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1739A -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41739A CN107241739A CN201610187832.8A CN201610187832A CN107241739A CN 107241739 A CN107241739 A CN 107241739A CN 201610187832 A CN201610187832 A CN 201610187832A CN 107241739 A CN107241739 A CN 1072417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node
- interfac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function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第一网络节点根据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相关技术中由于CPRI接口对传输时延迟和带宽都有较大的要求导致移动网络的服务能力和部署策略面临着巨大压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协议标准的不断演进,移动分组业务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单个终端的数据吞吐能力不断提升。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为例,在20M带宽内可以支持下行最大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后续的LTE增强系统及其后续5G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达到数十Gbps。
终端数据业务量膨胀式的增长,使得移动网络的服务能力和部署策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增强现有的网络部署和通讯技术,另一方面希望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拓展,从而达到快速提升网络性能的目的。而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至今,仅通过对宏网络进行增强以提供经济、灵活、高能力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需要引入超密集、灵活的小基站部署。超密集小基站的部署势必带来频繁的站间切换和信号干扰问题,而上述问题将导致网络架构向C/U分离、控制集中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集中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简称为BBU)、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为RRU)的C-RAN(Centralized,Cooperative,Cloud&Clean-Radio Access Network)网络部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架构中,BBU、RRU间前传接口采用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为CPRI)接口。由于CPRI接口传输的是经过物理层编码调制等处理后的IQ信号,CPRI接口对传输时延迟和带宽都有较大的要求。特别是当空口速率提升到数十Gbps后,CPRI接口的流量需求将上升到Tbps级别,对网络部署成本和部署难度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CPRI接口对传输时延迟和带宽都有较大的要求导致移动网络的服务能力和部署策略面临着巨大压力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远端处理节点或分布式处理节点,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集中处理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处理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在逻辑上进行功能划分,在物理上为同一传输链路或不同传输链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发送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功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功能划分。
进一步地,所述支持的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面功能;控制面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包括的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所述用户面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自动重传请求ARQ、分割和/或级联、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优先级控制、传输块大小选择、重排序;所述用户面实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进一步地,用于指示配置的方式包括:直接指示方式、间接指示方式;其中,所述直接指示方式为直接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包含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所述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类型,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为预定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在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的数量为多个时,不同的第二网络接口具有不同的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三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远端处理节点,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集中处理节点和/或分布式处理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在逻辑上进行功能划分,在物理上为同一传输链路或不同传输链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发送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功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功能划分。
进一步地,所述支持的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面功能;控制面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包括的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所述用户面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自动重传请求ARQ、分割和/或级联、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优先级控制、传输块大小选择、重排序;所述用户面实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进一步地,用于指示配置的指示方式包括:直接指示方式、间接指示方式;其中,所述直接指示方式为直接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包含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所述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类型,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为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节点侧,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节点侧,包括: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通过本发明,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进而根据该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可见,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得网络节点之间根据不同的接口实现功能的配置,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CPRI接口对传输时延迟和带宽都有较大的要求导致移动网络的服务能力和部署策略面临着巨大压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部署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流程图一;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
步骤S104:第一网络节点根据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由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6可知,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进而根据该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可见,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得网络节点之间根据不同的接口实现功能的配置,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CPRI接口对传输时延迟和带宽都有较大的要求导致移动网络的服务能力和部署策略面临着巨大压力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所有第一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远端处理节点或分布式处理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集中处理节点和/或分布式处理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处理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步骤S102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能力信息;其中,该能力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的用户面功能列表和/或功能集合;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的第二接口的类型;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的协议版本;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的功能划分方式。以及,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网络节点需要支持的用户面功能或功能集合;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或用户面实体集合;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第二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或协议版本;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第二接口上使用的帧格式;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第一接口上的功能划分和/或协议版本;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采用功能划分方式的指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所有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在逻辑上进行功能划分,在物理上可以为同一传输链路或不同传输链路。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用于指示配置第一网络节点功能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中携带有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功能划分。
其中,上述涉及到的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的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面功能;控制面功能。该用户面功能划分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节点所包括的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用户面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自动重传请求ARQ、分割和/或级联、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优先级控制、传输块大小选择、重排序;用户面实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简称为RLC)、媒介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为PDCP)。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指示配置信息配置功能划分的方式包括:直接指示方式、间接指示方式;其中,直接指示方式为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包含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类型,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为预定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是实例中涉及到的第二网络接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在第二网络接口的数量为多个时,不同的第二网络接口具有不同的配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2: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能力的能力信息;
步骤S204: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02为可选步骤,在执行网络节点配置时,可以忽略;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用于指示用户面功能划分的指示方式包括:直接指示方式、间接指示方式;其中,直接指示方式为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包含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类型,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为预定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一,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节点侧,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模块34,与接收模块32耦合连接,用于根据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二,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节点侧,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能力的能力信息;发送模块44,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发送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块分别位于多个处理器中。
下面结合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1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节点部署示意图,如图5所示,网络节点1(对应于上述第一网络节点)为远端处理单元;网络节点2(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为集中处理单元;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有第一类接口(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类接口(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口)。
其中,第一类接口是控制面接口,用于传输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的控制面信令信息。所述控制面信令信息至少包含以下信息之一:
网络节点2对网络节点1的配置信息;
网络节点1上报给网络节点2的能力信息;其中,该能力信息可以包含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功能划分方式、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前传接口类型、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协议版本;
网络节点1上报给网络节点2的状态信息;其中,该状态信息中可以包含当前已经消耗的处理能力和/或剩余的处理能力。
此外,本可选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类接口上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所述基本功能是默认支持的,而扩展功能是由网络节点2配置的。即网络节点2配置网络节点1需要支持那些扩展功能。其中,基本功能至少包含以下之一:
远端处理单元能力上报功能;其中,该能力包含以下至少之一:远端处理单元所支持的协议版本,远端处理单元所支持的射频能力,远端处理单元所支持的用户面功能、远端处理单元支持的功能划分方式(如果支持多种的话,则上报支持的功能划分方式集合)
远端处理单元能力消耗信息和/或能力消耗法则上报功能;
远端处理单元配置功能;其中,远端处理根源接收集中处理单元的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内容配置远端处理单元需要支持的扩展功能集合。其中,扩展功能包含以下至少之一:远端处理单元所采用的功能划分方式;远端处理单元所需要支持的用户面功能实体;远端处理单元与集中处理单元间,与功能划分紧密相关的信令流程(例如,建立特点用户面实体等)。
其中,第二类接口是用户面接口,用于传输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交互的用户面或物理层数据。根据网络节点1和网络节点2的功能划分不同,第二类接口上传输的内容也不同。在传输内容不同时,第二类接口对应的传输时使用的帧格式也可以不同(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帧格式,但对相同帧格式的数据域进行不同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可选实施例中的第二类接口可以有多个,不同第二类接口可以对应不同的配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流程图一,如图6所示,当网络节点1启动或者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建立连接时,该流程的步骤包括:
步骤S602:网络节点1向网络节点2发送能力信息;
其中,该能力信息可以包含以下内容: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用户面功能列表和/或功能集合;网络节点1支持的第二类接口类型;网络节点1支持的协议版本;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功能划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为可选步骤,网络节点2也可从后台数据库中获取网络节点1的能力信息;或者根据协议约定确定网络节点1的能力。
步骤S604:网络节点2利用接口1向网络节点1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该配置信息中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网络节点1需要支持的用户面功能或功能集合;网络节点1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或实体集合;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或协议版本;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上使用的帧格式;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一类接口上的功能划分和/或协议版本;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采用的功能划分方式指示,其中,该指示所对应的具体功能划分在3GPP协议中约定。
步骤S606:网络节点1根据网络节点2的确定自己的功能集合和/或第二类接口配置。
其中,网络节点1需要支持的用户面功能包含以下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ARQ、分割和/或级联、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优先级控制、传输块大小选择、重排序、除上述功能外,还可保护3GPP协议中定义的其他用户面功能;
其中,网络节点1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功能包含以下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RLC、MAC、PDCP;
此外,除上述实体外,还包含在3GPP协议中定义的其他用户面实体;
其中,指示用户面功能划分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指示或间接指示的方式;其中,直接指示为显式的指示网络节点1需要包含哪些用户面功能和/或建立那些用户面实体;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网络节点1采用的配置类型,而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在通信标准协议中定义。
另外,指示第二类接口配置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指示或间接指示的方式;该直接指示为直接在信令消息中携带第二类接口的配置信息;间接指示为根据用户面功能划分的方式间接指示用户所要采用的第二类接口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间接指示时,用户面功能划分与第二类接口配置信息间的映射关系由3GPP协议约定。
基于上述第二类接口的配置信息中的不同信息,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的方式也可以共同使用。
上述第二类接口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或协议版本;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上使用的帧格式;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上的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类型(例如,传递的是RLC PDU,PDCP PDU或者是MAC PDU等);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上的采用的流量控制机制。不同流量控制机制在3GPP协议中定义。
而在网络节点1在收到配置消息后,可以根据配置消息中的配置信息选择需要加载的功能模块和/或软件版本。其中,网络节点1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的类型2接口上使用的用户面帧结构或将使用的帧结构集合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网络节点1为远端处理单元,网络节点2为集中处理单元,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有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
其中,第一类接口是控制面接口,用于传输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的控制面信令信息。所述控制面信令信息至少包含以下信息之一:
用户上下文建立消息;
用户业务建立消息;
网络节点1上报给网络节点2的能力信息;其中,能力信息可包含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功能划分方式、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前传接口类型、网络节点1所支持的协议版本。
网络节点1上报给网络节点2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中可包含当前已经消耗的处理能力和/或剩余的处理能力。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流程图二,如图7所示,当网络节点2在网络节点1上建立用户或者为某用户建立新业务时,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702:集中处理节点(网络节点2)向远端处理节点(网络节点1)发送用户建立请求或用户业务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该消息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针对待建立的业务,远端处理节点需要建立那些用户面实体及其相关配置
待建立的业务将使用的第二类接口的类型和/或协议版本
当集中处理节点与远端处理节点间建立了多条第二类接口时,需要指示待建立业务使用那条第二类接口
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上使用的帧格式
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一类接口上的功能划分和/或协议版本
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采用的功能划分方式指示。指示所对应的具体功能划分在3GPP协议中约定。
步骤S704:远端处理节点根据消息中的配置为该业务建立用户面实体,并确定该业务使用的类型2接口及其使用的帧结构。远端处理节点向集中处理节点反馈用户建立响应消息或用户业务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网络节点1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包含以下实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RLC、MAC、PDCP;除上述实体外,还包含在3GPP协议中定义的其他用户面实体。
其中,“网络节点1与网络节点2间第二类接口上使用的帧格式”的指示方式可以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显式的指示为集中处理节点直接在控制面消息中指示远端处理节点,针对该业务,在第二类接口上使用的帧结构和/或协议版本。隐式版本为远端处理节点根据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推导出需要在第二类接口上使用的帧结构和/或协议版本。另外,集中处理节点也可以指示协议版本,而远端处理节点根据指示的协议版本和建立的用户面实体确定在第二类接口上所采用的帧结构。
其中,所属帧结构定义均在3GPP协议中定义。本专利描述的重点是帧结构的选择,而并不涉及帧结构的具体定义。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步骤S1:第一网络节点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能力的能力信息;
步骤S2: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响应于能力信息并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
步骤S3:第一网络节点根据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步骤S1: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网络节点所支持能力的能力信息;
步骤S2:第二网络节点响应于能力信息通过第一接口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远端处理节点或分布式处理节点,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集中处理节点,所述第三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处理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在逻辑上进行功能划分,在物理上为同一传输链路或不同传输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发送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功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功能划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持的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面功能;控制面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包括的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
所述用户面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自动重传请求ARQ、分割和/或级联、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优先级控制、传输块大小选择、重排序;
所述用户面实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指示配置的方式包括:直接指示方式、间接指示方式;其中,所述直接指示方式为直接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包含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所述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类型,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为预定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在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的数量为多个时,不同的第二网络接口具有不同的配置。
9.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三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远端处理节点,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集中处理节点和/或分布式处理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在逻辑上进行功能划分,在物理上为同一传输链路或不同传输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用于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功能划分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功能划分。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持的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面功能;控制面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包括的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
所述用户面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自动重传请求ARQ、分割和/或级联、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优先级控制、传输块大小选择、重排序;
所述用户面实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指示配置的指示方式包括:直接指示方式、间接指示方式;其中,所述直接指示方式为直接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需要包含用户面功能和/或需要建立的用户面实体;所述间接指示的方式为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类型,每种配置类型所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实体为预定义。
16.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节点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节点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17.一种网络节点的配置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节点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配置自身所支持功能的功能集合,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或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三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口为控制面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户面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87832.8A CN107241739B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7/078316 WO2017167152A1 (zh) | 2016-03-29 | 2017-03-27 |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87832.8A CN107241739B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41739A true CN107241739A (zh) | 2017-10-10 |
CN107241739B CN107241739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5996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87832.8A Active CN107241739B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41739B (zh) |
WO (1) | WO2017167152A1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39631A1 (de) * | 1999-08-20 | 2001-02-22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ultimediaeinheit |
CN1996915A (zh) * | 2005-12-31 | 2007-07-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层下移实现网络互连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588570A (zh) * | 2008-05-20 | 2009-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用户面单隧道的方法、系统及其基站子系统 |
CN101860934A (zh) * | 2009-04-07 | 2010-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系统信息及3g小区向2g小区切换的方法 |
CN101931876A (zh) * | 2009-06-26 | 201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递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118795A (zh) * | 2009-12-31 | 2011-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基站中公共通用无线接口数据的传送方法及无线基站 |
CN102428727A (zh) * | 2009-03-16 | 2012-04-25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移动网络优化 |
CN102883440A (zh) * | 2011-07-15 | 2013-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932850A (zh) * | 2012-11-05 | 2013-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网络系统和通信方法 |
CN103108416A (zh) * | 2013-01-25 | 2013-05-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ims设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US20150003256A1 (en) * | 2013-06-28 | 2015-01-01 | Tektronix, Inc. | Signaling message correlation in lte access and core networks |
US20150023250A1 (en) * | 2012-01-19 | 2015-01-22 | Samsun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 interfac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relay node and a core network |
CN104519509A (zh) * | 2013-09-29 | 2015-04-15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监控装置、方法和装置 |
US20150237508A1 (en) * | 2012-10-31 | 2015-08-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generating wireless virtual network and wireless network control device |
-
2016
- 2016-03-29 CN CN201610187832.8A patent/CN107241739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27 WO PCT/CN2017/078316 patent/WO201716715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39631A1 (de) * | 1999-08-20 | 2001-02-22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ultimediaeinheit |
CN1996915A (zh) * | 2005-12-31 | 2007-07-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层下移实现网络互连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588570A (zh) * | 2008-05-20 | 2009-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用户面单隧道的方法、系统及其基站子系统 |
CN102428727A (zh) * | 2009-03-16 | 2012-04-25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移动网络优化 |
CN101860934A (zh) * | 2009-04-07 | 2010-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系统信息及3g小区向2g小区切换的方法 |
CN101931876A (zh) * | 2009-06-26 | 201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递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118795A (zh) * | 2009-12-31 | 2011-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基站中公共通用无线接口数据的传送方法及无线基站 |
CN102883440A (zh) * | 2011-07-15 | 2013-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20150023250A1 (en) * | 2012-01-19 | 2015-01-22 | Samsun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 interfac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relay node and a core network |
US20150237508A1 (en) * | 2012-10-31 | 2015-08-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generating wireless virtual network and wireless network control device |
CN102932850A (zh) * | 2012-11-05 | 2013-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网络系统和通信方法 |
CN103108416A (zh) * | 2013-01-25 | 2013-05-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ims设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US20150003256A1 (en) * | 2013-06-28 | 2015-01-01 | Tektronix, Inc. | Signaling message correlation in lte access and core networks |
CN104519509A (zh) * | 2013-09-29 | 2015-04-15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监控装置、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67152A1 (zh) | 2017-10-05 |
CN107241739B (zh)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68381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101011441B1 (ko) | 버퍼 상태 보고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228013B (zh) | 优化基站内切换的方法 | |
JP2022093474A (ja) |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704197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WO2020164615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1094448A (zh) | 无线通讯系统分帧数据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WO2022252859A1 (zh) | 一种算力资源调度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CN107615808A (zh) | Lte和wlan聚合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9644100B (zh) | 数据复制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19140955A1 (zh) | 地址发送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4685959B (zh) |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 |
Ndao et al. | Optimal placement of virtualized DUs in O-RAN architecture | |
CN107294653A (zh)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
US11265730B2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dapted t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0238901A1 (zh) |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KR20230107216A (ko) | 뉴 라디오에서 통합 액세스 백홀 네트워크를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US2022033828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3118437B (zh) | 上行链路变更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241739A (zh) | 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WO202327243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ab mec | |
CN101370017A (zh) | 无线通讯系统设定表头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WO2023001173A1 (zh) | 终端协议功能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 |
CN1326413C (zh) | 用于提供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的通信系统 | |
CN103812684A (zh) | 一种全室外数字微波传输设备独立和委托管理通道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