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1871A - 育苗灌溉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育苗灌溉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11871A CN107211871A CN201710399457.8A CN201710399457A CN107211871A CN 107211871 A CN107211871 A CN 107211871A CN 201710399457 A CN201710399457 A CN 201710399457A CN 107211871 A CN107211871 A CN 1072118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plate
- seedling culture
- culture hole
- nursery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育苗灌溉系统,包括:育苗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育苗内腔和通水外腔,所述育苗内腔具有开口部;第一育苗穴盘,通过所述开口部放置于所述育苗内腔,所述第一育苗穴盘将所述育苗内腔分为上部和下部;供水装置,与所述通水外腔相连,水流通过所述通水外腔进入所述下部;吸水介质,置于所述第一育苗穴盘上,能被进入所述下部的水流润湿;其中,种子置于所述第一育苗穴盘上,种子通过被润湿的所述吸水介质吸收水分。通过内外腔体及内外腔上的进水口设置,可以避免种子受到水流的冲击,提高了出苗率,且该系统造价低廉,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土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育苗灌溉系统。还涉及一种育苗灌溉方法。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中,利用穴盘播种育苗,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栽至其他栽培设备进行种植。现有的育苗穴盘大部分都是采用价格便宜的泡沫穴盘,在穴盘孔中放入海绵,海绵表面可以打孔,用于放置种子并固定后期生长出来的根系,所以在前期根系未长出之前,种子并没有其他固定措施限制其位置,因此直接在种子上面进行人工或机器浇淋灌溉,容易对种子冲击力度太大,会冲出穴盘,导致出苗率低;如果控制灌溉的精度和力度,又可能灌溉不充分,浪费水资源,若是提高准确把控灌溉的精度和力度,提升灌溉系统的整体性能,这又需要提高生产成本,导致在生产化初期的投资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灌溉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灌溉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育苗灌溉系统,包括:育苗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育苗内腔和通水外腔,育苗内腔具有开口部;第一育苗穴盘,通过开口部放置于育苗内腔,第一育苗穴盘将育苗内腔分为上部和下部;供水装置,与通水外腔相连,水流通过通水外腔进入下部;吸水介质,置于第一育苗穴盘上,能被进入下部的水流润湿;其中,种子置于第一育苗穴盘上,种子通过被润湿的吸水介质吸收水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育苗装置上设置连通的育苗内腔和通水外腔,水流先从外腔进入内腔,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再从外腔进入内腔,直至接触吸水介质,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种子的冲击力,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装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盘放置于育苗内腔的开口部,由吸水介质提供水分,也减少了种子与水流的接触,进而减少了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部放置有第二育苗穴盘,第二育苗穴盘上育有已发芽幼苗。
在该技术方案中,育有已发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盘放在育苗内腔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阳光,并且由于发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与之前的吸水介质交缠,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冲击的问题,另外第二育苗穴盘位于第一育苗穴盘上方,不会影响育苗穴盘内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盘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盘可以继续吸水等待发芽,从而节省了空间,并将育苗和催芽结合为一体,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水外腔的部分外壁围成育苗内腔,通水外腔上设有通水口,通水外腔的内部通过通水口与育苗内腔相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从通水外腔通过通水口进入育苗内腔,对进入育苗内腔的水流起到缓冲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直至接触吸水介质,与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的种子的冲击,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器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育苗内腔设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支撑第一育苗穴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育苗穴盘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避免种子直接与水流接触,种子吸收的水分来自于湿润的吸水介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育苗内腔设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支撑第二育苗穴盘,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和/或可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部不会阻碍第一育苗穴盘进出育苗内腔,其中,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一支撑部的上方。第二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分别用于支撑第二育苗穴盘和第一育苗穴盘,使得已发芽幼苗和待发芽种子处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生长空间,互不干扰,同时提高育苗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液位控制器的使用,在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停止水的继续进入,以节省水资源,减少浪费,并且在水位达到该水平线上方时才开始对育苗穴盘开始监控和控制,减少能耗和运作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支撑部为设置在育苗内腔两侧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间距小于第一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因为两个支撑块的间距小于第一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因此,第一育苗穴盘可以稳定地由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同时,将第一育苗穴盘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可以避免种子直接与水流接触,使得种子吸收的水分来自于湿润的吸水介质,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支撑部包括固定块和支撑片,固定块支撑支撑片,支撑片设置于上部两侧,两个支撑片的间距小于第二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两个固定块的间距大于第一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使得第二育苗穴盘可以放置在育苗内腔,同时,第一育苗穴盘也可以在拿开第二育苗穴盘的基础上,随时从下至上被拿出,而不会因为间距太窄被卡住,这样使得同时放置两个穴盘成为可能。
通过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种子受冲击,并保持种子具有充足的水分,提高了出苗率;另外本技术方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而且水可以循环使用,节能方便。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育苗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种子放置在吸水介质上,并将吸水介质放置在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第一育苗穴盘上;在第一育苗穴盘的下方通水灌溉,使得水流达到一定水位后,浸湿吸水介质;种子通过浸湿的吸水介质吸收水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流先从外腔进入内腔,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再从外腔进入内腔,直至接触吸水介质,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的种子的冲击,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装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盘放置于育苗内腔的开口部,由吸水介质提供水分,也减少了种子与水流的接触,进而减少了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待第一育苗穴盘上的种子发芽后,将第一育苗穴盘拿出,放入新的待发芽的育苗穴盘;将第一育苗穴盘放置在待发芽的育苗穴盘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育有已发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盘放在育苗内腔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阳光,并且由于发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与之前的吸水介质交缠,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冲击的问题,另外第二育苗穴盘位于第一育苗穴盘上方,不会影响育苗穴盘内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盘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盘可以继续吸水等待发芽,从而节省了空间,并将育苗和催芽结合为一体,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育苗灌溉方法具有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育苗灌溉系统的全部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育苗内腔,102第一支撑部,104第二支撑部,20通水外腔,202出水口,204进水口,206通水口,30第一育苗穴盘,40吸水介质,50第二育苗穴盘,60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育苗灌溉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灌溉系统,包括:育苗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育苗内腔10和通水外腔20,育苗内腔10具有开口部;第一育苗穴盘30,通过开口部放置于育苗内腔10,第一育苗穴盘30将育苗内腔10分为上部和下部;供水装置,与通水外腔20相连,水流通过通水外腔20进入下部;吸水介质40,置于第一育苗穴盘30上,能被进入下部的水流润湿;其中,种子置于第一育苗穴盘30上,种子通过被润湿的吸水介质40吸收水分。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育苗装置上设置连通的育苗内腔10和通水外腔20,水流先从外腔进入内腔,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再从外腔进入内腔,直至接触吸水介质40,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的种子的冲击,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装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盘30放置于育苗内腔10的开口部,由吸水介质40提供水分,也减少了种子与水流的接触,进而减少了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其中,吸水介质40优选为海绵,也可以是其他吸水材料。
其中,通水外腔20的底壁为水平面,育苗内腔10的底壁为水平面,水平面的通水外腔20底壁,使得通水外腔20可以水平放置,保证育苗穴盘可以水平放置,保证了吸水材料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一致,使得种子外界水环境保持均匀;另外,通水外腔20底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确保水平放置的形状,例如四条长度相同的支撑腿。
其中,通水外腔20设有出水口202和进水口204,用于灌溉用水的排出,当水流过多或者使用过久的时候,用于排出,以利于植物生长。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上部放置有第二育苗穴盘50,第二育苗穴盘50上育有已发芽幼苗。
在该实施例中,育有已发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盘50放在育苗内腔10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阳光,并且由于发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与之前的吸水介质40交缠,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冲击的问题,另外第二育苗穴盘50位于第一育苗穴盘30上方,不会影响育苗穴盘内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盘50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盘30可以继续吸水等待发芽,从而节省了空间,并将育苗和催芽结合为一体,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吸水介质40可以部分伸出第一育苗穴盘30,使得吸水介质40可以在水位达不到育苗穴盘外壁的情况下吸取水分以供应种子的生长需求,吸水介质40可以直接设置在育苗穴盘内,也可以设置在育苗穴盘内的容纳体内,例如种植杯内,容纳体可以根据吸水介质40吸水量的大小,适当调整容纳体伸出育苗穴盘的长度,以保持各吸水介质40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基本一致,从而使种子外界水环境保持均匀。
其中,待发芽种子可以设置在吸水介质40内,也可以在吸水介质40上开设凹陷部,种子可以设置在凹陷部内,通过将种子置于吸水介质40的凹陷部,可以适当固定种子,减少被水流冲击的可能性;将种子置于吸水体的内部,增大了种子与吸水介质40的接触面,便于更好地与水接触润湿。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通水外腔20的部分外壁围成育苗内腔10,通水外腔20上设有通水口206,通水外腔20的内部通过通水口206与育苗内腔10相通。
在该实施例中,水从通水外腔20通过通水口206进入育苗内腔10,对进入育苗内腔10的水流起到缓冲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直至接触吸水介质40,与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的种子的冲击,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器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育苗内腔10设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支撑第一育苗穴盘30。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育苗穴盘30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避免种子直接与水流接触,种子吸收的水分来自于湿润的吸水介质40,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育苗内腔10设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支撑第二育苗穴盘50,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和/或可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不会阻碍第一育苗穴盘30进出育苗内腔10,其中,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一支撑部的上方,分别用于支撑第二育苗穴盘50和第一育苗穴盘30,使得已发芽幼苗和待发芽种子处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生长空间,互不干扰,同时提高育苗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下部设有液位传感器60,液位传感器60与外部控制器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液位控制器的使用,在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停止水的继续进入,以节省水资源,减少浪费,并且在水位达到该水平线上方时才开始对育苗穴盘开始监控和控制,减少能耗和运作时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支撑部为设置在育苗内腔10两侧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间距小于第一育苗穴盘30的放置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育苗穴盘30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避免种子直接与水流接触,种子吸收的水分来自于湿润的吸水介质40,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支撑部包括固定块和支撑片,固定块支撑支撑片,支撑片设置于上部两侧,两个支撑片的间距小于第二育苗穴盘50的放置长度,两个固定块的间距大于第一育苗穴盘30的放置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片是可活动或可弯曲的,固定块可以是可拆卸的,也可以是固定的,使得第二育苗穴盘50可以放置在育苗内腔10,同时,因为固定块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且支撑片可活动,所以第一育苗穴盘30也可以在拿开第二育苗穴盘50的基础上,随时从下至上被拿出,而不会因为间距太窄被卡住,这样使得同时放置两个穴盘成为可能。
其中,支撑片可以为非弹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支撑片可以铰接在育苗装置上,在支撑片的下方设置固定块,以使得支撑片固定在一个区间活动,在起到支撑育苗穴盘的作用的同时,方便第一育苗穴盘30的放入和取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种子放置在吸水介质40上,并将吸水介质40放置在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第一育苗穴盘30上;在第一育苗穴盘30的下方通水灌溉,使得水流达到一定水位后,浸湿吸水介质40;种子通过浸湿的吸水介质40吸收水分。
在该实施例中,水流先从外腔进入内腔,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再从外腔进入内腔,直至接触吸水介质40,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的种子的冲击,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装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盘30放置于育苗内腔10的开口部,由吸水介质40提供水分,也减少了种子与水流的接触,进而减少了种子被冲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待第一育苗穴盘30上的种子发芽后,将第一育苗穴盘30拿出,放入新的待发芽的育苗穴盘;将第一育苗穴盘30放置在待发芽的育苗穴盘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育有已发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盘50放在育苗内腔10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阳光,并且由于发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与之前的吸水介质40交缠,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冲击的问题,另外第二育苗穴盘50位于第一育苗穴盘30上方,不会影响育苗穴盘内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盘50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盘30可以继续吸水等待发芽,从而节省了空间,并将育苗和催芽结合为一体,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育苗灌溉系统包括:育苗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育苗内腔10和通水外腔20,第一支撑部,第一育苗穴盘30,吸水介质40,吸水介质40优选采用海绵,液位控制器,第二支撑部,第二育苗穴盘50;其中,通水外腔20上设有通水口206,通水外腔20上设置有外进水口204和外出水口202;第一育苗穴盘30通过第一支撑部放置在育苗内腔10的开口部上,第一育苗穴盘30上具有多个育苗孔,吸水介质40置于育苗孔内,待发芽种子置于吸水介质40上,吸水介质40上优选设置凹陷部位,种子置于凹陷部位中,可以得到适当固定,并更好的润湿以便生长;吸水介质40至少部分伸出育苗穴盘;液位控制器置于育苗内腔10的内壁,优选地放在图1所示虚线所在水平线上方,水位至少需到达该水平线上方时才开始监控和控制,减少能耗和运作时间。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水外腔20底部水平,使得通水外腔20能水平放置,育苗内腔10底部也呈水平,使得穴盘的放置可以水平,保证各个育苗孔中的吸水材料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一致,使得种子外界水环境保持均匀;通水外腔20底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保证通水外腔20水平放置的形状,例如四条长度相同的支撑腿。
灌溉时,水流从通水外腔20的外进水口204进入育苗外腔,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变缓,再从通水外腔20的通水口206进入育苗内腔10,直至接触吸水材料,与从而减少了对待灌溉的种子的冲击,减少种子被冲出育苗装置的可能性,提升了出苗率。当液位达到液位控制器所在位置时,开始停止进水,进行一段时间的润湿,润湿时间可以为3-5分钟,或者更长,以保证种子的完全润湿。种子充分润湿后,通过外出水口202将水排出。另外可以通过控制器设定预设时间,定时灌溉。种子发芽后,可将第一育苗穴盘30取出,放置到育苗内腔10上部,并放置新的待催芽的第一育苗穴盘30到育苗内腔10下部,继续吸水润湿等待生长,而上部的第二育苗穴盘50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并接受正常的灌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育苗灌溉系统,操作简单,改变了传统的从上至下的灌溉方式,选择从下至上的灌溉方式,避免种子受冲击,利用吸水材料,保持其内的种子具有充足的水分,保持湿润的生长环境,并且成本低廉,另外水可以循环使用,节能方便。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以分为上层和下层,下层用于催芽,上层用于出芽后的幼苗成长,不影响采光,这样可以节约空间,同时将催芽和育苗结合为一体。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0)
1.一种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育苗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育苗内腔和通水外腔,所述育苗内腔具有开口部;
第一育苗穴盘,通过所述开口部放置于所述育苗内腔,所述第一育苗穴盘将所述育苗内腔分为上部和下部;
供水装置,与所述通水外腔相连,水流通过所述通水外腔进入所述下部;
吸水介质,置于所述第一育苗穴盘上,能被进入所述下部的水流润湿;
其中,种子置于所述第一育苗穴盘上,种子通过被润湿的所述吸水介质吸收水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放置有第二育苗穴盘,所述第二育苗穴盘上育有已发芽幼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外腔的部分外壁围成所述育苗内腔,所述通水外腔上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外腔的内部通过所述通水口与所述育苗内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内腔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育苗穴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内腔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二育苗穴盘,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和/或可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设置在所述育苗内腔两侧的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育苗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固定块和支撑片,所述固定块支撑所述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所述上部两侧,两个所述支撑片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育苗穴盘的放置长度。
9.一种育苗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种子放置在吸水介质上,并将所述吸水介质放置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育苗穴盘上;
在所述第一育苗穴盘的下方通水灌溉,使得水流达到一定水位后,浸湿所述吸水介质;
种子通过浸湿的吸水介质吸收水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育苗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待所述第一育苗穴盘上的种子发芽后,将所述第一育苗穴盘拿出,放入新的待发芽的育苗穴盘;
将所述第一育苗穴盘放置在所述待发芽的育苗穴盘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9457.8A CN107211871A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育苗灌溉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9457.8A CN107211871A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育苗灌溉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11871A true CN107211871A (zh) | 2017-09-29 |
Family
ID=5994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9457.8A Pending CN107211871A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育苗灌溉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11871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21211A1 (fr) * | 1987-10-06 | 1989-04-07 | Labbe Max | Germoir a graines |
CN203968874U (zh) * | 2014-08-16 | 2014-12-03 | 王立 | 植物育苗培养实验装置 |
CN105075838A (zh) * | 2015-07-22 | 2015-11-25 | 浙江丰恺农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及其方法 |
CN205671087U (zh) * | 2016-06-16 | 2016-11-09 |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自动给水育苗盆 |
CN106508186A (zh) * | 2016-11-09 | 2017-03-2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一种种子萌发或幼苗水培装置 |
CN206165379U (zh) * | 2016-10-20 | 2017-05-17 | 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陶粒育苗装置 |
-
2017
- 2017-05-31 CN CN201710399457.8A patent/CN1072118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21211A1 (fr) * | 1987-10-06 | 1989-04-07 | Labbe Max | Germoir a graines |
CN203968874U (zh) * | 2014-08-16 | 2014-12-03 | 王立 | 植物育苗培养实验装置 |
CN105075838A (zh) * | 2015-07-22 | 2015-11-25 | 浙江丰恺农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及其方法 |
CN205671087U (zh) * | 2016-06-16 | 2016-11-09 |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自动给水育苗盆 |
CN206165379U (zh) * | 2016-10-20 | 2017-05-17 | 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陶粒育苗装置 |
CN106508186A (zh) * | 2016-11-09 | 2017-03-2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一种种子萌发或幼苗水培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86921B1 (ko) | 수경 재배 장치 | |
CN101263777A (zh) | 利用海绵块和水培设施培育蔬菜幼苗的方法 | |
CN202310516U (zh) | 多功能植物种子发芽、水培一体盒 | |
KR101362020B1 (ko) | 수경 재배 장치 | |
CN110402805B (zh) | 一种适合密植型植物的水培系统及水培方法 | |
CN106472192A (zh) | 一种晚稻机插秧苗的壮苗方法 | |
CN208387518U (zh) | 一种便捷式无土栽培育苗装置 | |
CN208029645U (zh) | 一种植物育苗支架 | |
CN107211871A (zh) | 育苗灌溉系统及方法 | |
CN206963305U (zh) | 免喷水式种子催芽装置 | |
CN204132026U (zh) | 一种香石竹穴盘全光照雾喷扦插育苗装置 | |
CN2484733Y (zh) | 花盆 | |
CN211430458U (zh) | 带储液槽的定植篮 | |
CN210298895U (zh) | 一种便于水肥控制的辣椒育苗床 | |
JPH04370045A (ja) | 養液栽培装置 | |
CN102934605A (zh) | 家庭智能豆芽机 | |
CN106171933B (zh) | 一种烤烟双气雾育苗设备及方法 | |
NL2005853C2 (en) | Hydroponic method and device of bulbous plants. | |
JPH089806A (ja) | 養液栽培装置 | |
CN206165298U (zh) | 一种水稻育秧盘 | |
CN220422589U (zh) | 一种大麦栽培用浇灌装置 | |
CN209768160U (zh) | 水稻浸种育苗装置 | |
CN217905624U (zh) | 一种水培育苗盆 | |
CN220606694U (zh) | 一种葡萄幼苗栽培系统 | |
CN211909594U (zh) | 一种榆树种子催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805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Chun Mu source Holdings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1805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Qianhai Hong Jia Technology Co., 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