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1810A -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1810A
CN107211810A CN201710554842.5A CN201710554842A CN107211810A CN 107211810 A CN107211810 A CN 107211810A CN 201710554842 A CN201710554842 A CN 201710554842A CN 107211810 A CN107211810 A CN 107211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root
cinnamomum camphora
tre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48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Huaxin Horticul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Huaxin Horticul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Huaxin Horticul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Huaxin Horticul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548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11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11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断枝处理,截去主干上的若干枝条;S2:断根缩坨处理,对需移栽的香樟树进行断根,保留根部土壤;S3: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内径大于根坨外径;S4:栽植,将需移栽的香樟树的根坨放入种植穴中并填埋;S5:浇水,移植当日即对根坨进行浇水,保持根坨湿润;S6:后期养护,对移植后的香樟树进行定期浇水、施肥及杀虫;其中,步骤S1、S2处理的时间选择在清晨至正午十二点的时间范围内;步骤S2与步骤S4之间间隔12‑24h。使树体在栽植前适度蒸腾自身体内的水分,更有利于在移栽后主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从而保持栽植后树体水分的代谢平衡。

Description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香樟树成活率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香樟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生于低山平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米至600米之间,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树种。幼树稍耐半阴,壮年时更需要阳光,适合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极端最低气温-7℃以上的地域。
香樟树生长缓慢、培育周期长,因此很少在苗圃中培养,绝大多数来自人工山林、原始山林、村镇和城市改建需要移栽的大树、古树。公告号为CN102511270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香樟北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移栽时间:移植香樟选在3-6月份;2)移栽准备:对移栽的香樟的根系断根、枝条、树干进行处理;3)树木栽植:包含栽植、固定支撑、筑灌水土堰、灌水、搭制荫棚;4)后期养护:包含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防冻防寒措施。上述发明披露的香樟北移栽培方法,通过控制移栽的时间,以及在移栽过程中采用防冻防寒措施的措施,以增强树体自身的防寒抗冻能力。但是,该发明披露的技术方案中,没有确定步骤2)确定的最佳时间,植物蒸腾作用收光照强度及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因此,中午及下午时间,植物蒸腾作用较强,需要从土壤吸收的水分较多,如果在此时进行断根、断枝处理,不利于植物的成活;另外,在该发明披露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2)后直接进入步骤3),即在断根、断枝处理后,直接进行摘枝,此时树体内还保留大量水分,处于基本饱和状态,载植后即使灌浇再多的水,树体也不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因此,树体无法立即适应新的土壤环境,另外,也容易形成根部积水现象,导致树体根部呼吸受阻,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提高成活率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断枝处理,截去主干上的若干枝条;
S2:断根缩坨处理,对需移栽的香樟树进行断根,保留根部土壤,形成根坨;
S3: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内径大于根坨外径;
S4:栽植,将需移栽的香樟树的根坨放入种植穴中并填埋;
S5:浇水,移植当日即对根坨进行浇水,保持根坨湿润;
S6:后期养护,对移植后的香樟树进行定期浇水、施肥及杀虫;
其中,步骤S1、S2中断枝及断根缩坨处理的时间选择在清晨至正午十二点的时间范围内;所述步骤S2与步骤S4之间间隔12-24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枝可控制树体内水分的蒸腾,带土移植,可保证树体有暂时的水分和矿物质供应,重要的是,选择在光强度较弱的上午时间对树干及枝叶断截以及进行开挖,能够降低水分蒸腾及养分流失的速率,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另外,在栽植前将断根后的树体静置至少12h后再进行栽植,其目的是使树体在此段时间内适度蒸腾自身体内的水分,从而更有利于树体在移栽后主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从而保持栽植后树体水分的代谢平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断根处理的方法为:截去主干上整体枝叶条数的1/2-4/5,其截面成斜面,且避免撕破树皮,其中,树体1/3以下的侧枝全部剪去。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不同树龄进行不同程度的树干及枝叶的断截,可以控制树体内水分的蒸腾,避免水分及养分的大量消耗,从而提高成活率,同时也有利于运输和吊装;另外,将截面锯成斜面,且避免撕破树皮,有助于伤口的生长及愈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还包括在断枝截面处涂抹伤口愈合剂,然后通过黄泥浆对断枝截面进行封口,并采用薄膜包扎;其中,所述黄泥浆为黄心土通过食盐水搅匀后的泥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伤口愈合剂涂抹截枝伤口,为伤口提供养分的同时防止伤口腐烂,提高伤口的愈合力;另外,在采用伤口愈合剂涂抹伤口后,再用黄泥浆对断枝截面进行封口,并用薄膜包扎,起到隔离强紫外线及保持水份的作用,有利于伤口修复,缩小腐烂范围,使移植后的成活率达98%以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所述根坨的直径为树径的5-10倍,所述根坨的高度为其直径的2/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根坨的大小,减小开挖时对主根的伤害,提高树体成活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包括:
S21:锯平断根伤口,并在断根截面处涂抹伤口愈合剂;
S22:在根坨的土壤表面铺撒肥料,通过喷洒水使肥料渗透,再将根坨外层覆盖一层疏松土壤;
S23:包扎根坨,防止土壤掉落。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锯平断根伤口,保持伤口平整,有助于断根的生长及愈合;通过采用伤口愈合剂涂抹断根伤口,为伤口提供养分的同时防止伤口腐烂;在根坨的土壤表面进行保肥处理,并通过喷洒水使肥料渗透进去,保证树体离开地面后任有充足的养分及水分供给;在根坨最外层覆盖一层疏松土壤则具有保湿作用;对根坨进行包扎的目的是防止土壤掉落,裸露根体,带土移植是为了保护幼根上的根毛,根毛的大量破坏会导致植物因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死亡,移植过程中,如果带土,可以保证树体有暂时的水分和矿物质供应,并且带土移植可以给树体一个适应新环境的缓冲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伤口愈合剂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萘乙酸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萘乙酸与玉米素的加入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组织发育,加快伤口愈合;丁香菌酯和6-苄氨基嘌呤的加入能够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有效杀灭侵害伤口的细菌及霉菌,避免树体腐烂,及避免病害及虫害发生;硫酸亚铁、尿素及过磷酸钙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铁、氮、磷等微量元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络合剂络合增强树势和促进伤口愈合能力的铁、氮、磷等微量元素以及杀菌元素;豆油可提高保温性,减少水分流失,同时正将粘性及附着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在种植穴内表面依次铺设透气层、种植土及营养土;
S32:土壤改良,采用黄壤及有机肥料的混合土调整土壤PH值在4.1-6.4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香樟树栽植前,首先通过在种植穴内表面铺设透气层,提高排水及透气性能,解决土壤粘重问题,防止因出现积水现象导致的根坨底部的湿热难以散发,根系呼吸受阻,伤口愈合较慢,不易生根的问题,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另外,在种植土上铺设营养土,并通过黄壤及有机肥料调整土壤呈酸性,不仅满足了香樟树对酸性土壤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土壤的肥沃度,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养分供树体吸收,进而进一步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穴内的透气层自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滤网层、碎石层、第二过滤网层及粗砂层,所述种植穴底部设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层下方,所述排水管与市政排水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于排水及透气,防止积水产生。如果土壤过于粘重,容易使土球底部的湿热难以散发,使根系呼吸受阻,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不易生根,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根系变黑腐烂,影响香樟的成活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土壤粘重的问题,保证根系呼吸通畅,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2中,黄壤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为2:1-3.5:1,所述有机肥料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其中,所述微量元素为锰、铜、磷、氮、锌、钼、铁中的任一种或者任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腐叶土富含有机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具有减少病虫及抑制杂草的功效;堆肥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膨润土作为土壤改良剂,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膨胀性、吸附性、粘着性,同时包含动植物生长所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钾、磷、钠、镁、铝、铜、镭、钛、铬、钒、铁、锌等,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肥料的利用率及一些受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改良和修复作用;沼气肥不仅供给植物营养,也可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力、通透性等物理性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4填埋的过程中,不断用水搅拌回填土,直到成泥浆状,待水下渗后再逐步回填土,同时,在填埋的过程中,边填边向上提拉树干2—3次并压实,使树根舒展并与穴土紧密相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填埋的过程中不断用水搅拌,既能满足排水要求,同时又使土壤与土球紧密接触,使种植穴内土壤的密度大于周围土壤的密度,从而进一步防止积水现象;填完土后,向上提拉树干并压实,可使主根、幼根及根毛充分舒展,从而与穴土紧密相联,同时也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养分,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一下优点:
1.通过在栽植前将断根后的树体静置至少12h后再进行栽植,利于树体在移栽后主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从而保持栽植后树体水分的代谢平衡的优点。
2.通过种植穴内铺设透气层,提高了土壤的排水及透气性能,保证根系呼吸通畅,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成活率。
3.通过对种植穴内的土壤进行改良,以使移植地的土壤PH值适于香樟树的生长,同时保证移植过程中土壤内具有充足的水分及养分供树体吸收,提高树体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香樟树的移植方法,以提高移植后香樟树的成活率。
实施例1: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可选择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的春季,或选择在雨量充足的梅雨季节,也可选择在9月,以帮助树体快速生长。
具体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断枝处理,截去主干上的若干枝条。
在适宜的季节,选择清晨至正午十二点的时间范围内对树体进行断枝处理;断枝可控制树体内水分的过分蒸腾,而选择在光强度较弱的上午时间对树干及枝叶断截以及进行开挖,能够进一步降低水分蒸腾及养分流失的速度;树龄越大,其枝叶越为茂盛,代谢速度越快,因此,对于3-6年树龄的树体,截去主干上整体枝叶条数的1/2即可,对于7-10年树龄的树体,截去主干上整体枝叶条数的3/5,对于11-14年树龄的树体,则需截去主干上整体枝叶条数的4/5,另外,树体1/3以下的侧枝应全部剪去;在断枝的过程中,保证其截面成斜面,且避免撕破树皮,以保证伤口的平整度,利于伤口的生长及愈合。
断枝完成后,需在断枝截面处涂抹伤口愈合剂,然后通过黄泥浆对断枝截面进行封口,并采用薄膜包扎,其中,黄泥浆为黄心土通过食盐水搅匀后的泥浆。通过采用伤口愈合剂涂抹截枝伤口,为伤口提供养分的同时防止伤口腐烂,提高伤口的愈合力;另外,在采用伤口愈合剂涂抹伤口后,再用黄泥浆对断枝截面进行封口,并用薄膜包扎,起到隔离强紫外线及保持水份的作用,有利于伤口修复,缩小腐烂范围,使移植后的成活率达98%以上。
其中,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伤口愈合剂由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其中,萘乙酸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萘乙酸与玉米素的加入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组织发育,加快伤口愈合;丁香菌酯和6-苄氨基嘌呤的加入能够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有效杀灭侵害伤口的细菌及霉菌,避免树体腐烂,及避免病害及虫害发生;硫酸亚铁、尿素及过磷酸钙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铁、氮、磷等微量元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络合剂络合增强树势和促进伤口愈合能力的铁、氮、磷等微量元素以及杀菌元素;豆油可提高保温性,减少水分流失,同时正将粘性及附着性。通过上述组分制得的伤口愈合剂,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伤口腐烂,同时,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及组织发芽,另外,该伤口愈合剂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为伤口愈合提供养分,进而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断枝包扎完成后,将树干底部靠近树根位置处及较粗壮的分枝通过草绳包裹,草绳包裹树干的1/3,且相邻两环草绳间不留缝隙,然后将草绳打湿,并使草绳保持湿润。采用湿润的草绳包裹树干,不仅对树体具有保温效果,同时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
S2:断根缩坨处理,对需移栽的香樟树进行断根,保留根部土壤,形成根坨。
在对树体断枝后,紧接着进行断根处理,时间依旧控制在清晨至正午十二点的时间范围内。从树根外周以圆形开挖,保证根坨的直径为树径的5-10倍,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根坨的直径以为树径的5倍为例加以说明,挖取得根坨形为半球形,且根坨的高度为其直径的2/3,从而减小开挖时对主根的伤害,提高树体成活率。
步骤S2还包括:
S21:锯平断根伤口,以保证伤口的平整度,并在断根截面处涂抹伤口愈合剂,伤口愈合剂采用上述配方的伤口愈合剂,为伤口提供养分的同时防止伤口腐烂,提高伤口的愈合力。
S22:在根坨的土壤表面铺肥料,包括撒磷肥、铁肥及氮肥,对根坨的土壤表面进行保肥处理,并通过喷洒水使肥料渗透进去,保证树体离开地面后任有充足的养分供给;再将根坨外层覆盖一层疏松土壤,对根坨进行保湿,防止养分流失。
S23:采用网纱或草绳包扎根坨,防止土壤掉落,从而保护幼根上的根毛,防止根毛受掉落的土壤拉扯而被破坏,导致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S3: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内径大于根坨外径,保证根坨能够放入种植穴中,具体的,
步骤S3还包括步骤:
S31:在种植穴内表面依次铺设透气层、种植土及18-20cm厚的营养土,其中,种植穴内的透气层自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滤网层、碎石层、第二过滤网层及粗砂层,上述透气层能够保证土壤排水及透气性能,利于透气层上方土壤中的水分渗透,防止积水现象。另外,在种植穴底部向下深挖,并埋设排水管,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预埋四根排水管为例加以说明,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层下方,且与市政排水连通,因此,从上方碎石层及粗砂层渗透的水分通过排水管排入城市排水通道。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粗砂层与碎石层之间及碎石层底部分别铺设第二滤网层及第一滤网层,能够有效防止泥土及砂石随积水流入排水管。而营养土提高了种植穴内养分含量,保持土壤肥沃度。
S32:土壤改良,采用黄壤及有机肥料的混合土调整土壤PH值至调整至4.1,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同时,使土壤成酸性,以利于香樟树的生长。其中,黄土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为2:1,且有机肥料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腐叶土富含有机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具有减少病虫及抑制杂草的功效;堆肥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膨润土作为土壤改良剂,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膨胀性、吸附性、粘着性,同时包含动植物生长所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钾、磷、钠、镁、铝、铜、镭、钛、铬、钒、铁、锌等,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肥料的利用率及一些受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改良和修复作用;沼气肥不仅供给植物营养,也可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力、通透性等物理性状;微量元素为锰、铜、磷的混合物,因此,采用上述有机肥料不仅为树体提供全面养分,同时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用时,直接将上述组分的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再与黄壤混合。
S4:栽植,将需移栽的香樟树的根坨放入种植穴中并填埋,在填埋的过程中,不断用水搅拌回填土,直到成泥浆状,待水下渗后,再逐步回填土,此过程既能满足排水要求,同时又使土壤与土球紧密接触,使种植穴内土壤的密度大于周围土壤的密度,从而进一步防止积水现象;另外,在填埋的过程中,边填边向上提拉树干2—3次,每次提拉后都压实,可使主根、幼根及根毛充分舒展,从而与穴土紧密相联,同时也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养分,提高成活率。填土完成后,整个根坨高出地面4-12cm之间,避免覆土过后,导致根部积水,防止根系呼吸受阻,影响伤口愈合。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2断根后与步骤S4栽植之间需间隔12h,其目的是使树体在此段时间内适度蒸腾自身体内的水分,此措施与上述截枝的目的并不相悖,截枝是为了控制水分蒸腾的速度,因此,在控制水分蒸腾速度的前提下,通过静置的方式,使树体内水分得到适度蒸腾,更有利于树体在移栽后主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从而保持栽植后树体水分的代谢平衡。
S5:浇水,移植当日即对根坨进行及时浇水,保持根坨湿润,但是,新移植的树体,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对发根不利。
S6:后期养护,对移植后的香樟树进行定期浇水、施肥及杀虫,另外,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应蒸腾作用容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同时,在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阴,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腾。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披露的一种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保留根坨的尺寸不同,在步骤S2中,从树根外周以圆形开挖,保证根坨的直径为树径的10倍,从而减小断根对根体的伤害。
其次,采用的伤口愈合剂的配方配比的差异,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伤口愈合剂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另外,在步骤S32中,黄壤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也有所不同,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黄壤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为3.5:1,通过黄壤及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值至6.4。
其中,有机肥料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其中,微量元素为、氮、锌、钼、铁的混合物。
然后,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步骤S2断根后与步骤S4栽植之间需间隔24h,使树体在此段时间内适度蒸腾自身体内的水分,从而更有利于树体在移栽后主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从而保持栽植后树体水分的代谢平衡。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披露的一种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保留根坨的尺寸不同,在步骤S2中,从树根外周以圆形开挖,保证根坨的直径为树径的7倍,从而减小断根对根体的伤害。
其次,采用的伤口愈合剂的配方配比的差异,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伤口愈合剂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另外,在步骤S32中,黄壤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也有所不同,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黄壤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为5:1,通过黄壤及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值至6.0。
其中,有机肥料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其中,微量元素为铜、磷、氮、锌的混合物。
然后,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步骤S2断根后与步骤S4栽植之间需间隔16h,使树体在此段时间内适度蒸腾自身体内的水分,从而更有利于树体在移栽后主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使树体尽快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从而保持栽植后树体水分的代谢平衡。
表一示意性地显示了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对断枝、断根伤口愈合效果及树体存活率的影响。
表一:
促进伤口愈合效果(%) 树体成活率(%)
实施例1 50.62 96%
实施例2 41.98 92%
实施例3 62.96 98%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3给出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实施例1及实施例2,更有助于断枝、断根伤口的愈合,同时,其树体成活率更高。

Claims (10)

1.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断枝处理,截去主干上的若干枝条;
S2:断根缩坨处理,对需移栽的香樟树进行断根,保留根部土壤,形成根坨;
S3:挖种植穴,所述种植穴的内径大于根坨外径;
S4:栽植,将需移栽的香樟树的根坨放入种植穴中并填埋;
S5:浇水,移植当日即对根坨进行浇水,保持根坨湿润;
S6:后期养护,对移植后的香樟树进行定期浇水、施肥及杀虫;
其中,所述步骤S1、S2中断枝及断根缩坨处理的时间选择在清晨至正午十二点的时间范围内;所述步骤S2与步骤S4之间间隔12-24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断根处理的方法为:截去主干上整体枝叶条数的1/2-4/5,其截面成斜面,且避免撕破树皮,其中,树体1/3以下的侧枝全部剪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在断枝截面处涂抹伤口愈合剂,然后通过黄泥浆对断枝截面进行封口,并采用薄膜包扎;其中,所述黄泥浆为黄心土通过食盐水搅匀后的泥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根坨的直径为树径的5-10倍,所述根坨的高度为其直径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锯平断根伤口,并在断根截面处涂抹伤口愈合剂;
S22:在根坨的土壤表面铺撒肥料,通过喷洒水使肥料渗透,再将根坨外层覆盖一层疏松土壤;
S23:包扎根坨,防止土壤掉落。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愈合剂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萘乙酸 6-18份
丁香菌酯 10-20份
山梨酸钠 40-45份
6-苄氨基嘌呤 2-4份
玉米素 4-6份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1-0.5份
硫酸亚铁 0.05-1份
尿素 0.2-1份
过磷酸钙 0.1-0.25份
豆油 10-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在种植穴内表面依次铺设透气层、种植土及营养土;
S32:土壤改良,采用黄壤及有机肥料的混合土调整土壤PH值在4.1-6.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穴内的透气层自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滤网层、碎石层、第二过滤网层及粗砂层,所述种植穴底部设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层下方,所述排水管与市政排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黄壤与有机肥料的混合比例为2:1-3.5:1,所述有机肥料由下列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腐叶土 12-15份
堆肥土 30-40份
膨润土 20-25份
沼气肥 20-30份
微量元素 1-2份
其中,所述微量元素为锰、铜、磷、氮、锌、钼、铁中的任一种或者任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樟树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填埋的过程中,不断用水搅拌回填土,直到成泥浆状,待水下渗后再逐步回填土,同时,在填埋的过程中,边填边向上提拉树干2—3次并压实,使树根舒展并与穴土紧密相联。
CN201710554842.5A 2017-07-10 2017-07-10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Pending CN107211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4842.5A CN107211810A (zh) 2017-07-10 2017-07-10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4842.5A CN107211810A (zh) 2017-07-10 2017-07-10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1810A true CN107211810A (zh) 2017-09-29

Family

ID=5995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4842.5A Pending CN107211810A (zh) 2017-07-10 2017-07-10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118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7073A (zh) * 2018-09-14 2018-11-27 姚光亮 樟树移栽方法
CN111280015A (zh) * 2018-12-07 2020-06-16 重庆合耘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香樟树的移栽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0650A (zh) * 2016-06-23 2016-08-17 常熟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香樟移植成活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0650A (zh) * 2016-06-23 2016-08-17 常熟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香樟移植成活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云贵等: "《林木种苗工》", 31 October 2004,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7073A (zh) * 2018-09-14 2018-11-27 姚光亮 樟树移栽方法
CN111280015A (zh) * 2018-12-07 2020-06-16 重庆合耘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香樟树的移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7780B (zh) 一种大香樟树的移栽方法
CN103283561B (zh) 一种榉树裸根移栽保活方法
CN105052671A (zh) 香樟大树移栽北方的移植方法
CN102124930A (zh) 沿海地区大银杏栽植方法
CN102057854A (zh) 滨海盐碱地大苗木移植方法
CN103069945A (zh) 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方法
CN104855114A (zh) 一种在石漠化土壤上种植核桃和胡椒的方法
CN105028011B (zh) 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及树木种植方法
CN108770584A (zh) 一种秃杉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
CN102301943A (zh) 便携式植物藤毯的生产方法
CN105359929A (zh) 干旱区祁连圆柏大规格苗木移植方法
CN105284539A (zh) 一种木荷大树近裸根移栽方法
CN110946034A (zh) 一种提高夏季大桂花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CN107046841A (zh) 一种盐碱地绿化造林的方法
CN104798648A (zh) 一种碧根果在石漠化土壤上的种植方法
CN107396791A (zh) 一种香樟移栽北方的种植方法
CN107439334A (zh) 一种夏季高温白玉兰的移植方法
CN104855223A (zh) 一种在石漠化土壤上间作金银花和蛇床子的方法
CN107211803A (zh) 人工樟树的移栽方法
CN106613663A (zh) 一种半荒漠风沙区固沙保水方法
CN107211810A (zh) 香樟树的移植方法
CN108651179A (zh) 一种利用藤本植物修复重度石漠化方法
CN104871785A (zh) 一种在石漠化土壤上种植苏木和益智的方法
CN109618874B (zh) 一种磷石膏植被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5557A (zh) 一种旱地苹果树的集雨保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