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4338A -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 Google Patents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4338A
CN107124338A CN201710280053.7A CN201710280053A CN107124338A CN 107124338 A CN107124338 A CN 107124338A CN 201710280053 A CN201710280053 A CN 201710280053A CN 107124338 A CN107124338 A CN 107124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network
clouds
internet
doub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00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长江
郑斌
陈剑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you Z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you Z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you Z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you Z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00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24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24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4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79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type on the uplink side, i.e. towards th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87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offered subscriber services
    • H04L12/2889Multiservice, e.g. MS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包括双结构网络,所述双结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结构和第二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于IP寻址,应用基于浏览器;第二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通讯网,基于内容寻址,信息就近获取、处理。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可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广播网、数字广播网、有线电视网等多网融合,既能弥补互联网的缺陷,又可发挥卫星网等网络的优势,使数据交互可以端到端(E2E)方式进行,能显著提高数据应用和交互的安全性和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背景技术
现时网络应用平台大部分是基于传统互联网,这种网络是基于IP地址寻址机制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带宽瓶颈、内容冗余、难以管理等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突出因素。卫星广播网天生具有覆盖广、数据广播和建设成本低等优势,但是传统互联网与电信网、广播网并没有(或很少)交集,天基卫星网和地基互联网没有形成协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且高效的互联网次结构和补充。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包括双结构网络,所述双结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结构和第二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于IP寻址,应用基于浏览器;第二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通讯网,基于内容寻址,信息就近获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包括云端、云平台、云端平台和终端,其中,
云端,是该网络平台中的核心节点;云端是采用X86和ARM架构芯片的物理双结构,也是Linux和Android双系统结构,能够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云平台,管理云端的平台,负责内容的收、发、存储和分析、调度;
云端平台,由“云端+终端”组成,终端包括有派、移动端和其他终端;云端平台通过云端注册绑定机制收集信息并形成信息之间的关系,对信息规范加标签,提供应用、服务;并通过云端进行终端管理,连接并管理传感器等外设,连接并处理视频,接入传统互联网网站,提供针对有派及终端的内容收、发服务,进行逻辑分析及数据存储。
更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是内容分发网络平台,通过注册绑定建立起人、事、物、空间、时间的关系,通过各类应用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不断丰富云端平台和云平台的数据量;云平台通过逻辑分析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相互关联;信息再由云平台播发至云端平台,云端平台播发至各个终端,实现有序、可控、高效的内容分发和信息交互。
更进一步的,所述云端是平台中的CDN核心节点设备,负责加标、寻址、注册绑定;按职能的不同,可分为ECDN、ICDN和OCDN。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建立一种融合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双结构网络端到端(E2E)平台,可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广播网、数字广播网、有线电视网等多网融合,既能弥补互联网的缺陷,又可发挥卫星网等网络的优势,使数据交互可以端到端(E2E)方式进行,能显著提高数据应用和交互的安全性和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平台CDN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ECDN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ICDN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OCDN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统一内容标签UCL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平台的开发、实施与运营管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包括双结构网络,所述双结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结构和第二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于IP寻址,应用基于浏览器;第二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通讯网,基于内容寻址,信息就近获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包括云端、云平台、云端平台和终端,其中,
云端,是该网络平台中的核心节点;云端是采用X86和ARM架构芯片的物理双结构,也是Linux和Android双系统结构,能够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其中,ARM架构上的Android系统,负责实现交互,连接第一网络;X86架构上的Linux系统,负责运行任务和数据处理,通过第二网络连接云平台。在平台中,云端作为网络路由和信息路由,通过WIFI、蓝牙、红外、NFC等多种通信手段连接终端,实现对人、事、物、空间、时间的信息内容采集、分析、加标签和存储。同时,云端可以对接第三方平台、应用、APP、网站等,实现对第三方信息、服务和内容的接入和分发。
云平台,管理云端的平台,负责内容的收、发、存储和分析、调度;端收集信息、加标后将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根据标签进行内容寻址,实现对内容的登记、备份和播发、管理。
云端平台,由“云端+终端”组成,终端包括有派、移动端和其他终端;云端平台通过云端注册绑定机制收集信息并形成信息之间的关系,对信息规范加标签,提供应用、服务;并通过云端进行终端管理,连接并管理传感器等外设,连接并处理视频,接入传统互联网网站,提供针对有派及终端的内容收、发服务,进行逻辑分析及数据存储。
如图2所示,所述平台是内容分发网络平台,通过注册绑定建立起人、事、物、空间、时间的关系,通过各类应用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不断丰富云端平台和云平台的数据量;云平台通过逻辑分析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相互关联;信息再由云平台播发至云端平台,云端平台播发至各个终端,实现有序、可控、高效的内容分发和信息交互。如图6所示,在平台中,所有信息内容都需要加UCL,便于内容聚合以及全程管控。每个UCL大小约为1KB,这1KB的信息描述了内容的来源、去向、安全属性等基本信息。其作用是实现内容寻址,解决数据来去以及内容与实际内容库之间的关系,使内容来源简化及规范化:区别于传统互联网基于TCP/IP的寻址方式,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的寻址方式是基于内容寻址,云端对接入的所有信息和内容进行加标,并按一定规则对标签进行管理,然后上传到云平台,云平台通过标签对全网内容进行记录、备份、播发调度和管理。
UCL机制的关键是编码,解码和校验。在平台中,UCL的校验方式是由云端和云平台根据人、事、物、地、时五要素包含的物理因素、虚拟因素、内容因素进行本地校验和复合校验:本地校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的远程校验(如手机验证码),平台中通过云端与终端的连接与交互,所有信息均通过云端在本地进行校验,可确保校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复合校验:云平台与云端之间进行校验,多种终端和云端之间的校验、通过多种网络(如WIFI/NFC/蓝牙等)校验等,通过多种校验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另外,所述云端是平台中的CDN核心节点设备,负责加标、寻址、注册绑定;按职能的不同,可分为ECDN、ICDN和OCDN。
如图3所示,ECDN是基础云端CDN节点,连接有派、移动端、局域网及其他外设,为终端用户服务,是对各类终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最终节点。ECDN具备ICDN和OCDN的功能,主要负责信息的接入收集和内容播发。
信息接收:ECDN负责接入和收集局域网、设备和传感器中的信息内容,按平台统一库结构将信息内容存储在本地,并对信息内容根据三个因素(物理因素、虚拟因素和内容因素)加标签,形成本地标签库及内容库,并将标签通过第二网络(经Linux系统)传递至云平台。内容播发:ECDN根据云平台的调度,将信息内容播发至有派及移动终端,实现其他终端与云端的信息交互。连接第一网络:ECDN可通过其Android系统连接互联网。
如图4所示,ICDN是云端CDN节点的一种,主要用于接入和收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局域网内的各种网站、服务、APP、应用的内容和数据,并将收集到的内容根据三个因素(物理因素、虚拟因素和内容因素)加标传递至云平台。第三方内容接入,对内容加标签,将内容上传至云平台。
如图5所示,OCDN主要用于将云平台的库结构内容通过转换工具进行转换,并发布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局域网内,通过网站、APP的形式将内容展现出来。库结构内容转化,内容发布和展现。
如图7所示,“注册”,就是信息采集的过程,“绑定”就是信息分析的过程。在云端设备的设计、生产、出厂、入库、出库、布放到使用、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对终端设备关联的人、事、物、地、时五要素的注册绑定,形成云端与云端、云端与平台、云端与终端的关系,实现功能、应用和管理的整体上的创新。
注册绑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将虚拟和现实、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过程;而注册绑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和要素,则是我们运营管理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的管理模型和要素。
注册绑定的完整过程,所需要进行的动作包括:获取/抓取/关联录入/绑定/形成逻辑矩阵/再绑定关联/校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4)

1.一种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包括双结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结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结构和第二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于IP寻址,应用基于浏览器;第二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通讯网,基于内容寻址,信息就近获取、处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云端、云平台、云端平台和终端,其中,
云端,是该网络平台中的核心节点;云端是采用X86和ARM架构芯片的物理双结构,也是Linux和Android双系统结构,能够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云平台,管理云端的平台,负责内容的收、发、存储和分析、调度;
云端平台,由“云端+终端”组成,终端包括有派、移动端和其他终端;云端平台通过云端注册绑定机制收集信息并形成信息之间的关系,对信息规范加标签,提供应用、服务;并通过云端进行终端管理,连接并管理传感器等外设,连接并处理视频,接入传统互联网网站,提供针对有派及终端的内容收、发服务,进行逻辑分析及数据存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是内容分发网络平台,通过注册绑定建立起人、事、物、空间、时间的关系,通过各类应用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不断丰富云端平台和云平台的数据量;云平台通过逻辑分析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相互关联;信息再由云平台播发至云端平台,云端平台播发至各个终端,实现有序、可控、高效的内容分发和信息交互。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是平台中的CDN核心节点设备,负责加标、寻址、注册绑定;按职能的不同,可分为ECDN、ICDN和OCDN。
CN201710280053.7A 2017-04-25 2017-04-25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Pending CN107124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0053.7A CN107124338A (zh) 2017-04-25 2017-04-25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0053.7A CN107124338A (zh) 2017-04-25 2017-04-25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4338A true CN107124338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72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0053.7A Pending CN107124338A (zh) 2017-04-25 2017-04-25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243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978A (zh) * 2017-09-06 2018-01-12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的自校验方法
CN109711808A (zh) * 2018-12-28 2019-05-03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E2e神经网络系统管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589A (zh) * 2008-11-19 2010-06-16 北京歌华有线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双网融合的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
CN105635179A (zh) * 2016-03-02 2016-06-01 清华大学 一种双网融合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US9386458B1 (en) * 2012-04-23 2016-07-05 Airhop Communications, Inc. Data offload using distributed network architectures
CN105978942A (zh) * 2016-04-27 2016-09-28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碎片化的cdn网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589A (zh) * 2008-11-19 2010-06-16 北京歌华有线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双网融合的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
US9386458B1 (en) * 2012-04-23 2016-07-05 Airhop Communications, Inc. Data offload using distributed network architectures
CN105635179A (zh) * 2016-03-02 2016-06-01 清华大学 一种双网融合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5978942A (zh) * 2016-04-27 2016-09-28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碎片化的cdn网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978A (zh) * 2017-09-06 2018-01-12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的自校验方法
CN109711808A (zh) * 2018-12-28 2019-05-03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E2e神经网络系统管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3805A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964962B (zh) 一种控制视联网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CN108965367B (zh) 一种控制视联网服务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9729310B (zh) 一种监控巡检数据导出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83770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飞行许可管理方法
CN103188260A (zh) 在网关使用基于ip的网络实现ccn的方法及网关
CN103685215A (zh) 电力通信运维移动系统以及电力通信运维方法
CN102663545A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配电网检修作业管理系统
CN105306900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调度高清综合组网视频监控系统
US20090225756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6209940B (zh) 信息推送方法及信息推送装置
CN103281673A (zh) 一种商业信息推送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9472326A (zh) 基于rfid的配网设备与资产管理移动应用系统
CN107077507A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1912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341754A (zh) 无人机观景景区用管理系统
CN103220328A (zh) 数据同步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05635686B (zh) 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的安全系统
CN107124338A (zh) 双结构网络端到端平台
CN102404616B (zh) 基于数字电视网络进行数据云推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65116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视音频传输系统及其视音频流分发方法
CN101656947B (zh) 跨异构网络业务共享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302460A (zh)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配网自动化系统
CN10428414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5986955U (zh) 智慧城市物联网云数据对接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