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9837A -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9837A
CN107229837A CN201710558213.XA CN201710558213A CN107229837A CN 107229837 A CN107229837 A CN 107229837A CN 201710558213 A CN201710558213 A CN 201710558213A CN 107229837 A CN107229837 A CN 107229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urn period
temperature
compoboard
beam bridge
temperature grad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82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9837B (zh
Inventor
王春生
段兰
王茜
王雨竹
张文婷
王宇
姚书奎
崔冰
唐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5582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9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9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9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在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上布置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将采集获得的组合梁桥温度进行分析,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横向温度梯度曲线;将得到的温度梯度曲线简化成折线,为温度梯度模式;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模式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和横向温度梯度模式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对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温差概率分布直方图,再对直方图进行概率拟合,得到日极值温差概率密度函数;最后通过步骤(6)计算不同重现期无铺装和铺装后钢箱梁的温差标准值,并得到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Description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结构处于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影响桥梁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产生温度梯度。对于大跨度钢桥,由于钢材的导热性能好,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作用于桥梁结构中的温度荷载会造成结构的变形,改变结构的标高,同时会产生附加应力,最终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因此需对钢桥中的温度荷载进行研究。而桥梁结构的温度荷载表现出来便是桥梁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场,所以,为分析温度效应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首先需对桥梁的温度场分布进行研究。
桥梁结构上的温度作用分为均匀温度作用和梯度温度作用。梯度温度作用又可分为竖向温度梯度作用和横向温度梯度作用。温度梯度作用在桥梁结构上会引起温度自约束应力,即结构内部纤维间温度不同,产生的应变差受到纤维间相互约束而引起应力。桥梁结构在日照作用下产生显著温度效应的现象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前联邦德国学者发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发生了由温度应力导致桥梁结构发生严重损坏的事故。国内外学者对桥梁结构温度作用的早期研究均集中于混凝土桥梁,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随着钢桥在桥梁建设中的日益广泛使用,针对我国钢桥温度梯度的设计规范条文亟待形成,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钢桥形式多样,温度影响因素众多,通过实测所取得的温度数据有限,不足以形成规范条文,因此对钢桥温度场迫切需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的温度梯度模式参照美国AASHTO规范而得,且只给出了铺装后混凝土梁与钢‐混组合梁的日照温度梯度。同时,我国现行的《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对组合板梁温度梯度取值没有进行规定。工程设计一般参照英国桥梁规范BS‐5400对结构温度效应进行估算,但由于日照、气象、地理环境等影响桥梁结构温度分布的外在环境因素的不同,BS‐5400温度梯度曲线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桥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目的在于得到适用于我国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
(1)在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上布置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为2~5分钟;
(2)将采集获得的组合梁桥温度进行分析,找出钢腹板下翼缘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腹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曲线;找出混凝土顶板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混凝土顶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横向温度梯度曲线;
(3)将得到的温度梯度曲线简化成折线,为温度梯度模式;
(4)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模式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和横向温度梯度模式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
钢腹板各折点日极值温差值为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钢腹板测点最低温度值,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为混凝土顶板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混凝土顶板测点最低温度值;
(5)对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温差概率分布直方图,再对直方图进行概率拟合,得到日极值温差概率密度函数;
统计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并输入到计算机,应用ORIGIN8.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做出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的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再分别对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进行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f(x);
(6)通过概率密度函数p0,计算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不同重现期N的温差标准值T;
概率密度函数f(x)所对应的分布函数为Fx(x),则设计基准期100年内的顶板和各个折点的极值温差值的累积分布函数FY(x)为:FY(x)=[Fx(x)]100
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为p0对组合板梁桥施工期温度设计标准值进行取值,可将两年作为施工期设计基准期,分别取半年、一年作为施工期温度作用重现期,则施工期内极值温差作用的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分别为96%、98%;令FY(x)等于p0,计算得x为温差标准值T;
(7)为方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不同重现期无铺装和铺装后组合板梁的温差标准值进行偏安全取整,得到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上述的步骤(1)在钢腹板和混凝土顶板上布置温度测点为:两侧钢腹板布置温度测点位置以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表示为0.0m,0.12m,0.2m(混凝土顶板内),0.2m(钢腹板),0.25m,0.35m,0.5m,0.95m和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混凝土顶板内横向中间处布置温度测点。
上述的组合板梁桥为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2.79,σ=1.45,重现期N=50年,T1=15.1℃;重现期N=100年,T1=16.1℃;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8.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9.5℃;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4.56,σ=1.86,重现期N=50年,T2=20.4℃;重现期N=100年,T2=21.7℃;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1.8℃;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3.1℃;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65,σ=0.55,重现期N=50年,T3=3.6℃;重现期N=100年,T3=3.7℃;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2.8℃;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2.9℃;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90,σ=3.68,重现期N=50年,T1=-21.9℃;重现期N=100年,T1=-22.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6.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7.5℃;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0.12,σ=4.20,重现期N=50年,T2=-25.0℃;重现期N=100年,T2=-25.7℃;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8.7℃;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9.9℃;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16,σ=1.82,重现期N=50年,T3=-9.6℃;重现期N=100年,T3=-9.9℃;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6.9℃;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7.4℃;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29,σ=0.36,重现期N=50年,T1=2.5℃;重现期N=100年,T1=2.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0℃;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1℃;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41,σ=0.20,重现期N=50年,T2=2.1℃;重现期N=100年,T2=2.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3℃;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54,σ=0.51,重现期N=50年,T1=-3.3℃;重现期N=100年,T1=-3.4℃;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6℃;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7℃;
上述的组合板梁桥为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7.47,σ=1.90,重现期N=50年,T1=14.2℃;重现期N=100年,T1=14.5℃;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1.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1.9℃;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57,σ=1.76,重现期N=50年,T2=14.8℃;重现期N=100年,T2=15.2℃;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2.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2.7℃;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50,σ=0.71,重现期N=50年,T3=4.0℃;重现期N=100年,T3=4.2℃;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3.0℃;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3.2℃;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4.38,σ=1.86,重现期N=50年,T1=-11.0℃;重现期N=100年,T1=-11.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8.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8.7℃;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9.10,σ=3.04,重现期N=50年,T2=-19.9℃;重现期N=100年,T2=-20.4℃;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5.3℃;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6.2℃;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96,σ=0.57,重现期N=50年,T1=4.0℃;重现期N=100年,T1=4.1℃;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3.1℃;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3.3℃;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67,σ=0.24,重现期N=50年,T2=1.5℃;重现期N=100年,T2=1.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1℃;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2℃;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61,σ=0.44,重现期N=50年,T1=-4.5℃;重现期N=100年,T1=-4.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4.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4.3℃;
上述的组合板梁桥为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36,σ=2.00,重现期N=50年,T1=15.4℃;重现期N=100年,T1=15.8℃;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2.5℃;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3.0℃;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6,σ=0.51,重现期N=50年,T3=3.2℃;重现期N=100年,T3=3.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2.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2.6℃;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7.14,σ=2.10,重现期N=50年,T1=-14.6℃;重现期N=100年,T1=-15.0℃;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1.5℃;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2.0℃;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9.40,σ=2.74,重现期N=50年,T2=-19.1℃;重现期N=100年,T2=-19.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5.0℃;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5.8℃。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81,σ=0.43,重现期N=50年,T1=3.3℃;重现期N=100年,T1=3.4℃;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7℃;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8℃;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43,σ=0.18,重现期N=50年,T2=1.9℃;重现期N=100年,T2=2.1℃;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1℃;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3℃;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负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07,σ=0.35,重现期N=50年,T1=-4.1℃;重现期N=100年,T1=-4.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7℃。
本发明基于对组合板梁试验模型温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提出组合板梁桥无铺装和铺装后横向和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并通过对日极值温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到铺装前后组合板梁桥在不同重现期下横向和竖向的温差标准值。可用于计算组合板梁桥不同施工阶段温度梯度产生的附加应力和变形,保障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营,为完善我国相关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2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3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正温度梯度图。
图4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负温度梯度图。
图5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横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6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横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7是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8是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9是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正温度梯度图。
图10是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负温度梯度图。
图11是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横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12是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横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13是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14是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15是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正温度梯度图。
图16是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竖向负温度梯度图。
图17是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横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18是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腹板横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图。
图19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0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20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21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的概率直方图。
图22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0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23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24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3的概率直方图。
图25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26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27是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28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0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29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30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的概率直方图。
图31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0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32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33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34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35是5cm沥青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36是10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00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37是10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的概率直方图。
图38是10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0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39是10cm沥青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40是10cm沥青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图41是10cm沥青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的概率直方图。
图42是10cm沥青组合板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的概率直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上布置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为3分钟;
参照英国规范BS-5400对钢桥温度梯度的规定,在组合梁桥的两侧钢腹板布置温度测点位置以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表示为0.0m,0.12m,0.2m(混凝土板内),0.2m(钢腹板),0.25m,0.35m,0.5m,0.95m和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混凝土顶板内横向中间处布置温度测点。
2、将采集获得的组合梁桥温度进行分析,找出钢腹板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腹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曲线;找出混凝土顶板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混凝土顶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横向温度梯度曲线;
在距顶面0.12m内采用线性拟合,在距顶面0.12m到0.95m范围内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内采用线性拟合,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到0.5m范围内采用线性拟合,在距下翼缘0.45m范围内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如图2所示;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温度最高,与阳面腹板相交处顶面温度次之,与阴面腹板相交处顶面温度最低,得到呈线性分布的横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如图5所示;混凝土横向中点处温度最低,两侧温度相近,得到呈三角形线性分布的横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如图6所示。
3、将得到的温度梯度曲线简化成折线,为温度梯度模式;
对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简化,在距顶面0.12m内采用直线简化,在距顶面0.12m到0.95m范围内采用双折线简化,0.12m处为折点,得到竖向正温度梯度模式,如图3所示;
对竖向负梯度曲线简化,在距顶面0.12m内采用直线简化,在距顶板0.12m到0.5m范围内采用直线简化,在距下翼缘0.45m范围内采用直线简化,得到竖向负温度梯度模式,如图4所示;
横向正负温度梯度曲线均为折线形,不需要简化。
4、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模式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和横向温度梯度模式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
钢腹板各折点日极值温差值为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钢腹板测点最低温度值,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为混凝土顶板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混凝土顶板测点最低温度值;
5、对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温差概率分布直方图,再对直方图进行概率拟合,得到日极值温差概率密度函数;
统计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并输入到计算机,应用ORIGIN8.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做出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的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再分别对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进行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f(x);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2.79,σ=1.45,如图19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4.56,σ=1.86,如图20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65,σ=0.55,如图21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90,σ=3.68,如图22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0.12,σ=4.20,如图23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16,σ=1.82,如图24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29,σ=0.36,如图25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41,σ=0.20,如图26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54,σ=0.51,如图27所示;
6、通过概率密度函数p0,计算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不同重现期N的温差标准值T;
概率密度函数f(x)所对应的分布函数为Fx(x),则设计基准期100年内的顶板和各个折点的极值温差值的累积分布函数FY(x)为:FY(x)=[Fx(x)]100
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为p0对组合板梁桥施工期温度设计标准值进行取值,可将两年作为施工期设计基准期,分别取半年、一年作为施工期温度作用重现期,则施工期内极值温差作用的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分别为96%、98%;令FY(x)等于p0,计算得x为温差标准值T。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见表1,横向温差标准值见表2。
7、为方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不同重现期无铺装组合板梁的温差标准值进行偏安全取整,得到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3,横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4。
实施例2
1、在5cm沥青铺装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上布置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为3分钟,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也可为2分钟,每次采集时间间隔还可为5分钟;
参照英国规范BS-5400对钢桥温度梯度的规定,在组合梁桥的两侧钢腹板布置温度测点位置以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表示为0.0m,0.12m,0.2m(混凝土板内),0.2m(钢腹板),0.25m,0.35m,0.5m,0.95m和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混凝土顶板内横向中间处布置温度测点。
2、将采集获得的组合梁桥温度进行分析,找出钢腹板下翼缘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腹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曲线;找出混凝土顶板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混凝土顶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横向温度梯度曲线;
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内采用线性拟合,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到0.95m范围内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如图7所示;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内采用线性拟合,在距混凝土顶板0.12m到0.5m范围内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如图8所示;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温度最高,与阳面腹板相交处顶面温度次之,与阴面腹板相交处顶面温度最低,得到呈线性分布的横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1所示;混凝土横向中点处温度最低,两侧温度相近,得到呈三角形线性分布的横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2所示。
3、将得到的温度梯度曲线简化成折线,为温度梯度模式;
对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简化,在距混凝土顶板0.12m内采用直线简化,在距混凝土顶板0.12m到0.95m范围内采用双折线简化,得到竖向正温度梯度模式,如图9所示;
在距混凝土顶板0.12m内采用直线简化,在距混凝土顶板0.12m到0.5m范围内采用直线简化,得到竖向负温度梯度模式,如图10所示;
横向正负温度梯度曲线均为折线形,不需要简化。
4、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模式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和横向温度梯度模式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
钢腹板各折点日极值温差值为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钢腹板测点最低温度值,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为混凝土顶板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混凝土顶板测点最低温度值;
5、对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温差概率分布直方图,再对直方图进行概率拟合,得到日极值温差概率密度函数;
统计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并输入到计算机,应用ORIGIN8.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做出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的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再分别对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进行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f(x);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7.47,σ=1.90,如图28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57,σ=1.76,如图29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50,σ=0.71,如图30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4.38,σ=1.86,如图31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9.10,σ=3.04,如图32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96,σ=0.57,如图33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67,σ=0.24,如图34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61,σ=0.44,如图35所示;
6、通过概率密度函数p0,计算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不同重现期N的温差标准值T;
概率密度函数f(x)所对应的分布函数为Fx(x),则设计基准期100年内的顶板和各个折点的极值温差值的累积分布函数FY(x)为:FY(x)=[Fx(x)]100
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为p0对组合板梁桥施工期温度设计标准值进行取值,可将两年作为施工期设计基准期,分别取半年、一年作为施工期温度作用重现期,则施工期内极值温差作用的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分别为96%、98%;令FY(x)等于p0,计算得x为温差标准值T。
5cm沥青铺装组合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见表1,横向温差标准值见表2。
7、为方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不同重现期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的温差标准值进行偏安全取整,得到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3,横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4。
实施例3
1、在10cm沥青铺装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上布置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为3分钟,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也可为2分钟,每次采集时间间隔还可为5分钟;
参照英国规范BS-5400对钢桥温度梯度的规定,在组合梁桥的两侧钢腹板布置温度测点位置以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表示为0.0m,0.12m,0.2m(混凝土板内),0.2m(钢腹板),0.25m,0.35m,0.5m,0.95m和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混凝土顶板内横向中间处布置温度测点。
2、将采集获得的组合梁桥温度进行分析,找出钢腹板下翼缘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腹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曲线;找出混凝土顶板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混凝土顶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横向温度梯度曲线;
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95m范围内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3所示;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内采用线性拟合,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到0.5m范围内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4所示;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温度最高,与阳面腹板相交处顶面温度次之,与阴面腹板相交处顶面温度最低,得到呈线性分布的横向正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7所示;混凝土横向中点处温度最低,两侧温度相近,得到呈三角形线性分布的横向负温度梯度曲线,如图18所示。
3、将得到的温度梯度曲线简化成折线,为温度梯度模式;
对竖向正温度梯度曲线简化,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95m范围内采用双折线简化,得到竖向正温度梯度模式,如图15所示;
对竖向负温度梯度曲线简化,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内采用直线简化,在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0.12m到0.5m范围内采用直线简化,得到竖向负温度梯度模式,如图16所示;
横向正负温度梯度曲线均为折线形,不需要简化。
4、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模式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和横向温度梯度模式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
钢腹板各折点日极值温差值为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钢腹板测点最低温度值,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为混凝土顶板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混凝土顶板测点最低温度值;
5、对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温差概率分布直方图,再对直方图进行概率拟合,得到日极值温差概率密度函数;
统计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并输入到计算机,应用ORIGIN8.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做出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的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再分别对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进行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f(x);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36,σ=2.00,如图36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6,σ=0.51,如图37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7.14,σ=2.10,如图38所示;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9.40,σ=2.74,如图39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81,σ=0.43,如图40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43,σ=0.18,如图41所示;
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负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07,σ=0.35,如图42所示;
6、通过概率密度函数p0,计算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不同重现期N的温差标准值T;
概率密度函数f(x)所对应的分布函数为Fx(x),则设计基准期100年内的顶板和各个折点的极值温差值的累积分布函数FY(x)为:FY(x)=[Fx(x)]100
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为p0对组合板梁桥施工期温度设计标准值进行取值,可将两年作为施工期设计基准期,分别取半年、一年作为施工期温度作用重现期,则施工期内极值温差作用的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分别为96%、98%;令FY(x)等于p0,计算得x为温差标准值T。
10cm沥青铺装组合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见表1,横向温差标准值见表2。
7、为方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不同重现期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的温差标准值进行偏安全取整,得到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3,横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见表4。
表1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差标准值
表注:表1中10cm铺装正温差标准值是T2位于T1和T3之间的直线上,采用内插计算。
表2组合板梁横向温差标准值
表3组合板梁竖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表4组合板梁横向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Claims (5)

1.一种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上布置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每次采集时间间隔为2~5分钟;
(2)将采集获得的组合梁桥温度进行分析,找出钢腹板下翼缘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腹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曲线;找出混凝土顶板各测点的日极值温差值所对应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混凝土顶板测点间的距离为纵坐标,作出梯度散点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横向温度梯度曲线;
(3)将得到的温度梯度曲线简化成折线,为温度梯度模式;
(4)得到竖向温度梯度模式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和横向温度梯度模式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
钢腹板各折点日极值温差值为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钢腹板测点最低温度值,混凝土顶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为混凝土顶板各折点处测点温度值减去混凝土顶板测点最低温度值;
(5)对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温差概率分布直方图,再对直方图进行概率拟合,得到日极值温差概率密度函数;
统计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个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并输入到计算机,应用ORIGIN8.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做出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的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再分别对混凝土顶板和钢腹板各折点的日极值温差值的概率直方图进行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f(x);
(6)通过概率密度函数p0,计算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不同重现期N的温差标准值T;
概率密度函数f(x)所对应的分布函数为Fx(x),则设计基准期100年内的顶板和各个折点的极值温差值的累积分布函数FY(x)为:FY(x)=[Fx(x)]100
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为p0对组合板梁桥施工期温度设计标准值进行取值,可将两年作为施工期设计基准期,分别取半年、一年作为施工期温度作用重现期,则施工期内极值温差作用的温差标准值的保证率分别为96%、98%;令FY(x)等于p0,计算得x为温差标准值T;
(7)为方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不同重现期无铺装和铺装后组合板梁的温差标准值进行偏安全取整,得到温差标准值的建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在钢腹板和混凝土顶板上布置温度测点为:两侧钢腹板布置温度测点位置以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表示为0.0m,0.12m,0.2m(混凝土顶板内),0.2m(钢腹板),0.25m,0.35m,0.5m,0.95m和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混凝土顶板内横向中间处布置温度测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板梁桥为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2.79,σ=1.45,重现期N=50年,T1=15.1℃;重现期N=100年,T1=16.1℃;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8.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9.5℃;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4.56,σ=1.86,重现期N=50年,T2=20.4℃;重现期N=100年,T2=21.7℃;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1.8℃;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3.1℃;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65,σ=0.55,重现期N=50年,T3=3.6℃;重现期N=100年,T3=3.7℃;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2.8℃;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2.9℃;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90,σ=3.68,重现期N=50年,T1=-21.9℃;重现期N=100年,T1=-22.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6.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7.5℃;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0.12,σ=4.20,重现期N=50年,T2=-25.0℃;重现期N=100年,T2=-25.7℃;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8.7℃;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9.9℃;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腹板与下翼缘相交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16,σ=1.82,重现期N=50年,T3=-9.6℃;重现期N=100年,T3=-9.9℃;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6.9℃;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7.4℃;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29,σ=0.36,重现期N=50年,T1=2.5℃;重现期N=100年,T1=2.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0℃;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1℃;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41,σ=0.20,重现期N=50年,T2=2.1℃;重现期N=100年,T2=2.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3℃;
无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54,σ=0.51,重现期N=50年,T1=-3.3℃;重现期N=100年,T1=-3.4℃;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6℃;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板梁桥为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7.47,σ=1.90,重现期N=50年,T1=14.2℃;重现期N=100年,T1=14.5℃;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1.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1.9℃;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57,σ=1.76,重现期N=50年,T2=14.8℃;重现期N=100年,T2=15.2℃;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2.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2.7℃;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50,σ=0.71,重现期N=50年,T3=4.0℃;重现期N=100年,T3=4.2℃;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3.0℃;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3.2℃;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4.38,σ=1.86,重现期N=50年,T1=-11.0℃;重现期N=100年,T1=-11.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8.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8.7℃;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9.10,σ=3.04,重现期N=50年,T2=-19.9℃;重现期N=100年,T2=-20.4℃;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5.3℃;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6.2℃;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96,σ=0.57,重现期N=50年,T1=4.0℃;重现期N=100年,T1=4.1℃;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3.1℃;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3.3℃;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67,σ=0.24,重现期N=50年,T2=1.5℃;重现期N=100年,T2=1.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1℃;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2℃;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61,σ=0.44,重现期N=50年,T1=-4.5℃;重现期N=100年,T1=-4.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4.2℃;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4.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板梁桥为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8.36,σ=2.00,重现期N=50年,T1=15.4℃;重现期N=100年,T1=15.8℃;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2.5℃;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3.0℃;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处日极值正温差标准值T3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36,σ=0.51,重现期N=50年,T3=3.2℃;重现期N=100年,T3=3.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3=2.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3=2.6℃;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7.14,σ=2.10,重现期N=50年,T1=-14.6℃;重现期N=100年,T1=-15.0℃;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11.5℃;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12.0℃;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中距混凝土顶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12m处日极值负温差标准值T2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9.40,σ=2.74,重现期N=50年,T2=-19.1℃;重现期N=100年,T2=-19.6℃;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5.0℃;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5.8℃。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正温差标准值T1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81,σ=0.43,重现期N=50年,T1=3.3℃;重现期N=100年,T1=3.4℃;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7℃;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8℃;
10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与右侧钢腹板交点处的温差标准值T2符合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0.43,σ=0.18,重现期N=50年,T2=1.9℃;重现期N=100年,T2=2.1℃;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2=1.1℃;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2=1.3℃;
5cm沥青铺装组合板梁桥横向温度梯度模式中混凝土顶板中点处负温差标准值T1符合负极值Ⅰ型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μ=-1.07,σ=0.35,重现期N=50年,T1=-4.1℃;重现期N=100年,T1=-4.3℃;施工阶段重现期N=0.5年,T1=-2.4℃;施工阶段重现期N=1.0年,T1=-2.7℃。
CN201710558213.XA 2017-07-10 2017-07-10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Active CN107229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8213.XA CN107229837B (zh) 2017-07-10 2017-07-10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8213.XA CN107229837B (zh) 2017-07-10 2017-07-10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9837A true CN107229837A (zh) 2017-10-03
CN107229837B CN107229837B (zh) 2020-05-05

Family

ID=5995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8213.XA Active CN107229837B (zh) 2017-07-10 2017-07-10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98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5552A (zh) * 2021-12-03 2022-06-0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曲线组合梁模型的混凝土精度管控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0745B1 (en) * 1998-08-05 2002-12-10 Sang-Hyo Kim Continuous composite steel girder bridge constructed by applying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CN102243671A (zh) * 2011-06-16 2011-11-16 东南大学 大跨钢桥扁平钢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方法
CN102393877A (zh) * 2011-07-13 2012-03-28 东南大学 一种桥梁结构钢箱梁随机温度场的模拟方法
CN103048056A (zh) * 2012-12-18 2013-04-17 东南大学 一种日照温差采集样本概率密度的测定方法
CN106092402A (zh) * 2016-05-31 2016-11-09 东南大学 基于监测数据与温度应力分析的大跨钢箱梁桥的总应力计算方法及安全预警方法
CN106570268A (zh) * 2016-11-04 2017-04-19 中南大学 混凝土梁结构温度‑变形耦合分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0745B1 (en) * 1998-08-05 2002-12-10 Sang-Hyo Kim Continuous composite steel girder bridge constructed by applying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CN102243671A (zh) * 2011-06-16 2011-11-16 东南大学 大跨钢桥扁平钢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方法
CN102393877A (zh) * 2011-07-13 2012-03-28 东南大学 一种桥梁结构钢箱梁随机温度场的模拟方法
CN103048056A (zh) * 2012-12-18 2013-04-17 东南大学 一种日照温差采集样本概率密度的测定方法
CN106092402A (zh) * 2016-05-31 2016-11-09 东南大学 基于监测数据与温度应力分析的大跨钢箱梁桥的总应力计算方法及安全预警方法
CN106570268A (zh) * 2016-11-04 2017-04-19 中南大学 混凝土梁结构温度‑变形耦合分析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UYU JI: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flat steel box girder in suspension brid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
孙若晗 等;: "《多室混凝土箱梁二维温度梯度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5552A (zh) * 2021-12-03 2022-06-0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曲线组合梁模型的混凝土精度管控系统
CN114595552B (zh) * 2021-12-03 2024-02-0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曲线组合梁模型的混凝土精度管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9837B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9577A (zh) 一种基于WRF-Chem模式的气溶胶激光雷达反演PM2.5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法
CN103455711B (zh) 一种基于机理分析的小流域地区滑坡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CN111651885A (zh) 一种智慧型海绵城市洪涝预报方法
CN104200484B (zh) 基于云团特征分析的分布式光伏系统超短期出力预测方法
CN103114514B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构造深度检测算法
CN102855806A (zh) 一种物理模型快速搭建系统和方法
Liu et al. Experiments on natural snow distribution around simplified building models based on open air snow-wind combined experimental facility
CN112036093A (zh) 一种陆面水文耦合模型
CN108090285A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输电线路风灾监测的微气象观测布点方法
CN114201922A (zh) 基于InSAR技术的动态滑坡敏感性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4679985A (zh) 一种dhsvm模型的改进方法
Wang et al. Study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Using a Local Climate Zone Scheme.
CN107229837A (zh) 组合板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Guida et al. Using object-based geomorphometry for hydro-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 a Mediterranean research catchment
Sharon et al. The distribution of wind-driven rainfall in a small valley: an empirical basis for numerical model verification
CN107220219A (zh) 铁路钢箱梁桥温度梯度模式评价方法
CN107391823A (zh) 公路钢箱梁桥温度梯度模式的评价方法
CN109948175B (zh) 基于气象数据的卫星遥感反照率缺失值反演方法
CN108897718A (zh) 一种岩体结构量化描述方法
CN114357713A (zh) 一种考虑系统性能受影响时长和水流流速的弹性评估方法
Pahernik Digitalna analiza padina otoka Raba
Limareva et al. The climate change of the Caucasus as a result of the global warming
CN115408955B (zh) 基于降雨示踪的城市雨洪积水溯源数值模拟方法
CN203164444U (zh) 利用界聚法预报强降水的设备
Sougnez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hannel and slope morphology within the Ardennes Massif, and its link with tecton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