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1082A - 一种均压屏蔽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压屏蔽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1082A
CN107231082A CN201710605414.0A CN201710605414A CN107231082A CN 107231082 A CN107231082 A CN 107231082A CN 201710605414 A CN201710605414 A CN 201710605414A CN 107231082 A CN107231082 A CN 107231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ring
anchor ear
support tube
accommod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5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建伟
鲍连伟
杨家辉
龚博
张�杰
赵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5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10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1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10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压屏蔽环,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均压屏蔽环的起晕电压,降低起晕噪声。所述均压屏蔽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以及位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的容置件,容置件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于容置待均压器件;还包括支撑组件,容置件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本发明用于设备均压。

Description

一种均压屏蔽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压屏蔽环。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与在建直流工程最多、容量最大、线路最长的直流输电大国。换流站是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流站内的直流场及阀厅大量采用了均压屏蔽环。现有技术中的均压屏蔽环一般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环体01,以及支撑环体01的支架02,支架02固定在待均压的金具03或设备上。然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现有的均压屏蔽环防晕范围较小,起晕电压较低、且起晕噪声较大,防晕性能无法满足特高压工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压屏蔽环,能够提高均压屏蔽环的起晕电压,降低起晕噪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压屏蔽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之间的容置件,所述容置件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待均压器件;
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均通过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容置件为抱箍,所述容置槽为所述抱箍的中空部分。
可选的,所述抱箍为多个。
可选的,所述抱箍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环体或所述第二环体的中心轴垂直。
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条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抱箍的安装耳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体或所述第二环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的中心轴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尺寸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体或所述第二环体与所述支撑管焊接;
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抱箍的安装耳焊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管和/或所述抱箍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支撑管和/或所述抱箍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140MP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均压屏蔽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以及位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的容置件,容置件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于容置待均压器件;还包括支撑组件,容置件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通过支撑组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位置相对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使得位于容置件的容置槽中的待均压器件利用容置槽和支撑组件可以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接触,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均压屏蔽环的屏蔽保护范围,提高均压屏蔽环的起晕电压,降低起晕噪声,从而使得均压屏蔽环能够满足特高压的工程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均压屏蔽环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均压屏蔽环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均压屏蔽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均压屏蔽环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均压屏蔽环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均压屏蔽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压屏蔽环,如图3至图6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以及位于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之间的容置件13,容置件13具有容置槽131,容置槽131用于容置待均压器件21;容置件13与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均通过支撑组件连接。
其中,待均压器件21可以为管母线或其它待均压的金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3所示,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为空心环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由铝材料制成。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容置件13上的容置槽131可以是一个贯通容置件13相对表面的槽,也可以是一个未贯通的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考虑均压屏蔽环的使用对象和使用位置等因素进行设定。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可以上下布置,也可以左右布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
参考图3至图6所示,通过设置位置相对的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使得位于容置件13的容置槽131中的待均压器件21利用容置槽131和支撑组件14可以与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均接触,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均压屏蔽环的屏蔽保护范围,提高均压屏蔽环的起晕电压,降低起晕噪声,从而使得均压屏蔽环能够满足特高压的工程要求。
较佳的,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尺寸相同。这样便于制作加工,并且能够降低模具制造成本。进一步的,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的中心轴平行或重合,优选的,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的中心轴重合,即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对称分布,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均压屏蔽环的屏蔽保护范围,同时使得均压屏蔽环的结构紧促,整齐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待均压器件21在容置件13的容置槽131中的安装方向可以与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的中心轴垂直,也可以与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的中心轴平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示,容置件13为抱箍,容置槽131为所述抱箍的中空部分,所述抱箍可将待均压器件21紧固在其中。所述抱箍由两个呈半圆环状的半片抱箍对合连接而成,每个半圆环状的半片抱箍的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安装耳上一般设置有螺栓孔,两个半片抱箍的对应位置的安装耳通过穿过螺栓孔的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抱箍可以由多种材料制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较佳的,所述抱箍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抱箍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140MPa。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铝合金板材锻压成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抱箍的支撑和紧固强度,能够更好的固定待均压器件21。
在具体制作均压屏蔽环时,可以将连接第一环体11和抱箍的支撑组件全部连接在一个半片抱箍上,将连接第二环体11和抱箍的支撑组件全部连接在与之对合的另一个半片抱箍上,这样在安装待均压器件21时,只需解开这两个半片抱箍之间的连接结构,然后将待均压器件21放置在两个半片抱箍之间,最后再将这两个半片抱箍重新紧固连接起来即可,这样方便了待均压器件21的安装,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均压器件21,扩大了均压屏蔽环的适用范围。
为了更好的实现待均压器件21与均压屏蔽环的连接,且实现更加有效的均压屏蔽作用,所述抱箍一般可以设置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抱箍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做限定。较佳的,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抱箍一般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抱箍的中心轴重合、且尺寸相同;这样便于制作加工,也便于待均压器件21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抱箍的中心轴与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的中心轴垂直。这样便于支撑组件与所述抱箍的连接,也便于待均压器件21的安装;同时可使得均压屏蔽环的结构整齐美观。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条支撑管14,支撑管14的一端与所述抱箍的安装耳连接,支撑管14的另一端与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支撑管14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较佳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支撑管14,四个支撑管14均匀分布在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上。这样可以较好的支撑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体11与所述抱箍之间的支撑管14的数量和第二环体11与所述抱箍之间的支撑管14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支撑管14可以由多种材料制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较佳的,支撑管1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支撑管14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140MPa。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铝合金铝型材,可以有效的提高支撑管14的支撑强度,尽可能避免支撑管14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第一环体11或第二环体12与支撑管14焊接;支撑管14与所述抱箍的安装耳焊接。这样可以使得均压屏蔽环中各结构部分连接更加稳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均压屏蔽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以及位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的容置件,容置件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于容置待均压器件;还包括支撑组件,容置件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通过支撑组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位置相对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使得位于容置件的容置槽中的待均压器件利用容置槽和支撑组件可以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接触,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均压屏蔽环的屏蔽保护范围,提高均压屏蔽环的起晕电压,降低起晕噪声,从而使得均压屏蔽环能够满足特高压的工程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之间的容置件,所述容置件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待均压器件;
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均通过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为抱箍,所述容置槽为所述抱箍的中空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箍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环体或所述第二环体的中心轴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条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抱箍的安装耳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体或所述第二环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的中心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尺寸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或所述第二环体与所述支撑管焊接;
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抱箍的安装耳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和/或所述抱箍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压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和/或所述抱箍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140MPa。
CN201710605414.0A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均压屏蔽环 Pending CN1072310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5414.0A CN107231082A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均压屏蔽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5414.0A CN107231082A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均压屏蔽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1082A true CN107231082A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5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5414.0A Pending CN107231082A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均压屏蔽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108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1638U (zh) * 2015-01-12 2015-05-27 国家电网公司 800kV换流站直流场极线平抗端子连接金具
CN105317794A (zh) * 2015-09-15 2016-02-10 国家电网公司 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均压环固定结构
CN105762741A (zh) * 2016-04-14 2016-07-1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双回路换位塔上用的铝管式跳线装置
CN207304355U (zh) * 2017-07-20 2018-05-0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均压屏蔽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1638U (zh) * 2015-01-12 2015-05-27 国家电网公司 800kV换流站直流场极线平抗端子连接金具
CN105317794A (zh) * 2015-09-15 2016-02-10 国家电网公司 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均压环固定结构
CN105762741A (zh) * 2016-04-14 2016-07-1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双回路换位塔上用的铝管式跳线装置
CN207304355U (zh) * 2017-07-20 2018-05-0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均压屏蔽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04355U (zh) 一种均压屏蔽环
CN207517382U (zh) 一种防缠绕的电线电缆
CN107231082A (zh) 一种均压屏蔽环
CN208580969U (zh) 一种用于配电柜内的横向支撑杆组件
CN205777000U (zh) 一种预应力钢结构索撑节点
CN102312606A (zh) 一种多棱形横担
CN201846042U (zh) 特高压直流多分裂跳线间隔棒
CN203892717U (zh) 一种紧固抱箍单片
CN203118616U (zh) 一种束绞形型线扩径导线
CN211655598U (zh) 电力通信用可调节的线缆固定装置
CN208571498U (zh) 组装式搁层数可调电缆支架
CN209056891U (zh) 一种组合金具
CN208596559U (zh) 一种防扭曲型电缆
CN204985454U (zh) 弹簧组件
CN205692654U (zh) 一种基于快拆结构的配电变压器的安装支架
CN206272198U (zh) 一种铰链式t型阻尼线夹
CN210800297U (zh) 一种新型塑钢螺旋式缠绕管组件
CN217978321U (zh) 一种高强度网状玻璃纤维管
CN206655893U (zh) 一种电力花篮螺栓
CN214320522U (zh) 电除尘器阴极线工装设备
CN109779060A (zh) 一种铅挤压磁流变组合耗能装置
CN203553844U (zh) 复合功能异型抱箍
CN210607672U (zh) 一种用于国外500kV变电站三分裂导线的连接金具
CN213636940U (zh) 一种内层绝缘安全性能高的金属电线保护套管
CN205051273U (zh) 一种梯形电缆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