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3814A - 热流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流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3814A
CN107263814A CN201710673764.0A CN201710673764A CN107263814A CN 107263814 A CN107263814 A CN 107263814A CN 201710673764 A CN201710673764 A CN 201710673764A CN 107263814 A CN107263814 A CN 107263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plate
transmission arm
rocking bar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37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3814B (zh
Inventor
李象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37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3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3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3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3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3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8Closure devices therefor
    • B29C45/2806Closure device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needle valve systems
    • B29C45/281Drive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流道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运送通道、以及形成于所述分流板内的分配通道,所述运送通道与所述分配通道流体性连通;阀针机构,穿过所述分流板并部分配置于所述运送通道内;支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的支架、以及绕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摇杆;与所述分流板间隔设置的驱动缸,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缸体、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并通过所述摇杆带动所述阀针机构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阀针机构开闭所述运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本发明避免了驱动缸与分流板直接接触,降低热量传递;降低系统复杂度,并减小系统厚度。

Description

热流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塑料注塑模具流道系统的一种先进技术,针阀式的热流道系统的驱动缸通常固定在分流板上,以驱动阀针的运动。因此,现有技术容易产生以下问题:驱动缸与分流板直接接触,分流板的热量大量传递到驱动缸上,缩短了保护驱动缸密封圈的寿命;而为了对驱动缸进行降温,则需要在驱动缸周围增设冷却结构,使热流道系统复杂化、设计成本增加;同时,热流道系统的厚度较大,材料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布局导致的驱动缸密封圈易损、热流道系统复杂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
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流道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运送通道、以及形成于所述分流板内的分配通道,所述运送通道与所述分配通道流体性连通;
阀针机构,穿过所述分流板并部分配置于所述运送通道内;
支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的支架、以及绕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摇杆;
与所述分流板间隔设置的驱动缸,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缸体、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并通过所述摇杆带动所述阀针机构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阀针机构开闭所述运送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摇杆包括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所述第二传动臂连接所述阀针机构;
所述活塞杆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臂驱动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臂带动所述阀针机构运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摇杆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彼此相垂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臂可出现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状态瞬间;
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臂可出现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状态瞬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传动臂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杆相配合的第一斜槽,且所述第一传动臂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可于所述第一斜槽内转动并滑动;
所述第二传动臂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配合的第二斜槽,且所述第二传动臂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阀针机构连接;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杆可于所述第二斜槽内转动并滑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杆部分配合至所述导向槽内;
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杆被所述导向槽限定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针机构包括用于开闭所述运送通道的阀针、以及固定连接所述阀针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第二连杆至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摇杆上;其中,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摇杆带动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携带所述阀针沿所述第二方向同步运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座、以及由所述固定座限定的容纳腔,所述连接头配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连接头于所述容纳腔内仅可相对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分流板之间的垫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缸体固定板,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所述缸体固定于所述缸体固定板上;
其中,于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投影面上,所述缸体与所述分流板偏移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避免了驱动缸与分流板直接接触,分流板上的热量不会大量传递到驱动缸上,从而保护驱动缸密封圈,延长驱动缸使用寿命;因驱动缸周围温度降低,这样可减少甚至取消在驱动缸周围的冷却结构,热流道系统复杂度降低,相应的设计成本降低;另外,热流道系统的厚度也会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立体图,其中活塞杆处于推出状态;
图5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正视图,其中活塞杆处于推出状态;
图6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正视图,其中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看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100,其应用于注塑模具中,该热流道系统100包括流道机构、阀针机构、支架机构以及驱动缸60。
所述流道机构用于将注塑机喷嘴传输来的塑料熔体分配并输送至模具型腔内,其具有分配通道101、以及至少一个运送通道。其中,分配通道101具有与注塑机喷嘴相适配的入胶口、以及至少一个出胶口;所述运送通道与分配通道101流体性连通,其与所述出胶口相对应,所述运送通道具有开在模具型腔中的浇口。具体地,所述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10、以及安装于分流板10 上的热嘴(图未示),分配通道101形成于分流板10内,所述运送通道形成于所述热嘴中;所述热嘴与分流板10之间的固定安装方式很多,如通过螺钉固定、紧配合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等。
所述阀针机构包括阀针20,阀针20穿过分流板10并部分配置于所述运送通道内。具体的,阀针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二端22穿过分流板10后延伸至所述运送通道内。所述阀针机构可被控地沿第二方向x往复运动以开闭所述运送通道,具体地,阀针20用于开闭所述运送通道:当阀针20开启所述运送通道时,分配通道101内的塑料熔体可通过所述运送通道进入模具型腔内;当阀针20关闭所述运送通道时,分配通道101内的塑料熔体无法通过所述运送通道进入模具型腔内。
驱动缸60用于提供动力以驱动所述阀针机构的运动,其可设置为油缸、气缸、电动缸等的任一种。具体地,驱动缸60包括缸体61和活塞杆62,当驱动缸60工作时,活塞杆62可控地沿第一方向y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阀针机构的运动,进而实现阀针20开闭所述运送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y和所述第二方向x相垂直。
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方向x定义为竖直方向,其中,“下”定义为阀针20由开启所述运送通道变换为关闭所述运送通道的运动指向,反之,“上”定义为阀针20由关闭所述运送通道变换为开启所述运送通道的运动指向;所述第一方向y定义为左右方向,其中,“左”定义为活塞杆62由推出状态(参图5)至缩回状态(参图6)的运动指向,反之,“右”定义为活塞杆62由缩回状态至推出状态的运动指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机构设置于驱动缸60和分流板10、驱动缸60和所述阀针机构之间。具体地,所述支架机构包括支架30以及摇杆40。其中,支架30固定于分流板10上,缸体61固定于支架30上,驱动缸60与分流板10间隔设置;摇杆40绕轴线M(标示参图5)转动地连接于支架30上,当活塞杆62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时,活塞杆62通过摇杆40带动所述阀针机构,从而使阀针20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以开闭所述运送通道。
这样,本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通过支架实现驱动缸与分流板间隔设置,分流板上的热量不会大量传递到驱动缸上,从而保护驱动缸密封圈,延长驱动缸使用寿命;因驱动缸周围温度降低,这样可减少甚至取消在驱动缸周围的冷却结构,热流道系统复杂度降低,相应的设计成本降低;另外,通过设置支架,以及通过设置摇杆实现活塞杆与阀针机构的变向传动,热流道系统的厚度也会大大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62向右运动至推出状态时,阀针20向上运动至开启所述运送通道;活塞杆62向左运动至缩回状态时,阀针20向下运动至关闭所述运送通道。当然,本实施例仅作为对本发明的说明,并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机构还包括支杆93,摇杆40通过支杆93绕轴线M转动地连接于支架30上。具体地,摇杆40具有定位孔41,支架30具有安装孔314,定位孔41和安装孔314均可与支杆93相适配,从而实现摇杆40和支架30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杆92和第二连杆91,摇杆40通过第一连杆92、第二连杆91分别与活塞杆62、所述阀针机构相连接。具体地,摇杆40包括第一传动臂43和第二传动臂42,其中:第一传动臂43具有与第一连杆92相配合的第一斜槽431,第一传动臂43通过第一连杆92与活塞杆62活动连接,当活塞杆62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时,第一连杆92可于第一斜槽431内转动并滑动,从而实现活塞杆62通过第一传动臂43带动摇杆40绕轴线M转动;第二传动臂42具有与第二连杆91相配合的第二斜槽421,第二传动臂42通过第二连杆91与所述阀针机构活动连接,当摇杆40绕轴线M转动时,第二连杆91可于第二斜槽421内转动并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传动臂42带动所述阀针机构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摇杆40设置为整体呈L型结构,第一传动臂43和第二传动臂42大致彼此相垂直。
参图3至图6,其中,优选地,当活塞杆62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时,换句话说在活塞杆62完成一个往复周期内(由缩回状态→推出状态→缩回状态,或者推出状态→缩回状态→推出状态),第一传动臂43可出现与左右方向相垂直的状态瞬间。也即,第一传动臂43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使活塞杆62在较小的运动行程下,驱动摇杆40转动较大的角度。
相应的,当活塞杆62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时,换句话说在活塞杆62完成一个往复周期内(由缩回状态→推出状态→缩回状态,或者推出状态→缩回状态→推出状态),第二传动臂42可出现与竖直方向相垂直的状态瞬间。也即,第二传动臂42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从而使摇杆40在相应的转动角度下,带动阀针20取得较大的运动行程,以完成开闭所述运送通道。
这样,反过来说,在阀针20开闭所述运送通道的运动行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上述设计,可使活塞杆62的运动行程较小,利于节能增效。
进一步地,支架3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313,第二连杆91部分配合至导向槽313内;其中,当摇杆40绕轴线M转动时,第二连杆91可于导向槽313内滑动且第二连杆91被导向槽313限定于沿竖直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参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针机构还包括连接头50,该连接头50用于固定连接阀针20。具体地,阀针20的第一端21处设置有突变部211,阀针20于突变部211处的直径大于或小于第一端21的直径;连接头50具有与突变部211相匹配的卡持部52。突变部211和卡持部52被配置为,当突变部211卡接于卡持部52时,阀针20和连接头50于竖直方向上(也即阀针2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固定。
连接头50具有与第二连杆91相配合的通孔51,其可通过第二连杆91至少转动地连接于摇杆40的第二传动臂42上;其中,当摇杆40绕轴线M转动时,第二传动臂42带动连接头50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连接头50携带阀针20沿竖直方向同步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连接头50,而使阀针20直接与第二连杆91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摇杆40与阀针20的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1包括固定座311、以及由该固定座311限定的容纳腔312,连接头50恰好配置于容纳腔312内,且连接头50被限定为于容纳腔312内仅可相对固定座311沿竖直方向滑动。这样,可保证阀针20的运动方向的稳定性,避免在摇杆40转动时阀针20因受侧向力(也即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力)而发生扭转弯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竖直方向相垂直的投影面(参图3)上,缸体61与分流板10偏移分布,也即缸体61和分流板10不相重叠。具体地,支架30具有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其中,第一表面301形成于支架30和分流板10之间,并且第一表面301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架30安装于分流板10上的安装结构,也即,支架30于第一表面301处实现安装于分流板10上;第二表面302与第一表面301相垂直,且在与竖直方向相垂直的投影面(参看图3)上,第二表面302位于分流板10的外部,第二表面302设置有用于将缸体61安装于支架30上的安装结构,也即,缸体61于第二表面302处实现安装于支架30上。这样,在支架30耗材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缸60尽可能的远离分流板10,也即增大驱动缸60与分流板10之间的间隔,降低分流板10向驱动缸60的热量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以及螺接固定于支架本体31上的缸体固定板32,第一表面301形成于支架本体31上,第二表面302形成于缸体固定板32上,也即,支架本体31安装于分流板10上,驱动缸61安装于缸体固定板32上。进一步地,缸体固定板32可选用导热系数相较于支架本体31更小的隔热材料,以进一步减小热量传递。
进一步地,参图1和图2,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支架30和分流板10之间的垫片70,以减少支架30和分流板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过多的分流板10热量传递至支架30。垫片70优选设置为钛合金材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参图2和图4,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阀针导向套80,阀针导向套80安装于分流板10上并套设于阀针20外,以稳定阀针20的运动方向。参图2,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若干紧固件94,以用于实现支架本体31与分流板10之间、缸体固定板32与支架本体31之间、缸体61与缸体固定板32之间、连接座50与第一连杆92之间的紧固安装。紧固件94具体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为螺钉、螺丝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优化驱动缸和分流板的连接关系,减少分流板上的热量向驱动缸的传递,从而保护驱动缸密封圈,延长驱动缸使用寿命;可减少甚至取消在驱动缸周围的冷却结构,热流道系统复杂度降低,相应的设计成本降低;另外,热流道系统的厚度也会大大减小;
通过优化摇杆的结构设计,使驱动缸对阀针机构的控制更灵敏更高效,减小活塞杆的运动行程,节能增效。
上文所列出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
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流道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运送通道、以及形成于所述分流板内的分配通道,所述运送通道与所述分配通道流体性连通;
阀针机构,穿过所述分流板并部分配置于所述运送通道内;其特征在于,
支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的支架、以及绕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摇杆;
与所述分流板间隔设置的驱动缸,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缸体、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并通过所述摇杆带动所述阀针机构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阀针机构开闭所述运送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包括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所述第二传动臂连接所述阀针机构;
所述活塞杆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臂驱动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臂带动所述阀针机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彼此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臂可出现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状态瞬间;
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臂可出现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状态瞬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传动臂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杆相配合的第一斜槽,且所述第一传动臂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当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可于所述第一斜槽内转动并滑动;
所述第二传动臂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配合的第二斜槽,且所述第二传动臂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阀针机构连接;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杆可于所述第二斜槽内转动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杆部分配合至所述导向槽内;
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杆被所述导向槽限定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机构包括用于开闭所述运送通道的阀针、以及固定连接所述阀针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第二连杆至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摇杆上;其中,当所述摇杆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摇杆带动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携带所述阀针沿所述第二方向同步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座、以及由所述固定座限定的容纳腔,所述连接头配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连接头于所述容纳腔内仅可相对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分流板之间的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缸体固定板,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所述缸体固定于所述缸体固定板上;
其中,于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投影面上,所述缸体与所述分流板偏移分布。
CN201710673764.0A 2017-08-09 2017-08-09 热流道系统 Active CN107263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3764.0A CN107263814B (zh) 2017-08-09 2017-08-09 热流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3764.0A CN107263814B (zh) 2017-08-09 2017-08-09 热流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3814A true CN107263814A (zh) 2017-10-20
CN107263814B CN107263814B (zh) 2020-03-10

Family

ID=60079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3764.0A Active CN107263814B (zh) 2017-08-09 2017-08-09 热流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38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2821A (zh) * 2019-04-02 2019-05-31 和卓喷嘴阀门系统(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截流喷嘴
US11731330B2 (en) 2020-04-08 2023-08-22 Mold-Masters (2007) Limited Molten plastic delivery system with push-pull cable actu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6925A1 (en) * 1996-10-09 1998-04-22 EUROTOOL Beheer B.V. Valve-gated injection moulding device
US5916605A (en) * 1996-09-27 1999-06-29 Dynisco Hotrunners, Inc. Valve actuate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KR20080005268U (ko) * 2007-05-07 2008-11-12 김흥수 사출금형용 핫트런너 밸브의 개폐장치
CN102245369A (zh) * 2008-12-09 2011-11-16 瑞尼浦斯欧洲公司 热塑性材料注射成型系统
CN103419327A (zh) * 2013-07-11 2013-12-04 浙江恒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杠杆阀针单嘴
CN204414498U (zh) * 2015-01-17 2015-06-24 深圳市米高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油缸阀针开闭机构
CN105965790A (zh) * 2016-07-30 2016-09-28 曹淅 无流道死角整体式热流道
CN207059108U (zh) * 2017-08-09 2018-03-02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热流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6605A (en) * 1996-09-27 1999-06-29 Dynisco Hotrunners, Inc. Valve actuate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EP0836925A1 (en) * 1996-10-09 1998-04-22 EUROTOOL Beheer B.V. Valve-gated injection moulding device
KR20080005268U (ko) * 2007-05-07 2008-11-12 김흥수 사출금형용 핫트런너 밸브의 개폐장치
CN102245369A (zh) * 2008-12-09 2011-11-16 瑞尼浦斯欧洲公司 热塑性材料注射成型系统
CN103419327A (zh) * 2013-07-11 2013-12-04 浙江恒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杠杆阀针单嘴
CN204414498U (zh) * 2015-01-17 2015-06-24 深圳市米高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油缸阀针开闭机构
CN105965790A (zh) * 2016-07-30 2016-09-28 曹淅 无流道死角整体式热流道
CN207059108U (zh) * 2017-08-09 2018-03-02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热流道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2821A (zh) * 2019-04-02 2019-05-31 和卓喷嘴阀门系统(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截流喷嘴
US11731330B2 (en) 2020-04-08 2023-08-22 Mold-Masters (2007) Limited Molten plastic delivery system with push-pull cable act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3814B (zh)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59108U (zh) 热流道系统
EP2361746B1 (en) Method of magnetic valve pin coupling
CN107263814A (zh) 热流道系统
CN101109451B (zh) 具有两个驱动器的梭阀
CN101319737B (zh) 具有翼板元件的真空闸阀
CN201582404U (zh) 密封阀布置、下密封阀壳体以及中间储料斗
PL1963068T3 (pl) Zespół formy z mechanizmem zawiasowym i sposób zamykania zespołu formy
CN1646413A (zh) 电磁控制的注料器喷嘴
CN101234522A (zh) 侧缘浇口的注射成型装置
CN103068548B (zh) 集成在注塑成型系统中的辅助注射单元
CN105050791A (zh) 气动驱动销速度控制注射成型装置和方法
CN106541542A (zh) 热流道系统及其注塑工艺
CN107538688A (zh) 热流道系统
CN207059107U (zh) 热流道系统
CN207345005U (zh) 热流道系统
CN205529125U (zh)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CN107756717B (zh) 金属模具旋转式注塑成形机的金属模具更换系统以及金属模具更换方法
JP2703357B2 (ja) 弁開閉式高温湯道射出成形装置
CN205853270U (zh) 阀针驱动系统
CN104943084A (zh) 一种双联动型三通管弯管抽芯机构
CN107283756A (zh) 热流道系统
RU2450923C1 (ru) Пресс-форма для литья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CN107791440B (zh) 旋转式注塑成形机
CA2357083C (en) Valve pin actuating mechanism
MX2009000396A (es) Boquilla y aparato para moldeo por inyecc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