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3194A -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3194A
CN107103194A CN201710272406.9A CN201710272406A CN107103194A CN 107103194 A CN107103194 A CN 107103194A CN 201710272406 A CN201710272406 A CN 201710272406A CN 107103194 A CN107103194 A CN 107103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wounded
rescue
information
inju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724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鹭鹭
董军强
张义
刘志鹏
刘源
刘旭
唐碧涵
吕奕鹏
邓强宇
陈海萍
康鹏
薛晨
冯逸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2017102724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31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3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3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2Social work or social welfare, e.g. community support activities or counsell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5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medical disord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建立伤员发生模块,所述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建立伤员救治模块,所述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建立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所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还提供了对应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评估效果较好,精确度较高。

Description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伤员救治策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伤员救治是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核心内容,伤员救治模型为整个救援行动模拟的重点。在伤员发生模拟的基础上,分析窒息、重要脏器受损、重要血管损伤、休克等关键因素,构建伤员救治模型,模拟医学救援力量根据自身救治能力对伤员进行救治活动过程。最后构建伤员救治效果和救治资源消耗模型。
利用兵棋开展研究是进行模拟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用于作战效能的模拟。兵棋模拟是指运用兵棋,按照一定规则,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中,对设想的军事行动进行交替决策和指挥对抗的活动。兵棋模拟由于规则模型开放透明,模拟过程公开,便于研究人员准确评估每一个行动环节是否科学合理,真正了解模拟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确评估,全面提高作战行动能力;同时,可根据行动过程中指标与要素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改完善行动规则,准确反映作战行动过程中的新变化。
将兵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模拟我国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构建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医学紧急救援伤员救治的动态过程,评估并优化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预案与方案,为应急医学伤员救治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工具。
我国应急救援演练正在向整体化、综合化、网络化的合成指挥演练方向发展,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应用系统。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的技术方案是王杨利用计算的演练者能够通过看地震灾害现场,做出相应决策,从而提升地震应急管理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该地震救援模拟演练系统由模拟演练计划、资源管理、三维渲染、演练过程记录/回放和模拟演练评估五个部分组成。
这种采用运筹学建模模拟的方法,由于模型的滞后性和评估过程黑箱化,加上缺少实际行动规则和数据整理作为模拟的依据,模拟结论只知结果,不知过程,难以准确反映救援行动过程中的新变化,模拟结果在救援行动中的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带有“演示性”、“观摩性”,难以有效解决伤员救治的“整体效能”问题。另外,对于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的关注不够,没有专门的模型来研究伤员救治的方案和救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没有专门的模型来有效地研究伤员救治的方案和救治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伤员发生模块,所述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建立伤员救治模块,所述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建立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所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较佳地,还包括建立模型模拟规则,具体包括:
设置模型的救治目的为所述救治措施能够对所述伤情特征作出改善;
设置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能力为与实际救治能力匹配;
设置不同级别的救治能力对应的救治范围为与实际救治范围匹配;
设置多救治措施并行时救治时间的判断条件为耗时最长的救治措施所需的时间。
较佳地,还包括设置模型的终止规则,所述终止规则为所述伤情特征为死亡,则此时所述救治措施为中止模拟。
较佳地,建立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
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
伤情特征分类信息,
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
较佳地,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所述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2)判断所述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3),如否直接进入(3);
(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6);
(4)根据当前的伤情特征确定救治措施,并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如人员、药材充足,则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否则进入(5);
(5)进入队列等待救治,并实时获取人员、药材信息,当对于队列头处的伤员信息所对应的人员、药材充足时,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同时对队列的下一伤员信息重新执行(5);
(6)获取救治结果及人员、药材的消耗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系统,包括:
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根据所述救治措施评估救治药材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对应的救治药材的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较佳地,所述地震信息包括地震发生的位置、地震强度及地震烈度;所述人口学信息包括所述位置对应区域居民的年龄分布、性别比分布及居住位置分布;
所述救治效果包括:痊愈、好转、无效和死亡,所述消耗数据包括:药材消耗的数量、器械消耗的数量及救援人员占用数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方法,包括:
通过伤员发生模块模拟生成伤员信息,所述伤员发生模块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通过伤员救治模块模拟伤员救治,所述伤员救治模块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通过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模拟分析救治结果,所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较佳地,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所述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2)判断所述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3),如否直接进入(3);
(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6);
(4)根据当前的伤情特征确定救治措施,并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如人员、药材充足,则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否则进入(5);
(5)进入队列等待救治,并实时获取人员、药材信息,当对于队列头处的伤员信息所对应的人员、药材充足时,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同时对队列的下一伤员信息重新执行(5);
(6)获取救治结果及人员、药材的消耗数据。
较佳地,还包括根据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的输出,更新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
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
伤情特征分类信息,
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兵棋开展研究,将兵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模拟我国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构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行动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医学紧急救援伤员救治的动态过程,评估并优化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预案与方案,为应急医学伤员救治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工具。该模型及模拟过程可以不断更新,模拟实际的救治过程,不断改进及演化,模型评估效果较好,贴近实际,且可随实际情况的反馈而不断提高模拟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伤员救治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例的模型模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S101:建立伤员发生模块,该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S102:建立伤员救治模块,该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S103:建立救治结果分析模块,该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建立模型模拟规则,具体包括:
设置模型的救治目的为所述救治措施能够对所述伤情特征作出改善,具体地,兵棋系统中救治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延长伤员预计生命时长,令伤员继续存活;
设置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能力为与实际救治能力匹配,具体地,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能力由实际的救治机构的救治人员能力、配备药材装备标准等共同决定;
设置不同级别的救治能力对应的救治范围为与实际救治范围匹配,具体地,各级救治机构只能进行本级救治能力范围内的伤情,超出本级救治能力,只能进行基础的急救活动,维持预计生命时长;
设置多救治措施并行时救治时间的判断条件为耗时最长的救治措施所需的时间,具体地,各类治疗措施可以同时进行,计算救治时间按最长者计入,但消耗救治人员时间不能合并计算。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模型的终止规则,所述终止规则为所述伤情特征为死亡,则此时所述救治措施为中止模拟。也即,在模型中,若救治伤员死亡,(设置“死亡”标记),则中止救治行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伤情特征分类信息以及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其中:
①标准救治能力的确定具体如下:
各级救治机构的标准救治能力由救治人员能力、配备药材装备共同决定,具体范围借鉴战伤救治规则及药材配备标准确定;救治速度由人员工作效率决定,此次先进行简化处理,假设人员救治效率不受体力限制,并规定每个医生均可实施所有急救措施和各种手术,卫生员和护士可以进行所有急救措施。
②救治速度的确定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定义对伤员进行包扎、固定、止血、通气等急救措施,轻伤员耗时3分钟,中等伤员耗时5分钟,重度以上伤员耗时10分钟;在甲、乙、丙、丁种手术每台时间分别为240分钟,150分钟,60分钟,30分钟。当然,随着模型的不断模拟进行兵棋化演练,上述值可不断变化为更符合实际需要。
③不同伤情(伤情特征分类)的救治措施(手术)种类的确定具体如下:
针对不同种类伤情,所需开展的手术种类不同,根据组织器官受损程度,大致可以进行如此划分:I级受损程度不需要手术,II级、III级受损程度为丁、丙种手术,IV级为乙种手术,V级及以上为甲种手术,具体参加伤情所需救治措施表。
其中各种手术所需器械不同,具体如下:
基础外科手术器械:用于基本手术操作(暴露、止血、缝合、引流)以及皮肤处理所用的器具。如各种手术刀、剪、钳、镊、拉钩、剥离子、缝合针、引流管、消毒钳、镊、布巾钳等。
甲种手术器械包:实行颅脑、胸腔及大血管手术使用的手术器械包。内装专科器械44种、75件,单箱包装。
乙种手术器械包:实行腹部、四肢手术及基础外科使用的手术器械包。内装器械59种、421件,分两箱包装。
丙种手术器械包:实行阑尾、清创、气管切开、静脉切开等手术使用的制式器械包。内装43种、154件器械,单箱包装。
丁种手术器械包:实行气管切开、封闭性气胸穿刺等急救手术使用的制式器械及其容器。内装24种、48件,单箱包装。
专科手术器械:按伤病部位和性质不同而实施手术治疗的专门器械。一般分骨科、神经外科、显微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外科以及妇产科、儿科等手术器械,均配套相应的手术器械包,如骨科手术器械包、胸外科手术器械包、妇产科手术器械包等。
④救治效果判定
在救治结束后,需要对救治是否成功进行判定。如果手术救治成功,伤员伤情消失,只剩下失血、休克等情况;急救成功后,伤员伤情没有消失,但不会进一步恶化。针对失血、休克伤员,输血、输液治疗开始,即认为其失血情况得到治疗,若原发血管受损未得到手术治疗,伤员会继续失血,在输血、输液停止后,仍会向休克发展。设定气管插管对窒息的有效率为90%,胸腔穿刺对血气胸有效率为95%,包扎止血等急救措施对伤员有效率分别为轻伤员为95%,中等伤员为85%,重伤、
危重伤员为70%。甲乙丙丁种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0%、75%、80%、90%。
⑤救治消耗的药材的数量判定参见表一:
表一救治的药材消耗的数量
同样地,上述内容可随着模型的不断模拟进行兵棋化演练,上述值可不断变化为更符合实际需要。
则具体地实施过程中,上述的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参见图2所示,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S202:判断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S203,如否直接进入S203;
S20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S20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S206;
S204:根据当前的伤情特征确定救治措施,并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如人员、药材充足,则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S206,否则进入S205;
S205:进入队列等待救治,并实时获取人员、药材信息,当对于队列头处的伤员信息所对应的人员、药材充足时,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S206,同时对队列的下一伤员信息重新执行S205;
S206:获取救治结果及人员、药材的消耗数据。
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系统,本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
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根据所述救治措施评估救治药材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对应的救治药材的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该系统用于有效执行上述模型的具体模拟方法,通过该系统的执行,实现了模型的运行,使得该方法中将每个伤员作为兵棋化模型中动态的一员,模拟过程中通过每个伤员与环境的互相作用,救治过程的跟踪和结果分析,实现模型的动态运行,使得单个伤员的救治结果得以体现并作为整个模型有机的一个部分,可以动态的、及时的体现整个救治过程的各方面进程情况,模拟效果较好。
其中,地震信息包括地震发生的位置、地震强度及地震烈度等信息;上述的人口学信息包括所述位置对应区域居民的年龄分布、性别比分布及居住位置分布等信息;上述的伤员信息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伤员数量、二是伤情分布(如轻伤、中等伤和重伤所占的比例)及受伤部位(如各受伤人员的受伤部位的构成情况)。
进一步地,上述的救治效果包括:痊愈、好转、无效和死亡,而消耗数据包括:药材消耗的数量、器械消耗的数量及救援人员占用数量。
本实施例中的伤员发生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按上述的输入参数产生输出参数,输入参数即为地震相关的信息及人口相关的信息,输出的参数即为产生的伤员。而伤员救治模块主要模拟对伤员的救治过程。模拟地震伤员到达救治机构后根据伤员的伤情特征,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输入的参数主要是伤员发生模块产生的三个结果。输出的结果主要也就是救治结果分析模块输入参数,即伤员救治结局(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的个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伤员的救治结果(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进行统计;二是统计各类救治资源的消耗和使用情况。最终通过各种统计图表展示各种统计结果。对伤员实施救治措施后,伤员的结局一般有四种,即痊愈、好转、无效和死亡。该模块通过统计不同结局的伤员数和对各种药材的消耗,来评估伤员救治的效果和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提高救治效率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方法,本实例中模拟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流程:
通过伤员发生模块模拟生成伤员信息,伤员发生模块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通过伤员救治模块模拟伤员救治,伤员救治模块获取伤员信息并对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通过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模拟分析救治结果,救治结果分析模块获取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其中,上述的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所述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2)判断所述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3),如否直接进入(3);
(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6);
(4)根据当前的伤情特征确定救治措施,并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如人员、药材充足,则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否则进入(5);
(5)进入队列等待救治,并实时获取人员、药材信息,当对于队列头处的伤员信息所对应的人员、药材充足时,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同时对队列的下一伤员信息重新执行(5);
(6)获取救治结果及人员、药材的消耗数据。
模拟方法还包括根据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的输出,更新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伤情特征分类信息,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这使得该模型的模拟过程中,可随实际情况的反馈而不断提高模拟的精确度
其中,模拟方法的执行按上述实施例中建立的模型模拟规则进行,模型的终止规则为上述实施例设置模型的终止规则。
参见图3所示,以一实例说明上述模拟方法整体流程:首先由伤员发生模块获取相关输入参数生成伤员信息。再由伤员救治模块模拟伤员救治。对于伤员救治模块主要涉及到的步骤如下:
①伤员参数进入到该模块后,该模块先判断到达的伤员伤情和数量是否超过本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②如果超出本级救治范围,接下来该救治机构的医务人员应确定是否需要急救措施进行急救,根据伤员的伤情和伤势,确定需要的医务人员和药材消耗,伤员经过急救之后,再次对伤员的伤情进行评估,看是否属于本级救治范围。经过评估判断,如果不属于本级救治范围,则进入后送功能模块,如果属于本级救治范围,则需要确定对伤员的救治措施,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同时还要根据各种卫生资源的库存量判断人员、药材是否充足。如果充足,则进行救治,如果人员或药材不充足,则需要排队,进入队列,等待接受救治。③如果步骤②初始过程判断未超出本级救治范围,则需要确定对伤员的救治措施,计算救治伤员需要的人员、药材,并且判断人员和药材是否充足,如果充足,直接进行救治,如果不充足,则进入队列等待救治。
最后,由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模拟分析救治结果。
本发明的模型及其方法采用兵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回顾性研究,界定了医学救援行动模拟中的行动力量、行动环境、行动规则、行动评估等相关概念与内涵,建立了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模型,为未来我国发生地震时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的预案与方案制定提供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对本发明所做的变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伤员发生模块,所述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建立伤员救治模块,所述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建立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所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建立模型模拟规则,具体包括:
设置模型的救治目的为所述救治措施能够对所述伤情特征作出改善;
设置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能力为与实际救治能力匹配;
设置不同级别的救治能力对应的救治范围为与实际救治范围匹配;
设置多救治措施并行时救治时间的判断条件为耗时最长的救治措施所需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模型的终止规则,所述终止规则为所述伤情特征为死亡,则此时所述救治措施为中止模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
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
伤情特征分类信息,
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所述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2)判断所述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3),如否直接进入(3);
(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6);
(4)根据当前的伤情特征确定救治措施,并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如人员、药材充足,则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否则进入(5);
(5)进入队列等待救治,并实时获取人员、药材信息,当对于队列头处的伤员信息所对应的人员、药材充足时,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同时对队列的下一伤员信息重新执行(5);
(6)获取救治结果及人员、药材的消耗数据。
6.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根据所述救治措施评估救治药材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对应的救治药材的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信息包括地震发生的位置、地震强度及地震烈度;所述人口学信息包括所述位置对应区域居民的年龄分布、性别比分布及居住位置分布;所述救治效果包括:痊愈、好转、无效和死亡,所述消耗数据包括:药材消耗的数量、器械消耗的数量及救援人员占用数量。
8.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伤员发生模块模拟生成伤员信息,所述伤员发生模块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通过伤员救治模块模拟伤员救治,所述伤员救治模块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通过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模拟分析救治结果,所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所述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2)判断所述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3),如否直接进入(3);
(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6);
(4)根据当前的伤情特征确定救治措施,并计算人员、药材消耗,如人员、药材充足,则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否则进入(5);
(5)进入队列等待救治,并实时获取人员、药材信息,当对于队列头处的伤员信息所对应的人员、药材充足时,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并进入(6),同时对队列的下一伤员信息重新执行(5);
(6)获取救治结果及人员、药材的消耗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的输出,更新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
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
伤情特征分类信息,
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
CN201710272406.9A 2017-04-24 2017-04-24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1031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72406.9A CN107103194A (zh) 2017-04-24 2017-04-24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72406.9A CN107103194A (zh) 2017-04-24 2017-04-24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3194A true CN107103194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5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72406.9A Pending CN107103194A (zh) 2017-04-24 2017-04-24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31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9753A (zh) * 2023-07-31 2023-10-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一种用于颅脑战创伤救治的远程医疗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959753B (zh) * 2023-07-31 2024-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一种用于颅脑战创伤救治的远程医疗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693A (zh) * 2014-11-11 2015-0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发电生产模拟模型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693A (zh) * 2014-11-11 2015-0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发电生产模拟模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义 等: "卫勤兵棋模拟训练系统需求与设计",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9753A (zh) * 2023-07-31 2023-10-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一种用于颅脑战创伤救治的远程医疗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959753B (zh) * 2023-07-31 2024-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一种用于颅脑战创伤救治的远程医疗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 et al.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mixed reality technology in medical field
Marescaux et al. The ZEUS robotic system: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arey et al. Simulation of plastic surgery and microvascular procedures using perfused fresh human cadavers
Satava Emerging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reality: A surgeon's perspective
CN108198247A (zh) 一种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侧脑室穿刺手术教学工具
CN109191979A (zh) 核生化损伤模拟训练系统
Morais et al. Convergence, divergenc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in the light of two nursing terminologies
Morineau et al. Decision making during preoperative surgical planning
Javaid et al. Virtual reality (VR) applications in cardiology: a review
Al-Hiyari et al. The current trends of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education
Satava Medicine 2001-The King is Dead
CN107103194A (zh) 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Armstrong et al. Toward a national standard in primary mass casualty triage
Schlich et al.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Modern Surgery: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Innovation
Sultanova et al. Virtual reality-based immersive simulation mechanics for invasive surgery training
Ousey et al. Exploring portable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evices in the community
Bloom et al. Advanced technology in surgery
Dumay Beyond medicine
Nicolson Medical Innovations: Historiography, Heterogeneity andThe Mangle of Practice'
Li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Sharma et al. Role of virtual reality in medical field
Gupt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Centered Design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Design of Cyber-Human training environments for orthopedic surgery
Basdogan et al.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the human thigh for simulating surgical procedures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Yang et al. P‐2.17: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Medical Field
Borton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ity of illnes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A trending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