之间设有排水渠,且每个约束框架内填充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和基层;所述沥青面层与基层连接处设有穿过沥青面层并伸入基层的射钉,所述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基层内设有排水盲管,且排水盲管位于基层顶端与沥青面层的底部接触。其在实现了路面透水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稳固性,防止各层间发生滑移,采用约束框架的结构,提高了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且可利用隔板层分割沥青面层和基层,方便路面检修和翻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路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013年底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要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透型路面结构局限于广场、人行道、园林、非机动车道等轻荷载路面的大面积应用,主路面一般采用排水性透水沥青结构,雨水穿透表沥青面层经下卧层汇流,然而雨水穿透整个路面结构层的全透型路面结构应用较少。
海绵城市要求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主路面恰恰是硬质地面“海绵化”改造的重中之重。
现有的路面结构通常包括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基层和土基,其中沥青路面的沥青面层还可以分为上沥青面层、中沥青面层和下沥青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面层通常为混凝土板。
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基层普遍采用贫混凝土材料,而贫混凝土强度普遍较低,导致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偏弱,如果通过改变材料配合比等方式来提高路面结构层的强度以增强路面承载力,将相应的增加道路建设成本。并且在道路运营过程中,由于交通量的激增、交通荷载日趋加大,导致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早期病害较多,严重影响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在实现了路面透水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稳固性,防止各层间发生滑移,采用约束框架的结构,提高了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且可利用隔板层分割沥青面层和基层,方便路面检修和翻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所述路面本体包括多个约束框架,相邻的约束框架之间设有排水渠,且每个约束框架内填充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和基层;所述沥青面层与基层连接处设有穿过沥青面层并伸入基层的射钉,所述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基层内设有排水盲管,且排水盲管位于基层顶端与沥青面层的底部接触。
采用射钉连接沥青面层与基层,提高了沥青面层与基层的连接强度,显著减小沥青面层底部的拉应力,有效防治施工过程中基层产生推移、开裂和松散现象,且具有加筋和补强作用,提高了基层刚度,可以减薄沥青面层厚度,节省使用材料的成本,使沥青路面无接缝、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以及寿命周期长的优点,也提高了道路结构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本发明还具有排水、透气的特点,约束框架内积压的水可排入排水渠中,排水渠沿约束框架布设,并接入雨水井或雨水收集设备,能有效将渗入的雨水排出,防止道路雨水积压,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降雨量较大时还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增大了接触面积,整个结构增大了层间的滑移阻力,起到了抵抗剪应力的作用,显著提高了层间的粘结程度,从而有效地阻止层间滑移的发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透水基层、隔离层和过滤层。透水基层进一步起到了排水、防积水的功能;隔板层分割沥青面层和基层,保证了透水基层中的水不会渗透进基层,起到了保护、固定的作用,方便路面检修和翻新;过滤层起到了过滤残尘的作用,防止杂质进入基层损坏路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透水基层的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导流管,每个导流管的出水端均伸出透水基层朝向排水渠设置。导流管起到疏通作用,使进入透水基层内的雨水经导流管排入排水渠中,防止在沥青路面的各层间积水,起到了疏通、保护路面的作用,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离层朝向透水基层的一面设有粘结层。为了进一步增强层间的粘结力,在隔离层上施以粘层油,形成一层粘结层,在粘结层上再铺筑透水基层和沥青面层,进行碾压,待沥青面层嵌入基层的凹凸面后,两层之间形成相互咬合的结构,粘结层则增大了粘层油的接触面积,因而加大了粘结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层采用无纺土工布,规格为大于300g/m2。无纺土工布起到过滤作用,方便路面的日常维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减少了维护所需的费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基层的厚度不低于200mm。采用混合透水粒料作为基层,避免在路面下形成积水。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射钉伸入基层的深度为40-60mm。优选深度为50mm,进一步的实现了基层的加固,防止基层产生推移、开裂和松散的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射钉连接沥青面层与基层,提高了沥青面层与基层的连接强度,显著减小沥青面层底部的拉应力,有效防治施工过程中基层产生推移、开裂和松散现象,且具有加筋和补强作用,提高了基层刚度,可以减薄沥青面层厚度,节省使用材料的成本,使沥青路面无接缝、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以及寿命周期长的优点,也提高了道路结构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2、本发明具有排水、透气的特点,约束框架内积压的水可排入排水渠中,排水渠沿约束框架布设,并接入雨水井或雨水收集设备,能有效将渗入的雨水排出,防止道路雨水积压,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降雨量较大时还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
3、在隔离层上施以粘层油,形成一层粘结层,在粘结层上再铺筑透水基层和沥青面层,进行碾压,由于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待沥青面层嵌入基层的凹凸面后,两层之间形成相互咬合的结构,粘结层则增大了粘层油的接触面积,因而加大了粘结力,整个结构增大了层间的滑移阻力,起到了抵抗剪应力的作用,显著提高了层间的粘结程度,有效地阻止层间滑移的发生。
4、透水基层的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导流管,每个导流管的出水端均伸出透水基层朝向排水渠设置,使进入透水基层内的雨水经导流管排入排水渠中,防止在沥青路面的各层间积水,起到了疏通、保护路面的作用,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5、过滤层采用无纺土工布,起到过滤作用,方便路面的日常维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减少了维护所需的费用。
6、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透水基层、隔离层和过滤层,透水基层起到了排水、防积水的作用,隔离层保证了透水基层中的水不会渗透进基层,起到了保护、固定的作用,过滤层起到了过滤残尘的作用,防止杂质进入基层损坏路面。
7、排水盲管布设于基层上部,沿路面边缘纵向布设,能有效将渗入基层的雨水排出,避免在路面的基层下方形成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约束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透水基层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约束框架;101-沥青面层;102-基层;103-射钉;104-排水盲管;20-排水渠;30-透水基层;301-导流管;40-隔离层;50-过滤层;60-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所述路面本体包括多个约束框架10,相邻的约束框架10之间设有排水渠20,且每个约束框架10内填充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101和基层102;所述沥青面层101与基层102连接处设有穿过沥青面层101并伸入基层102的射钉103,所述基层102与沥青面层101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基层102内设有排水盲管104,且排水盲管104位于基层102顶端与沥青面层101的底部接触。
采用射钉103连接沥青面层101与基层102,提高了沥青面层101与基层102的连接强度,显著减小沥青面层101底部的拉应力,有效防治施工过程中基层102产生推移、开裂和松散现象,且具有加筋和补强作用,提高了基层102刚度,可以减薄沥青面层101厚度,节省使用材料的成本,使沥青路面101具有无接缝、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以及寿命周期长的优点,也提高了道路结构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本发明还具有排水、透气的特点,约束框架10内积压的水可排入排水渠20中,排水渠20沿约束框架10布设,并接入雨水井或雨水收集设备,能有效将渗入的雨水排出,防止道路雨水积压,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降雨量较大时还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基层102与沥青面层101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增大了接触面积,整个结构增大了层间的滑移阻力,起到了抵抗剪应力的作用,显著提高了层间的粘结程度,从而有效地阻止层间滑移的发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基层102与沥青面层101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透水基层30、隔离层40和过滤层50。透水基层30进一步起到了排水、防积水的功能;隔板层40分割沥青面层101和基层102,保证了透水基层30中的水不会渗透进基层102,起到了保护、固定的作用,方便路面检修和翻新;过滤层50起到了过滤残尘的作用,防止杂质进入基层102损坏路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透水基层30的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导流管301,每个导流管301的出水端均伸出透水基层30朝向排水渠20设置。导流管301起到疏通作用,使进入透水基层30内的雨水经导流管301排入排水渠20中,防止在沥青路的各层间积水,起到了疏通、保护路面的作用,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层40朝向透水基层30的一面设有粘结层60。为了进一步增强层间的粘结力,在隔离层40上施以粘层油,形成一层粘结层60,在粘结层60上再铺筑透水基层30和沥青面层101,进行碾压,待沥青面层101嵌入基层102的凹凸面后,两层之间形成相互咬合的结构,粘结层60则增大了粘层油的接触面积,因而加大了粘结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50采用无纺土工布,规格为大于300g/m2。无纺土工布起到过滤作用,方便路面的日常维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减少了维护所需的费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层102的厚度不低于200mm。采用混合透水粒料作为基层102,避免在路面下形成积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钉103伸入基层102的深度为40m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钉103伸入基层102的深度为60m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钉103伸入基层102的深度为50mm。
优选深度为50mm,进一步的实现了基层102的加固,防止基层102产生推移、开裂和松散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本体,所述路面本体包括多个约束框架,相邻的约束框架之间设有排水渠,且每个约束框架内填充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和基层;所述沥青面层与基层连接处设有穿过沥青面层并伸入基层的射钉,所述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呈凹凸面,基层内设有排水盲管,且排水盲管位于基层顶端与沥青面层的底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透水基层、隔离层和过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的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导流管,每个导流管的出水端均伸出透水基层朝向排水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朝向透水基层的一面设有粘结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采用无纺土工布,规格为大于300g/m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厚度不低于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钉伸入基层的深度为40-6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74274.5A CN107268374A (zh) | 2017-07-14 | 2017-07-14 |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74274.5A CN107268374A (zh) | 2017-07-14 | 2017-07-14 |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68374A true CN107268374A (zh) | 2017-10-20 |
Family
ID=60073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74274.5A Withdrawn CN107268374A (zh) | 2017-07-14 | 2017-07-14 |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6837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7713A (zh) * | 2018-01-25 | 2018-07-13 | 梁海平 | 用于公路延伸的路基铺设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17
- 2017-07-14 CN CN201710574274.5A patent/CN10726837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7713A (zh) * | 2018-01-25 | 2018-07-13 | 梁海平 | 用于公路延伸的路基铺设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919282U (zh) |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 |
CN207793788U (zh) | 一种透水路面雨水入渗结构 | |
CN106869237A (zh)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928165U (zh) | 一种透水性钢筋混凝土基层 | |
CN110219357A (zh) | 多功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用生物净化滞留带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9989474B (zh) |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6346401U (zh) | 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结构 | |
CN108755589A (zh) |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528354A (zh) | 一种城市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898828U (zh) |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 |
CN207700330U (zh) |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 |
CN103485421B (zh) | 一种耐地基变形的防渗油重载地坪结构 | |
CN213653091U (zh) | 一种排水沥青路面 | |
CN107268374A (zh) |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 |
CN204608544U (zh) | 一种透水铺面的保水层 | |
CN207143631U (zh) | 一种具有稳定承载力的路面结构 | |
CN215482043U (zh) | 一种防积水的透水地坪 | |
CN207793792U (zh) | 一种路面透水铺装结构 | |
CN206157878U (zh) | 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 | |
CN21637983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 |
CN107288007A (zh) | 一种具有保护措施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 |
CN204898779U (zh) | 雨水涵养装置 | |
CN21103661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 |
CN206941335U (zh) | 一种可储存雨水的道路 | |
CN207193694U (zh) | 一种具有保护措施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