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5791B -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5791B
CN107165791B CN201710622773.7A CN201710622773A CN107165791B CN 107165791 B CN107165791 B CN 107165791B CN 201710622773 A CN201710622773 A CN 201710622773A CN 107165791 B CN107165791 B CN 107165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water storage
concentrated solution
liquid
stor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27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5791A (zh
Inventor
盖景刚
伍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6227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5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5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5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5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57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5Electro-chemical actuators; Actuators having a material for absorbing or desorbing gas, e.g. a metal hydride; Actuators using the difference in osmotic pressure between fluids; Actuators with elements stretchable when contacted with liquid rich in ions, with UV light, with a salt solu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渗透能发电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PRO发电系统压力波动大以及自身能耗高的问题。该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包括渗透装置、稀溶液池、浓缩装置和发电装置,还包括稳压装置和蓄水装置。蓄水装置能够用于储存浓溶液及压力能回收,通过在浓溶液侧与蓄水装置之间设置本发明结构的稳压装置,不仅可以在发电过程中维持系统压力稳定,减小系统压力波动,而且利于使发电系统达到并维持最优的背压,可减少发电系统中稳压泵和增压泵的使用,显著降低系统的自身能耗,从而提高系统的发电功率。

Description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紧缺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绿色能源备受青睐。1954年,R.E.Pattle率先提出了渗透能的概念,即两种不同浓度溶液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据测算,地球表面70.8%是海洋,渗透能是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据统计,河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能具有约1650TWh/year的发电潜能,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获取渗透能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基于渗透原理的压力延缓渗透(PRO)和利用透析原理的反电渗析,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对渗透能发电进行深入的研究。
利用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的原理为:当浓溶液(如:海水)和稀溶液(如:河水)分别流过压力延缓渗透(PRO)膜的两侧时,形成渗透压ΔΠ,在浓溶液侧施加一定的背压ΔP(ΔP<ΔΠ),稀溶液中的水就会在压力(ΔΠ-ΔP)的作用下通过PRO膜渗透到达浓溶液一侧,使该侧压力升高,进而能够通过水轮发电机将渗透能转换为电能。但是随着稀溶液中的水向浓溶液侧渗透,浓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渗透压差降低,发电功率密度也随之降低,因此必须将稀释的浓溶液从渗透单元中排放出,并引入新的浓溶液,才能得到持续的渗透能。在稀溶液排放和浓溶液引入过程中压力延缓渗透膜两侧压力变化巨大,这对PRO膜、膜池和管路的损坏极其严重。此外,在稀溶液排放和浓溶液引入过程中,管路和膜池浓溶液侧的压力降至与外界压力相同,然而由公式W=AΔP(ΔΠ-ΔP)可知,PRO膜和系统溶液确定后A和ΔΠ就固定为常数,W是关于ΔP的二次函数,ΔP为ΔΠ的1/2时,W最大,为了得到最优的发电功率W,均在系统浓溶液一侧添加稳压泵或者增压泵来提供或维持最佳背压ΔP。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72189A、CN103615363A和CN103603764A的现有技术均在浓溶液一侧借助增压泵或者稳压泵来达到并维持系统最优的背压。对于一般的“海水-河水”渗透体系,ΔΠ高达2.6MPa,泵的使用会大大增加系统自身能耗,降低PRO发电系统的净发电量。对于PRO发电系统,膜池浓溶液侧和管路压力波动大,以及发电系统自身能耗高,是稀溶液排放和浓溶液引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PRO发电系统压力波动大以及自身能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包括渗透装置、稀溶液池、浓缩装置和发电装置,还包括稳压装置和蓄水装置;
所述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池,所述渗透池内设置有压力延缓渗透膜,所述压力延缓渗透膜将渗透池分隔为稀溶液侧和浓溶液侧,所述稀溶液侧与稀溶液池循环连接;
所述稳压装置包括具有稳压进液口和稳压出液口的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稳压进液口相连的稳压进液管以及一端与稳压出液口相连的稳压出液管,密闭容器上还设置有稳压排气阀;工作时,密闭容器的内部容纳有稳压溶液和稳压气体,且稳压进液管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出液管的另一端均没入稳压溶液中,稳压排气阀能够用于排放稳压气体;
所述浓溶液侧的出液口与密闭容器的稳压进液口相连,所述密闭容器的稳压出液口与蓄水装置的循环进液口相连,所述蓄水装置的循环出液口与浓溶液侧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蓄水装置的发电出液口与发电装置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浓缩装置包括浓溶液进出换向阀、浓溶液输送泵和浓缩容器,所述蓄水装置的换液口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的接口一连接,所述浓溶液进出换向阀的接口二和接口三分别通过排液支管和补液支管与浓缩容器的进出液口连接,所述浓溶液输送泵设置在补液支管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稀溶液池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稀溶液循环输送泵和稀溶液进液控制阀门与稀溶液侧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稀溶液侧的出液口通过稀溶液出液控制阀门与稀溶液池的进液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渗透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渗透池并联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蓄水装置包括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所述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
所述密闭容器的稳压出液口通过第一蓄水换向阀分别与第一蓄水箱的循环进液口和第二蓄水箱的循环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蓄水箱的循环出液口和第二蓄水箱的循环出液口均通过第二蓄水换向阀与浓溶液侧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箱的发电出液口和第二蓄水箱的发电出液口均通过发电换向阀与发电装置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箱的换液口和第二蓄水箱的换液口均通过换液换向阀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的接口一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密闭容器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一蓄水换向阀之间的连接上设置有稳压出液压力表。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蓄水换向阀与浓溶液侧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上设置有浓溶液循环输送泵。
进一步的是,所述发电换向阀与发电装置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上依次设置有发电流量控制阀门和发电流量计。
进一步的是,所述浓缩容器包括n个浓缩池,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所述浓缩池内设置有浓缩池进出液管,所述浓缩池进出液管上设置有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各浓缩池内的浓缩池进出液管的进出液端连接在一起构成浓缩容器的进出液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蓄水装置能够用于储存浓溶液及压力能回收,通过在浓溶液侧与蓄水装置之间设置本发明结构的稳压装置,一方面可以在发电过程中维持系统压力稳定,减小系统压力波动,减少了因压力波动造成压力延缓渗透膜破损的概率,延长了压力延缓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稀溶液排放和浓溶液引入过程中,瞬间维持系统压力的稳定,减小了压力延缓渗透膜两侧压力的变化,避免了压力延缓渗透膜、渗透池及连接管路受损。
2)稳压装置的结构简单,利用其辅助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进行发电,利于使发电系统达到并维持最优的背压,可减少发电系统中稳压泵和增压泵的使用,显著降低系统的自身能耗,从而提高系统的发电功率。
3)包括多个蓄水箱的蓄水装置,利于在浓溶液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快速进行切换,通过容纳有新的浓溶液的蓄水箱替换浓溶液被稀释的蓄水箱,能够使该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持续发电,并保证发电功率。
4)稳压装置还可以减少稳压增压的时间,使得系统在切换蓄水箱后系统瞬间增压恢复到工作状态,并且维持系统压力稳定,这使得系统工作状态较佳,发电效率提高。
5)通过设置包括n个浓缩池的浓缩容器,不仅可以缓解浓溶液的供应和浓缩需求,而且使得被稀释的浓溶液处理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稀溶液出液控制阀门1、渗透池2、浓溶液循环输送泵3、第二蓄水换向阀4、第一排气阀5、第一蓄水箱6、发电换向阀7、发电流量计8、发电装置9、稀溶液侧10、压力延缓渗透膜11、浓溶液侧12、第一蓄水换向阀13、第二蓄水箱14、第二排气阀15、换液换向阀16、发电流量控制阀门17、稀溶液循环输送泵18、稀溶液池19、稀溶液进液控制阀门20、稳压出液压力表21、稳压排气阀22、密闭容器23、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浓溶液输送泵25、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浓缩池27。
图1中的箭头指向表示液体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包括渗透装置、稀溶液池19、稳压装置、蓄水装置、浓缩装置和发电装置9;
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池2,渗透池2内设置有压力延缓渗透膜11,压力延缓渗透膜11将渗透池2分隔为稀溶液侧10和浓溶液侧12,稀溶液侧10与稀溶液池19循环连接;
稳压装置包括具有稳压进液口和稳压出液口的密闭容器23,密闭容器23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稳压进液口相连的稳压进液管以及一端与稳压出液口相连的稳压出液管,密闭容器23上还设置有稳压排气阀22;工作时,密闭容器23的内部容纳有稳压溶液和稳压气体,且稳压进液管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出液管的另一端均没入稳压溶液中,稳压排气阀22能够用于排放稳压气体;
浓溶液侧12的出液口与密闭容器23的稳压进液口相连,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蓄水装置的循环进液口相连,蓄水装置的循环出液口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连接;
蓄水装置的发电出液口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连接;
浓缩装置包括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浓溶液输送泵25和浓缩容器,蓄水装置的换液口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连接,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二和接口三分别通过排液支管和补液支管与浓缩容器的进出液口连接,浓溶液输送泵25设置在补液支管上。
其中,稀溶液池19用于存储稀溶液并向稀溶液侧10循环供给稀溶液,稀溶液池19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向稀溶液池19内补充稀溶液的补液管;稀溶液池19与稀溶液侧10循环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优选为,稀溶液池19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稀溶液循环输送泵18和稀溶液进液控制阀门20与稀溶液侧10的进液口连接,稀溶液侧10的出液口通过稀溶液出液控制阀门1与稀溶液池19的进液口连接。
渗透装置用于使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获得渗透能,其通常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联在一起的渗透池2;并联时,各渗透池2的稀溶液侧10彼此连通、各渗透池2的浓溶液侧12也彼此连通;渗透池2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优选采用抗压能力大于5MPa的不锈钢材质制作;压力延缓渗透膜11优选采用在支撑层上的抗压能力大于2.5MPa的渗透膜制作,压力延缓渗透膜11的面积根据所需发电的功率以及压力延缓渗透膜11的水通量而定。
本文所述的浓溶液和稀溶液分别是指:相比较而言浓度较高的溶液为浓溶液,相比较而言浓度较低的溶液为稀溶液;例如:稀溶液侧10中的稀溶液可以选用河水,浓溶液侧12中的浓溶液可以选用浓度为3.5%的海水。
蓄水装置能够用于储存浓溶液及压力能回收,其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蓄水容器;蓄水装置上具有用于与浓溶液侧12循环连接的循环进液口和循环出液口,还具有用于向发电装置9供液的发电出液口,还具有用于更换浓溶液的换液口。
稳压装置主要用于维持该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的压力稳定,密闭容器23内所容纳的稳压溶液即为浓溶液侧12中的浓溶液,其内所容纳的稳压气体通常为空气或惰性气体,稳压气体处于稳压溶液的液面以上。通过控制稳压排气阀22,能够调节密闭容器23内所容纳的稳压溶液和稳压气体的比例,以实现不同的稳压效果,利于使该发电系统达到并维持最优的背压。对于密闭容器23中的稳压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压强P、体积V、物质的量n、温度T),由于nRT在一定温度下为一个常数,故一定温度下PV为一个常数。当密闭容器23与更换了新的浓溶液的蓄水装置连通时(此时该蓄水装置内的压力与外界相同),密闭容器23和管路中的压力高于蓄水装置内的压力,从而通过稳压装置能够对蓄水装置中的浓溶液增压;由于稳压进液管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出液管的另一端均没入稳压溶液中,且稳压排气阀22处于关闭状态,所以稳压气体处于密闭环境中,又由于是高压区(稳压装置)对低压区(蓄水装置)增压,管路中充满浓溶液,所以增压过程中仅伴随浓溶液的流动,稳压装置中稳压气体的体积V几乎不发生变化,压力P几乎不发生变化就可以达到给新的浓溶液增压的目的,同时由于蓄水装置以及管路中充满浓溶液,并且液体的可压缩性很小(ΔV≈0),因此该增压过程既保证了系统压力稳定,又节省了因给新的浓溶液增压造成的额外系统自身能耗。
发电装置9用于发电,其为液流式发电机,优选采用水轮发电机作为发电装置9。
浓缩装置用于稀释浓溶液浓缩和新的浓溶液供应,设置浓缩装置时,通常使浓缩装置的水平高度低于蓄水装置蓄水最低点的水平高度,以利于蓄水装置中稀释的浓溶液排出。作为浓缩装置的主要部分,浓缩容器一方面用于将稀释后的浓溶液通过蒸发、系统运行产生的热能或低能耗等方法浓缩恢复成浓溶液,从而降低新的浓溶液的处理成本;另一方面,其可用于盛放尚未参与循环的新的浓溶液。浓缩容器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为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浓缩容器包括n个浓缩池27,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浓缩池27内设置有浓缩池进出液管,浓缩池进出液管上设置有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各浓缩池27内的浓缩池进出液管的进出液端连接在一起构成浓缩容器的进出液口。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浓缩池27利于单独对稀释的浓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并利于新的浓溶液的存储和供给。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能够控制浓缩容器与蓄水装置之间的进出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再如图1所示,蓄水装置包括第一蓄水箱6和第二蓄水箱14,第一蓄水箱6和第二蓄水箱1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5和第二排气阀15;
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通过第一蓄水换向阀13分别与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进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进液口相连,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出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出液口均通过第二蓄水换向阀4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连接;
第一蓄水箱6的发电出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发电出液口均通过发电换向阀7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连接;
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换液口均通过换液换向阀16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连接。
通过第一蓄水箱6和第二蓄水箱14能够在浓溶液侧12中的浓溶液稀释到一定程度后进行交替切换,以使容纳有新的浓溶液的蓄水箱与浓溶液侧12相连,利于该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持续发电,并保证发电功率。密闭容器23还可以包括用于进行替换的第三蓄水箱、第四蓄水箱、……和第n蓄水箱,各蓄水箱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蓄水箱6和第二蓄水箱14的连接方式相同。
具体的,在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一蓄水换向阀13之间的连接上设置有稳压出液压力表21,该稳压出液压力表21用于监测从稳压装置流出的浓溶液的压力。在第二蓄水换向阀4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上设置有浓溶液循环输送泵3。在发电换向阀7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上依次设置有发电流量控制阀门17和发电流量计8。发电流量控制阀门17用于控制发电功率,发电流量计8用于监测发电流量。
本发明中,第二蓄水换向阀4、发电换向阀7、第一蓄水换向阀13、换液换向阀16和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均优选采用三通换向阀,当然也可以采用多通换向阀。
利用本发明优选方案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进行发电的过程如下:
发电前准备:
首先,调节第二蓄水换向阀4使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出液口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接通,调节第一蓄水换向阀13使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进液口接通,调节换液换向阀16使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接通,调节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使补液支管与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接通;此时,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出液口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不相通,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进液口不相通,第二蓄水箱14的换液口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不相通,排液支管与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不相通;
其次,打开其中一个浓缩池27的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打开第一蓄水箱6的第一排气阀5,关闭发电换向阀7;
接着,依次打开浓溶液输送泵25和浓溶液循环输送泵3,直到排净管路中的空气,第一蓄水箱6被充满,密闭容器23中的液面保持在特定的高度;打开稀溶液出液控制阀门1和稀溶液进液控制阀门20,再打开稀溶液循环输送泵18,排净稀溶液侧10循环管路中的空气;
最后,关闭第一蓄水箱6的第一排气阀5,关闭换液换向阀16和浓溶液输送泵25,关闭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和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调节发电换向阀7使第一蓄水箱6的发电出液口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接通,此时第二蓄水箱14的发电出液口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不相通。
开始发电:
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稀溶液侧10的稀溶液不断通过压力延缓渗透膜11进入到浓溶液侧12中,使得浓溶液侧12的液体体积增加,浓溶液侧12压力增大形成一定的背压,稳压装置的存在使得该发电系统在合适的背压下开始工作,可以通过读取稳压出液压力表21的读数知道系统的工作压力,并通过发电流量控制阀门17调整浓溶液侧12压力,体积增加的浓溶液通过稳压装置流经第一蓄水换向阀13进入第一蓄水箱6中,多余体积部分的高压浓溶液通过第一蓄水箱6的发电出液口流经发电换向阀7、发电流量控制阀门17和发电流量计8进入发电装置9进行发电,可以通过发电流量计8读取发电的液流量;其余部分高压浓溶液通过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出液口流经第二蓄水换向阀4,并在浓溶液循环输送泵3的作用下进入浓溶液侧12中,进行循环;多余体积部分的高压浓溶液不断地流进发电装置9进行发电,并且由稳压装置维持系统的恒定压力,系统进行正常运行。
在系统进行发电的同时,将换液换向阀16切换到第二蓄水箱14的换液口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连通,调节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使补液支管与第二蓄水箱14的换液口接通,打开另一个浓缩池27的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打开第二蓄水箱14上的第二排气阀15,最后打开浓溶液输送泵25;观察直到第二蓄水箱14被充满备用,关闭换液换向阀16,关闭第二蓄水箱14上的第二排气阀15,关闭浓溶液输送泵25,关闭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和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
当第一蓄水箱6中的浓溶液被稀释到一定程度后,调节第二蓄水换向阀4使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出液口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接通,调节第一蓄水换向阀13使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进液口接通,调节发电换向阀7使第二蓄水箱14的发电出液口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接通,由第二蓄水箱14替换第一蓄水箱6工作;此时,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出液口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不相通,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进液口不相通,第一蓄水箱6的发电出液口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不相通。在切换过程中,浓溶液侧12管道压力减小,密闭容器23中的稳压气体开始向外膨胀为第二蓄水箱14中的浓溶液加压,这一过程是瞬间完成的,由于切换至第二蓄水箱14后,循环管路中充满液体,在高压作用下,液体体积变化很小,所以稳压气体的压力变化近似可以忽略,系统压力达到工作状态后,系统正常工作。
系统继续发电的同时,将换液换向阀16切换到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连通,并调节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使排液支管与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接通,打开第一蓄水箱6上的第一排气阀5,打开再一个浓缩池27的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使第一蓄水箱6中稀释后的浓溶液排出并流入到连通的浓缩池27中进行浓缩处理,借助自然环境中的风能、太阳能等使得水分挥发达到浓缩的目的或者利用系统运行过程所产生的热能进行浓缩;第一蓄水箱6中的稀释浓溶液排净后,关闭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再打开具有新的浓溶液的浓缩池27的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并调节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使补液支管与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接通,打开浓溶液输送泵25抽取新的浓溶液进入第一蓄水箱6中直到完全充满,之后关闭换液换向阀16、第一蓄水箱6上的第一排气阀5、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浓溶液输送泵25和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所充满的第一蓄水箱6备用。
在该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发电过程中,稳压装置中稳压溶液的体积和稳压气体的体积可以严重影响其稳压效果,稳压气体体积增加有利于提高稳压单元的稳压效果,但是需要体积较大且抗压能力较强的密闭容器23,成本高,也不方便使用;稳压装置中稳压溶液增加有利于降低密闭容器23中液体全部被排空的风险。该发电系统中蓄水箱的大小和数量,浓缩池27的大小和数量需根据压力延缓渗透膜11的有效面积以及压力延缓渗透膜11的通量等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
本发明所提供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对于深入开展和高效利用全球巨大的渗透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Claims (7)

1.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包括渗透装置、稀溶液池(19)、浓缩装置和发电装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装置和蓄水装置;
所述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池(2),所述渗透池(2)内设置有压力延缓渗透膜(11),所述压力延缓渗透膜(11)将渗透池(2)分隔为稀溶液侧(10)和浓溶液侧(12),所述稀溶液侧(10)与稀溶液池(19)循环连接;
所述稳压装置包括具有稳压进液口和稳压出液口的密闭容器(23),所述密闭容器(23)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稳压进液口相连的稳压进液管以及一端与稳压出液口相连的稳压出液管,密闭容器(23)上还设置有稳压排气阀(22);工作时,密闭容器(23)的内部容纳有稳压溶液和稳压气体,且稳压进液管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出液管的另一端均没入稳压溶液中,稳压排气阀(22)能够用于排放稳压气体;
所述蓄水装置包括第一蓄水箱(6)和第二蓄水箱(14),所述第一蓄水箱(6)和第二蓄水箱(1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5)和第二排气阀(15);
所述浓溶液侧(12)的出液口与密闭容器(23)的稳压进液口相连,所述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通过第一蓄水换向阀(13)分别与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进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蓄水箱(6)的循环出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循环出液口均通过第二蓄水换向阀(4)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箱(6)的发电出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发电出液口均通过发电换向阀(7)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浓缩装置包括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浓溶液输送泵(25)和浓缩容器,所述第一蓄水箱(6)的换液口和第二蓄水箱(14)的换液口均通过换液换向阀(16)与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一连接,所述浓溶液进出换向阀(24)的接口二和接口三分别通过排液支管和补液支管与浓缩容器的进出液口连接,所述浓溶液输送泵(25)设置在补液支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溶液池(19)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稀溶液循环输送泵(18)和稀溶液进液控制阀门(20)与稀溶液侧(10)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稀溶液侧(10)的出液口通过稀溶液出液控制阀门(1)与稀溶液池(19)的进液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池(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渗透池(2)并联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23)的稳压出液口与第一蓄水换向阀(13)之间的连接上设置有稳压出液压力表(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换向阀(4)与浓溶液侧(12)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上设置有浓溶液循环输送泵(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换向阀(7)与发电装置(9)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上依次设置有发电流量控制阀门(17)和发电流量计(8)。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容器包括n个浓缩池(27),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所述浓缩池(27)内设置有浓缩池进出液管,所述浓缩池进出液管上设置有浓缩池进出液控制阀(26),各浓缩池(27)内的浓缩池进出液管的进出液端连接在一起构成浓缩容器的进出液口。
CN201710622773.7A 2017-07-27 2017-07-27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65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2773.7A CN107165791B (zh) 2017-07-27 2017-07-27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2773.7A CN107165791B (zh) 2017-07-27 2017-07-27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5791A CN107165791A (zh) 2017-09-15
CN107165791B true CN107165791B (zh) 2019-11-22

Family

ID=59817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277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65791B (zh) 2017-07-27 2017-07-27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5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5503B (zh) * 2021-08-27 2023-08-25 深圳市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构及发电系统
US11502323B1 (en) 2022-05-09 2022-11-15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cell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1502322B1 (en) 2022-05-09 2022-11-15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cell with heat pump
US11855324B1 (en) 2022-11-15 2023-12-26 Rahul S. Nana Reverse electrodialysis or pressure-retarded osmosis cell with heat pump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340A (zh) * 2005-12-22 2009-03-11 斯塔特克拉弗特发展股份公司 对用于压力延迟渗透的膜进行维护的方法和系统
JP2012036850A (ja) * 2010-08-09 2012-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度差発電装置
JP2012041849A (ja) * 2010-08-18 2012-03-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度差発電システム
CN102725053A (zh) * 2009-10-28 2012-10-10 Oasys水有限公司 正向渗透分离工艺
JP2013174212A (ja) * 2012-02-27 2013-09-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度差発電装置
CN103603764A (zh) * 2013-11-23 2014-02-26 华中科技大学 盐差能分级发电系统及方法
JP2014222030A (ja) * 2013-05-13 2014-11-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濃度差発電装置及び複合発電装置
CN106958547A (zh) * 2017-05-10 2017-07-18 四川大学 压流转换器及压力延迟渗透能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340A (zh) * 2005-12-22 2009-03-11 斯塔特克拉弗特发展股份公司 对用于压力延迟渗透的膜进行维护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25053A (zh) * 2009-10-28 2012-10-10 Oasys水有限公司 正向渗透分离工艺
JP2012036850A (ja) * 2010-08-09 2012-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度差発電装置
JP2012041849A (ja) * 2010-08-18 2012-03-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度差発電システム
JP2013174212A (ja) * 2012-02-27 2013-09-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度差発電装置
JP2014222030A (ja) * 2013-05-13 2014-11-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濃度差発電装置及び複合発電装置
CN103603764A (zh) * 2013-11-23 2014-02-26 华中科技大学 盐差能分级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6958547A (zh) * 2017-05-10 2017-07-18 四川大学 压流转换器及压力延迟渗透能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5791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5791B (zh) 压力延缓渗透能发电系统
CN103861444B (zh) 一种基于水合物法的二氧化碳捕集和海水淡化联产装置及方法
CN103615363B (zh) 一种盐差能发电装置和方法
CN103547798A (zh) 浓度差发电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6379961A (zh) 多段反渗透海水淡化耦合盐差能发电系统
CN105617842A (zh) 用于二氧化碳分离和提纯的装置
CN216998605U (zh) 小型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系统
KR102259360B1 (ko) 심층수 기반 발전용 수소생산시스템
CN103112927B (zh)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变送系统、海水淡化处理方法与系统
CN209397033U (zh) 一种风电互补海水淡化系统
CN106277188A (zh) 一种船载式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05753104B (zh) 一种利用地热资源同时进行海水淡化和发电的系统及其工艺
CN209853858U (zh) 深海静压能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CN208933040U (zh) 风力海水淡化系统
CN102121260A (zh) 多水源多向无负压供水方法及设备
Karunarathne et al. Applicability of pressure retarded osmosis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 Sri Lanka
CN107673535A (zh) 一种利用海水进行灌溉的方法
CN207227169U (zh) 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全膜法海水淡化装置
CN108862479A (zh) 风力海水淡化系统
CN106958547B (zh) 压流转换器及压力延迟渗透能发电系统
CN201596467U (zh) 反渗透机组浓水回用系统
CN206345704U (zh) 一种保持反渗透浓水含盐量稳定的装置
Zhu et al. The salinity gradient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integrated into the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CN204509277U (zh) 一种水合物法浓缩酶液装置
CN109589654B (zh) 一种基于气浮与虹吸协同作用的气体水合物浆分离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