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6084A -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 Google Patents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6084A
CN107256084A CN201710373382.6A CN201710373382A CN107256084A CN 107256084 A CN107256084 A CN 107256084A CN 201710373382 A CN201710373382 A CN 201710373382A CN 107256084 A CN107256084 A CN 107256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istance
screen
terminal
my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733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杰
朱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3733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60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6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6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先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距离阈值,再接收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之后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人脸与终端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检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人脸与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以及该距离的持续时长采取了护眼处理措施,解决了因屏幕过度靠近人脸而带来的如视力下降、视觉模糊、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等严重的视力健康问题。

Description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在使用上述电子产品过程中,人们已经不可避免的在乘车、躺在床上、走路等不良习惯下同时又长时间处在不佳的环境光线和近距离用眼来通过这些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办公、获取资讯、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电视等活动,这些情况下无疑都会增加眼的调节负担,增加眼外肌对眼球的压力。智能手机的风行使得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患病呈现低龄化趋势。近距离用眼负荷增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是导致各个年龄阶段社会人群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其近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类眼病的侵扰。人们的眼睛会长时间的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带来了如视力下降、视觉模糊、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等严重的视力健康问题。因此,增加眼睛与这些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之间的距离,控制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是护眼防近视的有效举措。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以解决人们的视力健康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获取所述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使用数据包括所述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
通过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用户的人脸与所述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所述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护眼处理具体包括:
关闭所述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护眼处理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当前距离与所述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所在的目标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区间与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亮度,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亮度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护眼处理具体包括:
弹出一对话框于所述屏幕的当前操作界面上,所述对话框包括一语音键;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语音键的操作以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进一步地,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以点亮所述终端的屏幕,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包括用户采用预设手势晃动所述终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使用数据包括所述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
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用户的人脸与所述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所述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关闭所述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当前距离与所述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所在的目标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区间与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亮度,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亮度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弹出一对话框于所述屏幕的当前操作界面上,所述对话框包括一语音键;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语音键的操作以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以点亮所述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屏幕,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包括用户采用预设手势晃动所述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先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距离阈值,再接收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之后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人脸与终端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检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人脸与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以及该距离的持续时长采取了护眼处理措施,解决了因屏幕过度靠近人脸而带来的如视力下降、视觉模糊、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等严重的视力健康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对话框的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处理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某一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终端可以是带有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但不仅限于此。
请参考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调整距离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S102,获取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该使用数据包括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
S103,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用户的人脸与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S104,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护眼处理包括多种方式,其具体过程将在下一实施例中进行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先新增距离调整选项,并接收用户对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距离阈值,再接收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之后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人脸与终端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检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人脸与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以及该距离的持续时长采取了护眼处理措施,解决了因屏幕过度靠近人脸而带来的如视力下降、视觉模糊、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等严重的视力健康问题。
请参考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调整距离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在智能手机的设置应用里新增一距离调整选项,该距离调整选项可以是下拉菜单的形式,也可以是进度条的形式。智能手机的屏幕被点亮以后,以进度条的形式为例,用户进入智能手机的设置应用以后,在设置应用的界面上会出现距离调整选项这一栏,用户滑动进度条从而设置以距离阈值。需要说明的是,该距离阈值指的是人脸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的智能手机中,都内置红外距离传感器,且目前对于红外距离传感器的应用是:智能手机的厂家预先设置有人脸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距离阈值。当用户打电话时,若红外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某一时刻人脸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距离小于智能手机内置的距离阈值,则对屏幕进行灭屏处理或进行防误触摸处理。在现有技术中,人脸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距离阈值是不可以被用户更改的,且智能手机也并未提供任何可以修改的途径。而本实施例中,新增距离调整选项,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距离阈值进行设置,从而为基于该距离阈值而进行的相应功能提供基础,使得智能手机更加智能化,更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S202,接收用户对终端的操作以点亮终端的屏幕。
其中,用户对终端的操作包括用户采用预设手势晃动终端,该使用数据包括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用户可以先采用预设手势(例如S形或Z形)晃动终端(智能手机),从而实现智能手机的解锁,即点亮终端的屏幕。
S203,根据用户的使用数据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该使用数据包括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
通常,终端(智能手机)内置的红外距离传感器是手动打开且处于常开状态的,这样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电量浪费,而且手动打开也给用户带来不便。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时,智能手机的后台系统可以对智能手机屏幕被点亮的时间开始计时,从而获取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该使用时长自动地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例如,将使用时长与预设的时长进行比较,若使用时长大于预设时长,说明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较长,此时需要自动地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以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采用根据使用时长自动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方式,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电量浪费,而且减少了繁琐的手动操作,提高了智能手机的智能化效果,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S204,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用户的人脸与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若遇到环境的变化,会自然地将智能手机向人脸靠近,这样智能手机的屏幕与人脸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本实施例中,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用户的人脸与终端(智能手机)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例如,监测到的当前距离为15cm,且持续时间为3秒。
S205,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关闭所述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以实现护眼处理。
举例来说,在步骤S202中所预设的距离阈值为20cm,同时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为2秒。由于当前距离15cm小于距离阈值20cm且持续时长3秒大于时间间隔2秒,因此,关闭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以实现护眼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护眼处理:
(1)计算当前距离与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例如差值=当前距离15cm-距离阈值20cm=5cm;
(2)确定差值所在的目标区间,并根据目标区间与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亮度,该映射关系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日常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可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例如,可统计出距离在1至10cm这一区间时,亮度1是最舒适的亮度,是不会影响视力的亮度。基于此,可建立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对应关系的映射关系:区间1对应于亮度1,区间2对应于亮度2等。步骤(1)中计算出差值为5cm,可确定出该差值所在的区间为区间1(即目标区间),再根据映射关系可确定出目标亮度为亮度1;
(3)根据目标亮度调整屏幕的当前亮度。
具体地,将屏幕的当前亮度调整为所确定出的目标亮度(即亮度1),从而实现了护眼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护眼处理方式下,用户可以继续使用智能手机,从而更加智能化,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护眼处理:
在智能手机的当前操作界面上弹出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如图所示,该对话框中包括一提示框以及以语音键,该提示框中当前所显示的内容是:当前使用环境将有损视力,请处理!用户可通过按住语音键、并向其发出语音指令,例如,请调整当前屏幕亮度!智能手机的后台处理系统接收到该语音指令之后,可自动地对当前屏幕亮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护眼处理。这样护眼处理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且带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先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距离阈值,再接收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之后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人脸与终端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检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人脸与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以及该距离的持续时长采取了护眼处理措施,解决了因屏幕过度靠近人脸而带来的如视力下降、视觉模糊、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等严重的视力健康问题。
请参考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预防近视处理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0,用于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该使用数据包括用户使用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使用时长;
监测单元12,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的人脸与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处理单元13,用于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
关闭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
计算当前距离与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差值所在的目标区间,并根据目标区间与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亮度,映射关系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目标亮度调整屏幕的当前亮度。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
弹出一对话框于屏幕的当前操作界面上,对话框包括一语音键;
接收用户对语音键的操作以调整屏幕的当前亮度。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10还用于:
接收用户对终端的操作以点亮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屏幕,用户对终端的操作包括用户采用预设手势晃动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先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距离阈值,再接收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之后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人脸与终端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检测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若当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人脸与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以及该距离的持续时长采取了护眼处理措施,解决了因屏幕过度靠近人脸而带来的如视力下降、视觉模糊、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等严重的视力健康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预防近视处理方法及其终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若觉得体验不好(例如,设定的距离阈值为40cm,用户觉得该距离太小,很容易、过早地触发终端进行护眼处理等,或者用户觉得该距离太大,较晚才触发终端进行护眼处理等),用户可以进入终端的设置应用界面,通过操作设置应用界面上的距离调整选项来重新设定上述距离阈值。
还需要说明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预防近视处理方法及其终端,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本身内置的红外距离传感器,实现了护眼处理,拓展了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新功能,不改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本身设计,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的外观、生产成本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获取所述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使用数据包括所述用户使用终端的使用时长;
通过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用户的人脸与所述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所述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护眼处理具体包括:
关闭所述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护眼处理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当前距离与所述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所在的目标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区间与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亮度,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亮度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护眼处理具体包括:
弹出一对话框于所述屏幕的当前操作界面上,所述对话框包括一语音键;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语音键的操作以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以点亮所述终端的屏幕,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包括用户采用预设手势晃动所述终端。
6.一种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新增的距离调整选项的操作以预设一距离阈值;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打开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使用数据包括所述用户使用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使用时长;
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用户的人脸与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屏幕之间的当前距离,并监测所述当前距离的持续时长;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进行护眼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关闭所述屏幕或进行振动提醒或进行语音提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当前距离与所述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所在的目标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区间与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亮度,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区间与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亮度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弹出一对话框于所述屏幕的当前操作界面上,所述对话框包括一语音键;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语音键的操作以调整所述屏幕的当前亮度。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对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操作以点亮所述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的屏幕,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的操作包括用户采用预设手势晃动预防近视的处理终端。
CN201710373382.6A 2017-05-24 2017-05-24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Pending CN1072560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3382.6A CN107256084A (zh) 2017-05-24 2017-05-24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3382.6A CN107256084A (zh) 2017-05-24 2017-05-24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6084A true CN107256084A (zh) 2017-10-17

Family

ID=6002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3382.6A Pending CN107256084A (zh) 2017-05-24 2017-05-24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608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467A (zh) * 2018-05-09 2018-10-09 深圳大米智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护眼方法
CN109558008A (zh) * 2018-11-30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75945A (zh) * 2020-04-03 2020-06-12 徐兴峰 一种护眼电子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339A (zh) * 2010-11-05 2011-05-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近视的方法及电子显示设备
CN104052871A (zh) * 2014-05-27 2014-09-17 上海电力学院 移动终端护眼装置及方法
CN104469008A (zh) * 2014-12-11 2015-03-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提示方法、提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50109218A1 (en) * 2012-08-09 2015-04-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o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96912A (zh) * 2014-05-04 2015-11-25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183188A (zh) * 2015-09-14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的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54044A (zh) * 2015-12-28 2016-06-0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CN105677042A (zh) * 2016-02-24 2016-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显示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339A (zh) * 2010-11-05 2011-05-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近视的方法及电子显示设备
US20150109218A1 (en) * 2012-08-09 2015-04-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o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96912A (zh) * 2014-05-04 2015-11-25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052871A (zh) * 2014-05-27 2014-09-17 上海电力学院 移动终端护眼装置及方法
CN104469008A (zh) * 2014-12-11 2015-03-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提示方法、提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183188A (zh) * 2015-09-14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的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54044A (zh) * 2015-12-28 2016-06-0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CN105677042A (zh) * 2016-02-24 2016-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显示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467A (zh) * 2018-05-09 2018-10-09 深圳大米智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护眼方法
CN109558008A (zh) * 2018-11-30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75945A (zh) * 2020-04-03 2020-06-12 徐兴峰 一种护眼电子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8053A (zh) 一种调节屏幕显示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856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display settings in virtual/augmented reality
TW201517010A (zh) 電子裝置及其螢幕控制方法
CN107256084A (zh) 预防近视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CN103442127A (zh) 一种主动保护视力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25358A (zh) 终端和终端显示效果的控制方法
CN102028577A (zh) 眼睛视力智能保护系统
CN108711407B (zh) 显示效果调节方法、调节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169290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445151A (zh)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8600555A (zh) 一种屏幕色彩调整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57930A (zh) 基于头戴式可视设备的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845101A (zh) 一种调节设备的显示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78623A (zh) 一种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54768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控制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72780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67052A (zh) 用于控制显示的用户设备及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的程序
CN107861857A (zh) 一种终端设备中屏幕虚拟遮罩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867605A (zh) 虚拟现实头盔的功能菜单翻页方法、装置及头盔
CN107451529A (zh) 移动终端的护眼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30846A (zh) 坐姿矫正的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3353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03078A (zh) 依托传感器指导屏幕的护眼系统
CN106020497A (zh) 显示设备、系统及显示处理方法
CN107481688A (zh) 调节lcd屏幕刷新频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