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8349B -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8349B
CN107178349B CN201710535738.1A CN201710535738A CN107178349B CN 107178349 B CN107178349 B CN 107178349B CN 201710535738 A CN201710535738 A CN 201710535738A CN 107178349 B CN107178349 B CN 107178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eam
water
horizontal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57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8349A (zh
Inventor
宫宇宁
李晓漫
韩冰
王飞宇
李秀明
欧洲
侯喜建
高飞
王中元
刘茜
焦春宇
王梓吉
许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357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8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8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8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8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8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06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3Combustion in situ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井,所述水平井包括竖直段以及与所述竖直段相连接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位于油层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油层连通;设置在所述水平井中的生产油管以及伴热管,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水平段中,且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均与所述水平段相连通。本申请可以防止火线突破进入水平段中,并且可以使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得以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是在常规直井火驱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水平生产井,利用重力泄油作用实现火驱开发稠油的新技术。与常规火驱不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燃烧前缘沿着水平井脚尖向脚跟扩散,并在其前面迅速形成一个可流动油带,油带内的高温提供热驱替源,滞留重油在流动带发生热裂解。热流动油借助重力下降,到达水平生产井,不用流经冷油区,实现短距离驱替。因此,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采收率高(>75%)、操作过程稳定性好、成本低、产出的原油可部分得到改质(API值上升10左右),同时减少了稠油集输时需要添加的稀释剂,其热效率是注蒸汽驱的2~4倍;相对常规火驱,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还可解决层间矛盾、弱化层内矛盾、简化平面矛盾,更易于调控。
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自采用研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仅开展了加拿大Whitesands Pilot Project等为数不多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试验,国内开展过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试验的区块有2个,并且针对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技术人员在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其生产过程中,高温气体可随着可流动油一起进入水平井内,引起火线窜流,可能最终导致水平井段被烧毁,导致试验及生产失败。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其可以防止火线突破,并且可以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包括:布置一口水平井,所述水平井包括竖直段以及与所述竖直段相连接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位于油层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油层连通;向所述水平井中下入生产油管以及伴热管,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水平段中,且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均与所述水平段相连通;通过所述水平井对所述油层执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所述油层产生的流动油泄入所述水平段中并经所述生产油管采出;当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接近所述水平段时,以连续注入方式向所述伴热管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经所述水平段向上超覆进入所述油层,以在所述水平段上方的所述油层中形成蒸汽带以及包裹在所述水平段的井筒外壁的结焦带;继续通过所述水平井对所述油层执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以使所述油层产生的流动油泄入所述水平段中并经所述生产油管采出。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装置,包括:水平井,所述水平井包括竖直段以及与所述竖直段相连接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位于油层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油层连通;设置在所述水平井中的生产油管以及伴热管,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水平段中,且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均与所述水平段相连通。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在水平段中设置伴热管,当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接近水平段时,通过伴热管向油层中连续注入蒸汽,从而可以在水平段上方的油层中形成蒸汽带,这样可以在水平段上方的油层中形成气液界面,如此可以较佳地防止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突破进入水平井中,并且,进一步可以形成一层结焦带包裹在水平段井筒的外壁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火线窜流,保护水平段不被烧毁。
同时,注入的蒸汽还可以降低下泄至水平井井筒中的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利于原油顺利举升采出,从而使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得以改善。
其它应用领域将根据本文中提供的描述而变得明显。本发明内容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例示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确定蒸汽注入速度的子步骤的工艺流程图;
图5为实施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时的水平段温度场图;
图6为实施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时的水平段监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7为实施本申请技术方案时的水平段温度场图;
图8为实施本申请技术方案时的水平段监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方式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是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此外,所述方法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执行顺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布置一口水平井1,所述水平井1包括竖直段11以及与所述竖直段11相连接的水平段12,所述水平段12位于油层2中,所述水平段12与所述油层2连通;
步骤S20:向所述水平井1中下入生产油管3以及伴热管4,所述生产油管3以及所述伴热管4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水平段12中,且所述生产油管3以及所述伴热管4位于所述水平段12中的部分均与所述水平段12相连通;
步骤S30:通过所述水平井1对所述油层2执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所述油层2产生的流动油泄入所述水平段12中并经所述生产油管3采出;
步骤S40:当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接近所述水平段12时,以连续注入方式向所述伴热管4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经所述水平段12向上超覆进入所述油层2,以在所述水平段12上方的所述油层2中形成蒸汽带以及包裹在所述水平段12井筒外壁的结焦带;
步骤S50:继续通过所述水平井1对所述油层2执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以使所述油层2产生的流动油泄入所述水平段12中并经所述生产油管3采出。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通过在水平段12中设置伴热管3,当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接近水平段12时,通过伴热管3向油层2中连续注入蒸汽,从而可以在水平段12上方的油层2中形成蒸汽带,这样可以在水平段12上方的油层2中形成气液界面,如此可以较佳地防止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突破进入水平井1中,并且,进一步可以形成一层结焦带包裹在水平段12井筒的外壁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燃烧火线窜流,保护水平段12不被烧毁。
同时,注入的蒸汽还可以降低下泄至水平井井筒中的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利于原油顺利举升采出,从而使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得以改善。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井的结构以及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文献来实施和实现,本申请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水平井1与油层2的连通,在布置一口水平井的步骤中,所述方法还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水平段12中下入筛管5;对所述筛管5执行完井和固井工艺。在本实施方式中,筛管5为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眼的管体,生产油管3以及伴热管4均设置在该筛管5中,通过该多个孔眼实现水平井1与油层2的连通,这样油层2在实施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后产生的流动油可以通过该多个孔眼进入水平井1中,进而通过生产油管3被举升至地面,实现原油的采出。
在本申请中,生产油管3以及伴热管4在水平段12中的位置关系相对比较自由,具体可以为生产油管3位于伴热管4的上方,或者,生产油管3位于伴热管4的下方,或者,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相互缠绕。其中,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相互缠绕可以为,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以螺旋形式相互缠绕,这样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的外壁可以相对较为紧密的贴合,如此伴热管4中的蒸汽可以对生产油管3中的流动油进行传热降粘,改善其流动性,降低举升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水平段12中任意一点的温度达到200摄氏度且该点的温度持续升高至260摄氏度,和/或,水平段12上方15米处的油层2的温度达到500摄氏度以上时,可以认为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已经接近水平段12。
当满足上述至少一个条件时,即可通过伴热管4向油层2中注入蒸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伴热管4向油层2中注入蒸汽的方式为连续注入。主要原因是间歇注入蒸汽虽然可以改善流动能力,但有效作用时间较短,难以达到预期的防止火线突破效果。因此本申请采取连续注汽方式即向水平井1内连续注入150~200摄氏度的蒸汽,在水平段12上方形成蒸汽带,保证气液界面位于水平段上方5~10米,从而可以保证水平井筒内温度不会超过300摄氏度,可防止火线突破生产井,并形成一层结焦带并包裹水平段井筒,避免火线窜流,保护水平段,同时可降低下泄至井筒的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利于原油顺利举升采出。
进一步地,过大的注汽速度将导致注入压力增高,不利用保持气液界面,而且易发生蒸汽过多进入油层2,形成气(汽)窜通道,造成火线过早突破。因此,本申请发明人在经过长期的现场实践后发现,根据水平井1的产液量来确定蒸汽的注入量较为适宜。本申请发明人运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模拟的重力火驱全过程并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水平井1产液量与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关系呈现上升-小幅上升-下降的趋势。当水平井排液为60至80吨/天时,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变化不大,且较为理想,分别为4%至4.4%、38.8%至40.1%,低于或超过此界限采油速度与采出程度均大幅降低,火驱效果差。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蒸汽的注入速度以及注入量如下:
步骤S401:沿所述水平段12的脚尖指向脚跟方向,将所述水平段12划分成多个区段,获取每个所述区段内油水混合液温度;
步骤S402:基于所述油水混合液温度,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所述水平井1的产液量;
步骤S403:基于所述水平井1的产液量,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蒸汽的注入速度。
具体的,沿水平段的脚尖指向脚跟方向,将水平段12划分成多个区段,获取每个区段内油水混合液温度基于油水混合液温度的方法如下:
将上式整理后的近似得到混合液温度Ti与水平井的产液量Q之间的关系式,即第一预设规则如下:
其中,Ti为混合液温度,℃;Ttt为生产油管内壁温度,℃;Tto为生产油管外壁温度,℃;dl为区段长度,m;Q为水平井的产液量,t/d;C为油汽混合液的比热容,J/(kg·℃);ρ为油水混合液密度,kg/m3;rti为套管内半径,m;rto为套管外半径,m;K为常数;Tl i为前一区段油水混合液温度,℃,在初始时,为计算得出的脚尖处油水混合液的初始温度T0;R2为生产油管内外壁之间的热传导热阻,(㎡·K)/W;R3为环空热对流热阻,(㎡·K)/W。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如下:
LvΔm+CΔmT1+CΔmT0=CΔmT2
q=Qρ/24000
ρ=ρfw(1-fw)
C=Cfw+C(1-fw)
ρ=-0.000003T2+0.000108T+1.000937
ρ=ρ0+(13.561-0.191a)×10-3-(63.9-0.87a)×10-5T1.02
a=INT[100(ρ0-0.8001)]
其中,Lv为汽化潜热,J/kg;C为水的比热容,J/(kg·℃);C为原油的比热容,J/(kg·℃);C为油汽混合液的比热容,J/(kg·℃);Δm为蒸汽与原油混合瞬间蒸汽的质量,kg;Δm为水、蒸汽与原油混合瞬间水的质量,kg;Δm为蒸汽与原油混合瞬间原油的质量,kg;Δm为水、蒸汽与原油混合质量,kg;T0为重力火驱泄油原有初始温度,℃;T1为生产油管出口处热水温度,℃;T2为前缘油水混合液温度,℃;q为注汽速率,t/h;ρ为脚尖处蒸汽密度,kg/m3;X为蒸汽干度,脚尖处一般为0.3~0.4;v为蒸汽比容,kg/m3;dt为时间步长,h;ρ为脚尖处水的密度,kg/m3;q为原油流动速率,t/h;Q为水平井的产液量,t/d;ρ为油水混合液密度,kg/m3;fw为产出液的含水率,%;ρ为脚尖处原油密度,kg/m3;ρ0为地面20℃时原油的密度,k/cm3;T为温度,℃;a为修正系数;INT为取整函数。
其中,ρ可由表1给出的回归方程求得。
表1饱和蒸汽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表
将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的水平井的产液量Q代入第二规则中,即可得到蒸汽的注入速度以及注入量。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当区段长度为10米、混合液温度混合液温度Ti变化范围为250℃~350摄氏度、水平井1的产液量为80t/d左右时,蒸汽注入速度为40~60t/d。
同时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模拟火驱伴热全过程,综合考虑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计算,最终确定火驱阶段火驱产液量为80t/d左右时,蒸汽伴热量为50~60t/d。
请参阅图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装置,其可以包括:水平井1,所述水平井1包括竖直段11以及与所述竖直段11相连接的水平段12,所述水平段12位于油层2中,所述水平段12与所述油层2连通;设置在所述水平井1中的生产油管3以及伴热管4,所述生产油管3以及所述伴热管4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水平段12中,且所述生产油管3以及所述伴热管4位于所述水平段12中的部分均与所述水平段12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装置,通过在水平段12中设置伴热管3,当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接近水平段12时,通过伴热管3向油层2中连续注入蒸汽,从而可以在水平段12上方的油层2中形成蒸汽带,这样可以在水平段12上方的油层2中形成气液界面,如此可以较佳地防止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突破进入水平井1中,并且,进一步可以形成一层结焦带包裹在水平段井筒的外壁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燃烧火线窜流,保护水平段不被烧毁。
同时,注入的蒸汽还可以降低下泄至水平井井筒中的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利于原油顺利举升采出,从而使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得以改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水平段12中设置有筛管5,水平段12通过筛管5与油层2相连通。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的位置关系可以为如下的任意一种:生产油管3位于伴热管4的上方,或者,生产油管3位于伴热管4的下方,或者,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相互缠绕。
上述关于筛管5以及生产油管3与伴热管4的位置关系可参见上文描述,本申请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以实际工程施工为例,对比说明在某油田区块中实施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以及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的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为实施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管柱结构,其与本申请的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装置的区别在于,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管柱不不存在本申请中的伴热管4,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具体实施对比过程以及对比结果如下:
1)选定满足以下条件的油藏:油层厚度>8米,剩余油饱和度>0.35,孔隙度>0.2,渗透率>500毫达西,地层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50000毫帕秒,油层深度100至3500米;
2)火驱辅助泄油点火成功后,当燃烧火线接近水平段12时,水平段12内某段温度达200摄氏度且持续升高至接近260摄氏度,或者,水平段12上方15米左右的油层2处温度达500摄氏度以上时,进行注蒸汽伴热;
3)向水平井1内连续注入150至200摄氏度的蒸汽(间歇注蒸汽虽然可以改善流动能力,但有效时间短),从而在水平段12上方油层2中形成蒸汽带,保证气液界面位于水平段12上方5至10米,进而可以防止燃烧火线突破进入生产井1中,并且还可以形成一层结焦带并包裹在水平段12井筒外壁上,进一步避免了火线窜流,保护水平段12,同时可降低下泄至水平井1中的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利于原油顺利举升采出。
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实施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时的水平段温度场图以及水平段监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为实施本申请技术方案时的水平段温度场图以及水平段监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由图5和图6可见,在实施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200分钟以后,燃烧火线前缘处水平段12温度快速升高至500摄氏度以上,表明火线已突破水平井1,此时水平段12井筒存在极大的被烧毁的风险,后经证明该风险预测完全正确。
而由图7和图8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整个火驱过程中,水平段12全井段温度均在350℃以下,燃烧火线前缘稳定推进且燃烧火线形态较为理想,水平段12存在被烧毁的风险较小,后经证明该风险预测也是完全正确的。
由此可见,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在保护水平段,进而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际实施时带来的经济效果也较为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1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4)

1.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布置一口水平井,所述水平井包括竖直段以及与所述竖直段相连接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位于油层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油层连通;
向所述水平井中下入生产油管以及伴热管,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水平段中,且所述生产油管以及所述伴热管均与所述水平段相连通;
通过所述水平井对所述油层执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所述油层产生的流动油泄入所述水平段中并经所述生产油管采出;
当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接近所述水平段时,以连续注入方式向所述伴热管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经所述水平段向上超覆进入所述油层,以在所述水平段上方的所述油层中形成蒸汽带以及包裹在所述水平段的井筒外壁的结焦带;
继续通过所述水平井对所述油层执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以使所述油层产生的流动油泄入所述水平段中并经所述生产油管采出;
在向所述伴热管中注入蒸汽的步骤中包括:
沿所述水平段的脚尖指向脚跟方向,将所述水平段划分成多个区段,获取每个所述区段内油水混合液温度;
基于所述油水混合液温度,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所述水平井的产液量;
基于所述水平井的产液量,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蒸汽的注入速度;
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如下:
其中,Ti为油水混合液温度,℃;Ttt为生产油管内壁温度,℃;Tto为生产油管外壁温度,℃;dl为区段长度,m;Q为水平井的产液量,t/d;C为油汽混合液的比热容,J/(kg·℃);ρ为油水混合液密度,kg/m3;rti为套管内半径,m;rto为套管外半径,m;K为常数;Tl i为前一区段油水混合液温度,℃;R2为生产油管内外壁之间的热传导热阻,(㎡·K)/W;R3为环空热对流热阻,(㎡·K)/W;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如下:
LvΔm+CΔmT1+CΔmT0=CΔmT2
Δm=q*(1-X)*dtΔm=q*dtΔm=Δm-Δm
q=Qρ/24000
ρ=ρfw(1-fw)
C=Cfw+C(1-fw)
ρ=-0.000003T2+0.000108T+1.000937
ρ=ρ0+(13.561-0.191a)×10-3-(63.9-0.87a)×10-5T1.02
a=INT[100(ρ0-0.8001)]
其中,Lv为汽化潜热,J/kg;C为水的比热容,J/(kg·℃);C为原油的比热容,J/(kg·℃);C为油汽混合液的比热容,J/(kg·℃);Δm为蒸汽与原油混合瞬间蒸汽的质量,kg;Δm为水、蒸汽与原油混合瞬间水的质量,kg;Δm为蒸汽与原油混合瞬间原油的质量,kg;Δm为水、蒸汽与原油混合质量,kg;T0为重力火驱泄油原有初始温度,℃;T1为生产油管出口处热水温度,℃;T2为前缘油水混合液温度,℃;q为注汽速率,t/h;ρ为脚尖处蒸汽密度,kg/m3;X为蒸汽干度,脚尖处一般为0.3~0.4;v为蒸汽比容,kg/m3;dt为时间步长,h;ρ为脚尖处水的密度,kg/m3;q为原油流动速率,t/h;Q为水平井的产液量,t/d;ρ为油水混合液密度,kg/m3;fw为产出液的含水率,%;ρ为脚尖处原油密度,kg/m3;ρ0为地面20℃时原油密度,k/cm3;T为温度,℃;a为修正系数;INT为取整函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布置一口水平井的步骤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水平段中下入筛管;
对所述筛管执行完井和固井工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下述至少一个条件时,判断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工艺的燃烧火线已经接近所述水平段:
所述水平段中任意一点的温度达到200摄氏度且该点的温度持续升高至260摄氏度;
所述水平段上方15米处的油层温度达到500摄氏度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连续注入方式向所述伴热管中注入蒸汽的步骤中,所述蒸汽的温度在150至200摄氏度之间。
CN201710535738.1A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178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5738.1A CN107178349B (zh)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5738.1A CN107178349B (zh)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8349A CN107178349A (zh) 2017-09-19
CN107178349B true CN107178349B (zh) 2019-12-10

Family

ID=5984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5738.1A Active CN107178349B (zh)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8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0531B (zh) * 2018-07-11 2020-01-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用结焦带的形貌研究火驱效果的方法
CN113622886A (zh) * 2020-04-22 2021-1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火驱燃烧前缘预测方法
CN113803014B (zh) * 2020-06-11 2023-07-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的封堵方法
CN111738613A (zh) * 2020-06-29 2020-10-0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反应体系热平衡的重油加工过程结焦风险预测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0442A (en) * 2006-02-27 2008-12-24 Archon Technologies Ltd Oilfield enhanced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CN101818637A (zh) * 2010-04-26 2010-09-01 胡士清 一种通过控制火烧注气速度提高厚层块状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2587880A (zh) * 2012-03-05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采油方法
CN202810813U (zh) * 2012-08-08 2013-03-20 张方礼 一种利用火烧和蒸汽复合驱联合开采稠油的井网结构
CN203808959U (zh) * 2014-02-14 2014-0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采系统
CN104314532A (zh) * 2014-10-20 2015-0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及其井网
CN205078254U (zh) * 2015-10-15 2016-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注气火驱井网
CN106089163A (zh) * 2016-08-01 2016-11-09 中嵘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注蒸汽联合注空气及生产井气火吞吐采油方法
CN106593375A (zh) * 2016-12-01 2017-04-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气顶特超稠油油藏的热采方法
CN10676163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方法及井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18193B2 (en) * 2012-08-28 2020-07-21 Conocophillips Company In situ combustion for steam recovery infill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0442A (en) * 2006-02-27 2008-12-24 Archon Technologies Ltd Oilfield enhanced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CN101427005A (zh) * 2006-02-27 2009-05-06 亚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地下油层中提取液态碳氢化合物的方法
CN101818637A (zh) * 2010-04-26 2010-09-01 胡士清 一种通过控制火烧注气速度提高厚层块状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2587880A (zh) * 2012-03-05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采油方法
CN202810813U (zh) * 2012-08-08 2013-03-20 张方礼 一种利用火烧和蒸汽复合驱联合开采稠油的井网结构
CN203808959U (zh) * 2014-02-14 2014-0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采系统
CN104314532A (zh) * 2014-10-20 2015-0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及其井网
CN205078254U (zh) * 2015-10-15 2016-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注气火驱井网
CN106089163A (zh) * 2016-08-01 2016-11-09 中嵘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注蒸汽联合注空气及生产井气火吞吐采油方法
CN106593375A (zh) * 2016-12-01 2017-04-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气顶特超稠油油藏的热采方法
CN10676163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方法及井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8349A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349B (zh)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89230B (zh) 一种溶剂辅助火驱重力泄油开采油藏的方法
CN102900415B (zh) 深层及超深层稠油油藏双水平井火驱泄油开采方法
CN104963669B (zh) 稠油热采方法及其井网
CN101798915B (zh) 一种利用分段火驱开采提高厚层块状稠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5971576B (zh) 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模式开采特稠油、超稠油的方法
CN106640002A (zh) 稠油的开采方法
Liang et al. Propagation and control of fire front in the combustio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using horizontal wells
CN105422068A (zh)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和压裂充填组合开发稠油油藏的方法
CA2759356C (en) Oil recovery process using crossed horizontal wells
MX2012011315A (es) Proceso mejorado de recuperacion por combustion in situ usando pozo horizontal individual para extraer petroleo y gases de combustion hacia superficie.
CA2864646C (en) Toe connector between producer and injector wells
US20150322758A1 (en) Solvent injection recovery process
CN204371284U (zh) 利用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结构
CN105221131B (zh) Sagd与火驱连用的采油方法
CN106593367A (zh) 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启动方法
CN106194139A (zh) 火烧油层的点火方法
CA2902085C (en) Hydraulically unitary well system and recovery process
CN105178932B (zh) Sagd与火驱连用的采油井网
CN104948157A (zh) 压裂防砂后转蒸汽吞吐开发稠油油藏的方法
CN110821462B (zh) 一种sagd控制井储层具有夹层水平井组尾端动用方法
CN113047821A (zh) 水蒸气-气体组合循环驱替方法
CN106437681A (zh) 用于油井套管的应力测试方法
CN205743866U (zh) 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预热井
CN107795309A (zh) 重油采油管柱及其采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