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1146A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1146A
CN107071146A CN201710100463.9A CN201710100463A CN107071146A CN 107071146 A CN107071146 A CN 107071146A CN 201710100463 A CN201710100463 A CN 201710100463A CN 107071146 A CN107071146 A CN 107071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state
mobile network
network signals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04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1146B (zh
Inventor
邹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revail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Hangzhou Wanl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004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71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1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1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1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1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通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在通讯状态较好的环境中,移动终端以较低的频率、较低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在通讯状态相对不好的环境中,移动终端以较高的频率和/或较高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通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下对自身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在对人体的无形的危害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防御看得见的杀手(如抢劫,流感等)但是对无形的危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辐射、装修污染,都是潜在的危险。
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例,当智能移动终端处于使用状态下(此处的此种状态包括待机模式,即移动终端内装载有SIM卡时可认为该移动终端处于移动状态下)时,为了保障智能移动终端处于可通讯状态,智能移动终端每隔一预定间隔向通讯基站发送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高频电磁波。该高频电磁波为无线电磁波,该无线电波可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不同大小的辐射量对人体的影响不同,移动终端发射功率的大小和接受信号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在接受信号较弱的条件下,为了使得智能移动终端实时处于可连接状态下,智能移动终端提高发射功率以确保能连接通讯几张,发射功率越大,对人体辐射伤害就越大,尤其是在通话状态中,由于人的大脑与手机的距离非常的近,所以此时对人的辐射也是最大的。由于目前智能移动终端辐射的大小对于人体来说无法预知,因此无法进行有效防范。智能移动终端辐射对于人的危害相当大,久而久之,使人体产生许多慢性的疾病而不能及时察觉,很多在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延误,造成很多难以弥补的损害。所以这种潜在的危险人们应该加以防范。且现有的测量智能移动终端辐射的传感器相当昂贵,并且可以直接嵌入到手机的外形很小的辐射传感器很难找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旨在减少于低成本的状态下降低智能移动终端的手机发射功率、减少移动终端的辐射。具体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具体包括;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当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
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一频率及第一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不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二频率及第二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5s/次,第一发射功率为0dbm。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率为1s/次,第二发射功率为15dbm。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具体包括: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
于当前环境中不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于当前环境中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于预定间隔内连续读取每个通讯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
定义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为可通讯基站,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还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通讯信号强度;
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三模式状态下;
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不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中,还包括:
于飞行模式状态下,读取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所述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通讯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包括:
移动网络信号检测单元,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结合一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形成一判断结果;
控制单元,于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于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GPS信号读取单元,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当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
第一判断器,判断当前GPS信号强度值是否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控制器,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一频率及第一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不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二频率及第二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二判断器,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
计算器,于预定间隔内连续读取每个通讯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
切换器,定义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为可通讯基站,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还包括:
通讯信号获取装置,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通讯信号强度;
第二控制器,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三模式状态下;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不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优选地,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器于飞行模式状态下,读取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并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所述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通讯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网络侧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述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在通讯状态较好的环境中,移动终端以较低的频率、较低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在通讯状态相对不好的环境中,移动终端以较高的频率和/或较高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减少移动终端发射高频电磁波的频率或降低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移动终端产生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包括:
步骤S110、于网络侧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步骤S120、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当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时,则表明当前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中其移动网络信号相对较强,移动终端无需较频繁或以较强的发射功率地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
步骤S130、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当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时,则表明当前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中其移动网络信号相对较弱,此时就需要移动终端较频繁地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于网络侧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即移动终端以较低的频率、较低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即移动终端以较高的频率和/或较高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
本发明中,通过网络侧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述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在通讯状态较好的环境中,移动终端以较低的频率、较低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在通讯状态相对不好的环境中,移动终端以较高的频率和/或较高的发射功率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减少移动终端发射高频电磁波的频率或降低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移动终端产生的辐射。
实施例二
移动终端中传输信号包括移动网络信号(GSM/GPRS信号)、WIFI信号及GPS信号,移动网络信号及WIFI信号通过发送、接收高频电磁波信号以实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GPS信号则旨在确定当前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GPS设备的定位原理是,通过多台已知位置的卫星和卫星信号到达地面接收机(即GPS主机或带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的距离来计算出地面接收机的具体空间位置,与移动网络信号及WIFI信号不同的是,GPS信号通常于被动接收状态形成,其发射功率相对较小,且接收的数据量相对较少(接收电平相对较小),即GPS信号的辐射相对较小。
通常GPS信号与移动网络信号相互独立工作,在用户所处的生活环境中,GPS信号相对较强的状态下,其相对应的移动网络信号也相对较强,本发明利用这一特点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GPS信号与移动网络信号相互配合使用,旨在保障移动终端于通讯的状态下,减少移动终端高频电磁信号的发射频率及发射功率,降低移动终端产生的辐射。具体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
步骤S210、于网络侧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步骤S220、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具体地,包括:
步骤S2201、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
步骤S2202、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一频率及第一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当所述GPS信号强度匹配GPS阈值强度时,则表明当前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中其GPS信号强度相对较强,那么当前物理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也相对较强,移动终端无需较频繁或以较强的发射功率地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频率为5s/次,第一发射功率为0dbm。因此时移动网络信号处于较佳状态,故减少高频电磁波的发射频率及发射功率,以减少辐射产生。
步骤S2203、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不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二频率及第二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当所述GPS信号强度不匹配GPS阈值强度时,则表明当前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中其GPS信号强度相对较弱,那么当前物理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有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有些地方的移动网络相对较强,有些地方的移动网络相对较弱,那么此时就需要移动终端较频繁地向远程基站发射高频电磁波以判断移动终端的当前的通讯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频率为1s/次,第二发射功率为15dbm。此时移动网络信号处于欠佳状态(即仅次于较佳状态),因此提升高频电磁波的发射频率及发射功率,以保障移动终端处于较佳的通讯信号。
步骤S230、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具体包括,
步骤S2301、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
步骤S2302、于当前环境中不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在当前环境中不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则表明用户当前并非处于两个通讯小区的交界处,那么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原因则为当前通讯小区内的通讯信号自身强度相对较弱,不能满足正常的通讯需求,此时直接将移动终端设置为飞行模式,关闭通讯功能。并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303、于当前环境中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于预定间隔内连续读取每个通讯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在当前环境中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则表明用户当前可能处于两个通讯小区的交界处,通讯小区交界处的移动网络信号相对不稳定,移动终端可能频繁于两个通讯小区之间切换通讯信号,故而,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以判断每个通讯信号的稳定性。
步骤S2304、定义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为可通讯基站,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相对较稳定,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避免移动终端频繁切换通讯信号,保持通讯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
步骤S2305、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通讯信号强度;
步骤S2306、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三模式状态下;即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三频率及第三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频率为1.28ms/次,所述第三发射功率为33dbm。此时移动网络信号相对较差,但是尚能连接移动网络信号,此时提高发射频率及发射功率,以保障移动终端处于可被联通的通讯状态。
步骤S2307、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不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此时移动网络信号较差,甚至无法连接移动网络信号,关闭移动终端的通讯功能(即移动终端无法产生辐射),因为此时发送电磁波也无法连接移动网络,大大降低移动终端的辐射,同时延长电池的待机时间(发射功率越高,其消耗的电能也就越多)。
步骤S2308、于飞行模式状态下,读取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步骤S2309、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所述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通讯模式,并执行步骤S210。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包括:
移动网络信号检测单元,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结合一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形成一判断结果;
控制单元,于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于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GPS信号读取单元,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当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
第一判断器,判断当前GPS信号强度值是否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控制器,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一频率及第一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不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二频率及第二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二判断器,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
计算器,于预定间隔内连续读取每个通讯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
切换器,定义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为可通讯基站,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还包括:
通讯信号获取装置,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通讯信号强度;
第二控制器,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三模式状态下;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不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中,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器于飞行模式状态下,读取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并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所述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通讯模式。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网络侧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具体包括;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当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
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一频率及第一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不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二频率及第二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为5s/次,第一发射功率为0db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率为1s/次,第二发射功率为15db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具体包括: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
于当前环境中不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于当前环境中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的状态下,于预定间隔内连续读取每个通讯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
定义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为可通讯基站,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通讯信号强度;
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三模式状态下;
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不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飞行模式状态下,读取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所述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通讯模式。
8.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网络信号检测单元,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结合一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形成一判断结果;
控制单元,于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一模式状态下;于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二模式状态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GPS信号读取单元,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当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
第一判断器,判断当前GPS信号强度值是否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控制器,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一频率及第一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于所述读取移动终端的当前GPS信号强度值不匹配GPS信号强度阈值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的以第二频率及第二发射功率发送发射电磁波至远程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二判断器,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不匹配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判断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通讯信号;
计算器,于预定间隔内连续读取每个通讯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两个信号强度值计算每个通讯信号的方差;
切换器,定义方差最小值所匹配的通讯信号为可通讯基站,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匹配所述可通讯基站的通讯小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讯信号获取装置,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通讯信号强度;
第二控制器,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第三模式状态下;于所述通讯信号强度不匹配通讯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工作于飞行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器于飞行模式状态下,读取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中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并于所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匹配所述移动网络信号阈值强度的状态下,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通讯模式。
CN201710100463.9A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071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0463.9A CN107071146B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0463.9A CN107071146B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1146A true CN107071146A (zh) 2017-08-18
CN107071146B CN107071146B (zh) 2020-09-29

Family

ID=5962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0463.9A Active CN107071146B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11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157A (zh) * 2019-04-23 2019-09-13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数传电台自适应的控制方法
CN112243288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911A (zh) * 2008-11-21 2009-04-15 闻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phs手机及其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CN102883072A (zh) * 2012-07-30 2013-01-16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信号强度自动调节功耗的方法
CN102946630A (zh) * 2012-11-06 2013-02-2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方法
US20130137453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control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64806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低功耗gps跟踪方法及装置
US20150276932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mobile objec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911A (zh) * 2008-11-21 2009-04-15 闻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phs手机及其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US20130137453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control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64806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低功耗gps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02883072A (zh) * 2012-07-30 2013-01-16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信号强度自动调节功耗的方法
CN102946630A (zh) * 2012-11-06 2013-02-2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方法
US20150276932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mobile objec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157A (zh) * 2019-04-23 2019-09-13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数传电台自适应的控制方法
CN112243288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43288B (zh) * 2019-07-16 2023-12-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1146B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8157B1 (ko) 근접-장 통신들에서 로드 변조를 사용하는 디바이스 검출
CN106572527B (zh) 移动终端及降低移动终端sar的方法
CN117395603A (zh) 多波段识别和测距
WO2017045221A1 (zh) 一种具有高发射功率的nfc有源通信接口
CN102664601A (zh) 一种自适应阻抗匹配模块
CN207489012U (zh) 一种soc芯片
CN10707114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4467110A (zh)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及其降低无线充电待机功耗的方法
CN102735957A (zh)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CN104124767A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发射端待机状态自动唤醒的方法和装置
CN203054898U (zh) 一种采用磁场控制距离检测的rf-sim卡
CN103178875B (zh) 一种通过接触实现通信的通讯设备、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6712793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CN210491217U (zh) 一种低功耗长距离物联网智能网关模块
CN106012905A (zh) 一种采用 smc 外壳增强车位锁通讯信号的装置及方法
CN202586884U (zh) 一种自适应阻抗匹配模块
CN206364820U (zh)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的通信系统
CN115484666B (zh) 适用于物联网移动终端的低功耗nfc装置及降功耗方法
CN103516415A (zh) 通信控制方法、转接装置及射频通讯系统
CN209767531U (zh) 一种mcu宽波形载波通讯设备
CN204131510U (zh) 一种高稳定性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CN212381405U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的通讯电路
CN202957818U (zh) 一种ZigBee无线数传模块电路
CN212936212U (zh) 一种天线效率提高系统
CN202841111U (zh) 无线接收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33, room 4, building 6558, Ting Wei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1419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e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4, building 6558, Ting Wei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1419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U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6

Address after: 750003 No. 561, Xinhua East Street, Xingqing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Hou Suhua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4, building 6558, Ting Wei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1419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e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1

Address after: Xiaoshan Guali friendship village of Ha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PREVAIL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Wanl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50003 No. 561, Xinhua East Street, Xingqing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Hou Suhu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