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202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2023A
CN107182023A CN201610136197.0A CN201610136197A CN107182023A CN 107182023 A CN107182023 A CN 107182023A CN 201610136197 A CN201610136197 A CN 201610136197A CN 107182023 A CN107182023 A CN 107182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s
user device
end 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ighbou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61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源
吕本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361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820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4777 priority patent/WO2017152779A1/zh
Priority to EP17762465.7A priority patent/EP3422746A4/en
Priority to CN201780005899.8A priority patent/CN108496378A/zh
Priority to US16/083,401 priority patent/US1067451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182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2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设备用作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包括:收发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使收发机接收由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其中,信标信号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使收发机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无需获知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即可以确定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个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这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用户数据的暴发式增长提高了对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的要求,用户和基站之间通信负荷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D2D通信技术。D2D通信技术是指蜂窝通信用户设备通过终端直通的方式直接进行数据交互的信息传输方式。与传统蜂窝通信相比,D2D通信技术复用频谱资源、传输距离短、信息不经过基站中转,因而D2D通信技术可以增加频谱利用率,减少用户设备发射功率及基站负载,同时由于通信距离小使得信号较优,有利于降低对其他设备的通信干扰。
D2D通信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链路间互相发现过程;其次是数据传输过程。发现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一个用户的周围还有哪些用户,这一过程有分布式模式和集中式模式两种。在分布式模式中,用户从资源池中自动选择无线资源用以发现过程中的信号传送,若距离较近的用户选择相同的资源块,则在传送信号过程中会产生冲突。在集中式模式中,资源的分配与用户有关,并采用半静态方式。数据传输过程的主要任务是为D2D链路分配资源并且通过这些链路传输数据,这一过程也有分布式模式和集中式模式两种。在分布式模式中,用户从资源池中选取资源来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这种模式可能会产生冲突。在集中式模式中,用户用以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资源是由基站来调配的。
在现有的D2D研究中,主要针对公共安全场景,然而D2D链路不可能仅限于此场景。在密集非公共安全的场景中,存在成百上千的用户同时用手机或手提电脑进行D2D通信。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的需求与公共安全场景是不同的。对于公共安全场景,高可靠性与较低复杂度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而言,在周围存在许多其他用户的情况下,用户还能保证方便有效的D2D通信,即对有效性和用户容量有较高需求。在上文中所述的数据传输过程的分布式模式和集中模式中,由于分布式模式容易产生冲突,因而集中模式更适合使用在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中。
在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中,保证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用户容量的关键在于采用一种良好的调度方法。理想的调度方法能够满足以下两个标准:1)预防两对有干扰的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以及2)允许两对没有干扰的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为了满足上述标准,基站需要掌握任意两对D2D链路是否产生干扰的具体信息。在现有的研究中,基于地理位置的调度可以基于用户的位置来判断可以有哪些不存在干扰的D2D链路同时进行通信。
然而,在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调度方法时会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如何掌握每个用户设备的具体位置信息。采用GPS或其它类似的方法会带来如下问题:1)用户需要能够获取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2)需要基站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3)在室内等环境下位置信息不够准确;4)得到的地理位置的精确度为数十米的数量级,这个精确度满足导航需求,但是对调度来讲是不够的。因此,在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调度方法时,精确地获得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比较困难,从而确定的有干扰的D2D链路对和没有干扰的D2D链路对不够精确,因此基站进行的调度也不够合理。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希望提出一种方案,能够在无需获取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的情况下精确地确定有干扰的D2D链路对和没有干扰的D2D链路对,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而提高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系统容量。
发明内容
这个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一般概要,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披露。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使得基站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系统容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并且所述用户设备用作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包括:收发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使所述收发机接收由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使所述收发机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并且所述用户设备用作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包括:收发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使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基站包括:收发机;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使所述收发机接收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所述D2D链路中的所述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基于接收到的邻居D2D链路,为所述D2D链路中的所述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基于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所述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使用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使得用户设备可以获取由资源池中的资源块传输的信标信号,并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来识别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进而用户设备可以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基站。由此,无需获知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即可确定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更加准确,从而基站可以根据所有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来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而可以提高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系统容量。
从在此提供的描述中,进一步的适用性区域将会变得明显。这个概要中的描述和特定例子只是为了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所选实施例的示意的目的而非全部可能的实施,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资源池的示意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与D2D链路之间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2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性能对比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性能对比的另一示意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性能对比的又一示意图;
图15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eNB(evolution Node Base Station,演进节点基站)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6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7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8是示出适用于本公开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虽然本公开容易经受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已作为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此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此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打算将本公开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地,本公开目的是要覆盖落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要注意的是,贯穿几个附图,相应的标号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例子。以下描述实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提供了示例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会变得详尽,并且将会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范围。阐述了众多的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明显的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它们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本公开所涉及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计算机、车载设备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终端。进一步,取决于具体所描述的功能,本公开所涉及的UE还可以是UE本身或其中的部件如芯片。此外,类似地,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基站可以例如是eNB或者是eNB中的部件如芯片。进而,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例如可以用于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系统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
图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站BS(Base Station)位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该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存在多个用户设备:R1、R2、R3、R4、T1、T2、T3和T4,这些用户设备构成了多个D2D链路,其中,D2D链路1的发送端为T1,接收端为R1;D2D链路2的发送端为T2,接收端为R2;D2D链路3的发送端为T3,接收端为R3;D2D链路4的发送端为T4,接收端为R4。图1仅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基站的情形,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基站,在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都可能会存在多个D2D链路。如图1所示,D2D链路1的干扰区域近似为一个圆形,该圆形的半径为D2D链路1的干扰通信半径。在D2D链路1的干扰区域内存在的其它D2D链路,例如D2D链路2会对D2D链路1造成干扰,从而使得D2D链路1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用户设备不能正常的通信。而距离D2D链路1较远的D2D链路3和D2D链路4则不会对D2D链路1造成干扰。因此,在本公开中,定义一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为:由于干扰的存在不能与该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的D2D链路的集合。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使得基站能够确定其覆盖范围内每一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接下来,基站可以基于所有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信息来合理地配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避免一个D2D链路与其邻居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并且允许一个D2D链路与除了其邻居D2D链路以外的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由此提高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容量。
在本公开中,一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该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也称为该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和该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本公开对此不做区分。也就是说,当基站获取了一个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时,可以将其作为该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同样地,当基站获取了一个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该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D2D链路,而用户设备20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
如图2所示,用户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210。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2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21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210。另外,用户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作为收发机的通信单元220等。
进一步,处理电路210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例如,如图2所示,处理电路210可以包括解码单元211和识别单元2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码单元211可以使通信单元220接收由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这里,可以采用本领域任何公知的方法来对信标信号进行解码,本公开对比不做限定。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信标信号可以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D2D链路的编号信息。进一步,解码单元211可以将解码的结果发送到识别单元2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识别单元212可以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这里,识别单元212可以从解码单元211获取解码的结果,解码的结果包括了D2D链路的标识信息。由此,识别单元212可以获取所有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所携带的标识信息,并将这些标识D2D链路的信息所标识的D2D链路的集合作为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进一步,识别单元212还可以使通信单元220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200获取的信标信号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出的信标信号。当用户设备200的解码单元211能够接收到发送端用户设备发出的信标信号,则说明发送该信标信号的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距离用户设备200很近,位于用户设备200所在的D2D链路的干扰通信半径以内,也就是说,发送该信标信号的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在的D2D链路是用户设备200所在的D2D链路的一个邻居D2D链路。因此,用户设备200的识别单元212识别出该信标信号中所携带的标识D2D链路的信息就可以获知这个邻居D2D链路信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200可以接收到并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可能有多个,因此用户设备200可以获知多个邻居D2D链路信息,将其集合作为最终的邻居D2D链路。
下面以图1为例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200如何识别邻居D2D链路并上报到基站。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200例如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用户设备R1。图1中所示的每个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T1、T2、T3和T4都可以传输信标信号,假定T1传输的信标信号中携带D2D链路编号1,T2传输的信标信号中携带D2D链路编号2,T3传输的信标信号中携带D2D链路编号3,T4传输的信标信号中携带D2D链路编号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D2D链路2位于D2D链路1的干扰通信半径内,因此用户设备R1可以接收到用户设备T1和T2发送的信标信号。进一步,解码单元211可以对其进行解码。为了便于说明,不考虑其它因素,假定解码单元211对这两个信标信号都正确解码,那么识别单元212可以基于用户设备T2发送的信标信号上携带的D2D链路编号2识别出D2D链路2是用户设备R1的一个邻居D2D链路。而由于D2D链路3和D2D链路4位于D2D链路1的干扰通信半径之外,因此用户设备R1的无法接收到用户设备T3和T4发送的信标信号。对于用户设备R1的其它邻居D2D链路的识别过程与识别D2D链路2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200通过接收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对信标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可以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来识别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因此,在无需知道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的情况下,基站也能够获取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从而基站可以根据每个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来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提高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系统容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210(例如监视单元,未示出)可以监视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的每个资源块,资源块用于传输信标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可以由多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构成,资源池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由无线通信系统的高层决定。
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资源池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水平方向表示时间轴,由连续的帧构成,每一帧包含了Lsubframes个连续子帧,并且分为控制区和数据区;竖直方向表示频率轴,假设无线通信系统中允许D2D通信使用有Lsubcarriergroup个子载波组的上层链路频谱。那么,如图3所示,一个PRB表示在频域上的一个子载波组和时域上的一个子帧。值得注意的是,图3仅仅示出了在时间轴上包括一帧的情形,然而根据实际的需求,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在时间轴上可以包括多个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200可以监视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的每个资源块,资源池中的每个资源块都有可能被其它用户设备用来传输信标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210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将传输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的资源块识别为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以及使通信单元220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包括标识接收端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如前文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由高层来确定,但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存在很多个D2D链路,即存在很多个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因此当发送端用户设备特别多,而资源池中的资源块的数目较少时,可能会出现两个或者更多个发送端用户设备采用同一个资源块传输信标信号,并且这两个或者更多个发送端用户设备都位于某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干扰区域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接收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200可以接收到在这个资源块上传输的信标信号,但是解码单元211不能对这个信标信号正确解码。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码单元211还可以将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发送到识别单元212。进一步,识别单元212可以基于这些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识别发生冲突的资源块。这里,识别单元212将传输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的资源块识别为发生冲突的资源块。进一步,识别单元212可以使通信单元220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并且反馈信号中也包含了能够识别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的信息。
例如,如果图1中所示的D2D链路3也位于D2D链路1的干扰区域之内,并且D2D链路2和D2D链路3都采用资源块2来传输信标信号,那么作为D2D链路1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R1能够接收到资源块2上传输的信标信号,然而解码单元211不能对信标信号进行正确解码。也就是说,虽然D2D链路2和D2D链路3都是用户设备R1的邻居D2D链路,但是用户设备R1却无法获取这两个D2D链路的链路标识信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R1的解码单元211可以将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发送到识别单元212,识别单元212识别发生冲突的资源块2,并使通信单元220经由资源块2传输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中包括了能够识别D2D链路1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D2D链路1的编号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方面,用户设备200发出的反馈信号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信标信号,使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可以采用上述类似的方法对这些反馈信号进行监视,从而使得发送端用户设备也可以识别出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另一方面,发送端用户设备通过监视反馈信号可以获知其发送的信标信号所使用的资源块与其它发送端用户设备产生冲突,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重新发送信标信号等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200的识别单元212可以识别一个或者多个发生冲突的资源块。并且处理电路210可以使通信单元220经由发生冲突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210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随机选取一帧;以及在随机选取的帧中,使通信单元220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随机选取帧的方法,可以尽量使得不同的接收端用户设备采用不同的帧来发送这些反馈信号,即从时间上对资源块进行区分,以免发送的反馈信号再次产生冲突。这可以通过生成随机整数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处理电路210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生成随机整数mq;以及将生成随机整数mq之后的第mq帧作为随机选取的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210还可以为生成的随机整数mq设置一个最大值。例如,处理电路210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生成随机整数mq,其中1≤mq≤M,并且M为大于0的整数;以及在生成随机整数mq之后的第mq帧中,使通信单元220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
在这个实施例中,发送反馈信号的每个接收端用户设备200的识别单元212都可以生成随机整数mq,并且在生成随机整数mq之后的第mq帧中,使通信单元220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这样一来,作为D2D链路的接收端的其它用户设备生成的随机整数可能会与用户设备200生成的随机整数不同,那么其它用户设备与用户设备200很有可能会在不同的帧传输各自的反馈信号。
在这个实施例中,M可以取较大的值,以使得不同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尽量采用不同的帧来发送反馈信号,避免再次冲突。从发送端用户设备的角度来说,由于接收到的反馈信号没有冲突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发送端用户设备就可以对这些反馈信号正确解码,从而与接收端用户设备能够识别邻居D2D链路的原理类似,发送端用户设备可以基于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识别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这部分内容将在后续的说明中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不避免反馈信号冲突,仅需要让发送端用户设备获知其发送的信标信号的资源块与其它发送端用户设备冲突即可。在这种情况下,M的值可以为1或2。这是因为,即使不同的接收端用户设备采用同样的资源块向同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了反馈信号,发送端用户设备无法对反馈信号进行正确解码,那么发送端用户设备也已经获知其发送的信标信号所采用的资源块与其它发送端用户设备产生了冲突,从而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重新发送信标信号等等。这部分内容将在本公开的后续说明中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基站和多个D2D链路,并且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200可以处于密集场景。例如,用户设备200可以处于前文中所述的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在密集场景中,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链路的数目超过预定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210周期性地执行上述操作,包括解码单元211接收资源块传输的信标信号并进行解码,识别单元212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识别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以及使通信单元220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基站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用户设备200能够识别最新的邻居D2D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210中包括定时器,当定时器每次期满时,触发处理电路210执行上述操作。
如上所述,已经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为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200。下面将结合图4详细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为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400。
图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并且用户设备400可以用作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
如图4所示,用户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410。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4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41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410。另外,用户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诸如收发机之类的通信单元420等。
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同样地,处理电路410也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例如,如图4所示,处理电路41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41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单元411可以使通信单元420向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信标信号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400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这里,处理单元411可以生成信标信号。进一步,处理单元411可以使通信单元420传输信标信号。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用户设备T1、T2、T3和T4都可以传输信标信号。例如,用户设备T1传输的信标信号包括识别D2D链路1的信息,用户设备T2传输的信标信号包括识别D2D链路2的信息,用户设备T3传输的信标信号包括识别D2D链路3的信息,用户设备T4传输的信标信号包括识别D2D链路4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用户设备400的通信单元420传输信标信号之后,前文中所述的用户设备200的通信单元220可以接收信标信号,从而解码单元211可以对信标信号进行解码,识别单元212可以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识别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这部分内容在前文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410(例如选择单元,未示出)可以从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例如,可以从例如图3所示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进一步,可以将选择的资源块发送到处理单元411,以便于处理单元411使通信单元420经由选择的资源块发送信标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从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之前,处理电路410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生成随机数;将生成的随机数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当生成的随机数大于预定阈值时,发送信标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D2D链路,即存在多个D2D链路的发送端。当D2D链路的发送端多于一定数量时,可以每次使部分D2D链路的发送端发送信标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这可以通过生成随机数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当用户设备400随机选择资源块之前,用户设备400(例如确定单元,未示出)可以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将生成的随机数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当随机数大于预定阈值时,随机选择资源块以及在选择的资源块上传输信标信号;当随机数小于等于预定阈值时,不选择资源块以及传输信标信号,而是等待下次随机选择资源块之前再次生成随机数以判断下次是否传输信标信号。当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使得部分D2D链路的发送端发送信标信号,例如对D2D链路采用分组的方式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前文中提到,用户设备200的识别单元212可以基于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识别发生冲突的资源块,并且通信单元220可以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包含关于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的识别的信息。由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410(例如监视单元,未示出)可以监视随机选择的资源块。进一步,通信单元420可以接收由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200经由随机选择的资源块发送的反馈信号。进一步,处理电路410(例如解码单元,未示出)可以对接收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其中,反馈信号包括标识接收端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处理电路410(例如识别单元,未示出)可以基于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接收端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发送端用户设备400的邻居D2D链路。进一步,通信单元420可以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通信单元420经由所选择的资源块发送信标信号之后,用户设备400的处理电路410(例如监视单元,未示出)可以监视该随机选择的资源块以确定是否有利用该资源块传输的反馈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用户设备400监视到该资源块传输了反馈信号时,用户设备400的处理电路410(例如解码单元,未示出)可以获取由该资源块传输的反馈信号,并可以对反馈信号进行解码。这里,用户设备400的处理电路410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任何方法对反馈信号进行解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400的处理电路410(例如识别单元,未示出)可以基于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接收端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发送端用户设备400的邻居D2D链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用户设备400的处理电路410能够监视到其选择的资源块上传输了反馈信号,则说明发送该反馈信号的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距离用户设备400很近,位于用户设备400所在的D2D链路的干扰通信半径以内,也就是说,发送该反馈信号的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在的D2D链路是用户设备400所在的D2D链路的一个邻居D2D链路。因此,用户设备400的处理电路410识别出该反馈信号中所携带的标识D2D链路的信息就可以获知这个邻居D2D链路信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400可以获取并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可能有多个,因此用户设备400可以获知多个邻居D2D链路信息,将其集合作为最终的邻居D2D链路上报到基站。
在前文中所述的例子中提到,如果图1中所示的D2D链路3也位于D2D链路1的干扰区域之内,并且D2D链路2和D2D链路3都采用资源块2来传输信标信号,那么作为D2D链路1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R1不能对信标信号进行正确解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R1经由资源块2传输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中包括了能够识别D2D链路1的信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T2和T3在传输信标之后都会监视资源块2,当它们监视到了资源块2上传输了反馈信号时,可以获取反馈信号并对其进行解码。例如,用户设备T2对反馈信号正确解码,那么用户设备T2就可以根据反馈信号中携带的D2D链路1的标识信息来确定D2D链路1是用户设备T2的邻居D2D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不仅仅是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能够上报其邻居D2D链路信息,而且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也可以上报其邻居D2D链路信息。当基站收到D2D链路的接收端和发送端用户设备上报的邻居D2D链路信息之后,可以对这些邻居D2D链路信息进行处理,最终确定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因此,基站无需获取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即可获知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更加精确,从而可以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前文中提到,当需要发送反馈信号的用户设备较多时,发送反馈信号的资源块也会产生冲突,如果不同的D2D链路接收端用户设备采用了相同的资源块向同一个D2D链路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了反馈信号,那么该发送端用户设备不能对反馈信号正确解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则处理电路410重复地使通信单元420向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反馈信号也没有被处理电路410正确解码,那么处理电路410的处理单元411使通信单元420再次传输信标信号。以这样的方式,只有存在反馈信号没有被正确解码的发送端用户设备才会再次传输信标信号。在一般情况下,再次传输信标信号的发送端用户设备会大大小于前一次传输信标信号的发送端用户设备,从而信标信号再次冲突的可能性会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400执行的随机选择资源块并且经由选择的资源块传输信标信号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次“宣布过程”。而用户设备200执行的接收信标信号并进行解码、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识别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在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上发送反馈信号这样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次“冲突解决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用户设备400执行一次“宣布过程”后,用户设备200发现存在冲突的资源块,那么用户设备200执行一次“冲突解决过程”。当用户设备200执行一次“冲突解决过程”后,用户设备400发现存在冲突的资源块,那么用户设备400再执行一次“宣布过程”,如此往复,直到当用户设备400执行一次“宣布过程”之后用户设备200发现不存在冲突的资源块,或者当用户设备200执行一次“冲突解决过程”之后用户设备400发现不存在冲突的资源块为止。例如,用户设备400可以采用一帧来执行一次“宣布过程”,用户设备200可以采用M帧来执行一次“冲突解决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当用户设备400执行一次“宣布过程”,用户设备200都会向基站上报一次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而每当用户设备200执行一次“冲突解决过程”之后,用户设备400都会向基站上报一次用户设备400的邻居D2D链路。在基站侧,当基站接收到了用户设备200和用户设备400发送的邻居D2D链路后可以对其进行整理,从而得到最终的邻居D2D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周期,当时间周期截止,用户设备400和用户设备200都停止执行各自的过程,基站即根据当前上报的邻居D2D链路确定最终的D2D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基站和多个D2D链路,并且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400可以处于密集场景。例如,用户设备400可以处于前文中所述的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在密集场景中,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链路的数目超过预定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410周期性地执行上述操作,包括使通信单元420传输信标信号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用户设备400能够识别最新的邻居D2D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410中包括定时器,当定时器每次期满时,触发处理电路410执行上述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从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之前,处理电路41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判断标记变量是否为开,当标记变量为开时,从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其中,标记变量在定时器每次期满时都初始化为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生成随机数之前,处理电路41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判断标记变量是否为开,当标记变量为开时,生成随机数。其中,标记变量在定时器每次期满时都初始化为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不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则处理电路410将标记变量标记为关。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只有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的用户设备400才会重新发送信标信号。
如上所述,已经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为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200和作为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400。下面将结合图5详细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500。
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5所示,基站5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510。需要说明的是,基站5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51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510。另外,基站500还可以包括诸如收发机之类的通信单元520等。
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同样地,处理电路510也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例如,如图5所示,处理电路510可以包括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和资源配置单元5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可以使通信单元520接收由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并且基于接收到的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这里,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D2D链路,即包括多个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都可以例如是图2所示的用户设备200,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都可以例如是图4所示的用户设备400。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可以使通信单元520接收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200识别的用户设备200的邻居D2D链路,并将其作为用户设备200所处的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这部分内容在前文中介绍用户设备200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当通信单元520接收到了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来的邻居D2D链路后,可以对这些邻居D2D链路进行整理,以获取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例如,基站500的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可以将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来的一次或者多次邻居D2D链路取并集后作为该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在的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进一步,基站500可以将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存储在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中,并可以对其进行更新。进一步,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可以将最新的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资源配置单元512。
资源配置单元512可以基于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为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和发送端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这里,资源配置单元512可以从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来获取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资源配置单元512可以根据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为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和发送端配置资源。进一步,每个D2D链路还可以将传输请求和队列长度等信息上报给基站,基站还可以根据传输请求和队列长度等信息来为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和发送端配置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任何资源配置或者调度算法来配置资源。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基站可以配置资源以使得一个D2D链路不与其邻居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和/或允许一个D2D链路与除了其邻居D2D链路之外的其它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进一步,基站还可以将资源配置的相关信息传输到各个D2D链路,以使得各个D2D链路在分配的资源上进行D2D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510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使通信单元520接收由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发送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基于接收到的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基于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前文中提到,作为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400也可以向基站上报用户设备400的邻居D2D链路。也就是说,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有接收端用户设备200都向基站上报邻居D2D链路,所有发送端用户设备400也向基站上报邻居D2D链路。每个接收端用户设备200可以向基站上报多次邻居D2D链路,每个发送端用户设备400也可以向基站上报多次邻居D2D链路。由此,基站500的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例如,对一个D2D链路的发送端发送的多次邻居D2D链路和接收端发送的多次邻居D2D链路取并集作为该D2D链路最终的邻居D2D链路。接下来,资源配置单元512可以根据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为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500,并且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500可以处于密集场景。例如,基站500可以处于前文中所述的密集非公共安全场景。在密集场景中,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链路的数目超过预定阈值。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与D2D链路之间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首先,每个D2D链路向基站发送邻居链路集合。这里,可以是每个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邻居链路集合。接下来,基站接收到所有的D2D链路发来的邻居D2D链路集合,对其进行整理,确定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接下来,基站根据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进行无线资源配置。最后,基站将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发送到每个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接下来参考图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D2D链路。
如图7所示,首先,在步骤S710中,接收由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其中,信标信号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720中,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
接下来,在步骤S730中,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监视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的每个资源块,资源块用于传输信标信号。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获取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将传输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的资源块识别为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以及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包括标识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随机选取一帧;以及在随机选取的帧中,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生成随机整数mq;以及将生成随机整数mq之后的第mq帧作为随机选取的帧。
优选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并且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当定时器每次期满时,触发上述方法。
接下来参考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D2D链路。
如图8所示,在步骤S810中,向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信标信号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从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以及经由选择的资源块发送信标信号。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生成随机数;将生成的随机数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当生成的随机数大于预定阈值时,发送信标信号。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监视随机选择的资源块;接收由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经由随机选择的资源块发送的反馈信号,并且对接收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其中,反馈信号包括标识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基于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如果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则重复地向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
优选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并且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当定时器每次期满时,触发执行上述方法。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判断标记变量是否为开;以及当标记变量为开时,生成随机数,并且其中,标记变量在定时器每次期满时都初始化为开。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则将所述标记变量标记为关。
接下来参考图9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又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
如图9所示,首先,在步骤S910中,接收由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
接下来,在步骤S920中,基于接收到的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
接下来,在步骤S930中,基于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接收由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发送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基于接收到的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基于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配置资源以使得D2D链路不与该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配置资源以使得D2D链路与除了该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之外的其它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
优选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并且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上述各个步骤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前面已经作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内容,下面将通过两个实施例来更加详细地说明如何确定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
实施例1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首先,每个D2D链路的发送端产生一个随机数,如果随机数大于阈值p,该D2D链路的发送端就从资源池中随机选择一个资源块用来发送信标信号,其中信标信号所承载的信息可以识别该D2D链路。
接下来,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监视资源池中的每一个资源块,确定是否有信标信号通过这些资源块进行传输。
接下来,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对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并记录下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D2D链路的信息,用Hq来存放记录下来的信息。
接下来,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将Hq中的信息上报给基站。由此,基站可以根据Hq获取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
实施例2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2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令交互的示意图。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D2D链路都设置一个定时器,以使得每个D2D链路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运行一次搜索邻居链路集合的过程,以得到自己的最新的邻居链路集合。进一步,设置一个与每个D2D链路发送端有关的标记变量flag,在每个运行周期flag都初始化为开。根据实施例2的确定邻居D2D链路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宣布阶段,占用1帧;第二步为冲突解决阶段,占用M帧。
宣布阶段
首先,标记变量flag为开的D2D链路的发送端从资源池中随机选择一个资源块用来发送信标信号。设标记为nq的资源块表示D2D链路q的发送端选择的资源块。资源块所传送的信标信号可以识别出该D2D链路。
接下来,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需要监控资源池中的每一个资源块,确定是否有信标信号通过这些资源块进行传输。
接下来,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获取资源块上的信标信号并进行解码。然后,D2D链路的接收端记录下解码正确的信标信号中的D2D链路的识别信息,用Hq,1来表示链路q获得的这些信息的集合。
接下来,如果D2D链路的接收端能够监视到信标信号却无法正确解码,那么接收端就记录发送这个信标信号的资源块,表示为冲突,用Uq来表示链路q的接收端监控到的冲突资源块的集合。
接下来,每个D2D链路的接收端将Hq,1上报给基站。
冲突解决阶段
记录了冲突资源块的D2D链路的接收端产生一个范围从1到M的随机整数mq,然后在产生随机整数之后的第mq帧经由Uq中的资源块发送反馈信号,反馈信号中携带的信息可以识别发送该信息的D2D链路。
接下来,对于标记变量flag为开的每个D2D链路的发送端监控资源块nq以确定是否有反馈信息传输。
接下来,对于标记变量flag为开的每个D2D链路的发送端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解码,记录下正确解码的反馈信息中携带的标识D2D链路的信息,用Hq,2来表示D2D链路q记录下来的标识D2D链路的信息。
接下来,若存在没有正确解码的反馈信息,则从宣布阶段开始重新执行上述步骤;若所有反馈信息均已得到正确解码,那么D2D链路q的发射端就将标记变量flag标记为关。
接下来,发送端将信息Hq,2上报给基站。
由此,基站将所有D2D链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上报的Hq,1和Hq,2信息进行整理,以确定所有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
如上所述,实施例2比实施例1更复杂,多了“冲突解决阶段”。实际上,实施例1是实施例2中仅执行“宣布阶段”操作的一个特殊示例。
如上所述,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更加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两个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12-14来说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性能比较。
为了更好地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效果,本公开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的仿真。在仿真过程中,将蜂窝小区半径设为300米,每个小区内有Q=500对D2D链路,每对D2D链路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max=50米,资源池大小N为50。其中,实施例1中参数p的取值设定为0.5;实施例2中M的取值为2。
在仿真过程中,首先产生Q条D2D链路。对于任意一条D2D链路i,在小区范围内随机产生发送端的位置,每条D2D链路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距离di从1到dmax随机选择,再随机生成D2D链路的方向以确定接收端的位置。
在仿真过程时,需要确定每条D2D链路的真实的邻居集合。以ri表示D2D链路i的广播半径。为简单且不失一般性,所使用的计算ri的公式为ri=w·di,w为系数。除非另外说明,仿真中设置w为2。假设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广播半径相同,都等于ri。对于任意的两条D2D链路i和j,用dij来表示链路i的发送端与链路j的接收端之间的距离。若dij<ri,就判断这两条链路为真实的邻居D2D链路。
当真实的邻居D2D链路与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和装置所确定的邻居D2D链路相比较收敛时,计算此时需要的帧数。本公开通过仿真确定了完成收敛所需要的帧数分别随着资源池大小N、D2D链路数Q以及D2D链路最大距离dmax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看出本公开的技术效果。
图12是图示完成收敛所需要的帧数随着资源池大小N变化的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资源池大小N的增加,完成过程所需要的帧数随之减少。另外,资源池容量越小,实施例2比实施例1的性能优势越明显。图13是图示完成收敛所需要的帧数随着D2D链路数Q变化的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随着D2D链路数Q的增加,完成过程所需要的帧数增加。另外,D2D链路数越大,实施例1完成所需要的帧数的涨幅比实施例2大,这就意味着实施例1不如2的稳定性好。因此,针对D2D链路数目较多的密集区域,实施例2比1更加适用。图14是图示完成收敛所需要的帧数随着D2D链路最大距离dmax变化的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随着dmax增大,完成过程所需要的帧数增加。另外,dmax取值越大,实施例2比实施例1更适用。
如附图12-14所示,在资源池大小N、D2D链路数Q以及D2D链路最大距离dmax变化的情况下,无论是实施例1还是实施例2都能够用较少的帧数完成收敛。由此可见,采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能够使得基站在较少的帧数内精确地确定每个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D2D通信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容量。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UE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UE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UE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图15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1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510以及基站设备1520。基站设备1520和每个天线15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15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5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5所示,eNB 15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510。例如,多个天线1510可以与eNB 15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5示出其中eNB 1500包括多个天线1510的示例,但是eNB 15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510。
基站设备1520包括控制器1521、存储器1522、网络接口15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525。
控制器15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5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5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5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5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5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5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5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5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5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520连接至核心网15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5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5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15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5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5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525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15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5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1510来提供到位于eNB 15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5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526和RF电路1527。BB处理器15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521,BB处理器15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5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5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5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5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5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5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5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526可以与eNB 15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5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527。例如,多个RF电路15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5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5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526和多个RF电路15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5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526或单个RF电路1527。
图16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16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640、基站设备1650和RRH1660。RRH 1660和每个天线16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650和RRH 16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16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6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6所示,eNB 16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640。例如,多个天线1640可以与eNB 16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6示出其中eNB 1630包括多个天线1640的示例,但是eNB 16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640。
基站设备1650包括控制器1651、存储器1652、网络接口1653、无线通信接口1655以及连接接口1657。控制器1651、存储器1652和网络接口1653与参照图15描述的控制器1521、存储器1522和网络接口15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6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 1660和天线16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6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6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656。除了BB处理器1656经由连接接口1657连接到RRH 1660的RF电路1664之外,BB处理器1656与参照图15描述的BB处理器1526相同。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6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6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656可以与eNB 16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6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6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6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6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656。
连接接口16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650(无线通信接口1655)连接至RRH 1660的接口。连接接口16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650(无线通信接口1655)连接至RRH 16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660包括连接接口1661和无线通信接口1663。
连接接口1661为用于将RRH 1660(无线通信接口1663)连接至基站设备1650的接口。连接接口16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663经由天线16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6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664。RF电路16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6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6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664。例如,多个RF电路16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6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663包括多个RF电路16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6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664。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eNB 1500和eNB 1630中,通过使用图5所描述的处理电路510以及其中的邻居链路管理单元511和资源配置单元512可以由控制器1521和/或控制器1651实现,并且通过使用图5所描述的通信单元5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525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6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166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1521和控制器1651实现。例如,控制器1521和/或控制器1651可以通过执行相应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使通信单元520接收邻居D2D链路和为D2D链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配置资源的功能。
图17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17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1700包括处理器1701、存储器1702、存储装置1703、外部连接接口1704、摄像装置1706、传感器1707、麦克风1708、输入装置1709、显示装置1710、扬声器1711、无线通信接口17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715、一个或多个天线1716、总线1717、电池1718以及辅助控制器1719。
处理器17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17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17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7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17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17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1700的接口。
摄像装置17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17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17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17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17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7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7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17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1711将从智能电话17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17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7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713和RF电路1714。BB处理器17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7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7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7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713和RF电路17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7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7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713和多个RF电路1714。虽然图17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7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1713和多个RF电路17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7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713或单个RF电路17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7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17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1713和RF电路1714。
天线开关17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7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7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7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7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7所示,智能电话17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716。虽然图17示出其中智能电话1700包括多个天线17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17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716。
此外,智能电话17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7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715可以从智能电话17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1717将处理器1701、存储器1702、存储装置1703、外部连接接口1704、摄像装置1706、传感器1707、麦克风1708、输入装置1709、显示装置1710、扬声器1711、无线通信接口1712以及辅助控制器1719彼此连接。电池1718经由馈线向图17所示的智能电话17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17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17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7所示的智能电话1700中,通过使用图2所描述的处理电路210以及其中的解码单元211和识别单元212以及通过使用图4所描述的处理电路410以及其中的处理单元411,可以由处理器1701或辅助控制器1719实现,并且通过使用图2所描述的通信单元220和通过使用图4所描述的通信单元4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712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701或辅助控制器1719实现。例如,处理器1701或辅助控制器1719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702或存储装置1703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对信标信号进行解码、识别邻居D2D链路以及使通信单元420传输信标信号的功能。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18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1820包括处理器1821、存储器18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824、传感器1825、数据接口1826、内容播放器1827、存储介质接口1828、输入装置1829、显示装置1830、扬声器1831、无线通信接口18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836、一个或多个天线1837以及电池1838。
处理器18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18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1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8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18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18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18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18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18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18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1828中。输入装置18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5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8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18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18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8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834和RF电路1835。BB处理器18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8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8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8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834和RF电路18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8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834和多个RF电路1835。虽然图18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8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1834和多个RF电路18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8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834或单个RF电路18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8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18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1834和RF电路1835。
天线开关18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8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8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8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8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8所示,汽车导航设备18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837。虽然图18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1820包括多个天线18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18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8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18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8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8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18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1838经由馈线向图18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18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18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18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1820中,通过使用图2所描述的处理电路210以及其中的解码单元211和识别单元212以及通过使用图4所描述的处理电路410以及其中的处理单元411,可以由处理器1821实现,并且通过使用图2所描述的通信单元220以及通过使用图4所描述的通信单元420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83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821实现。例如,处理器18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822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对信标信号进行解码、识别邻居D2D链路以及使通信单元420传输信标信号的功能。
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1820、车载网络1841以及车辆模块18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1840。车辆模块18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1841。
在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而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并且所述用户设备用作D2D链路的接收端用户设备,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机;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收发机接收由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
使所述收发机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监视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的每个资源块,所述资源块用于传输所述信标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将传输所述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的资源块识别为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以及
使所述收发机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标识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使所述收发机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时,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随机选取一帧;以及
在随机选取的帧中,使所述收发机经由发生冲突的资源块传输反馈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随机选取一帧时,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生成随机整数mq;以及
将生成随机整数mq之后的第mq帧作为随机选取的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并且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中包括定时器,当定时器每次期满时,触发所述处理电路执行所述操作。
8.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并且所述用户设备用作D2D链路的发送端用户设备,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机;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池中随机选择资源块;以及
使所述收发机经由选择的资源块发送所述信标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生成随机数;
将生成的随机数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当生成的随机数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发送所述信标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监视随机选择的所述资源块;
使所述收发机接收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经由随机选择的所述资源块发送的反馈信号,并且对接收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标识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基于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
使所述收发机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则所述处理电路重复地使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并且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中包括定时器,当定时器每次期满时,触发所述处理电路执行所述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生成随机数之前,处理电路41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标记变量是否为开;以及
当所述标记变量为开时,生成所述随机数,并且
其中,所述标记变量在定时器每次期满时都初始化为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不存在未被正确解码的反馈信号,则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标记变量标记为关。
17.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机;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收发机接收由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
基于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所述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收发机接收由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发送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所述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每一个发送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
基于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基站,其中,在为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时,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配置资源以使得D2D链路不与所述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中,在为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时,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配置资源以使得D2D链路与除了所述D2D链路的邻居D2D链路之外的其它D2D链路同时传送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并且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个D2D链路包括发送端用户设备和接收端用户设备。
22.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由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发送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标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基于被正确解码的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识别为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以及
将识别的邻居D2D链路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2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D2D通信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发送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包括标识发送端用户设备所处的D2D链路的标识信息。
24.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D2D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由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识别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每一个接收端用户设备的邻居D2D链路,确定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以及
基于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每一个的邻居D2D链路,为所述多个D2D链路中的所述每一个的接收端用户设备和发送端用户设备配置资源以进行D2D通信。
CN201610136197.0A 2016-03-09 2016-03-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7182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6197.0A CN107182023A (zh) 2016-03-09 2016-03-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CT/CN2017/074777 WO2017152779A1 (zh) 2016-03-09 2017-02-2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17762465.7A EP3422746A4 (en) 2016-03-09 2017-02-24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201780005899.8A CN108496378A (zh) 2016-03-09 2017-02-2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6/083,401 US10674515B2 (en) 2016-03-09 2017-02-24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6197.0A CN107182023A (zh) 2016-03-09 2016-03-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2023A true CN107182023A (zh) 2017-09-19

Family

ID=5978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6197.0A Pending CN107182023A (zh) 2016-03-09 2016-03-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201780005899.8A Pending CN108496378A (zh) 2016-03-09 2017-02-2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899.8A Pending CN108496378A (zh) 2016-03-09 2017-02-2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4515B2 (zh)
EP (1) EP3422746A4 (zh)
CN (2) CN107182023A (zh)
WO (1) WO20171527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1119A (zh) * 2016-05-13 2017-11-21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JP6922593B2 (ja) * 2017-09-22 2021-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
US20220141757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relay discovery procedure for side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6683A1 (en) * 2005-01-26 2006-07-27 Sharma Sanjeev K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 of the same time slot of the same channel by multiple pairs of devices via a direct link protocol
US7920887B2 (en) * 2007-07-20 2011-04-05 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in cellular system, and P2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DK2554013T3 (da) * 2010-03-30 2019-10-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Fremgangsmåde og apparat til opdagelse af anordninger ved beaconing
KR20140058644A (ko) * 2011-08-25 2014-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209492B (zh) 2011-09-15 2019-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US8761323B2 (en) * 2011-09-28 2014-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airment covariance and combining weight updates during iterative turbo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ption
KR20150014450A (ko) * 2012-04-09 2015-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단말이 데이터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PL2665297T3 (pl) * 2012-05-15 2015-04-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lokacja lokalnej tożsamości urządzenia we wspomaganej przez sieć komunikacji typu "urządzenie z urządzeniem" D2D
CN104380770B (zh) * 2012-06-19 2019-04-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d2d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EP2880943B1 (en) * 2012-08-03 2021-04-21 Apple Inc.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9326121B2 (en) * 2013-01-24 2016-04-26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vice discovery using distributed random acces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EP2768271A1 (en) * 2013-02-15 2014-08-20 Alcatel Lucent Radio link establishment
KR101710817B1 (ko) * 2013-02-22 2017-02-27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선택 및 트래픽 라우팅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105088B (zh) 2013-04-03 2018-03-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交互链路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984764B1 (en) * 2013-04-08 2021-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bas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assisting signaling via d2d
CA2909446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Zte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8924960B (zh) * 2014-01-24 2022-09-06 索尼公司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3957518B (zh) * 2014-05-13 2017-07-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方法
US20160095092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se for device-to-device assisted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technologies
US9723623B2 (en) * 2015-03-11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managed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52779A1 (zh) 2017-09-14
CN108496378A (zh) 2018-09-04
EP3422746A1 (en) 2019-01-02
US10674515B2 (en) 2020-06-02
US20190090228A1 (en) 2019-03-21
EP3422746A4 (en) 2019-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91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21915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7009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CN11247051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7343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945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86351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034798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467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16346A (zh) 设备和方法
US202303856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federated learning
CN107295695A (zh)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668674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616080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81872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6189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914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939192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18202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245A (zh) 装置和方法
CN11632587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41013A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246582A (zh)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16104A (zh) 一种设备
CN10815662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