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859B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859B
CN107078859B CN201580035079.4A CN201580035079A CN107078859B CN 107078859 B CN107078859 B CN 107078859B CN 201580035079 A CN201580035079 A CN 201580035079A CN 107078859 B CN107078859 B CN 107078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transmission
sending
cod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50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859A (zh
Inventor
黄雯雯
赵悦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ile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wang Onlin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wang Online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wang Online Commer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本发明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可以向发送端返回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向发送端反馈更加具体的重传次数,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的覆盖增强问题,提出了soft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式。所谓soft HARQ是指发送端首先通过评估信道质量或路损等方式确定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的重复次数,并根据该重复次数向接收端发送该数据,接收端除了向发送端反馈正确接收(ACK)和无法正确接收(NACK)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目标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对比,从而估计出下一次HARQ传输的重传次数,继而将重传次数信息告知发送端的行为。
目前,为了承载ACK/NACK和重传次数信息,提出了一种信令承载方式,通过指定的编码方式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指示,来传输以下内容:ACK(指示正确接收);NACK1(指示重复传输N*0.5次);NACK2(指示重复传输N*1次);NACK3(指示重复传输N*2次),其中N为数据的初始传输次数。其中,接收端在计算得到重传次数之后,在E-HICH(E-DCH(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上行增强信道)hybrid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ndicatorchannel,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信道中每个slot内使用2bit来对上述四种情况进行编码,即上述四种情况分别对应的编码为11、00、01、10,并在传输时使用3个slot来传输相同的编码。例如:如果要发送NACK2对应的次数,那么E-HICH发送的信息为:
01 01 01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编码格式的问题,仅能允许传输四种反馈结果,进而在该四种反馈结果中由于上述HARQ机制设计的步长较大,因此会造成重传次数不得不比实际需要的重传次数多的结果,导致功率开销大以及增加了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
如果所述估计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如果所述估计的重传次数小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计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包括:
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第二方面、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
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包括:
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第三方面、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估算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估计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估计的重传次数小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计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第四方面、一种数据重传的控制器,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第五方面、一种接收端设备,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射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
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如果所述估计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如果所述估计的重传次数小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计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第六方面、一种发送端设备,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射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所述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的重传次数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其中,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可以向发送端返回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向发送端反馈更加具体的重传次数,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重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数据重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数据重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数据重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数据重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发送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1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102:当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103:将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制式下均可适用,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用户设备或基站,当发送端为UE时,则接收端为基站;当发送端为基站时,则接收端为UE。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的重传次数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其中,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可以向发送端返回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向发送端反馈更加具体的重传次数,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201: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传输指示存储于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202:对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接收端重传数据;
203:如果需要对接收端重传数据,则在解码的传输指示中获取接收端指示的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204:根据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在GSM、UMTS和LTE制式下均可适用,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用户设备或基站,当发送端为UE时,则接收端为基站;当发送端为基站时,则接收端为UE。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实现了发送端利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通过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向接收端进行数据的重发,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3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其中,本步骤可以为发送端首次发送数据时,接收端执行的步骤;或者,本步骤也可以为发送端重发该数据时,接收端执行的步骤。
另外,发送端在当前阶段发送的数据的次数可以为一次,也可以为多次重复发送该数据,如果是首次发送数据,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次数可以由发送端预先根据新到质量或路损等方式评估得到,并将该传输次数预先发送给接收端,之后发送端再进行数据的发送。
可选的,当检测到数据正确译码时,也需要向发送端反馈传输指示,该传输指示中需要告知发送端该数据发送成功。其中,对于传输指示的编码过程,也需要通过选择相应的编码格式的方式得到。
其中,告知发送端该数据发送成功的ACK对应的编码格式为:在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按照预设的编码格式进行设定,以指示该数据正确译码,该预设的编码格式可以为:三个slot都设定为1,该方式可以入表1所示。
slot 0 slot 1 slot 2 传输指示
1 1 1 ACK
表1
其中,选择相应的编码格式的方式可以为确定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并根据该数据范围确定编码规则,在该编码规则中确定传输指示为ACK对应的编码格式;另外,选择编码格式的方式也可以不根据数据的初传次数,而是预先定义ACK对应的编码格式,并在检测到数据正确译码时直接获取该ACK对应的编码格式。
302:当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其中,校验数据是否正确译码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接收该数据时,接收端可以同时根据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计算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在本步骤中,计算数据的重传次数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实现:
3021: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
首先,接收端会根据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预先估计出一个重传次数,该重传次数并非最终反馈给发送端的重传次数。其中,通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计重传次数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本步骤中估算得到的重传次数,记为M。
3022:如果估计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发送端的数据的重传次数。
其中,数据的初传次数记为N。
如果M>=N,则需要告知发送端:进行完全重传,即按照初传次数N作为下一次传输该数据的重传次数。
3023:如果估计的重传次数小于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计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发送端的数据的重传次数。
如果M<N,则需要告知发送端:按照M的次数进行重发,即按照重传次数M作为下一次传输该数据的重传次数。
303:将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其中,在接收端中预先定义有编码规则,由于E-HICH的前三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中可以设置一个0或1,因此三个时隙中的0或1的组合可以存在八种组合,相应的编码规则中可以存储八种编码格式。
可选的,由于在E-HICH信道三个slot中,最多可以设定八种编码格式,而该八种编码格式中,固定设置了两种情况来代表无需重传和完全重传代表的传输指示,因此只有剩余的六种编码格式可以指示其他的重传次数。而N的取值范围很广,对应的M的取值范围也很广。因此,可以预先设置多个N的取值范围,并根据每个N的取值范围对应设置一个编码规则,每个编码规则中可以设置除无需重传和完全重传代表的传输指示以外的六种重传次数的指示。
因此,步骤303的实现方式可以由以下步骤进行实现:
3031: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3032:获取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3033:在编码规则中根据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3034:将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
例如:由下列几个表格,对于N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不同的编码规则进行描述。
当N<=8时,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信息指示如表2所示:
slot 0 slot 1 slot 2 传输指示
1 1 1 ACK
0 0 0 NACK,完全重传
0 0 1 NACK,重传1次
0 1 0 NACK,重传2次
0 1 1 NACK,重传3次
1 0 0 NACK,重传4次
1 0 1 NACK,重传5次
1 1 0 NACK,重传6次
表2
当8<N<=16时,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信息指示如表3所示:
slot 0 slot 1 slot 2 传输指示
1 1 1 ACK
0 0 0 NACK,完全重传
0 0 1 NACK,重传2次
0 1 0 NACK,重传4次
0 1 1 NACK,重传6次
1 0 0 NACK,重传8次
1 0 1 NACK,重传10次
1 1 0 NACK,重传12次
表3
当16<N<=32时,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信息指示如表4所示:
slot 0 slot 1 slot 2 传输指示
1 1 1 ACK
0 0 0 NACK,完全重传
0 0 1 NACK,重传4次
0 1 0 NACK,重传8次
0 1 1 NACK,重传12次
1 0 0 NACK,重传16次
1 0 1 NACK,重传20次
1 1 0 NACK,重传24次
表4
可选的,当8<N<=16时,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信息指示还可以如表5所示:
Figure GWB0000002932010000121
Figure GWB0000002932010000131
表5
可选的,当N<=8时,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信息指示还可以如表6所示:
slot 0 slot 1 slot 2 传输指示
1 1 1 ACK
0 0 0 NACK,完全重传
0 0 1 NACK,重传4次
0 1 0 NACK,重传6次
0 1 1 NACK,重传8次
1 0 0 NACK,重传10次
1 0 1 NACK,重传12次
1 1 0 NACK,重传14次
表6
可选的,当16<N<=32时,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信息指示还可以如表7所示:
slot 0 slot 1 slot 2 传输指示
1 1 1 ACK
0 0 0 NACK,完全重传
0 0 1 NACK,重传8次
0 1 0 NACK,重传12次
0 1 1 NACK,重传16次
1 0 0 NACK,重传20次
1 0 1 NACK,重传24次
1 1 0 NACK,重传28次
表7
304:发送端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传输指示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305:对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接收端重传数据。
具体的,检测E-HICH信道前三个slot是否为三个1,如果是则不需要重传该数据;如果不为三个1,则确定需要重传该数据。
另外,也可以通过预先定义的编码规则确定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三个1对应的传输指示的方式得到ACK的传输指示。
其中,确定编码规则的方式可以为:根据该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所属的数值范围,并根据该数据范围确定编码规则,在该编码规则中确定传输指示为ACK对应的编码格式。
306:如果需要对接收端重传数据,则在解码的传输指示中获取接收端指示的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其中,本步骤与步骤303中的确定方式相对应,同样设定根据每个N的取值范围对应设置一个编码规则,每个编码规则中可以设置除无需重传和完全重传代表的传输指示以外的六种重传次数的指示。
通过解码后的E-HICH信道前三个slot中的数值,在N对应的编码规则中确定传输指示。
3061: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3062:获取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3063:根据解码的传输指示,在编码规则中确定数据的重传次数。
307:根据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如果本次重传依旧接收错误,仍然按照上述过程重新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的重传次数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其中,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可以向发送端返回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向发送端反馈更加具体的重传次数,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另外,通过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实现了发送端利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通过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向接收端进行数据的重发,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装置,参见图4,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402,用于当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将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402,包括:
估算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估计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发送端的数据的重传次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估计的重传次数小于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计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发送端的数据的重传次数。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403,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编码单元,用于在编码规则中根据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的重传次数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其中,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可以向发送端返回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向发送端反馈更加具体的重传次数,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的装置,参见图5,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第二确定模块502,用于对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接收端重传数据;
获取模块503,用于如果需要对接收端重传数据,则在解码的传输指示中获取接收端指示的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第二发送模块504,用于根据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的,获取模块503,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解码的传输指示,在编码规则中确定数据的重传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实现了发送端利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通过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向接收端进行数据的重发,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参见图6。
接收端设备包括:处理器601,接收器602以及发射器603;
接收器,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将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
发射器,用于将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可选的,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如果估计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发送端的数据的重传次数;如果估计的重传次数小于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计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发送端的数据的重传次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的重传次数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发送端,其中,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通过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可以向发送端返回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向发送端反馈更加具体的重传次数,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参见图7。
发送端设备包括:处理器701,接收器702以及发射器703;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所述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实现了发送端利用E-HICH的前三个时隙得到更多种反馈内容,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通过接收端反馈的重传次数向接收端进行数据的重发,降低了功率开销以及减小了干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
如果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如果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小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包括:
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4.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
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包括:
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6.一种数据重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并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估算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小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9.一种数据重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11.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射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数据未正确译码时,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将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进行编码;
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编码作为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给所述发送端;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估算重传次数;如果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如果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小于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则将所述估算的重传次数确定为反馈给所述发送端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在所述编码规则中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对应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
14.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射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发送的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通过上行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的前三个时隙发送,所述E-HICH的前三个时隙允许配置八种编码格式;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传输指示进行解码,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如果需要对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数据,则在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中获取所述接收端指示的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为所述数据在下一次重新传输时的发送次数;
所述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多个预设的数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数据的初传次数所属的数值范围;获取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编码规则;根据解码的所述传输指示,在所述编码规则中确定所述数据的重传次数。
CN201580035079.4A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788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9431 WO2017041288A1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859A CN107078859A (zh) 2017-08-18
CN107078859B true CN107078859B (zh) 2020-06-02

Family

ID=58239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507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78859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8859B (zh)
WO (1) WO20170412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212B (zh) * 2018-08-10 2022-09-0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CN112399434A (zh) * 2019-08-14 2021-02-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指示方法、重复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092699A (zh) * 2019-12-30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40031071A1 (en) * 2020-12-15 2024-01-2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oft HARQ Schemes, Signaling Methods And Reporting Granularit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22156702A1 (en) * 2021-01-20 2022-07-2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oft harq feedback reporting density, enabling mechanism, processing timeline and codebook constru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391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663007A1 (en) * 2012-05-08 2013-11-13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messages, and a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EP2675098A1 (en) * 2012-06-15 2013-12-18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 appropriate data compression for retransmission, and a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391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663007A1 (en) * 2012-05-08 2013-11-13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messages, and a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EP2675098A1 (en) * 2012-06-15 2013-12-18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 appropriate data compression for retransmission, and a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062331 LCR TDD: Structure and Coding for E-AGCH and E-HICH;CATT;《3GPP TSG RAN WG1#46》;200609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859A (zh) 2017-08-18
WO2017041288A1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7988B2 (en)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US10778377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CN107733558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6560011B (zh) 应答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1478383B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的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
CN102651678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45074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TDD system
CN107078859B (zh)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EP2523498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399683A1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790195B (zh) 一种多子帧联合调度数据传输方法
EP2911329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2889235B (zh) Harq-ack码本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631926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5071903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07733585B (zh) Harq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399434A (zh) 一种指示方法、重复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454625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反馈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1

Address after: Room 801 and 802, 8 / F, 101, 3-14 / F, building 1, yard 17, Guangqu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uawang online commer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No. 625, No. 625, Nuo platinum Plaza,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1

Address after: 518000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No. 625, No. 625, Nuo platinum Plaza,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2

Address after: 402460 No.1-6 dongyidang street, Rongchang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Tao Peng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02, 8 / F, 101, 3-14 / F, building 1, yard 17, Guangqu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wang online commer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5

Address after: 402760 No. 6113-6116, building 6, xiuhushui street, No. 19, Quan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iteng Cultu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460 No.1-6 dongyidang street, Rongchang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Tao P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2

Address after: Room 03, Office Space Group 6, Building 6, Xiuhushui Street, No. 19 Quan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402760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ailed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760 No. 6113-6116, building 6, xiuhushui street, No. 19, Quan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iteng Culture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