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9286A -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9286A
CN107249286A CN201710569015.3A CN201710569015A CN107249286A CN 107249286 A CN107249286 A CN 107249286A CN 201710569015 A CN201710569015 A CN 201710569015A CN 107249286 A CN107249286 A CN 107249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oled plate
flow passage
water flow
co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90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楠楠
吴丹
李兆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5690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92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9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9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54Cold plates transferr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to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属于水冷板加工领域。该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该水冷板大大降低了水冷板的厚度,可达到0.5mm‑3.5mm,最薄可达0.5mm,在降低板片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板片的换热效果和耐压能力,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的空白,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适用于加工非平面的散热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属于水冷板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水冷板主要分为:
1)压管式:是将金属水管与换热板片挤压联接,板片厚度约10mm;
2)埋管式:是金属水管埋于换热板片内部靠钎焊联接,板片厚度约10mm;
3)搅拌摩擦焊式,是于金属板中铣削出流道,后将流道盖板通过搅拌摩擦焊的方式焊接,板片厚度约8mm;
上述类型的水冷板由于现有加工水冷板的工艺使得水冷板的厚度比较厚,存在由于板片过厚而不能够实现折弯或者折弯工艺难度比较大,进而很难加工成非平面的空间散热结构。因此在需要非平面的散热结构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多个平面的水冷板拼接组成,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在每个平面板片的流道联接处需要用接管的方式实现两块板的流道的连通,连接管道外部没有散热部件包裹,且结构复杂不易施工,组成的形状也受限,即:只能是多个平板的拼接形成的形状。通常接管的类型有焊接、卡套联接等,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各板片厚度大导致整体体积大,且板片厚度直接导致板片平面面积大,无法做成小型组件;2、连接处存在漏热点。在板片连接处由于管路较粗导致管路转弯半径较大,在连接时会在两板片之间存在漏热点,存在空隙处有热量泄露等问题,影响换热效率;3、连接处占用体积大,无论焊接或卡套接头在连接过程中都必须留有加工空间,制约板片内流道的密度。使板片中热分布不均匀。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用于加工非平面水冷装置的水冷板,以及加工该水冷板的工艺方法。因此,如何减小水冷板的厚度,以满足弯折工艺,进一步用于非平面的散热结构成为本领域中有待攻克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水冷板的厚度较大,无法实现折弯或者折弯工艺难度比较大,进而很难加工成非平面的散热结构以及现有水冷板的加工工艺无法实现制备较薄的水冷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冷板,该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70%。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水冷板板面方向的宽度在0.1mm-6mm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水冷板板面方向的宽度为4mm。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冷板由两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板片侧壁上蚀刻有水流流道,所述水流流道位于两个板片之间,所述两个板片中的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50%-70%。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70%。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在0.1mm-6mm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4mm。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冷板由三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位于中间的板片上设有镂空的水流流道,位于两侧的板片中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的水流流道是通过线切割或者激光切割形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方向的宽度在0.1mm-6mm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方向的宽度为4mm。
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mm。
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2mm。
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1mm。
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1.5mm。
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
本发明所述水冷板可以加工成任意形状的立体结构,如加工成圆筒体或一侧开口的箱体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冷板(两块板片)的加工方法,按照尺寸裁剪基板,将需要蚀刻水流流道的板片进行蚀刻处理,将两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蚀刻处理是先用油墨喷涂非流道部分,然后裸露出需要蚀刻的流道部分,再用35~42波美度三氯化铁溶液喷淋完成蚀刻处理;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冷板(三块板片)的加工方法,按照所需尺寸裁剪基板,在需要切割水流流道的板片上切割形成水流流道,将三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设有水流流道的板片位于中间,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
本发明水冷板的板片材质可以是铝,钛,铜,不锈钢等常见金属,且可不同金属之间进行焊接,同时也可以陶瓷,石墨等非金属材料,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进行焊接。
本发明装置适用于电力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化学电池行业、军工行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直线电机、显微镜投影仪光源散热等领域。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偏见:现有技术中鲜有厚度较薄的水冷板,现有的水冷板厚度约8mm-10mm,该厚度的板片使得板片难以实现弯折,只能加工成平面结构的散热装置,很难加工成非平面结构的水冷装置,现有的非平面/立体水冷装置由于板片厚度较大,只能是将多块平面的水冷板拼接组装而成,在每个平面板片的流道联接处需要用接管的方式实现两块板的流道的连通,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在每个平面板片的流道联接处需要用接管的方式实现两块板的流道的连通,连接管道外部没有散热部件包裹,且结构复杂不易施工,组成的形状也受限,即:只能是多个平板的拼接形成的形状,并且现有拼接而成的立体水冷结构存在:1、板片厚度过大导致整体体积大,无法做成小型组件;2、连接处存在漏热点,空隙处有热量泄露影响换热效率;3、连接处占用体积大,无论焊接或卡套接头在连接过程中都必须留有加工空间,制约板片内流道的密度,使板片中热分布不均匀等诸多问题。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水冷板,大大降低了板片的厚度,该水冷板的厚度可低达0.5mm-3mm(现有技术中厚度从未达到如此薄度),最薄可达0.5mm,在降低板片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板片的换热效果和耐压能力,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的空白,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水冷板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任意形状,并且水流流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任意形状。
本发明的水冷板能够加工成一体成型的非平面立体水冷装置,能够根据发热元件的外形而设计成相应的立体形状,进而对发热元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使得整体水冷装置更加贴合发热器件,减少辐射散热达到最佳散热效果,可以在传播途径上直接中断发热元件对于系统的加热作用,最大限度的吸热发热元件产生的无效热量,降低发热元件对于整个系统的热影响。
水冷板在加工成立体结构的过程中,由于仅由一块板片构成、板片内部流道相互连通,在弯折处极容易出现流道因弯折而变形的问题,而本发明水冷板,由于板片厚度小,流道的截面积液小,流道不易变形,同时本发明水冷板在加工成立体结构过程中为了减小流道受弯折处受影响,可以将水流流道设置成变截面的流道,在弯折处可以采用加宽流道的方式(增大水流流到的截面)来实现流道截面积补偿,并通过合理布局使通过折弯处的流道尽量最少,经试验发现截面增大1.1倍-1.3倍即可满足大大减低流道换热和变形的影响,其中截面增大1.3倍效果最好,换热效率不受影响。
本发明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70%,流阻最小,流速最快,换热效果最好。
本发明由于采用超薄的板片厚度,能够在不降低冷却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换热器的重量,提升了系统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超薄水冷板为本领域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产品,为水冷换热装置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在本发明提供的两种加工方法中,由于每层板片都比较薄,在扩散焊过程中,如果施加较大压力的话会导致在流道处出现凹陷现象,压力小会产生焊接不牢靠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合理的扩散焊接工艺条件(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能够既避免凹陷现象产生,又能避免焊接不牢靠。
本发明的加工方法中还可以将板片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保证板片表面的光滑及平整性通过反复试验调整保证流道处凹陷在0.05mm以下,后续经过表面处理可以使得在板片表面无流道痕迹。
本发明提供的水冷板通过在流道板上蚀刻/切割形成水流流道并且通过扩散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能够使得水冷板的厚度大大减小,厚度低达0.5mm-3mm,最薄可达0.5mm,此种水冷板厚度薄,能够用于加工成非平面的立体散热结构。
本发明水冷板适用于电力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化学电池行业、军工行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兵器装备、显微镜投影仪光源散热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水冷板蚀刻水有流流道的板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水冷板蚀刻有水流流道的板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水冷板(两块板+单板蚀刻)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水冷板(两块板+双板蚀刻)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水冷板(三块板+镂空)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际生产加工出的蚀刻水流流道的板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方式一:
结合图1-4和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超薄水冷板,该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该水冷板由两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板片侧壁上蚀刻有水流流道,水流流道位于两个板片之间,两个板片中的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一个板片侧壁上蚀刻有水流流道,另一个板片为平板的方式,如图3所示;也可以需采用两个板片侧壁上都蚀刻水流流道,然后将两个板片带有水流流道的一面相对扣合的方式,如图4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冷板的厚度为可以在0.5mm-3.5mm范围内任意取值,根据不同需求制备获得不同厚度的薄水冷板,如3.5mm、3mm、2.5mm、2mm、1mm、0.5mm,最薄的可以做到0.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薄板不容易制备,如果能够成功制备获得最薄的板,那么厚于最薄板的厚度的板片也是能够制备获得的,如4mm、5mm、6mm、7mm等等。
本实施方式中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可以在0.1mm-6mm之间任意取值,如3.5mm、3mm、2.5mm、2mm、1mm、0.5mm、4mm、5mm、6mm。综合考虑加工过程中流道的凹陷程度以及流阻,水流流道的宽度4mm时效果最好。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换热需求可以设计不同深度的水流流道,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任意取值均能够满足加工要求,换热效果好,其中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50%-70%范围内取值时可以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并且当水流流道的深度,即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70%时,流阻最小,流速最快,换热效果最好。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流流道的形状和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设计成任意形状,如图1-6中所示水流流道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板片的材质可以是铝,钛,铜,不锈钢等常见金属,且可不同金属之间进行焊接,同时也可以陶瓷,石墨等非金属材料,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进行焊接。
本实施方式中板片的大小、形状等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本实施例方式中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而定。
本实施方式的水冷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水从进水口进入入,在水流流道内流动,通过与周围空气热传递,在流动过程中将热量带走,经过换热的水从出水口流出。
本实施方式中水冷板(两块板片组成)的加工方法为:按照所需尺寸裁剪基板,将需要蚀刻水流流道的板片进行蚀刻处理,然后将两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然后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蚀刻处理是先用油墨喷涂非流道部分,然后裸露出需要蚀刻的流道部分,用35~42波美度三氯化铁溶液喷淋完成蚀刻处理;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
上述加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1)板片加工:水冷板可以选取两块1mm不锈钢板片作为基板,按照所需尺寸(600mm×150mm)裁剪基板,采用金属蚀刻方式将两块板片的非流道部分用油墨喷涂,裸露出需要蚀刻的流道部分,不锈钢材料使用35~42波美度三氯化铁溶液喷淋,蚀刻深度0.5mm,
2)扩散焊接:将不锈钢材料板片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8MPa,最后加热升温至950℃,保温120分钟,焊接后整体厚度2mm;
3)表面处理:采用金属砂光机对板片表面进行抛光去厚度处理,采用120目砂带,调整抛光间隙使设备工作电流控制在15A以下,正反面循环抛光每次去除量0.01mm,厚度达到1.6毫米后不锈钢表面采用研磨抛光处理。
上述加工方法获得的水冷板的尺寸为:以加工成600mm×150mm×1.6mm的水冷板片(两块板均蚀刻有水流流道,加工完成后每块板片厚度为0.8mm),每块板上的水流流道尺寸:深度0.5mm×宽度4mm,通过实验发现该水冷板可以将170℃的热源表面降温至30℃,经试验发现水冷板片最高可以承受25bar的压力。
本实施方式中扩散焊接的较优条件因板片材质不同而略有不同,具体扩散焊工艺可以按照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方法进行优化获得,经试验确定板片材质为不锈钢时,扩散焊的条件为: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900~980℃,保温10~120分钟。板片材质为铝合金时,扩散焊的条件为: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3.4MPa-5.6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560℃,保温10~90分钟。板片材质为钛合金时,扩散焊的条件为: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2.4MPa,最后加热升温至850~980℃,保温50~180分钟。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扩散焊接的条件设置成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可能够保证两个板片通过扩散焊连接时,保证没有流道的板片在流道处凹陷控制在0.05mm以下,避免了压力过大出现水冷板盖板出现凹陷的现象,或者压力过小产生盖板与流道板之前焊接不牢靠的现象。
本实施方式上述加工方法中,在经过扩散焊接处理后,还可以采用表面处理工艺进行抛光,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板片表面无流道痕迹,并且可以进一步使得板片变得更薄,不锈钢表面可以采用研磨抛光或拉丝处理,铝合金表面可以采用阳极化处理,钛合金表面可以采用金属拉丝或阳极化处理。
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超薄水冷板,该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水冷板上设有水流流道,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该水冷板由三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位于中间的板片上设置有镂空的水流流道,位于两侧的板片中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如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镂空的水流流道可以是通过线切割或者激光切割或等离子切割形成的,其中线切割更好,因为线切割方式尺寸精度较高,可高达0.02mm,切口表面不产生废屑,板片变形量小。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冷板的厚度为可以在0.5mm-3.5mm范围内任意取值,根据不同需求制备获得不同厚度的薄水冷板,如3.5mm、3mm、2.5mm、2mm、1mm、0.5mm,最薄的可以做到0.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薄板不容易制备,如果能够成功制备获得最薄的板,那么厚于最薄板的厚度的板片也是能够制备获得的,如4mm、5mm、6mm、7mm等。
本实施方式中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可以在0.1mm-6mm之间任意取值,如3.5mm、3mm、2.5mm、2mm、1mm、0.5mm、4mm、5mm、6mm。综合考虑加工过程中流道的凹陷程度以及流阻,水流流道的宽度4mm时效果最好。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可以在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范围内任意取值,根据不同的换热需求可以设计不同深度的水流流道,其中当水流流道的深度,即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70%时,流阻最小,流速最快,换热效果最好。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流流道的形状和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设计成任意形状,如图1-6中所示水流流道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流流道为变截面的流道,本实施例方式的水冷板在加工成立体形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弯折,会存在折弯角度小于180°折弯处,本实施方式中穿过该折弯处的水流流道的截面增大,通过实验发现,截面增大1.1倍-1.3倍即可满足大大降低流道换热效率和变形的影响,其中截面增大1.3倍效果最好,换热效率不受影响。
本实施方式中板片的材质可以是铝,钛,铜,不锈钢等常见金属,且可不同金属之间进行焊接,同时也可以陶瓷,石墨等非金属材料,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进行焊接。
本实施方式中板片的大小、形状等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本实施例方式中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而定。
本实施方式的水冷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水从进水口进入入,在水流流道内流动,通过与周围空气热传递,在流动过程中将热量带走,经过换热的水从出水口流出。
本实施方式中水冷板(三块板片)的加工方法,按照所需尺寸裁剪基板,在需要切割的板片上切割水流流道,然后将三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设有水流流道的板片位于中间,然后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
本实施例方式中切割可以采用激光切割或线切割或等离子切割的方式,其中激光切割的条件可以采用:激光功率0.5~2千瓦,保护气压力0.3~0.8兆帕,控制进给速度3~5cm/s。
上述加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1)板片加工:水冷板可以选取0.5mm不锈钢板片作为基板,按照所需尺寸裁剪基板,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控制激光功率1千瓦,保护气压力0.4兆帕,控制进给速度4cm/s。另两块板片选取0.3mm不锈钢板切割对应的进出口;
2)扩散焊接:将不锈钢材料板片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8MPa,最后加热升温至950℃,保温120分钟,焊接后整体厚度1.1mm;
3)表面处理:采用金属砂光机对板片表面进行抛光去厚度处理,采用120目砂带,调整抛光间隙使设备工作电流控制在15A以下,正反面循环抛光每次去除量0.01mm,厚度达到1毫米后不锈钢表面采用研磨抛光处理。
上述加工方法获得的水冷板尺寸为:600mm×150mm×1mm的水冷板片(中间板切割有水流流道,板片厚度为0.5mm),水流流道尺寸:深度0.5mm×宽度4mm,通过实验发现该水冷板可以将170℃的热源表面降温至45℃,经试验发现水冷板片最高可以承受15bar的压力。
本实施方式中扩散焊接的较优条件因板片材质不同而略有不同,具体扩散焊工艺可以按照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方法进行优化获得,经试验确定板片材质为不锈钢时,扩散焊的条件为: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900~980℃,保温10~120分钟。板片材质为铝合金时,扩散焊的条件为: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3.4MPa-5.6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560℃,保温10~90分钟。板片材质为钛合金时,扩散焊的条件为: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2.4MPa,最后加热升温至850~980℃,保温50~180分钟。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扩散焊接的条件设置成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可能够保证两个板片通过扩散焊连接时,保证没有流道的板片在流道处凹陷控制在0.05mm以下,避免了压力过大出现水冷板盖板出现凹陷的现象,或者压力过小产生盖板与流道板之前焊接不牢靠的现象。
本实施方式上述加工方法中,在经过扩散焊接处理后,还可以采用表面处理工艺进行抛光,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板片表面无流道痕迹,不锈钢表面可以采用研磨抛光或拉丝处理,铝合金表面可以采用阳极化处理,钛合金表面可以采用金属拉丝或阳极化处理。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由两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板片侧壁上蚀刻有水流流道,所述水流流道位于两个板片之间,所述两个板片中的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由三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位于中间的板片上设有镂空的水流流道,位于两侧的板片中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2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1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流道沿水冷板板面方向的宽度为0.1mm-6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的水流流道是通过线切割或者激光切割或者等离子切割形成的。
9.权利要求2所述水冷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尺寸裁剪基板,将需要蚀刻水流流道的板片进行蚀刻处理,将两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蚀刻处理是先用油墨喷涂非流道部分,然后裸露出需要蚀刻的流道部分,再用35~42波美度三氯化铁溶液喷淋完成蚀刻处理;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
10.权利要求4所述水冷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需尺寸裁剪基板,在需要切割流水流道的板片上切割水流流道,将三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设有水流流道的板片位于中间,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
CN201710569015.3A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72492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9015.3A CN107249286A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9015.3A CN107249286A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9286A true CN107249286A (zh) 2017-10-13

Family

ID=6001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9015.3A Pending CN107249286A (zh) 2017-07-13 2017-07-13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928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1372A (zh) * 2018-09-21 2019-02-15 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式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09765976A (zh) * 2018-12-17 2019-05-17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计算设备
CN110052695A (zh) * 2019-04-23 2019-07-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铝合金液冷组件内部流道显影的扩散焊接方法
CN110303264A (zh) * 2019-07-19 2019-10-08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水道的制作方法及冷却水道
CN113363617A (zh) * 2021-06-18 2021-09-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液冷板组件、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906A (zh) * 2004-03-17 2005-09-21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导线架技术制作微型流道的方法
US20060113063A1 (en) * 2004-10-15 2006-06-01 Lalit Chordia Thin-plate microchannel structure
CN101738125A (zh) * 2008-11-05 2010-06-1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芯片及具有分布式端口结构的微换热器
WO2017001583A1 (de) * 2015-06-30 2017-01-05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ohteilen mit innenliegenden kanälen
CN206281391U (zh) * 2016-08-31 2017-06-27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平相变抑制散热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906A (zh) * 2004-03-17 2005-09-21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导线架技术制作微型流道的方法
US20060113063A1 (en) * 2004-10-15 2006-06-01 Lalit Chordia Thin-plate microchannel structure
CN101738125A (zh) * 2008-11-05 2010-06-1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芯片及具有分布式端口结构的微换热器
WO2017001583A1 (de) * 2015-06-30 2017-01-05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ohteilen mit innenliegenden kanälen
CN206281391U (zh) * 2016-08-31 2017-06-27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平相变抑制散热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滨飞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1372A (zh) * 2018-09-21 2019-02-15 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式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09765976A (zh) * 2018-12-17 2019-05-17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计算设备
CN110052695A (zh) * 2019-04-23 2019-07-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铝合金液冷组件内部流道显影的扩散焊接方法
CN110303264A (zh) * 2019-07-19 2019-10-08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水道的制作方法及冷却水道
CN113363617A (zh) * 2021-06-18 2021-09-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液冷板组件、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9286A (zh) 一种超薄水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07228584A (zh) 一种超薄立体水冷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US6397935B1 (en) Flat type heat pipe
MXPA05009765A (es) Lingotera tubular para la colada continua.
CN207219257U (zh) 一种超薄水冷板
US20090218070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t Exchange Element for a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12788914B (zh) 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EP1550834B1 (en) Radiant panel
TWM616962U (zh) 立體散熱裝置
CN109041540B (zh) 一种方形管壳十字型接头
CN207219258U (zh) 一种立体散热装置
EP1906113B1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evaporator
CN207247961U (zh) 一种超薄立体水冷装置
CN219205108U (zh) 一种采用双面双循环流道的复合式焊接液冷板
CN108620755A (zh) 铝板翅式热交换器钎焊芯体局部外漏的修复方法
US11105557B2 (en) Heat exchanger, tank fo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4459193B (zh) 一种采用不锈钢铜合金复合板的托卡马克装置用水冷模块及其加工方法
CN105135924A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换热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13804029B (zh) 一种适用于微小通道板式换热器的侧入式封头结构
US6953143B2 (en) Explosion welded design for cooling components
CN106413347A (zh) 一种新型双面水冷散热器
CN111725583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外置液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池包
CN101473260B (zh) 激光加工机的激光加工头及其通道的耐腐蚀涂层的制造方法
CN210802149U (zh) 一种高寿命板式换热器
KR102370743B1 (ko) 온도제어시스템의 열교환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온도제어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