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2415A - 安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安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2415A
CN107072415A CN201580048377.7A CN201580048377A CN107072415A CN 107072415 A CN107072415 A CN 107072415A CN 201580048377 A CN201580048377 A CN 201580048377A CN 107072415 A CN107072415 A CN 107072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agnet
attachment
installa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83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C.弗兰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2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2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00Mirrors; Picture frames or the like, e.g. provided with heating, lighting or ventilating means
    • A47G1/16Devices for hanging or supporting pictures, mirrors, or the like
    • A47G1/24Appliances for adjusting pictures, mirrors, or the like, into a desired position, especially inclin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00Mirrors; Picture frames or the like, e.g. provided with heating, lighting or ventilating means
    • A47G1/16Devices for hanging or supporting pictures, mirrors, or the like
    • A47G1/17Devices for hanging or supporting pictures, mirrors, or the like using adhesives, suction or magnet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2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 F16M11/1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with ball-joi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irrors, Picture Frames, Photograph Stands, And Related Fasten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设备及系统以及用于制造该安装设备及系统的方法。该安装设备容许经由不同接合平面之间的磁性吸引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通过磁体平面的移动,接近于该安装设备的对象可接合该磁性平面的其中的,且接着进一步移动以接合其它磁性平面,其中组合磁力配置为支撑该安装设备经设计以用于其的特定对象。因此,该对象与该安装设备的该接合和/或脱离可按阶段、逐步和/或以分层方式发生。

Description

安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用于可释放地接合多个物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特定地,描述用于按阶段附接及释放对象的各种机构。
背景技术
因为存在需要附接对象的许多理由,所以存在附接、连接或以其它方式连结两个或更多个对象的诸多解决方案。较少解决方案也提供安装功能性。
潜在可安装对象构成多种大小、形状及重量,因而常见安装方法在形式及功能方面广泛不同。一般而言,可用安装手段需要用于附接对象-尤其是相对较大或较重对象的机械紧固件-且通常也需要工具及装置时间。无工具安装方法(诸如依赖于卡扣机构的方法)更快速,但可能需要用户在安装期间给对象施加精确的且通常集中的压力。释放对象也可需要类似介入。快速安装解决方案(诸如吸力安装及磁性安装)对于相对较轻的对象通常有用,但与前述手段相比,这些安装通常相对较不牢固且更易于无意间脱离。另外,如果经配置以用于较重对象或提供较大牢固性,则快速安装解决方案需要比仅附接所需更大的固持力以支承对象的重量,且此强固持力可引起用户在释放或拆卸对象时不必要的困难。
因此,本领域中需要用于将各种大小、形状及重量的对象附接和/或安装至不同安装表面且容许快速且容易附接及释放对象的简单、可扩充及具成本效益的设备及系统。
附图说明
因此,已概括地描述了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进行说明,该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且其中: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呈未接合配置的安装设备及标称对象的分解图;
图2至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的相对移动;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呈未接合配置的安装设备及标称对象的分解图;
图6A至图6C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7A至图7C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和对象接口;
图8A至图8D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9A至图9C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0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1A至图11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
图12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3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和对象接口);
图1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5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6A至图16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7A至图17C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17D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和对象接口;
图18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及
图19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和对象接口。
图20A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
图20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
图21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
图22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复数个电连接器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3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
图2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的部分及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
图25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
图26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27A至图27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
图28A至图28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28C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
图28D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及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9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象接口;
图30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其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
图31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复数个安装设备;
图32A至图32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33A至图33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3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象接口;
图35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象接口的复数个模块化组件;
图36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
图37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设备;及
图38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复数个安装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中显示本发明的一些但非全部实施例。实际上,多种多样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及精神内可行,且在跨数种行业的许多技术领域中可广泛地应用于除本文中概述的用途外的用途。因此,本发明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例;事实上,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满足可应用的法定要求。
以下公开内容通常描述用于使一物体与另一物体可释放地接合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系统和设备。为说明的目的,将依据安装过程描述本发明。虽然此上下文内的术语(例如,安装、安装设备等)可用于说明性目的,但所选取的说明过程不应解释为限制所描述的方法或实施例的范围。
因此,应注意的是,在本公开内容中被称为安装设备的实施例对于除安装外的其它目的可起作用。例如,本文中描述的一些安装设备可个别地应用于两个或更多个物体(例如,本发明的相似实施例应用于各物体),且该设备可附接至彼此以将物体连结在一起。在此情境中,本发明可视为附接接口。
另外,相似实施例(如上文描述的实施例)可配置有当连结至彼此时兼容的连接器,使得连结该设备可有利于物体之间的连接。因此,在某些上下文中,本发明可被认为是连接接口。
此外,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可以与本文中描述的一些实施例相似或类似的方式配置)本身可安装至本文中未描述的其它安装设备,因此增强已知安装设备的功能性。因此,在一些情形中,本发明可被视为安装接口。
考虑到上文概述的变动(该变动并非为穷举性的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是意欲显示所应用方法的广泛应用及有用性),本文中的进一步描述将使用在安装过程的上下文中的术语以有利于对本发明的说明。针对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术语“对象”用以是指意欲接合安装设备的任何物体。该术语并不涉及对象在安装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壁可为对象(例如,其意欲接合安装设备),但壁本身在传统意义上无法作为对象安装。在这些上下文中,对象可描述为能够附接至该壁使得该壁可接合设备的对象接口。在一些上下文中,术语对象的意义可扩展为包括用户最终希望安装的物品或装置(例如,电视、绘画、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搁架单元等)。
术语“接合”指代当完成附接阶段(持续直至对应脱离阶段发生)或当对象已经由至少一个完成附接阶段(此可称为例如部分接合)附接至设备时,在两个或更多个组件之间建立的磁性固持,且在一些情况中,该术语也可是指两个表面之间的实际接触。术语“总接合力”是指在对象(或对象接口)与设备之间完成的目标(例如,所寻求、所需等)、且实质上峰值净磁力。术语“吸引”或“吸引力”以及“排斥(repel)”、“推斥(repelsion)”或“排斥力”将是指作为接合过程的部分可发生的磁性影响或相互作用(例如,认为正在发生且未接合的磁力,如上文描述)。术语“总体接合力”为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可发生或存在的(各个接合阶段的)各自接合力和/或吸引力的总和,其导致至(例如,增加的总体接合力)或远离(例如,减低),但不包括如上文描述的总接合力(例如,其始终小于总接合力)。
术语“磁体”指代对磁场作出响应的任何材料或组件,包括铁金属或配置的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其它材料、永久磁体、电磁体、相关磁体、程序化的/编码的磁体等或这些的组合。
术语“安装磁体”可指代如上文定义的磁体或磁体群组,或可指可定义为磁铁的设备或系统的某个组件。
术语“电连接”可指代针对电力、数据或电力及数据两者之传输或交换建立的任何连接。
术语“线圈对象”指代包括经配置以参与无线充电关系的无线充电组件(即,无线充电装置,诸如无线充电基地台、能够无线地充电的行动装置等)的对象(如上文定义)。术语“非线圈对象”指代未经配置以参无线充电关系的对象(即,与无线充电装置不兼容的对象)。除非指定,否则对象可为线圈对象或非线圈物件。
术语“模块化组件”可指代安装设备、对象接口、系统的任何组件、块、零件、特征等,或经配置以可移除、可卸离和/或可更换的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系统的组件。相应地,术语“模块化”一般可用以指示可移除、可卸离和/或可更换的特定组件、块、零件、特征等或组件、块、零件、特征等的群组。
术语“锁定接合力”、“锁定地接合”、“可锁定接合”及类似术语指代安装设备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除总接合力之外所建立且实质上防止对象与安装设备脱离的接合状态。锁定接合力等可藉由磁性或实际接合产生,且通常系由意欲产生锁定接合力等的补充动作(诸如对象的旋转移动、诸如锁或闩锁的机构的启动等)引起。相应地,锁定接合力等通常持续直至第二补充动作(其可为实质上相反动作)释放该锁定接合力等,使得对象与安装设备脱离。
术语“周边对象”可指代并非如上文定义的对象的任何物体。本文中使用该术语以提供选定实施例、描述及实例中的内容背景,且使用该术语并不排除特定类型或种类的物体系的对象。例如,相同类型的物体(例如,智能电话)在相同实例中可为对象及周边对象两者(例如,第一智能电话可为待安装之对象,且第二智能电话可为周边物件)。相应地,单一物体(即,第一智能电话)在相同实施例、描述或实例中将不会是对象及周边对象两者。
术语“智能型”指示能够执行至少计算功能的物品,诸如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模块化组件、对象、周边对象等。该至少一计算功能可包含但不限于通常与移动计算设备相关联的功能性,诸如运行软件、有线或无线通信、参与作为一个或多个网络上的节点等。该术语系为简明、明确起见且为说明的目的而在选定实施例、描述及实例中使用,且因此不应解释为限制未明确标示为智能型的实施例的性能或功能性的范畴。此外,假定标示为智能型的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模块化组件、周边对象等经配置以至少按应用支持所必需的硬件及软件组件,包含但不限于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储存驱动机(例如,闪存、固态驱动机等)、记忆卡读取器(即,记忆卡槽、适配器等)、数据端口、电源端口、无线数据组件(例如,无线射频,诸如WiFi、Bluetooth、NFC等)、蜂巢式数据组件(例如,GSM、CDMA等)、无线数据模块、加速度计、陀螺仪、GPS芯片组等。
术语“卡”指代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安装系统的组件或模块化组件,其经配置以支持印刷电路板、主板等,且假定为智能型(如上文定义),无论该组件是否被明确标示为智能型。因此,卡可经配置以至少按应用支持所必需的硬件及软件组件,且术语“卡组件”可指代智能型装置(例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等)的任何组件或特征,包含但不限于集成电路、储存驱动机(例如,闪存、固态驱动机等)、记忆卡读取器(即,记忆卡槽、适配器等)、数据端口、电源端口、无线数据组件(例如,无线射频,诸如WiFi、Bluetooth、NFC等)、蜂巢式数据组件(例如,GSM、CDMA等)、无线数据模块、加速度计、陀螺仪、GPS芯片组等。
术语“独立”指示模块化组件仅需要电连接或电源(例如,电池组、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器线圈等;其可整合至模块化组件中)以自主地操作而具有至少部分功能性。该术语一般用以指示物体(诸如安装设备)独立地存在且未整合于现有物体内。
术语“输入装置”可指代可经配置以自例如用户或自环境接收实际或感测输入的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模块化组件、对象或周边对象的任何组件或特征,包含但不限于近接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运动检测器、环境光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数字相机(例如,照片、视讯、网络摄影机等)、触觉按钮、开关、控制旋钮、杆等或此类的组合。
术语“触觉输入”可指代与触感相关联的任何输入,诸如按下按钮或经由触摸启动触控传感器(诸如电容式传感器)。
术语“可互换组件”指代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的标称模块化组件,其为相对于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或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的组件的经结构定义的区域(例如,空间、槽、容器、腔室等)类似配置使得复数个模块化组件的各者可经由该经结构定义的区域可互换地附接且卸离的复数个模块化组件的各者。例如,安装设备中的可用槽可经配置以按安装设备的所要功能性接纳铁金属板、卡或输入装置,且铁金属板、卡及输入装置的各者可相对于槽的经结构定义的区域类似配置以可互换地配合该槽。因此,该术语未提及除模块化组件的形状因子的可互换性质外的其功能性。
术语“场操纵组件”可指代经配置以操纵、改变、阻挡或以其它方式影响与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或对象的至少一组件相关联的磁场的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模块化组件或区间的任何组件或特征,包含但不限于铁磁金属板、铁磁金属帽或盖、磁性屏蔽组件、磁导等。该术语一般指代意欲微调与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安装系统的组件(诸如安装磁体、铁磁控制组件等)相关联的(若干)磁场,或意欲保护或屏蔽可由磁场不当影响的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模块化组件或对象的其它组件或特征的组件或特征。
术语“任务”可指代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对象或周边对象经配置以执行的任何功能、系列功能等,包含但不限于机械功能、电气功能、计算功能、通信功能、可由传感器或感测装置感知的改变或这些的组合。
术语“卡”、“输入装置”、“场操纵组件”及“任务”为简明、明确及便于说明起见而在本公开内容的选定实施例、描述及实例中使用,这些术语在一些实施例、描述及实例中的具体使用不应解释为限制其中相似或类似组件未明确标示为“卡”、“输入装置”、“场操纵组件”或“任务”的实施例的性能、功能性、组件或特征的范畴。
术语“共同”(例如,“共同组件”、“共同模块化组件”等)标示组件或特征在可包括该组件或特征的复数个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安装系统、模块化组件或对象的各者中包括实质上相同的配置。
此外,如本文中使用,术语“底部”、“顶部”、“上”、“下”、“内部”、“外部”及类似术语为便于说明而使用,且通常是指在安装或拆卸过程期间的各个点时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件的某些组件或零件的位置。应了解,这些术语并未以任何绝对意义使用,且因而在安装过程期间的某一点时描述为“外部表面”的组件的零件例如在完成安装过程之后可在设备或系统的内部部分上。
各种类型、大小、形状、重量等的对象具有不同安装要求。例如,用户可希望将小的、相对较轻量的对象(诸如GPS装置)安装至车辆仪表板的不规则(例如,倾斜)表面。用户进一步可希望用单手以简单的动作安装GPS装置,而不必专注于相对于安装设备定位对象。然而,在不同情境中,用户可想要将大的、重的对象安装至相对垂直表面,诸如可为当用户希望将52”等离子电视安装至用户家庭中的壁时的情况。在此情况中,用户可需要用双手支撑对象且可想要尽可能快地完成安装操作,同时确保电视一旦安装便被适当固定且将不会意外坠落且损坏。当是时候将对象取下安装设备时,无论对象是大还是小、重还是轻,用户可再次希望通过施予尽可能小的力而以相对较简单的方式完成任务。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配置为以使用磁性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安装设备。如下文描述,安装设备的实施例提供配置于两个不同平面中的至少两个磁体,其中至少一个平面经配置相对于其它平面移动。通过磁体平面的移动,接近于安装设备的对象可接合该磁性平面其中之一,且接着进一步移动以接合其它磁性平面,其中组合磁力(例如,总接合力)经配置使得安装设备或系统支撑其经设计以用于其的特定对象。
通过将总所需磁力划分至两个平面(或更多个,如下文描述)中,对象与安装设备的接合和/或脱离可按阶段发生。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过程期间使对象接近于安装设备的用户可能够使对象与安装设备逐渐接合。换而言之,随着对象愈来愈接近安装设备,在对象与安装设备的各个磁性平面之间产生的磁力最初将小于最后将提供给对象的支撑的总磁力,且在对象完全接合安装设备时将逐渐增加。
额外地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能够通过使对象依次与各磁性接合平面脱离而使对象与安装设备按阶段脱离。对象的此分层释放可容许用户将脱离力施加于已安装对象,该脱离力小于当对象完全接合(例如,安装至表面)时安装设备与对象之间存在的总接合力。因此,例如,就与安装设备接合的重的对象而言,用户无需通过施加等于用以使对象与安装设备保持接合的总(例如,大的)力的相反力来将对象拉离安装设备。事实上,用户可施加足以克服对象与磁性平面的其中的之间的磁力的力(例如,小于全部平面的总接合力),使得对象逐渐脱离(例如,个别地从各平面释放)。
除经由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行的分阶段接合和脱离之外,安装设备可配置以提供有利于安装和/或拆卸操作的其它功能和/或有利于或增强经安装对象的使用的功能。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配置以容许对象与安装设备自动对准。安装设备进一步可配置以在结构上支撑各种重量及配置(例如,大小和形状)的对象,提供数据及与对象的电连接,且以不同方式接合对象。一些实施例可容许通过用户或通过以受控方式作用于对象上的设备来操纵接合的对象(例如,对象的各种移动)。进一步实施例可针对对象提供有效锁定机构。其它配置可通过使对象部分脱离及重新接合而管理对象的功能性。其它实施例可以将设备准备好以进行接合、改变设备的外观和/或改变可接合设备的方式。且在其它配置中,设备可保持不显眼或不明显,直至意欲使用该设备。
因此,如根据下文描述且参考附图将明白,本文中公开的方法可以多种方式体现。自含型(例如,独立)设备可经构造且经配置以附装至可携式或固定物体(例如,安装表面),以下本文所述的一些实施例为此类实例。另外,该方法可应用于现有物体(例如,壁、电视、艺术品框架)或现有物体的一部分,使得该物体经修改以完成本发明的所要功能性(例如,并入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该物体的现有组件或特征用作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件或特征,使得此类实施例在该物体内部分或完全体现。以另一方式描述,可将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为必要且物体中不存在的组件添加至该物体,且可照原样使用或必要时可变更已适于实行所需任务的物体的组件或特征;全部组件一起经配置以完成包括现有组件和所添加组件两者的设备且至少部分驻留在物体内。后者实践可尤其有利,因为与嵌入自含型设备相比,修改现有物体通常可较不昂贵和/或较不具侵入性,且整合实施例可比附装至物体的自含式设备更美观。一实例为经修改的壁,其中该方法应用于所述壁的一部分使得可将对象安装至所述壁,且其中经配置以建立本发明的大部分组件隐藏在所述壁内,使得与将自含式设备附装至壁相比,对所述壁的视觉美感影响最小。此外,除上述实践外,也提供一种系统,其中可针对物体(通过构造或修改,如上文说明)建立经配置以在安装过程期间彼此一致的设备和对象接口(或两个设备)。
提供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方法,其包括:将第一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一平面中;将第二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二平面中;容许安装磁铁中至少一个独立于其它安装磁体沿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的接合线移动;将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移动限制于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之间;配置安装磁体以协作接合待安装对象,以产生总接合力;及配置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使得小于总接合力且施加于已安装对象的脱离力通过依次克服与第一安装磁体和第二安装磁体相关的各自接合力而按阶段克服总接合力,以使对象脱离。
第一或第二平面中至少一个可由弯曲表面界定。再者,安装磁体中一个可具有固定位置。例如,第一安装磁体可以具有固定位置,且第二安装磁体可以是可移动的。
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多个磁体。同样地,第二安装磁体可包括多个磁体。
可将控制力施加于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以至少控制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移动或功能性。控制力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偏置远离待安装对象。控制力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偏置朝向待安装对象。此外,控制力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在其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与其各自底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
控制力可以是可移除的、可经配置以调整和/或可经配置以动态调整,从而将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各自固持位置界定于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之间。
控制力可经配置以被远程管理。再者,接口可经配置以管理控制力。控制力可包括多种类控制力,且每种各自控制力可经配置以控制对应的安装磁体。
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接纳待安装对象的一部分。且接纳待安装对象的部分可包括在结构上支撑该对象。
在结构上支撑对象可包括:将对象的移动限制到相对于安装设备沿单一轴线的方向。替代地或额外地,在结构上支撑对象可包括至少部分支撑对象的重量。此外,接纳待安装对象的部分可包括引导对象的接合。
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经定位而接近目标安装区域,且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经配置以在安装对象时处在与该对象相关的通信组件的通信范围内。替代地或额外地,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在完全接合对象时可以处在与该对象相关的通信组件的通信范围内,且在对象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时可以处在该通信组件的通信范围外。
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可经定位而接近目标安装区域,且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可经配置以在对象与安装设备部分或完全接合时在兼容无线充电组件的充电范围内。
此外,至少一个连接接口可支撑于第一或第二平面中至少一个中。连接接口可为电连接器。
第一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具有第一磁力,且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具有实质上与该第一磁力相反的第二磁力。
第二安装磁体可为可移动的,且多个第二安装磁体可支撑于多个各自第二平面中。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各第二安装磁体的各自底座极限位置在实质上相同平面中。第二安装磁体可设置成嵌套配置。再者,第二安装磁体可配置成伸缩式配置。
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各自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可移动至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实质上重合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可为可移动的,且第一安装磁体可在固定位置中。
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第二安装磁体的底座极限位置实质上与第一平面重合。或者,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第二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实质上与第一平面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和第二安装磁体可为可移动的。
第一安装磁体和第二安装磁体的各自底座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各自底座极限位置实质上在相同平面中。再者,第一安装磁体和第二安装磁体的各自外部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各自外部极限位置实质上在相同平面中。
第一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和第二安装磁体的底座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第一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与第二安装磁体的底座极限位置实质上在相同平面中。
至少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可相对于目标安装区域定位,使得待安装对象接近于目标安装区域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产生至少一种吸引力。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因该至少一种吸引力而移动朝向待安装物体。
安装磁体的位置和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各自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该至少一种吸引力将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牵引朝向各自外部极限位置,藉此界定第一接合位置的范围。
此外,安装磁体的位置和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各自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对象与各自安装磁体之间在第一接合位置的范围内的接合导致第二吸引力,其将对象和未接合安装磁体牵引在一起以接合,使得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设备的总接合力。
固持力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偏置远离待安装对象。保持力可小于至少一种吸引力。
第三安装磁体可支撑于第三平面中。第三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以调适对象使其与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一致。
第三安装磁体可包括多个磁体。再者,第三安装磁体可包括多个第三平面中的多个第三安装磁体。
此外,第三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将对象控制力施加于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
在安装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中间表面,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及接合部件,其相对于该中间表面沿接合线布置。接合部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经配置以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在回缩状态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被偏置而远离待安装对象。在延伸状态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被偏置而朝向待安装对象。对象接近于接合部件而产生对象与接合部件之间的吸引力,该吸引力引起对象与接合部件的接合,且对象接近于中间表面产生对象与中间表面之间的吸引力,该吸引力引起对象与中间表面的接合,使得设备经配置以经由各自接合力按阶段接合待安装对象。
至少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面可由弯曲表面界定。中间表面可具有固定位置。对象与接合部件的接合可引起对象接近于中间表面,使得产生对象与中间表面之间的吸引力。对象与中间表面的接合可引起对象这样接近于接合部件,使得产生对象与接合部件之间的吸引力。与接合部件及中间表面相关联的各自吸引力可协作以接合对象,且可产生设备与对象之间的总接合力。
设备可经配置使得施加于经安装对象的脱离力依次克服与中间表面及接合部件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以使对象脱离。因此,脱离力可小于总接合力。
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实质上与中间表面齐平(例如,在回缩状态)。
设备可包括控制组件,其经配置以将控制力施加于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以至少控制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各自的移动或功能性。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偏置朝向回缩状态,或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偏置朝向延伸状态。额外地或替代地,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在回缩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移动。
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使得控制力可调整、可能够被远程管理和/或可移除。
控制组件可包括磁体。例如,控制组件可包括电磁体。
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将接合部件维持在延伸位置中。再者,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使得接合部件在对象与设备脱离之后自动回缩。
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相对于接合线移动。控制组件可包括多个控制组件,其中各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至少控制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相应一个的移动或功能性。
接合部件可包括延伸部及连结至该延伸部的面。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经由该对象与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接合而在结构上支撑对象。额外地或替代地,延伸部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的至少一部分的重量。
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将对象的移动限制到相对于设备沿单一轴线的方向。延伸部可经配置以将接合部件的位置界定于延伸状态或回缩状态中至少一个中。
设备的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接纳接合部件或待安装对象中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中间表面的一部分可界定开口,其经配置从而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的至少第一部分,以在该接合部件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沿接合部件的中心轴线实质上对准接合线。中间表面可包括腔室,其自界定开口的中间表面的一部分延伸,其中该腔室可经配置以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且其中接合部件的第一部分可具有与第二部分不同的宽度。
腔室可界定第一深度且接合部件可界定第二深度,且第一深度可大于第二深度。
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在结构上支撑对象。额外地或替代地,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的至少一部分的重量。此外,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将对象的移动限制到相对于设备沿单一轴线的方向。
所述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其可由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支撑。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由中间表面支撑,且可能够与接近于该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的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此外,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使得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在对象与设备完全接合时能够与电子装置无线通信,且在对象与设备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时无法与电子装置无线通信。
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其可由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支撑。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可由中间表面支撑,且能够无线充电接近于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装置。
设备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从而支撑至少一个连接接口。至少一个连接接口可经配置以在对象与设备接合时至少将数据或电力传输至待安装对象。
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在该对象与设备接合前使待安装对象偏置至预定安装定向。
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
接合部件可包括多个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各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相对于其它接合部件沿各自接合线独立地移动。各接合部件可包括延伸部及连结至该延伸部的面,且延伸部可经配置以将接合部件的位置界定于延伸状态或回缩状态中至少一个中。
各接合部件的延伸部可界定深度,且所述接合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的深度可以是不同的。
接合部件可包括多个接合部件组件,且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多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其呈嵌套配置。在延伸状态中,多个接合部件组件可形成可延伸朝向待安装对象的伸缩式接合部件。在回缩状态中,多个接合部件组件实质上可与中间表面齐平。或者,在回缩状态中,多个接合部件组件可形成伸缩式容器。此外,在延伸状态中,多个接合部件组件实质上可与中间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提供如上述的对象接口,其经配置以附接至对象(例如,用户希望安装的装置或项目),以有利于对象与安装设备的接合。对象接口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磁体,其经配置以吸引或被吸引至安装设备的对应磁体。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与待安装装置或物品可为一体的(例如,诸如装置或物品本身的组件)、可为部分盖或装置或物品的其它附件或配件,或以其它方式经配置以附接至装置或物品。如同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可以数种方式配置,从由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简单板而体现出来直至在一些情况中具有安装设备的特征及功能。因而,应了解,安装设备不限于其中安装设备附接至安装表面(例如,壁、仪表板、桌面等)且经配置以接纳对象(例如,装置或项目或对象接口)的实施例,而且也包括其中安装设备与待安装装置或物品附接(或以其它方式相关联)且经配置以接合与安装表面相关联的倒数结构(例如,安装表面上的简单磁性区域等或对象接口)的实施例。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安装设备包括:中间表面,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该中间表面界定第一平面;及接合部件,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该接合部件界定第二平面且经配置以沿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接合线移动。对象接口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及安装设备,且对象接口包括中心对象表面,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经配置以与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一致,该中心对象表面界定第三平面。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经配置以在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当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在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中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界定设备接合深度,且安装设备经配置以经由与接合部件及中间表面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接合对象接口,使得总体接合力逐步增加,直至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总接合力。
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小于总接合力且施加于附接至对象接口的已安装对象的脱离力能够通过依次克服与接合部件及中间表面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使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按阶段脱离。
中心对象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替代地或额外地,中心对象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磁体,且由中心对象表面包括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可为可程序化的。
接合部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磁体,且由接合部件包括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可为可程序化的。
同样地,中间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磁体,且由中间表面包括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可为可程序化的。
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或第三平面中至少一个可由弯曲表面界定。
安装设备可包括设备控制组件,其经配置以将设备控制力施加于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从而至少控制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各自的移动或功能性。设备控制力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被偏置远离对象接口。或者,设备控制力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被偏置朝向对象接口。
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在接合部件与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大于设备控制力。
设备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在外部极限位置与底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
中心对象表面可经配置以将第一接口控制力施加于设备的至少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第一接口控制力可配置为可调整的。额外地或替代地,第一接口控制力能够被远程管理。
至少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同样地,中心对象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
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在附接至对象时在结构上增强对象。
接合部件可包括界定多个第二平面的多个接合部件。替代地或额外地,该接合部件可包括设置成嵌套配置的多个接合部件组件。
中心对象表面可经配置以接纳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同样地,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接纳中心对象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对象接口可包括与中心对象表面隔开的次要对象表面,且次要对象表面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次要对象表面可界定第四平面。第四平面可由弯曲表面界定。
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之间的距离可界定对象接口深度,且设备接合深度及对象接口深度可以是不同的。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经由接合部件与中心对象表面之间产生的接合力及中间表面与次要对象表面之间产生的接合力接合对象,且总体接合力可逐步增加,直至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总接合力。
对象表面深度可经配置使得小于总接合力且施加于附接至对象接口的已安装对象的脱离力能够通过依次克服与接合部件及中间表面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使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按阶段脱离。
次要对象表面可包括多个第四平面中的多个次要对象表面。次要对象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替代地或额外地,次要对象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磁体。
此外,次要对象表面可经配置以将第二接口控制力施加于设备的至少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第二接口控制力可经配置以可调整。替代地或额外地,第二接口控制力能够被远程管理。
此外,第二接口控制力可经配置以排斥设备的中间表面,使得与中间表面相关联的次要对象表面中至少一个与中间表面分离。与中间表面相关联的次要对象表面中至少一个与中间表面之间的距离可界定第三深度,且该第三深度可小于设备接合深度。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其不受锈蚀。同样地,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其不受锈蚀。例如,磁体可密封或包装在不渗水及水汽之材料中,诸如塑料、热塑性弹性体、非铁金属等,且其它(例如,非磁体)组件可包括抗锈蚀或其它腐蚀之材料。以此方式配置,安装设备或系统之实施例可在许多环境中使用,包含湿环境。
包含下文绘示及描述的特定配置以用于说明之目的。事实上,基于本公开内容中提供的教示,数种其它配置使可行的,且已选取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以绘示一种或多种发明概念。因此,本文中详述的配置并未提供用于提供下文描述的分阶段接合、脱离和/或其它功能性的可能配置之一穷举性清单。
在各处,相似组件符号是指相似组件。为明确起见且为有利于对实施例的说明,在一个或多个图中,并未显示安装设备的某些组件。
现参考图1,显示用于接合且附接至对象的安装设备10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对象为固有地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标称对象99(例如,经安装以用于储存的一块铁片金属、具有磁性背衬的图框等)。
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使得将第一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一平面P1中,且将第二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二平面P2中。因此,接合部件14及中间表面12可各自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可包括多个磁体。同样地,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多个磁体。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由中间表面12支撑于第一平面P1中,且第二安装磁体由接合部件14的面88支撑于第二平面P2中。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包括单一磁体40,且第一安装磁体包括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第二安装磁体配置的六个磁体30。磁体相对于彼此及相对于安装设备的其它组件的数量、类型、强度、配置、间距等可经选择以适应待安装对象、设备的所需功能性和/或用户的要求。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除磁体30及磁体40外的中间表面12及接合部件14的组件可包括既不影响磁性也不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材料。因此,在图1的实施例中,中间表面12及接合部件14各自经配置以分别经由磁体30及磁体40而对磁性作出响应。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可经配置而不存在传统磁体(即,本身产生一个(数个)磁场的磁体,诸如永久磁体)。例如,当对象本身产生容许安装发生的磁场时,安装设备可经配置而无传统磁体。在此类实施例中,中间表面及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藉由其它手段对磁性作出响应,诸如藉由附接铁金属块来代替传统磁体或藉由配置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以使其完全或部分由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材料制成。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可实行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功能。相应地或额外地,第一平面P1或第二平面P2可为由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或此类的表面界定的标称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磁体(或安装磁体群组,如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的情况)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独立于其它安装磁体沿与第一平面P1及第二平面P2相交的接合线Le移动。在图2至图4中,显示说明P1及P2的移动和接合线Le的示意图。
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可相对于固定中间表面12及设备10的其它组件移动。因此,第二安装磁体40可能够独立于第一安装磁体30沿接合线Le移动。
可移动的安装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为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两者)的移动可受限,使得可移动的各安装磁体仅能够在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如图5中所示)之间移动。因此或额外地,接合部件14或中间表面12中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在回缩状态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可被偏置远离待安装对象(例如,可偏置朝向底座极限位置BL)。在延伸状态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至少一个可被偏置朝向待安装对象(例如,可被偏置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在图1的实施例中,延伸状态及回缩状态指的是当接合部件14的相关联安装磁体(第二安装磁体40)分别在其外部极限位置OL及其底座极限位置BL中时接合部件14的相对位置,因为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40为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且中间表面12的第一安装磁体30具有固定位置。图5中显示设备呈延伸状态。
外部极限位置OL及底座极限位置BL可以多种方式界定。例如,可经由安装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提供止挡特征部,且可相对于可移动安装磁体定位止挡特征部而限制安装磁体的移动。替代地或额外地,接合部件可包括延伸部或连结至该延伸部的面,且延伸部可经配置以界定接合部件在延伸状态或回缩状态中至少一个状态下的位置。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经由连结至接合部件14的面88的延伸部98的向外突出部提供止挡特征部50,延伸部98经配置以界定接合部件14的深度。止挡特征部50可经配置以接触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而使接合部件14在朝向对象99(例如,朝向延伸状态)的方向上的移动停止。另外,底座表面80经配置使得底座表面80的内表面84使接合部件14在远离对象99(例如,朝向回缩状态)的方向上的移动停止。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底座表面80经配置以用作止挡特征部。相应地,止挡特征部50及底座表面80相对于如由延伸部98界定的接合部件14的深度的位置可用以界定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底座极限位置BL。明确而言,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可由止挡特征部50相对于延伸部98的深度在延伸部98上的设置来界定,且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由底座表面80相对于接合部件14的深度及中间表面12的位置的位置界定。因此,延伸部98可经配置以界定接合部件14在延伸状态中的位置。
此外,虽然外部极限位置OL及底座极限位置BL可由呈预定配置的安装设备的组件的相对位置和特征部界定,但可通过调整安装设备的组件而动态地重新界定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底座极限位置,如下文更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经配置使得中间表面的一部分可界定开口,该开口经配置以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的至少第一部分。在接合部件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接纳接合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实质上可沿接合部件的中心轴线对准接合线。在图1的实施例中,中间表面12的一部分可界定开口94,该开口94可经配置以经由导引表面96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14的至少第一部分(在此情况中,其可为延伸部98)。因而,可经由中间表面12导引第二安装磁体40及(相应地)接合部件14的移动,从而使得在接合部件14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接合线Le实质上可沿接合部件14的中心轴线X对准。此外,延伸部98的深度可确保当接合部件14在回缩位置中(例如,与底座表面80接触,如上文描述)时,接合部件14与导引表面96保持接触。因此,延伸部98也可用以界定接合部件14在回缩状态中的位置。
可移动磁体的各自极限位置(OL及BL)可经配置使得第一和第二安装磁体(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40)可移动至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实质上重合的位置。因此,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第二安装磁体的底座极限位置实质上与第一平面重合。再次参考图1,外壳82可连接底座部件80及中间表面12,并且可以包围设备10(图1中为说明的目的已移除外壳82的侧壁的一部分)。接合部件14的深度可相对于导引表面96的深度及外壳82的长度配置,使得可由中间表面12可滑动地接纳(如上文描述)的接合部件14及相应地第二安装磁体40可移动至其中第二平面P2与第一平面P1实质上重合的位置。在图1的实施例中,此位置(P1=P2)也为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及接合部件14的回缩状态,使得当接合部件呈回缩状态时,安装设备10的前表面实质上齐平。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如下文将描述,止挡特征部50、底座极限位置BL、外部极限位置OL以及延伸状态及回缩状态可由安装设备10的其它组件和/或该组件的其它结构界定。
安装磁体30、40可经配置以协作接合待安装对象(例如,对象99),使得在安装磁体与对象之间产生用以将对象固持于安装设备的总接合力,如下文更详细描述。因此,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例如,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40)的各自外部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小于总接合力且施加于已安装对象的脱离力可通过依次克服与第一和第二安装磁体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按阶段克服总接合力,以使对象脱离。
接合部件14及中间表面12的相对位置及相对移动(如上文描述)也可有利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对象(例如,对象99)接近于接合部件可在对象与接合部件产生吸引力,而引起对象与接合部件的接合。同样地,对象接近于中间表面可产生对象与中间表面之间的吸引力,该吸引力引起对象与中间表面的接合,使得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经由各自接合力而按阶段接合待安装对象。
如所需,可通过设备的组件的相对配置、包括产生磁场的组件、磁场的强度及其它因素而配置接合(例如,安装)或脱离(例如,拆卸)的阶段的连续及次数(按应用、对象、用户的要求等),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
另外,至少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可相对于目标安装区域定位,使得待安装对象接近于目标安装区域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产生至少一种吸引力。可移动的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因吸引力而移动朝向待安装对象。因此,吸引力可将可移动安装磁体牵引朝向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以界定第一接合位置的范围(例如,建立其中第一接合阶段可发生的范围)。此外,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在第一接合位置的范围内的对象与安装磁体之间的接合导致第二吸引力,其将对象及未接合安装磁体牵引在一起以进行接合,使得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设备的总接合力。安装磁体可以此方式定位以有利于对象的接合和/或产生接合阶段的自动连续,以产生总接合力(例如,第一接合阶段导致产生第二接合阶段的吸引力,等等,使得用于安装对象所需的来自用户的施加力实质上可为零)。此外,安装磁体可如上文描述般定位以产生所需的接合顺序、在接合之前产生所需的结果(诸如(例如)接合部件的延伸部)或用于下文描述的其它原因。
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例如,提供实质上占据平面(P3)且固有地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标称对象99(例如,该对象尚未经更改以适应安装设备10),使得对象99的任何部分可与第一安装磁体30或第二安装磁体40相互作用。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30及第二安装磁体40可相对于中间表面的正面85定位,该正面85可为用于对象99的所需的目标安装区域。如上文描述,在此实施例中,当接合部件14在回缩位置中时,安装设备10的前表面可实质上齐平。再者,如先前描述,接合部件14可延伸超出中间表面12。因此,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由于安装设备10的配置及对象99的配置(例如,实质上平面),第二安装磁体40可始终处于至少与第一安装磁体30的位置一样接近待安装对象(例如,对象99)的位置,因而对象99(P3)的分阶段接合可预先判定为P2接着P1,因为P2可为可移动平面(例如,接合可发生于对象99与第二安装磁体40之间,其后接着对象99与第一安装磁体30之间的接合)。同样地,在图1的实施例中,分阶段脱离可预先判定为P1接着P2。应注意,这些结果对于图1的实施例且相对于对象99具有专一性,因为这些预定结果可不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对象或具有多个表面或平面的对象,如下文将在额外实施例中论述。相应地且额外地,当对象99接近于中间表面12的正面85(例如,目标安装区域)时,对象99与第一安装磁体30或第二安装磁体40中至少一个之间可因对象99的接近而产生至少一种吸引力,且第二安装磁体40(例如,可移动的安装磁体)可因该至少一种吸引力而移动朝向待安装对象(对象99)(例如,第二安装磁体40可被牵引朝向其外部极限位置OL)。因此,可发生接合部件14的自动延伸,且因此可以两种方式中之一来界定第一接合位置。如果对象99比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更紧密接近于中间表面12,则第二安装磁体40可接合对象99以产生第一接合。或者,第二安装磁体40可到达其外部极限位置OL且保持在该处,其中接合部件14由对象99与第二安装磁体40之间的吸引力被保持在延伸状态,直至第一接合发生(例如,经由对象99朝向设备10的移动)。因此,第一接合位置(例如,第一接合阶段)的范围可由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的范围界定。在任一情况中,可建立第一接合位置(例如,第一接合阶段)。如先前描述,在第一接合位置中,对象99可处于导致第二吸引力的位置中,该第二吸引力可将对象99及未接合安装磁体(在此情况中,第一安装磁体30)牵引在一起,使得最终的接合(例如,第二接合阶段)可产生用于将对象99安装至安装设备10的总接合力。因此,图1中的第一安装磁体30及第二安装磁体40可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第一接合阶段可产生接合阶段的自动连续,以产生总接合力(在此情况中,一个连续接合阶段)。
图2示意性地绘示图1中所描绘的所描述的实施例,其中第二安装磁体40可移动且第一安装磁体30具有固定位置。由支撑于接合部件14中的第二安装磁体40界定的第二平面P2(在图中由线表示)可沿接合线Le在其底座极限位置BL与其外部极限位置OL之间移动。因为对象(例如,图1的对象99,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其界定第三平面P3)经定位而接近于安装设备,且接合部件14的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之间产生吸引力,所以在此实例中,接合部件14可以方向A被牵引朝向对象99(如图2中所示),使得第二安装磁体40及相应地平面P2可移动直至接合对象,或直至第二安装磁体40到达外部极限位置OL且可无法以方向A进一步移动。图3示意性地显示由重合平面P2及P3表示的对象99与接合部件14的第二安装磁体40之间的第一接合阶段。在此绘示(图2)中,第一接合阶段显示为在第二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OL处,但第一接合阶段可发生于沿接合线Le介于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的任一点处。在第一接合阶段(P2、P3)之后,接合部件及对象接口12可以方向B移动。以方向B的此移动可为由于对象99与第一安装磁体30之间存在的第二磁性吸引。替代地或额外地,以方向B的移动可因通过用户以方向B施加于对象的力的施加或持续施加而发生。图4显示第二磁性吸引的结果,其中第一平面P1、第二平面P2及第三平面P3实质上可重合且可经布置而接近底座极限位置BL。此时,安装设备与对象之间可因第一安装磁体30与对象99之间及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之间的组合接合力而存在总接合力,且此总接合力可用于以接合且安装配置将对象固定至安装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从安装设备移除对象时,可涉及相反过程。再次参考图1的实施例,如由图2至图4表示,用户将脱离力施加于对象最初可克服接合力中的任一个(例如,对象99与第一平面P1的第一安装磁体30之间的力),且因此脱离力的持续施加可使接合部件14的第二安装磁体40(及第二平面P2,经由接合部件14的移动)及对象99(及第三平面P3)以方向A从图4中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3中所示的位置。脱离力的进一步施加可克服对象99与第二平面P2的第二安装磁体40之间的接合力,而使对象99完全脱离(图2)。
应注意,尽管在图1至图5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接合部件14可相对于固定中间表面12移动,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中间表面可相对于固定接合部件移动,或中间表面及接合部件两者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与中间表面的接合可首先发生且可引起对象接近于接合部件,此可导致对象与接合部件之间的吸引力。不管接合的顺序,与接合部件及中间表面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因此可协作以接合对象且在安装设备与对象之间产生总接合力。此外,施加于对象的脱离力可依次克服与中间表面及接合部件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以使对象脱离,且该脱离力可小于总接合力,如上述。
安装设备进一步可包括控制力,其可施加于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以至少控制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的移动或功能性。例如,参考图1,安装设备10进一步可包括控制组件60,其经配置以施加控制力。控制组件60可包括磁体,诸如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材料或能够产生磁场的组件(例如,永久磁体、电磁体、可程序化磁体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包括多个控制组件,其经配置以施加多个控制力,且每个各自控制力可经配置以控制对应安装磁体。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为弹簧或其它组件或组件的组合,其经配置以将控制力施加于对应的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
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偏置远离待安装对象。例如,控制组件60可经配置以使第二安装磁体40偏置远离对象99,使得接合部件14可被偏置朝向回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中,控制组件可被视为保持力,其用以保持接合部件14使得第二安装磁体40实质上在底座极限位置BL中。因此,在图1中,当呈回缩状态时,接合部件14实质上可与中间表面12齐平,如上文描述,且下文更详细描述(且下文也通过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绘示)其优点。
替代地或额外地,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中至少一个偏置朝向待安装对象。因此,在图1中,控制组件60可经配置以使安装磁体40偏置朝向对象99,使得接合部件14相应地偏置朝向延伸状态,也如下文关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所绘示及更详细描述。
此外,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使得控制力系可调整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力实际上可为可调整的,使得控制组件(例如,磁体、弹簧等)经配置以移动朝向或远离可移动的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此可经由例如安装设备内的杠杆、曲柄等完成,杠杆、曲柄等具有用户可用的例如沿设备的外部周边的一侧的延伸部分。或者,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可相对于接合线在设备内移动(例如,由例如可类似于接合部件的可移动部件支撑)。使控制组件移动可在控制组件移动而更接近或进一步远离可移动的(若干)安装磁体时调整施加于(若干)安装磁体的控制力(例如,取决于移动方向而使控制力更强或更弱),且因此可引起(若干)可移动磁体移动。此外,控制组件也可经配置以实际上可藉由例如支撑于设备内的结构上而可调整,该结构可旋转或转动使得控制组件相对于(若干)安装磁体可具有一不同定向(取决于如何调整控制组件)。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控制组件可为产生磁场的磁体(例如,具有北极及南极),该磁场相对于(若干)安装磁体可具有使得(若干)安装磁体偏置朝向控制组件的定向。在此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例如支撑于设备内的转动结构上,该转动结构可经操纵以使控制组件转动180度,使得控制组件相对于(若干)安装磁体的定向可有效地反转,藉此引起控制力亦有效地反转且引起(若干)安装磁体偏置远离控制组件。
例如,再次参考图1,底座表面80可经配置以旋转(例如,转动)且因此可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藉由外壳82中的孔超出安装设备10之外壳82而可由用户接取,使得延伸部可由用户接取以对底座表面80及继而控制组件60进行调整。控制组件60可为稀土磁体,且底座表面80可由用户旋转180度以产生实质上相反磁控制力,其相对于在底座表面80的旋转之前可已作用于第二安装磁体40上的磁控制力以实质上相反方式作用于第二安装磁体40上。因此,作为藉由用户输入的结果,取决于控制力之强度,可使接合部件14自安装设备10部分或完全延伸或可使其部分或完全回缩。
或者,可藉由其它手段调整控制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为电磁体,使得可经由对电流的操纵来调整控制力。因此,控制力可经由对与电磁体相关联的电流之操纵而逐步强化、逐步弱化、完全移除(例如,藉由停止至电磁体的电流)或反转(例如,藉由反转电磁体的极/极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为可程序化磁体,且对应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适当配置以与可程序化磁体协作。因此,在任一情况中,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表面)在回缩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可经配置以使可移动的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在其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与其各自底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和/或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维持在延伸位置中(图5中显示可能延伸位置;例如,延伸状态)。因此,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指示在接合对象之前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及相应地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的至少一个)的具体位置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和/或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更改(例如,客制化)设备的目标安装区域。例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控制组件60可经配置以将控制力施加于第二安装磁体40(例如,排斥力),使得可将接合部件14固持于延伸位置中而呈延伸状态(例如,第二安装磁体40固持于外部极限位置OL中),且此可有效地界定当安装对象99时将发生的第一接合阶段的第一接合位置(如上文描述)。以相同方式,可将接合部件14(将第二安装磁体40支撑于第二平面P2中)固持于延伸位置中,例如,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的中间处(如图2中藉由第二平面P2描绘),因此更改目标安装区域的外观和/或形状。更改安装设备上的目标安装区域的外观和/或形状可提供审美优点,可使目标安装区域对于用户更明显(使安装设备对于使用更直观),或实质上可使目标安装区域适于待安装对象(例如,匹配待安装对象的形状或使目标安装区域相对于待安装对象的形状更一致)。因此,如上文描述,控制组件或复数个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被动态地调整,以将可移动的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固持位置界定于可移动的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下文描述之实施例),界定(若干)安装磁体的(若干)固持位置可指示对象的接合和/或脱离阶段的规定顺序。相应地,对象可经由不同手段(例如,接合P1、接着接合P2对接合P2、接着接合P1)而实现与安装设备的总接合力,或可因(且取决于)经由(若干)控制组件对(若干)控制力进行的(若干)调整而不同地接合安装设备(例如,接合更多个或更少个平面)。另外,安装磁体的(若干)固持位置可由(若干)控制力相对于彼此动态地配置,使得如规定般产生或不产生第二吸引力(其可因第一接合位置中的第一接合阶段而产生,如上文描述)(例如,对于产生第二吸引力,在发生第一接合位置中的第一接合阶段之后,未接合的安装磁体在或未在对象之所需接近范围内)。因此,如由对(若干)控制力的(若干)调整决定的安装磁体的相对位置(及相应地可移动的接合部件和/或中间表面的相对位置)可产生或排除产生总接合力的接合阶段的自动连续。在排除接合阶段的自动连续之条件下,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总接合力仍可藉由接合力至对象的持续施加(例如,对象例如藉由用户而持续移动朝向安装设备)而产生以安装对象。再者,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安装设备与对象脱离(例如,闲置)时或在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合时可对(若干)控制力进行(若干)调整。
当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例如,安装)时,控制力可经动态地调整以增强安装设备的功能性,以使对象移动和/或与对象或与对象相关联的组件或装置相互作用。例如,在图1中,当将对象99安装至安装设备10使得在对象99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总接合力时,控制组件60可经调整使得第二安装磁体40与控制组件60之间的控制力(在此实例中,吸引力)可强化。控制力之强化可引起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之间的接合力强化,使得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之间的总接合力强化。总接合力之强化可引起使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更牢固地接合(例如,对象99较不可能无意间脱离),且可引起对象99对于否则可影响或使对象99在安装设备10上重新定位的无意冲击(例如,重击、冲撞等)更为稳定。此外,可将控制力强化至使得总接合力对于用户过大而(使用普通或合理的力)无法克服以使对象99脱离的程度。因此,可将对象99有效地“锁定”至安装设备,直至控制力进一步经调整(例如,弱化)以容许藉由用户使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脱离。
另外,再次参考图1,当将对象99安装至安装设备10时,第一安装磁体30与对象99之间的接合力可显著比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之间的接合力更强,使得与第二脱离阶段(例如,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之脱离)相比,第一脱离阶段(例如,在图1中,第一安装磁体30与对象99的脱离)需要藉由用户施加显著更强的脱离力。在此情况中,为使对象99的脱离对于用户更容易,控制力(由控制组件60施加)可经调整使得其使第二安装磁体40偏置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例如,排斥力)且可具足以使接合部件14及对象99移动超出第一平面P1(及相应地中间表面12)的强度,使得第一脱离阶段可由控制力(例如,部分脱离)而非用户完成。接着,用户可藉由克服较小总接合力(诸如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之间的接合力(例如,第二脱离阶段))以使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脱离而使对象99脱离。此外,控制力可经配置以被远程管理。控制力的远程管理可例如依以下方式之一完成:藉由配置设备以接收由外部装置传输至接收装置之经配置以调整控制组件的无线信号、射频等;经由经配置以调整控制力之装置上的实际接口(例如,按钮、触控接口、曲柄、杠杆等),该实际接口内建于安装设备的曝露表面中或自安装设备延伸,且可由用户操纵以产生所需的效果;或经由至设备的有线连接,其经配置使控制组件与一管理接口(例如,壁开关、音量旋钮等)连接,使得可逐步管理控制组件之强度和/或可接通/关断控制组件。因此,若与第二安装磁体40(在图1之实施例中)之间的接合力自身不足以支撑对象99的重量(使得在第二脱离阶段期间用户必须抓持对象99以防止对象从接合部件14无意坠落),则在第一脱离阶段之前(例如,当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完全接合时)可藉由用户抓持对象,且可远程实现对控制力的调整使得在用户抓持对象99时,对象99由接合部件14顶出而超出更困难的脱离阶段,使得对象99被支撑且使得用户可使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脱离。然而,在一些情况中,当使用控制力来从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顶出对象时(举例而言,诸如在制造零件期间),可期望对象自动脱离安装设备(例如,从其坠落)。因此,一些实施例可经配置以有意地产生此结果。
上文描述的顶出过程也可经实现以容许操纵与安装设备接合的对象。再次参考图1的实施例,第二安装磁体40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99的重量,使得对象99可从中间表面12顶出(如上文描述),使得对象99可重新定位(例如,在此实施例中,旋转以实现所需的定向、自旋、滑动等)。在重新定位之后,控制力进一步可经调整使得接合部件14回缩且对象99再次经由总接合力而与安装设备完全接合。在其它实施例中,重新定位对象可涉及使对象倾斜或以其它方式调整对象的俯仰、偏转及滚动以及其它手段,在该情况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中一者可保持延伸,直至不再需要经调整或可调整位置。
经由控制组件调整控制力也可用以藉由有效地用作设备的止挡特征部而重新界定可移动的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及相应地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的回缩状态)。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的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用作止挡特征部而无需调整。再次参考图1的实施例,控制组件60可经配置以经由控制力(例如,与安装磁体40相互作用的排斥力)使第二安装磁体40偏置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且控制组件60可经调整使得控制力得以强化。第一安装磁体30可将比在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处的控制力的偏置更强的吸引力施加于物件99。因此,当对象99与接合部件14(在由于第二安装磁体40上的控制力的偏置而接合之前-其可在延伸位置中-例如,如图5中所示,延伸状态)接合时,对象99对第一安装磁体30的吸引可使对象99及第二安装磁体40移动朝向控制组件60,直至可到达使得第一安装磁体30与对象99之间的吸引力实质上等效于控制组件60与第二安装磁体40之间的排斥力的位置,因此限制第二安装磁体40沿接合线Le的移动且有效地重新界定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且相应地限制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之间的总接合力(例如,相对于在调整控制力之前安装设备10的配置所固有的总接合力)。
除如上文描述的可由本发明的(若干)控制组件伺服的功能之外,在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额外控制组件60(群组1)可由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的内部周边支撑,其可经配置以与中间表面12的第一安装磁体30协作(或可经配置以与由中间表面12的导引表面96支撑的额外控制组件60(群组2)协作),使得在接合部件14在回缩状态与延伸状态之间移动时,接合部件14与中间表面12的导引表面96之间的摩擦力可受限(例如,降低)或消除。上文提及的协作可借助于群组1及安装磁体30(或群组1及群组2)经配置以具有彼此排斥的实质上相反磁力而导致,且有效地用以建立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与中间部件12的导引表面96之间的排斥力。
此外,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使得控制力为可移除的。移除控制力可涉及调整控制力,使得控制力的强度减低,直至完全移除控制力。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藉由实际移除、重新定位或阻挡控制组件而移除控制力。此可藉由使用控制组件附接于其上且可插入至设备中且可自设备移除的可移动杆、条、板等来完成,或可藉由使设备可接取可插入以阻挡或以其它方式妨碍控制力的阻挡组件(例如,磁性屏蔽组件)而完成类似结果。
另外,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使得在对象与设备脱离之后接合部件自动回缩。再次参考图1,控制组件60可经配置以藉由将控制力(例如,吸引力)施加于第二安装磁体40而使接合部件40偏置朝向回缩状态。当第二安装磁体40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中时(例如,当接合部件14呈延伸状态时),控制力可具足以使第二安装磁体40偏置朝向底座极限位置BL的强度。因此,当无对象与安装设备10接合时,安装设备10可具有脱离(例如,闲置)配置,其中接合部件14可呈回缩状态(且第二安装磁体40可在底座极限位置BL中)。因此,当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脱离时,接合部件14可藉由控制组件60施加的控制力而自动回缩,这是因为安装设备10回至脱离(例如,闲置)配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用待安装对象提供额外组件或装置(例如,结合安装设备一起使用、附接至安装设备或与安装设备整合)以增强用户的体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经定位而接近目标安装区域(例如,其中待安装对象的安装表面附近)且可由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支撑。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能够与接近于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的电子装置无线通信,且当对象与设备完全接合时其可能够与电子装置无线通信,且当电子装置与设备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时可无法与电子装置无线通信。例如,参考图1的实施例,其可包括安装至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的短程无线传送装置(未显示),且其中对象99可包括附接的移动电话(未显示),当对象99与设备10完全接合时,该移动电话可能够与安装设备10的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通信。因此,由控制组件60产生的控制力可经调整以顶出对象99及移动电话使其超出中间表面12而至距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的距离,使得移动电话与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之间的通信可停止。控制力进一步可经调整使得接合部件14回缩,使得对象99再次与安装设备10完全接合,使得移动电话再一次能够与由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支撑的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通信。
另外,一些实施例可包括由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支撑的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可由中间表面支撑,且可能够无线地充电可接近于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装置。在此方面,接收组件(例如,经配置以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信号的接收装置)可为对象(例如,整合至或以其它方式附接至对象)的任何组件,其可经配置以被充电或再充电(诸如可充电电池或电池组)以用作物件的电源。充电范围可为在其内无线充电装置可(例如,远程地)充电接收组件的距离范围。再次参考图1中描绘的实施例,其可包括由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支撑的无线充电装置(未显示),且其中对象99可包括附接的移动电话(未显示),使对象99与安装设备10接合可导致移动电话由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地充电,该无线充电装置由中间表面12支撑。
在其它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接口可支撑于第一或第二平面(图1的所示的平面P1、P2)的至少一个中。连接接口可为介于对象与某一其它组件或装置(在一些情况中,其可为安装设备的相似或类似实施例)之间的容许进行连接的任何接口。例如,在一些情况中,连接接口可为电连接器,其经配置以将对象或其组件连接至电力源(诸如安装表面中的电力源)。
各种实施例可经配置使得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可接纳待安装对象的一部分。接纳待安装对象的一部分可包括:在结构上支撑对象,将对象的移动限制为相对于安装设备沿单一轴线的单一方向,和/或至少部分支撑对象的重量。在所描绘的图1的实施例中,对象99可界定第三平面P3,且第三平面P3可为标称平面使得对象99可由弯曲表面及相应地深度do界定。替代地或额外地,对象99可藉由具有可隔开的多个可接合表面(例如,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由安装设备接合的表面)而界定深度do,且可接合表面可藉由延伸部链接使得对象99类似于图5中描绘的对象99a。当各自安装磁体的各者在其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图5中显示)中时,深度do可小于由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界定的深度da。因此,图1中的安装设备10的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经由对象延伸部76与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的至少一部分的接合(借助于对象99a的对象表面开口78)而接纳对象99a(在此实例中,为固有地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标称对象)。延伸部98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99a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且对象99a与延伸部98的部分的接合可将对象99a的移动限制为相对于安装设备109沿单一轴线的方向,此可使对象99a比以类似方式安装至安装设备10的实质上平坦对象99更稳定和/或牢固。因此,第一安装磁体30及第二安装磁体40及相应地总接合力可各自具小于安装磁体的强度及支撑对象99所需的总接合力的强度。因此,可使用较小和/或较不有力的磁体来提供实质上相同功能性(例如,重量支承、稳定性、牢固性等),此为因为安装磁体的任务及重点可改变为提供适于附接的固持力(例如,总接合力),而非完全负责支承对象的重量和/或稳定地固定物件的固持力。此外,较小和/或较不有力的磁体的产生或制造可较不昂贵,此可提供额外优点。此外,将对象99a的移动限制于沿单一轴线的单一方向可保护对象99a免于无意脱离(例如,经由意外碰撞、重击、振动或可影响对象的其它冲突或破坏性力),且可要求任何无意脱离力必须克服与各个脱离阶段相关联的接合力以使对象99a完全脱离。因此,即使是足够有力以克服接合力(例如,在第一平面P1内第一安装磁体30与对象99a之间的接合力)的无意脱离力可实质上降低或可引起对象失去动能使得可未克服随后接合力(例如,在第二平面P2内在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a之间)。另外,经配置以产生接合阶段的自动连续(先前描述)的实施例可有效地使由无意脱离力引起的对象的移动反转(若力实质上不足以克服全部脱离阶段)且因此可有效地使对象自动重新接合(例如,无外部介入),以重新建立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总接合力。
如上文描述且如图5中所示,对象99a具有多个可接合表面,其彼此隔开使得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界定深度。安装设备10(图1中所示)与此类型的对象的接合可以类似于先前关于图1的对象99描述的分阶段接合过程类似的方式发生(例如,接合部件14可响应于对象99a的接近而延伸,第二安装磁体40可首先接合对象99a,且第一安装磁体30可将对象99a牵引朝向安装设备10以完全接合对象99a;例如,依顺序P2、P1的分阶段接合)。或者,取决于诸如安装磁体(30、40)的强度、对象99a的深度do及如由控制组件施加的控制力的类型及强度的因素,对象99a的接近可引起对象99a被牵引至第一安装磁体30,使得第一安装磁体30首先接合对象99a(例如,第一接合阶段),且接合部件14可随后或同时被牵引朝向对象99a且最后接合对象99a(例如,第二接合阶段)以产生总接合力(例如,依顺序P1、P2的分阶段接合)。
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OL之间的距离可界定深度da。如图5中所示,深度da可大于do,使得对象99a可经由连续接合阶段而与安装设备10接合,如上文描述。因此,可经由连续脱离阶段从安装设备10拆卸对象99a。在图5的实施例中,无关于接合阶段的顺序(例如,P1、接着P2对P2、接着P1),若对象99a的深度(do)小于第二安装磁体40与第一安装磁体30的外部极限位置OL之间的深度(da),则接合部件14在安装过程的第二(在此情况中)接合阶段期间可自动适应对象99a的深度(例如,接合部件14可首先接合对象99a且在第二接合阶段期间回缩,或接合部件可延伸以产生与对象99a的第二接合阶段),且对象99a可以多个阶段与安装设备10脱离。然而,重要的是,应注意,在do大于da的条件下,取决于对象99a的形状,第二安装设备40仍可接合对象99a(例如,若也未藉由实际接合则藉由磁性接合),使得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a之间的接合力对总接合力有贡献(例如,增加总接合力),且因此帮助促进对象99a的安装(即使未与对象实际接合,第二安装磁体40及其对应接合阶段及接合力在安装过程中仍具有相同任务,然而与第二安装磁体40相关联的接合力可具较小强度),但分阶段脱离的优点可不适用(例如,在do大于da的条件下,对象99a可不以分阶段方式脱离安装设备10)。
此外,图1的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使得接合部件14实质上与中间表面12齐平(如上文描述)。此对于安装诸如对象99a的对象可为有利的,因为当与接合表面12接合时,对象99a的外部表面(例如,最接近安装设备10的表面)最初可不与接合部件14对准。在此情况中,用户可使对象99a跨安装设备10的齐平表面滑动,且当接合部件14与对象表面开口78适当对准时,接合部件14可自动延伸以藉由第二安装磁体40与对象99a(明确言之,距安装设备10最远的对象99a的表面)之间产生的不再由对象99a的外部表面(例如,如上述,最接近安装设备10的表面)阻挡的吸引力而接合对象99a。因此,对象99a可更容易安装至安装设备10,或与最初用户需要以适当对准对象99a以安装对象的情况相比,对象99a可以更精确方式安装。
另外,若do小于da(如上文描述),则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在接合对象99a之后产生可听回馈(例如,喀呖声、音调或其它声音),此可提供对象99a已与安装设备10完全接合的通知。配置可发生的可听回馈可包含:选取当与另一表面接合时产生此回馈的接合部件14的面88的材料,或可包含将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安装设备10内的噪音制造装置(例如,小扬声器)的传感器支撑于接合部件14的面88中。
再者,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使得对象在接合之前相对于设备适当对准。因而,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在使对象与设备接合之前使待安装对象偏置至预定安装定向,如将借助于其它实施例显示且如下文将更详细论述。
现参考图6A,显示另一实施例,其类似于图1中描绘的实施例但包括增强设备10的适应性及功能性的额外组件及修改。图6A中描绘的实施例也可藉由中间表面12将第一安装磁体30(包括六个磁体)支撑于第一平面中,且藉由接合部件14的面88将第二安装磁体40支撑于第二平面中,且仅第二安装磁体40(及相应地接合部件14)可为可移动的。然而,在此实施例中,磁体30可藉由固定中间表面12经由支撑延伸部83支撑,该等支撑延伸部83自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延伸且可为中空以适应磁体30且将磁体30支撑于中间表面12中。再者,如可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在图6A的实施例中,中间表面12的一部分可界定开口94,该开口94经配置以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14的至少一第一部分(在此情况中,其可为延伸部98的第一部分98’),以在接合部件14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沿接合部件14的中心轴线X实质上对准接合线Le。然而,另外,如图6A中所示,安装设备10的中间表面12进一步可包括腔室90,该腔室90可自可界定开口94的中间表面的部分延伸且可接触底座表面80的内表面84,且腔室90可经配置以经由第二部分98”与腔室90的内部表面92的接合而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14的第二部分(在此情况中,其可为经由延伸部98的向外突出部提供的可延伸超出止挡特征部50的延伸部98的第二部分98”)。添加此组件(腔室90)可增强安装设备10的适应性及功能性,因为第二安装磁体40可不限于底座极限位置BL以确保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与中间表面12的导引表面96保持接触,以保持接合线Le实质上沿中心轴线X对准(如图1的安装设备10中可需要)。此事实上可为该情况,因为腔室90(如上述般配置)也可借助于其与接合部件14的第二部分98”的接合而使接合线Le沿接合部件14的中心轴线X对准。因而,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例如,经修改,如相较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使得第二部分98”与腔室90的内部表面9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此进一步可确保接合部件14沿中心轴线X及接合线Le的稳定性。接触面积可藉由使延伸部98的第二部分98”延伸朝向接合部件14的面88(及因此改变止挡特征部50的位置)而增加,若未相对于外部极限位置OL进行其它改变,则此继而可影响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或接触面积可藉由使延伸部98的第二部分98”延伸远离面88而增加,若未相对于底座极限位置BL进行其它改变,则此继而可影响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取决于相对于腔室90的长度针对第一部分98’及第二部分98”的长度选取的尺寸,接合部件14的总长度可比腔室的长度更短(如图6B中所示)。因此,如所示,腔室90可界定第一深度,且接合部件14可界定第二深度,其中第一深度大于第二深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其例如可对应于开口经形成穿过其的板的厚度)。
继续参考图6B,因为腔室90可使接合部件保持与接合线Le适当对准,如先前描述,且可具有大于接合部件14的深度的深度,如上文描述,所以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经配置以在安装设备10内的位置处(例如,介于中间表面12与底座表面80之间),使得接合部件14可沿腔室90且在腔室90内移动。因此,第二安装磁体40可以远离待安装对象的方向移动超出中间表面12(例如,接合部件14可回缩),且底座表面80的内表面84可充当止挡特征部(如先前关于图1的实施例描述)且可界定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及因此接合部件14的回缩状态)。
图6C显示当前描述的呈回缩状态的设备10的实施例,且因此显示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也如图6C中所示,当接合部件14呈回缩状态时,距底座极限位置BL最远的腔室的一部分可经配置以与中间表面的开口94对准,以界定接纳腔91。因此,中间表面12可经配置以接纳待安装对象的一部分(例如,经适合塑形的对象的一部分或经配置以配合于接纳腔91内的对象接口)。
因此,图6A中描绘的实施例可经配置以具有相对于待安装对象实质上为“公”(例如,具有延伸的接合部件14)或实质上为“母”(例如,具有回缩的接合部件14)的表面,且因此,从而图6A的安装设备10可能够接合被认为实质上为公或实质上为母的对象。此外,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使得其可取决于待安装对象的实质上公或母配置而在实质上公配置与实质上母配置之间调适(例如,安装设备10可适应待安装对象的形状)。此外,经配置以在未接合(例如,闲置)时实质上为公的设备10,诸如经配置以在闲置时使得接合部件14藉由控制组件60施加于第二安装磁体40的控制力固持于延伸状态中的安装设备10可调适以经由接合部件14在安装过程期间响应于对象的接合而至回缩状态的回缩而接合相同定向(例如,公)的待安装对象。同样地,经配置以在未接合(例如,闲置)时实质上为母的设备10,诸如经配置使得在闲置时使接合部件14藉由控制组件60施加至第二安装磁体40的控制力固持于回缩状态中的安装设备10可调适以经由接合部件14在安装过程期间响应于对象的接合而至延伸状态的延伸而接合相同定向(例如,母)的待安装对象。
如上述,图6A中描绘的实施例可非常通用的,且实施例的各种组件(包含相似或不同配置)可彼此结合一起用于按应用的安装及非安装(例如,附接)内容背景中。
如先前描述,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接纳待安装对象的一部分。藉由中间表面和/或接合部件接合待安装对象的一部分进一步可提供对对象的结构支撑,可有利于对象与安装设备的对准,可导引对象或可完成此类的组合。例如,中间表面12因此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在图6A的实施例中,可经由中间表面12的开口94(即,第一安装磁体30)接纳对象,且在接纳对象的一部分时,中间表面12可在结构上支撑对象,有利于对象与安装设备10的对准,和/或导引对象的接合(如上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结构上支撑对象进一步可包含:响应于施加至对象的破坏性或脱离力而将对象的移动限制为相对于安装设备沿单一轴线的方向。例如,接合部件和/或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经施加脱离力而将对象的移动限制为沿单一轴线的方向。换言之,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以抵抗对象和/或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的无意脱离,诸如来自意外撞击或重击(例如,相对于接合线Le的方向具有横向分量的力)。例如,以向下角度施加至安装设备10的力可由接合部件14和/或中间表面12提供的结构支撑抵抗,且仅以沿诸如图6A中所示的接合部件的中心轴线X的单一轴线的单一方向施加的脱离力(例如,以远离安装设备的方向敲击或拉拔对象)将用以使对象脱离。
继续参考所描绘的图6A的实施例,接合部件14的第一部分98’可具有与第二部分98”不同的宽度(例如,就如所示的圆柱形配置而言直径)。例如,在一些情况中,第一部分98’可具有比第二部分98”更窄的宽度。在此方面,开口94的宽度(例如,直径)可对应于第一部分98’的宽度,且因此可小于接合部件14的第二部分98”的宽度,使得第二部分98”可过大而无法行进穿过开口94且可用以经由止挡特征部50与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的接触而将接合部件14的移动限制为远离底座表面80的方向。因此,第二部分98”的宽度(例如,止挡特征部50的配置)可相对于第一部分98’的深度界定第二安装磁体40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因此接合部件14的延伸状态)。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目标安装区域实质上齐平。配置安装设备使得目标安装区域(例如,主要安装表面)实质上齐平因许多原因可为有利的。齐平表面可更为悦目。齐平表面可容许对象在接合之前的某些移动(例如,滑动等),以可辅助自动对准、可辅助接合或可大体上使安装过程对于用户更容易或更愉快。另外,齐平的面可使安装设备的一个(多个)组件在未使用时保持不挡道,以避免突出物、冲击或与(若干)组件的其它无意接合。此外,齐平配置可用以防止碎屑进入安装设备而使得设备的组件保持能够适当作用。特别地,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可受益于齐平的面,因为相对于其中其(或其等)在例如在脱离(例如,闲置)状态时可保持曝露的配置,其(或其等)可较少曝露于尘土及碎屑。因此,取决于安装设备的配置,可以多种方式实现齐平表面,且该齐平表面大体上涉及配置安装设备的组件使得设备的多个平面和/或表面重合于相同平面中。
例如,在其中第一安装磁体30可移动且第二安装磁体40处于固定位置中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实质上与第二平面重合。类似地,第一安装磁体30可经配置使得第一安装磁体30的其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实质上与第二平面重合。此外,在其中第一安装磁体及第二安装磁体可移动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30及第二安装磁体40的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可经配置使得各自底座极限位置实质上在相同平面中。此外,第一安装磁体30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第二安装磁体40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经配置使得第一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第二安装磁体的底座极限位置BL实质上在相同平面中。
如上文描述,对于提供安装设备,多种不同配置为可行的。在一些情况中,诸如在图1中描绘的实施例中,可接合安装设备的对象99可为简单结构,诸如固有地对磁性作出响应的单一表面。在其它情况中,对象(诸如图5中描绘的对象99a)可具有深度do,该深度do可对应于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或可对应于由对象的弯曲表面界定的深度。如所示,安装设备的实施例可能够容纳且接合对象(类似于对象99或对象99a的任一者),而无需已相对于对象明确配置。且在一些情况中,安装设备的实施例也可能够操纵对象和/或提供进一步功能性,而无需已相对于对象明确配置。另外,可甚至更有用的实施例可藉由针对具体对象或针对特定对象形状配置安装设备而完成。
此外,可藉由相对于彼此同时配置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使得其等可依甚至更可预测及规定方式协作而实现实质上更大程度的功能性。该系统可经配置以在接合之前、在接合过程期间和/或在接合时协作。例如,转至图7A及图7B,提供系统200,其包含安装设备210,诸如上文描述的安装设备10的实施例。系统200进一步可包含对象接口220,其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至安装设备210的对象(未显示)。
安装设备210可包含:中间表面212,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及接合部件214,其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例如,如上文描述)。中间表面212可经配置以藉由将第一安装磁体230(包括六个磁体230)支撑于第一平面P1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且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藉由将第二安装部件240(包括个磁体240)支撑于第二平面P2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因此,中间表面212可界定第一平面P1,且接合部件214可界定第二平面P2。接合部件214可经配置以沿与第一平面P1相交的接合线Le移动,如上文描述。
相对于对象接口220,第三安装磁体可支撑于第三平面中且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以调适对象与第一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一致。另外,第三安装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磁体。此外,第三安装磁体可包括在复数个第三平面中的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因此,对象接口220可包含中心对象表面226,其经配置藉由将包括磁体241的第三安装磁体241支撑于第三平面P3(在此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三平面的任一者)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包含次要对象接口224,其与中心对象表面隔开且经配置以藉由将包括八个磁体231的第三安装磁体231支撑于第四平面P4(如上述的复数个第三平面的另一个)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中心对象表面226可经配置以与接合部件214或中间表面212的至少一个一致。在图7A中描绘的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226可界定第三平面P3,且次要对象表面224可界定第四平面P4(第四平面系如上述的复数个第三平面的任一者)。第三平面P3与第四平面P4之间的距离可界定对象接口深度do。安装设备210的接合部件214或中间表面212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在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移动。因而,当可移动的接合部件214或中间表面212的至少一个(在此实施例中接合不部件214)处于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中时,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可界定设备接合深度da。对象接口220因此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深度do及设备接合深度da不同。相应地或额外地,安装设备210可经配置以经由与接合部件214及中间表面212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接合对象接口220,使得总体接合力逐步增加直至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总接合力。此外,对象接口深度do可经配置使得小于总接合力且施加于附接至对象接口220的经安装对象的脱离力能够藉由依次克服与接合部件214及中间表面212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使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按阶段脱离。
如先前所述,可以多种方式接合作为系统200的部分的如图7A中所示的安装设备210。在图7A中,对象接口220经提供以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210,且可经配置以与中间表面212及相应地或额外地接合部件214的面288的开口294一致。如先前描述,安装设备210可经配置使得其可经由接合部件214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充当公、充当母或充当公及母两者。在此实施例中,因为对象接口220可经配置以界定实质上公配置中的其深度do(例如,中心对象表面226可经配置以由安装设备210接纳),因此,设备210可藉由配置接合部件214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底座极限作为BL而经配置,使得设备接合深度da可小于对象接口深度do。如先前所述,当接合部件214(及相应地第二安装磁体240)处于外部极限位置OL中时,设备接合深度da可由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界定,且对象接口深度do可由复数个第三平面之间的距离界定,在此情况中,其可为第三平面P3与第四平面P4之间的距离。当设备210可经配置以接纳对象接口220的一部分时(例如,当对象接口220实质上为公时),藉由将设备接合深度da配置为小于对象接口深度do,可确保中心对象表面226与接合部件214之间的接合。此外,为确保中间表面212与次要对象表面224之间的接合(及因此确保总接合力),接合部件214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经配置使得在接合部件214处于底座极限位置中时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大于对象接口深度do。因此,如上文描述般配置如图7A中描绘的系统200可有利于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00的接合,使得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总接合力。
因此对象接口220与系统200内的安装设备210的经配置接合可以两种方式发生,皆经由多个接合阶段。放置对象接口220使其接近于安装设备210的目标安装区域(如上文描述)可在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之间产生第一吸引力。第一吸引力可将接合部件214牵引朝向中心对象表面226,使得第二平面P2中的第二安装磁体240及第三平面P3中的第三安装磁体241接合以进行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之间的第一接合阶段。作为第一接合阶段的结果,第四平面P4中的第三安装磁体231(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的第二者,如上述)及第一平面P1中的第一安装磁体230的接近可产生次要对象表面224与中间表面212之间的第二吸引力,使得第三安装磁体231及第一安装磁体230经接合而产生第二接合阶段及总接合力以将对象接口220安装至安装设备210,且相应地将对象安装的安装表面。或者,放置对象接口220使其接近于安装设备210的目标安装区域可产生第四平面P4中的第三安装磁体231与第一平面P1中的第一安装磁体230之间的第一吸引力。第一吸引力可将次要对象表面224牵引朝向中间表面212,使得第三安装磁体231期第一安装磁体230经接合以进行第一接合阶段。作为第一接合阶段的结果,第三平面P3中的第三安装磁体241及第二平面P2中的第二安装磁体240的接近可将接合部件214牵引朝向中心对象表面226,使得第二安装磁体240及第三安装磁体241经接合以进行第二接合阶段,且总接合力用于将对象接口220安装至安装设备210,且相应地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
再者,重要的是,应注意,再次参考图7A中描绘的系统200,当接合部件214自安装设备219的中间表面212延伸时,中心对象表面226的表面222可接合接合部件214的面28而进行第一接合阶段(例如,公对公接合),在该情况中,接合部件214可以朝向底座表面280的一向回缩超出中间表面212,使得中间表面212与次要对象表面224之间的第二接合阶段可发生。另外,接合部件214可经配置以在呈脱离(例如,闲置)状态时实质上与中间表面212齐平(此可因由控制组件260施加可使接合部件214偏置远离控制组件260且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的控制力而发生,其中接合部件214的外部极限位置OL经配置使得第一平面P1及第二平面P2实质上重合)。在此配置中,图7A中描绘的对象接口220可经由中心对象表面的表面222接合接合部件214而进行第一接合阶段,且次要对象表面224接近于中间表面212可引起次要对象表面224与中间表面212之间大于由控制组件260施加于接合部件214的控制力的吸引力,使得可有效地将接合部件214推至回缩位置中而超出中间表面212且至安装设备210的腔室290中,此可容许针对总接合力发生第二接合阶段,而将对象接口220安装至安装设备210,且相应地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
现转至系统200的另一实施例,图7B中描绘的实施例显示系统200的安装设备210,其相对于对象接口220呈延伸状态,该对象接口220可经配置使得其可实质上充当系统200内的母。安装设备210可依以下方式相对于诸如图7B中描绘的对象接口的实质上母对象接口220配置。接合部件214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可经配置使得设备接合深度da大于对象接口深度do,以在安装过程期间确保接合部件214的第二安装磁体240与中心对象表面的第三安装磁体241之间的接合。此外,取决于安装设备210的较佳配置,接合部件214的底座极限位置可相对于对象接口深度do以及第二安装磁体240及第三安装磁体241的强度配置。若较佳配置在接合部件回缩时不需要中间表面212与接合部件214之间的深度(例如,不期望安装设备210具有充当公或母的灵活性),则底座极限位置BL可经配置使得当接合部件处于底座极限位置中时,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小于对象接口深度do。若公-母配置对于安装设备210较佳(例如,当接合部件处于底座极限位置BL中时,安装设备210的内部界定深度,且当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中时,接合部件214自中间表面212突出),则接合部件214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相对于第一安装磁体240及第三安装磁体241的强度配置,且进一步相对于各自安装磁体之间所需的接近配置以产生在安装过程期间能够使第二安装磁体240移动朝向第三安装磁体241的吸引力。
图7B中所示的对象接口220的分阶段接合实质上可依与图7A中所描绘及与关于图7A所描述的顺序(例如,P2、P3接着P1、P4;或P1、P4接着P2、P3)相同的顺序发生于系统200的各自平面之间。然而,接合部件214(现参考图7B)可被牵引至中心对象表面226的腔275中以发生P1、P3接合阶段,而非借助于中间表面212的开口294将中心对象表面226的表面222牵引至安装设备210中。
取决于安装设备210的配置,分阶段脱离过程也可以多种方式发生。在图7A中,施加于经安装对象的小于总接合力的脱离力可使次要对象表面224与中间表面212脱离以进行第一脱离阶段。在第一脱离阶段之前及期间,接合部件214可移动远离底座表面280且可仍与对象接口的中心对象表面226接合。因此,已完成第一脱离阶段之后,持续脱离力可使接合部件214继续移动,直至接合部件214到达其外部极限位置OL。在外部极限位置处,中心对象表面226及接合部件214可脱离而进行第二脱离阶段。因此,可将脱离力施加于安装至安装设备210的对象的用户可仅需要施加具足以克服第一脱离阶段的强度的脱离力。各后续接合阶段可需要比第一脱离阶段更多或更少的力,但各连续释放阶段可小于总接合力,使得对象能够逐步脱离更多,其中总接合力针对对于用户可更容易且更愉快的体验而分离于多个释放层级中。
图7B中所示的系统210的接合可遵循实质上相同顺序。在图7A至图7B中描述的系统两者中,在其处发生释放阶段的点取决于接合部件214的外部极限位置OL的定位。若在图7A中,接合部件214的外部极限位置(及相应地第二安装磁体240)经配置以介于底座表面280与中间表面212之间,则第一脱离阶段在安装设备210内可发生于中心对象表面226与接合部件214之间。
如图7A至图7C中描绘,对象接口220及安装设备210的相对深度可产生系统的组件之间的实质表面区域接触,使得系统可良好适于支承经安装对象的重量。实际上,安装设备210及安装系统200的实质优点系结合使用磁性附接及释放的灵活性及方便性实现的设备/系统的重量支承能力。安装设备210及系统200的配置可系自定义以按应用加强实施例的重量支承态样,使得设备/系统的大部分重量支承责任可自平面之间的磁性接合转移至设备/系统的结构,而容许用户受益于具有较小风险的磁性附接及释放(例如,坠落、意外移动或与无意脱离有关的其它意外结果)。因此,与可支撑(若干)相同重量的其它磁性安装相比,设备/系统适合运作可需要较小和/或较不昂贵磁体,使得设备/系统的制造可较不昂贵且对于用户可更实惠,同时提供相同功能性及优点。
如上述,相对于对象或相对于对象接口配置安装设备(如图7A的系统200中所示)可提供更大程度的功能性,且继而额外地有益于安装设备的用户。也如上述,安装设备的数目、强度及配置可经选择以增强安装设备在某些方面的功能性。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在对象与设备接合之前使待安装对象偏置至预定安装定向。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具有第一磁力,且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具有实质上与第一磁力相反的第二磁力。在系统中,第三安装磁体也可经配置使得在接合之前,其与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的配置一致。以此方式,可避免安装磁体之间的意外及不正确接合。
如图7A中所示,次要对象表面224的磁体231可实质上与由中间表面212支撑的对应磁体230对准,且接合部件214的磁体240可实质上与中心对象表面226的磁体241对准。此外,各组对应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在安装过程期间面向彼此的磁极实质上可相反。在图7A中所示的配置中,安装设备210为接合的目的可实质上为母(例如,接合部件214能够在安装设备210内回缩),如上述,且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因此,如所示,假若中心对象表面226的表面222(及因此延伸表面223)与中间表面212的开口294对准,则安装磁体的位置可有利于对象接口226与安装设备210的接合。系统200的组件进一步可经配置使得在接合之前,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有助于促进适当接合。此可藉由相对于安装设备210的第一安装磁体230及第二安装磁体240配置对象接口220的第三安装磁体231、241使得在与安装设备210接合之前,对象接口220实质上可与安装设备210自动对准,以产生用于使对象接口220及在此实施例中明确言的中心对象表面226与设备210对准的预定安装定向而完成。例如,次要对象表面224的磁体231可为永久磁体,且磁体231可经定向使得在安装过程期间各磁体的北极(N)可面向安装设备210。相应地,中间表面212的磁体230(其也可为永久磁体)可经定向使得在安装过程期间各磁体的南极(S)可面向对象接口220。另外,中心对象表面226的磁体241可经定向使得磁体的南极(S)在安装过程期间可面向安装设备,且中间表面214的磁体240可经定向使得在安装过程期间其北极(N)面向对象接口220。因此,磁力同样经配置,中心对象表面226(例如,磁体241)在接近于安装设备210之后可排斥中间表面212(例如,与磁体241极性相同的磁体230),以避免与安装设备210不当接合;且此外,磁体230与磁体240之间的排斥力可用以导引中心对象表面226而使其朝向与中间表面212的开口294对准,因为开口294可为最小阻力的路径。
系统中的对应安装磁体之间的吸引力也可用以使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自动对准。图7B显示其中安装设备210可充当公使得在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的接合期间,对象接口220的腔275可接纳接合部件214的系统。因此,腔275可需要与接合部件214和/或中间表面212的开口294对准(例如,在当安装设备210闲置时接合部件214回缩和/或凹进的条件下),且若在安装期间系统200经配置以自动对准则对准对于用户可更容易。继续参考图7B,放置对象接口220而使其接近于安装设备的目标安装区域(例如,在此实施例中,其可为中间表面212的正面285)可引起次要对象表面224的磁体231与中间表面212的磁体230之间的吸引力,使得磁体231的六个及磁体230的六个(即,在此实施例中,其的全部)被吸引至彼此且以预定方式定向对象接口220(及因此对象),以及相对于开口294定位腔275使得接合部件214可由对象接口220接纳。也应注意,图7A至图7B中的磁体231的配置可用以促进对于用户而言更容易的安装过程,尤其相对于针对此类实施例的其它组件可选取的圆形横截面,因为“额外”磁体(例如,在安装配置中可保持未使用的八个磁体231的两个)可提供在安装过程期间中间表面的全部六个磁体230由对象接口220接合,而无关于如由用户定位的对象(及相应地对象接口220)的定向。此可为用户提供更佳体验,因为用户可无需以特定方式对准对象以实现期望结果(例如,安装对象)。例如,用户可希望使用类似于图7B中的系统200的系统将她的电话安装于车中以用作亦GPS装置,使得她可专注于驾驶。因此,她可安装电话而无需观看,使得在安装期间其定位电话的方式相对于装置的较佳定向恰巧是歪斜的。次要对象表面224上呈圆形配置的八个磁体231而非成匹配中间表面212的配置的配置的六个磁体231的存在可确保将装置适当安装且固定至安装设备(例如,安全地且经由总接合力),即使其可并非为用户的目标定向,且与由于定向错误、必须冒观看安装设备的风险同时驾驶以适当对准装置和/或不当安装装饰使得装置可抑易于意外坠落相对,此对于用户可为较佳的。此外,如上文描述,除适应装置的定向错误之外,图7B中所示的系统20的组件的配置也可提供导引及自动对准影响,以相对于接合部件214和/或系统200的其它组件适当安装装置。此外,在上述实例中,图7B中所示的系统200的配置可容许用户容易校正其错误。图7A至图7B中所示的系统200的表面的齐平接触(例如,实质上平坦次要对象表面224及实质上平坦中间表面212,其可以经安装或经接合配置接触),连同旋转移动的灵活性,经由图7A及图7B中的接合部件214的圆柱形状(及中间表面212的开口294的容纳大小/形状),上文论述的磁体230及231的配置及其它特征可容许用户容易调整经安装装置的定向。用户可藉由将旋转力施加于电话(例如,对象)而完成此,该旋转力可足够强以克服磁体231与磁体230之间的接合力(其可为小于使磁体231、230以接合线Le的方向脱离所需的力),同时磁体240与磁体241之间的接合力在接合部件214绕中心轴线X旋转时实质保持不变。因此,系统200可暂时保持部分脱离(例如,磁体231及磁体230暂时失准),直至连续旋转移动引起中间表面212的磁体230与磁体231的第二配置(其可邻近于先前接合的该等磁体231,使得第二配置可包含先前可未接合的磁体231)之间的吸引,该吸引比磁体230与磁体231的第一配置(例如,磁体231已脱离)之间的吸引更强。此吸引(磁体230与磁体231的第二配置之间)可根据磁体231的第二配置而相对于磁体230重新对准对象,而产生新总接合力。因此,用户可仅需要旋转对象仅比相邻磁体231之间的一半更远以完成定向的改变,而非需要使对象脱离(藉由沿接合线Le提供脱离力)且使对象与设备重新接合(再次,沿接合线Le)以完成定向的相同改变。
在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或部分接合时可容许用户操纵以对象(例如,可滑动地,如上文描述,或以其它方式)和/或引起对象或对象接口与设备或系统内存在的磁力相互作用的实施例-无论是否在如上述实例中的系统内或无(如先前描述)-可容许安装设备具有除设备或系统的安装功能性之外或可与设备或系统的安装功能性互补的功能性;且此额外功能性对于用户可为非常有价值的。例如,在图7C中描绘的系统中,中间表面212可经提供而包含第一安装磁体230,其包括六个磁体230b、230c、230d、230f(未显示)、230g(未显示)、230h,且第二对象表面224可包含第三安装磁体231,其包括八个磁体231a、231b、231c、231d、231e、231f(未显示)、231g(未显示)、231h,其中当经安装对象呈较佳安装定向(例如,在此实施例中,当完全安装时,用户可希望对象所呈的相对于安装设备210的中心轴线X的对象的旋转定向,诸如当用户可希望电视在位置中使得电视屏幕实质上水平而非相对于中心轴线X可旋转地歪斜(例如歪曲)时,第二对象表面224的八个磁体的六个磁体231b、231c、231d、231f、231g、231h可对应于中间表面12的六个磁体230b、230c、230d、230f、230g、230h。在图7C中描绘的实施例中,较佳安装定向可对应于上文所显示及描述的预接合(例如,脱离)定向。此外,所示的系统200可经配置使得磁体231c及230c以及磁体231g(未显示)及230g(未显示)为相关磁体,且使得磁体231a、231b、231d、231e、231f(未显示)、231h及磁体230b、230d、230f(未显示)、230h为永久磁体。相关磁体231c、230c、231g、230g可经配置以在安装过程期间(例如,沿对应于中心轴线X及相应地接合线Le)且也在以安装配置旋转地接合时(如上文描述)依实质上与永久磁体将相同的方式(例如,若磁体231c、230c、231g、230g系与磁体230b、231d、230h、231f的各自极性相反的各自极性的永久磁体,则以实质上与磁体231c、230c、231g、230g可接合磁体230b、231d、230h、231f相同的方式)接合永久磁体230b、231d、230h、231f。此外,相关磁体231c、230c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220经由相对于中间表面212的正面285绕中心轴线X的顺时针移动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彼此可旋转地接合,使得磁体231c自与磁体230b接合的位置(例如,经由顺时针移动而与磁体230b脱离)移动至与230c接合的位置(例如,经由顺时针移动而与磁体230c接合)。同样地,相关磁体231g、230g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其等在对象接口220经由上文描述的相同顺时针移动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彼此可旋转地接合,使得磁体231g自与磁体230f接合的位置(例如,经由顺时针移动与磁体230f脱离)移动至与230g接合的位置(例如,经由顺时针移动而与磁体230g接合)。因此,各自相关磁体对之间的接合可响应于上文描述的相同顺时针旋转移动而同时发生。此外,相关磁体对231c、230c及231g、230g的各自配置可仅提供在接合状态中,相关磁体对231c、230c及231g、230g可分别经由实质上相反旋转移动(例如,逆时针)而脱离,使得各自相关磁体对可无法响应于依沿接合线Le的方向施加的脱离力而依沿接合线Le的方向合理地脱离(例如,藉由除藉由极端或不寻常力之外的手段脱离)。因此,对象接口220仅在实质上相反旋转移动已发生之后可能够与安装设备210完全脱离。
因此,如上文描述般配置,当面向设备210时,用户可使用图7C中所示的系统200藉由略逆时针旋转对象而将该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使得例如对象接口220的磁体231a及231c实质上与安装设备的磁体230h及230b对准。因此对象可经放置而接近于安装设备210且与安装设备210接合,如上文描述。在接合之后,用户可顺时针旋转对象,滑动第二对象表面224使其抵靠中间表面212,直至相关磁体对231c、230c及231g、230g接合。用户可知晓相关相关磁体对已接合,因为对象因各自接合而可无法以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和/或因为对象可呈较佳安装定向。为使对象脱离,用户可逆时针旋转对象,直至相关磁体对脱离,且相应地邻近相关磁体的磁体接合。因此,用户可藉由施加小于对象接口220与安装设备210之间的总接合力的脱离力而使对象脱离,如先前描述。关于图7C描述的系统200的配置为使用相关磁体的许多可能配置的任一者,且其中当完全接合(例如,支撑于中间表面212的正面285上而非内部表面286上,且例如以相似方式配置于第二对象表面224上)时相关磁体对更接近的配置在产生所需的结果时可甚至更有利。
此外,相关磁体可经编码(例如,程序化)使得其可仅对其它经编码磁体作出响应。例如,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相关磁体可经配置以依与代替相关磁体的永久磁体(如所描述)实质上类似的方式与永久磁体相互作用。或者,实施例可经配置使得相关磁体可有效地“忽略”实施例的一些组件,诸如上文描述的永久磁体,且可仅对可经具体配置以与其磁性相互作用的其它经编码磁体作出响应。因此,经编码磁体相对于系统的所需的功能性可提供相当大程度的定制化。
如上文描述配置安装系统200可非常有益于用户,因为可极大地增强对象的牢固性及稳定性。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能够将电视或其它视觉显示器安装至船中的壁,评估针对船在海上时可作用于装置上的不可预测及突然力(例如,偏转等)可提供给装置的额外安全性。另外,剧院可重视系统能够在表演之间从天花板快速且容易安装暂时照明系统,且可使用已知可以实质上与安装设备210的接合线Le对准的方向作用的安装系统,使得当安装至天花板时,照明系统可抵于中立而牢固。
再次参考图7C,类似优点可源于系统200,其可经配置以使用电磁体来代替上文描述的相关磁体或使用除相关磁体外的电磁体。例如,在经配置以使用电磁体提供至安装系统的额外牢固性的系统200中,磁体230c、230d、230f(未显示)、230g(未显示)、230h可为可由电流管理的电磁体,使得其等可响应于信号而强化或弱化。第二对象表面224的磁体231可为永久磁体,且系统200可仅含有七个第三安装磁体231使得系统不含有如图7C中所示的磁体231c。另外,图7C中的中间表面212的组件230b可为藉由产生信号而对磁性作出响应的电路,诸如霍尔效应(Hall Effect)传感器。该电路可藉由产生一个或多个信号而对磁体的存在或不存在作出响应,且该电路可经配置以藉由将一信号发送至安装设备内的电装置(未显示)而有效地控制安装设备210的电磁体230的强度,该电装置可自电路接收信号且因此可调整电磁体230的力。此外,电路可经配置以可调整,使得其可由用户启用或停用。当启用时,用户可以略歪斜定向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210,如上文描述,使得次要对象表面224的磁体231a及231d可分别与中间表面212的磁体230h及230c对准。当以此方式安装时,如图7C中所示,电路可与磁体231c的区域对准(其再次不存在于所描述的配置中),使得在安装期间不产生信号。因此,源于初始(例如,歪斜)接合的总接合力可具水平L。用户可顺时针旋转对象,如上文描述,且顺时针移动可使磁体231b与电路对准,使得电路将第一信号发送至电装置。该电装置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第一信号而有效地强化电磁体230的磁力。电磁体230增加的磁性强度可将系统200的总接合力增加至水平H。水平H总接合力可防止对象依实质上可与接合线Le的方向对应的方向脱离。因此,希望使对象脱离的用户可需要首先依逆时针方式旋转对象,如上文描述,且旋转对象所需的力可小于总接合力H。逆时针移动可使磁体231b移动而不接近电路,使得电路将第二信号发送至电装置。电装置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第二信号而有效地弱化磁力。电磁体230减小的磁性强度可使系统200的总接合力减低至水平L。因此,用户可能够经由连续脱离阶段施加脱离力而拆卸对象,如先前描述。
重要的是,应注意,诸如系统200的系统中的对应安装磁体可以类似于控制配置的方式作用,如先前描述。系统也可经预期且可经配置使得全部安装磁体及控制组件为电磁体、相关磁体、可程序化磁体等。此类组件可经配置以与彼此及其它控制组件相互作用,以使安装至安装设备的对象移动、重新定向或以其它方式重新定位。例如,再次参考图7A中的系统200,磁体230、231、240、241可配置为可经由先前描述的方法调整的电磁体。因此,经由对象接口,对象本身可能够藉由相互作用地由用户或依预程序化方式配置以发送信号至设备而影响其自身移动状态或位置,以操纵磁力而有益于用户。因此,系统中的设备200可产生设备控制力,且对象接口可经由经配置磁体产生对象控制力。因此,对象接口可能够藉由将控制力施加至设备而将其自身顶出。另外,对象接口可施加控制力以使对象部分脱离,使得可调整对象。调整的深度可为自中间表面的深度,且调整的深度可小于设备接合深度,使得当其能够调整时,对象仅与设备部分脱离。为有利于此功能性,中心对象表面或复数个次要对象表面的任一个可配置有至少一个电磁体、至少一个相关磁体或至少一个可程序化磁体。另外,接合部件和/或中间表面可配置有至少一个电磁体、至少一个相关磁体或至少一个可程序化磁体。
尽管图7A至图7C描绘具有两个接合平面的对象接口,然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例如,取决于安装设备的平面的数目)以具有3个、4个、5个或更多个接合平面,以适应由安装设备提供的额外接合/脱离层级。
为说明的目的,并未显示上文描述且在图7A至图7C中绘示的安装设备10、210的实施例的某些额外组件,以容许显示其它所描述组件。因而,安装设备10、210可以各种方式体现。例如,接合部件、中间表面、磁体等的一个或多个可布置于外壳内和/或可在该外壳内移动。外壳本身可以各种方式配置以适应安装设备至各种类型及配置的安装表面的附接。
尽管上文描述的实施例涉及使用两个层级的磁体(例如,两个平面P1、P2),然相同原理可适用于建立具有3个、4个、5个或更多个接合和/或脱离阶段的安装设备10。实际上,针对磁性接合提供的平面数愈大,则需要的所需累加接合和/或脱离力愈小,因为总接合力可分散在更大数目个平面的中。另外,各平面所需的接合/脱离力实质上可均等地分散(例如,藉由将支撑预期对象所需的总接合力除以平面的总数目),或诸如(举例而言)在其中所需的初始脱离力大于用于释放后续阶段所需的后续累加脱离力的实施例中可不均匀地分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可为可移动的,且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可支撑于复数个各自第二平面中。另外,第二安装磁体可配置成嵌套配置和/或伸缩式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且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现参考图8A的实施例,接合部件14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14’、14”,且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40’、40”的各者可由各自接合部件组件支撑于各自第二平面中。
在复数个各自第二平面中的复数个安装磁体40’、40”的中划分第二安装磁体40的接合力可容许第二安装磁体的接合力在更大距离内克服且经由更大数目个各自接合力克服。因此,与每一各自第二平面相关联的各接合力可具比支撑于单一第二平面中的第二安装磁体更小的力,因而各自接合力可各自需要较小各自脱离力,使得可更逐渐克服总接合力。在更大距离内更逐渐克服第二安装磁体的总接合力可容许对象更容易地且平稳地与安装设备脱离,同时保留实质上相同总接合力以在接合时维持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接合。
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14’、14”)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在回缩状态中,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呈实质上与中间表面12齐平的嵌套配置,如图8B中所绘示。因此,图8A中描绘的实施例可提供一对象的更平稳及更逐渐释放,同时保持安装设备的齐平表面的视觉美观。
在延伸状态中,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14’、14”可形成沿接合部件轴(例如,轴X)延伸朝向待安装对象的伸缩式接合部件。将接合部件组件14’、14”配置成嵌套和/或伸缩式配置的额外优点可为,接合部件组件14’、14”可适用于实质上可具有不同深度的各种表面。因而,诸如图8A至图8D中描绘的设备10的实施例可用作安装设备和/或可附接至对象以将对象安装至其它表面。此外,具有嵌套配置的类似设备可附接至彼此,且可提供高程度的灵活性且易于卸离。
此外,接合部件组件的嵌套配置可经配置以回应于不同吸引力而选择性地延伸。例如,图8A中描绘的实施例可经配置以容纳具有较小接合部件14’的相对较小对象,且可经配置以容纳具有接合部件14”的相对较大物件。因而,组件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设备10可配置有不同重量,使得较小接合部件14’可回应于相对较小吸引力而延伸,且较大接合部件14”可需要较强吸引力以自设备10延伸。因此,在实例中,用户可希望使用安装设备来安装两个装置,移动电话及平板计算机。用户可用如图8A中所示的设备10完成此,因为较小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响应于藉由移动电话的接近所引起的磁性吸引而延伸以安装移动电话,但电话与安装设备之间的吸引力可并不足够强而使如所配置的较大接合部件14”移动。然而,较大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在较大平板计算机接近时延伸,因为平板计算机可施加较大吸引力(由于与移动电话相比装置的金属内容物,或因为装置可与对象接口配合)。相应地,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搭配嵌套设备一起使用,以一致地产生选择性层级机构而作为装置的额外优点。
在一些情况中,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使得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例如,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包括各自第二安装磁体40),如上述。然而,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在回缩状态中,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在图9A至图9C的实施例中,三个接合部件组件14’、14”、14”’)呈嵌套配置,其形成可经配置以接纳待安装对象的至少一部分的伸缩式容器190,如图9A中所示。在延伸状态中,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14’、14”、14”’可形成伸缩式接合部件14,其延伸朝向待安装对象,如图9B中所示。图9C中显示图9A及图9B的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因此,与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相关联的平面、强度、大小、配置、距离、深度、可容许移动等相对于彼此及安装设备的其它组件、及对象可以各种方式配置以实现特定所要功能、性能和/或审美。例如(参考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的各自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可移动至其中第一及第二平面实质上重合的位置。
此外,如图10中所示,尽管将上文描述的接合部件14、214的实施例描绘为具有平坦外部面(例如,图6A的面88),然预期其中外部面45弯曲或以其它方式成角度的安装设备10的实施例。在此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平面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一或第二平面的一个或多个)可由弯曲表面界定。换言之,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可由弯曲表面界定,如图10中关于接合部件14所示。以此方式,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接合对象接口的相应弯曲组件。此外,接合部件14(或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表面)的曲率可容许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的接合的额外自由度,诸如容许以角度附接对象接口(例如,不一定与接合部件的中心轴线对准)。
现参考图11A,提供系统300,其可包含安装设备310,其包括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中间表面312及也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接合部件314。中间表面312可界定第一平面,且接合部件314可界定第二平面,且可经配置以沿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接合线Le移动。如所示,第二平面可由弯曲表面界定。系统300进一步可包含对象接口320,其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未显示)及安装设备310,且对象接口可包括可界定第三平面的中心对象表面322。中心对象表面322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经配置以与接合部件314一致。
接合部件314可经配置以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移动。另外,接合部件314可包括延伸部398及与延伸部398连结的面388,且可将第二安装磁体340支撑于第二平面中。在图11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合部件314的面388可为第二安装磁体340的弯曲表面。延伸部398可借助于延伸部398的向外突出部提供止挡特征部350,其具有大于中间表面的开口394的直径。延伸部398的部分可由中间部件312的导引表面396可滑动的接纳,使得止挡特征部350可藉由接触中间表面312的内部表面386而将接合部件314限制为沿接合线Le远离中间表面312的方向,且因此可界定接合部件314的外部极限位置OL。当接合部件314在外部极限位置中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可界定设备接合深度da。
中间表面312可将第一安装磁体330支撑于第一平面中,且第一安装磁体330可藉由与接合部件314的第二安装磁体340接触而将接合部件314限制为远离中心对象表面322的方向,且因此可界定接合部件314的底座极限位置。
如上述,中心对象表面322可经配置以借助于表面开口304及表面开口304的接触表面302而与接合部件314一致,表面开口304及表面开口304的接触表面302可经配置以实质上齐平地接合接合部件314的面388及相应地第二安装磁体340。表面开口304的直径可小于接合部件314的面388的直径(且相应地可小于第二安装磁体340的直径)。表面开口304的直径及中心对象表面322的深度(例如,厚度)可相对于对象(未显示)且相对于面388的直径(及例如第二安装磁体340的直径)配置,使得接触表面302实质上齐平地接合接合部件314的面388。例如,当与中心对象表面322接合时,与未阻挡或以其它方式占据开口304的部分的对象相比,可附接至中心对象表面322上距安装设备310最远的表面上且可阻挡或以其它方式占据可由接合部件314占据的开口304的一部分的实质上平坦对象或对象的实质上平坦部分可需要中心对象表面322的更大深度(例如,厚度)。
中间表面312可经由紧固件借助于埋头孔307附接至安装表面(例如,壁)。中心对象表面322可经由紧固件借助于埋头开口355附接至待安装对象(未显示)。中间表面322可将吸引力(经由第一安装磁体330)施加于接合部件314,使得当安装设备310脱离(例如,闲置)时,接合部件314在底座极限位置中(例如,回缩)。
因此,待安装至安装表面的对象可经放置而接近于安装设备310,且接合部件314与中心对象表面322之间的吸引力可大于由中间表面312施加于接合部件314的吸引力,使得接合部件移动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若中心对象表面322不在设备接合深度da内,则接合部件314可到达外部极限位置OL且藉由中心对象表面322与接合部件314之间的吸引力固持于外部极限位置中,直至中心对象表面322可在设备接合深度da内移动。当中心对象表面322在设备接合深度da内时,接合部件314可接合中心对象表面322(例如,第一接合阶段)。中心对象表面322接近于中间表面312可导致中心对象表面322与中间表面312之间的吸引力。接合部件314、中心对象表面322及对象可移动朝向中间表面312,且安装设备310与对象接口320之间的总体接合力可逐步增加,直至此时接合部件314可移动至底座极限位置BL。在底座极限位置BL中,中心对象表面322与中间表面312之间的接合力可产生(例如,第二接合阶段),使得总体接合力变为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总接合力。
如图11A中所示,中心对象表面可未实际接合中间表面312的正面385,且中间表面312与中心对象表面322之间的接合力可为磁性接合力。因而,对象可绕接合部件314的面388移动(例如,旋转地、枢转地等),使得当经由安装设备10的总接合力牢固地安装时,对象可被操纵至较佳定向(图11B)。
安装设备310可经配置使得可小于总接合力且可施加于附接至对象接口320的脱离力可能够藉由依次克服与接合部件及中间表面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使对象接口按阶段与安装设备脱离。
参考图11A中描绘的实施例,若施加于对象的脱离力大于中间表面312与中心对象表面322之间的接合力,则该脱离力可具有足以使经安装对象脱离的强度,因为总接合力可在由设备接合深度da界定的距离内逐步克服,因为脱离力首先克服中间表面312与中心对象表面322之间的接合力而使接合部件314及对象开始移动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中,脱离力可需具有大于中心对象表面322与接合部件314之间的接合力的强度,以使对象与安装设备脱离。
现参考图12,其显示安装设备10的实施例。图12中所示的安装设备10可包括支撑于第一平面中的第一安装磁体30及支撑于第二平面中的第二安装磁体40。第一安装磁体30可包括由中间表面12支撑的六个磁体30,且第二安装磁体40可包括由接合部件14支撑的磁体40。
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可沿与第一及第二平面相交的接合线Le移动。接合部件14可包括延伸部98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88。
中间表面12可在固定位置中。中间表面12可经配置以经由中间表面12的一部分界定的开口94的导引表面96接纳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的一部分,且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的两个突出部可侵占于开口94上且可由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的凹槽58接纳,其进一步可导引接合部件14的移动且在接合部件14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可防止接合部件14的旋转。
接合部件14可经配置以在底座极限位置BL与外部极限位置OL之间移动。接合部件14的移动可由止挡特征部50限制于外部极限位置OL的方向,该止挡特征部50可由接合部件14的延伸部98的向外突出部提供,且当接合部件14在延伸状态中时,止挡特征部50可借助于凹槽58接触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当在回缩状态中时,接合部件14的内部面59可与导引止挡件87接触,该导引止挡件87可限制接合部件14朝向底座极限位置BL的移动。当呈回缩状态时,中间表面的正面85及接合部件14的面88可实质上齐平,因为正面85及导引止挡件87之间的深度实质上可与接合部件14的面88与内部面59之间的深度相同。
接合部件14的止挡特征部50可支撑复数个控制组件60(在此实施例中,六个),其实质上可与由中间表面支撑的第一安装磁体30(在此实施例中,等于六个)对准。因此,控制组件60可为可移动的,且控制组件60的移动实质上可与第二安装磁体40的移动对应。换言之,复数个控制组件60可支撑于可相对于接合部件14移动且实质上可平行于第二平面的第三平面中。
控制组件60可将力施加于安装磁体30(在图12中,六个磁体),该力可使接合部件14偏置朝向回缩状态(例如,排斥力)。接合部件14朝向回缩状态的移动可藉由中间表面12的导引止挡件87停止,因为接合部件14的内部面59接触导引止挡件87。因此,当安装设备10脱离(例如,闲置)时,目标安装区域(先前描述)可齐平,如上文描述。
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以经由四个附接支撑件107附接至安装表面(未显示)。待安装至安装表面的对象可经放置而接近于安装设备10,此可产生对象与安装磁体30、40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至少一种吸引力。该至少一种吸引力可大于由控制组件60施加于中间表面12的控制力,使得接合部件14移动朝向对象以接合对象。对象及第二安装磁体40可产生接合力(例如,第一接合阶段),且对象可接近于中间表面12使得对象移动朝向中间表面12。对象可接合第一安装磁体30(及相应地中间表面12)以进行第二接合阶段,此可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总接合力。
可藉由施加小于总接合力的脱离力而使对象与安装设备10脱离,因为总接合力可藉由依次克服与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按阶段克服,而使对象脱离。
控制组件60也可经配置以施加力于中间表面12,该力可使接合部件14偏置朝向延伸状态。事实上,接合部件14可藉由相对于彼此配置控制组件60(例如,大小、强度、形状、类型等)及第一安装磁体30使得实现接合部件14的所需的位置,而定位于沿接合线Le的可介于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的任一点处。例如,控制组件及第一安装磁体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当设备闲置(例如,呈脱离状态)时接合部件的面实质上与中间表面齐平。再者,控制组件及第一安装磁体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闲置时接合部件为延伸(例如,与中间表面12相比,接合部件14的面88可为在待安装对象的方向上沿接合线更远的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呈脱离状态时,面88可定位于对象与中间表面12之间)。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及第一安装磁体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闲置时接合部件回缩(例如,当安装设备呈脱离状态时,中间表面12可在沿接合线在待安装对象的方向上比接合部件14的面88更远的位置中)。
各种磁体可为针对安装设备选取以有利于设备和/或其组件的此或其它功能性,且第一安装磁体30、第二安装磁体40和/或控制组件60的任一个可为电磁体、可程序化磁体、相关磁体等。例如,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至少一个可程序化磁体,且控制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可程序化磁体。因此,第一安装磁体及控制组件可各自经程序化使得其协作以在安装设备呈脱离状态(当安装设备闲置)时产生接合部件的所需的位置。
额外地或替代地,磁体可经选取使得安装设备提供额外功能性。再次参考图12,在安装设备10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40可为相关磁体。另外,对象接口(未显示)可包括在接合期间实质上可与第二安装磁体40齐平的对应相关磁体。此类相关磁体可经配置使得经接合(即,经由总接合力安装,如先前描述),对象接口的旋转(例如,顺时针旋转)便引起相关磁体对相互作用以产生锁定接合力,使得对象可未依对应于接合线Le的方向与安装设备10脱离。锁定接合力可为在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期间实现的除总接合力的外的接合力。因此,当用户希望使对象与安装设备脱离时,用户可以实质上相反方式(例如,逆时针)旋转对象以释放锁定接合力,且接着用户可着手将可小于总接合力的脱离力施加于对象以使对象按阶段脱离,如先前描述。
以此方式使用相关磁体对的实施例可由于所提供的额外牢固程度及功能性而非常有益于用户。例如,当重力实质上以脱离方向与接合线Le对准时,锁定接合力可抵抗对象上的重力,而总接合力(无锁定接合力)并非如此。因此,当对象及设备移动至其中重力以其它方式将产生无意脱离的位置中时,由用户执行的额外旋转(例如,在上述实例中,顺时针)可防止与安装设备的无意脱离。再者,因为锁定接合力可抵抗对象以沿接合线Le的脱离方向的移动,所以用户可旋转对象和/或对象接口以在他希望操纵或调整对象而不使对象与设备脱离时诸如当重新定位对象以继续使用时产生锁定接合力。换言之,当用户意欲使对象移动朝向其本身而非使对象脱离时,用户可正手旋转对象/对象接口以将其“锁定”至安装设备且防止无意脱离同时与对象相互作用。因此,用户可使对象在接合线Le的方向上自由移动而无需担心无意脱离。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锁定功能性可经由许多类型的磁体和/或各种配置的磁体产生。
现参考图13,显示用于将对象接口420安装至安装设备410的系统400。系统400可包含安装设备410,其可包含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中间表面412及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接合部件414。中间表面412可界定第一平面,且接合部件414可界定第二平面。另外,接合部件414可沿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接合线Le移动且可将第二安装磁体440支撑于第二平面中。中间表面可将第一安装磁体430支撑于第一平面中,且第一安装磁体430可包括六个磁体30。系统400也可包含对象接口420,其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未显示)及安装设备410。对象接口420可包括中心对象接口426,其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界定第三平面。且对象接口420也可包括次要对象接口424,其可与中心对象表面426隔开且可界定第四平面。次要对象表面424可支撑各自第三安装磁体431(在此实施例中,其可为复数个第三平面中的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的任一个),且第三安装磁体431可包括支撑于各自第三平面中的两个磁体431。中心对象表面426可将各自第三安装磁体441(其可包括磁体441)支撑于各自第三平面中。
接合部件414或中间表面412的至少一个可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移动。当可移动的接合部件414或中间表面412的至少一个在各自外部极限位置中时,设备接合深度da可由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界定。
在所描绘的图13的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14可在外部极限位置OL与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移动,且可由中间表面412借助于开口494沿导引表面496可滑动地接纳,且延伸部498可沿中间表面412的导引表面496滑动。中间表面412可具有固定位置。接合部件414进一步可包括延伸部498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488,且接合部件414的移动可藉由延伸部498的向外突出部形成的止挡特征部450限制为待安装对象的方向。止挡特征部450可接触中间表面的内部表面486,且因此可用以界定第二安装磁体440的外部极限位置。另外,止挡特征部450可将复数个设备控制组件460(在此实施例中,六个磁体460)支撑于相对于第二平面移动的平面中。接合部件414朝向回缩位置的移动可藉由与中间表面的正面485接触而受限于接合部件414的内部面459。
中心对象表面426可具有引导面429且可经配置以在安装过程期间接合接合部件414的面488。次要对象表面424可包括前面427及附接至前面427的吊架477。另外,第二对象表面可具有用于附接至待安装对象(例如,图框等)的紧固件孔479。
在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磁体431、441、430、440、460可为稀土磁体。由次要对象表面424支撑的安装磁体431可具有面向安装磁体410的北(N)极。由中间表面412支撑的安装磁体430可具有面向对象接口420的南(S)极且具有面向由中间部件414的止挡特征部450支撑的控制组件460的北(N)极。控制组件460可具有面向对象接口的北(N)极。安装磁体440可由中间表面的面488支撑且可具有面向对象接口420的南(S)极。安装磁体441可由中心对象表面426支撑,且可具有面向安装设备410的北(N)极。
因此,控制组件460可经配置以由磁体430弱排斥,使得当脱离(例如,闲置)时接合部件414可在回缩位置中,且其以远离对象接口420的方向的移动可藉由接合部件的内部面459接触中间表面的正面485而停止。磁体431可经配置以适中地吸引至磁体430,且磁体441可经配置以被强吸引至磁体440。
可藉由用户使对象接口420接近于安装设备410,使得中心对象表面426的磁体441与接合部件414的磁体440之间的吸引力使接合部件414抵于中间表面的磁体430的排斥力移动且朝向对象接口。磁体440可针对第一接合阶段接合磁体441。当接合部件414延伸且接合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深度可实质上相等于中心对象表面426的引导面429与中间表面的正面485之间的深度,使得对象接口420的次要对象表面424可因第一接合力而压抵于中间表面412的正面而实质上齐平。因此,吊架477可定位于接合部件414的延伸部498上方。中间表面的磁体430在磁体441、440的接合位置中实际上可低于磁体431(例如,未对准)。用户可放开吊架477以容许其接合接合部件的延伸部498。对象的重量可使对象及对象接口降低,使得磁体431与磁体430对准,且对象接口420与安装设备410之间的总接合力可产生第二接合阶段。然而,对象的降低可使磁体440、441脱离,且磁体430、431的接合可强化施加于控制组件460的可排斥接合部件414的排斥力,使得接合部件414回应于由磁体430、431发出的排斥力而回缩。因此,接合部件的内部面459可接触次要对象表面424的吊架477,而抵于中间表面的正面485有效地固持吊架477。
用户可藉由提升对象而施加脱离力,其可使次要对象表面的前面427抵于中间部件412的正面485滑动且使磁体430、431脱离。若已依沿接合线Le的方向拉拔磁体430、431,则此提升力可小于磁体430、431之间的总接合力。使磁体430、431脱离可引起施加于控制组件60的排斥力降低。在提升对象的后磁体441的接近可引起接合部件414延伸且释放吊架477。因此,对象可与安装表面完全脱离。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可为可移动的,且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可支撑于复数个各自第二平面中。在此方面,参考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14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诸如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四个接合部件14a、14b、14c、14d。接合部件14a、14b、14c、14d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例如,一个或多个可支撑各自第二安装磁体),且各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沿各自接合线相对于其它接合部件独立移动。因此,各接合部件14a、14b、14c、14d可经配置以在实质上独立于其它接合部件的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与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之间移动。
此外,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使得各第二安装磁体的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实质上在相同平面中。例如,关于图14的实施例,可提供底座表面80,其包含对应于特定接合部件组件14a、14b、14c、14d的止挡特征部55a、55b、55c、55d。各止挡特征部55a、55b、55c、55d可具有实质上对应于其对应接合部件组件14a、14b、14c、14d的深度的高度(例如,远离底座表面80的延伸部的长度)。例如,图14的实施例中的最深接合部件组件14d可经配置以对应于具有最小高度的止挡特征部55d,而最浅接合部件组件14a可经配置以对应于具有最大高度的止挡特征部55a。藉由配置止挡特征部高度及对应接合部件深度以跨全部接合部件组件添加至高达相同尺寸,第二安装磁体的各者的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可位在实质上相同平面中(例如,接合部件的经组装外部面实质上齐平)。
各接合部件组件14a、14b、14c、14d可包括延伸部98a、98b、98c、98d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88a、88b、88c、88d,且各延伸部可经配置以响应于施加于对象的破坏性或脱离力而限制对象以沿单一轴线的方向的移动,如上文描述。因此,各接合部件组件14a、14b、14c、14d的延伸部98a、98b、98c、98d可界定深度,如上述,且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两者的深度可不同,如图14的实施例中所绘示。
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诸如图15中描绘的实施例,各接合部件14n可界定实质上相同深度,且复数个接合部件可配置成紧密接近以形成一组。例如,复数个接合部件14n包括复数个第二平面中的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40n,其可配置成相对紧密接近以形成以组140,如所示。各接合部件14n可包括延伸部98n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88n,且组140中的各接合不能14n可经配置以独立于其它接合部件移动。因此,各接合部件14n由中间表面12借助于开口94n可滑动地接纳,且可沿开口94n的导引表面96n移动。因而,接合部件14n的移动可限制于底座极限位置BL与外部极限位置OL之间,且接合部件14n在朝向待安装对象的方向上的移动可由止挡特征部50n限制,该止挡特征部50由接触中间表面12的内部表面86的延伸部98的向外突出部形成。接合部件14n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由接合部件14n的延伸部98n相对于底座表面80的深度界定。
额外地或替代地,每一各自接合部件14n的底座极限位置BL可由控制组件60界定,该控制组件60可经配置以将控制力施加于组140,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控制力使其专用于各接合部件14n。例如,控制组件60可包括可程序化磁体,其可具有在数目上对应于接合部件14n的数目的磁体数组。因此,控制组件60可能够同时产生多种吸引及排斥力,其可各别地作用于组140中的各接合部件14n上,且可引起一些接合部件14n回缩而其它接合部件14n延伸。此外,延伸接合部件14n可逐步延伸(例如,取决于可程序化磁体的配置以不同深度),使得组140可能够采取多种形状。因而,组140可适应对象的形状或可以特定方式容纳经安装对象。
另外,在可包含或可不包含控制组件60的一些实施例中,组140可容许对象与具有不规则表面(例如,非垂直或倾斜线或曲线)的对象接合,使得接针组140符合对象(或对象接口)的形状,且可安装对象和/或支撑对象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而无需已针对该对象配置。因此,包括组140的设备10可能够适应其它实施例所无法适应的对象的安装。
如图15中所示,包括组140的设备10可按阶段接合对象,如上文描述,使得对象的一部分与中间表面12接合。与中间表面12接合的对象的部分可压缩与对象的部分接触的接合部件14(例如,使其完全回缩),且未压缩接合部件14n可被吸引至对象的多个深度,以实质上“充填”未与中间表面12接合的对象的腔,使得与其它实施例相比,对象可接合且支撑于与对象的总体表面积成比例的更大表面积上方。
此外,包括接合部件14n的组140的安装设备10可附接至可安装对象,使得该对象可接合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不规则形状的表面。
如所述,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各种方式体现。图16A及图16B显示可使用最小数目个组件来应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安装设备的实施例。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悬挂于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包括中间表面的结构,且控制组件可相对于设备及接合部件移动。接合部件可以类似于图12中的接合部件14的方式配置。
在图17A至图17B中,显示关于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的安装设备10的实施例的外壳500。外壳500由前部分510及后部分520界定。前部分510及后部分520可以蛤壳配置配合在一起,如图17B中所示。另外,前部分510可适应接合部件514贯穿其间的移动,而后部分520可经配置以经由安装设备的插座组件540(图17A中所示)附接至包括球接头型附接部件550的安装表面。插座组件540例如可由安装设备500的后部分520的组件界定,如所描绘。在此类实施例中,球及插座附接550-540可容许安装设备500可相对于安装表面诸如旋转地移动(例如,俯仰、偏转、滚动等)。例如,如所需,球接头型附接部件550可容许藉由用户手动调整(例如,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经安装对象(未显示)。在此方面,球接头型附接部件550可提供为自壁、桌或另一表面的延伸部,且球及插座附接550-540藉由用户的调整可经由调整安装设备相对于球接头型附接部件550的位置而有利于用户观看经安装对象的屏幕的角度(例如)。
参考图17B,例如,后部分520可用作图1的实施例中的底座表面,前部分510可用作中间表面,且接合部件514可经配置以可在其之间移动。前部分510及后部分520可经配置以经由隅角凸缘530及紧固件(未显示)附接至彼此。
现参考图17C,其显示外壳500的前视图,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具有近边缘P及远边缘Q。近边缘P可依最小短距离DS(自近边缘P至接合部件514量测,其小于自远边缘Q至接合部件514量测的最小长距离DL)相对于远边缘Q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小短距离DS与最小长距离DL可相等(即,DS=DL,如在中间表面的圆形配置中)。针对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具有等于最小长距离DL的最小短距离DS的安装设备的实施例将被视为具有至少远边缘Q且无近边缘P。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和/或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对象可与安装设备枢转地脱离。因此,中间表面的边缘可界定至少一个枢轴,且施加于对象的脱离力可引起对象(和/或对象接口)与中间表面的边缘的接触区域枢转地接合,使得该对象可绕中间表面的边缘的枢轴移动。对象绕枢轴的移动可引起该对象沿脱离弧与安装设备枢转地脱离。图17C显示由外壳500(安装设备)的前部分510(中间表面)的近边缘P界定的枢轴Pa。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沿脱离弧Ade的枢转脱离可为选用(例如,可作用除沿接合线Le的脱离路径的外的替代脱离路径),且可优于沿接合线Le的脱离路径,因为产生经安装对象沿脱离弧Ade的枢转脱离所需的脱离力可小于使对象沿接合线Le与安装设备脱离所需的脱离力。无关于接合路径(例如,沿脱离弧Ade或沿接合线Le),对象与安装设备的脱离可按阶段发生。
参考图17D,其显示由外壳500及部分脱离对象接口570组成的经配置以经由腔575与接合部件514一致的系统的侧视图,该对象接口570可相对于安装设备(即,外壳500)配置使得其可与安装设备枢转地脱离。对象接口570可经配置使得以实质上垂直于由中间表面的边缘界定的枢轴Pa的方向施加于对象(或对象接口570)的脱离力可引起对象接口570与界定枢轴Pa的边缘(例如,在此实施例中,前部分510的近边缘P)的接触区域枢转地接合,使得对象接口570可绕枢轴Pa移动且可沿接合弧Ade与安装设备枢转地脱离。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可以由接合线Le界定的两个方向的任一个(例如,朝向接合部件514的底座极限位置的方向或远离接合部件514的底座极限位置的方向)施加脱离力,以产生对象接口570的枢转脱离。
此外,枢转力可藉由以对应于接合线Le至相对于近边缘P实质上彼此相对的对象接口570(或对象)的部分的实质上相反方向施加的复数种脱离力产生。例如,希望使对象与安装设备枢转地脱离的用户可以远离安装设备(远离接合部件514的底座极限位置)的方向施加脱离力于对象接口的顶部部分,且同时可以朝向安装设备(朝向接合部件514的底座极限位置)的方向施加脱离力于对象接口的底部部分,以使对象与安装设备枢转地脱离。
安装设备和/或系统的实施例可经配置以有利于沿安装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边缘的枢转脱离(例如,使其更容易),经配置以妨碍沿安装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边缘的枢转脱离(例如,使其更困难),或经配置使得对象(或对象接口)的枢转脱离不可行。例如,最小短距离DS、最小长距离DL、设备接合深度da、对象接口深度do、接合部件的形状和/或第一安装磁体的放置可经配置以有利于或防止对象与安装设备的枢转脱离。
在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深度do可相对于接合部件514的深度配置使得对象的枢转脱离不可行。换言之,接合部件514相对于对象接口深度do可过长而使对象无法枢转地脱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中间表面的宽度和/或大小(即,DL及DS)可相对于对象(或对象接口)配置以有利于或防止对象的枢转脱离。接合部件514与中间表面的各自边缘Q或P之间的较大距离DL或DS可需要较大(例如,较强)脱离力以产生沿各自边缘Q或P的枢转脱离(即,可使对象接口的枢转脱离更困难),且接合部件514与中间表面的边缘Q或P之间的较小距离可需要较小(例如,较弱)脱离力以产生沿各自边缘Q或P的枢转脱离(即,可使对象接口的枢转脱离较不困难)。相应地,与沿近边缘P的枢转脱离相比,沿远边缘Q的枢转脱离可需要相对较大脱离力。
额外地或替代地,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例如,经塑形)使得对象接口与界定枢轴的中间表面的边缘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且减小的(例如,较小)接触面积界定枢轴可使对象的枢转脱离较不可能和/或更困难。例如,如图17A至图17C中所示,安装设备的一些实施例可包括经配置使得最小长距离DL沿远边缘Q恒定的中间表面。具有恒定最小长距离DL的实施例可包括弯曲远边缘Q。
弯曲远边缘Q可使沿远边缘Q的枢转脱离更困难(且无意脱离的可能性较不可能),因为与实质上平坦(例如,平直)远边缘Q相比,弯曲远边缘Q可产生沿枢轴的较小接触面积,且占据枢轴的较小部分的较小接触面积可未针对枢转脱离提供与经由实质上平坦(例如,平直)远边缘Q沿实质上相同枢轴所提供相同的杠杆作用和/或稳定性。例如,绕弯曲远边缘Q枢转的对象可响应于脱离力而仅与远边缘Q的一部分接合,且因此沿与远边缘Q相关联的枢轴可不稳定,因为克服了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总接合力。相比之下,绕实质上平坦远边缘Q枢转的对象可响应于脱离力而接合整个远边缘Q,且因此沿与远边缘Q相关联的枢轴可更稳定。沿弯曲远边缘Q的稳定性的相对缺乏可需要集中的(例如,更刻意、稳定和/或具针对性)脱离力以克服安装设备或系统的总接合力而产生枢转脱离,因而无意脱离的可能将降低。此外,因为可需要此集中的脱离力,所以用户可发现,与沿安装设备的实质上平坦(例如,平直)边缘的枢转脱离相关联的体验相比,沿安装设备的弯曲边缘的枢转脱离可产生较不理想(例如,更困难)的体验。
相应地,最小短距离DS、最小长距离DL和/或安装设备的(若干)边缘的(若干)形状可经配置使得枢转脱离的最简单手段(例如,最小阻力的路径)对于安装设备或系统的用户更显而易见(例如,直观)。因此,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可经配置以按应用而有利于对象的枢转脱离或实质上妨碍对象沿安装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边缘的枢转脱离。
对象接口也可经配置以有利于、防止或更改对象与安装设备的枢转脱离。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对象接口及安装设备呈经接合及经安装配置时,可藉由对象接口570与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之间的间隙深度Gd更改脱离弧Ade。例如,在其中对象接口包括突出转盘的系统的实施例中(如下文描述的图29中所示),中间表面与对象接口的中心对象表面之间可界定间隙深度Gd,且与在间隙深度Gd实质上为零的条件下将发生相比,在对象的枢转脱离期间,间隙深度Gd可随脱离距离(例如,使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完全脱离所需的距离)而引起脱离弧Ade与接合线Le之间的更大差异。在图17D的实施例中,因为对象接口570经配置以-当与安装设备完全接合时-实质上与中间表面-前部分510齐平地接合,所以间隙深度Gd实质上为零(即,不存在间隙深度Gd)。在任一情况中(例如,在系统经接合时,无论该系统是否界定中心对象表面与安装设备之间的间隙深度Gd),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的组件和/或特征(诸如设备接合深度da、接合部件的深度和/或形状;接合部件组件的深度和/或直径;转盘的深度;对象接口的腔的直径;等)可相对于最小短距离DS配置以有利于对应于所要脱离弧Ade的脱离路径。例如,如图17D中所示,接合部件514的一个或多个边缘可经塑形以有利于沿所要脱离弧Ade的枢转脱离。
现参考图18,显示用于接合且附接至对象的安装设备10的另一实施例。在所描绘的图18的实施例中,对象为对象接口20,其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
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使得第一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一平面P1中,且第二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二平面P2中。第一平面P1可为由安装设备10的中间表面12界定的标称平面,而第二平面P2可为由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14界定的标称平面,如先前描述。因此,中间表面12及接合部件14可各自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磁体。同样地,第二安装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磁体。在所描绘的图18的实施例中,提供包括磁体30的第一安装磁体,及包括如所示般配置的四个磁体40的第二安装磁体。安装磁体相对于彼此及相对于安装设备的其它组件的数量、类型、强度、配置、间距等可经选择以适应待安装对象及用户的要求。
安装磁体(或包括(若干)安装磁体的(若干)磁体群组,如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的情况)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独立于另一安装磁体沿与第一平面P1及第二平面P2相交的接合线Le移动。在此方面,可移动的(若干)安装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两者)的移动可受限,使得可移动的各安装磁体仅能够在各自外部极限位置OL与各自底座极限位置BL之间移动。
外部极限位置OL可由例如自安装设备10的组件延伸的止挡件56界定。在所描绘的图18的实施例中,接合部件14经配置以可相对于固定中间表面12移动。接合部件14由中间表面12的圆筒35经由与阻挡表面36的接触而可滑动地接纳,且止挡件56提供为来自中间表面的侧壁52的向内延伸部。止挡件56继而经配置以接触由接合部件14界定的对应凸耳51,以使接合部件14的移动停止。因此,外部极限位置OL由在凸耳51与止挡件56接触时第二安装磁体40的位置界定。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止挡件56、底座极限位置BL、外部极限位置OL及接合线Le的长度可由安装设备10的其它组件和/或这些组件的其它结构界定。
安装磁体30、40可经配置以协作接合待安装对象(例如,对象接口20),使得在安装磁体与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用以将对象固持于安装设备的总接合力。因此,可移动的安装磁体(例如,在所描绘的图18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400)的各自外部极限位置可经配置使得小于总接合力且施加于经安装对象的脱离力可藉由依次克服与第一及第二安装磁体相关联的各自接合力而按阶段克服总接合力,以使对象脱离。
如图18中所绘示,接合部件14或中间表面12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可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在回缩状态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可偏置远离待安装对象(例如,可偏置朝向底座极限位置BL)。在延伸状态中,可移动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可偏置朝向待安装对象(例如,可偏置朝向外部极限位置OL)。以此方式,对象(例如,对象接口20)接近于接合部件14可产生对象与接合部件之间的吸引力,该吸引力引起对象与接合部件的接合。同样地,对象(例如,对象接口20)接近于中间表面12可产生对象与中间表面之间的吸引力,该吸引力引起对象与中间表面的接合,使得安装设备10可经配置以经由各自吸引力而按阶段接合待安装对象。
在所描绘的图18的实施例中,例如,对象接口20可包含第一对象磁体31及第二物件磁体41(或如在所绘示的实例中,第二对象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磁体)。第一对象磁体31及第二对象磁体41可经配置(例如,经定位且经设计大小)以吸引或被吸引至安装设备10的第一安装磁体30或第二安装磁体40的对应者。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对象磁体31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与第一安装磁体30相互作用,且第二对象磁体41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与包括第二安装磁体40的磁体相互作用。尽管在图18中,第一对象磁体31及第二对象磁体41实质上定位于相同平面中(例如,配置于单一对象表面22中),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20可包括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中心对象表面,及与中心对象表面隔开且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次要对象表面。在此类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可界定第三平面,且次要对象表面可界定第四平面,如先前描述。
安装系统的各个实施例可容许用户经由对对象的相对较精细调整(诸如藉由产生锁定接合力,如先前描述)而选择性地与经安装对象相互作用(例如,选取以使对象移动有意使其脱离对选取以使对象移动以有意与其相互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一致,使得用户可选择性地操纵对象而无需产生锁定接合力。
现参考图19,提供系统600,其包括安装设备610及对象接口620。在此实施例中,接合部件614显示为呈延伸状态,且中心对象表面626经配置以与接合部件614一致,使得中心对象表面626可接纳接合部件614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接合部件614的延伸部698可包括通道608,且对象接口620的中心对象表面626可包括唇状部609。接合部件614及中心对象表面626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完全接合(例如,安装至其)时且当安装部件呈其中接合线Le与重力未对准的定向时,唇状部609的一部分可坐落于通道608内。唇状部609的坐落可藉由配置第一安装磁体630(在图19的实施例中,包括六个磁体)的强度及第三安装磁体641(在此实施例中,包括铁金属板及经附接永久环磁体)的强度而确保,使得在安装过程期间对象接口620的最后移动可为使唇状部609坐落于通道608内的以重力方向的移动(即,配置安装磁体以确保总接合力在实质上垂直于接合线Le的方向上小于重力)。再者,安装设备610的底座表面68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可移动支撑臂(未显示)使得设备可移动。因此,当对象经安装且唇状部609就座时,用户可使对象(及设备)以沿接合线Le的方向移动而未使对象脱离,因为对象接口620在沿接合线的两个方向上可在结构上与安装设备610接合-在远离安装设备的方向(即,通常将为脱离方向的方向)上经由通道608,且在朝向安装设备的方向(即,接合方向)上经由中间表面612的正面685。因此,用户可操纵对象使其朝向且远离其本身(且由于安装设备610相对于对象接口620的结构支撑而在各个其它方向上,如先前描述)而不使对象脱离。此外,当用户希望使对象脱离时,她可使对象以与重力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在提供小于总脱离力的脱离力而使对象按阶段脱离(如先前描述)的前使唇状部609自通道608坐落。以此方式,用户可选择性地与经安装对象相互作用,且判定该对象是否经由对象相对于安装设备的精细但有意移动而保持与安装设备接合。
系统600也可经配置以为待安装对象提供充电功能性。相应地,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可在安装设备与待安装对象之间建立电连接。该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可在对象、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表面(或其等的任何组合)之间交换电力和/或数据。相应地,系统可经配置使以支持复数个电连接和/或复数种电连接类型(例如,DC电源连接、USB连接、微USB连接等),且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支持一种以上类型的电连接。
参考图20A,提供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600。系统600可包括安装设备610及对象接口620,且可经配置使得可在安装设备610与待安装对象之间建立电连接。待安装对象可为移动电子装置(诸如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GPS装置等),且对象接口620可为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移动电子装置及安装设备610的壳体(为绘示的目的,图中并未显示行动装置壳体的前围封壳)。安装设备61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安装表面(诸如壁、挡风玻璃、支架等;也未显示)。
图20A中所示的安装设备610可包括中间表面612、接合部件614及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安装表面(未显示)的底座表面680。中间表面612可界定第一平面,且可经配置以藉由将包括六个磁体630的第一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一平面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接合部件614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614’、614”),且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可配置成伸缩式和/或嵌套配置。如图20A中所示,接合部件614可包括两个接合部件组件614’及614”,其等可经配置以经由在复数个各自第二平面(在此实施例中,两个)中的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分别磁体640’及640”)对磁性作出响应,且接合部件组件614’及614”可配置成嵌套及伸缩式配置。接合部件614可经配置以可沿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接合线Le在外部极限位置(延伸状态)与底座极限位置(回缩状态)之间移动。中间表面612的一部分可界定开口,该开口经配置以可滑动地接纳接合部件614,且在接合部件614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实质上沿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对准接合线Le。底座表面680可支撑设备控制组件660,其可经配置以施加设备控制力于接合部件614,以使接合部件614偏置朝向回缩状态。接合部件614在图20A中系显示为呈延伸状态。
图20A中所示的对象接口620可包括可经配置以藉由将第三安装磁体641支撑于第三平面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的中心对象表面626。在此实施例中,第三安装磁体641可包括复数个磁体(铁金属板及经附接永久磁体)。中心对象表面626可经配置以经由腔675且藉由磁体641相对于磁体630、640’及640”的配置而与接合部件614一致(即,当对象接口620接近于安装设备610时,磁体641与磁体630、640’及640”之间产生吸引力)。相应地,中心对象表面626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4完全接合(即,安装至其)时经由腔675接纳接合部件614的至少一部分。各接合部件组件(614’、614”)可包括延伸部(698’、698”)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688’、688”),且(若干)延伸部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在此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626的延伸表面623可经配置以接合接合部件组件614”的延伸部698”。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接合部件614可经配置以支承对象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在接合前实质上与安装设备自动对准。在此实施例中,对象接口620的第三安装磁体641及腔675可相对于安装设备610的第二安装磁体640’及接合部件614配置,使得在安装过程期间在与接合部件614接合之前,腔675实质上可与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自动对准。此外,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待安装对象的对称轴线配置,且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部分或完全接合时,待安装对象实质上可绕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对称轴线可贯穿对象的重心(或对象接口及对象的组合的重心,若与对象的重心不同)。在图20A的实施例中,对象接口620可相对于待安装对象的对称轴线Y配置。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对称轴线Y可与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对准。因此,当对象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对象可绕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旋转,且用户可发现,与对象接口620与对象的对称轴线Y未对准的情况相比,对象更自由地且响应于较小力旋转。此外,相对于在对象接口620未相对于对象的对称轴线Y配置的条件下将对象维持在可由对象相对于总接合力的旋转热引起的多种复位向位置的任一个中所需的总接合力,系统600可需要较小总接合力以将对象维持(例如,固持)于等效复位向位置中。
如所述,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在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且中心对象表面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由安装设备构成的至少一个连接接口可经配置以在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时至少将数据或电力传输至对象。因此,安装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器,且对象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器。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由对象接口构成的至少一个电连接器的各者可经配置以与由安装设备构成的至少一个电连接器的对应电连接器一致。在其它实施例中,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可仅在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传输至少数据或电力(例如,以仅供电给对象接口且并非对象的特征)。因此,由系统构成的连接接口可以各种方式体现。
继续参考图20A,除第三安装磁体641的外,中心对象表面626也可经配置以支撑充电器支撑件601。中心对象表面626可包括表面开口678,其经配置以可滑动地接纳充电器支撑件601,且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完全接纳时,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定位于第三安装磁体641与中心对象表面626的腔675之间。因此,对象接口可具有模块化和/或可移除组件。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可经配置以可移除。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626完全接纳时,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占据腔675的一部分。相应地,对象接口深度do可降低。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深度可为可调整的。此外,继续参考图20A,当由对象接口620完全接纳时,充电器支撑件601可与对象的对称轴线Y相交,且当中心对象表面626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充电器支撑件601可与接合线Le及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相交。
对象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接口连接器,且该至少一个接口连接器可为电连接器。此外,对象接口可包括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另外,对象接口可包括共同插头(例如,微USB连接器等),其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的端口。对象接口也可包括接口传输路径,其经配置以附接至共同插头及(若干)接口连接器以连接该共同插头及该(若干)接口连接器。因此,接口传输路径可经配置以至少在(若干)接口连接器与共同插头之间传输数据或电力。例如,对象接口可为桌面计算机的情况,且可包括经配置以附接至桌面计算机的微USB端口(例如,代替微USB电缆)。对象接口的接口传输路径可包括复数个导电路径,且该复数个导电路径的各者可对应于包括共同微USB电缆的复数个线。因此配置,接口传输路径可至少在微USB端口与对象接口的接口连接器之间传输数据或电力。相应地,复数个设备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及安装设备的设备传输路径可经配置以与微USB电源/数据标准兼容,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平板计算机可经由安装设备充电和/或与安装设备交换数据。
在图20A的实施例中,对象接口620的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包括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的端口(未显示)的三个接口连接器606及共同插头604。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可包括连接器接针(在下文中,将复数个连接器接针称为“连接器接针群组”),且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各连接器接针)可经配置以在各自延伸连接器位置与回缩连接器位置之间移动。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经配置使得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各连接器接针)可藉由各自连接器延伸组件(例如,弹簧等)施加的各自连接器延伸力而偏置朝向各自延伸连接器位置(例如,远离充电器支撑件601且朝向安装设备610)。(图20B中显示由充电器支撑件601包括的连接器接针群组。)接口传输路径607可连接共同插头604及接口连接器606,且接口传输路径607可包括复数个导电路径(例如,线等)。由接口传输路径607包括的各导电路径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在此实施例中,三个)的各自接口连接器606及由共同插头604包括的对应电接触点(例如,连接器或等效物)。接口传输路径607可嵌入于充电器支撑件601内,且充电器支撑件601可部分包括非导电材料且可使接口传输路径607的各导电路径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对象接口620的其它组件绝缘。在其它实施例中,接口传输路径607可为对象接口的各别组件且可包括绝缘线或线束等。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经配置使得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626的表面开口678可滑动地接纳时,共同插头604实质上与待安装对象的端口对准,使得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626完全接纳时,共同插头604可由待安装对象接纳。另外,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包括适配器端口603,且适配器端口603可经配置以接纳外部共同连接电缆(例如,USB、微USB等;未显示),当共同插头604由对象接纳(例如,连接至其)时,其等可用以经由充电器支撑件601至少将数据或电力传输至对象。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经配置使得当外部共同连接电缆及安装设备610两者皆连接至充电器支撑件601时,对象仅自外部共同电缆或安装设备610的任一个接收数据和/或电力。适配器端口603可经配置以实质上与对象的端口相同(例如,若对象具有微USB端口,则适配器端口603可为微USB端口),或适配器端口603可经配置以支持与对象的端口不同的连接类型(例如,在对象具有微USB端口的条件下,适配器端口603可为USB端口等)。在适配器端口603经配置以支持与对象的端口不同的连接类型的条件下,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用作对象的适配器,使得对象可经由充电器支撑件601而与不同连接类型相容。此可将额外优点提供给用户,因为用户可偏好使用与固有地与对象的端口兼容的类型不同的类型的外部共同连接器电缆来对对象进行充电。无论对象接口的适配器端口603是否实质上与对象的端口相同,适配器端口603皆可将优点提供给用户,因为用户可连接外部共同连接电缆以例如将电力和/或数据传输至对象,而不必自对象接口620移除充电器支撑件601而进行此。
替代地或额外地,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经配置使得可自对象的端口移除共同插头604,而充电器支撑件601的位置相对于腔675及安装设备610的位置实质上保持不变(即,而接口连接器606相对于腔675的位置保持不变)。例如,充电器支撑件606可包括接头602,且接头602可为可挠的。接头602可为机械接头或可为包括可挠材料(例如,橡胶、聚硅氧等)的充电器支撑件601的一部分。因此,共同插头604可自对象的端口移除且可经由接头602枢转地移动以容许接取对象的端口。当用户希望快速地且容易地接取对象的端口而无需自对象接口620移除充电器支撑件601时,可期望此功能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601可配置为可挠的(例如,完全由可挠材料构成),且因此可配置为至少部分适用于对象和/或对象接口的形状和/或轮廓。例如,充电器支撑件601的本体可包括一种或多种可挠材料(例如,橡胶、聚硅氧等),且接口传输路径607可配置为可挠的。因此,共同插头604可连接至对象,且如所需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包覆对象的周长(例如,隅角)。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601可配置有黏着材料(例如,奈米泡沫层、微型吸垫、非永久黏性黏着剂等),使得充电器支撑件601可释放地黏着至对象或对象接口。
在其它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可包括适配器接触件(除共同插头604的外或代替共同插头604),适配器接触件可经配置以附接至与待安装对象的端口兼容(即,经配置以附接至其)的外部端口适配器。参考图21,显示系统700,其可包括安装设备710及对象接口720,且对象接口720可包括充电器支撑件701。充电器支撑件701可包括适配器接触件703,其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外部端口适配器(未显示)。外部端口适配器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的端口(例如,经由可类似于共同插头604的插头),且可包括经配置以附接至充电器支撑件的适配器接触件703的接纳接触件。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的适配器接触件及外部端口适配器的接纳接触件可经配置以磁性地附接。因此,对象接口的适配器接触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磁体。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可相对于对象及外部端口适配器配置(附接至物件的端口)使得当充电器支撑件由中心对象表面接纳时,充电器支撑件的适配器接触件及外部端口适配器的接纳接触件磁性地附接。(充电器支撑件的)适配器接触件与(外部端口适配器)的接纳接触件的磁性附接可在对象接口与对象之间(及相应地,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
再次参考图20A,安装设备610的接合部件614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605。相应地,在各个实施例中,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614’、614”)可经配置以支撑至少一个电连接器(即,复数个设备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因此,设备连接器605可为电连接器。在图20A中描绘的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器605可由接合部件组件614’的面688’支撑,当接合部件614呈接合状态时,接合部件组件614’的面688’可界定接合部件614的外部极限位置OL(即,当接合部件呈延伸状态时,接合部件组件距底座表面680最远)。设备连接器605可包括设置成同心配置且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复数个环接触件(在下文中称为“同心环组”),且面688’可由非导电材料构成。在不同实施例中,同心环组可与接合部件的面齐平,可凹进于接合部件的面内,可自接合部件的面突出,或可界定弯曲表面。(在图20A中,环接触件经配置以实质上与接合部件的面688’齐平,且图26显示由弯曲表面界定的同心环组)。安装设备610可包括设备传输路径689,其可经配置以附接至设备连接器605及标称组件681。标称组件681可为电源适配器、充电装置、电和/或数据端口、印刷电路板等。设备传输路径689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例如,图20A中包括线束的线),且各导电路径可附接至复数个设备连接器605的各自设备连接器605。设备传输路径689可将设备连接器605连接至标称组件681的一个或多个电接触点(例如,电接针或类似者等)。图20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640’、640”系环状以容纳设备传输路径689穿过其而至标称组件681的通路。设备传输路径689可为可挠的(例如,线束)且可经配置以在接合部件614沿接合线Le在外部极限位置OL(延伸状态)与底座极限位置BL(回缩状态)之间移动时,最小化其对接合部件614的影响(例如,设备传输路径689可配置为松弛的)。
如所述,对象接口的接口连接器可相对于安装设备的设备连接器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因此,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接口连接器可经由中心对象表面的腔用于安装设备。再次参考图20A,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626完全接纳时,由充电器支撑件601包括的接口连接器606可经由中心对象表面626的腔675用于安装设备610。接口连接器606可经配置以与由安装设备610的接合部件614的面688’支撑的设备连接器一致。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中心对象表面626可经由腔675接纳接合部件614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安装磁体640’及第三安装磁体641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引起接口连接器606及设备连接器605接合,且接口连接器606与设备连接器605的接合可在安装设备610与对象接口620(及相应地,待安装对象)之间建立电连接。
如所述,系统600可经配置使得复数个设备连接器605的各者可接合对象接口620的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对应接口连接器606,使得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可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之间建立电连接。可接合以建立电连接的对象接口及安装设备的组件可以数种方式体现。
在图20A中描绘的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器605可由同心环组(如上文描述)包括,且接口连接器605可由可由充电器支撑件601支撑的连接器接针群组(如上文描述且如图20B中所示)包括。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连接器接针群组的各连接器接针)可接合设备连接器605的对应设备连接器605(同心环组的对应接触环),使得可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之间建立电连接。在接合部件614的第二安装磁体640’与对象接口620的第三安装磁体641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引起接合接合部件614及充电器支撑件601,且在第二安装磁体640’与第三安装磁体641之间产生的接合力可经配置以大于施加于由充电器支撑件601包括的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各连接器接针)的复数个连接器延伸力,使得当接合部件614(经由接合部件组件614’)与充电器支撑件601接合时,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可移动朝向回缩连接器位置。换言之,在充电器支撑件601与接合部件614的面688’之间产生的接合力可压缩充电器支撑件601与设备连接器605之间的接口连接器606。因此,当对象与安装设备610完全接合(例如,安装至其)时,设备连接器605(同心环组)及接口连接器606(连接器接针群组)可接合,使得在安装设备610与对象接口620之间产生电连接,且系统600可经配置使得在对象接口620或安装设备610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对象接口620或安装设备610的该至少一个的另一个的旋转移动期间,可维持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的电连接。
相应地,在其它实施例中,系统的组件的任务可有效地反转:设备连接器可包括连接器接针群组,且接口连接器可包括对应同心环组。在任一情况中,接口连接器606及设备连接器605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或安装设备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对象接口或安装设备的该至少一个的另一个旋转时,可维持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已建立的电连接。
图20A中所示的系统600的一些实施例可经配置使得包括设备连接器605的接合部件组件可绕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旋转。在此类实施例中,安装设备610可包括滑环6890,其可经配置以附接至设备传输路径689,且滑环6890可经配置使得在接合部件614相对于底座表面680的旋转移动期间,设备传输路径689未变得缠结或扭曲。在其它实施例中,接合部件614可经配置以相对于中间表面612和/或底座表面680具有固定位置,因而安装设备610可经配置而不具有滑环6890。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设备连接器和/或(若干)接口连接器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因此,(若干)设备连接器和/或(若干)接口连接器可藉由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磁性组件施加的一种或多种连接器控制力而在各自回缩连接器位置与各自延伸连接器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在图20A及图20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口连接器606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藉由在接口连接器606与第三安装磁体641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而移动朝向回缩连接器位置。(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626完全接纳时,接口连接器606可与充电器支撑件601齐平或凹进于其内。)在第二安装设备640’与接口连接器606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经配置以比在接口连接器606与第三安装磁体641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更强,因而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接口连接器606可移动朝向延伸连接器位置且可接合设备连接器605。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连接器606及设备连接器605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620相对于安装设备610滑动或滑等时,可维持电连接(例如,实质上不中断或不受干扰)。此滑移动可界定线性滑距离且可响应于施加外力于系统(无论有意或无意)而发生。例如,当与对象相互作用时,该对象的用户可有意地施加外力于系统以引起对象接口相对于安装设备的滑移动(如上文关于图19描述),或滑移动可回应于经由无意撞击或重击施加于系统600的无意外力(例如,冲突等)而发生。此外,在系统的实施例中,系统600可经配置使得滑移动可回应于重力而发生,其中此滑移动可为功能性的较佳及经量测形式(上文也关于图19描述)。因此,最大线性滑距离S(图22中描绘)相对于系统的其它经选取组件及容限可为可预测的(即,可计算的)(例如,藉由量测腔675的周长对接合部件614的周长之间的差)。因此,由对象接口和/或安装设备包括的(若干)环接触件的宽度可相对于最大线性滑距离S-且相对于(若干)对应连接器接针的宽度(例如,接触表面积)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在对象接口的整个滑移动内,可维持电连接(例如,实质上不中断或不受干扰)。
在其它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器605可包括连接器接针群组,且接口连接器606可包括同心环组。参考图23,接口连接器606(同心环组)可由界面转盘6013的前表面6015支撑,且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经配置以接纳接口转盘6013,使得接口转盘6013可独立于充电器支撑件601及对象接口旋转。对象接口620可经配置使得当充电器支撑件601由中心对象表面626完全接纳时,接口转盘6013可与中心对象表面626的腔675对准,使得当将对象接口620安装至安装设备610时,接口转盘6013可与安装设备610的接合部件614接合。接口转盘6013可包括复数个贯穿接针(图中未显示),且该复数个贯穿接针的各者可经配置以附接至接口连接器606的对应接口连接器606,且可自接口转盘6013的后表面6017突出。充电器支撑件601进一步可包括至少一个宽环(其可以类似于环接触件的方式配置),且复数个宽环6060可配置成同心配置。接口转盘6013的复数个贯穿接针的各者可经配置以接触宽环6060的对应宽环。此外,复数个宽环6060的各者可界定大于接口连接器606(在此实施例中,由环接触件包括)的对应接口连接器606的宽度的宽度,且复数个宽环6060的各者可经配置以附接至接口传输路径607的对应导电路径。
界面转盘6013可经配置以可在充电器支撑件601的薄腔室6065内移动。相应地,界面转盘6013的前表面6015可经配置以可在由充电器支撑件601的边界边缘6069界定的运动范围内移动,且接口转盘6013的移动可受限于充电器支撑件601的边界边缘6069与接口转盘6013的凸起边缘6016之间的接合。因此,接口转盘6013可经配置以可相对于充电器支撑件601移动(旋转地、横向地)。边界边缘6069、凸起边缘6016及复数个宽环6060的各者的各自宽度可相对于较佳或可容许最大线性滑距离S(如上文描述)配置,使得在对象接口620相对于安装设备610的滑移动内,可维持在接口连接器606与设备连接器605之间已建立的电连接。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完全接合(例如,安装至其时),接口转盘6013可与接合部件614接合,且可根据接合部件(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组件)移动。例如,在整个滑移动内,接口转盘6013(及接口连接器606)可根据接合部件614移动。相应地,由接口转盘6013包括的贯穿接针可经配置以在整个滑移动、旋转移动等内保持与宽环6060接触,使得在整个滑移动、旋转移动等内可维持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之间的电连接。因为由宽环6060界定的同心环组可相对于最大线性滑距离S(例如,而非由接口连接器606包括的同心环组)配置,所以由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界定的表面积可较小。因此,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可配置成接近使得由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界定的占用面积(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由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占据的接口转盘6013的部分)可较小,因为由接口连接器606包括的各自环接触件的各者可未界定(例如,需要)经配置以容纳最大线性滑距离S的各自宽度。相应地,由对应复数个设备连接器605界定的占用面积可较小,因为设备连接器605(例如,连接器接针)可配置成接近而与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位置对应。此外,因为由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界定的表面积可较小,所以接口转盘6013可包括(例如,可具有用于其的室)更多个接口连接器606(即,更多个总环接触件)。同样地,接合部件614可包括更多个设备连接器605(例如,在相同可用空间内)。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转盘6013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相对于接合部件614配置使得接口转盘6013接近于接合部件614引起接口连接器606实质上与设备连接器605自动对准,使得当接口转盘6013与接合部件614接合时,可建立电连接。因此,接合部件614(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的接合部件组件)可包括经配置以有利于接口连接器606与设备连接器605的对准的磁体。
在系统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期望接口连接器606与设备连接器605的磁性对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器605及接口连接器606可各自包括连接器接针群组,且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由接口连接器606包括的连接器接针群组可经配置以与由设备连接器605包括的连接器接针群组一致。参考图24,其显示对象接口620的充电器支撑件601及安装设备610的(仅)一部分,安装设备610的设备连接器605可包括可由接合部件614的面688’支撑的连接器接针群组,且对象接口的接口连接器606可包括可由接口转盘6013支撑的连接器接针群组。接口转盘6013可经配置以相对于充电器支撑件601(旋转地、横向地等)移动(如上文描述)。接合部件614的面688’可包括凹陷689,且设备连接器605实质上可凹进于该凹陷689内。相应地,接口连接器606可由接口转盘6013的前表面6015支撑,且后表面6015可经配置(例如,经塑形)以与接合部件614的凹陷689一致,使得当前表面6015由凹陷689接纳时,设备连接器605可接合接口连接器。
图24中所示的接口转盘6013可相对于充电器支撑件601移动,因而当接口转盘6013与接合部件614的面688’完全接合时(即,当接口转盘6013的前表面6015由凹陷689接纳且接口连接器606与设备连接器605之间已建立电连接时),对象接口620可绕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旋转。此外,图24中所示的接口转盘6013及接合部件614的面688’的各者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因而接口连接器606及设备连接器605可经配置(例如,相对于彼此)以实质上在接口转盘6013与接合部件614接合之前自动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转盘6013可支撑至少一个相关磁体,且接合部件614的面688’可支撑至少一个相关磁体。由接口转盘6013支撑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可相对于由接合部件614的面688’支撑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配置,使得接口转盘6013接近于面688’可引起接口转盘6013移动至其中接口连接器606及前表面6015可与设备连接器605及凹陷689对准的位置,使得接口连接器606及设备连接器605可接合,使得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614的面688’可经配置以可移动(例如,旋转地;或旋转地、横向地等,以类似于接口转盘6013的配置,如上文描述),且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使得设备连接器605及接口连接器606实质上在安装过程期间自动对准。因此,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安装设备配置使得接口连接器及设备连接器实质上可在接口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器的接合之前自动对准。
相应地,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可在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建立电连接,而不管当对象接口沿接合线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的定向。
在其它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与安装设备接合使得建立第一接合位置,且在该第一接合位置中,可不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经安装对象可移动使得可建立以第二接合位置,且在该第二接合位置中,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例如,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包括由充电器支撑件601的前表面(其可与图24中所示的前表面6015相同)支撑的连接器接针群组,且因此接口连接器606相对于充电器支撑件601可处于固定位置(例如,非可移动)。因此,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可附接至接口传输路径607的对应导电路径。在此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合位置中,充电器支撑件601及接合部件614(其可与图24中所示的接合部件相同)的面688’可接合,且在第一接合位置中,充电器支撑件601的前表面及凹陷689可未对准。因此,对象接口620(及充电器支撑件601)可绕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旋转,使得建立第二接合位置,且在该第二接合位置中,充电器支撑件601的前表面可与凹陷689对准,使得前表面可由凹陷689接纳(即,旋转至其中前表面配合凹陷689的位置)。因此,在第二接合位置中,接口连接器606及设备连接器605可接合,且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相应地,在此类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601的前表面可相对于凹陷689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或安装设备的任一个可相对于对象接口或安装设备的另一个旋转,以使系统自第一接合位置移动至第二接合位置,使得可建立电连接。例如,可选取充电器支撑件601的前表面及凹陷689的形状,以容许发生旋转移动(例如,自第一接合位置至第二接合位置),直至建立此对准及配合以建立电连接。
在系统的各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器及接口连接器的放置可不同。参考图25,安装设备的设备连接器605可由接合部件614的延伸部698支撑(显示为呈延伸状态),且对象接口的接口连接器606可由中心对象表面626的延伸表面623支撑。(图中为绘示的目的并未显示对象接口的此类组件)。接口连接器606可包括复数个连接器接针(在此实施例中,三个),且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即,各连接器接针)可经配置以可在各自延伸连接器位置与回缩连接器位置之间移动(如先前描述)。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可藉由各自连接器延伸组件(例如,弹簧)施加的各自连接器延伸力而偏置朝向各自延伸连接器位置(例如,远离延伸表面623的支撑表面且朝向延伸表面623的相对部分)。
当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接合部件614可由对象接口620的延伸表面接纳,且当接合部件614由延伸表面623接纳时,接口连接器606可经由与接合部件614的面688的接触而移动朝向回缩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的面688的边缘(即,面688与延伸部698之间的相交位置)可经配置(例如,经塑形、经修圆等)以有利于接口连接器606在接合期间移动朝向回缩位置。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者可界定各自延伸位置,且接口连接器606界定的各自延伸位置的各者可不同。相应地,复数个设备连接器605的各者可凹进于延伸部698的各自通道内(各信道可类似于图19中所示的通道608)。各通道可界定深度,且各各自通道的深度可对应于对应设备连接器的深度。此外,通道的各者的深度(及相应地,复数个设备连接器的各者深度)可不同。接口连接器606的各自延伸位置可相对于延伸部698的通道的各自深度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在接合期间在复数个接口连接器606的一部分可移动经过复数个设备连接器605的一部分时,设备连接器605的此凹进及交错配置可防止对象接口的组件(例如,某些接口连接器)与安装设备的组件(例如,某些设备连接器)之间的非所要接触和/或连接。
在图25的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626可包括接口传输路径607(未显示)及共同插头604。在其它实施例中,充电器支撑件可经配置以支撑接口连接器606而呈图25中所示的配置。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在其中将对象接口620内建于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等)的壳体或围封壳中的实施例中,接口传输路径607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电路板或由对象包括的其它电组件。
在其它实施例中,接合部件的面的一部分可界定弯曲表面,且该弯曲表面可支撑至少设备连接器。参考图26,安装设备系显示为呈闲置(例如,未接合)配置,其中接合部件位于回缩位置中。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的面的一部分可界定弯曲表面,且该弯曲表面可支撑配置成同心配置(例如,配置为同心环组)的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图26中所示的安装设备配置使得对象接口的充电器支撑件、中心对象表面或另一组件可支撑经配置以与由接合部件包括的弯曲表面一致,且由充电器支撑件、中心对象表面或对象接口的另一组件支撑的对应弯曲表面可支撑对应复数个接口连接器(例如,同心环组、接针群组等),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
如先前所述,安装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因此,所公开的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的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建立待安装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此外,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的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建立对象接口与用于充电对象的安装设备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
根据待安装对象的充电兼容性(即,无论对象是否包括无线充电组件;例如,线圈对象对非线圈对象)以及对象的配置(例如,无线充电组件所定位的处,无论对象是否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等),由系统包括的对象接口的配置可不同。例如,取决于对象的配置,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将无线充电功能性、安装功能性(例如,对于未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对象)或无线充电功能性及安装功能性两者添加至该对象。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依各种方式调适待安装对象的无线充电功能性。
参考图27A,提供用于安装对象且对其进行无线充电的系统800。系统800可包括安装设备810及对象接口820。安装设备810可包括中间表面812、底座表面880(图27B中所示)及接合部件814。接合部件814可包括配置成嵌套及伸缩式配置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814’及814”,且接合部件814可经配置以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图27A显示接合部件814呈延伸状态。
如图27B中所示,其描绘当安装设备810与对象接口820完全接合时系统800的横截面视图,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840’及840”分别可由接合部件组件814’及814”支撑。第二安装磁体840’可包括铁金属环,且第二安装磁体840”可包括永久环磁体。中间表面812可支撑包括四个磁体830的第一安装磁体。底座表面880可支撑控制组件(未显示),且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814(即,接合部件组件814’及814”的各者)偏置朝向回缩状态。
安装设备810可包括无线充电装置,且该无线充电装置可经定位而接近于目标安装区域,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无线充电装置可在兼容无线充电组件的充电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安装设备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可包括复数个组件。在图27A及图27B中描绘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可包括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及传输器电路板(未显示)。因此,由安装设备810支撑的无线充电装置可能够对接近于该无线充电装置的兼容电子装置无线充电。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可由接合部件814支撑,传输器电路板(未显示)可由底座表面880支撑,且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及传输器电路板可经由设备传输路径889(例如,线或线束)连接。
安装设备810可包括第一屏蔽组件8411,且该第一屏蔽组件8411可由接合部件814支撑。第一屏蔽组件8411可经配置使得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可由第一屏蔽组件8411部分围封。
对象接口820可为未经配置以参与无线充电关系(即,非线圈对象)的移动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等)的壳体,且对象接口820可包括经配置以附接至移动电子装置(例如,待安装对象)的中心对象表面826。中心对象表面826可经配置以支撑第三安装磁体,且该第三安装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磁体831及841。在此实施例中,磁体831可包括具有中心开口的圆角铁金属板(即,孔在板的中心中),且磁体841可为经配置以附接至铁金属板的永久环磁铁。对象接口820可包括第二屏蔽组件8412,且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组件8412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第三安装磁体831及841。
对象接口820可包括无线充电装置,且由对象接口820包括的该无线充电装置可包括复数个组件。在此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可包括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及接收器电路板(未显示),且接口传输路径807(例如,线)可经配置以连接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及接收器电路板。第二屏蔽组件8412可经配置使得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可由第二屏蔽组件8412部分围封。
由对象接口820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可相对于由安装设备810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配置,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810接合时,可建立对象接口820与安装设备810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换言之,由对象接口820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可经配置以与由安装设备810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兼容。例如,各无线充电装置可根据无线充电规范(例如,Qi、Powermat等)配置以确保兼容性。
由对象接口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可相对于由安装设备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或安装设备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对象接口或安装设备的该至少一个的另一个旋转时,可维持安装设备与对象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例如,由对象接口820包括的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820与安装设备810接合时,实质上绕接合部件814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
磁体831可相对于磁体830及磁体840”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820接近于安装设备810时,可在磁体831与磁体830及840”之间产生吸引力,且磁体841可相对于磁体840’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820接近于安装设备810时,可在磁体841与磁体840’之间产生吸引力。因此,如图27B中所示,在第二安装磁体840’(在此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的任一个)与第三安装磁体(在此实施例中,特定为磁体841)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引起第二安装磁体841’与第三安装磁体的接合,且由接合部件814’界定的深度可相对于由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的充电范围配置,使得当第二安装磁体840’与第三安装磁体接合时,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可在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的范围内。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在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的充电范围内接近于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可建立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与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与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之间建立的无线充电关系可为感应充电关系,且在第二安装磁体840’与第三安装磁体之间产生的接合力可使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的位置维持在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的充电范围内。
中心对象表面826可经配置以支撑接收器电路板(未显示)及共同插头(例如,微USB插头等;未显示),且共同插头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820附接至对象时附接至待安装对象的端口。接口传输路径807可经配置以附接至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电路板及共同插头的各者。因此,对象接口820可经配置使得经由无线充电关系传送的能量可藉由接收器电路板转换为电流,且可经由共同插头传送以对对象充电。以此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820可用作对象的无线充电适配器。
如图27A及图27B中所示,第二屏蔽组件8412可经配置以与第一屏蔽组件8411一致,使得当对象接口820与安装设备810完全接合时,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及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实质上可由第二屏蔽组件8412及第一屏蔽组件8411完全围封。实质上将接收器线圈组件8402及传输器线圈组件8401完全围封于由第二屏蔽组件8412及第一屏蔽组件8411构成的围封壳内可相对于由安装设备810和/或对象接口820支撑或与安装设备810和/或对象接口820相关联的其它铁磁性组件及/磁场隔离与无线充电关系相关联的无线充电场(例如,磁场)。换言之,第二屏蔽组件8412及第一屏蔽组件8411可经配置使得由第二屏蔽组件8412及第一屏蔽组件8411构成的围封壳可经配置以导引、阻挡与安装设备的铁磁组件(例如,安装磁体等)相关联的可干扰无线充电场的磁场和/或磁通线或使其转向等,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810接合时,可建立对象与安装设备810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因此,由第二屏蔽组件8412及第一屏蔽组件8411构成的围封壳可保护与无线充电关系相关联的无线充电场的完整性。
在系统的其它实施例中,由安装设备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为接收器装置(例如,可包括接收器线圈组件),且由对象接口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为传输器装置(例如,可包括传输器线圈组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线圈物件。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安装设备配置,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部分或完全接合时,由对象包括的兼容无线充电组件可定位于由安装设备包括的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范围内。
在其它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线圈对象,且可包括复数个无线充电组件,其等经配置以使由线圈对象包括的无线组件的功能性适用于对象接口上的所要位置。例如,若待安装对象为线圈对象(其包括未与该线圈对象的对称轴线对准的接收器线圈组件),则对象接口可包括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及第二无线充电装置。第一无线充电装置可为无线传输器装置且可与由线圈对象包括的接收器组件对准,且第二无线充电装置可为经配置以附接至第一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接收器装置。因此,第二无线充电装置可经配置以仿真由线圈对象包括同时相对于例如由安装设备包括的无线充电装置占据所要位置的接收器线圈组件的功能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使线圈对象适用于非无线充电安装设备,诸如图20A中描绘的安装设备610。例如,对象接口可支撑充电器支撑件,且充电器支撑件的第一侧可包括无线传输器装置。无线传输器装置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附接至线圈对象时接近于由线圈对象包括的无线接收器组件。充电器支撑件的第二侧可包括复数个接口连接器,且该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可相对于由安装设备包括的复数个设备连接器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在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建立电连接。因此,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且建立电连接时,充电器支撑件可经配置以对线圈对象无线充电,且由充电器支撑件包括的无线传输器装置可由该电连接供电。当例如移动电子装置不包括充电端口且无线充电及安装解决方案不可用时,可期望此功能性。
在各个实施例中,由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例如,经由安装磁体、控制组件、标称铁金属组件等)包括的磁体可相对于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配置,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可建立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无线充电关系。换言之,可干扰与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相关联的无线充电场(例如,机电场)的安装设备的组件可相对于该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配置使得无线充电场不受干扰(即,适当作用)。例如,第一安装磁体及第二安装磁体可相对于该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定位,使得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各自安装磁体相关联的磁场实质上不干扰与该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相关联的无线充电场(例如,与其重迭)。替代地或额外地,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例如,经由屏蔽材料、磁导、帽等的配置)使得实质上可防止来自由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包括的铁磁组件和/或磁场的干扰。
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复数个无线充电装置,且该复数个无线充电装置的各者可根据无线充电规范(例如,Qi、Powermat等)配置。因此,包括复数个无线充电装置的安装设备可支持复数种无线充电标准(例如,安装设备可与Qi及Powermat装置两者兼容)。例如,由接合部件支撑的无线充电装置可根据第一无线充电规范(例如,Qi)配置,且由中间表面支撑的无线充电装置可根据第二无线充电规范(例如,Powermat)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无线充电装置的各者可相对于复数个目标安装区域的各自安装区域定位,使得可在安装设备与待安装的复数个对象之间建立复数个无线充电关系。换言之,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可同时安装复数个对象且对其等无线充电,且各对象可与不同无线充电标准兼容。
且在其它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安装设备的组件可内建于现有无线充电基地台中或其附近,以将安装功能性添加至该无线充电基地台。
安装设备或系统可包括模块化组件。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化组件。同样地,对象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化组件。
安装设备的任何组件、特征、组件群组、部分等可配置为模块化的。例如,接合部件、中间表面、底座表面、控制组件、第一安装磁体、第二安装磁体、外壳、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和/或标称组件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同样地,在各个实施例中,对象接口的任何组件、特征、组件群组、部分等可配置为模块化的。例如,充电器支撑件、转盘(下文更详细描述)、接口控制组件、第三安装磁体、中心对象表面、次要对象表面、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和/或标称组件可配置为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
取决于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系统中存在的模块化组件的数目和/或类型以及(若干)模块化组件的(若干)配置(例如,相对定位等),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系统的功能性可不同。例如,包括第一模块化设备组件的安装设备可具有第一设备功能性。由安装设备包括的第一模块化设备组件可被移除且由第二模块化设备组件取代,且第二模块化设备组件可与第一模块化设备组件不同。因此,包括第二模块化设备组件的安装设备(即,相同安装设备)可具有第二设备功能性,且该第二设备功能性可与第一设备功能性不同。同样地,包括第一模块化接口组件的对象接口可具有第一接口功能性,且包括第二模块化接口组件的对象接口可具有第二接口功能性。此外,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的配置,由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构成的系统(如上文描述)可具有第一系统功能性(例如,源于具有第一设备功能性的安装设备与具有第一接口功能性的对象接口的接合的安装功能性)、第二系统功能性(例如,源于第一设备功能性及第二接口功能性)、第三系统功能性(例如,源于第二设备功能性及第一接口功能性)或第四系统功能性(例如,源于第二设备功能性及第二接口功能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功能性可对应于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安装至其)时介于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的第一总接合力,第二系统功能性可对应于第二总接合力,第三系统功能性可对应于第三总接合力,等。因此,系统的总接合力可为可调整的。同样地,安装设备的总接合力可为可调整的。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在无至少一个模块化设备组件的情况下作用(例如,有用地、期望地和/或以规定方式;然而安装设备的功能性(包含安装功能性)可不同)。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在无至少一个模块化接口组件的情况下作用。此外,系统可在无至少一个模块化设备组件和/或无至少一个模块化接口组件的情况下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化组件。接合部件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替代地或额外地,接合部件的面或接合部件组件的面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组件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例如,模块化接合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诸如接合部件组件)可包括网状材料,诸如网状配置的金属链节或织物,且该网状材料可经配置以容许实质上固定配置的接合部件的面和/或第二安装磁体的移动,接合部件组件可不容许。
此外,第二安装磁体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可配置为接合部件的模块化组件。此外,第一安装磁体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可配置为中间表面的模块化组件。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表面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额外地或替代地,控制组件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可配置为紧固件。
安装设备可包括舱,且该舱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复数个舱。
安装设备可包括模块化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以由安装设备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接纳,且模块化外壳可相对于安装设备的该至少一部分配置,使得当模块化外壳附接至安装设备的该至少一部分时,在模块化外壳与安装设备的该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摩擦力。此外,摩擦力可经配置使得模块化外壳可释放地附接至安装设备的该至少一部分而无需紧固件。
参考图28A,显示安装设备910,且安装设备910可包括复数个模块化组件。安装设备910可包括模块化接合部件914,且接合部件914可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中间表面912。例如,模块化接合部件914可经配置以在接合部件914呈回缩状态时由中间表面912经由中间表面912的第一顶部开口991可滑动地接纳。同样地,接合部件914可经由第一顶部开口991移除。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914可螺合至、卡扣至(以及其它方式)中间表面912中。
如图28A及图28B中所示,接合部件914可包括配置成嵌套及伸缩式配置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在此实施例中,五个),且第二安装磁体940可由接合部件组件的面988’支撑。因此,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磁体940可为可移除的,因为其系由配置为安装设备910的模块化组件(如上文所述)的接合部件914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模块化第二安装磁体,因而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接合部件。例如,包括第二安装磁体的接合部件组件可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构成接合部件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的另一个。替代地或额外地,支撑第二安装磁体的接合部件组件的面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例如,模块化面可螺合、卡扣等至接合部件组件的延伸部中及其外。
安装设备910的中间表面912可支撑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930,且第一安装磁体930可包括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磁体(在此实施例中,六个)的固持板。在此实施例中,固持板可包括不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材料(例如,橡胶、塑料等)。中间表面912可经配置以经由中间表面912的第一顶部开口991可滑动地接纳第一安装磁体930。因此,第一安装磁体930可经由第一顶部开口991移除,且相应地,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930可配置为安装设备910的模块化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支撑复数个磁体的复数个模块化固持板。
在此实施例中,安装设备910可包括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中间表面912的舱913。相应地,舱913可配置为安装设备910的模块化组件。安装设备910可包括模块化底座表面980,且底座表面980可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舱913。在图28A中描绘的实施例中,底座表面980经配置以经由控制组件960可释放地附接至舱913。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控制组件960可配置为紧固件。另外,控制组件960可经配置以施加控制力于第二安装磁体940,其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914偏置朝向回缩状态。
图28A中所示的安装设备910可包括模块化外壳982。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以按应用完全或部分围封安装设备的其它组件。图28B显示当接合部件914呈延伸状态且安装设备910的其它组件实质上由外壳982完全围封时的安装设备910。接合部件的面988’可经配置以在接合部件914呈回缩状态时与外壳982齐平。额外模块化外壳可按应用以各种方式配置。例如,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以界定至少一个接取开口,使得模块化外壳经配置以容许对由安装设备支撑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或组件(例如,端口、输入装置等)的接取。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外壳可支撑安装设备的额外特征、功能性和/或组件,诸如无线数据天线、无线射频、输入装置和/或实质上可类似于或可经配置以支持安装设备的组件(例如,安装设备的任何特征或组件,下文更详细列出)的功能性的额外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模块化外壳可包括相对较软且易弯材料,诸如橡胶,使得模块化外壳经配置以保护安装设备免受诸如掉落、敲击或振动的突然冲击。且在其它实施例中,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撑用于将安装设备附接至安装表面的紧固件。
继续参考图28A,舱913可经配置以支撑可互换组件981,且舱913可经配置以经由舱913的第二顶部开口992可滑动地接纳可互换组件981。因此,可互换组件981可经配置以可经由第二顶部开口992移除(图28A中为绘示的目的将可互换组件981显示为呈部分插入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舱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可互换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舱可经配置以接纳场操纵组件、卡或第一安装磁体的任一个,且舱可使可互换组件适用于安装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舱可包括复数个电连接器,其等支持需要与设备传输路径的电连接的可互换组件(例如,卡等)的功能性。此外,舱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撑插头、连接器、输入-输出端口等。无需电连接的其它可互换组件(诸如场操纵组件或第一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避免与由舱包括的复数个电连接器接触,或可使用非导电组件或材料配置使得安装设备的设备传输路径的功能性实质上不受非电可互换性的附接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互换模块化设备组件可为安装系统的共同组件。因此,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支撑可互换模块化设备组件。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支撑可互换模块化接口组件。例如,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支撑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且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可为安装系统的共同组件。
可互换组件981可经配置使得当可互换组件981附接至安装设备910时(即,在此实施例中,当由第二顶部开口992接纳时),与安装设备或系统相关联的总接合力改变。例如,可互换组件981可为场操纵组件,且场操纵组件的类型可按应用变化。例如,场操纵组件可按应用包括铁金属板、经配置以支撑至少一个磁体的塑料板、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铁金属帽的铝板等。因此,可互换组件981可相对于第一安装磁体930配置,使得当可互换组件981由第二顶部开口992接纳时,与第一安装磁体930相关联的磁场实质上改变,且当对象或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与第一安装磁体930相关联的磁场的实质改变可相当于安装设备或系统的总接合力的改变。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互换组件981可相对于安装设备910的其它组件(例如,第二安装磁体940、控制组件960等)配置,且可经配置以更改该等组件的功能性(例如,接合部件914的移动、控制力的强度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互换组件981可经配置以可沿接合线Le在前极限位置与后极限位置之间移动。例如,经配置以可移动的可互换组件可为场操纵组件。当对象与安装设备910完全接合且场操纵组件在前极限位置中时,在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接合力可大于当对象与安装设备910完全接合且场操纵组件在后极限位置中时在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接合力。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总接合力可经由可互换组件981在前极限位置与后极限位置之间的移动而调整。此外,安装设备910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与安装设备910接合时,可互换组件981可为可移动的。因此配置,用户可例如使场操纵组件移动至前极限位置,使得对象更牢固地附接至安装设备(例如,使得总接合力可更大,使得可产锁定接合力等),且用户可在使对象脱离之前使场操纵组件移动至后极限位置,使得对象与安装设备910的脱离可需要较小力。
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卡、输入装置、场操纵组件、电池组、电源、电源适配器、插头适配器、电源端口、机电机器、门闩锁、扬声器和/或灯(例如,LED等),且该至少一个卡、卡组件、输入装置、场操纵组件、电池组、电源、电源适配器、插头适配器、电源端口、机电机器、门闩锁、扬声器和/或灯(例如,LED等)可配置为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或可由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支撑。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可配置为智能型的。再者,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的任何模块化组件可按应用配置为智能型的。
例如,在图28A及图28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互换组件981可包括电池组、电源、电源供应器、电源适配器、卡、卡组件、储存驱动机、记忆卡读取器、数据端口、电源端口、无线数据模块(例如,WiFi模块、Bluetooth模块、蜂巢式模块等)和/或场操纵组件(如上文所述);底座表面980可经配置以支撑电源适配器、插头适配器、电池组、电源、电源供应器、记忆卡读取器、数据端口、电源端口、安装紧固件和/或安装适配器;接合部件914可经配置以支撑至少一个无线数据组件、无线数据模块、触觉传感器和/或灯;中间表面912可经配置以支撑至少一个近接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运动检测器、数字相机、无线数据组件、蜂巢式数据组件、无线数据模块、环境光传感器和/或灯;第一安装磁体930可经配置以支撑至少一个无线数据组件;且外壳982可经配置以支撑至少一个近接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运动检测器、数字相机、无线数据组件、无线数据模块、环境光传感器和/或灯。
此外,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包括第一功能性的第一模块化组件可与包括第二功能性的第二模块化组件互换。例如,第一顶部开口991及第二顶部开口992的各者可经配置以接纳第一安装磁体930或可互换组件981的任一个。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表面912、舱913和/或可互换组件981可为经配置以屏蔽卡或卡组件使其免受第一安装磁体930、第二安装磁体940和/或安装设备910的其它组件的磁性影响的场操纵组件。同样地,对象接口可包括场操纵组件,且该场操纵组件可经配置使得对象(诸如扬声器)经屏蔽而免受安装设备的磁性影响。
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一些模块化组件可需要电力。因此,模块化设备组件可相对于安装设备配置使得当模块化设备组件附接至安装设备时,可在模块化设备组件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同样地,模块化接口组件可相对于对象接口配置使得当模块化接口组件附接至对象接口时,可在模块化接口组件与对象接口之间建立电连接。相应地,模块化设备组件或模块化接口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器,且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对应电连接器。替代地或额外地,模块化设备组件或模块化接口组件可配置为无线地供电或充电。例如,模块化设备组件或模块化接口组件可包括接收器线圈组件,使得模块化设备组件或模块化接口组件可参与无线充电关系,诸如感应充电关系。此外,如所述,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可包括传输器线圈组件,且由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包括的传输器线圈组件可经配置以对由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包括的模块化设备组件和/或模块化接口组件无线地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设备组件或模块化接口组件可配置为安装系统的共同模块化组件。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共同模块化组件的配置而配置,使得共同模块化组件可释放地附接至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任一个。相应地,共同模块化组件可例如自对象接口移除且附接至安装设备,且反的亦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卡、模块化安装磁体和/或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可为安装系统的共同模块化组件。
此外,模块化可经配置使得模块化卡可释放地附接至实质上相同模块化卡,且可由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支撑(例如,若为共同舱)的舱可经配置以依可释放附接配置接纳模块化卡和/或复数个模块化卡。例如,复数个模块化卡的各者可包括至少复数个电连接器,其经配置以附接至由实质上相同模块化卡支撑的对应复数个电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电连接器可经配置以磁性地可释放地附接。
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的各者可经配置以磁性地可释放地附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可包括卡、传输路径及复数个电连接器,且包括卡、传输路径及复数个电连接器的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可配置为安装系统的共同模块化组件。例如,共同充电器支撑件可配置为对象接口及安装设备的可互换组件,且共同充电器支撑件可由对象接口的中心对象表面支撑且可由安装设备的底座表面支撑。
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安装系统的模块化组件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改变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系统的功能性。例如,外壳982可由既不影响磁性也不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材料(诸如铝、塑料等)构成。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982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在任一情况中,外壳982可经配置以按应用以规定方式影响安装设备的功能性。
例如,外壳982可相对于第一安装磁体930配置,使得与第一安装磁体930相关联的磁场实质上改变(例如,磁通线、力曲线、强度等的改变)。在一实施例中,塑料外壳982可支撑至少一个磁体,且由外壳982支撑的至少一个磁体可与第一安装磁体930协作,使得当外壳982附接至安装设备910时在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大于当外壳未附接至安装设备910时在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相应地,安装设备或系统的总接合力可更大。
或者,外壳982的一些配置可在安装设备与对象之间产生较小总接合力。例如,当对象与安装设备910接合时,相对较厚外壳982可增加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之间的较大距离可导致较小(即,较弱)总接合力。同样地,外壳982可界定弯曲表面,且当对象与安装设备910接合时,由外壳982界定的弯曲表面可增加第一安装磁体930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使得由安装设备支撑的磁体与由对象或对象接口支撑的磁体之间的气隙较大。在其它实施例中,外壳982可由对磁性作出响应的材料(例如,铁金属)构成,使得外壳982为磁体,如先前定义。额外地或替代地,外壳982可包括经配置以部分围封第一安装磁体930(或包括第一安装磁体930的复数个磁体的至少一个)的铁金属帽。因此,安装设备和/或安装系统的总接合力可经由模块化外壳982的附接、卸离或更换而调整。
事实上,因为在安装设备与对象(或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总接合力可完全或部分由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所包括的磁体的相对接近(例如,磁体之间的距离、深度、气隙等)以及与该等磁体相关联的(若干)各自磁场(例如,与磁体或磁体群组相关联的(若干)磁场的相对强度、形状等)决定,所以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总接合力实质上可经由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任何模块化组件的附接、卸离或更换而改变。
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包括第一功能性的第一模块化组件可与包括第二功能性的第二模块化组件互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开口991及第二顶部开口992的各者可经配置以接纳第一安装磁体930或互换组件981的任一个。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表面912、舱913和/或可互换组件981可经配置以屏蔽卡或卡组件使其免受第一安装磁体930、第二安装磁体940和/或安装设备910的其它组件的磁性影响。
以此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或系统的总接合力可藉由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930、模块化第二安装磁体940、模块化控制组件960或可互换组件981的附接、卸离或更换而改变。
接合部件或模块化接合部件的各个实施例可经配置以增强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功能性,且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安装过程及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相关联功能性可按应用以各种方式实行。因而,提供用于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该系统可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且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及安装设备。安装设备可包括中间表面,且中间表面可界定第一平面。安装设备进一步可包括机电接合部件,且机电接合部件可包括配置成嵌套及伸缩式配置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界定第二平面。机电接合部件进一步可包括设备接合闩锁。对象接口可包括中心对象表面,且中心对象表面可界定对准目标及接口闩锁腔。
由安装设备的机电接合部件包括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经配置以可沿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接合线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且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接近于安装设备及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与由中心对象表面界定的对准目标的实质对准引起机电接合部件使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沿接合线偏置。
在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接近于安装设备及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与由中心对象表面界定的对准目标的实质对准可引起机电接合部件使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沿接合线偏置朝向延伸状态。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接近于安装设备及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与由中心对象表面界定的对准目标的实质对准可引起机电接合部件使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沿接合线偏置朝向回缩状态。
由机电接合部件支撑的设备接合闩锁可经配置以沿设备闩锁接合线在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与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之间移动。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当设备接合闩锁及接口闩锁腔实质上未沿设备闩锁接合线对准时,设备接合闩锁偏置朝向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且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当设备接合闩锁及接口闩锁腔实质上沿设备闩锁接合线对准时,设备接合闩锁偏置朝向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
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沿接合线的移动可引起设备接合闩锁及接口闩锁腔实质上对准,使得对象接口及安装设备可锁定地接合以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第一接合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力可引起机电接合部件使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偏置朝向回缩状态,以产生用于将对象安装的安装表面的第二接合力。例如,至少一个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使对象接口偏置以接合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而产生第二接合力。
由机电接合部件包括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可包括延伸部及连结至该延伸部的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的面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替代地或额外地,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的延伸部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接合闩锁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界定复数个第二平面。换言之,机电接合部件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可设置成嵌套及伸缩式配置;且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可界定复数个第二平面。
机电接合部件可界定设备接合深度,且机电接合部件可在延伸状态或回缩状态的至少一个中界定设备接合深度。
在安装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可界定腔,且腔可界定对准目标。再者,腔可界定对象接口深度。此外,接口闩锁腔可相对于该腔布置,使得接口闩锁腔可经由该腔接取。例如,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接合时,接口闩锁腔可经由该腔接取设备接合闩锁。在其它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可包括对象延伸部,该对象延伸部包括实质上公配置,且由中心对象表面包括的对象延伸部可界定对准目标。由中心对象表面包括的对象延伸部可界定对象接口深度。
安装设备进一步可包括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且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可经配置以与机电机械部件通信。与机电接合部件的通信可界定至少控制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的移动或功能性。
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可为近接传感器、相机等。且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可由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支撑。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至少设备输入装置检测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与对准目标的实质对准,且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相对于由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接收的输入协调机电接合部件的移动,使得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相对于由对象接口界定的对象界面深度可界定预定设备接合深度。
此外,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相对于由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接收的输入协调机电接合部件的移动,使得设备接合闩锁及接口闩锁在接合过程期间实质上沿设备闩锁接合线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接合闩锁可界定闩锁平面。由设备接合闩锁界定的闩锁平面可经配置以实质上平行于由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界定的第二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接合闩锁可经配置以可在对应于接合线的方向上移动。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由设备接合闩锁界定的闩锁平面可移动至其中由设备接合闩锁界定的闩锁平面与由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界定的第二平面实质上重合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接合闩锁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闩锁。复数个接合部件闩锁的各者可经配置以可沿各自设备闩锁接合线在各自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与各自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之间移动。
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安装设备配置使得当设备接合闩锁与接口闩锁腔实质上对准时,设备接合闩锁磁性地偏置朝向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
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安装设备配置使得当设备接合闩锁与接口闩锁腔实质上对准时,设备接合闩锁机械地偏置朝向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例如,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当设备接合闩锁与接口闩锁腔实质上对准时,使设备接合闩锁机械地偏置朝向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使得对象接口及安装设备锁定地接合。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支撑第一安装磁体,且第一安装磁体可由中间表面支撑。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电磁体。由第一安装磁体产生的磁场可配置为可调整的。例如,由第一安装磁体产生的磁力可经配置以动态地强化或弱化。额外地或替代地,第一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接通且关断。
此外,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支撑第二安装磁体。由机电接合部件支撑的第二安装磁体可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由机电接合部件所支撑的第二安装磁体产生的磁场可配置为可调整的。例如,由第二安装磁体产生的磁力可经配置以动态地强化或弱化。额外地或替代地,第二安装磁体可经配置以接通且关断。
机电接合部件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同样地,第一安装磁体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且第二安装磁体可配置为安装设备的模块化组件。
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导引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及对准目标的实质对准。
如先前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以准备好安装设备以进行接合和/或改变安装设备可接合的方式。
对象接口进一步可包括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同样地,安装设备进一步可包括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由对象接口包括的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为NFC装置。替代地或额外地,由对象接口包括的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为Bluetooth装置。安装设备可配置为智能型的,且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与由对象接口(或对象)包括的至少一个短程无线传送装置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响应于对象接口、待安装对象或周边装置的接近而从低功率状态唤醒。
此外,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安装设备配置使得对象接口的接近启动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使得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
因此,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可经配置以响应于对象接口接近于安装设备而导引对准目标与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的实质对准。
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安装设备可基于来自由对象接口包括的至少一个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的输入而识别待安装对象(例如,对象接口深度do、对象的重量等)。例如,对象接口(或对象)可经配置以产生识别至安装设备的对象接口(或对象)的持续编码信号,且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将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磁力相对于待安装对象调整为预定水平,如由编码信号所界定。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对准目标与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的实质对准引起安装设备将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磁力相对于待安装对象动态地调整为预定水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接近于安装设备引起安装设备将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磁力相对于待安装对象动态地调整为预定水平。
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接合引起安装设备将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相关联的磁力相对于待安装对象动态地调整为预定水平。
由安装设备包括的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由机电接合部件支撑的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包括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子集。相应地,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支持复数个电连接。
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接口连接器。由对象接口支撑的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可包括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子集。相应地,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支持复数个电连接。同样地,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以有利于对象与安装设备之间的复数个电连接。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相对于由至少一个设备输入装置接收的输入协调由机电接合部件包括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的移动,使得当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时,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及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实质上接合且在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建立至少一种电连接。
安装设备可配置为智能型的。因此,机电接合部件可配置为智能型的。额外地或替代地,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支撑卡。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发生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的脱离需要至少一验证通信。例如,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将设备接合闩锁锁定在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中,直至接收第一验证通信。换言之,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使得对象与安装表面锁定地接合,直至由安装设备接收到至少一验证通信,且安装设备可藉由接收到至少一验证通信而准备好进行脱离,使得安装设备由该至少一验证通信有效地解锁。至少一验证通信可按应用由对象、对象接口和/或周边对象产生。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支撑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且该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经配置以在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在安装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将第一验证通信提供给安装设备。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可为Bluetooth装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短程无线数据传送装置按应用可为NFC装置或类似技术。
此外,对象接口可支撑接口输入装置,且接口输入装置可经配置以在接口输入装置接收预定输入时将第二验证通信提供给安装设备。例如,由对象接口支撑的接口输入装置可为触觉传感器,且第二验证通信可经由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的电连接传输。
第二验证通信可为经配置以由与持续触觉输入协调的对象接口持续传输的持续信号。例如,构成第二验证通信的持续信号可在用户触摸对象接口时(例如,在预期对象与安装设备脱离时)发生。
安装设备可包括卡,且由安装设备包括的卡可经配置以自对象接口接收复数个验证通信。由安装设备包括的卡可经配置以与机电接合部件通信,以至少控制机电接合部件的移动或功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安装设备包括的卡可经配置以与设备接合闩锁通信,以至少控制设备接合闩锁的移动或功能性。例如,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在接收到第二验证通信时解锁设备接合闩锁,使得设备接合闩锁可沿设备闩锁接合线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电接合部件可配置为智能型的。
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施加于经安装对象的持续脱离力引起设备接合闩锁偏置朝向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使得对象可与安装设备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回应于持续脱离力而使设备接合闩锁机械地偏置朝向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
因此,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在持续脱离力与非持续脱离力(诸如由敲击、撞击引起的突然脱离力,或(例如,意外地)施加于对象的其它无意脱离力)之间区分。换言之,智能型安装设备和/或智能型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辨识例如用户使对象脱离的意图。
可按应用配置使对象脱离所需的持续脱离力的持续时间。例如,经配置以用于相对易碎对象的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使得使对象脱离所需的持续脱离力必须施加达十秒,使得较不可能无意脱离。或者,经配置以用于可需要尽可能快速地且轻松地拆卸的对象的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使得使对象脱离所需的持续脱离力必须施加达半秒,使得脱离对于用户为相对无缝的体验。
当对象已与安装设备脱离时,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使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回至闲置状态。例如,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在设备接合闩锁自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移动至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之后,使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偏置朝向回缩状态。换言之,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在脱离期间自动回缩。
如此配置的话,对象可与安装表面锁定地接合,且佩戴周边装置(诸如可佩戴装置)的用户可靠近经安装对象,且周边装置接近于安装设备可将第一验证通信提供给安装设备。在抓持对象的过程中,当用户触摸由对象接口支撑的触觉输入装置时,安装设备可接收到第二验证通信且可解锁设备接合闩锁。因此,用户可施加脱离力以使对象与安装表面脱离。或者,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第二验证通信而使设备接合闩锁自动回缩于对象接口中和/或将对象接口自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顶出。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在同时接收到第二验证通信及持续脱离力时使设备接合闩锁偏置朝向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准备好机电接合部件以响应于对象接口、待安装对象或周边装置的接近而脱离。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闩锁腔的一部分可包括对象接口闩锁,且对象接口闩锁可经配置以可沿对象接口接合线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闩锁可经配置以可沿接口闩锁接合线移动至防止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的可锁定接合的位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闩锁的移动可有效地使接口闩锁腔闭合或阻挡界面闩锁腔。
再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在未接合时齐平。因此,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呈脱离状态(例如,闲置)时,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实质上重合。
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可为标称平面且中间表面可界定弯曲表面。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平面可为标称平面且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组件的面可界定弯曲表面。
参考图28A及图28C,安装设备910可经配置使得接合部件914可与机电接合部件914R互换。如所述,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设备传输路径整合在安装设备的结构各处,使得可在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换言之,由安装设备包括的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使得由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的任一个所需的电连接可由安装设备支持。相应地,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的各者可与复数个模块化组件的任一其它通信。再次参考图28A,安装设备910可经配置使得当机电接合部件914R附接至安装设备时,可在机电接合部件914R与安装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中间表面912可支撑至少一个电连接器,其经配置以建立与由机电接合部件914R支撑的对应至少一个电连接器的电连接。
如图28C中所示,机电接合部件914R可包括配置成嵌套及伸缩式配置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的机电总成。例如,机电接合部件914R可以与数字相机的电动伸缩式变焦总成类似的方式配置,且机电接合部件914R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撑预定最大重量。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的任一个的面988’R可支撑设备输入装置,诸如近接传感器。
机电接合部件914R可配置为智能型的,且可经配置以依预定方式对来自设备输入装置的输入作出响应。由设备输入装置接收的输入可由安装设备910所支撑的卡(可互换组件981)处理。
机电接合部件914R的面988’R可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905,且复数个设备连接器905可经配置以支持/有利于待安装对象与安装设备910之间的复数个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复数个设备连接器905可经配置以按应用动态地调整相对于对象接口的电连接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包括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子集。例如,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包括第一设备连接器子集及第二设备连接器子集。第一设备连接器子集可经配置以支持例如USB类型C连接的通路,且第二设备连接器子集可经配置以支持干线电连接(例如,AC电源)。相应地,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建立与支撑接口连接器和/或相对于第一设备连接器子集、第二设备连接器子集或两者配置的接口连接器子集的复数个对象接口的电连接。
安装设备910可经配置使得机电接合部件914R的位置可相对于待安装对象的接近而自动地且动态地调整。
机电接合部件914R可包括设备接合闩锁915,且设备接合闩锁915可配置为电动的,且可经配置以可响应于由安装设备910产生的电信号而在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与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之间移动。在图28C及图28D中,设备接合闩锁915系显示为在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中。再者,如图28D中所示,对象接口920(图中显示其的一部分)可界定腔975及接口闩锁腔974,且接口闩锁腔974可相对于腔975布置,使得接口闩锁腔974可经由腔975接取。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电接合部件(无论是模块化还是非模块化)可经配置以可仅回应于电信号而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且电信号可由安装设备所支撑的卡传输。例如,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可仅因由卡产生的电信号而非任何其它影响(包含由对象的接近而引起的在接合部件与对象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如在先前实施例中描述)而移动。换言之,虽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但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抵抗在其它实施例中将响应于在机电接合部件与对象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而发生的移动,使得机电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仅电动操作。
如所描述,模块化接合部件的功能性及配置可按应用而极大地不同。因此,安装设备的模块化配置可容许用户按应用经由第一模块化接合部件与第二模块化接合部件的交换而在第一设备功能性与第二设备功能性之间切换。
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的模块化配置也可提供额外灵活性及优点。例如,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设备接合深度da、对象接口深度do和/或结构定向(例如,实质上公或母配置等)可按应用经由模块化设备组件和/或模块化接口组件的更换或互换而改变。额外地或替代地,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组件或特征的大小和/或形状;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视觉美感;和/或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的功能性;等可经由模块化组件修改。
在一实施例中,界定第一开口的第一模块化外壳可由界定第二开口的第二模块化外壳取代,且第二开口的宽度(例如,直径、横截面积等)与第一开口的宽度可不同。因此,当接合部件呈延伸状态时,接合部件的突出部分的深度、宽度、功能性和/或形状可经由第二模块化外壳的附接而改变。例如,第二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使得当第二模块化外壳附接至安装设备时,界定接合部件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实质上可由第二模块化外壳约束(例如,无法移动),且当接合部件偏置朝向延伸状态时,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由第二模块化外壳约束可改变接合部件的深度、宽度、功能性和/或形状。换言之,第二模块化外壳可充当至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的止挡特征部,而妨碍接合部件组件的至少一个沿接合线Le的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以经由与由安装设备支撑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的至少一个相互作用而改变安装设备的功能性。例如,第二模块化外壳可经配置以实质上按应用约束、阻挡、覆盖、接合等复数个接合组件的至少一个,以实质上改变安装设备的功能性。额外地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块化外壳的附接可改变第二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OL,及相应地安装设备的设备接合深度da。此外,可藉由用第二模块化外壳更换第一模块化外壳而改变安装设备的视觉美感(例如,色彩、材料-铝对塑料对木材-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包括实质上公配置的第一模块化接合部件(其中接合部件经配置以在呈回缩状态时实质上与中间表面齐平)可由包括实质上母配置的第二模块化接合部件(其中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在呈回缩状态时形成伸缩式容器)取代。
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功能性实质上可藉由更换模块化安装磁体而改变。例如,包括复数个永久磁体的第一安装磁体可由包括复数个电磁体的第一安装磁体取代,因而安装设备的功能性实质上可经由模块化组件的交换而改变。例如,第二配置(包含包括复数个电磁体的第一安装磁体)可容许调整与第一安装磁体930相关联的磁场-变得更强、变得更弱、接通且关断等-而第一配置(包含包括复数个永久磁体的第一安装磁体)可无法。此外,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模块化配置可容许组件或特征(诸如电子组件或特征)可升级,此可增强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在安装设备或对象接口的寿命内的价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在安装设备和/或安装系统中,经由与本文中公开的模块化组件相似或类似的各种配置可实现许多实施例及相关联功能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门闩锁组件,且门闩锁组件可经配置使得门闩锁组件的延伸部分可沿门闩锁接合线移动。接合部件可相对于门闩锁组件配置,使得接合部件的旋转移动(例如,顺时针、逆时针)经配置以使门闩锁的延伸部分沿门闩锁接合线移动。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经配置以可沿接合线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未接合时,接合部件偏置朝向回缩状态使得接合部件未自安装设备突出。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附接至旋钮及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界定腔,且腔可相对于接合部件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接合部件可旋转地移动(例如,顺时针和/或逆时针)。例如,接合部件可包括八角形延伸部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且腔可包括经配置以在旋钮安装至安装设备时接纳接合部件的倒数八角形结构。在对象界面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经配置使得旋钮接近于安装设备引起旋钮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接合,以将旋钮安装至安装设备。当旋钮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施加于旋钮的扭力可操作门闩锁组件且可使门闩锁组件的延伸部分沿门闩锁接合线移动。相应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相对于门配置,使得当旋钮与安装设备接合时,门闩锁组件以与标准门闩锁总成相似或类似的方式作用。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相对于柜门配置,使得当门闩锁的延伸部分沿门闩锁接合线定位时,门闩锁以与儿童防护锁相似或类似的方式作用,使得门闩锁的延伸部分与柜门的内部部分接合。在任一实施例中,门闩锁组件可经配置以仅可在旋钮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操作,且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在旋钮未与安装设备接合时齐平。相应地,由安装设备包括的门闩锁组件在安装设备呈脱离状态时可实质上无法操作(例如,门无法敞开、柜无法敞开等)。因此,当用户希望门、柜等保持不可接近时,用户可希望收卷、隐藏旋钮、使其不可触及等。
再者,如所述,对象接口的一些实施例可经配置以支撑模块化组件,其等可添加功能性至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或增加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的通用性。例如,如上文绘示,充电器支撑件可配置为对象接口的模块化组件。同样地,对象接口可包括可以各种方式影响或改变系统的功能性的多种其它模块化组件。
参考图29,显示对象接口620,且对象接口620可为移动电子装置的情况。对象接口620可包括模块化转盘6230,且转盘6230可由中心对象表面626支撑。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中心对象表面的延伸表面623。转盘6230可永久地附接至或可释放地附接至对象接口620。因此,转盘6230可配置为可移除的(例如,螺入/螺出、卡扣/弹出、由紧固件连结等)。在图29的实施例中,转盘6230的外表面6232上可具螺纹,使得转盘6230可释放地附接至(例如,能够螺入且螺出)延伸表面623,且延伸表面623可相应地具螺纹使得其可接纳转盘6230。
无论是可释放地附接还是永久地附接,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可沿移动线Lm在最外极限位置OLP与最内极限位置ILP之间移动。因此,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深度do系可调整的。同样地,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系统的总接合力系可调整的。(术语最外极限位置及最内极限位置并未提及转盘6230的位置是在对象接口620的内部还是外部。)例如,当转盘6230在最外极限位置OLP中时,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距离可大于当转盘6230在最内极限位置ILP中时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距离,且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较大距离可与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完全接合(例如,完全安装至其)时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的较小(例如,较弱)总接合力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经由转盘6230的旋转移动而在最外极限位置OLP与最内极限位置ILP之间移动。例如,转盘6230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可使转盘移动朝向其最外极限位置OLP,且转盘6230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可使转盘移动朝向其最内极限位置ILP。转盘6230可经配置使得转盘6230与中心对象表面626之间的(例如,在图29中,在转盘6230的外部表面6232与中心对象表面626的延伸表面623的对应螺纹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使转盘6230维持在最外极限位置OLP与最内极限位置ILP之间的位置中(即,转盘6230可沿移动线Lm占据最外极限位置OLP与最内极限位置ILP之间的任何位置)。此外,转盘6230可经配置使得产生转盘的旋转移动所需的扭力大于当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接口(或对象)旋转时由转盘6230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施加的扭力。因此,经配置以可移动的转盘6230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转盘6230在对象接口620或安装设备610的任一个相对于对象接口620或安装设备610的另一个旋转时可维持固定位置。例如,转盘6230及延伸表面623的对应螺纹可经配置使得产生转盘6230的旋转移动所需的扭力大于在对象接口相对于安装设备的旋转移动期间由转盘6230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施加的扭力。如此配置的话,藉由当与安装设备接合时由对象接口的旋转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转盘6230可无法移动朝向最外极限位置或最内极限位置。因此,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转盘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的旋转移动各处沿移动线Lm维持固定位置(例如,最内极限位置、最外极限位置或其等之间的位置处)。
在其它实施例中,产生转盘6230的旋转移动所需的扭力可经配置使得在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接口(或对象)的旋转移动期间,转盘6230可响应于转盘6230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旋转(及相应地,移动朝向最内极限位置或最外极限位置)。可期望此配置使得系统的总接合力可响应于当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和/或对象接口的旋转移动而动态地增加或减小。
在其它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具有保持力和/或延伸力,且该保持力和/或延伸力可影响转盘沿移动线Lm的移动。保持力可使转盘6230偏置朝向最内极限位置ILP,且延伸力可使转盘6230偏置朝向最外极限位置OLP。在一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具有弹簧负载锁扣机构。弹簧负载锁扣机构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相互作用力至转盘6230的第一施加而产生保持力,且可经配置以回应于相互作用力至转盘6230的第二施加而产生延伸力。因此,转盘6230可响应于相互作用力至转盘6230的连续施加而在最内极限位置ILP与最外极限位置OLP之间移动(例如,拨动)。相互作用力可在对象接口未与安装设备接合时由用户直接施加于转盘6230,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互作用力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由用户直接施加于转盘6230。再者,相互作用力可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间接施加于转盘6230。例如,相互作用力可施加于经安装对象(或对象接口),且相互作用力可将转盘6230压紧于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使得弹簧负载锁扣机构可启动且可使转盘6230移动至最内极限位置ILP或最外极限位置OLP的任一个。当弹簧负载锁扣机构的启动引起使转盘6230移动至经接合(例如,经安装)配置中的最内极限位置ILP时,总接合力可增加(因为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距离可减小)。当弹簧负载锁扣机构的启动引起使转盘6230移动至一经接合配置中的最外极限位置OLP时,总接合力可减小(因为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距离可增加)。因此,系统的总接合力可经由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施加于对象接口(或对象)的相互作用力而动态地改变。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转盘6230包括的弹簧负载锁扣机构可经配置以辅助、增强或以其它方式有利于对象与安装设备的脱离。例如,由转盘6230的弹簧负载锁扣机构的启动产生的延伸力可有效地用作顶出力,其可克服使对象与安装设备脱离(即,拆卸)所需的脱离力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产生顶出力。
藉由在最外极限位置与最内极限位置ILP之间调整转盘6230,系统的用户(在图29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平板计算机或智能电话案例相对于安装设备的用户)可能够调整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产生的总接合力的强度。因此,重视安全性(例如,安心感觉较大总接合力以将其平板计算机固持于安装设备)且期望相对较强总接合力以将对象接口固持于安装设备的用户可将转盘6230调整朝向其最内极限位置ILP,以有利于相对较强总接合力。或者,重视易用性(例如,平板计算机的更轻松卸离)且期望相对较弱总接合力的用户可将转盘6230调整朝向其最外极限位置,以有利于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的相对较弱总接合力。
在其它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使得可更改对象接口620的结构(例如,形状等)。例如,经配置以在最外极限位置OLP与最内极限位置ILP(如上文描述)之间移动的转盘6230可移动至其中转盘6230的一部分自对象接口突出的位置。突出转盘6230可增加对象接口深度do,且因此当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接口可接纳接合部件的相对更大部分。因此,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深度系可调整的。相应地或额外地,当转盘在突出位置中时,在与对象接口完全接合时(例如,在转盘移动至突出位置之前)可已回缩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件组件在与对象接口完全接合时可延伸。
在其中转盘6230可移除的实施例中,可藉由移除转盘6230而更改对象接口620的结构,因为移除转盘6230可增加腔675的大小(例如,直径、体积等)和/或更改由对象接口包括的实质上母容器的结构(例如,配置、形状等)。此外,转盘6230可包括复数个转盘组件,且复数个转盘组件的各者可配置为可移除的。因此,可藉由附接额外转盘组件而更改对象接口620的结构,且附接一个或多个转盘组件可减小腔675、由腔675界定的开口的大小,和/或可更改实质上母容器的结构。(如同转盘6230,额外转盘组件可永久地或可释放地附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转盘组件可配置成嵌套配置。例如,再次参考图29,转盘6230可由对象接口620支撑,如上文描述,且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接纳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转盘6230的内部表面6238(例如,两个表面皆可具螺纹,如上文描述)的转盘组件6231,使得转盘6230及转盘组件6231配置成嵌套配置。因此,转盘组件6231的附接可改变腔675的大小和/或母容器的结构。因此,安装设备(即,接合部件组件)的更多个或更少个层级可因转盘和/或(若干)转盘组件的配置而由对象接口接纳。
在另一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包括操纵门总成,其经配置以在转盘6230旋转时改变腔675或由腔675界定的开口的直径(例如,部分或完全围封腔675)。操纵门总成可以与相机的光圈机构相似或类似的方式作用。因此,转盘6230可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620的腔675系可调整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6230及操纵门总成可相对于安装设备610的接合部件614的通道608(诸如图19中所示的通道)配置,且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移动(例如,旋转),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操纵门总成可接合通道608。
(若干)额外转盘组件可界定深度,且(若干)额外转盘组件的深度与转盘6230的深度可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由(若干)额外转盘组件界定的深度小于转盘6230的深度,则腔的结构可更改为呈伸缩式配置的分层母容器的结构。若由(若干)额外转盘组件界定的深度大于转盘6230的深度,则腔的结构可更改为呈伸缩式配置的分层公望远镜的结构(例如,在接合部件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且呈延伸状态时,可与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的形状类似的形状,如先前实施例中所示)。因此,附接(若干)额外转盘组件可更改(例如,增加/强化或减小/弱化)系统的总接合力,因为取决于(若干)额外转盘组件的配置,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安装磁体或第二安装磁体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若干)距离可更改,如上文描述。此外,复数个转盘组件的各者可经配置以可在各自最内极限位置与各最外极限位置之间移动。
重要的是,对象接口620的转盘(及视情况额外转盘组件)也可以与接合部件(包含包括接合部件组件的接合部件的实施例)相似或类似的方式配置,因为复数个转盘组件的各者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经配置以可在各自最内极限位置与各自最外极限位置之间移动(如上文描述)。再者,如所述,复数个转盘组件可配置成嵌套配置和/或伸缩式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包括安装设备的组件的一些或全部,和/或可以与安装设备类似的方式作用。因此且如先前所述,安装设备的相似或类似实施例可应用于两个或更多个物体(例如,在上述实例中,安装表面及行动装置案例),且可将一物体附接至另一物体以将物体链接在一起,如考虑到许多所公开的实施例所显而易见。
在其它实施例中,转盘6230的面对表面6235可经配置以独立于中心对象表面626(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独立于对象接口620的全部其它组件)旋转,且面对表面6235可经配置以绕对象的对称轴线Y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称轴线Y实质上可对应于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的中心轴线X。)因此,对象接口620可经配置以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减小在对象接口620绕对象的对称轴线Y旋转时对象接口620与接合部件或中间表面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动摩擦。换言之,转盘6230的面对表面6235可经配置以在与安装设备接合时,经由在对象接口绕对称轴线Y旋转时在转盘6230的面对表面6235与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或接合部件的至少一个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维持固定位置。因此,当与安装设备接合时,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减小或实质上消除在对象接口相对于安装设备旋转时对对象接口的至少一个或中间表面至少一个或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的摩擦磨损。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例如,转盘6230可支撑至少一个磁体,且至少一个磁体可经配置以吸引(或排斥)安装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支撑对象接口620的第三安装磁体。
在其它实施例中,对象接口62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的实质上齐平表面。实质上齐平表面可为安装设备的表面和/或可为铁金属块、冰箱、壁等。
第三安装磁体可相对于实质上齐平表面配置,使得当转盘6230与实质上齐平表面接合时,其可支撑对象接口620及对象的重量。在一实施例中,转盘6230的面对表面6235可支撑第三安装磁体,且第三安装磁体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磁体。至少一个相关磁体可经配置以在转盘6230的面对表面6235与实质上齐平表面接合时抵抗滑动移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实质上齐平表面的可与重力对准的实质上平行移动),且当转盘6230与实质上齐平表面接合时,滑动移动的阻力可抵于重力支撑对象接口620及对象的重量。在此类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相关磁体的固持强度(例如,对滑动移动的阻力)可相对于实质上齐平表面及对象(及对象接口)的重量配置,使得当与实质上齐平表面接合时,对象接口支撑对象的重量。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620可包括第三安装磁体,其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实质上齐平地接合时(即,当接合部件实质上与中间表面齐平或凹入于其内和/或以其它方式未由对象接口620的腔675接纳时)支撑对象的重量。
此外,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磁体的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独立于中心对象表面620旋转。因此,包括经配置以支撑对象的重量的第三安装磁体(例如,相关磁体)的对象接口620可有利于在对象接口620与实质上齐平表面接合时对象的旋转移动。在此一实施例中,转盘6230相对于实质上齐平表面可经由至少一个相关磁体与实质上齐平表面的接合而占据实质上固定位置,且当对象接口620与实质上齐平表面接合(例如,安装至其)时,对象接口620可绕转盘6230的实质上固定位置旋转。
在其它实施例中,对象接口620可经配置以具有经配置以在接合部件614呈回缩状态时附接至安装设备610的接合部件614的实质上齐平表面,且接合部件614可支撑经配置以接合对象接口620的实质上齐平表面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由接合部件614包括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支撑对象接口及对象的重量(即,抵抗滑动力,如上文描述)。此外,接合部件614可经配置以在呈回缩状态时绕中心轴线X旋转。因此,当与接合部件614的至少一个相关磁体接合时,经安装对象可绕接合部件614的中心轴线X旋转。
可期望容许经安装对象的旋转移动的系统、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的配置,因为许多现代可携式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显示器等)以响应于装置的定向的改变(例如,旋转移动)而自动复位向所显示的内容为特征。因此,在正常使用期间,现代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用户可习惯于常规地旋转装置,因而容许容易且方便旋转经安装对象的系统、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的配置可为便携设备用户提供更无缝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连结至第三安装磁体641,且转盘6230及第三安装磁体641可经配置以独立于中心对象表面626(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独立于对象接口620的全部其它组件)旋转。在其它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第三安装磁体641及中心对象表面626,使得转盘6230可独立于第三安装磁体641旋转且可独立于中心对象表面626旋转(例如,转盘、第三安装磁体及中间对象表面皆可独立于彼此移动,尽管附接至彼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转盘6230可经配置以连结至第三安装磁体641,使得转盘6230的旋转实质上对应于第三安装磁体641的旋转(即,其等一起旋转,或当与安装设备610接合时,对象接口620可旋转而转盘6230及第三安装磁体641保持静止)。当例如第三安装磁体641包括经配置以实质上与由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所支撑的第一安装磁体包括的对应复数个磁体对准的复数个磁体,且其中在将对象接口安装至安装设备时产生总接合力可需要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与复数个第一安装磁体的对准时,可期望此配置(例如,转盘与第三安装磁体的对应旋转)。
尽管转盘6230及额外转盘组件6231在图29中显示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然在各个实施例中,转盘和/或(若干)额外转盘组件可具有矩形、六边形等横截面。
参考图30,提供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系统1000。系统1000可包括安装设备1010及对象接口1020。安装设备101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安装表面,诸如经配置以支撑电视的VESA座架,且对象接口102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的对象,诸如经配置以经由四个附接支撑件1007附接至VESA座架的电视。
安装设备1010可包中间表面1012,其经配置以藉由将第一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一平面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磁体可包括复数个磁体。再者,如所示,安装磁体1010可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
第一接合部件可包括配置成嵌套配置的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1014’及1014”。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经配置以可沿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接合线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支撑第二安装磁体(在此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二安装磁体的任一个)。当第二接合部件1014呈延伸状态时,第二安装磁体可界定外部极限位置,且当第二接合部件1014呈回缩状态时,第二安装磁体可界定底座极限位置。控制组件(未显示)可由安装设备1010的底座表面(未显示)支撑,且该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施加控制力于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支撑的第二安装磁体,而可使第二接合部件1014偏置朝向回缩状态。
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包括延伸部1098及连结至延伸部1098的面1088。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包括的延伸部1098可包括第一延伸部分1098’及第二延伸部分1098”,且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经配置以经由对象接口1020与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1098’或1098”的接合而在结构上支撑对象。延伸部1098可经配置以支承待安装对象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此外,由第一延伸部分1098’及第二延伸部分1098”构成的延伸部1098可经配置以具有止挡特征部1050,且止挡特征部1050可相对于中间表面1012及底座表面(未显示)配置,以界定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支撑的第二安装磁体的外部极限位置及底座极限位置(及同样地,接合部件1014的延伸状态及回缩状态)。
对象接口1020可包括中心对象表面1026及与中心对象表面1026隔开的次要对象表面1024。对象接口1020可支撑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因此,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将第三安装磁体支撑于第三平面中,且次要对象表面可经配置以藉由将第三安装磁体支撑于第四平面中而对磁性作出响应。在此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的任一个可为次要对象表面1024,因为次要对象表面1024可包括铁金属板。同样地,在此实施例中,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为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的任一个,因为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包括铁金属板及附接至铁金属板的永久磁体。
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包括延伸表面1023,且延伸表面1023可包括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及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延伸表面1023可经配置以附接至次要对象表面1024,使得次要对象表面1024及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藉由延伸表面1023连结。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的宽度(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直径)与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的宽度可不同。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的宽度可小于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的宽度(即,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的直径可小于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的直径)。
当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1010时,中心对象表面1026接近于安装设备1010可在中心对象表面1026与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1014’及1014”的各者之间产生吸引力,其可引起中心对象表面1026与第一接合部件之间的接合,且次要对象表面1024接近于安装设备1010可在次要对象表面1024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之间产生吸引力,其可引起次要对象表面1024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之间的接合。
由中心对象表面1026支撑的第三安装磁体可相对于由第一接合部件1014’及1014”支撑的第二安装磁体配置,使得对象接口1020实质上可在接合之前与安装设备1010自动对准。
安装设备1010可经配置使得当第一接合部件1014’及1014”及第二接合部件1014呈回缩状态时,安装设备1010的前表面(例如,由中间表面1012及复数个接合部件包括的目标安装区域)实质上齐平,且安装设备1010可经配置使得当安装设备1010闲置时,第一接合部件1014’及1014”及第二接合部件1014呈回缩状态。安装设备1010可经配置使得当第二接合部件1014呈各自延伸状态且第一接合部件1014’及1014”呈各自回缩状态时,在第二接合部件1014与第一接合部件1014’及1014”(及相应地在此实施例中,中间表面1012)之间界定第二设备接合深度da。对象接口1020可经配置使得界定一对象界面深度do,且中心对象表面1026与次要对象表面1024之间的深度可界定对象接口深度do。中心对象表面1026(由中心对象表面的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及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界定的深度以及由中心对象表面1026界定的宽度(例如,直径))及对象接口深度do可相对于第二接合部件1014(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的第一延伸部分1098’及第二延伸部分1098”界定的深度)及第二设备接合深度da配置,使得当第二接合部件1014呈延伸状态时,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接纳,其中接纳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引起对象接口1026坐落达安装设备1010。对象接口1020的坐落可包括在结构上支撑对象,且安装设备1010可经配置以经由中心对象表面1026的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的第二延伸部分1098”的接合和/或经由中心对象表面1026的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的第一延伸部分1098’的接合而在结构上支撑对象。
此外,第一安装磁体及第二安装磁体可相对于复数个第三安装磁体配置,使得在安装设备1010与对象接口1020之间产生的一总接合力可有利于对象接口1010在安装过程期间在对应于重力的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当对象接口1020与安装设备1010接合时,中间对象表面1026可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接纳,且相应地,对象接口1020可坐落达安装设备1010。换言之,总接合力可相对于待安装对象的重量配置,使得对象接口1020可沿安装设备1010的目标安装区域可滑动地移动,使得当对象接口1020与安装设备1010完全接合时,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接纳,且相应地,对象接口1020可坐落达安装设备1010。
因此,在图30中描绘的实施例中,当对象安装至安装设备1010时,中心对象表面1026接近于安装设备1010可引起中心对象表面1026实质上与第一接合部件自动对准,使得中心对象表面1026的中心轴线实质上可与接合部件组件1014’的中心轴线对准。再者,中心对象表面1026接近于安装设备1010可在中心对象表面1026(例如,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一接合部件(例如,第二安装磁体)之间产生吸引力,其可引起中心对象表面1026的表面1022与接合部件组件1014’的接合。另外,次要对象表面1024接近于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在次要对象表面1024(例如,第三安装磁体)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例如,第二安装磁体)之间产生吸引力,其可引起次要对象表面1024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的面1088之间的接合(例如,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移动朝向延伸状态,使得可发生接合)。此外,次要对象表面1024接近于中间表面1012可引起在次要对象表面1024(例如,第三安装磁体)与中间表面1012(例如,第一安装磁体)之间产生吸引力,且对象接口1020可沿接合线以朝向中间表面1012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对象接口1020以朝向中间表面1012的方向的进一步移动可引起第一接合部件1014’及1014”移动朝向回缩状态。此外,对象接口1020可滑动地移动,使得中心对象表面1026可由第二接合部件1014接纳,且相应地,对象接口1020可坐落达安装设备1010。对象接口1020可由用户或重力可滑动地移动,直至对象接口1020坐落达安装设备1010且因此在结构上与安装设备1010接合。
当坐落时,对象接口1020可抵抗在对应于接合线的方向上的脱离移动,直至藉由施加可将对象接口1020从安装设备1010拔出的提升力(例如,实质上与重力相反)而使对象的重量偏移(例如,对象被提升),使得接着对象接口1020可沿接合线按阶段与安装设备1010脱离,如先前描述。因此,系统1000可经配置使得可利用待安装对象的重量向经安装对象提供额外安全性(即,结构安全性)。此外,如图30中所示,无论是经由第一延伸表面部分1023’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的第二延伸部分1098”的接合还是经由第二延伸表面部分1023”与第二接合部件1014的第一延伸部分1098’的接合坐落,当对象接口1020与安装设备1010完全接合(即,在此实施例中,接合且坐落)时,经安装对象皆可绕中心对象表面的中心轴线旋转。
安装设备1010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接口接合,且因此可在除系统1000外的各种系统内利用。例如,除对象接口1020的外,安装设备1010也可与图19中所示的对象接口620的相似或类似实施例兼容。因此,对象接口620可经由接合部件组件1014’以与图19中所示的对象接口620与接合部件614的接合及脱离相似或类似的方式接合安装设备1010且使其脱离,因为由中心对象表面626包括的腔675可经配置以仅与接合部件组件1014’一致。因此,对象接口620可经配置以在安装过程期间仅接纳接合部件组件1014’,且当对象接口620与安装设备1010完全接合时,安装设备的其它组件(例如,第二接合部件1014及接合部件组件1014”)实质上可相对于接合部件组件1014’回缩。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一起接纳接合部件组件1014”及第二接合部件1014,且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1010完全接合时,接合部件组件1014’实质上可相对于接合部件组件1014”及第二接合部件1014回缩。
此外,在与图30中描绘的实施例相似或类似的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010及对象接口1020的任务可有效地反转。例如,对象接口102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VESA座架,且安装设备1010实质上可相对于图30中所示的定向倒转,且因此可经配置以附接至电视以将电视安装至VESA座架。如此配置的话,当与对象接口1020完全接合时,由安装设备1010包括的第二接合部件1014可以与图13中描绘的吊架477类似的方式作用。
如所述,在各个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以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数据传送装置和/或电连接支持数据的交换,且可配置为智能型的。因此,复数个安装设备可构成设备通信系统。参考图31,提供设备通信系统1100的实施例。
也如先前所述,本文中公开的安装方法可应用于现有物体或现有物体的一部分,使得物体经修改以实现安装设备的所要功能性。亦如先前所述且如先前在图17A及图17B中所绘示,安装设备的实施例本身可安装至其它已知安装设备,以增强已知安装设备的功能性,使得可将安装设备视为已知安装设备的安装界面。图31中描绘的系统显示两个此类实例/实施例。
如图31中所示,安装方法可应用于装置盒(即,开关盒、收纳盒等),使得装置盒经修改以实现安装设备的所要功能性,且增强装置盒的功能性。因此,提供安装设备1110A,且安装设备1110A可包括中间表面及相对于装置盒外壳1182配置的复数个接合部件(显示为呈回缩状态)。
也亦如图31中所示,安装设备的实施例可安装至另一已知安装设备(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爱迪生螺丝)以增强已知安装设备的功能性,使得可将安装设备视为已知安装设备的安装接口。因此,提供安装设备1110B,且安装设备1110B可以与安装设备910相似或类似的方式配置且可包括模块化接合部件(显示为呈延伸状态),且模块化爱迪生螺丝经配置以可释放地附接至安装设备1110B的底座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110B可包括热扩散器或模块化热扩散器组件。
换言之,安装方法可应用于电灯,或电灯的一部分(例如,在图31中,爱迪生螺丝),使得电灯经修改以实现安装设备的所要功能性。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以与安装设备1110B相似或类似的方式配置的安装设备,及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例如,电灯的灯部分)及安装设备的对象接口,使得电灯经修改以实现安装设备的所要功能性。安装系统的此配置可容许用户快速地且容易地附接灯且从标准电灯安装插座卸离该灯。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此配置可容许配置有兼容对象接口的其它对象安装至标准电灯安装插座且经由标准电灯安装插座接收电力及数据。
构成设备通信系统的复数个安装设备的中的通信可按应用且相对于构成该系统的复数个安装设备的各者的配置而在自相对简单通信至相对复杂通信的范围内。例如,构成设备通信系统的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按应用经由有线(例如,以太网络、电力线等)或无线连接;经由单工、双工、多任务等通信;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和/或经由任何可行连接或连接组合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构成设备通信系统的安装设备的一种或多种可配置为智能型的。
再次参考图31,设备通信系统1100可经配置以在安装设备1110A与安装设备1110B之间进行单工通信。由安装设备1110A包括的接合部件1114c可经配置以用作触觉输入装置(例如,按钮、推动开关、电阻式或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等)。例如,安装设备1110A可包括相对于接合部件1114c定位的按钮式开关组件,且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使得由接合部件1114c接收的触觉输入可以规定方式传递至安装设备1110B。在此实施例中,设备通信系统1100可经配置使得由接合部件1114c接收的触觉输入经配置以藉由安装设备1110B发起任务。
在设备通信系统内执行的任务的相对复杂性可按应用且相对于构成设备通信系统的复数个安装设备的各者的各自配置而变化。在图3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经由电力线通信与安装设备1110B通信,且由接合部件1114c接收的连续触觉输入可经配置以依次敞开且闭合由安装设备1110B包括的电路,使得可有效地连接且断开在安装设备1110B与经安装对象之间建立的电连接-且有效地接通/关断对象-经由施加于接合部件1114c的连续触觉输入。
替代地或额外地,安装设备1110A及安装设备1110B可经配置以无线地通信,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110A及安装设备1110B可配置为智能型的。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由安装设备1110A接收的输入可经由WiFi网络传输至安装设备1110B,且可引起安装设备1110B运行软件程序。例如,软件程序可经配置以依预定方式控制安装至安装设备1110B的LED灯的可变强度及色彩。
再次参考图31,替代地或额外地,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与一个或多个周边对象通信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周边对象。例如,由安装设备1110A支撑的装置盒外壳1182可经配置以附接至附接至周边物件(诸如三速吊扇)的布线基础设施(例如,家庭或建筑中)。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经由布线基础设施控制三速吊扇。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1114c可经配置以用作控制旋钮。例如,安装设备1110A可包括第二控制组件,诸如弹簧负载锁扣机构,且第二控制组件的一部分可经配置以可在延伸位置与回缩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控制组件的部分在回缩位置中时,接合部件1114c可经配置以可沿接合线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且可由第一控制组件偏置朝向回缩状态,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描述且绘示。也如先前实施例中描述,接合部件1114c可包括延伸部及连结至延伸部的面。第二控制组件可相对于接合部件1114c定位,使得施加第一触觉输入于接合部件1114c可致动第二控制组件且引起第二控制组件使第二控制组件的可移动部分偏置朝向延伸位置。当第二控制组件的部分偏置朝向延伸位置时,第二控制组件可施加持续顶出力于接合部件1114c,其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1114c偏置朝向延伸状态。因此,第二控制组件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第一触觉输入而将接合部件1114c有效地顶出朝向延伸状态,且持续顶出力可经配置以使接合部件1114c持续地偏置朝向延伸状态,使得接合部件1114c的延伸部经曝露且可经抓持以用作控制旋钮。
此外,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使得施加扭力于接合部件1114c引起安装设备1110A以规定方式与周边对象通信。例如,用户可压下接合部件1114c(例如,第一触觉输入)以将接合部件1114c有效地顶出至延伸状态,且用户可抓持接合部件1114c且使接合部件1114c以实质上顺时针方向扭转以依序增加三速吊扇的速率。同样地,用户可使接合部件1114c以实质上逆时针方向扭转以依序降低三速吊扇的速率。额外地或替代地,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控制与安装设备1110B接合的对象,诸如LED灯。在一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使得以逆时针方向施加持续扭力于接合部件1114c可逐渐降低LED灯的亮度,且以顺时针方向施加持续扭力于接合部件1114c可逐渐强化LED灯的亮度。
此外,当不再期望与作为控制旋钮的接合部件1114c相互作用时,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使得当使接合部件1114c持续偏置朝向延伸状态时,施加第二触觉输入于接合部件1114c可致动第二控制组件(例如,弹簧负载锁扣机构)且引起第二控制组件使第二控制组件的可移动部分偏置朝向回缩位置,使得消除持续顶出力。因此,接合部件1114c再次可沿接合线在延伸状态与回缩状态之间移动,而有效地未由第二控制组件保留,且可由第一控制组件偏置朝向回缩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的接合起始软件功能。
此外,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有利于安装设备1110A与待安装对象之间的复数个电连接。如图31中所示,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且由安装设备1110A支撑的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包括第一设备连接器子集1105b及第二设备连接器子集1105e。由安装设备1110A支撑的设备连接器子集的各者可经配置以有利于与兼容对象接口的干线电源(例如,AC电源)连接,因而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连接器子集1105b的配置实质上可与第二设备连接器子集1105e的配置相同。设备连接器子集的各者可经配置使得各自设备连接器子集仅在与对应复数个接口连接器接合时活动。换言之,由安装设备1110A包括的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经配置以在脱离状态时不作用。因此,由安装设备1110A包括的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配置为触控安全(例如,由人手、任意金属块等),使得设备连接器不产生意外冲击或弧。例如,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使得设备连接器子集的各者活动(即,具电功能)需要验证通信,且验证通信可按应用而在接合之前或期间由兼容对象接口经由有线或无线手段提供。
如所述,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按应用而有利于各种类型及配置的复数个电连接(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子集的各者的各自配置可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盒外壳1182可配置为安装设备1110A的模块化组件。换言之,装置盒外壳1182可经配置以附接至(例如,紧固至)安装表面(诸如壁),且安装设备1110A可经配置以经由模块化装置盒外壳1182可移除地附接至安装表面,使得当装置盒外壳1182附接至安装表面时,安装设备1110A可借助于模块化装置盒外壳1182而有效地为安装表面的模块化组件。
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包括电源插头或电源插座。相应地,额外地或替代地,接合部件可包括电源插头或电源插座。
如先前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物体可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或可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两者的组件或特征。
例如,参考图32,从两个视角显示可携式电源(例如,实质上前视图及实质上后视图),且可携式电源可经配置以界定腔,且可包括接合部件、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及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可携式电源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持可充电电池组、超级电容器、超电容器、燃料电池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可配置为固定的(例如,无法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及复数个接口连接器。例如,接合部件的面(例如,面的外部部分)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且接合部件的内部面(例如,面的内部部分)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接口连接器,且复数个接口连接器及复数个设备连接器可经由接合部件的面连结且支撑。相应地,接合部件的实质上中空配置可界定腔,且由接合部件界定的腔可以实质上与如其它实施例中公开的由对象接口界定的腔相似的方式配置且作用。例如,图32中描绘的腔可由接合部件的实质上中空部分包括,如上文描述。
此外,如先前所述,安装设备的一实施例可各别地应用于两个或更多个物体,且安装设备可将一物体附接至另一物体以将物体链接在一起;且相似实施例可配置有当连结至彼此时兼容的连接器,使得连结安装设备可有利于物体之间的连接。图32描绘此实施例的实例。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撑相对于所需的电连接的菊链配置。同样地,复数个安装系统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撑相对于所需的电连接的菊链配置。
参考图33A及图33B,在安装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可相对于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配置使得增补接合部件可附接至接合部件,且增补接合部件附接至安装设备的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实质上按应用改变接合部件和/或安装设备的功能性。增补接合部件可按应用经配置以经由总接合力与安装设备可释放地接合,或可经配置以经由锁定接合力与安装设备锁定地接合。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或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接合时,该增补接合部件和/或该对象接口可视情况与安装设备锁定地接合,使得除总接合力之外也可产生锁定接合力。
参考图33A及图33B,显示安装设备1210及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且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经配置以在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藉由例如实质上改变接合部件1214的形状、添加无线充电功能性至安装设备1210及实质上改变与接合部件1214相关联的吸引力即与安装设备1210相关联的总接合力,而实质上改变接合部件1214及安装设备1210的功能性。此外,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经配置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视情况与安装设备锁定地接合,使得除总接合力之外,也可在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之间产生锁定接合力。相应地,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以与对象接口相似或类似的方式接合安装设备1210,且实质上可以与模块化接合部件或模块化接合部件组件相似或类似的方式改变安装设备的功能性。
安装设备1210可经配置以支撑包括复数个设备连接器1205及设备接合闩锁1215的接合部件1214(在图中显示为呈延伸状态)。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经配置以界定腔12751,且可包括第二安装磁体12400、复数个接口连接器(未显示)、接口传输路径(未显示)、传输器线圈组件12401及对象接口闩锁12251。
在安装设备1210与增补接合部件12140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引起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及安装设备1210接合以产生总接合力。换言之,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以实质上与兼容对象、对象接口等相似的方式安装至安装设备1210。
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相对于安装设备1210配置,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可在安装设备1210与增补接合部件12140之间建立电连接,且该电连接可经配置以支撑传输器线圈组件及接收器线圈组件,使得安装设备1210可经配置以在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参与无线充电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包括传输器线圈组件12401,且安装设备1210可经配置以在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对兼容对象、对象接口、模块化设备组件等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包括接收器线圈组件,且安装设备1210可经配置以在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由兼容对象、对象接口等无线充电。例如,安装设备可包括可充电电池组,且在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可充电电池组可由兼容对象等无线充电。
此外,增补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实质上在增补接合部件与安装设备接合时改变接合部件和/或安装设备的安装功能性。例如,在图33B中描绘的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以与图10中描绘的接合部件14和/或图11A及图11B中描绘的接合部件314相似或类似的方式配置。因而,经安装对象可绕增补接合部件12140的面12880自由移动(例如,旋转地、枢转地等),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在经由安装设备1210所包括的总接合力牢固地安装时可将对象操纵为较佳定向。
此外,在此及其它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实质上以预定方式改变与安装设备相关联的磁场。例如,增补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实质上调整和/或微调相对于特定对象、对象接口、对象重量范围等的磁场。
在其它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按应用支撑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等。
增补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按应用可释放地附接和/或锁定地附接至安装设备。例如,再次参考图33A,安装设备1210可包括设备接合闩锁1215,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释放地附接(即,安装)至安装设备1210时,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视情况与安装设备1210锁定地接合。
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经配置以可沿设备闩锁接合线在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与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之间移动。在图33A及图33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设备接合闩锁偏置朝向待安装对象(和/或在此实施例中,增补接合部件)时,设备接合闩锁可界定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且当设备接合闩锁偏置远离待安装对象(例如,在各个实施例中,偏置朝向安装设备的中间表面、底座表面等)时,设备接合闩锁可界定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
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当接合部件1214未与待安装对象(例如,对象、对象接口、增补接合部件等)接合时,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由安装设备1210所包括的控制组件偏置朝向回缩设备接合闩锁位置。安装设备1210可经配置使得当待安装对象与接合部件1214接合时,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由待安装对象与设备接合闩锁1215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偏置朝向延伸设备接合闩锁位置。例如,在图33A及图33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210可经配置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接合部件1214接合时,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由第二安装磁体12400与设备接合闩锁1215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偏置朝向由增补接合部件12140界定的腔12751。相应地,在图33A及图33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接合线可对应于安装设备1210的接合线。
对象接口闩锁的至少一部分可经配置以可沿对象接口闩锁接合线在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与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参考图33A中所示的增补接合部件12140,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外部部分(图中所示)可经配置以使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内部部分(未显示)沿对象接口闩锁接合线在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与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之间移动。
取决于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位置,由增补接合部件12140界定的腔12751可经配置以在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接纳接合部件1214及设备接合闩锁1215的一个或两个。
对象接口闩锁12251可相对于由增补接合部件12140界定的腔12751且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闩锁12251在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中时,腔12751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实质上由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至少一部分妨碍。此外,对象接口闩锁12251可经配置使得当对象接口闩锁12251在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中时,腔12751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实质上未被妨碍。
换言之,当腔12751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实质上由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至少一部分妨碍时,对象接口闩锁12251可界定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且当对象接口闩锁12251界定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时,腔12751可未接纳设备接合闩锁1215。因此,当腔12751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实质上未由对象接口闩锁12251妨碍时,对象接口闩锁12251可界定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且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接合部件1214接合且对象接口闩锁12251界定敞开接口闩锁位置时,腔12751可接纳设备接合闩锁1215。
此外,当对象接口闩锁12251界定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时,腔12751的一部分可界定接口闩锁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象接口闩锁或对象接口的类似组件可经配置使得由对象接口界定的腔相对于由安装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件或接合部件组件(包含但不限于包括设备接合闩锁的接合部件或接合部件组件)被妨碍。
对象接口闩锁可经配置使得施加输入力于对象接口闩锁的至少一部分经配置以使对象接口闩锁偏置朝向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或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的任一个。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对象接口闩锁可经配置以支撑电容式传感器,且对象接口闩锁可经配置使得施加输入力于电容式传感器使对象接口闩锁在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与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之间有效地拨动。
再次参考图33A,对象接口闩锁12251可经配置使得施加输入力于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外部部分(图中所示)经配置以使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内部部分(未显示)偏置朝向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且对象接口闩锁12251可经配置使得当移除输入力时,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内部部分自动偏置朝向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例如,压下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外部部分(即,输入力)可操作弹簧总成,其经配置以使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内部部分偏置朝向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直至移除输入力。
在此配置中,增补接合部件12140在安装至安装设备1210时可与安装设备1210可释放地接合。此外,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安装(即,可释放地接合)至安装设备1210时,施加输入力于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外部部分可使对象接口闩锁的内部部分偏置朝向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当对象接口闩锁12251界定敞开对象接口闩锁位置时,腔12751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未由对象接口闩锁12251妨碍;且设备接合闩锁1215与第二安装磁体12400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可引起设备接合闩锁1215由腔12751接纳。移除输入力可引起对象接口闩锁12251的内部部分自动偏置朝向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且当对象接口闩锁12251界定闭合对象接口闩锁位置时,腔12751的一部分相对于设备接合闩锁1215可界定接口闩锁腔;且增补接合部件12140可与安装设备1210锁定地接合。
图33B显示当经由锁定接合力接合时的安装设备1210及增补接合部件12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接合闩锁可由中间表面、外壳或安装设备的另一组件支撑。再者,设备接合闩锁可经配置以在未接合安装设备时与中间表面、外壳等齐平。
参考图34,提供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且在此实施例中,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待安装对象,诸如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等)。此外,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安装设备1210的接合部件1214或增补接合部件12140的任一个。
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包括对象接口闩锁12252,使得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视情况锁定地接合安装设备1210。再者,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包括模块化中心对象表面1222,且中心对象表面1222可经配置以借助于可经配置(例如,经塑形)以实质上齐平地接合增补接合部件12140的面12880的表面开口1204及表面开口1204的接触表面1202而与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一致,使得待安装对象可绕增补接合部件12140的面122880自由移动(例如,旋转地、枢转地等),使得当增补接合部件12140与安装设备1210接合时,在经由安装设备1210所包括的总接合力牢固地安装时可将对象操纵为较佳定向。
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包括模块化接口外壳1221,且接口外壳1221可经配置以支撑配置成分层配置的复数个模块化接口组件。例如,接口外壳1221的第一部分可经配置以可滑动地接纳复数个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的各者,且接口外壳1221的第二部分可经配置以可滑动地围封由接口外壳1221的第一部分可滑动地接纳的复数个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的各者的曝露部分。
此配置可容许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可高度客制化,使得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可容易互换。此外,此配置可容许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的结构配置和/或模块化对象接口1220的结构特征或配置可按应用微调。
例如,图35描绘复数个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图中仅显示复数个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的各者的一部分),且复数个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可配置成分层配置且可界定对象接口的腔12753。相应地,包括复数个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的分层配置的模块化对象接口可高度客制化,且可按应用提供相对于安装设备的多种配置动态地客制化配置模块化对象接口的高度的灵活性。例如,模块化对象接口组件可经配置以改变或动态地调整对象接口深度do;改变或动态地调整对象接口闩锁的位置;改变或动态地调整一个或多个第三安装磁体的位置,使得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之间的总接合力相应地改变;添加、移除或改变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的位置和/或藉由使复数个接口连接器相对于安装设备的深度和/或配置相关联;和/或改变模块化对象界面可与安装设备在结构上接合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如由本发明的内容所导引,藉由复数个模块化接口组件的分层配置,各种配置为可行的。
在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的所要功能性可按应用而必需最小数目个组件,因为安装设备或安装系统可相对于重力配置以实现所要功能性。
例如,参考图36,显示安装设备1310,且安装设备1310可包括接合部件1314(显示为呈延伸状态)及中间表面1312。在此实施例中,接合部件1314(仅)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设备1310可相对于重力配置使得万有引力提供可与安装设备的其它组件相关联的进一步功能性。例如,安装设备1310可相对于重力配置使得对象接口或待安装对象与中间表面1312之间的接合可因相对于待安装对象的万有引力而发生。以此方式,可利用万有引力以提供实质上与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例如第一安装磁体产生的吸引力的功能性类似的功能性。此外,安装设备1310可相对于重力配置,使得接合部件1314在对象与设备脱离的后自动回缩。以此方式,可利用万有引力以提供实质上与控制组件类似的功能性。同样地,安装设备1310可相对于重力配置使得接合部件1314可由万有引力偏置朝向回缩状态,使得当安装设备1310未与待安装对象接合时,接合部件1314实质上相对于中间表面1312齐平。
在一实施例中,当底座表面1380实质上与实质上水平表面(诸如桌面)接合时,安装设备1310可包括支架。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附接至安装设备1310及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TV机顶盒等)。由安装设备1310包括的接合部件1314可经配置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且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支撑对应复数个接口连接器,使得当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1310接合时,可在电子装置与安装设备1310之间建立电连接。
此外,安装设备1310的中间表面1312可经配置以支撑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且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可视情况附接至安装设备1310,以增强安装系统的总接合力,使得当底座表面1380附接至实质上垂直表面(诸如壁)时,安装设备1310可支撑待安装对象。
参考图37,提供安装设备1410,且安装设备1410可经配置以支持复数个电连接。例如,复数个电连接可包括复数个音频-视讯连接(例如,HDMI、复合视讯、组件视讯、Toslink等),且安装设备1410可按应用支撑可经配置以附接至显示器(诸如电视)的复数个音频-视讯端口。复数个电缆可附接至该等端口且显示于图中。复数个接合部件的各者可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可在各自延伸状态与各自回缩状态之间移动。复数个接合部件的各者在图37中系显示为呈回缩状态。复数个接合部件的各者可经配置以支撑由安装设备1410支撑的复数个电连接的电连接。对应对象接口可经配置以按应用附接至音频-视讯组件(例如,DVD播放器、CD播放器、音讯接收器等),且对象接口可相对于安装设备1410配置,使得对象接口与安装设备1410之间的接合可建立音频-视讯组件与显示器之间的复数个电连接。在此配置中,用户可快速地且容易地连接且断开音频-视讯组件及显示器,而无需插入或移除装置之间的音频-视讯电缆。因此,安装设备可配置为装置之间的连接接口。
在各个实施例中,安装系统可应用于接合复数个物体,且复数个安装系统可相对于彼此配置以有利于物体之间的连续电连接。例如,地板安装设备可经配置以经由设备传输路径附接至(即,整合至其中)例如建筑中的地板组件(例如,实木、瓷砖等)及布线基础设施。桌可经配置使得桌的腿的底部部分包括腿对象接口,其相对于地板安装设备配置使得腿对象接口可接合地板安装设备。在此配置中,地板安装设备可将桌腿有效地锚定至地板上的预定位置,使得当接合时,桌腿无法跨地板的表面移动。桌腿进一步可经配置以将腿安装设备支撑于腿的顶部部分上,且桌进一步可经配置以支撑桌面对象接口,其经配置以附接至腿安装设备以将桌腿安装至桌面(即,将家具连结在一起)。此外,桌可经配置以将桌面安装设备支撑于桌的顶部表面(例如,桌面)中,且监视器支架可经配置以支撑对象接口,其相对于桌面安装设备配置使得监视器支架可与桌面安装设备接合。监视器支架进一步可经配置以支撑支架安装设备,且显示面板可经配置以支撑显示器对象接口,其相对于支架安装设备配置使得显示面板可安装至监视器支架。此外,复数个安装系统的各者可经配置以支撑对应且相容电连接,且桌及监视器支架各自可经配置以支撑传输路径,其连接由桌及监视器支架的各者支撑的各自安装设备、对象接口和/或安装系统的各者。在此配置中,当接合安装系统的各者时,可在布线基础设施与显示面板之间建立电连接。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由安装设备包括的中间表面未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时,安装系统可高度作用。例如,经配置以对磁性作出响应且有效地内建于台面中的接合部件可经配置以接合由电器(诸如微波炉)支撑的对象接口。对象接口可界定腔且可经配置以在腔与接合部件实质上对准时接合接合部件,且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的接合实质上可相对于台面的表面锚定微波炉。因此,当用户例如拉开微波炉的门时,微波炉实质上可抵于由用户施加的力(例如,否则可引起微博里跨台面的表面移动的力)经锚定,且可由于安装设备与对象接口之间的接合力而无法沿台面的表面移动。
图38显示安装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可经配置以连结的复数个安装设备,且复数个安装设备的各者可包括安装设备及对象接口的组件,使得复数个安装设备可将一组件链接至另一组件。
如上述,为明确及便于说明起见,已简化图中描绘的结构及组件。因而,诸如外壳、紧固件、支架、转环等的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尽管描述于上文中,然可未显示于图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且明白,本文中提供的方法、系统及设备也可描述用于连结、耦合、附接或以其它方式使一物体与另一物体磁性地相关联的手段,且可如由本公开的全部内容导引般执行数种替代实施例及修改。
例如,尽管在随附图式中绘示特定配置及相对尺寸及间距,然而应了解,特定配置系为说明的目的而描绘,且多种其它组件为可行的。作为实例,尽管安装设备的实施例系显示为包含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接合部件,然而实施例可包含具有方形、矩形、三角形等横截面的接合部件。额外地或替代地,接合部件的外部面的配置可包含用于增强接合部件与对象接口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额外特征。在此方面,接合部件的外部面可为键式(例如,界定经配置且经配置以接纳对象接口的对应突出部的开口),使得仅可接合特定对象接口、相对于安装设备仅可以某些角度或定向接合对象接口,和/或仅可接合由安装设备和/或对象接口包括的特定电连接器。在其它实施例中,接合部件的外部面可包含容许线或其它组件自安装设备行进穿过而至对象接口或反的亦然的孔或其它开口。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知,存在可用于操纵与磁体、磁体群组等相关联的磁场、及相应地或额外地与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经接合系统相关联的磁场以实现所要功能性的许多手段。例如,铁金属帽、板、磁导、磁屏蔽材料、屏蔽箱等可相对于磁体、复数个磁体或磁体群组配置以强化、弱化、塑形或以其它方式影响与(若干)磁体相关联的磁场;且类似组件(模块化或固定)可经配置以依特定方式影响与安装设备、对象接口或经接合系统相关联的磁场。
因此,应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且修改例及其它实施例意欲包含于随附申请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尽管本文中采用特定术语,然其等仅以一般性及描述性意义使用且并不用于限制的目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将一对象安装至一安装表面所述的设备,其包括:
舱,其经组态以接纳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及
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其经组态以界定一第一平面;及
模块化接合部件,其包括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其中该等接合部件组件之至少一者经组态以对磁作出回应;
其中当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由该舱接纳时,该模块化接合部件相对于该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沿与该第一平面相交的一接合线布置,及
其中该舱经组态以实质上防止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沿该接合线之移动,及
其中该模块化接合部件经组态使得该复数个接合部件组件之至少一者可沿该接合线在一延伸状态与一回缩状态之间移动,
其中该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及该模块化接合部件经组态以协作接合待安装之该对象,以产生一总接合力,及
其中小于该总接合力且施加于一经安装对象之一脱离力藉由依次克服与该模块化第一安装磁体及该模块化接合部件相关联之各自接合力而逐阶段克服该总接合力,以使该对象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舱包括一设备传输路径,其经组态以提供至由该舱接纳之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任一者之一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至少一者系经组态以支撑复数个接口连接器之一模块化充电器支撑件,其中该模块化接合部件经组态以支撑复数个设备连接器,且其中该安装设备经组态以关于USB3.1规范支持电力及数据之通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安装磁体包括由一模块化固持板支撑之复数个电磁体,且其中该模块化固持板经组态以电接合该设备传输路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模块化接合部件经组态使得可建立与待安装之一对象之一充电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安装设备经组态使得当该对象或该安装设备之至少一者相对于该对象或该安装设备之该至少一者之另一者旋转时维持该安装设备与该对象之间的该充电关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各者经组态以支撑至少一电连接接口,且其中藉由附接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各者之各连续模块化设备组件而逐阶段界定一设备传输路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舱经组态以支撑一实质上公模块化接合部件及一实质上母模块化接合部件之各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舱经组态以在结构上接合复数个模块化底座表面。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舱之一部分经组态以接纳复数个可互换模块化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可互换模块化组件之至少一者系一模块化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可互换模块化组件之至少一者系一模块化电源。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至少一者包括一按钮式开关。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至少一者系包括一设备接合闩锁之一模块化接合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至少一者系一模块化外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模块化外壳经组态以实质上改变与该安装设备相关联之该总接合力。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复数个模块化设备组件之至少一者系一模块化卡,其中该模块化卡经组态以电接合该设备传输路径。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进一步包括一模块化插头适配器,其中该模块化插头适配器经组态以调适至该设备传输路径之干线电源。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进一步包括一模块化爱迪生螺丝,其中该模块化爱迪生螺丝经组态以附接至该舱且经组态以调适至该设备传输路径之干线电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进一步包括一模块化外壳,其经组态以使与该安装设备相关联之热扩散。
CN201580048377.7A 2014-07-08 2015-07-08 安装设备 Pending CN1070724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22130P 2014-07-08 2014-07-08
US62/022,130 2014-07-08
US201562109057P 2015-01-29 2015-01-29
US62/109,057 2015-01-29
PCT/US2015/039546 WO2016007619A1 (en) 2014-07-08 2015-07-08 Mount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2415A true CN107072415A (zh) 2017-08-18

Family

ID=55064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8377.7A Pending CN107072415A (zh) 2014-07-08 2015-07-08 安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3166447A4 (zh)
JP (1) JP2017534305A (zh)
KR (1) KR20170067712A (zh)
CN (1) CN107072415A (zh)
AU (1) AU2015287896A1 (zh)
MX (1) MX2017000402A (zh)
RU (1) RU2679178C2 (zh)
TW (1) TW201621205A (zh)
WO (1) WO20160076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6658A (zh) * 2017-11-21 2018-06-12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用于航天器密封舱内的器件抗结露环境表面处理方法
CN109466808A (zh) * 2018-12-14 2019-03-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电磁对接装置及方法
CN111699339A (zh) * 2019-08-13 2020-09-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
CN114909561A (zh) * 2019-05-31 2022-08-16 苹果公司 显示器支撑臂安装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003776U1 (de) * 2016-06-17 2016-08-11 Collatz+Trojan Gmbh Bedienterminal
GB2579251B (en) * 2018-11-28 2020-12-09 Alfatronix Ltd Accessory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7077977B2 (ja) * 2019-01-23 2022-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電器、充電システム及び充電端子の離脱方法
US11670962B2 (en) * 2019-04-09 2023-06-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and haptic outputs
RU197763U1 (ru) * 2020-02-28 2020-05-28 Игорь Сергеевич Старшинов Декоративная накладка
GB202006150D0 (en) * 2020-04-27 2020-06-10 Sirhan Wisam Hanging device
RU201453U1 (ru) * 2020-08-19 2020-12-15 Роман Викторович Куликов Держатель
WO2022039632A1 (ru) * 2020-08-19 2022-02-24 Роман Викторович КУЛИКОВ Держатель
US20230093609A1 (en) * 2021-09-23 2023-03-23 Swiftmile, Inc. Multifunction light vehicle charging platform
WO2023249514A1 (ru) * 2022-06-20 2023-12-28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АНЧЕНКО Аксессуар для чехла моби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7964A (en) * 1978-09-08 1979-12-11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Docking system for space structures
EP1346674A2 (en) * 2002-03-19 2003-09-24 Magny Group S.R.L. Device for magnetically fixing objects to surfaces
WO2006126126A1 (en) * 2005-05-24 2006-11-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matic retractable power coupling system for a wall-mounted device
US7543779B1 (en) * 2007-01-19 2009-06-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Low-impact mating system
CN103119349A (zh) * 2010-08-04 2013-05-22 萨万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平板计算机的壁内坞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1526B2 (en) * 2005-09-26 2007-12-25 Apple Inc. 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608502B2 (en) * 2012-05-08 2013-12-17 Otter Products, Llc Connection mechanism
EP2672163A1 (en) * 2012-06-06 2013-12-11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with magnetic index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7964A (en) * 1978-09-08 1979-12-11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Docking system for space structures
EP1346674A2 (en) * 2002-03-19 2003-09-24 Magny Group S.R.L. Device for magnetically fixing objects to surfaces
WO2006126126A1 (en) * 2005-05-24 2006-11-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matic retractable power coupling system for a wall-mounted device
US7543779B1 (en) * 2007-01-19 2009-06-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Low-impact mating system
CN103119349A (zh) * 2010-08-04 2013-05-22 萨万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平板计算机的壁内坞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6658A (zh) * 2017-11-21 2018-06-12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用于航天器密封舱内的器件抗结露环境表面处理方法
CN109466808A (zh) * 2018-12-14 2019-03-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电磁对接装置及方法
CN109466808B (zh) * 2018-12-14 2021-04-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的电磁对接装置及方法
CN114909561A (zh) * 2019-05-31 2022-08-16 苹果公司 显示器支撑臂安装架
CN114909561B (zh) * 2019-05-31 2024-02-27 苹果公司 显示器支撑臂安装架
CN111699339A (zh) * 2019-08-13 2020-09-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
CN111699339B (zh) * 2019-08-13 2022-02-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287896A1 (en) 2017-03-02
EP3166447A4 (en) 2018-03-21
JP2017534305A (ja) 2017-11-24
MX2017000402A (es) 2017-06-20
RU2679178C2 (ru) 2019-02-06
RU2017104124A (ru) 2018-08-08
WO2016007619A1 (en) 2016-01-14
RU2017104124A3 (zh) 2018-11-26
EP3166447A1 (en) 2017-05-17
TW201621205A (zh) 2016-06-16
KR20170067712A (ko) 201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2415A (zh) 安装设备
CN105264741B (zh) 用于将对象安装至安装表面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US10655656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JP2017534305A5 (zh)
US11421838B2 (en) Solar-powered lighting devices
CN205986229U (zh) 一种电池包充电器
CN207398900U (zh) 一种智能电子装置
CN108121209A (zh) 一种智能电子装置、智能家居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
CN208336564U (zh) 受控设备及其移动控制终端
CN203643776U (zh) 一种智能家居中控机
CN208478775U (zh) 接口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16905250U (zh) 颈挂式耳机
CN205489665U (zh) 一种智能快速充电装置
CN208597814U (zh) 用于积木玩具的收纳装置及积木玩具
CN205944555U (zh) 圆形插座
CN108539496B (zh) 一种组合式usb构件及其使用方法
TWM649606U (zh) 具磁吸材料層之備份裝置
CN209001602U (zh) 一种充电支架
CN207504617U (zh) 一种智能电子装置
CN20423053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5846781U (zh) 一种自带便携折叠支架的苹果手表充电宝
CN108767527A (zh) 受控设备及其移动控制终端
CA2941779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CN103855812A (zh) 直插式万能无线充电发射器
KR20110136653A (ko) 충전부가 구비된 조명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29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429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