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924B -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924B
CN107078924B CN201480082791.5A CN201480082791A CN107078924B CN 107078924 B CN107078924 B CN 107078924B CN 201480082791 A CN201480082791 A CN 201480082791A CN 107078924 B CN107078924 B CN 107078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network device
aggregation
information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27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924A (zh
Inventor
汪祖亮
张旭东
刘宇
段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8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2Network monitoring prob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并保存该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保存的信息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在至少两对端口之间分别建立BFD会话。第一网络设备判断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如果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链路可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有助于减少使用BFD对聚合链路进行故障检测时出错的问题。

Description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由网络设备构成的网络系统中,例如多协议标记交换(英文全称是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英文缩写是MPLS)网络和互联网协议(英文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英文缩写是IP)网络,为提高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以采用链路聚合(英文全称是link aggregation,缩写是LAG)技术。链路聚合是指将至少两条单个的链路逻辑上组合成一条聚合链路。聚合链路的带宽等于构成聚合链路的多条链路的带宽之和,因此聚合链路的性能更优,可以在聚合链路中的不同链路之间进行负载分担。当聚合链路中的一条链路或者部分链路发生故障时,被聚合链路耦合的设备之间的通信不会中断。
现有技术中,对聚合链路进行故障检测采用的是双向转发检测(英文全称是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英文缩写是BFD)。BFD能够检测两个网络设备之间的路径是否发生故障,包括端口发生故障,链路发生故障,以及网络设备自身发生故障等。采用一个BFD会话检测聚合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链路进行检测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聚合端口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聚合端口之间存在聚合链路。第一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端口的标识、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二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第一网络设备保存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包括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三端口的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四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三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四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保存的信息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在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第一网络设备判断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如果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聚合链路可用。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信息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生成,或者,由人工预先配置。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均为下述类型的网络设备之一:路由器、交换机、可堆叠型交换机、网桥、网关和虚拟网络设备。第一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或者逻辑端口。第二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或者逻辑端口。第三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或者逻辑端口。第四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或者逻辑端口。聚合链路中的链路可以是物理的或者逻辑的。第一端口的标识和第二端口的标识都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的端口的标识符,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唯一地标识本地的端口。第三端口的标识和第四端口的标识都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的端口的标识符,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唯一地标识本地的端口。BFD会话正常表示BFD会话已成功建立且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处于工作中。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可选地,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可以是互联网协议第四版(英文全称是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4,英文缩写是IPv4)地址,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IPv4的应用进行检测。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可以是IPv6地址,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英文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英文缩写是IPv6)的应用进行检测。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可以是IPv4地址,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方向上的标签分发协议(英文全称是labeldistribu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是LDP)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是label switchedpath,英文缩写是LSP)进行检测。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可以是IPv6地址,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IPv6的标签分发协议(英文全称是LDP for IPv6,简写为LDPv6)LSP进行检测。
可选地,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号三者都为0,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IPv4的全部应用进行检测。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0,协议号是89,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采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英文全称是Open Shortest PathFirst,英文缩写是OSPF)的应用进行检测。再例如,源端口号是0,目的端口号是520,协议号是17,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采用路由信息协议(英文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是RIP)的应用进行检测。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可选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中的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号三者都为0,且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中的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号三者都为0,表示将建立的BFD会话用于检测聚合链路上的基于IP的全部应用。
可选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0,协议号是89,且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0,协议号是89,表示将建立的BFD会话用于检测聚合链路上的采用OSPF的应用。
可选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中的源端口号是0,目的端口号是520,协议号是17,且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中的源端口号是0,目的端口号是520,协议号是17,表示将建立的BFD会话用于检测聚合链路上的采用RIP的应用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标签交换路径标识、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标签交换路径标识、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和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都是IPv4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资源预留协议(英文全称是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是RSVP)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RSVP的应用进行检测。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和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都是IPv6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IPv6的RSVP(英文全称是RSVP for IPv6,英文缩写是RSVPv6)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RSVPv6的应用进行检测。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第四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以及第一聚合端口和第二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以及第二聚合端口和第一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转发等价类(英文全称是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英文缩写是FEC)128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的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方向上的基于FEC128的应用进行检测。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聚合端口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聚合端口之间存在聚合链路。第一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发送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端口的标识、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二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存储单元用于保存上述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发送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包括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三端口的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四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三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四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述保存的信息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在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判断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如果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则确定聚合链路可用。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标签交换路径标识、从第一聚合端口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标签交换路径标识、从第二聚合端口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第四种实现方式,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以及第一聚合端口和第二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以及第二聚合端口和第一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链路进行检测的系统,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何一种实现方式提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设备。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可替换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端口在第一组件上,第二端口在第二组件上。
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可替换的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第三端口在第三组件上,第四端口在第四组件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能够实现在一对聚合端口之间建立不止一个BFD会话用于聚合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BFD会话检测聚合链路是否发生故障,有助于减少误判聚合链路发生故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方案和附图。这些技术方案和附图也应该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图1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简化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FD控制报文的格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3A示出的context的实现示例;
图3C、3F-3P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FD控制报文的sub-TLV的示例图;
图3D和3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FD控制报文的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一种简化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另一种简化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述的各个实施例都只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这里将详细地描述附图示例的具体实施例,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
图1示出了一种网络系统。示例性地,该网络系统中包括两个网络设备110-1和110-2。网络设备110-1与网络设备110-2通过聚合链路(英文全称是aggregated link)140耦合。网络设备110-1和网络设备110-2均可以是下述类型的网络设备之一:路由器、交换机、可堆叠型交换机(stackable switches)、网桥(bridges)、网关和虚拟网络设备等。网络设备110-1和网络设备110-2可以是相同类型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网络设备110-1包括四个组件120-1-120-4,网络设备110-2包括三个组件120-5-120-7。每个组件,或至少一部分的组件,是能够被移除的,或者是可在不依赖于其他组件的情况下被替代的。例如组件可以是线路卡(line card)或者虚拟网络设备子单元。举例来说,如果组件120-1发生故障,可以从网络设备110-1上移除组件120-1。移除组件120-1不会导致必需移除组件120-2-120-4。需要注意的是,图1仅为示例,在其他的例子中,通过聚合链路耦合的每个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更少的或者更多的组件。每个网络设备中组件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每个组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端口。示例地,组件120-1包括端口130-1,组件120-2包括端口130-2,组件120-3包括端口130-3,组件120-4包括端口130-4。端口130-1-130-4都是网络设备110-1的端口。组件120-5包括端口130-5,组件120-6包括端口130-6,组件120-7包括端口130-7。端口130-5-130-7都是网络设备110-2的端口。每个端口130-1-130-7可以是物理端口或者逻辑端口。聚合链路140包括3条链路:链路141,142和143,该3条链路可以是物理的或者逻辑的。链路141耦合端口130-1到130-5。链路142耦合端口130-2到130-6。链路143耦合端口130-3到130-7。在同一网络设备中且耦合到同一聚合链路中的链路的端口视为聚合端口的部分。端口130-1-130-3都在网络设备110-1中,且其中每个端口都耦合到聚合链路140中的链路,因此端口130-1-130-3构成聚合端口130。网络设备110-1可以如使用普通的非聚合的端口一样使用聚合端口。同理,网络设备110-2也将端口130-5-130-7作为聚合端口130’使用。图1仅为示例,在其他的例子中,构成聚合端口的两个以上的端口可以在相同的组件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网络故障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减少使用BFD检测聚合链路时出现错误判断的问题。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方法的简化流程图。该方法,如应用于类似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包括下面描述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网络系统,例如由未采用可替换组件的网络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
20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端口的标识、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二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是第一聚合端口中的端口,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聚合端口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聚合端口之间存在聚合链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信息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生成,或者,由人工预先配置。
结合图1中的示例,网络设备110-1向网络设备110-2发送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该信息包括聚合端口130的信息、聚合端口130’的信息、端口130-1的标识(例如10)、与端口130-1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例如1)、端口130-2的标识(例如20)、以及与端口130-2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例如2)。
202.第一网络设备保存上述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
203.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包括: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三端口的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四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是第二聚合端口中的端口。操作203可以在操作201之后执行,或者在操作201之前执行,也可以与操作201同时执行。
以图1为例,网络设备110-1接收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信息包括:聚合端口130’的信息、聚合端口130的信息、端口130-5的标识(例如50)、与端口130-5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例如1)、端口130-6的标识(例如60)、以及与端口130-6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例如2)。
204.第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述保存的信息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信息,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在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
以图1为例,网络设备110-1根据保存的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与接收到的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在端口130-1与端口130-5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在端口130-2与端口130-6之间建立BFD会话。具体实现可以采用的方案有多种,举例来说,网络设备110-1根据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聚合端口130’的信息、聚合端口130的信息以及与端口130-5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例如1)查找网络设备110-1保存的信息中是否有匹配项,发现匹配项,匹配项包括聚合端口130’的信息、聚合端口130的信息、端口130-1的标识以及为1的会话标识。网络设备110-1确定端口130-1与端口130-5是可以建立BFD会话的一对端口,在端口130-1与端口130-5之间建立BFD会话。类似地,网络设备110-1确定端口130-2与端口130-6是可以建立BFD会话的一对端口,在端口130-2与端口130-6之间建立BFD会话。除上述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网络设备110-1根据网络设备110-1保存的聚合端口130的信息、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与端口130-1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例如1)查找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信息中是否有匹配项。如果发现匹配项,则进行前述的操作。
205.第一网络设备判断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判断BFD会话是否正常有多种实现方案,可以参见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英文全称是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英文缩写是IETF)的征求意见稿(英文全称是Requirement ForComments,英文缩写是RFC)5880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果确定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up),执行206。可选地,如果确定建立的BFD会话中不存在一个正常的BFD会话,执行207。Up表示BFD会话已成功建立,且意味着系统之间的连接处于工作中。
206.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聚合链路可用。
207.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聚合链路不可用。
结合图1的示例,如果网络设备110-1确定端口130-1与端口130-5之间的BFD会话up,并且端口130-2与端口130-6之间的BFD会话up时,确定聚合链路140可用。如果网络设备110-1确定端口130-1与端口130-5之间的BFD会话断开(down)并且端口130-2与端口130-6之间的BFD会话up时,确定聚合链路140可用。如果网络设备110-1确定端口130-1与端口130-5之间的BFD会话up并且端口130-2与端口130-6之间的BFD会话down时,确定聚合链路140可用。网络设备110-1确定端口130-1与端口130-5之间的BFD会话down并且端口130-2与端口130-6之间的BFD会话down时,确定聚合链路140不可用。这里示例性地描述了在两对端口之间分别建立BFD会话,在其他例子中,建立的BFD会话的数量可以多于2个。结合图1,可以分别在3对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换言之,建立3个BFD会话,至少一个BFD会话没有断开时,确定聚合链路140可用;当3个BFD会话都断开时,确定聚合链路140不可用。
下面以网络设备110-1向网络设备110-2发送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为例详细说明。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可以携带在一个BFD控制报文中,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两个BFD控制报文中。BFD控制报文可以采用多种格式,以下是格式的一个具体例子。然而,这里所描述的应用不旨在限于披露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公开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和替代。
图3A示出了一种BFD控制报文的格式。版本(英文全称是version,简写为Vers)是协议的版本号,RFC5880定义的版本号是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不是1的版本号,例如2或3或者其他不是1的数值。认证存在(英文全称是authentication present,简写为A)字段被置位(set)时,认证环节存在,会话要被认证。单跳/多跳(英文全称是single hop/multi-hop,简写为S/M)字段用于标识单跳还是多跳,例如置0标识单跳,置1标识多跳。请求(英文全称是poil,简写为P)字段和响应(英文全称是final,简写为F)字段请参见RFC5880中的描述。返回码(return code)字段可以用于查询远端支持的模式。事务号(英文全称是transaction number,简写为Trans Num)字段和序列号(英文全称是sequence number,简写为Seq Num)字段一起用于保证消息交互的时序。协议数据单元类型(英文全称是protocol data unit type,缩写为PDU Type)字段用于标识成员会话映射(Sub SessionMap)。PDU长度(英文全称是protocol data unit length,缩写为PDU Length)字段携带PDU的长度。上下文(context)字段携带子类型-值(sub-Type-Value)。
图3B示出了图3A中的context的一种实现方案,如图3B所示,图3A中的context携带第一端口的标识和又一个Context。结合图1示例,本地标识符(Local Discriminator)字段可以携带端口130-1的标识符。端口的标识符(discriminator)用于网络设备唯一地标识本地的端口,可以由网络设备分配,也可以由其他方式获得,如由用户指定。图3B中示出的上下文(context)采用子类型-长度-值-值(英文全称是sub type-length-value-value,英文缩写是sub-TLV-value),用于携带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例如聚合端口130的信息)、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例如聚合端口130’的信息)、以及与第一端口(例如端口130-1)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端口130-1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端口130-1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以及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在具体实现时有多种情形。
情形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可以采用图3C示出的类型是基于IPv4的本地应用信息(英文全称是localapplication information for IPv4,英文缩写是Local App Info for IPv4)的sub-TLV携带。该sub-TLV中,子类型-长度-值-类型(Sub-TLV-Type)字段用于标识该sub-TLV中的value携带基于IPv4的本地应用信息。长度(length)字段携带该sub-TLV的长度。本地地址(local address)字段携带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该sub-TLV中还包括源端口号(sourceport)、目的端口号(英文全称是destination port,缩写为Dest Port)和本地协议号(英文全称是local protocol number,缩写是Local Protocol Num)三个字段,分别用于携带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号。
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可以采用图3C示出的类型是于IPv4的远端应用信息(英文全称是remoteapplication information for IPv4,英文缩写是Remote App Info for IPv4)的sub-TLV携带。该sub-TLV中还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远端协议号三个字段,分别用于携带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号。
上述这些信息一起用于标识待建立的BFD会话所要检测的聚合链路140上的应用。例如,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中的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本地协议号三者都为0,且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中的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远端协议号三者都为0,表示将建立的BFD会话用于检测聚合链路140上的基于IPv4的全部应用。又例如,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0,本地协议号是89,且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0,远端协议号是89,表示将建立的BFD会话用于检测聚合链路140上的采用OSPF的应用。再例如,Local AppInfo for IPv4 sub-TLV中的源端口号是0,目的端口号是520,本地协议号是17,且RemoteApp Info for IPv4 sub-TLV中的源端口号是0,目的端口号是520,远端协议号是17,表示将建立的BFD会话用于检测聚合链路140上的采用RIP的应用。
示例性地,图3D整体上展示了情形一中网络设备110-1向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BFD控制报文的格式,其中包括本地会话标识(local session ID)字段,用于携带与localdiscriminator关联的本地会话标识。例如,与端口130-1的标识符关联的会话标识。
上面提到,网络设备110-1向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还包括:端口130-2的标识符、与端口130-2的标识符关联的会话标识。具体实现网络设备110-1向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时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两个图3D所示的BFD控制报文实现,一个BFD控制报文中携带端口130-1的标识符、与端口130-1的标识符关联的会话标识。另一个BFD控制报文中携带端口130-2的标识符、与端口130-2的标识符关联的会话标识。又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如图3E所示的一个BFD控制报文实现网络设备110-1向网络设备110-2发送的用于建立两个BFD会话的信息,在一个BFD控制报文中携带端口130-1的标识符、与端口130-1的标识符关联的会话标识,端口130-2的标识符,以及与端口130-2的标识符关联的会话标识。
图3D和图3E中的示例均为要建立的BFD会话所要检测的应用基于IPv4协议。如果将建立的BFD会话所要检测的应用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英文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英文缩写是IPv6)协议,可以采用图3F示出的类型为Local App Info for IPv6的sub-TLV替换图3D/图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并用Remote App Infofor IPv6 sub-TLV替换图3D/图3E中的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4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标签分发协议(英文全称是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是LDP)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是labelswitched path,英文缩写是LSP)进行检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分别采用图3G示出的两个sub-TLV携带。用图3G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类似上面提到的,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号三者都为0,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4的全部应用进行检测。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0,协议号是89,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采用OSPF的应用进行检测。再例如,源端口号是0,目的端口号是520,协议号是17,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采用RIP的应用进行检测。
情形三: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6地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6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LDP LSP进行检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分别采用图3H示出的两个sub-TLV携带。用图3H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 App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四: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聚合端口130’的IPv6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4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LDPv6 LSP进行检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分别采用图3I示出的两个sub-TLV携带。用图3I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五: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6地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聚合端口130’的IPv6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6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LDPv6 LSP进行检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分别采用图3J示出的两个sub-TLV携带。用图3J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六: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网络设备110-2的环回(loopback)地址、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LSP标识(英文全称是identifier,英文是ID)、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隧道(tunnel)ID和网络设备110-1的loopback地址。这里,loopback地址是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网络设备110-1的loopback地址、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LSP ID、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tunnel ID和网络设备110-2的loopback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RSVP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RSVP的应用进行检测。
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K示出的类型为基于资源预留协议的本地应用信息(英文全称是local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是Local App Info for RSVP)的sub-TLV携带。如图3K所示,末节点地址(EndPoint Address)字段用于携带网络设备110-2的loopback地址。LSP ID字段用于携带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LSP ID。Tunnel ID字段用于携带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tunnel ID。发送者地址(Sender Address)字段用于携带网络设备110-1的loopback地址。该sub-TLV中还可以包括模式,用于指示远端sub-TLV的类型是LSP。该sub-TLV中还可以包括扩展的隧道ID,可参考RFC3209。
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K示出的类型为Remote App Info for RSVP的sub-TLV携带,该sub-TLV包括的字段与图3K示出的第一个sub-TLV包括的字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用图3K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七: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聚合端口130的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网络设备110-1的loopback地址、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LSP ID、从聚合端口130’到130的单向tunnel ID和网络设备110-2的loopback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4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RSVP的应用进行检测。
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L示出的第一个sub-TLV携带。在图3C中已详细描述过,此处不再赘述。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L示出的第二个sub-TLV携带,该sub-TLV的字段已在上文描述过,此处不再赘述。
用图3L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sub-TLV和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八:与情形六类似,但这里的loopback地址是IPv6地址,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RSVPv6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RSVPv6的应用进行检测。这种情形下的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分别采用图3M示出的两个sub-TLV携带。用图3M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IPv4 sub-TLV和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九:与情形七类似,但使用的是IPv6地址。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IPv6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RSVPv6的应用进行检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和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分别采用图3N示出的两个sub-TLV携带。用图3N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十: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网络设备110-1的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和130’之间的伪线(英文全称是pseudo wire,英文缩写是PW)的标识和类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网络设备110-2的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和聚合端口130之间的PW的标识和类型。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转发等价类(英文全称是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英文缩写是FEC)128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FEC 128进行检测。
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O所示的第一个sub-TLV携带。Local LSR ID字段携带网络设备110-1的IPv4地址。Local PW ID字段和Local PW Type字段分别携带聚合端口130和130’之间的PW的标识和类型。,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O所示的第二个sub-TLV携带。Local LSR ID字段携带网络设备110-2的IPv4地址。Local PW ID字段和Local PW Type字段分别携带聚合端口130’和130之间的PW的标识和类型。用图3O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 App Info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情形十一: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包括网络设备110-1的IPv4地址,聚合端口130和130’之间的PW的类型,聚合端口130所属的PW的接入组标识类型(英文全称是attachmentgroup identifier type,英文缩写是AGI type)、AGI length和AGI value,可以采用图3O所示的第一个sub-TLV携带。该sub-TLV还可以包括All Type、All Length、All Value,可以参考RFC4446中的描述。类似地,聚合端口130’的信息可以采用图3P示出的第二个sub-TLV携带。这些信息表示要建立的BFD会话对聚合链路14的0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FEC129的应用进行检测,并且对聚合链路140的从聚合端口130’到聚合端口130方向上的基于FEC 129的应用进行检测。用图3P示出的两个sub-TLV分别替换图3D/3E中的Local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和Remote App Info for IPv4 sub-TLV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一对聚合端口之间建立不止一个BFD会话用于聚合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BFD会话检测聚合链路是否发生故障,有助于减少误判聚合链路发生故障的问题。
图4为示例的网络设备的一种简化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400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1。网络设备400包括至少两个组件,如组件120-1和120-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和存储器430,使用系统总线410相互连接。组件包括机械的、电学的和需要的信号电路支持一个或多个端口。图4示例性地展示了组件120-1包括端口130-1,组件120-2包括端口130-2。存储器430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420被配置读取存储器430中的指令,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
举例来说,所述存储器430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的一种或者多种。举例来说,程序代码可以是已经安装在网络设备400中的,或者是运行过程中根据需求下载的。又举例来说,存储器430还可以存储操作系统432中的部分,该操作系统432中的部分可以被处理器420执行,使网络设备400功能上系统化。
图5为示例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另一种简化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第一网络设备500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1。第一网络设备50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510、处理单元520和存储单元530。
发送接收单元510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端口的标识、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二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是第一聚合端口中的端口,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聚合端口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聚合端口之间存在聚合链路。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存储单元530用于保存上述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510还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包括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三端口的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第四端口的标识、以及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是第二聚合端口中的端口。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三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第四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处理单元520用于根据保存的信息以及上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在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判断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如果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则确定聚合链路可用。
实际应用中,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单元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例如,前述的发送接收单元510,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发送接收单元功能的硬件,例如组件的端口,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操作的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其他硬件设备;再如前述的处理单元510,可以是具有执行处理单元的功能的硬件,例如处理器。本说明书提供的各个实施例都可以适用该描述原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公开在说明书,以及在适当情况下权利要求和附图中的每个特征,都可以独立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提供。描述为以硬件实现的特征也可以以软件实现,反之亦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BFD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聚合端口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聚合端口之间存在聚合链路,所述第一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以及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保存所述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以及与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三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四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保存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所述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
如果所述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聚合链路可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可替换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第一组件上,所述第二端口在所述第二组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可替换的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述第三端口在所述第三组件上,所述第四端口在所述第四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标签交换路径标识LSPID、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所述第二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LSPID、从所述第二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聚合端口和所述第二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聚合端口和所述第一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FD会话正常表示BFD会话已成功建立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处于工作中。
9.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聚合端口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聚合端口之间存在聚合链路,所述第一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端口中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
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以及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
所述发送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至少两个BFD会话的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以及与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所述与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所述与第一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所述与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和所述与第二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相同,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三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与所述第四端口的标识关联的会话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四端口上将建立的BFD会话;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保存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建立BFD会话;并判断所述建立的BFD会话中是否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如果所述建立的BFD会话中至少一个BFD会话正常,则确定所述聚合链路可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可替换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第一组件上,所述第二端口在所述第二组件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IP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和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IP地址。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标签交换路径标识LSPID、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从所述第二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LSPID、从所述第二聚合端口到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单向隧道标识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环回地址。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所述第一聚合端口和所述第二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所述第二聚合端口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IPv4地址、所述第二聚合端口和所述第一聚合端口之间的伪线的标识和类型。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BFD会话正常表示BFD会话已成功建立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处于工作中。
16.一种对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BFD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5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CN201480082791.5A 2014-12-31 2014-12-31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7078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96053 WO2016106743A1 (zh) 2014-12-31 2014-12-31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924A CN107078924A (zh) 2017-08-18
CN107078924B true CN107078924B (zh) 2020-02-14

Family

ID=5628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791.5A Active CN107078924B (zh) 2014-12-31 2014-12-31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8592B2 (zh)
EP (1) EP3232611B1 (zh)
CN (1) CN107078924B (zh)
WO (1) WO2016106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1672A1 (en) * 2015-11-25 2017-06-01 InAu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oss-channel device binding
CN107846292B (zh) * 2016-09-19 2020-12-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故障处理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US10243781B1 (en) * 2017-07-05 2019-03-26 Juniper Networks, Inc. Detecting link faults in network paths that include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LAGs)
FR3072529B1 (fr) * 2017-10-17 2019-10-18 Sagemcom Broadband Sas Routage de donnees dans une passerelle residentielle mettant en œuvre l'agregation de liens
WO2020168533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Zte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ing extended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control packet
CN111614505B (zh) 2019-02-25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的方法和网关设备
US10805193B1 (en) * 2019-04-30 2020-10-13 Juniper Networks, Inc. Faster fault-detection mechanism, for example us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FD), on network nodes and/or hosts multihomed using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G)
US11115319B2 (en) * 2019-07-23 2021-09-0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Using BFD packets in a network tunnel environment
CN112291116A (zh) * 2020-11-23 2021-01-2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3328916B (zh) * 2021-06-07 2022-08-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Bfd检测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453262B (zh) * 2021-06-29 2023-10-20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bfd方法及装置
CN113225252B (zh) * 2021-07-09 2022-02-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的建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3746697A (zh) * 2021-08-16 2021-12-03 上海地面通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594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Bfd报文的发送方法、链路故障的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2118369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3097639A1 (en) * 2011-12-26 2013-07-04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Expanding member ports of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between clust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3718B2 (en) * 2006-03-02 2013-09-24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efficiently and dynamically maintain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on a bundle of links
US8289839B2 (en) * 2007-07-05 2012-10-16 Cisco Technology, Inc. Scaling BFD sessions for neighbors using physical / sub-interface relationships
US8111611B2 (en) * 2008-06-30 2012-02-07 Cisco Technology, Inc.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on multilink bundled interfaces
CN101826983A (zh) * 2010-04-02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归保护倒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20281541A1 (en) * 2011-05-04 2012-11-08 Cisco Technology, Inc., A Corporation Of California Signaling Describing the Operation of a Link Bundle
CN102299846B (zh) * 2011-08-19 2014-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50236920A1 (en) * 2012-10-17 2015-08-20 Telefonaktiebol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nnection information of a link
CN103248567B (zh) * 2013-04-26 2016-12-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fd会话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0044610B2 (en) * 2013-12-31 2018-08-07 Alcatel Lucen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support to unnumbered IP interfaces
US9979515B2 (en) * 2014-06-30 2018-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for BFD return pat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594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Bfd报文的发送方法、链路故障的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2118369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3097639A1 (en) * 2011-12-26 2013-07-04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Expanding member ports of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between clus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2611A1 (en) 2017-10-18
EP3232611A4 (en) 2017-10-18
US10218592B2 (en) 2019-02-26
EP3232611B1 (en) 2018-09-19
CN107078924A (zh) 2017-08-18
US20170302547A1 (en) 2017-10-19
WO2016106743A1 (zh)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924B (zh)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431554B2 (en) Mechanism for control message redirection for SDN control channel failures
US10044610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support to unnumbered IP interfaces
US9667537B2 (en) Transport system, packet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packet transport method
US9300563B2 (en) Technique for efficiently and dynamically maintain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on a bundle of links
US8331220B2 (en) Edge node redundant system
EP3162006B1 (en) Control for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return path
US7765306B2 (en) Technique for enabl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etween edge devic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10659290B1 (en) RSVP local protection signaling reduction
US8437272B2 (e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availability and forwarding protocol functionality in a computer network
JP484023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US10237120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Ethernet segment failure in an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10680910B2 (en) Virtualized proactive services
EP3734915B1 (en) Faster fault-detection mechanism us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fd), on network nodes and/or hosts multihomed using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g)
US9455894B1 (en) Selective fast re-route using forwarding plane liveliness detection protocols
WO20171750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non stop routing (nsr) in a packet network
CN104468304B (zh) 一种池元素状态信息同步的方法、池注册器和池元素
US9769017B1 (en) Impending control plane disruption indication using forwarding plane liveliness detection protocols
CN107770061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转发设备
EP2832061B1 (en)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messag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15460107A (zh) 路由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EP2832056B1 (en)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action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JP4823247B2 (ja) 情報転送方法及び情報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WO2017149364A1 (en) Coordinated traffic reroute in an inter-chassis redundanc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