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852A -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852A
CN107078852A CN201780000112.9A CN201780000112A CN107078852A CN 107078852 A CN107078852 A CN 107078852A CN 201780000112 A CN201780000112 A CN 201780000112A CN 107078852 A CN107078852 A CN 107078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ded data
encoded
transmitted
channel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01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852B (zh
Inventor
朱磊
崔浩
陈颖
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sourc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7J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46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46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 H04N19/149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by estimating the code amount by means of a model, e.g. mathematical model or statistical mod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picture, frame or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8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method, adaptation tool or adaptation type used for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method, adaptation tool or adaptation type used for the adaptive coding using optimisation based on Lagrange multipl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8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method, adaptation tool or adaptation type used for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9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method, adaptation tool or adaptation type used for the adaptive coding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omputation of encoding parameters, e.g. by averaging previously computed encoding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lgebr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该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该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通过该信道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能够实时地控制编码数据传输延时。

Description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版权申明
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者该专利披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信道带宽实时变化条件下的低延时视频传输系统是当下的热点研究和应用方向。信源可能随时间变化,信道也可能随时间变化,尤其对于无线信道,影响信道的条件更多,例如,收发设备距离、相对位置,是否存在遮挡,即时的电磁环境干扰等等。信源和信道相互独立变化,难以预测,这给信源编码和信道带宽的实时匹配造成困难。例如,当信道稳定时,突然摄像机运动,或者相机取景框内物体的大幅运动,都会导致编码出的码流的大小有突然的变化,假如码流增加两倍,意味着传输延时增加两倍;当信源稳定时,此时码流大小平稳,但是突然信道发生变化,也会造成传输延时抖动,假如带宽减小两倍,意味着传输延时也减小两倍。
现有技术中采用码率控制算法,控制一段时间(若干帧)的平均码率能够稳定在某个给定目标码率上,以保证若干帧或一段时间的帧的平均总体延时抖动范围较小。
然而,上述方案仅能控制一个帧组的平均总体延时。低延时图像传输(图传),要求每一帧的传输时间都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大幅波动而导致接收端解码显示卡顿现象。因此,在信道带宽实时变化条件下,实时地控制延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能够实时地控制编码数据传输延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包括: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该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该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通过该信道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该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选择模块,用于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该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通过该信道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用于访问该存储器,并执行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如下操作: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该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该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通过该信道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多种传感器,用于获取多种图像数据源;以及上述第二方面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多种传感器,用于获取多种图像数据源;以及上述第三方面的计算机系统。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以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进行传输,可以实时地保持信源信道匹配,从而能够实时地控制编码数据传输延时。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架构图。
图2a-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器的处理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待编码数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文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式只是一种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各公式可以进行变形,这些变形也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实时地控制编码数据传输延时。例如,在信道带宽实时变化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每一帧的传输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架构图。
如图1所示,系统100可以接收待编码数据102,对待编码数据102进行编码,产生编码数据108,并通过信道传输编码数据108。例如,系统100可以接收视频数据,压缩视频数据以产生压缩的比特流并通过信道进行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中的部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该处理器可以是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也可以是移动设备(例如无人机)中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为任意种类的处理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待编码数据102、编码数据108等。该存储器可以为任意种类的存储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可以对同一待编码数据102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108,并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多路编码数据108中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108进行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中可以包括由处理器和存储器实现的编码器。编码器用于接收待编码数据102,编码待编码数据102,并提供编码数据108。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器可以为多速率编码器,多速率编码器可以对待编码数据102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108。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中可以包括多个编码器,多个编码器可以对待编码数据102按照不种码率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108。
待编码数据102可以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对象,动画序列,音频,视频,或者任何需要编码的其他数据。在一些情况下,待编码数据102可以包括来自传感器的传感数据,该传感器可以为视觉传感器(例如,相机、红外传感器),麦克风,近场传感器(例如,超声波传感器、雷达),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在一些情况下,待编码数据102可以包括来自用户的信息,例如,生物信息,该生物信息可以包括面部特征,指纹扫描,视网膜扫描,嗓音记录,DNA采样等。
编码对于高效和/或安全的传输或存储数据是必需的。对待编码数据102的编码可以包括数据压缩,加密,纠错编码,格式转换等。例如,对多媒体数据(例如视频或音频)压缩可以减少在网络中传输的比特数量。敏感数据,例如金融信息和个人标识信息,在传输和存储前可以加密以保护机密和/或隐私。
任何合适的编码技术都可以用于编码待编码数据102。编码类型依赖于被编码的数据和具体的编码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器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编解码器。每种编解码器可以包括实现不同编码算法的代码,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基于各种因素,包括待编码数据102的类型和/或来源,编码数据的接收实体,可用的计算资源,网络环境,商业环境,规则和标准等,可以选择一种合适的编码算法编码给定的待编码数据102。
例如,编码器可以被配置为编码一系列视频帧。编码每个帧中的数据可以采用一系列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步骤可以包括预测、变换、量化、熵编码等处理步骤。
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器的处理架构图。如图2a所示,预测处理可以包括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通过预测处理,可以得到数据单元(例如像素点)对应的残差,其中,在对某一像素点进行预测时,可以从存储的上下文中获取参考像素点重建后得到的像素,按照参考像素点重建后得到的像素与该像素点的像素,得到该像素点对应的像素残差。像素残差通过变换、量化后再进行熵编码。在量化处理时,可以通过对量化参数的控制,实现对码率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多种量化参数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多种码率编码。对某一像素点对应的量化处理后的像素残差还可以进行反量化反变换处理,再进行重建处理,得到该像素点重建后的像素,并将该像素点重建后的像素进行存储,以便于在该像素点作为参考像素点时,利用该像素点重建后的像素获取其他像素点对应的像素残差。
量化参数可以包括量化步长,表示量化步长或者与量化步长相关的值,例如,H.264或者类似的编码器中的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或者,量化矩阵或其参考矩阵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速率编码器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如图2b所示,多速率编码器中不同单速率编码模块之间可共享区域201中的模块,最大限度共享预测和模式选择中相同的运算。此部分运算复杂度和运算资源消耗占编码器总体的70%左右。每个单速率编码模块可以包括区域202中的模块,并可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多路不同码率的编码数据。采用这种结构的多速率编码器,可以节省资源消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可以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多个单速率编码模块提供的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进行传输;还可以将所选择的那一路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例如,将选择的那一路编码数据对应的重建数据存储,在下一帧的预测处理时进行参考。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待编码数据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待编码数据302可以包括多个帧304。例如,多个帧304可以表示视频流中的连续的图像帧。每个帧3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带306。每个条带30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宏块308。每个宏块30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块310。每个块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像素312。每个像素3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集,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数据部分,例如,亮度数据部分和色度数据部分。数据单元可以为帧,条带,宏块,块,像素或以上任一种的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数据单元的大小可以变化。作为举例,一个帧304可以包括100个条带306,每个条带306可以包括10个宏块308,每个宏块308可以包括4个(例如,2x2)块310,每个块310可以包括64个(例如,8x8)像素312。
在一些设计中,移动设备,也可以称为可移动设备,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传输编码数据。该移动设备可以是无人机、无人驾驶船或机器人等,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设备400的示意性架构图。
如图4所示,移动设备400可以包括动力系统410、控制系统420、传感系统430和处理系统440。
动力系统410用于为该移动设备400提供动力。
以无人机为例,无人机的动力系统可以包括电子调速器(简称为电调)、螺旋桨以及与螺旋桨相对应的电机。电机连接在电子调速器与螺旋桨之间,电机和螺旋桨设置在对应的机臂上;电子调速器用于接收控制系统产生的驱动信号,并根据驱动信号提供驱动电流给电机,以控制电机的转速。电机用于驱动螺旋桨旋转,从而为无人机的飞行提供动力。
传感系统430可以用于测量移动设备400的姿态信息,即移动设备400在空间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例如,三维位置、三维角度、三维速度、三维加速度和三维角速度等。传感系统430例如可以包括陀螺仪、电子罗盘、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视觉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气压计、空速计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系统430还用于采集待编码数据,即传感系统430包括用于采集待编码数据的传感器,例如相机等。
控制系统420用于控制移动设备400的移动。控制系统420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指令对移动设备400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系统420可以根据传感系统430测量的移动设备400的姿态信息控制移动设备400的移动。控制系统420也可以根据来自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对移动设备400进行控制。
处理系统440可以处理传感系统430采集的待编码数据。例如,处理系统440可以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并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进行传输。
处理系统440可以为图1中的系统100,或者,处理系统440可以包括图1中的系统100。
应理解,上述对于移动设备400的各组成部件的划分和命名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还应理解,移动设备400还可以包括图4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500可以由图1所示的系统100执行;或者由图4所示的移动设备400执行,具体地,可以由图4中的处理系统440执行。
510,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该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同一待编码数据获取不同码率的多路编码数据。即,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应理解,编码操作与后续的操作可以由同一个设备实施,也可以由不同的设备实施,例如,前一个设备进行编码操作,并将多路编码数据发送给后一个设备,由后一个设备进行后续操作。
可选地,该待编码数据可以为一帧图像。也就是说,对每一帧图像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按照不同码率编码的过程中,可以先对该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再按照多种量化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
具体而言,多路编码流程可以共用预测处理的相关模块,在后续量化处理和熵编码处理时再分为多路,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块。例如,可以采用多速率编码器,多速率编码器包括一个共用的预测模块,用于对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多速率编码器还包括多个单速率编码模块,每个单速率编码模块按照不同量化参数对预测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通过共用预测模块,可以降低运算复杂度和运算资源消耗。
应理解,多路编码流程也可以采用多个编码器,不同编码器对待编码数据按照不种码率编码。
可选地,多种码率对应的多种量化参数可以按照预定间隔配置。例如,当编码路数较少时,量化参数间应拉开差距,这样可以产生有明显差别档位的码率输出;当编码路数较多时,量化参数可以再分组进行细化优化,这样把码率档位变得更细腻,可选择性更丰富。
520,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该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
具体而言,在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后,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作为待传输编码数据。这样,在信道带宽实时变化条件下,可以实时地传输与信道带宽匹配的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信道带宽和延时目标选择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延时目标也可以称为延时控制目标,表示期望的延时。
可选地,该待传输编码数据可以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最接近该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该待传输编码数据可以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不高于且最接近该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该待传输编码数据可以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该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码率最大的一路编码数据。
码率越大,编码质量越高。选择延时与该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码率最大的一路编码数据,能够在满足延时目标的情况下,选择质量最高的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信道带宽、延时目标和编码质量选择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也就是说,编码数据的选择可以结合信道带宽、延时目标和编码质量的要求。
可选地,该待传输编码数据可以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该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编码质量最好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可以根据该信道带宽、该延时目标、编码质量和码率确定代价函数,该待传输编码数据可以为使得代价函数的值最小的一路编码数据。
例如,该代价函数可以为:
Cost=A*|(码率/信道带宽—延时目标)|+B*编码质量,
其中,Cost表示代价,A和B表示加权值。
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通过调节A和B的值来控制更偏向质量,还是更偏向延时控制。
应理解,以上只是选择编码数据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还可以将该待传输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也就是说,将所选择的那一路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例如,将选择的那一路编码数据对应的重建数据存储,在下一帧的预测处理时进行参考。
530,通过该信道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在该步骤中,将前述步骤所选择的编码数据,即待传输编码数据,传输出去。由于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因此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能够降低延时抖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通过在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进行传输,可以实时地保持信源信道匹配,从而能够实时地控制编码数据传输延时。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600可以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该装置600可以设置于移动设备中。
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该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
选择模块620,用于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该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该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
传输模块630,用于通过该信道传输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通过在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与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进行传输,可以实时地保持信源信道匹配,从而能够实时地控制编码数据传输延时。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选择模块620具体用于:
根据该信道带宽和延时目标选择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最接近该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不高于且最接近该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该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码率最大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选择模块620具体用于:
根据该信道带宽、延时目标和编码质量选择该待传输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该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该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编码质量最好的一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使得代价函数的值最小的一路编码数据,其中,该代价函数根据该信道带宽、该延时目标、编码质量和码率确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代价函数为:
Cost=A*|(码率/信道带宽—延时目标)|+B*编码质量,
其中,Cost表示代价,A和B表示加权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
对该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该多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
对该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再按照多种量化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多种量化参数按照预定间隔配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610还用于:
将该待传输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获取模块610可以包括:
多速率编码器601,用于对该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该多路编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多速率编码器601包括:
预测模块603,用于对该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
多个单速率编码模块605,该多个单速率编码模块605中每个单速率编码模块605用于按照不同量化参数对该预测模块603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预测模块603还用于:
将该待传输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获取模块610可以包括:
多个编码器607,该多个编码器607中每个编码器607用于对该待编码数据按照不种码率编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待编码数据为一帧图像。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系统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10和存储器920。
应理解,该计算机系统900还可以包括其他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所包括的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通信接口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存储器920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存储器920可以是各种种类的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还可以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处理器910用于访问该存储器920,并执行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中的操作。
处理器91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该移动设备1000可以为无人机、无人驾驶船或机器人等。
如图10所示,该移动设备1000可以包括:
传感器1010,用于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600。
例如,该移动设备1000可以为图4中的移动设备400,传感器1010可以为传感系统430中的传感器,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600可以设置于处理系统440中。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设备1100的示意性框图。该移动设备1100可以为无人机、无人驾驶船或机器人等。
如图11所示,该移动设备1100可以包括:
传感器1110,用于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900。
例如,该移动设备1100可以为图4中的移动设备400,传感器1110可以为传感系统430中的传感器,计算机系统1100可以设置于处理系统440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并且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以用于指示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5)

1.一种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所述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
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所述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所述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
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所述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带宽和延时目标选择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最接近所述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不高于且最接近所述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所述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码率最大的一路编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所述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带宽、延时目标和编码质量选择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所述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编码质量最好的一路编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使得代价函数的值最小的一路编码数据,其中,所述代价函数根据所述信道带宽、所述延时目标、编码质量和码率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价函数为:
Cost=A*|(码率/信道带宽—延时目标)|+B*编码质量,
其中,Cost表示代价,A和B表示加权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包括:
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所述多路编码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包括:
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再按照多种量化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量化参数按照预定间隔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编码数据为一帧图像。
15.一种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路编码数据,其中,所述多路编码数据为对同一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后的编码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信道当前的信道带宽,在所述多路编码数据中选择待传输编码数据,其中,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与所述信道带宽匹配的一路编码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信道带宽和延时目标选择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最接近所述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不高于且最接近所述延时目标的一路编码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所述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码率最大的一路编码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信道带宽、延时目标和编码质量选择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在所述信道带宽下传输的延时与所述延时目标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的编码质量最好的一路编码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为使得代价函数的值最小的一路编码数据,其中,所述代价函数根据所述信道带宽、所述延时目标、编码质量和码率确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代价函数为:
Cost=A*|(码率/信道带宽—延时目标)|+B*编码质量,
其中,Cost表示代价,A和B表示加权值。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所述多路编码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再按照多种量化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量化参数按照预定间隔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
28.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多速率编码器,用于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按照多种码率编码,得到所述多路编码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速率编码器包括:
预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预测处理;
多个单速率编码模块,所述多个单速率编码模块中每个单速率编码模块用于按照不同量化参数对所述预测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熵编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待传输编码数据的上下文作为下一待编码数据编码的上下文。
3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多个编码器,所述多个编码器中每个编码器用于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按照不种码率编码。
32.根据权利要求1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编码数据为一帧图像。
33.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访问所述存储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操作。
34.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用于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5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编码数据的装置。
35.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用于获取待编码数据;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系统。
CN201780000112.9A 2017-01-18 2017-01-18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78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71491 WO2018132964A1 (zh) 2017-01-18 2017-01-18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852A true CN107078852A (zh) 2017-08-18
CN107078852B CN107078852B (zh) 2019-03-08

Family

ID=5961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1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78852B (zh) 2017-01-18 2017-01-18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CN201880006102.0A Pending CN110169066A (zh) 2017-01-18 2018-01-12 速率控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6102.0A Pending CN110169066A (zh) 2017-01-18 2018-01-12 速率控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342551A1 (zh)
EP (1) EP3571840B1 (zh)
JP (1) JP6862633B2 (zh)
CN (2) CN107078852B (zh)
WO (2) WO201813296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6829A (zh) * 2018-09-04 2018-12-11 北京粉笔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55849A (zh) * 2017-12-18 2019-0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码率控制方法、码率控制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WO2019055886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CODING
EP3664446A4 (en) * 2017-09-06 2020-06-10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681156A4 (en) * 2017-09-06 2020-07-22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703857B (zh) * 2018-10-12 2020-09-01 中南大學 視頻轉碼方法及設備、電腦儲存介質及電子設備
CN117615141A (zh) * 2023-11-23 2024-02-27 镕铭微电子(济南)有限公司 视频的编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6922A1 (en) * 2016-10-05 2018-04-11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 picture using rate-distortion based block splitting
WO2018132964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WO2020061990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Intel Corporation Transport controlled video coding
US11368692B2 (en) * 2018-10-31 2022-06-21 Ati Technologies Ulc Content adaptive quantization strength and bitrate modeling
US11355139B2 (en) * 2020-09-22 2022-06-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l-time vs non-real time audio streaming
US11838796B2 (en) * 2021-08-18 2023-12-05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between element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CS)
CN115996292A (zh) * 2021-10-18 2023-04-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流控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885A (zh) * 2010-02-26 2010-08-11 北京新岸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02843351A (zh) * 2012-03-31 2012-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业务的处理方法、流媒体服务器及系统
CN103379362A (zh) * 2012-04-24 2013-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点播方法和系统
US20140334553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Magnum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cluding a statistical multiplexer with bitrate smoothing
CN105208390A (zh) * 2014-06-30 2015-12-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98211A (zh) * 2015-12-21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5696B2 (ja) * 1993-04-01 2002-03-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圧縮符号化装置
JPH07212757A (ja) * 1994-01-24 1995-08-11 Toshiba Corp 画像圧縮符号化装置
JP3149673B2 (ja) * 1994-03-25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映像符号化装置、映像符号化方法、映像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US6366614B1 (en) * 1996-10-11 2002-04-02 Qualcomm Inc. Adaptive rate control for digital video compression
US7062445B2 (en) 2001-01-26 2006-06-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Quantization loop with heuristic approach
US7062429B2 (en) * 2001-09-07 2006-06-13 Agere Systems Inc. Distortion-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470726A1 (en) * 2001-12-31 2004-10-27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Video encoding
US20070013561A1 (en) 2005-01-20 2007-01-18 Qian Xu Signal coding
US20090225829A2 (en) 2005-07-06 2009-09-10 Do-Kyoung Kw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onal frame-layerrate control in video encoder
US7539612B2 (en) 2005-07-15 2009-05-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ding and decoding scale factor information
US8077775B2 (en) 2006-05-12 2011-12-1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adaptive rate control for a video encoder
WO2008042259A2 (en) * 2006-09-28 2008-04-10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rho-domain frame level bit allocation for effective rate control and enhanced video coding quality
JP2008283560A (ja) * 2007-05-11 2008-11-2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101350723B1 (ko) * 2008-06-16 2014-01-16 돌비 레버러토리즈 라이쎈싱 코오포레이션 비디오 코딩을 위한 슬라이스 종속성에 기초한 레이트 제어 모델 적응 방법
EP2321969A4 (en) * 2008-09-09 2012-05-09 Onmobile Glob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TRANSMISSION
JP5257215B2 (ja) * 2009-04-16 2013-08-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と画像符号化方法
CN102036062B (zh) * 2009-09-29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888542B (zh) * 2010-06-11 2013-01-09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转码的帧级码率控制方法及转码器
US8644383B2 (en) * 2011-03-10 2014-02-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 prediction for video encoding rate control
EP2544450B1 (en) * 2011-07-07 2016-04-13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rate- or distortion-quantization model function
US20130322516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bitrate streams using a single encoding engine
CN102970540B (zh) * 2012-11-21 2016-03-02 宁波大学 基于关键帧码率-量化模型的多视点视频码率控制方法
US9560361B2 (en) 2012-12-05 2017-01-31 Vixs Systems Inc. Adaptive single-field/dual-field video encoding
US9621902B2 (en) * 2013-02-28 2017-04-11 Google Inc. Multi-stream optimization
US20140328384A1 (en) * 2013-05-02 2014-11-06 Magnum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cluding a statistical multiplexer with global rate control
EP2879339A1 (en) * 2013-11-27 2015-06-03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vailable bandwidth of a network amongst ongoing traffic sessions run by devices of the network, corresponding device.
KR102249819B1 (ko) 2014-05-02 2021-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스템 온 칩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US10165272B2 (en) * 2015-01-29 2018-12-25 Arris Enterprises Llc Picture-level QP rate contro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for HEVC encoding
US9749178B2 (en) * 2015-09-18 2017-08-29 Whatsapp Inc. Techniques to dynamically configure target bitrate for streaming network connections
US20170094301A1 (en) * 2015-09-28 2017-03-30 Cybrook Inc. Initial Bandwidth Estimation For Real-time Video Transmission
CN106170089B (zh) * 2016-08-25 2020-05-2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h.265的多路编码方法
US10542262B2 (en) * 2016-11-15 2020-01-21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te control in video coding using joint machine learning and game theory
WO2018132964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885A (zh) * 2010-02-26 2010-08-11 北京新岸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02843351A (zh) * 2012-03-31 2012-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业务的处理方法、流媒体服务器及系统
CN103379362A (zh) * 2012-04-24 2013-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点播方法和系统
US20140334553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Magnum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cluding a statistical multiplexer with bitrate smoothing
CN105208390A (zh) * 2014-06-30 2015-12-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98211A (zh) * 2015-12-21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4446A4 (en) * 2017-09-06 2020-06-10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681156A4 (en) * 2017-09-06 2020-07-22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055886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CODING
US11683550B2 (en) 2017-09-18 2023-06-20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video encoding
CN109155849A (zh) * 2017-12-18 2019-0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码率控制方法、码率控制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WO2019119175A1 (zh) * 2017-12-18 2019-06-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码率控制方法、码率控制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9155849B (zh) * 2017-12-18 2021-09-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码率控制方法、码率控制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8986829A (zh) * 2018-09-04 2018-12-11 北京粉笔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86829B (zh) * 2018-09-04 2020-12-15 北京猿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703857B (zh) * 2018-10-12 2020-09-01 中南大學 視頻轉碼方法及設備、電腦儲存介質及電子設備
US11343501B2 (en) 2018-10-12 2022-05-24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Video trans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615141A (zh) * 2023-11-23 2024-02-27 镕铭微电子(济南)有限公司 视频的编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1840A1 (en) 2019-11-27
JP2020505830A (ja) 2020-02-20
CN107078852B (zh) 2019-03-08
JP6862633B2 (ja) 2021-04-21
WO2018133734A1 (en) 2018-07-26
EP3571840A4 (en) 2020-01-22
EP3571840B1 (en) 2021-09-15
CN110169066A (zh) 2019-08-23
WO2018132964A1 (zh) 2018-07-26
US20190342551A1 (en) 2019-11-07
US11159796B2 (en) 2021-10-26
US20190342771A1 (en)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852A (zh) 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
CN109726794B (zh) 基于关注的图像生成神经网络
US20230421738A1 (en) Adaptive resolution of point cloud and viewpoint prediction for video streaming in computing environments
CN110023962B (zh) 人类体验到机器人和其他自主机器的高效传递
CN113542228B (zh) 基于联邦学习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90578A (zh) 自主机器的通用输入/输出数据捕获和神经高速缓存系统
CN112887728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05224165A (zh) 为计算装置上部分模糊图形图像促进动态和有效的预启动裁剪
US20210014539A1 (en) Dynamic video encoding and view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puting environments
EP3886043A1 (en) Point cloud based 3d semantic segmentation
CN106688015B (zh) 处理用于当解码图像时对于块的操作的参数
US20220254152A1 (en) Learning orthogonal factorization in gan latent space
JP7058334B2 (ja) 分散型ニューラル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物体認識システム
WO2023068953A1 (en) Attention-based method for deep point cloud compression
CN114616834B (zh) 用于视频通话的基于面容的帧封装
CN111459186B (zh)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与区块链的无人机巡航系统
US10409230B2 (en) Multi-ag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20220215594A1 (en) Auto-regressive video generation neural networks
Zhang et al. Bandwidth-efficient multi-task AI inference with dynamic task importanc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edge computing
CN107113430B (zh) 码率控制的方法、计算机系统和装置
KR102289900B1 (ko) 비디오 콜을 위한 얼굴 기반 프레임 레이트 업샘플링
Alriksson et al. Future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extended reality applications: Many Experts Believe that New and Emerging Extended Reality Technologies will Lead to the Next Major Paradigm Shift in Telecommunications, with Lightweight XR Glasses Ultimately Overtaking Smartphones as the Dominant Device Type in Mobile Networks. This Evolution has Major Implications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Networks
Chua et al. Unified, User and Task (UUT) 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etaverse Edge Computing
US2022018917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video frame based on deep learning
Morantes-Guzmá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oc-fpga based floating-point implementation of gmm for real-time background subtra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