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7256B -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7256B
CN107257256B CN201710303796.1A CN201710303796A CN107257256B CN 107257256 B CN107257256 B CN 107257256B CN 201710303796 A CN201710303796 A CN 201710303796A CN 107257256 B CN107257256 B CN 107257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gramme
route
wavelength
matrix
restoration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3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7256A (zh
Inventor
周楠
袁海涛
鲁大博
张国新
周鹤
解文明
刘恒
张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 Tong Cloth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 Tong Cloth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 Tong Cloth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 Tong Cloth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037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7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7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7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2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work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3Network aspects, e.g. central monitoring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包括:步骤1,验证规划方案提供的恢复路由是否包含了所有业务链路存在的断纤可能性;步骤2,验证业务的恢复路由与业务的原工作路由在故障段是否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步骤3,验证关联业务组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步骤4,验证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与组B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步骤5,验证所有业务链路工作波道的波长是否重用;步骤6,验证各链路断纤情况下恢复路由的波长是否重用;步骤7,验证恢复路由与工作路由波长是否重用;步骤8,验证系统OSNR性能;步骤9,验证规划方案配置的ROADM节点上下路模块数量是否满足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特别是对于开启了WSON动态重路由功能、具备抗一次断纤并100%恢复的大中型MESH网络的规划方案。
背景技术
ROADM(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其设备形态包括波长相关方向相关(光配线架形态)、波长相关方向无关(D/Directionless)、波长无关方向相关(C/Colorless)、波长无关方向无关(CD,Colorless and Directionless)以及波长无关方向无关竞争无关(CDC,Colorless,Directionless and Contentionless)等。近年来国内运营商新建波分网络开始大规模应用ROADM技术,但基本限于光配线架和D形态,仅有少量小规模网络使用了CD结构并试点开启调度功能和动态重路由功能(WSON功能,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除了因为CD结构需要大量的高价WSS(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运营商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全面快速的验证大规模ROADM/WSON网络规划方案的方法。
如今运营商可以通过WSON网络规划软件实现对大规模网络和业务的规划模拟。然而WSON网络规划软件尚没有统一标准,各方水平参差不齐,且规划方案的输出非常大。以21个ROADM节点、62条链路(含14对共享风险链路组)的WSON系统为例,当业务数量为300多条(含10多组、共100条关联业务)时,规划方案将输出最少48张断纤恢复路由表、1100条左右恢复路由,平均每条业务经过6段链路,还可能包含中继变波长等复杂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WSON规划方案验证方法及软件实现,人工无法进行审核。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WSON网络规划软件输出的WSON网络规划方案复杂庞大、人工无法验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面快速的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适用于开启了WSON动态重路由功能、具备抗一次断纤并100%恢复的大中型MESH网络的规划方案。本验证方法通过软件实现后,可以全面快速的对方案进行评估和检验,解决了WSON网络规划方案人工无法核验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面快速的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规划方案提供的恢复路由是否包含了所有业务链路存在的断纤可能性;
步骤2,验证业务的恢复路由与业务的原工作路由在故障段是否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3,验证关联业务组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包括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4,验证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与组B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包括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5,验证所有业务链路工作波道的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6,验证各链路断纤情况下恢复路由的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7,验证恢复路由与工作路由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8,验证系统OSNR性能;
步骤9,验证规划方案配置的ROADM节点上下路模块数量是否满足需求。
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查找出规划方案中第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的第一条链路,判断是否存在该链路的断纤恢复路由表,若存在,则进入步骤12,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12,在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寻找该条业务的恢复路由,若存在则进入步骤13,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13,重复步骤11~步骤12,直到遍历完每一条业务工作路由的每一条链路,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1验证通过。
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判断规划方案是否按照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时断纤的情况提供的断纤恢复路由表,若是则步骤2验证通过,否则进入步骤22;
步骤22,找出规划方案中涉及共享风险链路组的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若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的所有恢复路由均不包含该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链路,则说明该断纤恢复路由表是按照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时断纤的情况规划的,则进入步骤23,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23,重复步骤22,直到遍历完每个涉及共享风险链路组的断纤恢复路由表,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2验证通过。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关联业务组A的第一条工作路由,并找出其对应的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对比这些工作路由,若不存在重复段落且不存在互为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段落,则进入步骤32,否则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
步骤32,重复步骤31,直到遍历完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每一组关联业务组的每一条工作路由,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3验证通过。
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在第一张断纤恢复路由表中寻找第一条属于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并在工作路由表中寻找其对应的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
步骤42,将关联业务组A的这条恢复路由和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进行对比,若不存在重复链路且不存在互为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的链路,则进入步骤43,否则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
步骤43,重复步骤41~步骤42,直到遍历完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组关联业务组的每一条恢复路由,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4验证通过。
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建立一个m×n的矩阵D;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d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d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52,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第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A的元素dij加1;
步骤53,按照步骤52的方法遍历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每一条业务;若最终形成的矩阵D中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步骤5验证通过,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建立一个m×n的矩阵E;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e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e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62,找出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第一条恢复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E的元素eij加1;
步骤63,按照步骤62的方法遍历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条恢复路由,若最终形成的矩阵E中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进入步骤64,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64,把矩阵E中的元素值均恢复为0,并按照步骤62~步骤63的方法遍历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若矩阵E始终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步骤6验证通过。
步骤7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建立一个m×n的矩阵F;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f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f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72,找出规划方案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第一条恢复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F的元素fij加1;
步骤73,按照步骤72的方法遍历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条恢复路由,形成最终的恢复路由链路波长矩阵F;
步骤74,对比最终的恢复路由链路波长矩阵F和步骤5形成的最终矩阵D中的每一个元素,对于任意段落i和任意波长j,若存在dij与fij同时不等于0,则恢复路由存在占用工作路由的情况,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若不存在,则步骤7验证通过。
步骤8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根据光放段衰耗、入纤光功率、放大器噪声系数、放大器增益计算每个链路的OSNR、等效跨段和链路距离;
步骤82,根据规划方案的工作路由表和步骤81所得出的单链路OSNR、等效跨段和距离,计算每条业务在工作路由下的OSNR值、等效跨段值和业务工作路由距离,并逐条与标准对比验证;
步骤83,根据规划方案的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和步骤81所得出的单链路OSNR、等效跨段和距离,计算每条恢复路由的OSNR值、等效跨段值和业务工作路由距离,并逐条与标准对比验证。
步骤8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如计算每个链路的OSNR、等效跨段和链路距离等),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
步骤9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建立一个k×n的矩阵G;k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ROADM节点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gij表示第i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即该节点波长被重用的次数,g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92,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第一条业务的起点s、终点t和波长j,并相应的对矩阵G的元素gsj和gtj均加1,gsj表示第s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gtj表示第t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
步骤93,按照步骤92的方法遍历工作路由表中的所有业务,形成最终的节点波长矩阵G;若矩阵G每一列的最大值大于该节点配置的上下路模块数量,则判定规划方案有误;若矩阵G每一列的最大值小于等于该节点配置的上下路模块数量,则步骤9验证通过。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如下:
1、业务:
WSON网络上端到端承载的波长级电路需求。
2、工作路由:
业务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路由。
3、恢复路由:
在故障发生时,为故障业务计算一条绕过故障点的路由、并建立新的连接(使用动态重路由)。恢复路由应尽量重用原工作路由。在进行恢复路由波长分配时,不应占用其他业务的工作路由波长,以保证故障解决情况下业务的可返回性。本发明仅考虑抗一次断纤的恢复路由。
4、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
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内的链路存在同时中断或发生故障的风险。
5、关联业务和关联业务组:
关联业务和关联业务组是利用ROADM网络的路由多样性为上层业务提供的一种业务生存性机制。
关联业务可以为上层业务提供两个尽可能物理独立的波长通道,互为关联业务的A、B两个波长通道要求如下:
工作路由:不允许使用同一个链路和同一个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内的链路;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避免经过相同的中间节点。
保护或恢复路由: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其中一条业务的保护或恢复路由应当避免与另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使用同一个链路和同一个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内的链路,应尽可能避免经过相同的中间节点。
ROADM设备应支持同源同宿、同源不同宿、同宿不同源、不同源不同宿等多种业务组合的关联业务关系。
关联业务组可以为上层业务提供两组尽可能物理独立的波长通道。假设组A和组B是关联业务组,组A中的任何一个波长通道与组B中的任何一个波长通道满足关联业务要求。同一个组内的任何两个波长通道路由没有特殊要求。当组A和组B各只有一条业务时,A、B即互为关联业务。
ROADM设备应支持同源同宿、同源不同宿、同宿不同源、不同源不同宿等多种业务组合的关联业务组关系。
6、断纤恢复路由表:
在某一链路或者共享风险链路组出现故障(断纤)的情况下,该链路上所承载的所有业务恢复路由的集合即为该链路的断纤恢复路由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软件实现后解决了WSON网络规划方案人工无法核验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验证网络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5形成的最终矩阵D示意图(截取8段链路×40波)。
图4是本发明步骤9形成的最终矩阵G示意图(截取6个节点×40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面快速的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WSON网络规划方案,图2是本发明验证网络拓扑图,验证规划方案提供的恢复路由是否包含了所有业务链路存在的断纤可能性;
步骤2,验证业务的恢复路由与业务的原工作路由在故障段是否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3,验证关联业务工作路由是否分离,包括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4,验证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与B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包括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5,验证所有业务链路工作波道的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6,验证各链路断纤情况下恢复路由的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7,验证恢复路由与工作路由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8,验证系统OSNR性能;
步骤9,验证规划方案配置的ROADM节点上下路模块数量是否满足需求。
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查找出规划方案中第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的第一条链路,判断是否存在该链路的断纤恢复路由表,若存在,则进入步骤12,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12,在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寻找该条业务的恢复路由,若存在则进入步骤13,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13,重复步骤11~步骤12,直到遍历完每一条业务工作路由的每一条链路,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1验证通过。
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判断规划方案是否按照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时断纤的情况提供的断纤恢复路由表,若是则步骤2验证通过,否则进入步骤22;
步骤22,找出规划方案中涉及共享风险链路组的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若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的所有恢复路由均不包含该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链路,则说明该断纤恢复路由表是按照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时断纤的情况规划的,则进入步骤23,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23,重复步骤22,直到遍历完每个涉及共享风险链路组的断纤恢复路由表,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2验证通过。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关联业务组A的第一条工作路由,并找出其对应的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对比这些工作路由,若不存在重复段落且不存在互为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段落,则进入步骤32,否则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
步骤32,重复步骤31,直到遍历完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每一组关联业务组的每一条工作路由,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3验证通过。
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在第一张断纤恢复路由表中寻找第一条属于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并在工作路由表中寻找其对应的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
步骤42,将关联业务组A的这条恢复路由和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进行对比,若不存在重复链路且不存在互为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的链路,则进入步骤43,否则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
步骤43,重复步骤41~步骤42,直到遍历完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组关联业务组的每一条恢复路由,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4验证通过。
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建立一个m×n的矩阵D;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d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d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52,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第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A的元素dij加1;
步骤53,按照步骤52的方法遍历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每一条业务;若最终形成的矩阵D中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如图3所示是形成的最终矩阵D示意图(截取了8段链路×40波矩阵),则步骤5验证通过,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建立一个m×n的矩阵E;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e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e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62,找出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第一条恢复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E的元素eij加1;
步骤63,按照步骤62的方法遍历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条恢复路由,若最终形成的矩阵E中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进入步骤64,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64,把矩阵E中的元素值均恢复为0,并按照步骤62~步骤63的方法遍历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若矩阵E始终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步骤6验证通过。
步骤7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建立一个m×n的矩阵F;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f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f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72,找出规划方案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第一条恢复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F的元素fij加1;
步骤73,按照步骤72的方法遍历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条恢复路由,形成最终的恢复路由链路波长矩阵F;
步骤74,对比最终的恢复路由链路波长矩阵F和步骤5形成的最终矩阵D中的每一个元素,对于任意段落i和任意波长j,若存在dij与fij同时不等于0,则恢复路由存在占用工作路由的情况,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若不存在,则步骤7验证通过。
步骤8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根据光放段衰耗、入纤光功率、放大器噪声系数、放大器增益计算每个链路的OSNR、等效跨段和链路距离;
步骤82,根据规划方案的工作路由表和步骤81所得出的单链路OSNR、等效跨段和距离,计算每条业务在工作路由下的OSNR值、等效跨段值和业务工作路由距离,并逐条与标准对比验证;
步骤83,根据规划方案的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和步骤81所得出的单链路OSNR、等效跨段和距离,计算每条恢复路由的OSNR值、等效跨段值和业务工作路由距离,并逐条与标准对比验证。
步骤8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如计算每个链路的OSNR、等效跨段和链路距离等),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
步骤9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建立一个k×n的矩阵G;k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ROADM节点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当系统为80波系统时,n=80;矩阵元素gij表示第i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即该节点波长被重用的次数,g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92,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第一条业务的起点s、终点t和波长j,并相应的对矩阵G的元素gsj和gtj均加1,gsj表示第s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gtj表示第t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
步骤93,按照步骤92的方法遍历工作路由表中的所有业务,形成最终的节点波长矩阵G;如图4所示是形成的最终矩阵G示意图(截取了6个节点×40波矩阵),若矩阵G每一列的最大值大于该节点配置的上下路模块数量,则判定规划方案有误;若矩阵G每一列的最大值小于等于该节点配置的上下路模块数量,则步骤9验证通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特别适用于开启了WSON动态重路由功能、具备抗一次断纤并100%恢复的大中型MESH网络的规划方案。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

1.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规划方案提供的恢复路由是否包含了所有业务链路存在的断纤可能性;
步骤2,验证业务的恢复路由与业务的原工作路由在故障段是否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3,验证关联业务组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包括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4,验证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与组B的工作路由是否分离,包括共享风险链路组;
步骤5,验证所有业务链路工作波道的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6,验证各链路断纤情况下恢复路由的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7,验证恢复路由与工作路由波长是否重用;
步骤8,验证系统OSNR性能;
步骤9,验证规划方案配置的ROADM节点上下路模块数量是否满足需求。
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查找出规划方案中第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的第一条链路,判断是否存在该链路的断纤恢复路由表,若存在,则进入步骤12,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12,在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寻找该条业务的恢复路由,若存在则进入步骤13,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13,重复步骤11~步骤12,直到遍历完每一条业务工作路由的每一条链路,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1验证通过;
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判断规划方案是否按照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时断纤的情况提供的断纤恢复路由表,若是则步骤2验证通过,否则进入步骤22;
步骤22,找出规划方案中涉及共享风险链路组的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若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的所有恢复路由均不包含该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链路,则说明该断纤恢复路由表是按照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时断纤的情况规划的,则进入步骤23,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23,重复步骤22,直到遍历完每个涉及共享风险链路组的断纤恢复路由表,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2验证通过;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关联业务组A的第一条工作路由,并找出其对应的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对比这些工作路由,若不存在重复段落且不存在互为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段落,则进入步骤32,否则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
步骤32,重复步骤31,直到遍历完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每一组关联业务组的每一条工作路由,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3验证通过;
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在第一张断纤恢复路由表中寻找第一条属于关联业务组A的恢复路由,并在工作路由表中寻找其对应的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
步骤42,将关联业务组A的这条恢复路由和关联业务组B的所有工作路由进行对比,若不存在重复链路且不存在互为同一共享风险链路组的链路,则进入步骤43,否则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
步骤43,重复步骤41~步骤42,直到遍历完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组关联业务组的每一条恢复路由,如果该规划方案没有一次被判定有误,则步骤4验证通过;
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建立一个m×n的矩阵D;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矩阵元素d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d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52,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第一条业务的工作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D的元素dij加1;
步骤53,按照步骤52的方法遍历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每一条业务;若最终形成的矩阵D中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步骤5验证通过,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建立一个m×n的矩阵E;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矩阵元素e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e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62,找出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第一条恢复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E的元素eij加1;
步骤63,按照步骤62的方法遍历该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条恢复路由,若最终形成的矩阵E中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进入步骤64,否则判定该规划方案有误;
步骤64,把矩阵E中的元素值均恢复为0,并按照步骤62~步骤63的方法遍历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若矩阵E始终不存在大于1的元素,则步骤6验证通过;
步骤7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建立一个m×n的矩阵F;m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链路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矩阵元素fij表示第i条链路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f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72,找出规划方案第一个断纤恢复路由表中第一条恢复路由,找出其使用的所有链路i和波长j,并相应对矩阵F的元素fij加1;
步骤73,按照步骤72的方法遍历所有断纤恢复路由表中每一条恢复路由,形成最终的恢复路由链路波长矩阵F;
步骤74,对比最终的恢复路由链路波长矩阵F和步骤5形成的最终矩阵D中的每一个元素,对于任意段落i和任意波长j,若存在dij与fij同时不等于0,则恢复路由存在占用工作路由的情况,判定该规范方案有误;若不存在,则步骤7验证通过;
步骤9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建立一个k×n的矩阵G;k行表示WSON网络的所有ROADM节点数量;n列表示WDM系统波长数量,矩阵元素gij表示第i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即该节点波长被重用的次数,gij初始值均为0;
步骤92,找出规划方案工作路由表中第一条业务的起点s、终点t和波长j,并相应的对矩阵G的元素gsj和gtj均加1,gsj表示第s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gtj表示第t个节点的第j个波长被该规划方案使用的次数;
步骤93,按照步骤92的方法遍历工作路由表中的所有业务,形成最终的节点波长矩阵G;若矩阵G每一列的最大值大于该节点配置的上下路模块数量,则判定规划方案有误;若矩阵G每一列的最大值小于等于该节点配置的上下路模块数量,则步骤9验证通过。
CN201710303796.1A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Active CN107257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3796.1A CN107257256B (zh)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3796.1A CN107257256B (zh)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256A CN107257256A (zh) 2017-10-17
CN107257256B true CN107257256B (zh) 2019-11-15

Family

ID=6002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3796.1A Active CN107257256B (zh)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72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0215B (zh) * 2018-03-28 2019-10-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son中光层恢复1+1重路由通道继承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37962B (zh) * 2018-07-02 2024-01-30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线智能判断方法与系统
CN111093120B (zh) * 2018-10-24 2022-0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组的路由规划方法和系统
CN111107003B (zh) * 2019-12-31 2020-10-27 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路由方法
CN112804096B (zh) * 2021-01-04 2022-04-2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共享链路风险组的资源优化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3922916B (zh) * 2021-10-11 2023-07-14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son功能的roadm全光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983A (zh) * 2002-01-24 2002-09-18 北京邮电大学 波分复用光网络模拟方法
CN101409596A (zh) * 2008-11-28 2009-04-15 清华大学 一种动态业务的波长路由光网络规划方法
CN101588518A (zh) * 2009-06-29 2009-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 一种传送网络拓扑结构安全分析方法及实现系统
CN102148642A (zh) * 2011-05-05 2011-08-10 武文彦 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5635858A (zh) * 2014-11-26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路由规划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983A (zh) * 2002-01-24 2002-09-18 北京邮电大学 波分复用光网络模拟方法
CN101409596A (zh) * 2008-11-28 2009-04-15 清华大学 一种动态业务的波长路由光网络规划方法
CN101588518A (zh) * 2009-06-29 2009-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 一种传送网络拓扑结构安全分析方法及实现系统
CN102148642A (zh) * 2011-05-05 2011-08-10 武文彦 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5635858A (zh) * 2014-11-26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路由规划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256A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7256B (zh) 一种wson网络规划方案验证方法
Ali et al. Cost-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asting in wavelength-routed networks
Furdek et al. Attack-aware dedicated path protec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8068732B2 (en) Network design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sign method
KR20120062815A (ko) 광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물리적 저하들의 표현
Skorin-Kapov et al. Wavelength assignment for reducing in-band crosstalk attack propag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ILP formulations and heuristic algorithms
CN106603405A (zh) 一种路由以及波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De Groote et al. Cos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Chaves et al. A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to design all-optical and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s considering CapEx and QoT
Tessinari et al. On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topology on the optical network performance
Ali et al. Routing algorithms for all-optical networks with power considerations: The unicast case
Ramamurthy et al. SIMON: A simulator for optical networks
Panayiotou et al. Designing and engineering metropolitan area 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s for the provisioning of multicast sessions
Rai et al. On provisioning in all-optical networks: An impairment-aware approach
CN106412728A (zh) 攻击感知的多域弹性光网络路由与频谱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2868563B (zh) 共享风险链路组跨层映射管理方法
Chekuri et al. Design tools for 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s
Rizzelli et al. WSS requirements in next-generatio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Freitas et al. A novel resto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for 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s
Varma et al. Regenerator placement and waveband routing in optical networks with impairment constraints
CN106911378A (zh) 实现光路检测的方法、管理系统及光时域反射仪设备
CN105024755B (zh) 移动回程光纤通信网络
Gupta et al. A cost-efficient protection scheme for service recovery against single shared-risk link group failure in long-reac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WO2020228674A1 (zh) 光网络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和数据中心互连网络
Yuang et al. Fault-tolerance enhanced design and analyses for optical pyramid data center network (OPMD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0019 No. 58 East Street, Nanxi River,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Zhong Tong clothing consult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19 No. 58 East Street, Nanxi River,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