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3755A - 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43755A CN107143755A CN201710316986.7A CN201710316986A CN107143755A CN 107143755 A CN107143755 A CN 107143755A CN 201710316986 A CN201710316986 A CN 201710316986A CN 107143755 A CN107143755 A CN 1071437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pped beam
- component
- reflecting surfac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00—Shades for light sources, i.e. lampshades for table, floor, wall or ceiling la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照明设备包括主体、变光件、近光组件及远光补光组件,所述变光件与所述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变光件能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位置及所述主体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不能反射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所述近光组件用于形成近光,此时为近光模式;所述变光件远离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能够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并与近光配合形成远光,此时为远光模式。上述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通过滑动的方式切换近远光模式,切换更稳定,照明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类型的灯具层出不穷,而为了适应特定的使用场景,可将灯具进行不同的结构改装。
传统的灯具已经具有近远光切换功能。但传统的灯具的近远光切换为翻转、上下拍打等方式,切换不够稳定,会影响灯具的照明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近远光切换稳定、照明效果好的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照明设备,包括主体、变光件、近光组件及远光补光组件,所述变光件与所述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变光件能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位置及所述主体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不能反射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所述近光组件用于形成近光;所述变光件远离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能够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并与近光配合形成远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光件包括滑动块与反光镜,所述滑动块与所述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反光镜设于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所述反光镜靠近所述近光组件的侧面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件、近光反射件及遮光件,所述第一光源件设于所述主体与所述近光反射件之间,所述近光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件的一侧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件的光线反射至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近光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遮光件用于遮挡所述近光反射件反射的部分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上设有第三反射面,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件和/或所述远光补光组件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包括第二光源件及补光反射件,所述第二光源件设于所述补光反射件与所述变光件之间,所述补光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二光源件的一侧设有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二光源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四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及所述第四反射面均为内凹球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半锥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母线为弧线,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半径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设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近光反射件与所述反光镜均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凸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块滑动配合的滑动槽,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上设有豁口,所述豁口朝向所述凸透镜设置,所述豁口两侧的所述主体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所述滑动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一凸起、及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光源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所述近光反射件罩设所述第一光源件,所述遮光件与所述近光反射件连接,所述遮光件向所述近光反射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光源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靠近所述豁口底部的位置处,所述远光补光件罩设所述第二光源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导杆,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杆滑动配合,当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导杆的其中一个端部时,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导杆的另一个端部时,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一种近远光切换方法,采用上述照明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到近光模式时,变光件滑动至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不反射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开启近光组件,形成近光;
切换到远光模式时,所述变光件滑动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开启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形成远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照明设备,变光件与主体滑动配合,变光件用于在主体上的第一位置与主体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变光件位于第一位置处,此时变光件不能反射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近光组件用于发出近光;变光件远离第一位置处,此时变光件由于位置变动,可反射远光补光组件及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对近光组件发出的近光进行补充,并与近光配合形成远光。上述照明设备,通过变光件与主体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远近光的切换,相比于传统的翻转等切换方式,切换更加稳定,照明效果更好。
上述近远光切换方法,切换到近光模式时,变光件滑动至第一位置处,变光件不反射近光组件,开启近光组件,此时照明设备可通过近光组件放出近光,切换到远光模式时,变光件滑动离开第一位置处,由于变光件位置变动,远光补光组件及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均可通过变光件进行反射,开启远光补光组件及近光组件,用于形成远光。上述近远光切换方法利用变光件与照明设备之间的滑动,以及近光组件与远光补光组件的开启关闭,实现近远光切换,滑动的运动方式使近远光的切换更稳定,较传统的翻转等方式,切换更加稳定,照明效果更好,同时只有远光模式时才需要开启远光补光组件,更加省电、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设备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设备拆除近光反射件及遮光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110、导杆,200、变光件,210、滑动块,220、反光镜,300、近光组件,310、第一光源件,320、近光反射件,330、遮光件,400、远光补光组件,410、补光反射件,500、凸透镜,600、电机,700、风机,800、透镜支架,900、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设备包括主体100、变光件200、近光组件300及远光补光组件400,变光件200与主体100滑动配合,变光件200能在主体上的第一位置及主体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变光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处,变光件200不能反射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近光组件300用于形成近光;变光件200远离第一位置处,变光件200能够反射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均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并与近光配合形成远光。
上述照明设备,变光件200与主体100滑动配合,变光件200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变光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处时,变光件200不会对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此时照明设备利用近光组件300发出近光;变光件200远离第一位置处时,变光件200由于位置变动,可反射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对近光组件300发出的近光进行补充,形成远光,此时为远光模式。上述照明设备,通过变光件200与主体100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远近光的切换,相比于传统的翻转等切换方式,切换更加稳定,照明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为变光件200在主体100上进行往复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本实施例中,近光的照射范围为照明设备前方部分区域,远光的照射范围除了照明设备前方部分区域,还包括照明设备前方更远处的区域。
如图3所示,变光件200包括滑动块210与反光镜220,滑动块210与主体100滑动配合,反光镜220设于滑动块21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反光镜220靠近近光组件300的侧面为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近光组件300及远光补光组件400发出的光线。通过上述结构,当滑动块210离开第一位置时,反光镜220的位置跟随滑动块210发生变化,此时反光镜220上的第一反射面可反射远光补光组件400、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形成远光,并使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进行集中反射,可照射到更远的距离,使远光的照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滑动块21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设有弧形口,反光镜220设于弧形口底部,当处于远光模式时,滑动块210不会对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进行过多的阻挡,同时反光镜220位于弧形口内,不会占据多余的空间,可保证照明设备的结构紧凑。
如图1及图2所示,近光组件300包括第一光源件310、近光反射件320及遮光件330,第一光源件310设于主体100与近光反射件320之间,近光反射件320靠近第一光源件310的一侧为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用于将第一光源件310的光线反射至主体10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遮光件330设于近光反射件32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遮光件330用于遮挡近光反射件320反射的部分光线。第一光源件310发出光线,并通过近光反射件320上的第二反射面反射至主体10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同时遮光件330遮挡近光反射件320的部分光线,形成近光。进一步地,遮光件330远离近光反射件320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此时遮光件330使近光具有带切割线的光型,使近光的照明效果更好。
可选地,近光反射件320与遮光件330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可保证近光反射件320与遮光件330的连接稳定,同时结合处不会漏光,有利于提高照明效果。
可选地,第一光源件310为led灯具,体积小、亮度高同时发热小,可增加照明效果,同时减小照明设备的体积。此外,第一光源件310也可为卤素灯或激光灯等其他类型灯具。
遮光件330上设有第三反射面,变光件20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相对设置,第三反射面用于将第一光源件310和/或远光补光组件400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用于将光线反射至主体10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遮光件330的上述结构时,变光件200位于第二位置,遮光件330上的第三反射面可将第一光源件310和/或远光补光组件40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将上述光线反射至主体10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用于补充形成远光,使远光的照明效果更好。可选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均为镜面,反射效果更好。
如图3所示,远光补光组件400包括第二光源件及补光反射件410,第二光源件设于补光反射件410与变光件200之间,补光反射件410靠近第二光源件的一侧设有第四反射面,第二光源件发出的光线通过第四反射面反射至第三反射面。补光反射件410上的第四反射面将第二光源件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三反射面,再由第三反射面反射至第一反射面,最后由第一反射面反射,用于补充形成远光。
可选地,第二光源件为led灯具。此外,第二光源件也可为卤素灯或激光灯等其他类型灯具。
第一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均为内凹球面,第二反射面为半锥面,第二反射面的母线为弧线,第二反射面的半径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逐渐增大。内凹球面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可将散乱的光线集中,同时可将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光,减少照明设备的眩光,提高照明效果。第二反射面的结构可保证第二光源件发出的光线可较多的传播至第三反射面处,提高远光的亮度及照明效果。可选地,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均为镜面,反射效果更好。
可选地,滑动块210靠近近光反射件320的侧面为镜面,可将散射到滑动块的光线重新反射至近光反射面或遮光件330的第二反射件,增大对第一光源件310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照明效果。
当滑动块2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光源件位于反光镜220的背部,反光镜220的背部为反光镜220远离第四反射面的一侧,且第二光源件位于反光镜200的范围内。通过上述结构,第二光源件向反光镜220靠近第一光源件310的一侧传播的光线会被反光镜220阻挡,此时第二光源件的大部分光线都通过补光反射镜反射至遮光件330上的第二反射面,再由第二反射面反射至反光镜220上的第一反射面,使形成的远光的照明效果更好,同时第二光源件的光线被反光镜220所阻挡,不会散射到照明设备的其余空间,可减少由散乱光线引起的眩光等。
如图1及图3所示,上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凸透镜500,凸透镜500设于主体10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近光反射件320与反光镜220均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凸透镜500。凸透镜500具有汇聚的作用,可增加光线的集中度,提高照明效果。本实施例中,滑动块的滑动轨迹平行于凸透镜500的主光轴,此时滑动块2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不同位置时,反光镜220上的第一反射面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不同,使远光具有不同的照明效果。
如图3所示,主体100具有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滑动块210滑动配合的滑动槽,主体100靠近第一位置的一端上设有豁口,豁口朝向凸透镜500设置,豁口两侧的主体100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滑动块210上设有与第一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一凸起、及与第二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凸起,第一光源件310设于第一侧面上,并位于主体100远离第一位置的一端,近光反射件320罩设第一光源件310,遮光件330与近光反射件320连接,遮光件330向近光反射件320靠近主体100的一侧弯折,第二光源件设于第二侧面上靠近豁口底部的位置处,补光反射件410罩设第二光源件。本实施例中,主体100上的豁口与变光件200上的弧形口匹配,也可起到使照明设备内的结构更加紧凑的作用。
可选地,照明设备还包括安装柱900,安装柱900设于主体100远离凸透镜500的一侧,安装柱900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可保证照明装置安装稳定,提高照明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主体100上设有导杆110,滑动块210与导杆110滑动配合,当滑动块210位于导杆110的其中一个端部时,变光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当滑动块210位于导杆110的另一个端部时,变光件200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滑动块210与导杆110既为滑动配合,同时导杆110对滑动块210有限位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滑动块210在滑动中的稳定性,可保证远近光切换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当变光件200位于第一位置时,上述照明设备的近光效果较好,当变光件200位于第二位置时,上述照明设备的远光效果较好,因此远近光切换完成时,变光件200处在第一位置处或第二位置处。
可选地,导杆110为平行设置的至少两根杆件,可进一步提高变光件200运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两根导杆110分别固定于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内,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的形状相同,且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沿相同方向设置,其中一根导杆110沿第一导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穿设第一凸起,另一根导杆110沿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穿设第二凸起,第一导槽的一端部为上述第一位置处,第一导槽的另一端部为上述第二位置处。
如图2所示,上述照明设备还包括电机600,电机600与变光件200传动连接,电机600设于主体100远离变光件200的一侧。电机600用于带动变光件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此外电机600运行及传动稳定,可保证变光件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电机600为步进电机600,步进电机600可直接输出直线运动,可更好的使变光件200做直线往复运动。
如图2所示,上述照明设备还包括风机700,风机700设于主体100上,风机700设于主体100远离变光件200的一侧。风机700可对上述第一光源件310、第二光源件及电机600等元件进行散热,保证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主体100为铝铸件,铝铸件的传热效率高,可迅速将高温区域的热量传递至低温区域,进一步提高照明设备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主体100的铝铸件结构可与风机700配合,加快照明设备内部的散热,增加照明设备的持续工作能力及工作的稳定性。
上述照明设备还包括透镜支架800,主体100与凸透镜500通过透镜支架800连接,透镜支架800为筒状,且透镜支架800的一端套设于凸透镜500的外侧,透镜支架800的另一端与主体100连接,透镜支架800内部用于形成光线通过的通路。透镜支架800可固定凸透镜500,使其工作更稳定,有利于提升照明效果。
近远光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到近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至第一位置处,变光件200不反射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开启近光组件300,形成近光;
切换到远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处,变光件200反射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光组件300发出的光线,开启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光组件300,形成远光。
上述近远光切换方法,切换到近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至第一位置处,此时变光件200不能反射近光组件300,开启近光组件300,照明设备可通过近光组件300放出近光,切换到远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离开第一位置处,由于变光件200位置变动,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光组件300均可通过变光件200进行反射,开启远光补光组件400及近光组件300,用于形成远光。上述近远光切换方法利用变光件200与主体100之间的滑动,以及近光组件300与远光补光组件400的开启关闭,实现近远光切换,滑动的运动方式使近远光的切换更稳定,较传统的翻转等方式,切换更加稳定,照明效果更好,同时只有远光模式时才需要开启远光补光组件400,更加省电、环保。
进一步地,远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至第二位置处,开启远光补光组件及近光组件。此时变光件200可最大限度的对近光组件300及远光补光组件400进行反射,此时远光的照明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近光模式时,第二光源件关闭,第一光源件310开启,近光反射件320的第二反射面将第一光源件31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凸透镜500处,第二反射面反射的部分光线被遮光件330遮挡,变光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处,反光镜220上的第一反射面不与遮光件330上的第三反射面相对,第一反射面不会反射由第三反射面反射来的光线,由于遮光件330的外边缘为弧形,此时到达凸透镜500的光线通过凸透镜500的汇聚作用可形成带有切割线的近光;远光模式时,变光件200位于第二位置处,此时第一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相对设置,第一光源件310与第二光源件均开启,第二反射面将第一光源件31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凸透镜500,被遮光件330遮挡的部分光线通过第三反射面反射至第一反射面,此外,第四反射面将第二光源件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三反射面,并通过第三反射面反射至第一反射面,由第一反射面将上述光线反射至凸透镜500,用于对近光进行补充,与近光配合形成远光。
可选地,对近光模式或远光模式的选择可由人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通过感光装置等仪器自动选择。
此外,上述近远光切换方法可由近光模式切换为远光模式或由远光模式切换为近光模式。由近光模式切换为远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离开第一位置处,开启远光补光组件400;由远光模式切换为近光模式时,变光件200滑动至第一位置处,同时近光组件300保持开启,关闭远光补光组件4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变光件、近光组件及远光补光组件,所述变光件与所述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变光件能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位置及所述主体上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不能反射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所述近光组件用于形成近光;所述变光件远离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能够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并与近光配合形成远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光件包括滑动块与反光镜,所述滑动块与所述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反光镜设于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所述反光镜靠近所述近光组件的侧面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件、近光反射件及遮光件,所述第一光源件设于所述主体与所述近光反射件之间,所述近光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件的一侧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件的光线反射至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近光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遮光件用于遮挡所述近光反射件反射的部分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上设有第三反射面,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时,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件和/或所述远光补光组件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包括第二光源件及补光反射件,所述第二光源件设于所述补光反射件与所述变光件之间,所述补光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二光源件的一侧设有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二光源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四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及所述第四反射面均为内凹球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半锥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母线为弧线,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半径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设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近光反射件与所述反光镜均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凸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块滑动配合的滑动槽,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上设有豁口,所述豁口朝向所述凸透镜设置,所述豁口两侧的所述主体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所述滑动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一凸起、及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光源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并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一端,所述近光反射件罩设所述第一光源件,所述遮光件与所述近光反射件连接,所述遮光件向所述近光反射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光源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靠近所述豁口底部的位置处,所述远光补光件罩设所述第二光源件。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导杆,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杆滑动配合,当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导杆的其中一个端部时,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导杆的另一个端部时,所述变光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10.一种近远光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到近光模式时,变光件滑动至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不反射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开启近光组件,形成近光;
切换到远光模式时,所述变光件滑动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件反射所述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开启远光补光组件及所述近光组件,形成远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16986.7A CN107143755B (zh) | 2017-05-08 | 2017-05-08 | 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16986.7A CN107143755B (zh) | 2017-05-08 | 2017-05-08 | 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3755A true CN107143755A (zh) | 2017-09-08 |
CN107143755B CN107143755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5977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16986.7A Active CN107143755B (zh) | 2017-05-08 | 2017-05-08 | 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43755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57379U (zh) * | 2014-05-21 | 2014-10-01 | 天津方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远近光一体双光源的透镜式汽车前照灯光学模组 |
US20150300590A1 (en) * | 2014-04-22 | 2015-10-22 | Yujing Technology Co., Ltd. | Beam-controllable headlight |
CN205079135U (zh) * | 2015-08-31 | 2016-03-09 | 丹阳市宝石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双功能的汽车投影灯模块 |
CN205619152U (zh) * | 2016-02-23 | 2016-10-05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车灯led远近光一体带adb功能的pes单元 |
CN205737197U (zh) * | 2016-05-10 | 2016-11-30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照灯远近光切换装置 |
CN207298400U (zh) * | 2017-05-08 | 2018-05-01 | 广州市安亿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照明设备 |
-
2017
- 2017-05-08 CN CN201710316986.7A patent/CN1071437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00590A1 (en) * | 2014-04-22 | 2015-10-22 | Yujing Technology Co., Ltd. | Beam-controllable headlight |
CN203857379U (zh) * | 2014-05-21 | 2014-10-01 | 天津方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远近光一体双光源的透镜式汽车前照灯光学模组 |
CN205079135U (zh) * | 2015-08-31 | 2016-03-09 | 丹阳市宝石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双功能的汽车投影灯模块 |
CN205619152U (zh) * | 2016-02-23 | 2016-10-05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车灯led远近光一体带adb功能的pes单元 |
CN205737197U (zh) * | 2016-05-10 | 2016-11-30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照灯远近光切换装置 |
CN207298400U (zh) * | 2017-05-08 | 2018-05-01 | 广州市安亿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照明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3755B (zh) | 202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68116A (zh) | 车辆用灯具 | |
US7223002B2 (en) | Hybrid fiber optic framing projector | |
EP2177817A2 (en) | Plasma light source automated luminaire | |
GB2483554A (en) | Stage light | |
CN105090830A (zh) | 一种改善光斑均匀性的舞台灯光学系统 | |
US20150092418A1 (en) | 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a luminaire utilizing a lamp with and intense hotspot | |
CN208269036U (zh) | 远近光一体化照明系统 | |
CN105402669A (zh) |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led前照灯 | |
CN109237414A (zh) | 光学单元 | |
CN103836455B (zh) | 灯具 | |
EP2550673B1 (en) | Plasma light source automated luminaire | |
CN207298400U (zh) | 照明设备 | |
CN204554514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舞台灯 | |
CN107143755A (zh) | 照明设备及近远光切换方法 | |
CN204863065U (zh) | 一种医用检查灯 | |
CN104676380A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舞台灯 | |
CN208859386U (zh) | 一种用于追光灯的镜片切换平台 | |
CN1184434C (zh) | 文物展览专用可调式光纤光源 | |
JPH04138439A (ja) | 照明装置 | |
US20150103553A1 (en) | Plasma light source automated luminaire | |
CN214094284U (zh) | 动态灯光成像系统 | |
CN209470142U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3587060B2 (ja) | 光ファイバー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 |
CN108954107A (zh) | 一种用于追光灯的镜片切换平台 | |
CA2615754A1 (en) | Light source for high efficiency illumination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