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9109A -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9109A
CN107229109A CN201610167827.0A CN201610167827A CN107229109A CN 107229109 A CN107229109 A CN 107229109A CN 201610167827 A CN201610167827 A CN 201610167827A CN 107229109 A CN107229109 A CN 107229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lens
transmittance section
light absorption
absorption portion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78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顺
蔡谆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78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9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9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9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双色模造镜筒及至少一透镜。双色模造镜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连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镜筒区。透镜设置于镜筒区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及具有所述成像镜头或所述成像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镜头及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随着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逐渐普遍的趋势,其种类与用途也越加广泛,特别是许多可携式电子产品已配备有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除一般照相摄影的功能之外,更可应用于诸如内视镜的医疗器材。因此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的规格越趋严格,以同时满足小型化、良好成像品质、防水及制造便利等要求。
然而,传统的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难以同时满足这些严格的要求,故当今市场上亟欲发展一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良好成像品质、防水及制造便利的成像镜头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通过含有透光部的双色模造镜筒,有助于维持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双色模造镜筒及至少一透镜。双色模造镜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连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镜筒区。透镜设置于镜筒区之内。借此,有助于减少部件数量及提升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镜筒区的内缘面可与透镜的外缘面连接。镜筒区的内缘面可与透光部的外缘面连接。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mm<CT<0.90mm。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双色模造镜筒可具有防水功能。光线吸收部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的穿透率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75%。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所述表面可为非球面。成像镜头可还包含遮光片,其连接镜筒区。遮光片的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光圈。遮光片的开孔的直径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遮光片可设置于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与透镜之间。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遮光区,遮光区的开孔的直径小于透光部的外缘面的直径。遮光区的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光圈。透光部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透镜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借此,有助于修正光学像差,并维持模具的设计裕度与制造性。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成像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光线吸收部之内。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可为内视镜,以发挥其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优点。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双色模造镜筒及电子感光元件。双色模造镜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连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成像元件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元件区之内。借此,有助于降低部件组装累积的公差及提升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遮光片,其连接光线吸收部,且遮光片的开孔为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镜筒区,镜筒区的内缘面与透光部的外缘面连接。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所述表面可为非球面。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至少一透镜,其设置于镜筒区之内。透镜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遮光区,遮光区的开孔的直径小于透光部的外缘面的直径。遮光区的开孔可为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透光部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借此,有助于修正光学像差,并维持成像镜头模块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可为内视镜,以发挥其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爆炸图;
图1D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另一立体爆炸图;
图2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4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5B绘示图5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爆炸图;
图5D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另一立体爆炸图;
图6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7A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7B绘示图7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7C绘示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爆炸图;
图8绘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9A绘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9B绘示图9A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平面爆炸图;
图10绘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1绘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2绘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3绘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60、70、80、90
成像镜头模块:11、21、31、41、51、61、71、81、91
电子感光元件:12、22、32、42、52
保护玻璃:13、23、33、43、53
成像面:14、24、34、44、54
成像镜头:100、200、300、400
双色模造镜筒:101、201、301、401、501
透光部:110、210、310、410、510
外缘面:113、213、313、413、513
凹槽结构:318、418、518
光学有效区:120、220、320、420、5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
光线吸收部:130、230、330、430、530
遮光区:140、240、340、540
开孔:149、249、349、549
镜筒区:150、250、350、450、550
内缘面:154、254、354、454、554
成像元件区:160、260、360、460、560
透镜:180、280、380、480
物侧表面:181、281、381、481
像侧表面:182、282、382、482
外缘面:183、283、383、483
凹槽结构:388、488
遮光片:190、390、490、590
开孔:199、399、499、599
CT: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d:遮光片的开孔的直径
L: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
OT: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
T: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的穿透率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其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的示意图。由图1A可知,成像镜头1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101及至少一透镜180。
双色模造镜筒101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即是经过两次射出成型或两次模造后而制成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的双色模造镜筒101。
透光部110包含光学有效区1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1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其中,“光学有效区”一词是指成像光线通过的区域,光学有效区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平面或是具有屈光度的表面,遮住此区域会影响成像。
光线吸收部130与透光部110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第一实施例中,透光部110连接光线吸收部130朝向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端,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130包含镜筒区150。透镜180设置于镜筒区150的内部。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
详细来说,传统因为部件分开制造时不可避免的个体公差,导致部件组装后接合处出现缝隙,而双色模造镜筒101是二次射出成型制成,所以不容易让使用环境的外来流体物质渗入双色模造镜筒101,不易降低成像镜头100的品质可靠度,因此,双色模造镜筒101可具有防水功能。借此,有助于成像镜头100应用于医疗器材,如内视镜。
请参照图1B,其绘示图1A中成像镜头1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1B可知,双色模造镜筒101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借此,可简化成像镜头100的机构设计的复杂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与制造性。此外,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的物侧表面12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122的近光轴处皆为平面,由此可定义出光学有效区120的范围,且在成像镜头100缩小体积时可维持特定的光学规格,所述光学规格可以是视角,但并不以此为限。
光线吸收部1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130的穿透率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75%。借此,有助于检测光线吸收部130成型物料的均质性,以方便施作光线吸收部130的复屈折。
由图1A可知,光线吸收部130的镜筒区150的内缘面154可与透镜180的外缘面183连接,即是透镜180设置于镜筒区150之内。借此,可简化成像镜头100的组装。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镜筒区之内可再组装其他的透镜,借以发挥成像镜头作为前镜头的功能。
由图1B可知,透镜18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mm<CT<0.90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与制造性。此外,透镜180的物侧表面1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1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由图1A及图1B可知,光线吸收部130可还包含遮光区140,遮光区140的开孔1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110的外缘面113的直径。借此,可适当增加成像镜头100的体积,使量产的成像镜头100兼顾小型化及尺寸稳定性。
成像镜头100可还包含遮光片1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镜筒区150。借此,有效遮挡透镜180中传递的杂散光。第一实施例中,遮光片190设置在镜筒区150之内。
遮光片190可设置于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与透镜180之间。借此,可更加有效遮挡透镜180中传递的杂散光。
请参照图1C及图1D,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立体爆炸图,及图1D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另一立体爆炸图。由图1B、图1C及图1D可知,遮光片190的开孔199可为成像镜头100的光圈。借此,可降低成像镜头100的机构设计的复杂度,有利于达成小型化的需求。
由图1B可知,遮光片190的开孔199的直径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借此,可有效控制成像镜头100的进光量,维持其光学规格与影像品质之间的平衡。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1B所绘示。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其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1的示意图。由图2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1包含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及电子感光元件1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2设置于成像镜头100的双色模造镜筒101的光线吸收部130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
请一并参照图2及前述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1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101及电子感光元件12。双色模造镜筒101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透光部110包含光学有效区120。光线吸收部130与透光部110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130包含成像元件区160。电子感光元件1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160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12包含保护玻璃13及成像面14,其中保护玻璃13较成像面1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1B可知,双色模造镜筒101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由图2可知,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借此,可简化成像镜头模块11的机构设计的复杂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由图1B可知,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由图1B及图2可知,光线吸收部130可还包含镜筒区150,成像镜头模块11可还包含至少一透镜180,其设置于镜筒区150之内。
光线吸收部130可还包含遮光区140,遮光区140的开孔1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110的外缘面113的直径。借此,可适当增加成像镜头模块11的体积,使量产的成像镜头模块11具有尺寸稳定性。
成像镜头模块11可还包含遮光片1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镜筒区150,且遮光片190的开孔199为成像镜头模块11的光圈。借此,有效遮挡透镜180中传递的杂散光。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1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1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1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其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00的示意图。由图3A可知,成像镜头2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201及至少一透镜280。
双色模造镜筒201包含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透光部210包含光学有效区2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2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230与透光部210连接,且透光部210连接光线吸收部230朝向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端。光线吸收部2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2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2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2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230包含镜筒区250。透镜280设置于镜筒区250的内部。
详细来说,双色模造镜筒2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3B,其绘示图3A中成像镜头2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3B可知,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借此,有助于修正成像镜头200的光学像差。第三实施例中,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221的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2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
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为非球面。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200的影像解析能力。第三实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非球面。
由图3A及图3B可知,光线吸收部2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230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75%。光线吸收部230的镜筒区250的内缘面254与透镜280的外缘面283连接,即是透镜280设置于镜筒区250之内。此外,透镜280的物侧表面2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2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光线吸收部230还包含遮光区240,遮光区240的开孔2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210的外缘面213的直径。
遮光区240的开孔249为成像镜头200的光圈。借此,有助于减少成像镜头200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其生产流程。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00参数CT、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如图3B所绘示。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其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1的示意图。由图4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1包含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00及电子感光元件2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22设置于成像镜头200的双色模造镜筒201的光线吸收部230之内。
请一并参照图4及前述第三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2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201及电子感光元件22。双色模造镜筒201包含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透光部210包含光学有效区220。光线吸收部230与透光部210连接,光线吸收部2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2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230包含成像元件区260。电子感光元件2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260之内,且电子感光元件22包含保护玻璃23及成像面24,其中保护玻璃23较成像面2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3B及图4可知,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借此,有助于修正成像镜头模块21的光学像差。第四实施例中,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221的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2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
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为非球面。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模块21的影像解析能力。第四实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非球面。
光线吸收部230还包含镜筒区250,成像镜头模块21还包含至少一透镜280,其设置于镜筒区250之内。
光线吸收部230还包含遮光区240,遮光区240的开孔2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210的外缘面213的直径。
遮光区240的开孔249为成像镜头模块21的光圈。借此,有助于减少成像镜头模块21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其生产流程。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3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2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三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其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00的示意图。由图5A可知,成像镜头3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301及至少一透镜380。
双色模造镜筒301包含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透光部310包含光学有效区3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3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330与透光部310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3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3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3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330包含镜筒区350。透镜380设置于镜筒区350的内部。
此外,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的内缘面354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连接。借此,可维持双色模造镜筒301成型后的结构强度。
详细来说,双色模造镜筒3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5B,其绘示图5A中成像镜头3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5B可知,透光部310的光学有效区320的物侧表面32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322的近光轴处皆为平面。
由图5A及图5B可知,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包含凹槽结构318,其为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往光学有效区320内缩的结构。借此,可提供透光部310的射出成型机台的模具设计裕度,并提高射出成型效率。
光线吸收部3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330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75%。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的内缘面354与透镜380的外缘面383连接,即是透镜380设置于镜筒区350之内。此外,透镜380的物侧表面3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3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透镜380的外缘面383包含凹槽结构388,其为透镜380的外缘面383往光轴内缩的结构。借此,可维持透镜380的成型机台的单一性,以减少生产成本。
光线吸收部330还包含遮光区340,遮光区340的开孔3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的直径。
成像镜头300还包含遮光片3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且设置在镜筒区350之内。遮光片390设置于透光部310的光学有效区320与透镜380之间。
请参照图5C及图5D,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立体爆炸图,及图5D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另一立体爆炸图。由图5B、图5C及图5D可知,遮光片390的开孔399为成像镜头300的光圈。遮光片390的开孔399的直径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00参数CT、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如图5B所绘示。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其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1的示意图。由图6可知,成像镜头模块31包含前述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00及电子感光元件3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32设置于成像镜头300的双色模造镜筒301的光线吸收部330之内。
请一并参照图6及前述第五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3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301及电子感光元件32。双色模造镜筒301包含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透光部310包含光学有效区320。光线吸收部330与透光部310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3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330包含成像元件区360。电子感光元件3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360之内,且电子感光元件32包含保护玻璃33及成像面34,其中保护玻璃33较成像面3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5B及图6可知,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包含凹槽结构318。借此,可提供透光部310的射出成型机台的模具设计裕度,并提高射出成型效率。
光线吸收部330还包含镜筒区350,镜筒区350的内缘面354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连接。借此,可维持双色模造镜筒301成型后的结构强度。
成像镜头模块31还包含至少一透镜380,其设置于镜筒区350之内。
透镜380的外缘面383包含凹槽结构388。借此,可维持透镜380的成型机台的单一性,以减少生产成本。
光线吸收部330还包含遮光区340,遮光区340的开孔3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的直径。
成像镜头模块31还包含遮光片3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且遮光片390的开孔399为成像镜头模块31的光圈。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六,其表列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5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3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五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7A,其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00的示意图。由图7A可知,成像镜头4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401及至少一透镜480。
双色模造镜筒401包含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透光部410包含光学有效区4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4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430与透光部410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4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4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4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430包含镜筒区450。透镜480设置于镜筒区450的内部。此外,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的内缘面454与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连接。
详细来说,双色模造镜筒4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7B,其绘示图7A中成像镜头4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7B可知,透光部410的光学有效区420的像侧表面422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421的近光轴处为平面,像侧表面4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再者,具有屈光度的像侧表面422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包含凹槽结构418。
由图7A及图7B可知,光线吸收部4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4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430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75%。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的内缘面454与透镜480的外缘面483连接,即是透镜480设置于镜筒区450之内。此外,透镜480的物侧表面4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4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再者,透镜480的外缘面483包含凹槽结构488。
成像镜头400还包含遮光片4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且设置在镜筒区450之内。遮光片490设置于透光部410的光学有效区420与透镜480之间。
请参照图7C,其绘示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400的立体爆炸图。由图7B及图7C可知,遮光片490的开孔499为成像镜头400的光圈。遮光片490的开孔499的直径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七,其表列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00参数CT、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如图7B所绘示。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8,其绘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1的示意图。由图8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1包含前述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00及电子感光元件4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42设置于成像镜头400的双色模造镜筒401的光线吸收部430之内。
请一并参照图8及前述第七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4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401及电子感光元件42。双色模造镜筒401包含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透光部410包含光学有效区420。光线吸收部430与透光部410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4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430包含成像元件区460。电子感光元件4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460之内,且电子感光元件42包含保护玻璃43及成像面44,其中保护玻璃43较成像面4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7B及图8可知,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透光部410的光学有效区420的像侧表面422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421的近光轴处为平面,像侧表面4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再者,具有屈光度的像侧表面422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包含凹槽结构418。
光线吸收部430还包含镜筒区450,镜筒区450的内缘面454与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连接。
成像镜头模块41还包含至少一透镜480,其设置于镜筒区450之内。再者,透镜480的外缘面483包含凹槽结构488。
成像镜头模块41还包含遮光片4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且遮光片490的开孔499为成像镜头模块41的光圈。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八,其表列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7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4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七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9A,其绘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51的示意图。由图9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5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501及电子感光元件52。
双色模造镜筒501包含透光部510及光线吸收部530。透光部510包含光学有效区5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520并于成像面54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530与透光部510连接,光线吸收部5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5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第九实施例中,光线吸收部5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5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5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5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530包含成像元件区560,电子感光元件5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560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模块5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第九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52包含保护玻璃53及成像面54,其中保护玻璃53较成像面5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透光部510及光线吸收部5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9B,其绘示图9A中成像镜头模块51的平面爆炸图。由图9A及图9B可知,透光部510的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第九实施例中,透光部510的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52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52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再者,透光部510的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为非球面。第九实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510的外缘面513可包含凹槽结构518。
光线吸收部530可还包含镜筒区550,镜筒区550的内缘面554与透光部510的外缘面513连接。
光线吸收部530可还包含遮光区540,遮光区540的开孔5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510的外缘面513的直径。
成像镜头模块51可还包含遮光片5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530的镜筒区550,且遮光片590的开孔599为成像镜头模块51的光圈。第九实施例中,遮光片590设置于被摄物与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之间。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九,其表列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5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9B所绘示。
<第十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0,其绘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的示意图。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是一内视镜,电子装置6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61。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再者,以发挥其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优点。此外,成像镜头模块61可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图未揭示)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光线吸收部(图未揭示)之内。较佳地,电子装置6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十一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1,其绘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70的示意图。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7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7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71。
<第十二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2,其绘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的示意图。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8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81。
<第十三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3,其绘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90的示意图。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90是一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电子装置9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91。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双色模造镜筒,其包含:一透光部,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及一光线吸收部,其与该透光部连接,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该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该光线吸收部包含一镜筒区;以及
至少一透镜,其设置于该镜筒区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及该光线吸收部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筒区的一内缘面与该透镜的一外缘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筒区的一内缘面与该透光部的一外缘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的该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mm<OT<0.9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0.12mm<CT<0.9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
1.0mm<L<7.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双色模造镜筒具有防水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线吸收部可供一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一入射光在该光线吸收部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T>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的该光学有效区的一物侧表面及一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表面为非球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遮光片,其连接该镜筒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一开孔为该成像镜头的一光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该开孔的直径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2mm<d<0.1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设置于该透光部的该光学有效区与该透镜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线吸收部还包含:
一遮光区,该遮光区的一开孔的直径小于该透光部的一外缘面的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区的该开孔为该成像镜头的一光圈。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的一外缘面包含一凹槽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透镜的一外缘面包含一凹槽结构。
2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成像镜头模块,其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该光线吸收部之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内视镜。
22.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双色模造镜筒,其包含:一透光部,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及一光线吸收部,其与该透光部连接,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该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该光线吸收部包含一成像元件区;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成像元件区之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及该光线吸收部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遮光片,其连接该光线吸收部,且该遮光片的一开孔为该成像镜头模块的一光圈。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线吸收部还包含:
一镜筒区,该镜筒区的一内缘面与该透光部的一外缘面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的该光学有效区的一物侧表面及一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表面为非球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透镜,其设置于该镜筒区之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镜的一外缘面包含一凹槽结构。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线吸收部还包含:
一遮光区,该遮光区的一开孔的直径小于该透光部的一外缘面的直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区的该开孔为该成像镜头模块的一光圈。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的一外缘面包含一凹槽结构。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的该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mm<OT<0.90mm。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
1.0mm<L<7.5mm。
3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内视镜。
CN201610167827.0A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7229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7827.0A CN107229109A (zh)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7827.0A CN107229109A (zh)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9109A true CN107229109A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3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7827.0A Pending CN107229109A (zh) 2016-03-23 2016-03-23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91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480B (zh) * 2018-01-30 2019-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4239A1 (en) * 2001-04-24 2002-10-24 Hisayoshi Fujimoto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40105173A1 (en) * 2002-10-28 2004-06-0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cellphone terminal equipped therewith
US20080255410A1 (en) * 2005-12-19 2008-10-16 Koji Okuzumi Capsule endosco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762858A (zh) * 2008-12-25 2010-06-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应用该镜头组件的镜头模组
CN104363814A (zh) * 2012-05-28 2015-02-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装置及拍摄模块以及拍摄透镜模制方法
CN105573020A (zh) * 2016-02-22 2016-05-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捕尘结构的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4239A1 (en) * 2001-04-24 2002-10-24 Hisayoshi Fujimoto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7391457B2 (en) * 2001-04-24 2008-06-24 Rohm Co., Ltd. Image sensor module with light-shielding diaphragm made of ink,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40105173A1 (en) * 2002-10-28 2004-06-0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cellphone terminal equipped therewith
US6885508B2 (en) * 2002-10-28 2005-04-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cellphone terminal equipped therewith
US20080255410A1 (en) * 2005-12-19 2008-10-16 Koji Okuzumi Capsule endosco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762858A (zh) * 2008-12-25 2010-06-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应用该镜头组件的镜头模组
CN104363814A (zh) * 2012-05-28 2015-02-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装置及拍摄模块以及拍摄透镜模制方法
CN105573020A (zh) * 2016-02-22 2016-05-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捕尘结构的摄像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480B (zh) * 2018-01-30 2019-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110095848A (zh) * 2018-01-30 2019-08-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色模造光学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0095848B (zh) * 2018-01-30 2021-08-3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色模造光学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3534391A (zh) * 2018-01-30 2021-10-2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色模造光学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3534392A (zh) * 2018-01-30 2021-10-2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色模造光学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2638B (zh) 光学影像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443987B (zh) 摄像用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988199B (zh) 摄影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39059B (zh) 摄影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656230B (zh) 阵列式影像撷取系统及指纹辨识装置
CN105589179B (zh)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4977697B (zh) 成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939356U (zh) 成像系统镜头组
CN202049278U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
CN105319675B (zh)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3676100B (zh) 取像系统镜头组
CN103869447B (zh) 摄像镜头
CN108227106A (zh) 含有双色模造透镜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09116527A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CN105319679A (zh) 取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202837663U (zh) 摄影光学系统镜组
CN107402431A (zh) 影像撷取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095848A (zh) 具有双色模造光学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06154513A (zh) 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076666A (zh) 摄影光学镜片系统
CN104749744A (zh)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4516092A (zh) 拾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5022144A (zh) 取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3837964A (zh) 影像拾取系统镜头组
CN103323930A (zh) 摄像镜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