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5778A - 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5778A
CN107075778A CN201580049795.8A CN201580049795A CN107075778A CN 107075778 A CN107075778 A CN 107075778A CN 201580049795 A CN201580049795 A CN 201580049795A CN 107075778 A CN107075778 A CN 107075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sis
mentioned
electrolysis water
water
electroly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97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洗畅俊
林信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Life Scien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5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5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5/00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35/003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14Alkali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2111/00Clean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objects to be cleaned; Clean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non-standard cleaning or washing processes
    • C11D2111/40Specific cleaning or wash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2111/00Clean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objects to be cleaned; Clean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non-standard cleaning or washing processes
    • C11D2111/40Specific cleaning or washing processes
    • C11D2111/46Specific cleaning or washing processes applying energy, e.g. ir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02Inorganic compounds ; Elemental compounds
    • C11D3/04Water-soluble compounds
    • C11D3/046Sal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洗衣机(40)的特征在于,具备电解水生成部(2)和洗涤筒(15),电解水生成部(2)具备电解液供给部(10)和具有电解用电极对(1)的电解部(5),电解液供给部(10)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向电解部(5)供给,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电解部(5)设为通过电解用电极对(1)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18),电解水生成部(2)设为将通过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Description

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背景技术
包含次氯酸类的电解水具有除菌效果,因此为了传染病的预防、生鲜食品的鲜度维持、洗涤物的除臭等目的而利用电解水。
已知通过将包含氯化氢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pH值为6.3以下的电解水的电解装置、利用将包含氯化氢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的pH值为6以下的电解水的衣物洗净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外,已知利用将食盐水电解而生成的电解水的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5。)
另外,已知在将包含氯化钠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的电解水中添加盐酸或者醋酸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138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7-135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1-170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13-102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国)特开2013-132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国)特许第3951156号
专利文献7:(日本国)特开2013-1029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酸性的电解水存在易于从电解水产生氯气的问题或在洗涤物中易于产生掉色或损伤的问题。另外,将食盐水电解而生成的电解水为碱性,存在除菌效果较低的问题。另外,采用在电解水中添加盐酸等的构成,则存在构成复杂、造成洗衣机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能抑制洗涤物的掉色或损伤、能有效地对洗涤物进行除菌的洗衣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解水生成部和洗涤筒,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具备电解液供给部和具有电解用电极对的电解部,上述电解液供给部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向上述电解部供给,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上述电解部设为通过上述电解用电极对将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上述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通过上述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向上述洗涤筒供给,通过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向上述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电解液供给部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向电解部供给,电解部设为通过电解用电极对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因此电解水生成部能从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生成电解水。
根据本发明,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因此能通过电解水生成部生成包含次氯酸、次氯酸盐和碱金属氯化物的电解水。另外,电解水生成部能生成pH值大于6.5且小于8.0的电解水。
根据本发明,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由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向洗涤筒供给,因此能将电解水作为漂洗水等而在洗涤中使用,能对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
根据本发明,通过电解水生成部向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因此能用大致中性的电解水对洗涤筒内的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能抑制损伤布或掉色。另外,即使电解水附着于皮肤,也能抑制皮肤受到损伤。而且,pH值大于6.5,因此能抑制氯气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即使有效氯浓度低除菌效果也高的电解水对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这已由本发明的发明人等进行的实验得到了证实。因此,能在除菌处理时抑制损伤洗涤物或掉色。另外,能以短时间生成洗涤所用的大量的电解水,能缩短洗涤物的除菌处理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无需对电解水添加酸性物质,因此能使洗衣机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截面图。
图6(a)~图6(c)分别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所包含的电解水生成部的概略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8(a)~图8(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所包含的搅拌部的概略截面图,图8(d)是搅拌部所包含的气泡分割部的概略截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所包含的搅拌部的竖直截面的概略图,图9(b)~图9(e)是将搅拌部向竖直方向投影的概略图。
图10(a)、图10(b)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洗涤流程图。
图11(a)~图11(d)是通过电解水生成实验制作的电解水生成器的概略截面图。
图12(a)、图12(b)是表示电解水生成实验2的测定结果的坐标图。
图13是表示除菌处理实验的结果的坐标图。
图14是表示除菌处理实验的结果的坐标图。
图15是表示除菌处理实验的结果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洗衣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电解水生成部和洗涤筒,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具备电解液供给部和具有电解用电极对的电解部,上述电解液供给部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向上述电解部供给,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上述电解部设为利用上述电解用电极对将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上述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由上述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向上述洗涤筒供给,由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向上述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优选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电解水作为漂洗洗涤物的漂洗水向洗涤筒供给。
根据这种构成,能对洗涤筒内的洗涤物有效地进行除菌处理。
优选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由电解水生成部向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具有10ppm以上且100ppm以下的有效氯浓度。
根据这种构成,能在抑制洗涤物的掉色的同时提高除菌性。另外,能以短时间生成大量的电解水,因此能对洗涤物有效地进行除菌处理。
优选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碱金属氯化物是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包含氯化钾,由此能提高生成的电解水对油污的洗净性。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包含氯化钠,由此能降低电解水的生成成本。
优选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上述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是氯化氢。
根据这种构成,能将氯化氢电解而生成次氯酸,能提高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电解水生成部具备稀释部,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由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用稀释部稀释而向洗涤筒供给。
根据这种构成,能将由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用水稀释而生成具有10ppm以上且100ppm以下的有效氯浓度的电解水,因此能增大电解水的生成量。另外,能通过改变稀释量而容易地调整电解水的浓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电解水生成部具备搅拌部,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通过稀释部稀释的电解水用搅拌部搅拌而向洗涤筒供给。
根据这种构成,能减小电解水的浓度偏差,能使向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pH值等稳定化。
本发明还提供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其是用于生成漂洗用电解水的电解质,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
在使用本发明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时,能生成pH值大于6.5且小于8.0的电解水,能使用该电解水对洗涤物进行漂洗除菌处理。另外,能够生成即使有效氯浓度低除菌效果也高的电解水。
本发明还提供漂洗用电解水,是将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的,上述漂洗用电解水的特征在于,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本发明的漂洗用电解水为大致中性,因此能抑制损伤洗涤物或掉色。另外,即使电解水附着于皮肤,也能抑制皮肤受到损伤。而且,由于pH值大于6.5,因此能抑制从漂洗用电解水产生氯气。另外,本发明的漂洗用电解水即使有效氯浓度低也具有高的除菌效果。这已由本发明的发明人等进行了实验证实。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附图或以下的记述中示出的构成仅为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附图或以下的记述中所示的内容。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截面图,图6(a)是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所包含的电解水生成部的概略截面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构成图。
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40的特征在于,具备电解水生成部2和洗涤筒15,电解水生成部2具备电解液供给部10和具有电解用电极对1的电解部5,电解液供给部10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向电解部5供给,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电解部5设为通过电解用电极对1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18,电解水生成部2设为将通过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40。
1.洗衣机
洗衣机40是具备用电解水18对洗涤筒15内的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的功能的洗衣机。洗衣机40既可以是滚筒式洗衣机,也可以是立式洗衣机。另外,洗衣机40既可以具有使洗涤物干燥的功能,也可以不具有使洗涤物干燥的功能。另外,洗衣机40既可以是全自动洗衣机,也可以是双缸洗衣机。
洗衣机40具有进行洗涤物的洗涤、脱水、漂洗等的洗涤筒15。另外,洗衣机40能具有控制洗衣机40的洗涤的控制部。
此外,洗衣机40可以具备分体式的电解水生成器36。该电解水生成器36例如能像图4、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设置于箱体27上。由此,能在不具备电解水生成部2的洗衣机中通过增设的方式设置电解水生成部2。由此,能对洗衣机追加电解水的除菌功能。此外,电解水生成器36,如图4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既可以设为从箱体27内的电磁阀22供给自来水,也可以设为如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向电解水生成器36供给自来水。另外,电解水生成器36能通过控制用配线与洗衣机主体连接。由此,能通过洗衣机主体的控制电路来控制电解水生成器36。
2.电解水生成部、电解水
电解水生成部2具有电解液供给部10和具备电解用电极对1的电解部5。另外,电解水生成部2设为将通过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由此,能将由电解水生成部2生成的电解水18在洗涤筒15的洗涤中使用,能对洗涤筒15内的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
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生成的电解水18是包含电解反应的反应生成物的水溶液。另外,电解水生成部2具有生成包含次氯酸(HClO)、次氯酸盐(NaClO、KClO等)和碱金属氯化物的电解水18的构成。电解水生成部2既可以设置于箱体27中,也可以设置于箱体27的外部,也可以设置于分体式的电解水生成器36。
电解水生成部2能设为将pH值大于6.5且小于8.0的电解水18、优选pH值是7.0以上且7.5以下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由此,能用除菌效果高的电解水18对洗涤筒15内的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使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pH值大于6.5,从而能抑制除菌处理后的衣物等的脱色或纤维的损伤。另外,能抑制从电解水18产生氯气。
另外,使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pH值小于8.0,由此能提高电解水18的除菌效果。
电解水生成部2能设为将有效氯浓度为10ppm以上且100ppm以下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另外,电解水生成部2能设为将有效氯浓度为20ppm以上且50ppm以下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由此,能在抑制洗涤物的掉色的同时提高除菌性。
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可以包含次氯酸、次氯酸盐(次氯酸钠、次氯酸钾等)和碱金属氯化物(氯化钠、氯化钾等)。电解水18包含次氯酸,由此,电解水18能具有高的除菌效果。电解水18包含次氯酸盐,由此,电解水18能具有对有机污垢的洗净性。电解水18包含碱金属氯化物,由此,电解水18能具有对油污的洗净性。另外,向纤维等间隙的浸透性也提高,因此除菌洗净性提高。另外,能使电解水18的除菌效果提高。这样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包含次氯酸、次氯酸盐、碱金属氯化物,由此,电解水18能具有高的除菌效果和高的洗净效果,能对洗涤筒15内的洗涤物进行除菌、洗净。
优选在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包含次氯酸、次氯酸盐、碱金属氯化物的情况下,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比次氯酸的浓度和次氯酸盐的浓度高。由此,利用次氯酸、次氯酸盐、碱金属氯化物各自的特性和相乘效果,成为作为洗涤用途最合适的电解水。另外,优选次氯酸的浓度高于次氯酸盐的浓度。另外,更优选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高于将次氯酸与次氯酸盐合并后的浓度。该大小关系能简单地用有效氯浓度≤氯化物浓度来评价。
能将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所包含的碱金属离子的实质的全部或者50%以上作为钾离子。由此,能提高电解水18对油污的洗净性。
能将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所包含的碱金属离子的实质的全部或者50%以上作为钠离子。由此,能降低电解水18的生成成本。
此外,为了抑制掉色,能将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设为100ppm以下,优选设为50ppm以下,但对例如不锈钢制的器具等无需考虑掉色或纤维的损伤等的物质能使用更高浓度的电解水。但是,若浓度过高,则生成后的浓度下降迅速而不易进行浓度管理,或者有可能产生氯气,因此在1000ppm以下、优选在300ppm以下的范围内使用是优选的。当然只要能确保在完全密闭装置内进行除菌洗净等的安全,就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适合于被洗净物的范围内以任意的浓度使用。
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所包含的次氯酸(HClO)与次氯酸盐(NaClO、KClO等)的比率能设为1:9~9:1,优选能设为2:8~5:5。由此,电解水18能平衡良好地具有除菌效果和漂白效果。
在次氯酸(HClO)的比例高且次氯酸的浓度高的情况下,电解水具有高除菌性。目前销售的有次氯酸为90%以上的微酸性的除菌水和生成该除菌水的设备。但是,在将该除菌水原样用于衣物等或地毯、地面、墙壁等的除菌洗净时,掉色或纤维等原材料的损伤严重。
相反地,次氯酸盐的比率高的电解水的除菌性低,因此需要延长除菌处理时间或者提高次氯酸盐的浓度。由于延长处理时间或者提高次氯酸盐的浓度,所以掉色或对纤维的损伤变大。
因而,将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次氯酸与次氯酸盐的比率设为最佳的值,从而能在使掉色或纤维的损伤在已有的除菌水或市售的漂白剂水溶液以下的同时提高除菌性。
3.电解液供给部、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
电解液供给部10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向电解部5供给。由此,能通过电解部5对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进行电解处理。此外,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既可以是能原样向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12,也可以是电解液的浓缩液,也可以是粉末状的电解质。
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优选碱金属氯化物是氯化钠或者氯化钾。另外,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也可以包含氯化钠和氯化钾这两者。
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碱金属氯化物,由此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生成的电解水能包含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电解水18能具有除菌效果。另外,利用通过碱金属氯化物被电解而生成的碱性物质,能使由电解水生成部2生成的电解水18的pH值大于6.5。另外,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碱金属氯化物,由此,电解水18能包含碱金属氯化物。
在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氯化钠的情况下,由于氯化钠便宜,因此能降低电解水18的生成成本,能降低洗涤成本。在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氯化钾的情况下,生成的电解水能包含钾离子。由此,能提高电解水18对油污的洗净性。
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上述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由此能使通过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pH值小于8.0。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所包含的“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例如是氯化氢(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柠檬酸,氟化氢(氢氟酸)等。优选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设为氯化氢。由此,能从氯化氢所包含的氯离子生成次氯酸,能提高生成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另外,能将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设为柠檬酸。由此,能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设为固体的碱金属氯化物与固体的柠檬酸的混合粉末,能使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处理变得容易。
电解液供给部10,如图1~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具备:储存作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电解液12的电解液槽7;以及将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的泵8。在该情况下,能在电解液槽7中储存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的浓度最适合电解用的电解液12。由此,能有效地生成有效氯浓度稳定的电解水18,将其向洗涤筒15供给。另外,能将浓度稳定的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能抑制电解部5所包含的电解用电极对1的电解能力降低。另外,电解液12能具有如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那样的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的浓度。
此外,电解液槽7和泵8,既可以如图1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箱体27的外部,也可以如图3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箱体27的内部,也可以如图4、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在箱体27的上部配置的分体式的电解水生成器36中。另外,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将电解液槽7配置于箱体27的外部,将泵8配置于箱体27的内部。另外,在将电解液槽7配置于箱体27内或者电解水生成器36内的情况下,能将电解液槽7设为盒式,能设为可以安装到箱体27内或者电解水生成器36内或从中拆下。
例如在电解液12包含氯化钠和氯化氢(盐酸)的情况下,若氯化钠的浓度过低,则电解水生成效率变差,若浓度过高,则容易析出盐,因此,优选将氯化钠与盐酸的合计浓度设为约1%以上且约23%以下。
另外,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为了进行包含希望的中性范围的pH值控制和浓度控制,优选将用盐酸/氯化钠表示的比例设为约1/20以上且约1/2以下。
在用电解部5生成包含高浓度的次氯酸类的电解水并稀释的方式中,为了提高稀释倍率,优选用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的次氯酸类的浓度的浓度越高,原液的量越少。另外,电解部5内的次氯酸类的浓度越高,若不提高原液的浓度,则生成效率越降低。但是,若原液浓度过高,则由于盐的析出或发生盐酸成分的挥发,所以易于发生浓度变化并在实际使用中有可能导致原液管理的麻烦或设备故障。
因而,在实际使用上优选将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设为约5%以上且约15%以下,将氯化氢的浓度设为约0.25%以上且5%以下。
但是,在进一步假定电解水的生成频率低且长时间不进行原液的补充或更换的情况下,优选预先整体地降低浓度,也可以将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设为约0.5%以上且10%以下,将氯化氢的浓度设为约0.25%以上且1.0%以下。对具体浓度的确定会根据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若所需的电解水的浓度低,则原液也可以是比较低的浓度,原液浓度也长时间稳定,因此是优选的,若所需的浓度高,则通过兼顾电解效率与原液消耗率,而优选比较高的浓度。
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例如在将碱金属氯化物浓度设为约10~20%、将氯化氢浓度设为约1%~5%时,能以少的原液消耗量生成高浓度且pH值为中性附近(pH值为6.5~8.0,优选为7.0~7.5)的电解水。典型地能将碱金属氯化物浓度设为约20~15%,将氯化氢浓度设为约1.5%。另外,重视安全性而能将氯化氢浓度设为1%以下,在氯化氢浓度为1%的情况下,氯化物浓度能设为约16%。例如在将该原液向后述的电解部5以每分钟5ml输送并用例如5A的电流电解后,以每分钟约5L的自来水稀释后,能得到pH值约为7的电解水。此时的有效氯浓度为约15ppm。作为电解部5的具体例,还能以电极面积为约20平方厘米、电极间距离为约3毫米的高电流密度进行电解。
在该条件下能稀释为非常高的倍率,能减小原液消耗量,但由于送液量少,所以从浓度上升到电解水的浓度稳定为止有时会比较花费时间(例如数分钟)。在需要大量的电解水的情况下,运转时间花费数分钟以上,虽然没有特别的问题,但在间断进行非常短时间的运转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浓度偏差。在该情况下,优选降低原液的氯化物浓度而增加送液量。例如能将氯化氢浓度设为约0.3%,将碱金属氯化物浓度设为约6%,将送液量例如增加到每分钟约15ml。作为加快浓度上升的方法,将电解部5的电解槽的容量或从电解槽出口到稀释部的配管容量尽量减小是有效的。
由此,能有效地生成适合于洗涤的电解水。此外,在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中使用浓缩液的情况下,向稀释后的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只要具有这种浓度即可。
如本发明那样,在pH值设为中性附近的情况下,稀释后的电解水的pH值易于取决于稀释水的本来的pH值。还能在稀释水中使用纯水,但通常在稀释水中使用自来水的费用低且便利,因此将自来水稀释后的电解水的pH值大致成为作为自来水的基准值的pH值5.8以上且8.6以下的范围。实际上pH值多为7.0~7.5程度的范围。有时稀释水由于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等而使二氧化碳溶解或地下水的pH值成为7以下。在稀释水极端地从中性范围偏离的情况下,调整稀释前的高浓度电解水的pH值,将稀释后的电解水设为中性范围。具体地,在稀释水的pH值过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将原液电解的量(有效电解时间(与原液送液量成反比)或者电流量)、或者减小原液所包含的酸的量、或者进行上述两者,从而提高在电解部内生成的高浓度电解水的pH值。在稀释水的pH值过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将原液电解的量(有效电解时间或者电流量)、或者增加原液所包含的酸的量、或者进行上述两者,从而降低在电解部内生成的高浓度电解水的pH值。
在使用氯化钠以及氯化钾的情况下,也能在大致同样的浓度范围内生成希望的电解水。严格地说由于钠和钾的原子量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质量百分比,摩尔数也会不同,因此也能换算为摩尔浓度,但由于导电率不同等还存在电解效率的差异,因此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即便与临界条件的浓度存在10%~20%程度的差异,理想的值也可以以相同程度的浓度范围为目标适当地调整来确定原液。另外,该差异导致的电解部5内的高浓度电解水的pH值的差异通过被稀释水稀释而变小,因此事实上可以忽略,或者与自来水等稀释水的pH值变动相比较小,或者能保持在电解条件或原液送液量或两者的调整范围内。
通过提高向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12的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能提高电解用电极对1之间的电流密度,能提高电解部5的电解效率。另外,能提高电解用电极1的寿命特性。另外,能以高电流密度进行电解处理,因此能使电解用电极对1实现小型化。在向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12的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超过20%时,易于发生碱金属氯化物的析出等问题,因此优选碱金属氯化物的浓度是20%以下。
此外,图1所示的洗衣机40,通过泵8将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但也可以将电解液槽7配置于比电解部5高的位置并利用重力将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另外,也可以利用通过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稀释液的流动而产生的文丘里效应,将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
为了促进所产生的氯气的溶解,优选提高电解部5的压力,但也有可能发生漏液。若在到达流出部15之前能进行氯向次氯酸的转换,则优选通过设为负压来抑制从电解部5漏出高浓度的电解水或气体。例如在利用文丘里效应等吸引效果的情况下,电解部5能设为负压。不过,在过度地成为负压时,有可能阻碍氯向次氯酸的转换,产生大量气泡,在极端的情况下会产生由于水溶液的沸点降低而沸腾等问题。因而,在设为负压的情况下,优选仪表压力是-0.03MPa以上且0.00MPa以下的范围内。
4.电解部
电解部5具有具备阳极3和阴极4的电解用电极对1。另外,电解用电极对1能设为从电解液供给部10供给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在阳极3与阴极4之间流动,另外,设为能对阳极3与阴极4之间施加电压。由此,能对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水溶液进行电解处理,能生成包含次氯酸、次氯酸盐和碱金属氯化物的电解水。
此外,电解部5既可以如图1~图3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箱体27中,也可以如图4、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分体式的电解水生成器36中。
例如在电解部5的电解处理中,认为会进行如化学反应式(1)~(3)那样的阳极反应,进行如化学反应式(4)那样的阴极反应。
2Cl-→Cl2+2e-…(1)
Cl2+H2O→HCl+HClO…(2)
H2O→1/2O2+2H++2e-…(3)
2H2O+2e-→H2+2OH-…(4)
此外,在将包含碱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电解时,有时会产生次氯酸钠、次氯酸钾等次氯酸盐,电解水18成为碱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包含“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因此电解水18成为大致中性。
电解部5可以具有从电解液供给部10供给的水溶液所流入的流入口和通过电解用电极对1的电解处理生成的电解水18所流出的流出口。由此,能通过电解部5连续地生成电解水18。该从流出口流出的电解水18既可以原样流入洗涤筒15,也可以流入电解水稀释部20。在使电解水18原样流入洗涤筒15的情况下,电解部5生成pH值大于6.5且小于8.0的电解水18。电解水18的pH值能根据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所包含的碱金属氯化物与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的比例、浓度、向电解部5供给的水溶液的量、电解用电极对1的耗电量等来调整。另外,电解水18也可以在洗涤筒15中进行稀释。
在利用电解水稀释部20用水来稀释电解水18的情况下,通过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的pH值既可以是6.5以下也可以是8以上,但在通过电解水稀释部20用水来稀释并向洗涤筒15供给的阶段,电解水18的pH值被调整为大于6.5且小于8.0。
如图6(a)所示,阳极3和阴极4能分别设为板状,阳极3和阴极4能以无隔膜相对的方式设置。由此,能缩短电极间距离,能提高电解效率。另外,阳极3和阴极4能配置为大致平行且电极间距离成为1mm~5mm的范围内。
电解用电极对1既可以设为一个阳极3和一个阴极4相对,也可以设为阳极3和阴极4相互隔开间隔而层叠,也可以设为层叠多个电极且中间的电极的一个面成为阳极3,而另一个面成为阴极4。
另外,电解用电极对1能设为以阳极3成为上侧的方式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配置,且从电解液供给部10供给的水溶液在阳极3与阴极4之间从下侧朝向上侧流动。由此,能通过由阴极4产生的气泡的浮起所致的流体的流动将阴极4附近的流体和阳极3附近的流体搅拌、混合,能促进阳极3的电极反应。因此,能生成有效氯浓度高的电解水18。
除了送液量极端少的情况(具体地液体在电极之间经过会花费20分钟程度那样的低流速)以外,在以阴极成为上侧的方式倾斜时,表现出有效氯浓度根据倾斜角(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以下相同)而降低的倾向,在以阳极侧成为上侧的方式倾斜时,表现出有效氯浓度与竖直同等或者最大提高10%~20%程度,即使最大倾斜50度程度,也表现出与竖直同等的生成能力。
另外,在将流出口附近的形状如图6(a)~图6(c)所示设为弯曲结构时,即使最大倾斜80度程度,也表现出与竖直同等的生成能力。即,优选将流出口不是如以往那样在沿着电解部5的电极间的流动的方向上伸出,而是改变流动的方向且在使电极对倾斜时以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流出口。在图6中以阳极侧为上使电极对倾斜,因此优选在向阳极侧弯曲的部位设置流出口(在图6中为弯曲90度的部位)。特别是在使电极对倾斜45度以上的情况下,优选设为该形状,在50度以上且80度以下的范围内该形状与以往的使出入口结构的箱体倾斜相比,有效氯浓度有所提高。在送液量多的情况下,即使优越性小,但是将阳极设为上侧比将阴极设为上侧是优选的倾向也是相同的。
由此,能降低电解部5整体的高度。以往的电解水生成器将电解部的电极对大致竖直地设置,因此即使要使生成器整体实现小型化,也无法设为电解部的高度以下而成为设计上的制约。典型地是纵长的大致箱状或者圆柱状(包括椭圆柱),在为了将体积设计为最小的情况下,不得不成为底面面积的值≤侧面投影图中的最大值。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由于能使电解部5倾斜设置,因此,即使将电解部5设置于洗衣机的上部,也能抑制洗衣机的高度变高。
例如通过简单地使电极对倾斜60度,也能将高度设为约一半。另外,由于能倾斜45度以上,因此若在其它构成要素上没有问题,则也能简单地设计成如以往的将生成器横倒那样的方式。即,能以电解部的电极对满足底面的面积的值≥侧面的投影图中的最大值的方式来设置电解部。以满足这种条件的方式设置电解部,从而能使洗衣机实现小型化。
例如电解用电极对1可以包括:电极(称为Ti电极),其包括钛板;以及电极(称为被覆Ir(铱)的Ti(钛)电极),其通过烧结法将氧化铱涂敷到钛板。另外,能以Ti电极成为阴极4、被覆Ir的Ti电极成为阳极3的方式将电源电路与电解用电极对1连接。
5.电解水稀释部
电解水稀释部20设为将通过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用水来稀释并向洗涤筒15供给。由此,能生成具有10ppm以上且100ppm以下的有效氯浓度的电解水18,能将该电解水18供给到洗涤筒15。另外,能以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pH值成为大于6.5且小于8.0的方式来调整稀释的水的量。
另外,通过电解水稀释部20将由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用水稀释,从而能增大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量。稀释所用的水例如能设为自来水。另外,通过具备电解水稀释部20,能改变稀释的水的量,能容易地改变电解水18的有效氯浓度。
此外,电解水稀释部20既可以如图1~图3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箱体27中,也可以如图4、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分体式的电解水生成器36中。
电解水稀释部20也可以设为用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的流动与稀释的水的流动合流。在该情况下,电解水稀释部20能设为用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的流动与实质上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水的流动合流。由此,能提高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有效氯浓度。另外,电解水稀释部20也可以设为利用通过稀释的水的流动产生的文丘里效应来吸引用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
另外,电解水稀释部20可以设为在用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和稀释的水所流入的稀释槽中进行稀释。另外,在洗涤筒15中稀释用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的情况下,能省略电解水稀释部20。
例如图6(a)所示的电解水生成部2设为,从水龙头供给的自来水经由电磁阀22流入电解水稀释部20,在电解水稀释部20中,通过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的流动与该自来水的流动合流。此外,向电解水稀释部20供给自来水的电磁阀22能共用与向洗涤筒15供给自来水的电磁阀相同的电磁阀。
6.搅拌部
电解水生成部2能具备搅拌部19。此外,搅拌部19既可以如图1~图3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箱体27中,也可以如图4、图5所示的洗衣机40那样配置于分体式的电解水生成器36中。
图8(a)~图8(c)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部2所包含的搅拌部19的概略截面图,图8(d)是搅拌部19所包含的气泡分割部45的概略截面图。图9(a)是搅拌部19的竖直截面的概略图。图9(b)~图9(e)是将搅拌部19向竖直方向投影的概略图,是示出图9(a)所示的搅拌部19所包含的流入口42和流出口4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图。
搅拌部19设为被电解水稀释部20稀释的电解水18流入搅拌部19,从搅拌部19流出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具备这种搅拌部19,从而能使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的pH值或有效氯浓度实现稳定化,能将质量稳定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搅拌部19既可以是产生紊流的水槽,也可以是具备搅拌器的搅拌槽。
能设为包含未被电解部5和稀释部20完全转换为次氯酸盐类的氯气的电解水19流入搅拌部19,通过搅拌该电解水19,从而能使氯气溶解到电解水而转换为次氯酸类。
特别是在原液的pH值比较低的情况、用电解部5生成的次氯酸浓度高的情况、生成的电解水的pH值比较低的情况、生成的电解水的浓度高的情况、电解部和稀释部的配管比较短的情况、从稀释部到向洗涤筒15的排放点(在流出部或者与流出部连结着软管等一系列配管的情况下,该连结的一系列配管的另一方开放端)的距离比较短等情况、氯气有可能不溶解、不转换而原样释放到洗涤筒15的情况下,优选具备本发明的搅拌部19。
另外,搅拌部19也可以具备由电解部5生成的电解水18所流入的流入口42和从搅拌部19流出电解水18的流出口43。另外,流出口43为了使气体不易滞留也可以设置于搅拌部19的上部。另外,流入口42也可以设置于比流出口43靠下方的位置。
在不希望与流入搅拌部19的电解水18发生混合、溶解、反应的目的以外的气体进入搅拌部19的情况下,优选将这种目的以外的气体迅速地释放到搅拌部19外。因此,流出口43,如图8(a)~图8(c)、图9(a)所示,优选设置于搅拌部19的上部。由此,能抑制目的以外气体滞留到搅拌部19内,能抑制搅拌部19的搅拌功能下降。
另外,流入口42与流出口43的关系例如能设为以下关系:(1)从流入口42流入的电解水18的流束方向50与朝向流出口43的电解水18的流束方向52是非平行的关系、(2)在向竖直方向投影的情况下,流束方向50与流束方向52是不重叠的关系、或者(3)在将流入口42与流出口43连接的线段上具有障碍物(障壁47)。
若是这种构成,则搅拌部19内的流动形成复杂的紊流,由此即使是小型也能有效地将电解水与氯气混合,能促进溶解、反应。作为上述(1)的关系,例如是图8(a)、图8(c)、图9(b)、图9(c)所示的搅拌部19那样的流入口42与流出口43的关系。作为上述(2)的关系,例如是如图8(b)~图8(e)所示的搅拌部19那样的流入口42与流出口43的关系。作为上述(3)的关系,例如是如图8(b)所示的搅拌部19那样的流入口42与流出口43的关系。
利用上述搅拌部19,可以不具备气体存积部或循环路而以非常简单的结构增大气液的接触面积,延长接触时间,或者由于运动量变化大,所以能提高局部的气液界面的压力,或者即使气泡再凝聚而变大也能将其立刻分割为细小的气泡。由此,能有效地进行气液的混合、溶解、反应等。
另外,能尽量避免气体存积或者滞留于搅拌部19内。由此能抑制存积或滞留的气体的量的变化、成分浓度的经时变化所导致的水中的成分浓度的变化、即浓度偏差。另外,由于是小型且滞留部少,因此搅拌部19内的状态的时间常数小,上升、下降快。由此,若在连续生成某种流体的装置、例如通过电解生成次氯酸水的装置以及频繁地间断运转,或者特别是每次的运转时间短那样的装置中使用,则效果大,能设为浓度偏差小的装置。
例如在电解部5中将包含氯化物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次氯酸类的情况下,为了生成次氯酸类,除了混合、溶解、反应所需的氯以外,还产生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氢分子具有比较不易溶解于水的特性,因此会立刻气化,在搅拌部19具有存积部的结构中,在搅拌部19中有时氢气的比例会增加。在氢气滞留于搅拌部19时,使搅拌部19的氯气溶解到电解水18中的功能会下降。另外,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因此在发生某些故障而集中释放的场所碰巧存在点火源时会着火,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存在爆炸的危险性。因而,流出口43为了使气体不易滞留而设置于搅拌部19的上部,只要预先将搅拌部19内的气体随时向开放空间排出,则由于氢气与空气相比非常轻,所以会立刻被空气扩散稀释而成为爆炸极限以下,着火的危险小。另外,由于被随时释放,所以水和微量的氢气被间断地释放,因此即使在离释放口极近的场所存在点火源而使微量的氢气燃烧,由于在下一瞬间会流出水,因此燃烧在一瞬间结束,实质上几乎没有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
优选流入口42设置于搅拌部19的至少下半部,以电解水18向下流入的方式设置。由此,在搅拌部19内向下流入的电解水18在搅拌部19内反转上升,因此能延长从流入口42行进到流出口43的气泡的路径。另外,运动量变化变大,因此均能增大对气液的搅拌效果。由此,能促进氯气向电解水18的混合、溶解、反应。
在此将搅拌部19和与搅拌部19连结的配管被流入口42和流出口43区分。流出流入口的定义以通常的配管的口径或截面面积大致固定为前提,能定义为与具有不同于配管的口径或截面面积的口径或截面面积的空间的分界部。或者能定义为使恒定流量的液体流动时的平均流速成为不同于配管部的流速的分界部。例如只要在配管的中途有意地插入内径粗的配管,则能将该连结部视为流入流出部,将上述粗的配管部视为搅拌部。
优选搅拌部19在流入口42具备气泡分割部45。气泡分割部45例如能像图8(a)、图8(c)、图8(d)那样设置。气泡分割部45具有网眼状或者与其类似的形状。在流入口42具备气泡分割部45,由此能将从流入口42与电解水18一起流入的气泡55细小地分割,因此能增加气液界面的总表面积、即接触面积,能促进氯气的溶解反应。另外,通过向下推压气泡55的结构而对气泡55施加压力,能促进气泡55的溶解、反应。作为气泡分割部45的形状,可采用网眼形状、形成多个冲孔的形状、狭缝形状等各种开孔形状、格子等形状。
而且,搅拌部19能设为在装置停止时水滞留的结构。通常由于担心水配管繁殖杂菌而尽量消除水的滞留,这是常识。但是,通过使水滞留,即使在电解停止时残留于电解部5的高浓度的次氯酸水由于某种原因而向稀释部20流出,也能防止高浓度次氯酸水原样沿着配管向空间流出。当然,为了使高浓度次氯酸不会残留于电解部5,也可以不进行电解而供给并排出原液,但会发生原液的浪费。因而,优选在使用频率高时将原液无浪费地转换为次氯酸水,在长期停止等情况下设为在电解部5中不残留高浓度次氯酸水。
7.控制系统
洗衣机40,能具有如图7所示的控制系统。例如控制/电源电路能与电解用电源电路、电压表或电流计、电解液槽的水位传感器、电磁阀2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的流量计、操作/显示部、滚筒驱动部30、循环泵、排水阀34等连接。由此,洗衣机40的使用者能通过操作/显示部操作洗衣机40或者确认洗衣机40的状态。
作为安全装置,使用上述各种计测设备或中心来进行自动停止或错误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解部异常(具体地在恒定电流驱动的情况下检测电压,在恒定电压驱动的情况下检测电流)、稀释水异常(具体地检测水量,在出口为开放端的情况下也可检测水压)、原液的液体用尽(具体地检测罐内水位或者重量)的情况下,进行错误显示,自动停止。
8.洗涤/除菌方法
图10(a)、图10(b)是表示由洗衣机40进行的洗涤/除菌的过程的流程图。
作为具体的洗涤/除菌方法,从洗涤物投入口31向滚筒16内投入洗涤物,通过操作/显示部选择并开始洗涤程序,从而能控制电磁阀22、电解用电源电路、滚筒驱动部30、循环泵、排水阀34等而执行如图10(a)、图10(b)那样的洗涤过程。此时,在漂洗工序所用的漂洗水等中使用由电解水生成部2生成的电解水18,从而能对洗涤物进行除菌。
此外,洗涤工序或者漂洗工序的进行能通过一边利用滚筒驱动部30使滚筒16旋转一边利用循环泵使洗涤筒15内的洗涤水或者漂洗水循环。
优选在洗衣机40的洗涤/除菌方法中,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由电解水生成部2生成的电解水18,在第2漂洗水中使用自来水。这样在基于洗涤水+洗涤剂的洗涤工序与作为最终漂洗的第2漂洗工序之间进行使用了电解水18的第1漂洗工序,从而能不对基于洗涤水+洗涤剂的洗涤工序带来影响,将在通常的洗涤中没有完全除去的细菌、臭味、污垢等除去。另外,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电解水18并在第2漂洗水中使用自来水,从而能在第2漂洗工序中使用柔顺剂,能防止电解水18妨碍柔顺剂的功效。另外,电解水18所包含的除菌成分不易残留于洗涤物和洗衣机40,因此能抑制洗涤物的损伤、变色、洗衣机40的构成部件的变质、变色、霉菌的产生等。
在漂洗工序中使用电解水18漂洗洗涤物的时间能设为1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下,优选能设为2分钟以上且10分钟以下。由此,能以与通常的洗涤相同的时间来对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另外,能抑制洗涤物损伤。
洗衣机40能设为可以选择执行在漂洗工序中使用电解水18的除菌洗涤程序和在漂洗工序中不使用电解水18而使用自来水的通常洗涤程序。由此,通过对污垢少的洗涤物执行通常洗涤程序,从而能减少洗涤物的损伤。
洗衣机40能设为可以选择执行基于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比较短的除菌洗涤程序(弱)和基于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比较长的除菌洗涤程序(强)。由此,能对通常的洗涤物执行除菌洗涤程序(弱),特别是能对污垢多的洗涤物或不卫生状态的洗涤物执行除菌洗涤程序(强)。由此,对通常的洗涤物不会超过需要地进行除菌处理,因此能减少洗涤物的损伤。另外,对污垢多的洗涤物或不卫生状态的洗涤物,能抑制除菌不足。
洗衣机40能设为可以选择执行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有效氯浓度比较低的除菌洗涤程序(弱)和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有效氯浓度比较高的除菌洗涤程序(强)。在使用有效氯浓度低的电解水18来对污垢多的洗涤物或细菌极多的洗涤物进行除菌处理(漂洗)的情况下,有时由于时间短而会失去电解水18的除菌效果,但通过在漂洗水中使用有效氯浓度高的电解水18就能抑制失去电解水18的除菌效果。
洗衣机40能设为可以选择执行基于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比较短且使用了有效氯浓度比较低的电解水18的除菌洗涤程序(弱)和基于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比较长且使用了有效氯浓度比较高的电解水18的除菌洗涤程序(强)。由此,在除菌洗涤程序(弱)中没有完全除去洗涤物的臭味等的情况下,选择、执行除菌洗涤程序(强),从而能除去洗涤物的臭味等。此外,用除菌洗涤程序(弱)无法完全除去臭味等的原因,有时是由于臭味等原因物质比较多所以在除菌洗涤程序(弱)中使用的电解水18的有效氯浓度成为浓度不足(浓度控速)、以及由于原因物质不仅位于洗涤物的表面还进入纤维等的内部而电解水18充分地渗透到纤维等的内部会花费时间所以处理时间不足(时间控速)。将除菌洗涤程序(强)向提高电解水18的处理时间和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以及除菌性的方向设置,从而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应对。特别是在通过除菌洗涤程序(弱)无法除去臭味等而使用除菌洗涤程序(强)的情况下,有时在进行时间控速时仅通过设为处理时间相同且有效氯浓度高也无法充分地除去洗涤物的臭味等,但通过还延长处理时间就能充分地除去洗涤物的臭味等。另外,在使用有效氯浓度高的电解水18时,能对纤维等的表面附近快速除菌,能使除菌成分快速渗透到纤维等的内部,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在此除菌洗涤程序具有除菌强度不同的2个程序,但除菌洗涤程序也可以具有除菌强度不同的3个、4个、5个或者6个程序。除菌强度能通过改变基于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和电解水18的有效氯浓度来变更。另外,除菌强度不同的除菌洗涤程序可以通过改变电解水生成部2向洗涤筒15供给的电解水18的量来变更除菌强度。另外,在除菌强度高的除菌洗涤程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经过了一定的漂洗时间后,将漂洗水的一部分排出,将新的电解水18向洗涤筒15供给。
另外,优选除菌洗涤程序中用电解水18进行的漂洗时间可根据洗涤物的量而自动地调整。具体地,在洗涤物的量比较少的情况下,能将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设为比较短,在洗涤物的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能将电解水18的漂洗时间设为比较长。能根据例如洗涤筒15内的洗涤物的重量来判断洗涤物的量。
通过这种构成,在洗涤物多的情况下,为使电解水充分地遍布洗涤物有时会花费时间,因此能减少由于洗涤物的不同而使除菌程度不同的除菌偏差。
洗衣机40能设为可以选择执行制作用电解水18浸润的毛巾的除菌毛巾程序。在该除菌毛巾程序中,在将洗涤物作为毛巾而进行了基于电解水18的漂洗工序后,进行排水,进行轻度脱水后结束。由此,能简单地制作含有电解水18的毛巾。通过用该毛巾擦拭桌子或厨房周围、厕所周围、儿童的玩具等,能对这些场所或物体进行除菌处理。此外,在该程序中可以省略洗涤工序。另外,能将毛巾所包含的电解水18的pH值设为大于6.5且小于8.0,因此即使徒手操作毛巾也能抑制手变得粗糙。
第2实施方式
图6(b)是第2实施方式的洗衣机40所包含的电解水生成部2的概略截面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电解水生成部2所包含的电解液供给部10具备电解液稀释部24。另外,在电解液槽7中留存有作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的浓缩电解液。并且,电解液供给部10在电解液稀释部24中用自来水稀释浓缩电解液,将适当浓度的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
通过设为这种构成,能减小电解液槽7的容量,能使洗衣机40实现小型化。另外,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向洗衣机40的补给变得容易。
此外,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只要不存在矛盾也适用于第2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
图6(c)是第3实施方式的洗衣机40所包含的电解水生成部2的概略截面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电解水生成部2所包含的电解液供给部10具备电解液调制部25。电解液调制部25设为能投入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向电解液调制部25投入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能设为浓缩电解液或者粉末。作为粉末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例如是氯化钠或者氯化钾与柠檬酸的混合粉末。
另外,电解液调制部25以能向电解液调制部25供给水的方式与电磁阀22连接。并且,电解液供给部10设为在电解液调制部25中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用水稀释或者溶解于水从而调制电解液12,将调制后的电解液12向电解部5供给。电解液调制部25既可以设为具有搅拌器而能调制均质的电解液12,也可以设为能通过流入电解液调制部25的水的流动来调制均质的电解液12。
根据这种构成,洗衣机40无需具备电解液槽7,能使洗衣机40实现小型化。另外,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3向洗衣机40的供给变得容易。
此外,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只要不存在矛盾也适用于第3实施方式。
电解水生成实验1
制作图11(a)~图11(d)所示的电解水生成器并进行了生成电解水的实验。图11(a)~图11(d)的电解水生成器在电解水稀释部20中的自来水流动的方向和有无设置搅拌部19上发生变化。电解部5所包含的电解用电极对1使用了钛-钌电极对。向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使用NaCl+HCl的混合水溶液,向电解部5的电解液供给量设为5ml/min。使6.2A的电流在电解用电极对1中流过。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自来水量设为约5L/min。另外,搅拌部19使用了满足如下要件的滤网的一部分。搅拌部19的出口为了使气体不易滞留而设置于搅拌部19的上部,入口与出口相同或者设于下方,入口与出口的关系是,入口的流束方向与出口的流束方向是非平行的或者在向竖直方向投影的情况下流束方向不重叠或者在连接入口与出口的线段上具有障碍物。
在本实验中使用的搅拌部19中,被自来水稀释的电解水从搅拌部19的中央主要以横向的流束方向流入,出口设于搅拌部19的上部且流束方向主要具有向上的流束成分。即入口的流束方向与出口的流束方向是非平行的。
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电解水,将电解处理开始后10分钟的电解水作为样品采集并测定了有效氯浓度。另外,还测定了生成的电解水的实测流量。
将电解水生成实验1的测定结果在表1中示出。另外,可知由设置有搅拌部19的生成器(a)、(c)生成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大于由生成器(b)、(d)生成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认为其原因是通过设置搅拌部19从而进行了氯气转换为次氯酸的反应。另外,可知在稀释部20中由使自来水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生成器生成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高于由使自来水按竖直向上流动的生成器生成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其原因虽不明确,但认为在液体中气泡具有要竖直向上移动的特性,因此与竖直方向相比对于水平方向上流动的自来水容易产生阻力。因此,压力易于施加于气泡或者易于在水流中发生紊乱,所以未转换的氯气易于转换为次氯酸。
还考虑将自来水的流动从上方变为下方,但在该情况下在自来水的水流弱时气泡有时会倒流,有可能由于气泡的蓄积等而使自来水的流量变动或浓度变动变大。
因而,直到流经稀释部20后的未转换氯气转换为次氯酸为止的期间内稀释水的流动是水平方向,在离稀释部20尽可能近的部分,水平方向的流动可以被快速转换,因此是优选的。因而,稀释部20中的自来水的流动为水平方向是最优选的。
为此,还用钛-铱电极对进行了实验,表现出了同样的倾向。
[表1]
电解水生成实验2
制作图11(a)所示的电解水生成器而进行了生成电解水的实验。
电解部5所包含的电解用电极对1使用阳极为具有氧化铱膜的Ti板、阴极为Ti板的电极对。向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使用NaCl+HCl的混合水溶液,向电解部5的电解液供给量设为20ml/min。对电解用电极对1施加了上限电流为6.2A的5V恒定电压。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自来水量设为约5L/min。另外,搅拌部19使用了滤网的一部分。在本实验中使用的搅拌部19中,被自来水稀释的电解水从设置于搅拌部19的中央的流入口32主要按向下的流束方向流入,流出口33设置于搅拌部19的上部,朝向流出口33的流束方向主要具有向上或横向的流束成分。即,流入口32的流束方向与流出口33的流束方向是非平行的。
此外,在本实验中自来水的流量多且流速快,因此实质上在途中不会生成气泡团。在自来水的流速慢且有可能生成气泡团的情况下,只要稀释水在紧前的管路中的流束方向设为水平或者向上或者它们之间的方向,在与该流速方向相同的方向设置朝向搅拌部的入口,并且出口构成为比入口靠上方且入口的流束方向与出口的流束方向不一致,或者设为在出口和入口之间具有障碍物的结构即可。例如在电解水生成实验1中使用的搅拌部满足该结构要件。
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电解水,按每30秒采集电解水的样品并测定了有效氯浓度及pH值。
将电解水生成实验2的测定结果在图12(a)、图12(b)中示出。另外,在图12(a)中还一并示出使用未装配有搅拌部19的电解水生成器生成电解水时的测定结果。此外,图12(a)的有效氯浓度由将测定到的有效氯浓度除以有效氯浓度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表示。
如图12(a)所示,可知通过设置搅拌部19,能抑制生成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的偏差而能实现稳定化。另外,能加快有效氯浓度的上升。另外,如图12(b)所示,可知生成的电解水的pH值是约6.8~7.2且是稳定的。特别是在电解初期除了易于包含未电解原液成分的第1次上升以外,在第2次以后从时间上看在1分钟以后,pH值为约7.0~7.2,在第3次以后从时间上看在1.5分钟以后,pH值为7.1~7.2,是非常稳定的。因而,能用制作的电解水生成器生成质量稳定的电解水。
除菌处理实验
使用在电解水生成实验2中制作的电解水生成器生成了有效氯浓度为20ppm~600ppm的电解水(HCl+NaCl电解水(1)~(5))。电解水的生成条件除了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自来水量以外与电解水生成实验2相同,通过改变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自来水量而调整了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另外,以后所示的电解水的浓度和漂白剂水溶液的浓度均是有效氯浓度。
在生成的电解水100ml中放入5cm见方的棉为100%的布,用搅拌器搅拌3分钟、10分钟、30分钟,对布进行了除菌处理。之后,用100ml的自来水将实施了除菌处理的布漂洗1分钟,换掉漂洗水后再次用100ml的自来水将布漂洗1分钟。采集该第二次的漂洗水并进行了一般活菌的微生物检查。在微生物检查中,将漂洗水1ml加入标准琼脂培养基并在室温下放置3天从而培养一般活菌,计算了产生的细菌菌落数量。另外,使进行了除菌处理和漂洗的布干燥而用反射率测定仪等调查了有无褪色。
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将在除菌处理中使用的处理液变为自来水、20ppm~1000ppm的市售漂白剂水溶液、50ppm~600ppm的NaCl电解水后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市售漂白剂使用了家庭用氯类漂白剂。另外,NaCl电解水使用在电解水生成实验2中制作的电解水生成器,是将向电解部5供给的电解液设为不含酸的NaCl水溶液而生成的电解水。
将除菌处理实验的结果在表2、图13~图15中示出。在表2中还示出在除菌处理中使用的处理液的有效氯浓度。此外,在处理液使用了自来水的实验中,细菌菌落数量过多而无法计算。(记载为“大量”,在其它表中也是相同的。)
另外,图13表示使用了HCl+NaCl电解水的除菌处理实验中的除菌处理时间与计算的细菌菌落数量的关系。图14表示使用了市售漂白剂水溶液的除菌处理实验中的除菌处理时间与计算的细菌菌落数量的关系。图15表示使用了NaCl电解水的除菌处理实验中的除菌处理时间与计算的细菌菌落数量的关系。
[表2]
在除菌处理中使用的HCl+NaCl电解水的pH值为约7.5,市售漂白剂水溶液的pH值为约10~11,NaCl电解水的pH值为约9~10。认为市售漂白剂水溶液由于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是主要的溶质所以成为了碱性。认为NaCl电解水由于通过NaCl水溶液的电解处理产生的次氯酸钠和NaCl是主要的溶质所以成为了碱性。认为HCl+NaCl电解水、次氯酸、次氯酸钠、HCl和NaCl是主要的溶质,因此成为了中性。
如图13所示,在除菌处理中使用了20ppm的HCl+NaCl电解水的情况下,3分钟的处理时间的菌落数量是460,处理时间为30分钟的菌落数量是300。
这在使用了图14所示的140ppm的市售漂白剂水溶液的情况下,是与使用了图15所示的140ppm的NaCl电解水的情况相同程度的菌落数量。因而,可知20ppm的HCl+NaCl电解水具有与140ppm的市售漂白剂水溶液和140ppm的NaCl电解水相同程度的除菌性。另外,在用140ppm市售漂白剂水溶液进行了30分钟除菌处理的情况和用140ppm的NaCl电解水进行了10分钟、30分钟除菌处理的情况下,在被处理布中发现褪色,而在用20ppm的HCl+NaCl电解水进行了除菌处理的情况下,在被处理布中没有发现褪色。
另外,如图13所示,在使用了HCl+NaCl电解水的情况下,在提高有效氯浓度时,计算的菌落数量减少,在用50ppm以上的有效氯浓度的HCl+NaCl电解水进行了30分钟除菌处理的实验中,计算的菌落数量是50以下。另外,在使用有效氯浓度为100ppm以下的HCl+NaCl电解水进行了除菌处理的情况下,在被处理布中没有发现褪色。
因而,可知HCl+NaCl电解水在100ppm以下的低的有效氯浓度具有高的除菌性,且能抑制被处理布的褪色。
洗涤实验1
将在电解水生成实验2中制作的电解水生成器连接到滚筒式洗衣机,在漂洗水中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ppm的HCl+NaCl电解水,将用牛奶培养了一般活菌的半块毛巾和干净毛巾6kg作为洗涤物用图10(a)所示的工序(2次漂洗)进行了洗涤。另外,采集第1漂洗排水和第2漂洗排水并进行了一般活菌的微生物检查,计算了菌落数量。微生物检查的方法与除菌处理实验相同。另外,HCl+NaCl电解水的生成条件除了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自来水量以外与电解水生成实验2相同,通过改变流经电解水稀释部20的自来水量从而调整了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此外,洗涤工序是与通常的洗涤相同地在洗涤水中使用自来水并加入市售的洗涤剂后进行的。除供水时间以外的实际的洗涤时间与通常的洗涤同样根据洗净对象物的重量而变更,在投入了6kg以上的洗净对象物(本实验中为毛巾)的情况下设为14分钟,在如后述的洗涤实验2以后那样洗净对象物小于2kg的情况下设为4分钟进行。
这些实验条件只要在以后的洗涤实验中不存在矛盾就是相同的。此外,洗涤实验的电解水均是HCl+NaCl电解水。
在表3中示出洗涤1~3的洗涤条件和计算的菌落数量。
第1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在洗涤2、3中均为0,但第2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在洗涤3中为16,而在洗涤2中为131。因而,可知在洗涤物多的情况下,最好是延长电解水的漂洗时间。
[表3]
洗涤实验2
在洗涤实验2中,将用牛奶培养了一般活菌的半块毛巾作为洗涤物,用图10(a)所示的工序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50ppm电解水并进行洗涤,进行了漂洗排水的微生物检查。另外,还进行了将自来水、市售的家庭用氯类漂白剂水溶液作为漂洗水的比较例的洗涤实验。
在表4中示出洗涤4~8的洗涤条件和计算的菌落数量。
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了漂白剂水溶液的洗涤5、6中,第1和第2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超过100,而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了50ppm电解水的洗涤7、8中,第1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均为0,第2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在洗涤7中为23,在洗涤8中为4。因而,可知50ppm电解水具有比100ppm漂白剂水溶液高的除菌性。另外,可知在洗涤7中,第2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也少,因此在洗涤物的量少时通过2分钟的漂洗也能充分地除菌。
[表4]
洗涤实验3
在洗涤实验3中,将用牛奶培养了一般活菌的半块毛巾作为洗涤物,用图10(a)所示的工序改变在漂洗水中使用的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和第1漂洗时间而进行洗涤,进行了漂洗排水的微生物检查。另外,还进行了将自来水作为漂洗水的比较例的洗涤实验。
在表5中示出洗涤9~17的洗涤条件和计算的菌落数量。
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了50ppm电解水的洗涤10~13和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了20ppm电解水的洗涤14~17中,第1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是0或者1,第2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为30以下。因而,可知20ppm电解水的除菌性也足够高。另外,可知20ppm电解水具有比100ppm漂白剂水溶液高的除菌性。
[表5]
洗涤实验4
在洗涤实验4中,将用牛奶培养了一般活菌的半块毛巾作为洗涤物并用图10(b)所示的工序(3次漂洗)在第2漂洗水中使用20ppm电解水或者50ppm电解水,并改变第2漂洗时间进行洗涤,进行了漂洗排水的微生物检查。另外,还进行了将自来水作为漂洗水的比较例的洗涤实验。
在表6中示出洗涤18~24的洗涤条件和计算的菌落数量。
在第2漂洗水中使用了50ppm电解水的洗涤19~23中,第2和第3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是20以下。另外,在使用了20ppm电解水的洗涤24中第3漂洗水的菌落数量也是40以下。根据洗涤实验4可知,在基于电解水的漂洗工序前加入另一漂洗工序的效果几乎没有。因而,认为用电解水进行第1次漂洗工序能降低洗涤成本。
[表6]
洗涤实验5
在洗涤实验5中,将用牛奶培养了一般活菌的半块毛巾作为洗涤物,用图10(a)所示的工序(2回漂洗)在洗涤水、第1漂洗水中使用50ppm电解水进行洗涤,进行了洗涤排水和漂洗排水的微生物检查。另外,作为比较例在洗涤水中使用100ppm漂白剂水溶液并进行了洗涤和微生物检查。
图10所述的第1~第3漂洗阶段包括脱水工序、漂洗工序和排水工序。在各个漂洗阶段中,实际上有时分为若干次来实施各种漂洗。例如有时也在储水漂洗后暂时停止漂洗而注入补给水,之后一边注水一边进行漂洗。这些内容在本说明书中设为包含于1个漂洗阶段而不进行区别。通过完全的排水、通常利用脱水来区分一个漂洗阶段。
在如双缸洗衣机那样洗涤筒与脱水筒分离且进行脱水工序花费时间的情况下,在双缸洗衣机中,由在洗涤工序与漂洗工序、各洗涤工序之间通常进行的完全的排水来区分漂洗的阶段。此处所说的完全的排水意味着不包含在注水漂洗等时溢出的水的排水或有意在筒内残留水那样的排水,没有无意识地将缸内的凹陷部位或洗涤物所残留的水也排出的含义。
在表7中示出洗涤25~28的洗涤条件和计算的菌落数量。
在洗涤水中使用了50ppm电解水或者100ppm漂白剂水溶液的洗涤25、26中,洗涤排水、第1和第2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均超过了100,但在洗涤水中使用了50ppm电解水的洗涤25中,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较少。因而,可知在洗涤工序中也是50ppm电解水与100ppm漂白剂水溶液相比除菌性更高。但是,在第1漂洗水中使用了50ppm电解水的洗涤27、28与洗涤25相比,漂洗排水的菌落数量较少,因此可知在漂洗水中使用电解水更好。
另外,除漂洗工序以外还能在洗涤工序中使用电解水。若在洗涤工序中使用自来水、市售漂白剂水溶液、电解水中的任意一种,则优选使用市售氯类漂白剂(次氯酸苏打)或者电解水,若优先具有除菌性,则最优选电解水。
[表7]
此外,优选在洗涤工序和使用了电解水的漂洗工序之间的脱水工序,与通常的洗涤相同或者更充分地进行脱水。例如在洗净如抹布那样的细菌或污垢多的物体的情况下,即使在通常的条件下使用洗涤剂或者漂白剂,有时仅通过洗涤工序也无法完全除菌,在洗涤工序后的洗涤水中也包含大量细菌。因而,在脱水不充分的情况下,洗涤水的水分和洗涤水所包含的细菌残留于洗涤物等中,因此用电解水进行漂洗时的电解水的除菌成分有可能被过量地消耗而重要的洗涤物的除菌变得不充分。通过充分地进行脱水,能降低除菌变得不充分的可能性。
另外,在漂洗工序前的脱水工序后的洗涤物中残留水分时,特别是如纤维那样存在大量细小间隙的情况下,电解水不易渗入洗涤物,有可能无法完全除去布的纤维深处的细菌。因而,优选供给电解水前的脱水是通常的脱水或者更充分的脱水。为了进行比通常更充分的脱水,可以通过与通常相比延长脱水时间、更高速旋转而脱水、或者将这两者结合等方法来进行。还可以使用利用送风或加热来促进脱水的方法。
另外,在电解水中包含NaCl成分,具有只要洗涤物不是极端的疏水性或者电解水的pH值不变低就可促进向洗涤物的细微部位的渗入而结果是促进除菌的效果。在洗涤物为疏水性或者电解水的pH值低的情况下,也不会存在使除菌性降低那样的不良影响,因此优选在电解水中包含NaCl成分。特别是对衣物等亲水性的被洗净物而言,在pH值为6.5以上的电解水中包含NaCl是有效果的,若pH值为7.0以上,则效果更好,是优选的。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解用电极对;2:电解水生成部;3:阳极;4:阴极;5:电解部;7:电解液槽;8:泵;10:电解液供给部;12:电解液;13: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15:洗涤筒;16:滚筒;18:电解水;19:搅拌部;20:电解水稀释部;22:电磁阀;24:电解液稀释部;25:电解液调制部;27:箱体;30:滚筒驱动部;31:洗涤物投入口;33:过滤器;34:排水阀;36:电解水生成器;40:洗衣机;42:流入口(搅拌部);43:流出口(搅拌部);45:气泡分割部;47:障壁;50:从流入口流入的电解水的流束方向;52:朝向流出口的电解水的流束方向;55:气泡。

Claims (12)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解水生成部和洗涤筒,
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具备电解液供给部和具有电解用电极对的电解部,
上述电解液供给部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向上述电解部供给,
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
上述电解部设为通过上述电解用电极对将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
上述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通过上述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向上述洗涤筒供给,
通过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向上述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的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解水生成部设为,将电解水作为漂洗洗涤物的漂洗水向上述洗涤筒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向上述洗涤筒供给的电解水具有10ppm以上且100ppm以下的有效氯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碱金属氯化物是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是氯化氢。
6.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解水生成部和洗涤筒,
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具备电解液供给部、具有电解用电极对的电解部、以及稀释部,
上述电解液供给部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从比上述电解部的至少一半靠下方向上述电解部供给,
上述电解部设为通过上述电解用电极对将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并且生成的电解水从比上述电解部的至少一半靠上方流出,
上述稀释部设为将从上述电解部流出的电解水与水混合,且稀释的电解水向上述洗涤筒供给,
上述稀释部设为上述电解水的流动与实质上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水的流动合流,或者被上述稀释部稀释的电解水所流经的配管至少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配管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配管长。
7.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解水生成部和洗涤筒,
上述电解水生成部具备电解液供给部、具有电解用电极对的电解部、以及搅拌部,
上述电解液供给部设为将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向上述电解部供给,
上述电解部设为通过上述电解用电极对将上述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电解水,
上述搅拌部具备由上述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水所流入的流入口和从上述搅拌部流出电解水的流出口,
上述流出口设为,为了使气体不易滞留而设置于上述搅拌部的上部,且从上述流出口流出的电解水向上述洗涤筒供给,
上述流入口比上述流出口靠下方设置,
上述流入口与上述流出口的关系是,从上述流入口流入的电解水的流束方向与朝向上述流出口的电解水的流束方向是非平行的,或者在向竖直方向投影的情况下它们的流束方向不重叠,或者在连接上述流入口与上述流出口的线段上具有障碍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洗衣机设为进行洗净污垢的洗涤工序;使用由上述电解水生成器生成的电解水进行除菌洗净的除菌洗净工序;以及漂洗工序,
上述除菌洗净工序是在进行上述洗涤工序后的脱水的工序、与对在上述除菌洗净工序所使用的水进行排水及脱水后进行的上述漂洗工序之间进行的。
9.一种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是用于生成漂洗用电解水的电解质,其特征在于,
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其特征在于,
包含作为溶剂的水,
上述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是氯化氢,
碱金属氯化物与氯化氢的合计浓度为1%以上且23%以下,且由氯化氢/碱金属氯化物表示的比例是1/20以上且1/2以下。
11.一种漂洗用电解水,是将包含碱金属氯化物和水溶液为酸性的物质的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而生成的,其特征在于,
pH值大于6.5且小于8.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漂洗用电解水,其特征在于,
包含碱金属氯化物、次氯酸和次氯酸盐,
按碱金属氯化物、次氯酸、次氯酸盐的顺序浓度变高。
CN201580049795.8A 2014-09-19 2015-01-28 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Pending CN1070757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1548 2014-09-19
JP2014191548A JP5786080B1 (ja) 2014-09-19 2014-09-19 洗濯機、電解水生成用電解質及びすすぎ用電解水
PCT/JP2015/052358 WO2016042789A1 (ja) 2014-09-19 2015-01-28 洗濯機、電解水生成用電解質及びすすぎ用電解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5778A true CN107075778A (zh) 2017-08-18

Family

ID=5420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9795.8A Pending CN107075778A (zh) 2014-09-19 2015-01-28 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14179A1 (zh)
JP (1) JP5786080B1 (zh)
CN (1) CN107075778A (zh)
WO (1) WO201604278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4105A (zh) * 2018-08-20 2019-01-18 四川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解液在环境除臭中的用途
CN111286921A (zh) * 2019-11-11 2020-06-16 武桢 一种应用电解水的清洁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75809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电解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4444B2 (ja) 2016-05-17 2021-12-01 ディバーシ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化学的活性化を使用して生産されるアルカリ溶液及び塩素溶液
JP6921209B2 (ja) 2017-01-26 2021-08-18 ディバーシ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化学的活性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和
JP6894329B2 (ja) 2017-09-14 2021-06-30 株式会社宮本製作所 洗濯水収容部の内面をマグネシウムで形成した洗濯機
CN109820467B (zh) * 2019-03-27 2024-01-16 中万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分配器的链道式洗碗机
DE102020103662A1 (de) * 2020-02-12 2021-08-12 Miele & Cie. Kg Wasserführendes elektrisches Gerät
US11725327B2 (en) * 2021-04-30 2023-08-15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Laundry appliances cold water sanitization
WO2023063130A1 (ja) * 2021-10-15 2023-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WO2023063338A1 (ja) * 2021-10-15 2023-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衣類処理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4879A (ja) * 1990-07-16 1992-03-10 Permelec Electrode Ltd 次亜塩素酸塩製造用電解装置
JPH05237478A (ja) * 1991-11-07 1993-09-17 Omuko:Kk 殺菌水製造方法
JPH09253650A (ja) * 1996-03-22 1997-09-30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殺菌水製造装置
JP2001300190A (ja) * 2000-04-27 2001-10-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
JP2004081991A (ja) * 2002-08-27 2004-03-18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電解アルカリ性水の取出し方法及び取出し装置。
JP2007209546A (ja) * 2006-02-09 2007-08-23 Tech Corporation:Kk 電解水洗浄システム
JP2007301541A (ja) * 2006-05-09 2007-11-22 Hokuetsu:Kk 微酸性電解水生成法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4879A (ja) * 1990-07-16 1992-03-10 Permelec Electrode Ltd 次亜塩素酸塩製造用電解装置
JPH05237478A (ja) * 1991-11-07 1993-09-17 Omuko:Kk 殺菌水製造方法
JPH09253650A (ja) * 1996-03-22 1997-09-30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殺菌水製造装置
JP2001300190A (ja) * 2000-04-27 2001-10-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
JP2004081991A (ja) * 2002-08-27 2004-03-18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電解アルカリ性水の取出し方法及び取出し装置。
JP2007209546A (ja) * 2006-02-09 2007-08-23 Tech Corporation:Kk 電解水洗浄システム
JP2007301541A (ja) * 2006-05-09 2007-11-22 Hokuetsu:Kk 微酸性電解水生成法および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4105A (zh) * 2018-08-20 2019-01-18 四川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解液在环境除臭中的用途
CN111286921A (zh) * 2019-11-11 2020-06-16 武桢 一种应用电解水的清洁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75809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电解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42789A1 (ja) 2016-03-24
JP2016059695A (ja) 2016-04-25
US20170314179A1 (en) 2017-11-02
JP5786080B1 (ja)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5778A (zh) 洗衣机、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漂洗用电解水
CN106715338A (zh) 电解水生成器、电解水生成用电解质和除菌用电解水
US20220241824A1 (en) Sensor control of 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US4319973A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washing and bleaching textiles
AU2017268084B2 (en) Alkaline and chlorine solutions produc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US20160024667A1 (en) 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of water
US200901728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objects in an automatic cleaning appliance using an oxidizing agent
KR20200079624A (ko) 미산성 차아염소산수 제조장치
CN101448981B (zh) 产生过氧化氢
CN107055698A (zh) 一种控制电解液浓度的强碱性电解水生成装置
KR101139917B1 (ko) 살균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US3682190A (en) System for producing and discharging oxidizers for washing operations
JP380666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WO2008032947A1 (en) Apparatus for replenishing water in salt water tank included i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odium hypochlorite
KR101476097B1 (ko) 실시간 농도 측정이 가능한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발생장치
KR101054711B1 (ko)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제조용 전해조의 염수 공급장치
JP5711945B2 (ja) 次亜塩素酸水生成用電解装置及び次亜塩素酸水の生成方法
JP2005058991A (ja) 間歇式自動電解次亜塩素酸水生成装置
KR102529873B1 (ko) 배출 농도 조절수단을 갖는 온실용 차아염소산수 제조장치
US10590549B2 (en) Salt dissolver
CN214142556U (zh) 制作次氯酸钠的分布系统
CN215627214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次氯酸水电解发生设备
CN109652805A (zh) 一种去除铜镍镀层的退镀液及其使用方法
JP2012183145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090024506A (ko) 세탁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7

Address after: Hyogo

Applicant after: SHARP Life Science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