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0952B -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0952B
CN107240952B CN201710657292.XA CN201710657292A CN107240952B CN 107240952 B CN107240952 B CN 107240952B CN 201710657292 A CN201710657292 A CN 201710657292A CN 107240952 B CN107240952 B CN 107240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harging
oxide
metal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72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0952A (zh
Inventor
杜戈阳
胥海东
杜无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RANSI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RANSI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RANSI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72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0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0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0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0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0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6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2J2007/1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电路,其中充电电路上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上通过CPU来判断执行,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检测电路的信号来控制两个MOS管的通断实施充电,使用MOS管开通时间来调节充电快慢过程,并可以通过调整MOS管型号来无限放大通过的电流值,达到大容量电池加快充电的目的,无需重新更换生产治具,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电源的次级设计了新的电路,通过三极管检测输入整流电路的电压值,来控制无交流电输入时MOS的快速截止,可达到在1S钟内灭灯的效果,避免关闭电源后还被人误认为未关闭给人带来的困扰。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电池充电器的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产品功能不断增多,屏幕不断增大,电子产品的能耗也越来越大,对电子产品电池的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大容量的电池,其充电时间较长,而对于外出办事或者没有太多时间等待产品充电时间的人群,这样的充电方式很不方便,人们不得不倚靠移动电源等一些辅助充电设备对随身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但是携带这样的设备充电很不方便,且移动电源也会造成不安全性,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和安全隐患,固需要一种大容量的充电座,可以快速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的充电座都是通过两个对口单片机来控制充电,并实行一对一充电,但是这样的充电器,扩展性能差,固定了芯片后,其可达到的最大充电容量有限,且充电器的成本高。同时充电器上用于显示当前工作状态的指示灯在空载情况下,输出显示LED灯将会维持十几秒或者更长时间不灭灯,开关电源的功率越大,此现象越明显,造成用户的困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能够对大容量的电池进行充电,且自动检测电池信息,并通过两个MOS管调整充电电流的通断,使用两个MOS管控制也可以方便扩张充电的输出电流,从而加快充电的速度,同时通过指示灯控制电路控制指示灯的亮灭,能够达到1秒钟内快速灭灯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的一端外接市电电压,另一端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电路直接连接,输出端与检测电路以及充电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上设置有两个MOS管,两个MOS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控制两个MOS管的通断以控制电池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设置有多个,每个充电管理电路上都设置有一个检测电路,且多个充电管理电路同时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也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三极管、放大电路和补偿电路,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端以及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端并联有一电阻,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补偿电路,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同时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放大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和补偿电路同时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一端与放大电路上的放大器负输入端连接,经过两个串联的电阻后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的负输出端,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为检测点,检测点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补偿电路包括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电容与其中一个电阻并联后一起与另一个电阻串联后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
其中,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整流电路、开关控制电路、PWM控制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与市电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与变压器整流电路连接,PWM控制电路通过耦合方式控制开关控制电路上的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且PWM控制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与开关电源主控芯片连接,主控芯片通过耦合方式与PWM控制电路连接,PWM控制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上连接有指示灯,指示灯控制电路控制指示灯的亮灭。
其中,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阻、电容和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与变压器整流电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开关电源主控芯片连接,第二二极管串联电阻,电阻的另一端串联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与变压器连接。
其中,所述指示灯包括充电指示灯和电源显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设置有多个,每个充电管理电路对应一个充电指示灯,所述电源显示灯也设置有多个,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和反馈电路,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以及检测电路,放大器的输出端串联一个电阻后与充电管理电路上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反馈电路包括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放大器负输入端串联电容,电容与其中一个电阻串联后同时连接充电管理电路上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与放大器输出端串联的电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电路,其中充电电路上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上设置有两个MOS管,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两个MOS管的通断控制充电,使用MOS管来控制充电过程,不受单片机控制对电压的局限性,从而可以通过调节MOS管型号来无限放大通过的电流值,达到加快充电的目的,且只需要更换MOS管就可以调节充电电路的充电快慢,无需针对不同充电规格的要求再重新设计电路方案,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无需重新更换生产治具,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指示灯控制电路控制指示灯的亮灭,且该指示灯通过三极管检测变压器整流电路的电流值,达到控制灭灯的方式,大大加快了灭灯后指示灯的灭灯速度,避免关闭电源后还被人误认为未关闭给人带来的困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管理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管理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补偿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充电管理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充电管理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示灯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压器整流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PWM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开关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总电路原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现有技术空载关断输入输出电压值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关断输入输出电压值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极管U5的基极与发射极电压值示意图;
图19为本实施例三极管U5在交流断电时基极与发射极电压值示意图;
图20为本实施例交流断电三极管电压示意图;
图21为本实施例充电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3和图1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1和充电电路2,开关电源电路1与充电电路2连接,开关电源电路1的一端外接市电电压的火线L端和零线N端,另一端正输出端O+与负输出端O-分别与充电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电路1包括变压器整流电路11、具有快速灭灯的指示灯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电路12和驱动充电电路的PWM控制电路13,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两端分别连接市电电压的火线L端,零线N端以及正输出端O+与负输出端O-。开关控制电路12和PWM控制电路13分别与变压器整流电路11连接,且开关控制电路12通过耦合对接的方式与PWM控制电路13电连接,而充电电路2包括与PWM控制电路13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21、对控制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管理电路22和用于检测充电管理电路上的电流值的检测电路23,检测电路23检测到的值发送给充电控制电路21,充电管理电路22分别与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正输出端O+和负输出端O-连接,在充电管理电路22上设置有第一MOS管S1B和第二MOS管S1A,通过控制这两个MOS管的通断来控制电池的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开关电源电路1的输出端给充电控制电路21一个已定的直流电压后,开始对电池的在位信号进行检测,当发现电池有在位信号时,PWM控制电路13给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一个工作信号,充电控制芯片U7根据电池给定的不同在位信号,S1A打开,从而对对应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本发明充电控制芯片U7还与检测电路23进行判断,控制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两个恒流功率管,即第一MOS管S1B和第二MOS管S1A连接,检测电池的状态,并控制两个MOS管的通断来进行充电,进一步的,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充电开工至芯片U7,设定充电电压值,比如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池电压小于6.7V时,和大于8.3V时,控制电源处于一个涓充阶段,可以有效保护电池,减小电池在充电时的损伤,当检测到电池达到8.35V-8.4V时,完全关断充电。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管理电路22包括第一MOS管S1B、第二MOS管S1A、三极管B1、放大电路221和补偿电路222,第一MOS管S1B的栅极与第二MOS管S1A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一MOS管S1B的源极与第二MOS管S1A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一MOS管S1B的漏极连接开关电源电路1中的变压器整流电路11上的正输出端O+,第一MOS管S1B的栅极与第二MOS管S1A的栅极连接端以及第一MOS管S1B的源极与第二MOS管S1A的漏极连接端并联有一电阻R29,第二MOS管S1A的源极连接补偿电路222,第一MOS管S1B的栅极和第二MOS管S1A栅极同时连接三极管B1的集电极,三极管B1的基极连接放大电路221,三极管B1的发射极同时连接检测电路23以及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检测电路23和补偿电路222同时与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芯片U7的14引脚通过连接电阻R68的分压后与PWM控制电路13连接,PWM控制电路13与充电控制芯片U7的连接端通过电容C21的滤波后连接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23一端与放大电路221上的放大器U6:B负输入端连接,经过两个串联的电阻R35和电阻R33后连接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放大器U6:B的负输入端为电压电流检测点A,该位置与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的11引脚连接,充电控制芯片U7实时监测A点的电压值,如上述例子中所描述的,当检测到A点的电压值小于额定电压值时,进行充电,大于额定值后停止充电。请参阅图20,具体的,检测电路23还可以检测放入到充电座上的电池电压,按电池电压对应频率点亮对应位置的指示灯,如果充电座上的电压低于6.1V,先进行200mA左右恒流预充,充到6.55V左右,进行500mA左右恒流第二级预充电,充到7.0V转为标准恒流充电。标准恒流分3种情况,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充四块电池时,恒流800mA左右,充三块电池时恒流1000mA左右,充两块或一块电池时,恒流1300mA左右。
恒流充电至8.15V左右时,转为恒压限流充电,恒压限流充到8.28V时,转为150mA恒流涓充。恒流涓充至8.3V时,指示灯转为常亮。150mA小电流涓充半小时后,转为80mA小电流充电直到充满8.4V,停止充电。如果长时间(数月)不断电不拔电池,电池电压下降到8.2V以下时,充电控制芯片U7重启80mA小电流补电;当电池电压低于2.6V时,充电控制芯片U7判为坏电池不进行充电。
放大电路221包括放大器U6:B和反馈电路2211,放大器U6:B的正输入端与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上的VR端连接,放大器U6:B的负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2211,以及检测电路23,放大器U6:B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30后与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三极管B1的基极连接,反馈电路2211包括一个电容C16和电阻R32,电阻R32与电容C16串联在一起,放大器U6:B负输入端串联电容C16,电容C16与电阻R32串联后同时连接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三极管B1的发射极以及与放大器U6:B输出端串联的电阻R30之间并联一个电阻R76,整个反馈电路2211对放大器U6:B进行一个反馈。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补偿电路222包括电阻R42、电阻R46和电容C4,其中电容C4以及电阻R46并联在一起后,一端与电阻R42串联,另一端连接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电阻R42与第二MOS管S1B的源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电阻R46与电容C4并联后与电阻R42之间设置有与充电控制芯片U7的连接端V1,通过该连接端V1,充电控制电路21给充电管理电路22一个正常工作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管理电路22设置有多个,每个充电管理电路22上都设置有一个检测电路23,且多个充电管理电路22同时与充电控制电路21连接,检测电路23也与充电控制电路21连接,具体的为,上述介绍的为第一个充电管理电路22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充电管理电路,第二个充电管理,四个充电管理电路的连接关系与第一个充电管理电路22连接关系一样。请参阅图6,在第二个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第一MOS管为S2A,第二MOS管为S2B,三极管为B2,与第二MOS管S2B发射极连接的电阻为R44,在检测电路23上的两个电阻分别为R43和电阻R41,其中电阻R41与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连接,而补偿电路222的电阻R51与电容C11并联后与电阻R49串联,在于第二MOS管S2B的源极连接,且在电阻R49与电阻R51之间接入有与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连接的连接端V2。在本实施例中,放大电路221上的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芯片U7的VR2端,负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电容C17和电阻R38后与三极管B2的发射极端连接,还与电阻R77连接,电阻R77还与与放大器U6:A的输出端串联的电阻R39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放大器U6:A上还连接有电容C5。
请参阅图7,在第三个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第一MOS管为S3A,第二MOS管为S3B,三极管为B3,与第二MOS管S3B发射极连接的电阻为R53,在检测电路23上的两个电阻分别为R52和电阻R50,其中电阻R50与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连接,而补偿电路222的电阻R55与电容C12并联后与电阻R58串联,在于第二MOS管S3B的源极连接,且在电阻R55与电阻R58之间接入有与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连接的连接端V3。在本实施例中,放大电路221上的放大器U6:C的正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芯片U7的VR3端,负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电容C18和电阻R47后与三极管B3的发射极端连接,还与电阻R78连接,电阻R78还与与放大器U6:C的输出端串联的电阻R48连接。
请参阅图8,在第四个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第一MOS管为S4A,第二MOS管为S4B,三极管为B4,与第二MOS管S4B发射极连接的电阻为R62,在检测电路23上的两个电阻分别为R61和电阻R59,其中电阻R59与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连接,而补偿电路222的电阻R69与电容C13并联后与电阻R60串联,在于第二MOS管S4B的源极连接,且在电阻R60与电阻R69之间接入有与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连接的连接端V4。在本实施例中,放大电路221上的放大器U6:D的正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芯片U7的VR4端,负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电容C23和电阻R56后与三极管B4的发射极端连接,还与电阻R79连接,电阻R79还与与放大器U6:D的输出端串联的电阻R57连接。
对应的,请参阅图9-图10,在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充电控制芯片U7还与指示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包括充电指示灯LED1、LED2、LED3和LED4,对应的是四个充电管理电路22上的控制指示灯,指示灯还包括电源显示灯LED5和LED6,其中LED5与LED6的灯的颜色不一样,分别用于显示电压开关的不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LED1、LED2、LED3、LED4、LED5和LED6分别连接电阻R27、R66、R65、R28、R25和R26串联后分别与充电控制芯片U7的3引脚、1引脚、5引脚、7引脚和4引脚连接,指示灯LED5和LED6共用4引脚。而电流或电阻的检测端A与11引脚连接,B端与9引脚连接,C端与8引脚连接,D端与10引脚连接,充电控制电路21与补偿电路22连接的V1端与16引脚连接,V2端与20引脚连接,V3端与17引脚连接V4端与18引脚连接,充电控制芯片U7的19引脚连接电阻R64后连接电容C19和电阻R72,电容C19还连接变压器整流电路11的负输出端O-,以及电阻R73,电阻R72以及电阻R73连接后同时与电阻R40和电阻R34连接,其中,电阻R40连接第三个补偿电路的VR3连接端和第四补偿电路的VR4端,电阻R34连接第一补偿电路的VR1端和第二补偿电阻的VR2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充电控制芯片U7,供电后,指示灯LED5和LED6电源显示灯恒亮。不装电池时,LED1-LED4四个表示充电状态的充电指示灯不亮。放入电池充电时LED1-LED4灯闪烁,电池电压低于8V时以5HZ闪烁,高于8V时以每高0.1V低1HZ,达到8.3V时,灯恒亮。充电控制转为涓流充电。
当放入四块电池后,充电控制芯片U7检测出电压最低的电池,以2.0A充电,当与到第二低的电池电压差小于30mV,两块同时充电,以1.5A充电,当1号位电池,2号位电池与到第三低的电池电压差小于30mV,三块电池同时充电,以1.2A充电,当1号位电池,2号位电池,3号位电池与到最高电压的电池电压差小于30mV,四块块同时充电,以1.0A充电,充电1.5小时后,转为1A充电。充到8.3V后,转为涓流充电。
如线路图所示,当1号位电池在充电时,2号位电池,3号位电池,4号位电池,不充电,但对应的充电指示灯需要按上面的要求闪烁。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芯片U7的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有两种状态:即为输出高电平和无输出高阻状态,当输出高电平时,对应充电通道的Pmos会关断而禁充电,无输出时,Pmos开通以充电。假设1号位电池电压最低,此时1号位电池充电时,充电控制芯片U7的8引脚为无输出状态,而2号位电池,3号位电池,4号位电池不需要充电,9引脚,10引脚,输出高电平不让电池充电。当1号位电池和2号位电池电压差小于30mV时,充电控制芯片U7的9引脚转为为无输出状态,1号位电池,2号位电池同时充电,假如其它通道电池先充电,同理类推。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芯片U7检测到最低电压的电池时,在充电前充电控制芯片U7需要通过14Pin AD输出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与电池电压差小于100mV大于50mV,并在充电过程中动态调节电源电压,使其与电池电压差小于100mV大于50mV。例如,充电前电池电压为7V,此时DA输出大占空比将电源电压调节到7.1V,当充电5分钟后,电池电压升为7.08V,此时DA需减小占空比将电源电压升到7.18V,即在充电池过程中,DA调整一直使电源电压高于电池电压0.1V。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芯片U7的19引脚的基准电压设9mV,30mV,36mV,48mV,60mV,当每节单池电压小于5V时,须进入预充电模式,此时19端口输出电压为9mV.电流为0.3A。当只有一节和两节电池电压相同一起充电时,此时19端口输出电压为45mV.此时电流为1.50A。当三节电池电压相同一起充电时,此时19端口输出电压为36mV.此时电流为1.2A。当四节电池电压相同一起充电时,此时19端口输出电压为30mV.此时电流为1.0A。
当放入两块或三块或四块电池,电池在预充电结束后进入加速充电模式,此时充电控制芯片U7的19引脚输出电压为60mV,对应2A充电电流,当与第二电池压差小于30mV时,19引脚输出电压由66mV调节为45mV,对应充电电流1.50A,当三节一起充时,19端口输出电压为36mV.此时电流为1.2A。当四节一起充时,19端口输出电压为30mV.此时电流为1.0A。当最低电池电压高于7.8V时,禁用快速充电模式,当只有一块电池时,一直使用快速模式充至8.3V,后转为涓流充电。当电压由低转为高或由高转为低时,需设置成级变,以6mV级变,每级间隔2秒钟。
请参阅图11-图12,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电路1的变压器整流电路11由保险丝F1、压敏电阻MOV1、电容CX1、电阻R11、R12、R20、R9、R1、R2、R3、R4、R21、R24、R70和R71;电容C1、C2、C6、C7、C10、C14和C25,二极管D1和D4,共模电感LF1、电桥BD1、变压器T1、热敏电阻RT1组成。请参阅图13,PWM控制电路13包括电阻R13、R15、R14、R67、R16、R23,稳压二极管U3和耦合元件U2A端。请参阅图14,在开关控制电路12包括开关控制芯片U1、电阻R74、R75、R8、R5、R6、R7、R22、R10、R19、R18、R17,以及电容C3、C22和C15、二极管D7、D2,以及三极管Q1和耦合元件U2B端,在本实施例中,耦合元件U2B端设置在开关控制芯片U1的1引脚和2引脚之间,且中间并联有电容C15,耦合元件U2B端与耦合元件U2A端耦合连接,进行信息传递,在整个开关电源电路1上,设置有控制充电控制电路21上的指示灯的快速亮灭的指示灯控制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的元件以及连接关系为:电阻R74连接变压器整流电路11输入端,的电阻R11和电阻R12,同时,电阻R74还与电阻R75以及三极管U5的基极连接,电阻R75连接开关控制芯片U1的5引脚,同时三极管U5的发射极也连接5引脚,三极管U5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7,二极管D7又分别连接电容C22和电阻R8,电容C22连接电容C3以及变压器T1,电容C3连接变压器T1以及开关控制芯片U1的5引脚,电阻R8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连接变压器T1以及电阻R5,电阻R5与电阻R6和开关控制芯片U1的3引脚连接,电阻R6连接电容C3以及变压器T1。
开关控制电路12的快速灭灯的工作原理为:变压器T1输出通过二极管D2进行整流后,经过限流电阻R8,由电容C22进行滤波,形成第一级整流滤波电路,由二极管D7整流进入三极管U5,三极管U5的基极是检测交流电是否在位,在位为高电平,不在位为低电平。当三极管U5的基极处于高电平时,三极管U5导通,PWM控制电路供电正常,开始工作,当三极管U5的基极处于低电平时,三极管U5断开,PWM控制电路无供电,产品立刻停止工作。本发明的结构当交流电关断时,并立刻关断PWM控制电路13的供电环路,让充电电路停止工作,从而达到快速灭灯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电路结构,当电路在空载关断时,输入电容的电量可以以维持输出LED灯常亮7S到20S,输入电容容量越大,维持时间就越长。图16是其他开关电源电路的关断时信号图,输入电压(CH1)和输出电压(CH2)的对应时间图形,到输出电压完全截止时,需要7.64S,同理为LED灯灭需要7.64S,并输入电容的容量越大,输入电压越高,关断时间越长。而图17为本发明专利对应的空载时断电电路电压的情况,输入电压(CH1)和输出电压(CH2)的对应时间图形,到输出电压完全截止时,需要0.39S,同理为LED灯灭需要0.39S,并不随输入电容的增大,输入电压的升高,而影响关断时间。
本发明专利解决在空载关断输入电压时,输入电容存储着电量,可以维持输出LED灯常亮,达7S-20S的时间,解决此问题利利用三极管的工作特性,来控制PWM的供电,三极管U5的基极通过电阻R74检测交流信号,当有输入电压时,为高电平,B基极大于发射极电压超过0.7V,三极管U5导通;开关控制芯片U1正常工作,见图18,CH1为基极极电压,CH2为发射极电压。当交流断电时,三极管U5的基极为低电平,基极小于发射极电压加0.7V,三极管U5截止,开关控制芯片U1停止工作,见图19,CH1为b极电压,CH2为e发射极电压。当开关控制芯片U1停止工作三极管U5就不工作,这样电量就不会传递到次级,LED就会在1S内关断。实际测试只有0.39S.图20是交流断电时,三级管U5关断所用的时间0.039S,,因次级电容等因素造成关断需要0.39S。图20中,CH1为基极电压,CH2为发射极电压。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电路,其中充电电路上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上设置有两个MOS管,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两个MOS管的通断控制充电,使用MOS管来控制充电过程,不受单片机控制对电压的局限性,从而可以通过调节MOS管型号来无限放大通过的电流值,达到加快充电的目的;
2)只需要更换MOS管就可以调节充电电路的充电快慢,无需针对不同充电规格的要求再重新设计电路方案,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无需重新更换生产治具,降低了生产成本;
3)同时通过指示灯控制电路控制指示灯的亮灭,且该指示灯通过三极管检测变压器整流电路的电流值,达到控制灭灯的方式,大大加快了灭灯后指示灯的灭灯速度,避免关闭电源后还被人误认为未关闭给人带来的困扰;
4)本发明充电电路,可以单独使用一个充电座进行充电,即只使用一个充电管理电路,也可以分别使用两个、三个或者是个充电座同时进行充电,还可以是更多的电池一起充电,只需要在电路上扩展多个充电管理电路即可,通过充电控制芯片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达到同时充电的目的,使用简单,方便,高效充电。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的一端外接市电电压,另一端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电路直接连接,输出端与检测电路以及充电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上设置有两个MOS管,两个MOS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控制两个MOS管的通断以控制电池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设置有多个,每个充电管理电路上都设置有一个检测电路,且多个充电管理电路同时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也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三极管、放大电路和补偿电路,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端以及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端并联有一电阻,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补偿电路,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同时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放大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和补偿电路同时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一端与放大电路上的放大器负输入端连接,经过两个串联的电阻后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的负输出端,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为检测点,检测点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包括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电容与其中一个电阻并联后一起与另一个电阻串联后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整流电路、开关控制电路、PWM控制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与市电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与变压器整流电路连接,PWM控制电路通过耦合方式控制开关控制电路上的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且PWM控制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与开关电源主控芯片连接,主控芯片通过耦合方式与PWM控制电路连接,PWM控制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上连接有指示灯,指示灯控制电路控制指示灯的亮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阻、电容和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与变压器整流电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开关电源主控芯片连接,第二二极管串联电阻,电阻的另一端串联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与变压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包括充电指示灯和电源显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设置有多个,每个充电管理电路对应一个充电指示灯,所述电源显示灯也设置有多个,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和反馈电路,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以及检测电路,放大器的输出端串联一个电阻后与充电管理电路上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反馈电路包括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放大器负输入端串联电容,电容与其中一个电阻串联后同时连接充电管理电路上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与放大器输出端串联的电阻。
CN201710657292.XA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Active CN107240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7292.XA CN107240952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7292.XA CN107240952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0952A CN107240952A (zh) 2017-10-10
CN107240952B true CN107240952B (zh) 2019-09-20

Family

ID=59989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7292.XA Active CN107240952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09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437B (zh) * 2019-06-26 2024-04-0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多媒体教室激光教鞭自动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CN111313523B (zh) * 2020-04-16 2024-04-05 吉林大学 一种恒电流无线能量发射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85314U (zh) * 2016-01-30 2016-07-13 中山市科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频充电电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85314U (zh) * 2016-01-30 2016-07-13 中山市科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频充电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0952A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6662B (zh) 应急电源
CN104348192A (zh) 一种电子烟usb充电器
CN201430458Y (zh) 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多用途充电控制器
CN106028567B (zh)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和应急照明灯
CN107240952B (zh) 一种快速灭灯的数控智能充电电路
CN101835306B (zh) 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CN103236735B (zh) 一种应急指示电源
CN10703784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1267041Y (zh) 一种应急照明装置
CN201539807U (zh) 太阳能巷子灯
CN202488196U (zh) 高性能恒定电流充电器
CN209658987U (zh) 具有过压保护的低压直流电源
WO2017045090A1 (zh) 一种带后备电源的多功能应急led灯泡
CN109922568A (zh) 通用型太阳能控制系统
CN205901413U (zh) 移动式照明与充电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09389773U (zh) 一种主电源与备电源的切换电路
CN103280850A (zh) 一种具有充电宝和多用途led功能的驱动电路
CN207665248U (zh) 一种光控节能应急照明装置
CN206353718U (zh) 双电源控制电路
CN105208748B (zh) 一种逐级变亮的灯控装置
CN205882312U (zh) 一种智能插排
CN220706549U (zh) 一种水力发电感应龙头
CN204119631U (zh) 可不间断供电的照明灯电路及其照明灯
CN107148116A (zh) 一种led灯调节控制器电路
CN107181307A (zh) 电池多源充电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u Geyang

Inventor after: Xu Haidong

Inventor after: Du Wuyang

Inventor before: Du Geyang

Inventor before: Xu Haid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nd and 3rd Floor, Building B, Dejin Industrial Park 2, Fuyuan 1st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uangx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nd and 3rd Floor, Building B, Dejin Industrial Park 2, Fuyuan 1st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RANSIN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