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7398A -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7398A
CN107167398A CN201710600242.8A CN201710600242A CN107167398A CN 107167398 A CN107167398 A CN 107167398A CN 201710600242 A CN201710600242 A CN 201710600242A CN 107167398 A CN107167398 A CN 107167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air guide
gas
air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02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元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002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73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7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7/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理学领域,涉及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包括贮气瓶,贮气瓶的瓶口处设置有双孔塞,双孔塞其中一个孔连接有导气短管,导气短管的下端口位于双孔塞下方的瓶口位置处,双孔塞另一个孔连接有导气长管,导气长管的下端口贮气瓶内底部,导气短管和导气长管上均设置有阀门;贮气瓶的侧壁连通有U型管的一端,U型管内填充有水银,U型管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测量的物理量少,只需要记录每次水银的高度变化值h1和h2;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的比热容比实验;通过水银两侧的液位变化,能够准确判断绝热膨胀过程的结束时间,能够及时关闭出气阀门,为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充分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学领域,涉及一种物理实验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气体的比热容比是指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比值,在热力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应用中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测量气体的热容比实验也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实验之一,常用的测量方法一般有两种:绝热膨胀法和小球振动法。。
现有的采用绝热膨胀法测量比热容比实验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通常都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测量气体的压强变化或温度变化,甚至还需要用到光电传感器等先进的实验手段,设备和测量原理都相对复杂,成本较高。(2)测量原理相对复杂,涉及的技术手段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多,操作和学习者理解困难。(3)通常装置只能对空气的比热容比进行实验,无法满足其它气体的实验需求。(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误差较大,主要在于无法准确判断绝热膨胀过程的结束时间,不能及时关闭出气阀门,传统实验中只能采取“听声法”这种主观差别较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成本低,测量数据少,计算方便,误差值小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气瓶,所述的贮气瓶的瓶口处设置有双孔塞,所述的双孔塞其中一个孔连接有导气短管,所述的导气短管的下端口位于双孔塞下方的瓶口位置处,所述的双孔塞另一个孔连接有导气长管,所述的导气长管的下端口贮气瓶内底部,所述的导气短管和导气长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的贮气瓶的侧壁连通有U型管的一端,所述的U型管内填充有水银,所述的U型管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的双孔塞与贮气瓶的瓶口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减少因气体泄漏所带来的误差影响。
所述的U型管的管身上设置有刻度值,方便直接读取数值,不用再额外使用工具测量。
所述的U型管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并设置有阀门,在装置不使用的情况下关闭该阀门,有效降低水银的危害。
本发明所述的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保持导气短管和导气长管畅通,U型管内水银的两侧压强与大气压强P0相等且液面高度保持一致,通过其中一个管向贮气瓶中充入待测气体,则另一根管作为出气管,待瓶内完全充满后关闭另一根管,然后继续充入待测气体使得连通贮气瓶一侧的水银液面高度下降一段距离后停止通气,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I(P1、V1、T1),其中,P1=P0+ρgh1,ρ为水银密度,g为常数9.8N/kg,h1为水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其中,当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时,选取导气短管或导气长管其中之一作为进气管,通过充气球向瓶内充气;当测量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的比热容比时,选取导气短管作为进气管,导气长管作为出气管,导气短管连接待测气体的气瓶向瓶内充气;当测量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的比热容比时,选取导气长管作为进气管,导气短管作为出气管,导气长管连接待测气体的气瓶向瓶内充气。
(2)迅速打开步骤(1)中的出气管,即令其绝热膨胀,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将待测气体从贮气瓶内喷出,当水银两侧液面高度一致时,即瓶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立刻关闭出气管,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Ⅱ(P0、V2、T2);
(3)绝热膨胀后,瓶内气体从外界吸热,经历一个等容吸热过程,直至瓶内气体达到T1为止,此时瓶内气体压强也随之由P0增大为P3,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Ⅲ(P3、V2、T1),其中,P3=P0+ρgh2,h2为水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4)计算,稳定状态I至稳定状态Ⅱ的变化是绝热的,故满足泊松公式,而稳定状态Ⅲ与稳定状态I是等温的,满足玻意耳定律,P1V1=P3V2,两式消去V1和V2,得由于P0>>ρg h1>>ρgh2,因此, 既得γ=ρg h1/(ρg h1-ρg h2)。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如下:(1)结构简单,器材组件现有的实验室可以轻易组装搭配,无需要任何传感器、压力表及数控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U型管内的水银高度变化直观可读,便于观察教学;(2)测量的物理量少,通过最终的公式推导,只需要记录每次水银的高度变化值h1和h2,计算方便;(3)通过对导气短管和导气长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的比热容比实验,不再局限于测量空气这一单一气体;(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小,通过水银两侧的液位变化,能够准确判断绝热膨胀过程的结束时间,能够及时关闭出气阀门,为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充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贮气瓶 2、双孔塞 3、导气短管 4、导气长管 5、U型管 6、水银 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包括贮气瓶1,所述的贮气瓶1的瓶口处设置有双孔塞2,所述的双孔塞2其中一个孔连接有导气短管3,所述的导气短管3的下端口位于双孔塞2下方的瓶口位置处,所述的双孔塞2另一个孔连接有导气长管4,所述的导气长管4的下端口贮气瓶1内底部,所述的导气短管3和导气长管4上均设置有阀门7;所述的贮气瓶1的侧壁连通有U型管5的一端,所述的U型管5内填充有水银6,所述的U型管5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
所述的双孔塞2与贮气瓶1的瓶口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减少因气体泄漏所带来的误差影响。
所述的U型管5的管身上设置有刻度值,方便直接读取数值,不用再额外使用工具测量。
所述的U型管5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并设置有阀门7,在装置不使用的情况下关闭该阀门7,有效降低水银的危害。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测量气体比热容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保持导气短管3和导气长管4畅通,U型管5内水银6的两侧压强与大气压强P0相等且液面高度保持一致,通过其中一个管向贮气瓶中充入待测气体,则另一根管作为出气管,待瓶内完全充满后关闭另一根管,然后继续充入待测气体使得连通贮气瓶1一侧的水银6液面高度下降一段距离后停止通气,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I(P1、V1、T1),其中,P1=P0+ρgh1,ρ为水银6密度,g为常数9.8N/kg,h1为水银6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其中,当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时,选取导气短管3或导气长管4其中之一作为进气管,通过充气球向瓶内充气;当测量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的比热容比时,选取导气短管3作为进气管,导气长管4作为出气管,导气短管3连接待测气体的气瓶向瓶内充气;当测量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的比热容比时,选取导气长管4作为进气管,导气短管3作为出气管,导气长管4连接待测气体的气瓶向瓶内充气。
(2)迅速打开步骤(1)中的出气管,即令其绝热膨胀,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将待测气体从贮气瓶1内喷出,当水银6两侧液面高度一致时,即瓶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立刻关闭出气管,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Ⅱ(P0、V2、T2);
(3)绝热膨胀后,瓶内气体从外界吸热,经历一个等容吸热过程,直至瓶内气体达到T1为止,此时瓶内气体压强也随之由P0增大为P3,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Ⅲ(P3、V2、T1),其中,P3=P0+ρgh2,h2为水银6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4)计算,稳定状态I至稳定状态Ⅱ的变化是绝热的,故满足泊松公式,而稳定状态Ⅲ与稳定状态I是等温的,满足玻意耳定律,P1V1=P3V2,两式消去V1和V2,得由于P0>>ρg h1>>ρgh2,因此, 既得γ=ρg h1/(ρg h1-ρg h2)。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1的装置和实施例3的方法,测量CO2的比热容比,具体数据如下:
h1 h2 γ
实验1 8cm 1.8cm 1.2903
实验2 7cm 1.6cm 1.2963
实验3 6cm 1.4cm 1.3043
CO2的比热容比的理论值为1.295,上述三次实验误差均小于1%,小于传统实验中的2~3%,证明该装置和方法现实可行,适宜在教学和实验中推广使用。

Claims (5)

1.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气瓶,所述的贮气瓶的瓶口处设置有双孔塞,所述的双孔塞其中一个孔连接有导气短管,所述的导气短管的下端口位于双孔塞下方的瓶口位置处,所述的双孔塞另一个孔连接有导气长管,所述的导气长管的下端口贮气瓶内底部,所述的导气短管和导气长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的贮气瓶的侧壁连通有U型管的一端,所述的U型管内填充有水银,所述的U型管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孔塞与贮气瓶的瓶口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管的管身上设置有刻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管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并设置有阀门。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保持导气短管和导气长管畅通,U型管内水银的两侧压强与大气压强P0相等且液面高度保持一致,通过其中一个管向贮气瓶中充入待测气体,则另一根管作为出气管,待瓶内完全充满后关闭另一根管,然后继续充入待测气体使得连通贮气瓶一侧的水银液面高度下降一段距离后停止通气,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I(P1、V1、T1),其中,P1=P0+ρg h1,ρ为水银密度,g为常数9.8N/kg,h1为水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2)迅速打开步骤(1)中的出气管,即令其绝热膨胀,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将待测气体从贮气瓶内喷出,当水银两侧液面高度一致时,即瓶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立刻关闭出气管,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Ⅱ(P0、V2、T2);
(3)绝热膨胀后,瓶内气体从外界吸热,经历一个等容吸热过程,直至瓶内气体达到T1为止,此时瓶内气体压强也随之由P0增大为P3,此时,瓶内气体达到稳定状态Ⅲ(P3、V2、T1),其中,P3=P0+ρgh2,h2为水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4)计算,稳定状态I至稳定状态Ⅱ的变化是绝热的,故满足泊松公式,而稳定状态Ⅲ与稳定状态I是等温的,满足玻意耳定律,P1V1=P3V2,两式消去V1和V2,得由于P0>>ρg h1>>ρgh2,因此, 既得γ=ρg h1/(ρg h1-ρg h2)。
CN201710600242.8A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Pending CN107167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0242.8A CN107167398A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0242.8A CN107167398A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7398A true CN107167398A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18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0242.8A Pending CN107167398A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73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5089A (zh) * 2022-06-23 2022-10-11 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醋酸乙酯精馏塔用压力平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726A (zh) * 2009-11-30 2010-06-02 河海大学 一种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2947984U (zh) * 2012-12-18 2013-05-22 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分公司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装置
CN203658197U (zh) * 2013-12-24 2014-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一种新型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CN203720124U (zh) * 2014-03-06 2014-07-16 滨州学院 测量不同温度下空气比热容比装置
CN205120636U (zh) * 2015-11-17 2016-03-30 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比热容比测量装置
CN205562331U (zh) * 2016-02-02 2016-09-07 刘艳峰 物质密度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726A (zh) * 2009-11-30 2010-06-02 河海大学 一种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2947984U (zh) * 2012-12-18 2013-05-22 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分公司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装置
CN203658197U (zh) * 2013-12-24 2014-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一种新型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CN203720124U (zh) * 2014-03-06 2014-07-16 滨州学院 测量不同温度下空气比热容比装置
CN205120636U (zh) * 2015-11-17 2016-03-30 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比热容比测量装置
CN205562331U (zh) * 2016-02-02 2016-09-07 刘艳峰 物质密度测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平 等: "《大学物理实验 工科》", 31 January 2012 *
琚爱堂 等: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的设计", 《长治学院学报》 *
程静芳: "《挑战名校压轴题 中考篇 化学》", 31 January 201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5089A (zh) * 2022-06-23 2022-10-11 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醋酸乙酯精馏塔用压力平衡装置
CN115155089B (zh) * 2022-06-23 2024-01-05 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醋酸乙酯精馏塔用压力平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8940U (zh) 一种测试煤体瓦斯吸附解吸热效应实验系统
CN203011791U (zh) 一种瓦斯吸附解吸试验装置
CN103033442B (zh) 一种瓦斯吸附解吸试验装置
CN207937324U (zh) 一种用于识别超滤膜完整性的压力检测装置
CN104897514A (zh) 一种测定煤页岩表面气体吸附及煤页岩解吸曲线的装置
CN104236816B (zh) 一种检漏仪器在线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03226089A (zh) 一种页岩气体渗透率测定方法及页岩气体渗透率测定仪
CN103913279A (zh) 利用氦气与空气混合测试油冷器密封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70616A (zh) 岩石多功能渗流测试系统
CN107655637A (zh) 一种碘吸附器泄漏检测的脉冲式卤素气体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4748801A (zh) 一种水箱出流的流量测量装置
CN112964604A (zh) 一种考虑含水饱和度和吸附气的岩石接触角测试装置与方法
CN103206996B (zh) 一种孔壁瓦斯流量测量装置及一种孔壁瓦斯流量测定方法
CN107167398A (zh) 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DE502005001657D1 (de) Dichtheitsprüfung der Hauptluftleitung eines Zuges
CN110927359B (zh) 一种低渗透多孔介质取心过程中损失气含量实验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3241324U (zh) 一种页岩气体渗透率测定仪
CN103439065B (zh) 利用装置进行正压漏孔校准的方法
CN203929719U (zh) 煤层硫化氢含量测定装置
CN203534928U (zh) 测量吸附工质对吸附/解吸性能的实验装置
CN207570961U (zh) 一种液体密度测量装置
CN103542915B (zh) 一种气体小流量标准装置
CN104748903A (zh) 液气转换测压装置和实验用带同步电测数显的测压装置
CN109707371A (zh) 一种快速测定煤层钻孔深度装置和方法
CN105841775B (zh) 一种产水气井积液预判实验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