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127A - 具有稳定显示状态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稳定显示状态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127A
CN107111127A CN201580070063.7A CN201580070063A CN107111127A CN 107111127 A CN107111127 A CN 107111127A CN 201580070063 A CN201580070063 A CN 201580070063A CN 107111127 A CN107111127 A CN 107111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fluid
projection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0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1127B (zh
Inventor
罗马里克·马蒂厄·马萨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79,8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835848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79,6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759905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79,90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01882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02B26/00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表面;以及第一电极;第二支撑板;和具有突起表面的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个的伸长形状。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或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体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电接触;和第三电极。

Description

具有稳定显示状态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电润湿显示设备是已知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影响由这种设备中的显示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已知会发生回流。回流是以下情况:尽管施加电压来维持流体的配置,但例如由于显示元件的电容,所述配置朝着对应于未施加电压时的配置改变。这种流体配置的变化对于显示所希望的显示效果来说是有问题的。用于管理回流的已知技术的实例包括周期性地施加复位脉冲。
希望克服由回流导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图2A和图3A示意性地示出示例性电润湿元件的剖视图;
图1B、图2B和图3B示出示例性电润湿元件的平面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示例性电润湿元件的电路;
图5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示例性电润湿元件的方法;
图6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示例性电润湿元件的电路的替代实例;
图7和图8示意性地示出电润湿元件的另一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9和图10示意性地示出电润湿元件的另外的实例的剖视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包括电润湿显示设备的示例性装置的系统图;
图12示出根据实例的控制电润湿显示设备的方法;并且
图13示出根据实例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具有突起的电润湿显示设备的实例。尽管参考图描述了具体实例,但应了解设想了另外的实例,尽管所述另外的实例可具有与图的实例共同的一些特征,但也可具有与使用图所描述的那些不同的另外的特征。因此,使用图所描述的具体实例并未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如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利用图所描述的实例的某些特征不限于图的实例的具体实现,而是可使用和/或适配用于不同实例。例如,以下所描述的电极的形状、用于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的表面的可润湿性和/或例如具有疏水性表面的绝缘体或材料层的厚度可被调整来控制显示元件内的流体运动。
现在将描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实例。此类设备包括具有表面的第一支撑板和具有表面的突起(另外被称为突起表面)。使用施加电压,第一流体可从至少部分地邻接突起的表面转移至至少部分地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且反之亦然。因此,第一流体可在不同配置、例如在以下配置之间切换:第一流体的第一体积邻接突起的表面并且第一流体的第二体积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配置;和第三体积(小于第一体积)邻接突起的表面并且第四体积(大于第二体积)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配置。这些不同配置对应于不同显示效果,例如具有不同灰度等级,如以下将进一步解释。
图1A示出电润湿设备的实例的一部分的图解剖视图。在此实例中,设备是包括多个电润湿元件的电润湿显示设备1,所述多个电润湿元件是图片元件2(另外被称为显示元件),所述图片元件2中的一个在图1A中示出。在实例中,多个电润湿元件可限定用于提供显示效果的像素,多个电润湿元件中的每个电润湿元件为用于提供子像素显示效果的子像素。在其他实例中,每个电润湿元件可限定像素。本实例的图片元件的侧向尺寸在图1A中由两条虚线3、4指示。图片元件包括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支撑板可以是每个图片元件的单独部分,但是支撑板可以被多个图片元件共同地共享。支撑板可包括玻璃或聚合物衬底8、10,并且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在实例中,支撑板包括的层和/或结构比所示出的多,所述层和/或结构例如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电路。例如出于简洁在图1A中未示出此类特征。
显示设备具有观看侧12和后侧14,在所述观看侧上可观看到图像或显示效果。在图1A中,第二支撑板6的表面(所述表面在此实施例中是衬底10的表面)限定后侧14;第一支撑板5的表面(所述表面在此实施例中是衬底8的表面)限定观看侧12。图1A的显示设备可具有反射功能,例如其中第一流体具有反射性,如以下将进一步描述。然而,设想了另外的实例,所述另外的实例包括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的突起,并且可替代地具有透射或半透反射类型。透射类型的显示元件可被认为用来例如通过使光从光源透过显示元件到达观看侧来发光。多个显示元件可以是单色的。对于彩色显示设备,显示元件可分成多个组,每一组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单个显示元件可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对于彩色显示设备,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滤色器,例如第一支撑板内的合适的层,用于施予透过滤色器的光预定色调,从而实现所需显示效果。
每个显示元件的支撑板之间的空间16(所述空间另外可被认为是腔室)填充有两种流体,所述两种流体在此实例中为液体。在图1A的实例中,空间16填充有第一流体18和第二流体20。因此,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流体例如是导电的或极性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以是水或盐溶液,诸如氯化钾的水溶液。“导电的”例如意味着第二流体能够导电;例如,由于例如通过第二流体的离子流,电流可流动通过第二流体。在实例中,“极性的”意味着第二流体包括具有含净偶极子的分子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例如液体载体);即,由于电子分布,分子跨分子结构具有完整的偶极矩,其中分子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负电荷并且分子的至少一个不同部分具有正电荷。此类偶极矩包括永久偶极子。极性例如是由于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原子-原子键而导致,其中例如一个原子为杂原子诸如氧或氮。例如,这种极性原子-原子键是氧(O)原子与氢(H)原子之间的键,即–O-H键,所述键在一些实例中可能是由于存在至少一个羟基(-OH)基团所致。此类键的存在可致使第二流体内的不同分子之间的氢键合。
在图1A的实例中,第二流体是基本上反射性的,例如,第二流体被配置来反射入射在第二流体上的至少50%的可见光,例如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大约100%或100%的可见光。在实例中,第二流体的反射性由分散且悬浮在载液(例如上述水或盐溶液)中的白色颜料颗粒提供。白色颜料颗粒可例如是二氧化钛或可与载液兼容的替代白色颜料,所述载液适用于电润湿显示元件中。在其他实例中,第二流体可以是透明的并且可以是有色的和/或吸收性的。
第一流体是非极性的或不导电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例如可以是烷烃如癸烷或十六烷或者可以是油(诸如硅油)。
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不能混溶。因此,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基本上不与彼此混合,并且在一些实例中不会以任何程度与彼此混合。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基本不混溶性是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属性,例如它们的化学组成所致;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往往会保持彼此分离,因此往往不会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均匀混合物。由于此不混溶性,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界面22处汇合,所述界面在第一流体体积与第二流体体积之间限定边界;所述界面或边界可被称为弯液面。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基本上彼此不混合,在一些实例中设想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但是由于大部分第一流体体积不与大部分第二流体体积混合,所以据信所述混合可忽略不计。
第一流体吸收光谱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流体可透射光谱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滤色器。出于此目的,可通过添加颜料颗粒或染料来为第一流体上色。或者,第一流体可以是黑色的,例如吸收或反射光谱的基本上所有部分。在有待本文描述的实例中,第一流体是黑色的,且因此吸收光谱的例如处于可见光谱中的基本上所有部分。术语“基本上吸收”包括一定程度的变型,因此第一流体可不吸收所有波长,但吸收给定光谱(诸如可见光谱)内的大多数波长,以便执行元件中的第一流体的功能。第一流体因此被配置来吸收入射在第一流体上的基本上所有光。例如,第一流体可吸收处于可见光谱内且入射在第一流体上的90%或更多的光。
在实例、诸如图1A的实例中,第一支撑板5包括绝缘层24。绝缘层是透明的。绝缘层24可在图片元件的壁之间延伸。为了避免第二流体20与布置在绝缘层下方的电极之间的短路,绝缘层的层可在多个图片元件2的上方不间断地延伸,如图1A中所示。绝缘层具有面向图片元件2的空间16的表面26。表面26因此是第一支撑板的至少部分地由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邻接的表面,所述表面提供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方控制显示效果。绝缘层的厚度可小于2微米并且可小于1微米。
在实例中,绝缘层可以是单个层,例如由疏水材料形成;或者,如图1A所示,绝缘层可包括疏水层28和具有预定的介电属性的阻挡层30,如图1A所示,疏水层28面向(例如最接近)空间16。疏水层在图1A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可由 AF1600形成。阻挡层30可具有在垂直于衬底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在50纳米与500纳米之间的厚度,并且可由无机材料如氧化硅或硅制成。
每个显示元件2包括作为第一支撑板5的一部分的电极32,所述电极32在本文中另外被称为第一电极。电极与支撑板的提供显示区域的表面相关联(例如重叠)。在示出的实例中,每个显示元件的第一支撑板存在一个这种电极32。电极32通过绝缘层24与流体分离;相邻图片元件的电极每个被不导电层彼此分离。
在一些实例中,可在绝缘层24与电极32之间布置另外的层。电极32可以是任何希望的形状或形式。图片元件的电极32通过信号线34被供应有电势信号,在图1A中示意地指示。第二信号线连接到与第二流体20电接触的电极36(在本文中被称为第二电极),从而使得电荷可从所述电极流动到第二流体。当所有元件通过第二流体流体地互连并且共用第二流体、不因壁而间断时,这个电极是所有元件共有的。
在实例、例如图1A的实例中,第一流体18被约束来通过至少一个壁邻接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壁在此实例中为沿着图片元件的剖面的壁38。图片元件的剖面可具有任何形状;当图片元件以矩阵形式布置时,剖面通常为方形或矩形,但在其他实例中设想了不同的剖面形状。应注意,尽管在实例中描述了多个壁沿着图片元件的剖面并且约束第一流体邻接显示区域,但在其他实例中可存在围绕显示区域的一个连续的壁。
虽然壁被示出为从绝缘层24突出的结构,但是替代地所述壁可以是排斥第一流体的支撑板的表面层,诸如亲水层或疏水性较低的层。壁可从第一支撑板延伸到第二支撑板,但替代地,如图1A所示,可部分地从第一支撑板向第二支撑板延伸。由虚线3和4指示的图片元件的尺寸由壁38的中心限定。由虚线40、42指示的图片元件的壁之间的表面26的区域被称作显示区域44,在所述显示区域44的上方发生显示效果并且所述显示区域44邻接第一流体,其中表面也不邻接稍后描述的突起。显示效果取决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与由显示区域限定的表面邻接的区域量值,这依赖于如将在适当时候描述的施加电压V的量值。在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6之间和在第三电极32’和第二电极36之间施加的电压V的量值因此确定元件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并且用来控制流体配置。
在实例、诸如图1A的实例中,第二支撑板6与第一支撑板具有类似的构造。第二支撑板类似于第一支撑板的特征在图1A中由相同参考数字加上标记’来标记。例如,第二支撑板包括电极32’(在本文中别处被称为第三电极),所述电极32’类似于第一支撑板的电极32,尽管在其他实例中电极的形状、电属性和/或材料对于每个电极可能不同。在实例中,第三电极形成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与突起重叠,例如第三电极的侧向范围与突起的侧向范围重叠。第一支撑板的特征的描述应被认为适用于第二支撑板的对应特征。因此,现在将描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差异。
在实例、例如图1A的实例中,显示元件包括突起。在图1A的实例中,突起46被形成为第二支撑板6的一部分(因此图1A中的支架延伸来包括突起46但不包括第一支撑板的壁38)。
本文所描述的突起是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突出并且被形成为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的形成物。在图1A的实例中,突起从第二支撑板突出并且延伸来接触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然而,在其他实例中,突起替代地被形成为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或形成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者的一部分。
针对不同实例设想了许多不同形式的突起。例如,如图1A所示(但也针对其他实例设想),突起具有伸长形状,例如是伸长元件,所述突起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延伸到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例如,突起在基本上垂直于表面26’的平面的方向上(例如在制造公差内垂直)从第二支撑板延伸。突起可被认为例如是结构、支柱、立柱或柱体。在实例中,突起具有的高度可大于宽度,尽管在其他实例中突起的宽度可大于突起的高度。突起例如占据第一支撑板的由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邻接的表面的小于50%,例如小于40%、小于30%、小于20%或小于10%。因此,突起占据(例如具有占地区域覆盖)由第一流体和/或第二流体邻接的表面的相对小的区域。突起在平行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的平面的平面截取的剖面例如是圆形或方形,尽管设想了其他形状。另外,这种剖面的形状和大小沿着突起的长度可基本上恒定,例如在可接受制造公差内恒定,尽管在其他实例中形状或大小沿着突起的长度可改变,如利用使用以下图4和图5的实例将解释。突起的尺寸例如被设计成便于突起充分地执行其功能,例如作为用于引导第一流体的流动的导管,如以下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另外,突起在显示元件的侧向范围内的位置对于不同实例可能不同。位置可例如被选定来改善第一流体导管属性,例如突起可被定位成相对于表面26’基本上居中,例如在可接受制造公差内居中,从而使得第一流体去和从第一支撑板5的显示区域的流动在突起周围是均一的。这是突起被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壁分离的实例;例如从突起侧向的方向上在突起与至少一个壁之间存在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因此可位于显示区域内。
在图1A的实例中,突起46是形成在阻挡层30’上并且相对于显示元件的侧向范围基本上居中定位的伸长元件。突起被形成为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在此实例中,突起46具有圆形剖面。在实例、诸如图1A的实例中,突起从第二支撑板延伸并且接触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通过接触表面,突起可另外充当间隔部以减少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形变。
在实例中,突起可由单一材料(例如疏水性材料)形成。在其他实例、例如在图1A的实例中,突起由伸长结构48形成并且疏水层50覆盖所述伸长结构48。伸长结构例如形成在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层上。疏水层50例如还覆盖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层的表面;例如,在图1A中,疏水层还覆盖第二支撑板的绝缘层30’并且因此是第二支撑板的连续疏水层,所述疏水层提供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和突起的表面52邻接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在图1A中,突起被形成为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在实例中,疏水层具有基本上均一的厚度,例如在可接受制造公差内是均一的。
在实例中,突起的表面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第一流体具有比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低的可润湿性。因此,在图1A中,突起的表面52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第一流体没有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那么可润湿;如稍后将更加解释的,这意味着第一流体可切换来邻接突起的表面和/或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在实例中,突起的表面位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的平面外;因此,例如突起的表面可被认为位于垂直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
应注意当跨表面施加电压时,由于材料表面上的电润湿效果,材料表面的可润湿性可改变。因此,尽管材料的固有可润湿属性在施加电压或未施加电压时都不会改变,但是当跨表面施加电压时,材料表面的可润湿性可从固有可润湿性临时改变成不同的可润湿性,所述不同的可润湿性例如对第一流体不太可润湿并且因此例如对第二流体更加可润湿。因此在以下描述的各个点处,表面的可润湿性是指在无施加或未施加电压的背景下;这意欲描述具有表面的材料的固有可润湿属性,同时不影响表面上的静电电荷。
可润湿性涉及流体对固体表面的相对亲合力。可润湿性可通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角来测量。接触角由流体与固体之间在流体-固体边界处的表面张力的差确定。例如,高的表面张力差可指示疏水属性。在本文描述的实例中,可被第一流体润湿的表面在流体-固体边界处形成1至119度范围内的接触角,所述角由在第一流体内绘制的圆弧(未示出)表示。
尽管突起的表面(例如图1A中的表面52)对于第一流体没有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例如图1A的表面26)那么可润湿,但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和突起的表面每个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都可被第一流体润湿,并且例如每个是疏水性的(具有排斥水的倾向)。突起的表面的可润湿性、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可润湿性并且因此两个可润湿性之间的差异被选定来实现对在邻接突起的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转移第一流体的控制以及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在施加电压之后能够基本上维持。这将在以下进一步详细解释。
在第二支撑板包括突起的实例、例如图1A的实例中,第二支撑板的用于邻接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包括突起的表面52和另外的表面54。另外的表面例如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例如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第一流体具有比突起的表面低的可润湿性并且在一些实例中可以是亲水性的。另外的表面例如是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的一部分,但是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第一流体具有较低可润湿性,使得第一流体往往不会润湿所述另外的表面。图1A中的另外的表面例如围绕和邻接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的另一个部分,其邻接突起表面52。因此,在另外的表面54邻接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的剩余部分处形成的线L界定(例如标记)第二支撑板的可被第一流体润湿的表面的邻接范围。换句话讲,线L指示另外的表面54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26’之间的可润湿性变化,所述变化限制(例如防止或阻止)第一流体比所希望的跨第二支撑板的更多表面传播。线因此例如充当第二支撑板的可被第一流体润湿的表面的范围的周边。例如,线L限定第二支撑板的可被第一流体润湿的表面的最大范围。在实例、例如图1A的实例中,另外的表面54是亲水性的,而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其他部分是疏水性的。邻接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其他部分的突起的表面对于第一流体具有例如与其他表面相同的可润湿性。突起的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其他部分因此例如形成对于第一流体具有相同可润湿性的单个表面。
线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例如圆形)以便围绕突起的侧向范围。在设计电润湿显示设备时,可根据例如第一流体体积、例如空间尺寸或流体所希望的切换属性来选定线L的位置。因此,在不同的实例中,线L的位置可与图1A所示的不同。例如,另外的表面可邻接突起的表面,所述另外的表面与所述突起的表面之间没有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另一部分;稍后使用图6和图7描述这种实例的实例。由于另外的表面邻接突起的表面,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并且因此所述另外的表面可例如具有与突起的表面相同的可润湿性。在其他实例中,另外的表面对于第一流体具有的可润湿性可比突起的表面的可润湿性大,并且可例如是疏水性的;在此类实例中突起的表面可以是疏水性的或者在一些实例中为亲水性的。
在其他实例中,可不存在这种另外的表面。替代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包括突起的表面并且从突起延伸到围绕所述突起的至少一个壁38’。例如,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第二支撑板的至少一个壁38’的最接近突起的表面对第一流体具有比第二板的表面低的可润湿性。例如,至少一个壁的表面可以是亲水性的并且第二支撑板的表面(除至少一个壁的表面之外)是疏水性的。通过限制第一流体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上传播的范围,至少一个壁的表面汇合(例如邻接)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线因此以类似的方式充当先前描述的线L。
图1B示出第一支撑板的平面视图中的矩形图片元件的矩阵。由虚线56指示对应于图1A中的虚线3和4的图1B中的中心图片元件的尺寸。线58指示壁的内部边界;线还是显示区域26的边缘(例如周边)。虚线60指示突起46的侧向范围。
参考图1A和图1B,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被第一流体18邻接的区域由对角剖面线示出。因此,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的周边由线62示出。如应了解的,由于第一流体邻接少于所有显示区域,当第一流体如以上所解释的例如为黑色时,光可通过观看侧12传递到显示元件中,被第二流体反射,并且接着通过第一支撑板的显示区域的不邻接第一流体的一部分离开。根据邻接第一流体的显示区域的区域大小,显示元件可根据可通过显示元件离开显示元件的光量提供不同的显示效果。因此,第一流体的可控制配置用来将显示元件操作为光阀,从而在显示区域上方提供显示效果。
现在将进一步描述控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以控制显示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的实例。图12还示出一种根据本文描述的实例控制电润湿显示设备的方法。
在实例中,可使用施加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或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电压来切换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因此,可通过控制施加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的量值以及通过控制施加在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的量值来控制第一流体邻接突起表面的体积和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体积。使用图1A和图1B示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是一个实例。可根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V1或者在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V2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获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另外的配置。现在将参考图2A、图2B、图3A和图3B展示此。
图2A和图3A示出与图1A相同的显示元件,除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不同之外。同理,图2B和图3B示出与图1B相同的显示元件。因此在这些图中使用相同参考数字。
图2A和图2B示出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第一配置的实例。在此实例中,此配置对应于可由显示元件提供的最亮显示效果。换句话讲,第一流体被配置来邻接显示区域的最小区域(在由例如稍后描述的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控制的切换参数内)。这由图2B的对角剖面线示出。
图3A和图3B示出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第二配置的实例。在此实例中,此配置对应于可由显示元件提供的最暗显示效果。换句话讲,第一流体被配置来邻接显示区域的最大区域。这由图3B的对角剖面线示出。
在实例、例如图1A至图3B的实例中,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处于第一配置时,第一流体的第一体积邻接突起的表面52并且第一流体的第二体积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并且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处于第二配置时,第一流体的第三体积邻接突起的表面52并且第一流体的第四体积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26。第三体积小于第一体积并且第四体积大于第二体积。在实例中,第一流体还可比邻接突起表面更多地邻接第二支撑板的表面。
通过控制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施加,例如施加第一电压和/或第二电压的量值或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流体可在邻接突起的表面的一部分与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一部分之间转移。因此,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在第一配置与第二配置之间切换。
应注意当第一流体被描述为邻接表面或表面的一部分时,这是指第一流体的位于相关表面上的一部分;“位于...上”例如不限于邻接表面而且邻接第一流体的本身不邻接表面但被支撑在相关表面上的另外的体积。
如以上所解释的,突起的表面的可润湿性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的差被选定来实现对转移第一流体的控制。例如,由于突起的表面比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对于第一流体具有较低可润湿性,第一流体对于润湿突起的表面可更偏好润湿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然而,由于突起的表面和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对第一流体均具有可润湿性,在不对第一流体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一流体邻接突起的表面的一部分的配置在施加第一电压和/或第二电压之后维持基本上不变,例如在移除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之后,例如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或第三电极中的任一个之间未施加电压。基本上不变例如是以下情况:来自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显示效果被观看者感知为不可改变。此不变显示效果可继续,直到需要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不同配置来实现不同显示效果为止。配置因此可比已知设备中由于回流用于油移动所花费的时间持续更长时间维持不变。在实例中,配置可维持不变的时间段可例如大约数天、数周、数月或更长。以此方式,显示元件可被认为提供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维持基本上不变的多个稳定显示状态,同时例如没有回流发生的问题。这因此排除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回流减少或回流补偿技术的需要,所述技术中的一些技术可使用电力来实现例如周期性地施加复位信号。
为了改变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例如为了将第一流体从邻接突起的表面移动到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施加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V1设定有比施加在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V2(具有非零量值)低的量值(例如量值为零(即,V1=0V))。这涵盖第二电压V2的量值可被设定成比第一电压V1大的可能性。因此例如,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从第一配置(如例如图2A的实例所示)切换成第二配置(如例如图3A的实例所示)。施加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中的每一个的具体量值和持续时间被选定来使得能够根据显示元件的参数在流体配置之间切换,所述参数例如突起的表面和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可润湿性以及显示元件中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体积。
为了改变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例如为了将第一流体从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移动到邻接突起的表面,第一电压V1设定有比第二电压V2(所述第二电压V2例如量值为零(即,V2=0V))大的量值(非零量值)。这涵盖第二电压V2的量值可被设定成比第一电压V1小的可能性。施加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具体量值和持续时间类似地取决于如稍早解释的显示元件参数。零电压等于未施加电压,例如未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因此,通过适当控制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设定,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被选择性地切换成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中的一个。此外,通过适当选定施加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的量值和持续时间,切换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包括将第一流体从突起的表面和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中的各自一个转移到各自另一个)的速率可被控制成例如具有切换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预定速率或预设速率。
通过适当施加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流体可被认为被远离突起的表面或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推动。突起的表面因此可被认为充当第一流体的储器。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量值,电压梯度可被设定成有利于第一流体的移动方向(例如从突起移动到第一支撑板,或反之亦然)。梯度量值并且因此第一流体流动速率例如取决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中的每一个的具体量值。
在实例中,为了帮助将第一流体“推动”到所希望的表面,在实例中应跨第一流体施加具有较大量值的电压。因此,为了将第一流体从突起转移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处于第一配置的第一流体可位于第二流体(第二电极向所述第二流体施加电势)与第三电极之间。因此,界定第一流体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上的传播范围的线L可位于第二流体与第三电极之间,从而使得第二电压可跨第一流体的一部分被施加。通过可例如跨线L施加第二电压,用于移动第一流体的力被施加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界面处。因此,力被施加在第一流体体积的边缘处以帮助推动第一流体朝向第一支撑板的表面。
如以上所解释的,本文描述的实例表现出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多个稳定配置。这例如通过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是可能的,其被配置来利用至少一个处理器基本上维持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第一配置或第二配置中的一个,直到需要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不同配置来提供不同显示效果为止。这可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在施加第一电压和施加电二电压来设定一个流体配置与接着施加另外的第一电压和另外的第二电压来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切换成不同配置之间的时段期间,阻止(例如不)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诸如另外的第一电压)以及阻止在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例如另外的第二电压)。
现在将描述用于控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切换的电路的另外的细节。
图4示意性地示出系统的部分(诸如便携式装置70)的实例。以下进一步解释这种实例的另外的细节。所述装置包括诸如以上实例中描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多个显示元件,其中本文描述的实例具有突起。因此,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个各自显示元件(例如至少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包括以下中的各自一个: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突起、第一流体、第二流体、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
在此实例中,多个显示元件以矩阵布局布置并且使用如技术人员应了解的所谓的有源矩阵驱动技术来控制。应了解在其他实例中可使用技术人员同样已知的无源矩阵技术,例如每个显示元件具有用于向该显示元件施加电压的专用驱动器。在此类实例中,显示区域可对应于可由设备显示的图像片段。
返回到使用有源矩阵驱动的实例,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分别控制施加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的有源矩阵电路。存在显示驱动系统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诸如以上描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显示驱动系统例如是稍后描述的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在此实例中包括显示控制器或控制器72、用于第一支撑板的显示行驱动器76和用于第一支撑板的显示列驱动器74。指示显示元件的显示状态的数据经由输入线78被接收到显示驱动系统,所述显示状态例如表示静止图像或视频图像(例如显示效果)。显示控制器包括用于处理经由输入线78接收的数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0。处理器连接到至少一个存储器82。显示控制器准备在显示设备中使用的数据。至少一个存储器可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显示装置进行控制如所描述的显示设备的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计算机程序指令可存储在包括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处理器80的输出端通过线84连接到显示行驱动器76,所述显示行驱动器76包括将信号变换成用于显示设备的适当电压的行驱动器级86。行信号线88将行驱动器级连接到显示设备的各自行以将显示行驱动器中生成的电压脉冲传输到显示设备的每一行中的显示元件,由此向显示设备的每一行提供行寻址信号。换句话讲,用于对一个或多个行进行寻址的一个或多个电压脉冲在行信号线88上传输,所述行信号线对应于切换元件的行,所述切换元件分别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行中的显示元件。显示行驱动器76使用来自处理器80的信息设定电压脉冲的脉冲持续时间的值来生成用于寻址显示设备的行的电压脉冲。处理器80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线90连接到显示列驱动器74,所述显示列驱动器74包括将信号变换成用于显示设备的适当电压的列驱动器级94。列信号线92将列驱动器级连接到显示设备的列,从而为显示设备的每个列提供列信号。显示控制器72确定选定用于寻址的列和选定顺序。选定列通过向这些行中的每一个施加寻址信号被连续地寻址。
寻址可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对应于有待向显示元件的行施加的至少一个电压脉冲的第一脉冲持续时间的值;生成具有第一脉冲持续时间的至少一个电压脉冲以及将至少一个电压脉冲传输到有待被寻址的行。在一行显示元件连接到相同行信号线的实例中,寻址行意味着寻址所述行的每个显示元件。当显示元件被寻址时,显示元件准许向列信号线施加的列信号进入,显示元件连接到所述列信号线。显示元件的列信号与用于寻址显示元件的电压脉冲基本上同时被施加。基本上同时例如意味着列信号存在于列信号线上持续电压脉冲的至少脉冲持续时间。显示驱动器可包括用于在连接到驱动器级的多个输出端上将数据输入分配到显示驱动器的分配器(未示出)。分配器可以是移位寄存器。图4示出仅用于图中所示的显示设备的这些列和行的信号线。行驱动器可集成在单个集成电路中。类似地,列驱动器可集成在单个集成电路中。集成电路可包括完整的驱动器组件。集成电路可集成在显示设备的衬底8或衬底10上。集成电路可包括部分或整个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显示设备包括布置在n个行的矩阵中的多个显示元件,其中n可≥2,即大于一。矩阵可具有有源矩阵配置。矩阵可具有m个列,其中m可≥2;在此实例中,显示元件的总数为n x m。图4示出标记为k至k+4的五个行和标记为l至l+3的四个列的显示元件。常用显示设备的行和列总数的范围可在几百与几千之间。列1的显示元件(在图4中也被称为像素)(但在其他实例中可以是子像素)标记为p至p+4。每个显示元件可具有与图1A中的显示元件2相同的构造。图4示出显示元件的数个电气部分。显示设备的每个显示元件包括呈一个或多个切换元件形式的有源元件。切换元件可以是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TFT)或二极管。显示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指示为像素电容器Cp。将电容器的第二电极连接到地面的线是共有的信号线(图1的36),并且将电容器的第一电极连接到晶体管的线是图1所示的信号线34。显示元件可包括电容器Cs以用于存储目的或用于使得保持状态的持续时间或施加到元件的电压在整个显示设备上是均一的。这个电容器与Cp并行布置,并且在图3中未单独示出。列驱动器提供与用于显示元件的输入数据对应的信号电平。行驱动器提供用于寻址行的信号,所述行的元件将以具体的显示状态设定。在实例中,寻址行意味着将信号施加到将行的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晶体管切换到晶体管的传导状态的行的信号线上。显示设备的n个行中的每一行可由信号诸如电压脉冲寻址;电压脉冲被施加到已寻址行中的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切换元件以切换所述切换元件。
对行的寻址是对有源矩阵显示设备中的显示元件进行寻址的一部分。通过将电压施加到具体显示元件所处的列并且将电压脉冲施加到具体显示元件所处的行来对具体显示元件进行寻址。当显示元件的晶体管在其栅极处接收到其行寻址信号的电压脉冲时,晶体管变为传导的并且晶体管将其列驱动器的信号电平传递到显示元件的电极32。在实例中,电压脉冲是从基准值到较高或较低值的迅速的、瞬时的电压变化,接着是迅速返回例如改变到基准值。电压脉冲的两次随后电压变化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脉冲持续时间。在晶体管已断开、因此晶体管不再传导之后,单元上的电压将维持在可接受公差内,直到晶体管通过用于显示元件的下一个行寻址信号再次接通为止。在这种有源矩阵驱动方法中,电润湿单元的电极在驱动级展示出特定显示效果的时间段一开始时就连接到驱动级。在这个连接期间,将与希望的显示效果有关的电压施加到电极。在显示元件与驱动器级断开连接之后,在显示元件展示出显示效果的时间段期间电极上的电压通过一个或多个电容器而维持在可接受公差内。所述方法被称为‘有源的’,因为显示元件包含至少一个有源元件,例如晶体管。
图5示出驱动具有有源矩阵配置的显示设备中的显示元件的示例性方法的图。这种方法在一系列的帧期间显示图像,例如在一帧的持续时间内显示图像。在帧期间,可对显示设备的所有显示元件进行寻址;在矩阵中,可在帧期间对显示设备的矩阵中的所有行进行寻址。图5示出两列信号Vl和Vl+1以及五行寻址信号Vk……Vk+4作为针对两个连续的帧r和r+1的时间t的函数。帧的持续时间或帧周期是Tf。在实例中,帧周期Tf是用于对矩阵的n个行进行寻址的预定周期。在一些实例中,帧周期是对相同行进行连续的寻址之间的周期。周期的持续时间可被固定、例如被编程在控制器72中。
当通过行寻址信号Vk上的脉冲选择了行k并且对所述行k进行寻址时,如图5中帧r开始时所示,行k的每个显示元件中的晶体管变为传导的并且每个列信号线92上的电压将被置于行k中的每个显示元件的电极32上。随后,图4的显示列驱动器94将列信号线上的电压改变成行k+1所需的值。当通过行寻址信号k+1上的脉冲选择了行k+1时,电压被置于行k+1的显示元件的图1A的电极32上。显示设备的所有n行将在帧r中以类似的方式进行连续选择。选择行的过程在下一个帧r+1中再次开始。
在共同的显示装置的实例中,行寻址信号的电压脉冲的脉冲持续时间(也被称为栅极周期Tg或栅极时间)是使得显示设备的n行可在一个帧周期内被连续地寻址。共同的显示装置因此通常具有等于或小于Tf/n的脉冲持续时间,n为行数。例如,在20毫秒的帧周期中对1000行进行寻址需要20微秒或更小的脉冲持续时间。
刚刚描述的有源矩阵实例用于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的施加。在实例中,有源矩阵类型技术还用于控制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的施加。因此,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第二有源矩阵。这在图4中示出。第二有源矩阵的许多特征类似于描述用于控制第一电压的施加的有源矩阵的那些特征。此类特征由先前使用的相同参考数字加上添加的’来标记;对应的描述应适用。例如,与第一先前描述的第一有源矩阵的显示行驱动器74对应的显示列驱动器标记为74’。因此,单独的显示列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有源矩阵的列,所述列经由线98接收数据输入。然而,可使用与图4所示相同的显示行驱动器76,其中线96将第一有源矩阵的行信号线88连接到第二有源矩阵的行信号线88’。以此方式,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一起被施加到显示元件,例如,由于对于给定显示元件,第一有源矩阵和第二有源矩阵中的每一个的TFT在相关行驱动器级86输出行信号时响应于施加适当列信号,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彼此同步。
使用图4描述的实例是用于控制每个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配置和第二流体配置的电路的实例。电路包括例如TFT的矩阵和用于将显示元件连接到控制器的连接器。这是以下的实例: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电路71,所述第一电路71包括切换元件(诸如TFT),所述切换元件可独立切换以控制第一电压对多个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各自显示元件的施加;并且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电路71’,所述第二电路71’包括切换元件(诸如TFT),所述切换元件可独立切换以控制第二电压对多个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各自显示元件的施加。显示元件可以是例如本文描述的任何示例性显示元件。
在图4的实例中,第一电路例如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衬底8上,并且第二电路例如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衬底10上。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电路的部分可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衬底8上,或反之亦然。因此,每个有源矩阵的TFT的矩阵可形成为支撑板中的一个的一部分。因此,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其中第一电路或第二电路中的一个分别电连接到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电极或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三电极。这种电连接可经由穿过例如每个显示元件的壁的连接线。电路的这种配置是有用的,使得电路的制造被完成为一个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因此比在两个支撑板上制造电路简单。另外,当显示效果不通过电路层从显示元件发出时,显示效果的质量可提高;换句话讲,在实例中,观看侧不是具有有源矩阵电路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图6示意性地示出与图4的实例相比用于控制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施加的电路的不同实例。使用图4描述的特征类似于图6的实例中使用的特征并且因此由相同的参考数字增加了200来标记。对应的描述应适用并且为了简洁本文不再重复。现在遵循的描述因此将描述与图4的实例的差异。
在此实例中,代替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独立的第一电极,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个显示元件的第一电极是与每个显示元件的第一支撑板的表面重叠的单一电极100的一部分。用于第一电极的单独驱动器102连接到线298以接收用于驱动器级104的输入数据来使用将驱动器级104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线106在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施加第一电压,所述线106类似于图1A所示的线34。显示控制器272例如被配置来使用所示的有源矩阵控制第一电极的单独驱动器与第二电压的施加的协调。
在单一第一电极与多个显示元件重叠的实例的实例中,对于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个各自显示元件,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电润湿显示设备在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将基本上所有第一流体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转移到突起的表面。基本上所有例如意味着显示元件被驱动成图2A所示的第一配置,所述配置为控制器被配置来驱动流体达到最亮显示效果的流体配置。这种转移可被认为是复位所有显示元件来使显示元件准备接着被单独切换成每个显示元件的各自流体配置。接着,例如随后,在转移基本上所有第一流体之后,施加每个显示元件所需的具有各自量值的第二电压以将每个各自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切换成用于提供所需显示效果的配置。
应注意图6在图6的下半页中示出单个第一电极作为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在图6的上半页示出第二支撑板的有源矩阵电路。在另外的实例中,代替单个第一电极,存在用于每个显示元件的单独的第一电极;相反,第三电极利用单独的驱动器形成为第二支撑板的单个电极的一部分,所述单独的驱动器类似于用于施加第二电压的标记为102的驱动器。在另外的实例中,代替进行第一电极或第三电极的功能的单个电极,显示元件的一个或许多行的第一电极或第三电极可被形成为单个电极。因此,例如,第一支撑板可具有多个纵向电极(例如带状),所述多个纵向电极跨多个显示元件延伸并且每个纵向电极表示对应于一行第一电极的单个行电极,以一起驱动一行显示元件。每个纵向电极将被诸如标记为102的单独的驱动器驱动。在其他实例中,第二支撑板代替可具有多个纵向电极,每个纵向电极表示对应于一行第三电极的单个行电极。
设想了电润湿显示设备的另外的实例。
例如,在突起被形成为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的实例中,突起可从第二支撑板延伸但可不接触第一支撑板。这与图1A的实例相反,在图1A的实例中突起接触第一支撑板。现在将参考图7和图8描述这种实例。此实例的特征类似于使用图1A至图3B描述的那些并且由相同的参考数字增加了300来标记。对应的描述在本文中应同样适用并且为了简洁本文不再重复。
参考图7,突起110被形成为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例如如图1A所示形成在第二支撑板的一层上,但其中突起最接近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112通过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支撑板分离。换句话讲,在突起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326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被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占据。突起的一部分因此不会接触第一支撑板。在此类实例中,突起由显示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对观看者不太可见或不可见。因此,提高了显示效果的质量。加上,由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较大区域可供光穿过,可提供较亮的显示效果。图7示出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第二配置,所述第二配置对应于图3A所示的第二配置,原因在于在此实例中第二配置是可由显示元件显示的最暗显示效果。在此流体配置中,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326的所有部分。
在实例、诸如图7的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壁,所述至少一个壁延伸来接触第二支撑板的至少一个壁338’。以此方式,第一支撑板305的至少一个壁可充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隔部116,以减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形变。
在实例、例如图7的实例中,覆盖突起110的结构348的疏水层318的厚度T具有沿着突起在远离第一支撑板的方向D上增大的厚度。由于疏水层展现出绝缘属性,疏水层的厚度增大展现出绝缘属性增大。因此,突起的绝缘属性在方向D上增大,当第二电压被施加来将第一流体从突起移动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时,这可影响第一流体的移动方式和这种移动开始于何处。例如,可能希望在最远离第一支撑板的部分处开始第一流体在突起上的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流体往往会沿着突起朝向第一支撑板移动。
图8示出图7的实例,但其中第一流体处于第一配置,所述第一配置对应于图2A的第一配置,原因在于其是此显示元件的最亮显示效果。在此实例中,第一流体不会基本上邻接第一支撑板的任何表面326;相反,基本上所有第一流体邻接突起的表面352。术语基本上在本文中用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流体的一些微小沉积可维持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326上,其中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处于第一配置。因此在此实例中,在第一配置中,突起最接近第一支撑板的部分112通过至少第二流体与第一支撑板分离。由于第二流体是基本上反射性的并且取决于突起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的第二流体层的厚度,邻接突起的表面和/或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第一流体可能不会对由显示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另外,第二流体可保护下伏的第一流体以防暴露于辐射,所述辐射诸如可漂白第一流体中的染料化合物的紫外线辐射。因此,第二流体可帮助减少第一流体对辐射的暴露并且因此延长第一流体的寿命。
以与先前所描述类似的方式,突起的表面352与另外的表面之间可存在线L,所述两个表面由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组成。线界定第二支撑板的可被第一流体润湿的表面的邻接范围。例如,突起的表面是疏水性的并且另外的表面是亲水性的。在此类实例、例如图7和图8的实例中,第三电极由第二支撑板组成并且线位于第二流体与第三电极之间。如先前描述的,这意味着利用显示元件的适当设计来适当地定位线,用于移动第一流体的力被施加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界面处。
例如参考图7的实例,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被以第二配置进行配置、例如基本上所有第一流体邻接支撑板的表面时,第一流体的一部分邻接突起的表面。以此方式,当从第二配置切换到第一配置时,例如因为第一流体已经接触突起的表面并且不需要首先跨越间隙到达突起的表面,所以可获得第一流体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到突起的表面的平滑移动。适当选择第一流体的体积、突起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和显示元件的其他参数实现此功能。在其他实例中,在第二配置中,没有第一流体可邻接突起的表面;然而,当施加适当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时,毛细效应例如可致使第一流体邻接突起的表面并且转移至此。因此,在实例、诸如图7和图8的实例中,突起的部分112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326之间的距离是使得在第一配置与第二配置之间切换期间,第一流体可从邻接突起的表面转移到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在实例中,突起的部分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的准确距离将取决于显示元件的其他构造参数,从而使得在距离内转移第一流体是可能的。例如,在实例中,距离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设定:突起表面对于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对于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第一流体的体积;可使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或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所施加电压的量值;第一流体的粘度;第一流体的表面张力;第二流体的粘度;或第二流体的表面张力。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此类参数对第一流体在距离内的可转移性的影响程度并且因此可相应地设定距离的方式。
在替代以上描述的实例的实例中,突起被形成为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现在将使用图9和图10描述实例。此实例的特征类似于先前在其他实例中描述的特征。此类特征由相同参考数字增加了400来标记。对应的描述应适用本文并且为了简洁不再重复。
在第一支撑板包括突起的实例中,突起120具有部分122,所述部分122最接近第二支撑板并且通过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至少第二流体)与第二支撑板分离。突起与第二支撑板分离一定距离,使得第一流体不能转移到第二支撑板;在实例中,例如通过修改减少突起最接近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对于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来设计显示元件,以最小化分离大小,同时仍防止第一流体跨过分离部分。因此,第二支撑板可具有简易构造,例如单个衬底410。第二支撑板还可包括可形成为间隔部124的至少一个壁,所述至少一个壁延伸来接触第一支撑板,以减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形变。标记为126以指示第二支撑板的括号指示包括间隔部作为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在此类实例中,第二支撑板不包括任何电路并且因此易于制造。
在图9和图10的实例中,第一支撑板128包括衬底408、阻挡层430和疏水层428,所述疏水层428提供第一支撑板的表面426以由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邻接。在此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类似于先前描述的那些的至少一个壁438。
在第一支撑板包括突起的实例中,突起例如由形成在第一支撑板的层(例如阻挡层)上的结构形成。疏水层132例如覆盖结构。因此,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对第一流体具有可润湿性并且突起的表面134对第一流体具有可润湿性,在所述两种情况下未施加电压。如先前描述的,在其他实例中,第一支撑板的表面426例如具有比突起的表面对第一流体大的可润湿性,其中所述表面均由例如疏水性材料形成。
在实例、诸如图9和图10的实例中,突起的表面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其提供突起的另外的表面)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第一部分具有比第二部分对第一流体大的可润湿性。在实例中,突起的表面位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426的平面外。第一部分例如是疏水层132。第二部分133例如由亲水性材料形成。因此,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邻接时,形成线L,所述线L表示对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变化并且当流体处于图9所示的第一配置时是突起的表面的第一流体的润湿范围的极限。在一些实例中,第二部分并且因此突起的另外的表面具有对应于第一流体的厚度的范围,其中基本上所有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所述范围和所述厚度在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平面的方向上测量;这使用图9示出,图9示出对应于显示元件的最亮显示效果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第一配置,原因是没有(或微量)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426。
在实例、诸如图9和图10的实例中,第一电极432类似于稍早的实例中描述的电极,除了所述第一电极432被成型来围绕同样为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的第三电极。因此,在此实例中,当突起具有圆形剖面时,第一电极在其中心具有圆形切口(例如孔或孔洞)来容纳第三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存在非传导材料层(未标记),所述非传导材料层使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彼此电绝缘。因此,在实例、诸如图9和图10的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突起和第三电极。在一些实例、诸如图9和图10的实例中,第三电极是形成突起120的一部分的第三电极136。例如,如本实例所示,第三电极基本上沿着突起的长度延伸;例如,第三电极沿着突起的长度延伸直到疏水层132。图9和图10的实例的突起120基本上居中定位,如例如先前针对图1A所描述。
第三电极例如由合适的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形成,在此实例和其他实例中,所述合适的材料可用来形成第一电极和/或第三电极。第三电极例如通过信号线434’连接到控制器。因此,根据本文描述的各种实例,第三电极可形成突起、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这提供显示元件的设计灵活性。
在突起包括第三电极的实例、例如图9和图10的实例中,第一流体可使用适当施加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和在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的第二电压被从邻接突起的表面转移到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所述技术类似于先前关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施加描述的技术。例如,可使用施加电压的合适的量值和持续时间。对于图9和图10的实例,其中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如图9所示处于第一配置,第一流体可通过施加例如具有比所施加第二电压的量值低的量值的第一电压被转移到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一旦电压被去除、例如不再施加,第一流体(此时如图10所示处于第二配置)维持在第二配置。这是因为例如第二部分133的存在,所述第二部分133对抗被第一流体润湿并且因此充当第一流体移动到突起的表面的第一部分的阻挡,直到施加足以在第二部分上移动第一流体(这可被认为第一流体在第二部分上跳跃)并且将所述第一流体移动到突起的表面的第一部分之上的适当量值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为止。因此,当第二部分充当阻挡时,突起可充当第一流体的储器,其中可通过在第二部分上选择性地移动第一流体的量到突起的表面之上或从所述突起的表面移动第一流体的量来控制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量和第一流体邻接突起的表面的量。
图11示意性地示出示例性系统(例如装置150)的系统图,所述示例性系统包括诸如以上所描述的实例中的任一个的电润湿显示设备,例如上述包括电润湿显示元件2的电润湿显示设备。装置例如是便携式(例如移动)设备,诸如电子阅读器设备(诸如所谓的“电子阅读器”)、平板计算设备、膝上型计算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手表或卫星导航设备;所述装置可替代地是用于安装在需要显示屏的任何机器或设备(例如消费电器)中的显示屏。
系统图示出装置150的基本硬件架构的实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2,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52连接到例如以下系统并且因此与以下系统处于数据通信: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154、通信子系统156、用户输入子系统158、电力子系统160和系统存储装置162。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连接到显示设备并且因此与所述显示设备处于数据通信。至少一个处理器152例如是通用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设备、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任何合适的组合。处理器还可被实施成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或者任何其他此类配置。处理器可经由一个或多个总线耦接以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例如系统存储装置162中的那些)读取信息或者将信息写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另外地或者替代地包含存储器,诸如处理器寄存器。
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154例如包括电润湿显示元件驱动器部件,用于向电润湿显示元件中的任一个施加电压来寻址不同的此类显示元件。在实例中,根据有源矩阵配置来配置电润湿显示元件,并且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被配置来经由电路控制显示设备1的切换元件(诸如薄膜晶体管(TFT))以控制电润湿显示元件。电路可包括信号线和控制线,诸如上述那些。
通信子系统156例如针对装置被配置来经由数据网络(例如计算机网络,诸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电信网络、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某种其他类型的网络)例如与计算设备通信。通信子系统156还可例如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蓝牙或红外连接或用于将装置连接到诸如以上所描述的那些中的任一个的数据网络的数据网络接口。如稍后所描述的内容数据可经由通信子系统传送到装置。
用户输入子系统158可包括例如用于从装置的用户接收输入的输入设备。示例性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键盘、滚珠、按钮、键、开关、指向设备、鼠标、操纵杆、远程控件、红外检测器、语音识别系统、条形码读取器、扫描器、摄影机(可能地与视频处理软件耦接以例如检测手势姿势或面部姿势)、运动检测器、麦克风(可能地耦接到音频处理软件以例如检测语音命令)或者能够将信息从用户传输到设备的其他设备。输入设备还可采取与显示设备相关联的触摸屏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过触摸对显示设备上的提示做出响应。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诸如键盘或触摸屏键入文本信息。
装置还可包括用户输出子系统(未示出),包括例如用于向装置的用户提供输出的输出设备。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打印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头戴耳机、耳机、闹钟)或触觉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可以是用于连接到所述其他输出设备中的一个(诸如耳机)的连接器端口。
电力子系统160例如包括用于传送和控制由装置所耗费的电力的电路166。电力可经由电路由主电源提供或从电池164提供。电路可进一步用于从主电源对电池充电。
系统存储装置162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168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70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包括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可例如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非易失性(NV)存储器可例如是固态驱动器(SSD)(诸如闪存)或只读存储器(ROM)。可使用另外的存储技术,例如磁介质、光学介质或磁带介质、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蓝光光碟或其他数据存储介质。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可移除的或不可移除的。
存储器中的任一个可存储用于控制装置(例如装置的部件或子系统)的数据。此类数据可例如呈计算机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形式。因此,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配置来利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由电润湿显示设备所提供的显示效果。
在图11的实例中,易失性存储器168存储例如显示设备数据172,所述显示设备数据172指示有待由显示设备提供的显示效果。处理器152可基于显示设备数据将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154,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154继而将信号输出到显示设备以施加电压至显示元件、从显示设备提供显示效果。非易失性存储器170存储例如程序数据174和/或内容数据176。程序数据例如是表示例如呈计算机软件形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数据,所述数据用于装置运行装置的应用或程序模块或者装置的部件或子系统来执行某些功能或任务,和/或用于控制装置的部件或子系统。例如,应用或程序模块数据包括例程、程序、对象、部件、数据结构或类似中的任一个。内容数据是例如表示例如用于用户的内容的数据;此类内容可表示介质的任何形式,例如文本、至少一个图像或其部分、至少一个视频或其部分、至少一个声音或音乐或者其部分。表示图像或其部分的数据是例如代表有待由电润湿显示设备的至少一个电润湿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内容数据可包括表示内容库的数据,所述内容库例如书本、期刊、报纸、电影、视频、音乐或播客中的任一个的库,所述内容库中的每一个可由表示例如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数据集合来表示。这种数据集合可包括一种类型的内容数据,但是可替代地包括不同类型的内容数据的混合,例如电影可由包括至少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数据表示。
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用来根据本文描述的实例制造电润湿显示设备的技术实例。现在将给出实例,但是应了解设想了众多另外的实例。
给出制造方法的实例并且同样参考图13现在将描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制造的示例性方法。所描述的实例集中于显示元件的特征(例如,图1A的那些),但是应了解制造方法实例适用于包括多个显示元件的设备。
形成包括突起的支撑板(例如第二支撑板)。提供衬底并且接着使用例如化学或物理气相沉积(CVD或PVD)(例如溅射沉积或电子束蒸发)将至少一个层沉积在衬底上,其中适当地控制温度、压力和电力,如技术人员将理解。
至少一个层包括例如至少一个电极和阻挡层,如先前使用例如图1A描述。也可对另外的层进行沉积和图案化来形成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电路。使用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适当的图案化技术来对至少一个层的层(例如电极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例如ITO的电极。这种图案化技术的实例涉及:掩饰电极前体层的区域以在图案化之后维持具有光刻胶材料;使用光刻技术来硬化至少一个电极有待被形成的区域中的光刻胶;移除未硬化的光刻胶以及接着蚀刻未被光刻胶覆盖的已沉积金属(例如酸性蚀刻溶液)。
将另外的层(例如突起前体层)沉积在至少一个层上(例如沉积在阻挡层上),并且进行图案化来在至少一个层上形成突起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从至少一个层延伸的伸长形状。突起可例如由SU8光刻胶形成并且可使用如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光刻工艺来进行图案化。这种光刻工艺的实例涉及例如在使SU8光刻胶材料在至少一个层上传播之后,使用紫外线(使用掩模选择性地施加)对光刻胶材料进行图案化。接着对光刻胶材料进行硬烘,接着其使用技术人员将容易熟悉的适当的发展方案进行发展。在一些实例中,突起可现在形成,但在其他实例中需要另外的阶段。例如,对另外的层进行图案化是用来形成突起的伸长结构的图案化。接着,在至少一个层的一部分(例如阻挡层的伸长结构未形成的一部分)上并且在突起的伸长结构上涂覆涂层。此涂层具有用于与电润湿显示设备的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邻接的外表面。涂层可例如是疏水性材料(例如AF1600),所述疏水性材料例如使用本领域熟知的缝涂技术或旋涂技术来涂覆。在一些实例中,涂层可涂覆有沿着突起的长度减小的厚度。与关于沉积至少一个层使用的术语沉积相比,术语涂覆的在本文中用于涂层的涂覆,以在实例中区分不同类型的涂覆和沉积技术。例如,与使用用于涂覆涂层的润湿工艺(例如旋涂)相反,沉积至少一个层可使用蒸气沉积类型的技术。
在一些实例中,可处理涂层的外表面例如来改变涂层的外表面的属性,例如以减少对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此处理可以是例如使用射频激发的等离子体的反应离子蚀刻(RIE),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熟悉反应离子蚀刻并且所述反应离子蚀刻可被选择性地应用来形成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所述部分对第一流体具有比其他部分低的可润湿性(尽管在其他实例中可另外涂覆或替代地涂覆具有不同可润湿属性的不同的材料以形成具有不同可润湿属性的表面)。在已经涂覆涂层之后,将壁材料沉积在至少一个层上。可将壁材料直接涂覆到至少一个层的表面或者可以直接涂覆在至少一个层上(例如,由至少一个层支撑但并不与其直接接触)。可例如将壁材料涂覆到涂层的外表面的区域,所述区域已经被处理来改善表面与壁材料之间的附着。接着可对壁材料进行图案化来形成至少一个壁以将第一流体约束到第二支撑板的显示区域。壁材料可以是SU8并且图案化因此可使用如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适当的光刻胶技术来进行。
在一些实例中,突起包括电极,诸如上述第三电极。因此,在此类实例中,所述方法的沉积另外的层(例如,突起前体层)阶段包括沉积另外的材料层用于被图案化来形成突起的一部分作为电极。
当现在制造一个支撑板(诸如第二支撑板)时,形成另外的支撑板,例如第一支撑板。这涉及例如将至少一个层沉积在另外的衬底上以及对另外的衬底上的至少一个层的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另外的电极。因此,可形成具有壁结构但不含突起的与刚刚描述的正被制造的类似的支撑板。接着,使用例如技术人员已知的配量技术使第一流体分散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尽管在其他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突起并且第一流体可替代地被分散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上)。第二流体同样例如分散在容器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被接合在一起时陷入所述容器。接着,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此实例中另外的支撑板和具有突起的支撑板)邻接,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位于支撑板之间。此邻接可使用例如设置在显示元件阵列的最外周边处的粘合密封件来进行。因为可使用已知技术,所以此制造技术是简单的。加上,尽管在最终制造而成的设备中,第一流体可邻接突起的表面和支撑板的表面,但在制造期间第一流体可仅仅被分散在支撑板中的一个(诸如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以接着在制造之后被转移来邻接突起表面。
以上实例将被理解为说明性的实例。设想进一步的实例。
例如,在一些实例中,突起可被形成为壁的一部分以基本上约束第一流体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显示区域,相反突起通过第一流体和/或第二流体与壁侧向分离。在此类实例中,壁可从第一支撑板延伸到第二支撑板并且形成位壁的一部分的突起也可从一个支撑板延伸到另一个支撑板,以充当第一流体流动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导管或路径。作为壁的一部分的突起不会跨壁与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一个邻接的整个表面延伸。相反,突起在壁表面上形成对第一流体具有与壁表面的剩余部分不同的可润湿性的窄(例如伸长)区域。因此,壁可主要为亲水性的,但在没有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突起具有例如对第一流体更可润湿的表面。在此类实例中,第二流体可不具有反射性,但代替可基本上透射可见光,例如可透射入射在第二流体上的可见光的50%或更多。
另外,根据以下编号条款设想了实例。
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关于任何一个实例的任何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所描述的其他特征结合使用,并且也可与任何其他实例或任何其他实例的任何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结合使用。此外,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使用上文未描述的等效物和修改。
条款
1.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
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板;
具有突起表面的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伸长形状,所述伸长形状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延伸,
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或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以及
第三电极,
其中可利用使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电压来切换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2.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最接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3.根据条款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为了将第一流体从邻接所述突起表面转移到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所述突起的所述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设定:所述突起表面对所述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对所述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可使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所施加电压的量值;所述第一流体的粘度;所述第一流体的表面张力;所述第二流体的粘度;或所述第二流体的表面张力。
4.根据条款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的所述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分离。
5.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流体基本上反射可见光。
6.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并且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7.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用于约束所述第一流体以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个壁,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壁分离。
8.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包括:
伸长结构,所述伸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层上;以及
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覆盖:
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的所述层的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突起的所述伸长结构,
由此形成所述突起表面。
9.根据条款8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疏水层的厚度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上沿着所述突起增大。
10.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用于基本上约束所述第一流体以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个壁,其中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至少一个壁的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壁从所述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
11.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具有最接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不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
12.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突起、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13.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突起重叠。
14.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表面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低的可润湿性。
15.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突起表面每个由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形成: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被第一流体润湿,或疏水性的。
16.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用于邻接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材料,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包括:
所述突起表面,以及
另外的表面,所述另外的表面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突起表面低的可润湿性。
17.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可在以下配置之间切换:
第一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体积邻接所述突起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以及
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三体积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所述第三体积小于所述第一体积;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四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所述第四体积大于所述第二体积。
18.一种制造电润湿显示设备的方法,其包括:
形成包括突起的支撑板,其包括:
将至少一个层沉积在衬底上;
对所述至少一个层的电极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电极;
将突起前体层沉积在所述至少一个层上;
对所述突起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层上形成突起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从所述至少一个层延伸的伸长形状。
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突起前体层进行所述图案化包括:
对所述突起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所述突起的伸长结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伸长结构上涂覆涂层,所述涂层的外表面邻接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条款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覆涂层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的所述部分和所述伸长结构上涂覆疏水材料涂层。
21.根据条款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覆涂层包括涂覆具有沿着所述突起的长度减小的厚度的涂层。
22.根据条款19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处理所述涂层的所述外表面以减少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
23.根据条款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沉积突起前体层包括沉积突起前体层材料用于被图案化来形成所述突起的一部分作为电极。
24.根据条款18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形成另外的支撑板,其包括:
将至少一个层沉积在另外的衬底上;以及
对所述另外的衬底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的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另外的电极,
在以下中的一个的表面上分配第一流体:
包括所述突起的所述支撑板,或者
所述另外的支撑板,以及
分配第二流体;以及
使包括所述突起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另外的支撑板邻接,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另外的支撑板之间。
25.一种装置,其包括:
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
其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
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板;
具有突起表面的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伸长形状,所述伸长形状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延伸,
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或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以及
第三电极,
其中可利用使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电压来切换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的切换。
26.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
邻接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
第三电极;以及
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延伸的伸长形状,所述突起包括由一种材料形成的突起表面,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没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那么可润湿。
27.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突起表面每个由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形成: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被第一流体润湿,或疏水性的。
28.根据条款27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由于所述第一流体的一部分邻接所述突起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流体的一部分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在未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任一个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基本上维持不变。
29.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表面包括:
第一部分,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第二部分大的可润湿性。
30.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用于邻接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材料,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包括:
所述突起表面,以及
由一种材料形成的另外的表面,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突起表面低的可润湿性。
31.根据条款30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表面沿着线邻接所述另外的表面,所述线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可被所述第一流体润湿的所述表面的范围的周边。
32.根据条款3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表面是疏水性的并且所述另外的表面是亲水性的。
33.根据条款3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三电极由所述第二支撑板组成,其中所述线位于所述第二流体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34.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其中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还包括:
围绕所述突起的至少一个壁,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所述突起表面并且从所述突起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壁的至少一个最接近所述突起的表面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低的可润湿性。
35.根据条款34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表面是亲水性的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是疏水性的。
36.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包括形成所述突起表面的疏水层,其中所述疏水层的厚度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上沿着所述突起增大。
37.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其中所述突起的另外的表面位于所述突起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之间,
所述突起的所述另外的表面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没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突起表面那么可润湿。
38.根据条款37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的所述另外的表面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流体的厚度的范围,其中基本上所有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39.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并且所述突起具有最接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不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一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所述突起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
其中,使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被配置成使得基本上所有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所述第一流体的一部分邻接所述突起表面。
40.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最接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
41.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并且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42.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包括:
伸长结构,所述伸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层上;以及
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覆盖:
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的所述层的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突起的所述伸长结构,
由此形成所述突起表面。
43.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具有最接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不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一部分。
44.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可利用使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电压来在邻接所述突起表面的一部分与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一部分之间转移。
45.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突起、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46.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突起重叠。
47.一种装置,其包括:
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
邻接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
第三电极;以及
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延伸的伸长形状,其中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突起的突起表面对所述第一流体没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那么可润湿,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在邻接所述突起表面的一部分与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转移。
48.根据条款4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突起表面每个由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形成: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被第一流体润湿,或疏水性的。
49.根据条款4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来在所述第一流体的一部分邻接所述突起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流体的一部分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情况下,阻止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任一个之间施加电压来基本上维持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50.一种装置,其包括:
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
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板;
具有突起表面的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伸长形状,所述伸长形状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延伸,
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以及
第三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可使用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施加的电压来切换,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以下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邻接所述突起表面和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控制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的量值;以及
控制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的量值。
51.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通过选择性地进行以下各项改变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
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小于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并且将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从第一配置切换到第二配置;以及
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大于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
52.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通过选择性地进行以下各项改变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
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量值为零并且将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非零量值;以及
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非零量值并且将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量值为零。
53.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来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切换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速率:
设定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的量值;以及
设定施加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的持续时间,
根据切换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的预定速率。
54.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第三电极。
55.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和所述第三电极。
56.根据条款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突起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突起通过至少所述第二流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分离。
57.根据条款5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基本上沿着所述突起的长度延伸。
58.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突起重叠。
59.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通过以下各项基本上维持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阻止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另外的第一电压;以及
阻止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另外的第二电压,
在以下之间:
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以及
施加所述另外的第一电压或所述另外的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来将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切换到不同配置。
60.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每个包括以下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所述突起;
所述第一流体;
所述第二流体;
所述第一电极;以及
所述第三电极。
61.根据条款6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包括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可独立切换来控制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的切换元件,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可独立切换来控制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的切换元件。
62.根据条款60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三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包括:
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可独立切换来控制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的切换元件,以及
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可独立切换来控制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的切换元件。
63.根据条款62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突起的一部分。
64.根据条款60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包括:
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可切换来控制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的切换元件;以及
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可切换来控制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施加的切换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或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一个分别电连接到:
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电极,或者
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或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三电极,
经由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65.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多个显示元件,所述多个显示元件每个包括以下中的各自一个: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所述突起;
所述第一流体;
所述第二流体;以及
所述第三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是与所述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重叠的单个电极。
66.根据条款6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来:
针对所述多个显示元件的每个各自显示元件,在所述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将基本上所有所述第一流体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转移到所述突起表面,以及接着
对所述多个显示元件中的每个各自显示元件施加具有各自量值的所述第二电压,以将每个所述各自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切换到用于提供所需显示效果的配置。
67.根据条款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在以下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一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体积邻接所述突起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以及
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三体积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所述第三体积小于所述第一体积;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的第四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所述第四体积大于所述第二体积,
通过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和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
68.一种控制电润湿显示设备的方法,其包括:
控制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施加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电极和与第二流体电接触的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的量值;以及
施加在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的量值,由此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切换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突起的突起表面和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
69.根据条款6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低于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
70.根据条款6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大于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
71.根据条款6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量值为零以及将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
72.根据条款6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将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电压为零以及将所述第一电压的所述量值设定成大于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量值。
73.根据条款68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在所述切换之后:
通过以下方式基本上维持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阻止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另外的第一电压;以及
阻止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另外的第二电压,
在以下之间:
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以及
施加所述另外的第一电压或所述另外的第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来将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切换到不同配置。

Claims (15)

1.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
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板;
具有突起表面的突起,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伸长形状,所述伸长形状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各自另一个延伸,
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突起表面或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以及
第三电极,
其中能够利用使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电压来切换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最接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为了将所述第一流体从邻接所述突起表面转移到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所述突起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设定:所述突起表面对所述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对所述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能够使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的所施加电压的量值;所述第一流体的粘度;所述第一流体的表面张力;所述第二流体的粘度;或所述第二流体的表面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并且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用于约束所述第一流体以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个壁,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壁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包括:
伸长结构,所述伸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层上;以及
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覆盖:
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的所述层的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突起的所述伸长结构,
由此形成所述突起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包括用于基本上约束所述第一流体以邻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个壁,其中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至少一个壁的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壁从所述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突起被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突起具有最接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不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突起、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突起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表面由一种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低的可润湿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所述突起,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形成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用于邻接所述第一流体或所述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层的材料,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包括:
所述突起表面,以及
另外的表面,所述另外的表面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具有比所述突起表面低的可润湿性。
13.一种制造电润湿显示设备的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突起的支撑板,包括:
将至少一个层沉积在衬底上;
对所述至少一个层的电极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电极;
将突起前体层沉积在所述至少一个层上;
对所述突起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层上形成突起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突起具有从所述至少一个层延伸的伸长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突起前体层进行所述图案化包括:
对所述突起前体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所述突起的伸长结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伸长结构上涂覆涂层,所述涂层的外表面邻接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所述突起前体层包括沉积突起前体层材料用于被图案化来形成所述突起的一部分作为电极。
CN201580070063.7A 2014-12-22 2015-12-21 具有稳定显示状态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Active CN107111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79,903 2014-12-22
US14/579,853 US9835848B2 (en) 2014-12-22 2014-12-22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US14/579,853 2014-12-22
US14/579,680 2014-12-22
US14/579,680 US9759905B2 (en) 2014-12-22 2014-12-22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US14/579,903 US10018828B2 (en) 2014-12-22 2014-12-22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PCT/EP2015/080891 WO2016102518A1 (en) 2014-12-22 2015-12-21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127A true CN107111127A (zh) 2017-08-29
CN107111127B CN107111127B (zh) 2020-06-26

Family

ID=5512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063.7A Active CN107111127B (zh) 2014-12-22 2015-12-21 具有稳定显示状态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37951B1 (zh)
JP (1) JP6431990B2 (zh)
CN (1) CN107111127B (zh)
WO (1) WO201610251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837A (zh) * 2017-08-29 2017-11-21 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润湿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9539A (zh) * 2017-09-30 2018-01-16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油墨运动可控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制造方法
CN108806615A (zh) * 2018-05-25 2018-11-13 福州大学 一种针对电润湿显示器的新型像素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9076219A1 (zh) * 2017-10-17 2019-04-25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7233B (zh) * 2017-10-18 2023-11-10 核蛋白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和电容感测的双基底的数字微流体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43071A1 (en) * 2011-03-25 2012-09-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3270446A (zh) * 2010-10-29 2013-08-28 米路塔克控股公司 电润湿光学元件
CN103472578A (zh) * 2012-06-05 2013-12-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854718B2 (en) * 2012-08-28 2014-10-07 Liquavista B.V.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9884A2 (en) * 2007-03-08 2008-09-12 Rosser Roy J Bistable electrowetting picture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0446A (zh) * 2010-10-29 2013-08-28 米路塔克控股公司 电润湿光学元件
US20120243071A1 (en) * 2011-03-25 2012-09-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3472578A (zh) * 2012-06-05 2013-12-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854718B2 (en) * 2012-08-28 2014-10-07 Liquavista B.V.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837A (zh) * 2017-08-29 2017-11-21 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润湿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9539A (zh) * 2017-09-30 2018-01-16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油墨运动可控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制造方法
WO2019076219A1 (zh) * 2017-10-17 2019-04-25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6615A (zh) * 2018-05-25 2018-11-13 福州大学 一种针对电润湿显示器的新型像素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7951B1 (en) 2021-03-03
CN107111127B (zh) 2020-06-26
JP2018504648A (ja) 2018-02-15
JP6431990B2 (ja) 2018-11-28
WO2016102518A1 (en) 2016-06-30
EP3237951A1 (en)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8828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CN107111127A (zh) 具有稳定显示状态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JP4584239B2 (ja) 電子インクパネルとそれを具備した電子インク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の駆動方法
JP545431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060209012A1 (en) Devices having MEMS displays
JP2013037363A (ja) 電気流体色素体(efc)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201841037A (zh) 可寫的電泳顯示器及構造成利用光感測與電磁感測在電泳顯示器上書寫的觸控筆
US9207450B1 (en) Insulated notch design for pixels in an electrowetting device
US10120184B1 (en) Reflectance in electrowetting displays
US9835848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US898244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145992A (ja)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TW202020539A (zh) 具備六角和三角電極之背板
US20110298838A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9759905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table display states
US9684161B1 (en) Reflectance in electrowetting displays
US10001640B1 (en) Relocating common connector pads in display devices
CN107003510B (zh) 具有图案化电场的电润湿显示像素
US9799277B1 (en) Driving of pixels in electrowetting displays
US9500852B1 (en) Electrowetting device with a dielectric layer
CN110187555B (zh) 显示设备
US10338375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element with radiation filter
US10156714B1 (en) Electrowetting pixel with bottom electrode to reduce electromagnetic fringe fields
CN105938278A (zh) 具有颜色运动模糊补偿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116802722A (zh) 多色电泳显示器中的连续波形驱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