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1037A -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1037A
CN107071037A CN201710267104.2A CN201710267104A CN107071037A CN 107071037 A CN107071037 A CN 107071037A CN 201710267104 A CN201710267104 A CN 201710267104A CN 107071037 A CN107071037 A CN 107071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anc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istribu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71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1037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671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71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1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10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0217 priority patent/WO201819233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1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1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流领域,公开了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系统中绝大部分物流器具的信息自动上传。本发明中,包括混合使用的多个第一类器具和多个第二类器具,其中,第一类器具中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发射该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类器具中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该第二类器具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距离短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功耗低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Description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领域,特别涉及与物流器具相关的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小容器可循环物流器具的管理仅仅局限于无源RFID的识别,需要人用手持终端去现场扫描,或者物流器具经过固定的设备附近才能收到箱子的信息,并且无源RFID只能包含一个唯一的ID号,没有办法知道物流器具的空满状态,物流器具丢失后也没有办法追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系统中绝大部分物流器具的信息自动上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包括混合使用的多个第一类器具和多个第二类器具,其中,
第一类器具中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发射该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第二类器具中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该第二类器具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其中第一类器具的信息是必须上传的,第二类器具的信息可以一起上传,也可以不上传;
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距离短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功耗低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二类器具还包括存储器,用于缓存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有源RFID通信模块;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蜂窝无线通信模块。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器具自身的标识。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中包括传感器;
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器具中传感器输出的信息。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中包括开关器件;
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开关器件的状态信息。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二类器具中包括定位模块;
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定位模块所输出的定位信息。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二类器具中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其中,第一电源仅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供电,第二电源仅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是超市货架上装载货物的器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如上文所述的系统中的多个第一类器具和多个第二类器具组合放置;
第一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第二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类器具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服务器上传接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自身的信息。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服务器端对最近预定统计时长内收到的所有的器具的信息进行统计,如果X/Y小于预定阈值,则增加下一批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所占的比例,否则减少下一批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所占的比例,其中,X为该预定统计时长内统计到的不重复的器具的标识数量,Y为目前处于运营状态的所有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器具的总数。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二类器具中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用的电池的电压小于预定门限或专供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电池的电压小于预定门限,则停止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停止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并开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自身的信息。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二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具的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二类器具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为持续的接收状态,其中,该接收状态的连续持续时间为T1,第一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发射的周期时长为T2,T1>N*T2;
第二类器具将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缓存在自身的存储器中;
第二类器具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为休眠状态,停止接收;
第二类器具对存储器中缓存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进行去重复处理。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在外观上相同,组合放置是随机的。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二类器具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发射失败次数大于预定门限,则该第二类器具在预定时长内,停止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停止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并开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自身的信息,在该预定时长过后,重新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只在一小部分器具中配置远程通信模块就实现了几乎所有器具的信息的上传,大大节约了成本。能够在合理利用电能的基础上实现对小容器可循环物流器具地理位置信息和空满箱状态的采集,并把数据信息上传到到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移动端看到物流器具的行驶轨迹,云平台根据所传上报信息对小容器可循环物流器具有效的管理,提高可循环物流器具的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丢防盗的功能。
可以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两类器具分布的一个例子;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开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磁吸式开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的说明:
在本申请文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近程通信模块,用于邻近的器具之间的信息收发;
在本申请文件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是远程通信模块,用于第二类器具和服务器(或可称网络侧、云端)的信息上传。
在本申请文件中,开关器件的状态信息指开关处于开的状态还是关的状态。
在本申请文件中,组合放置是指将多个第一、第二类器具放在相互邻近的位置,例如一个货架上,或同一个堆放点。换句话说,组合放置指在一个预定大小的空间中(例如半径为10米的立体空间中)混合放置有多个(数量超过预定门限)第一类、第二类器具,例如1号货架上放置有20个第一类器具、4个第一类器具,2号货架上放置有13个第一类器具、1个第二类器具,3号货架上放置有1个第一类器具、3个第二类器具。
部分发明要点的说明:
将两种器具混合配置,随机使用,其中第一类器具中只有近程通信模块,第二类器具中设置有近程和远程两种通信模块,第一类器具周期性发射自身的标识和状态信息(包括空满状态等),其近程通信模块只发射不接收,第二类器具的近程通信模块每隔一个时长会持续接收一段时间(该近程通信模块只接收不发射),将周围第一类器具发射的信息都接收下来,与本第二类器具自身的标识和状态信息一起通过远程通信模块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因为远程通信模块成本比较高,而本申请的方案只在一小部分器具中配置远程通信模块就实现了几乎所有器具的信息的上传,大大节约了成本。
如何确定第二类器具在所有的器具中所占的最优比例是一个难题,比例过大会导致成本上升,比例过小会使得部分的第一类器具无法上传信息,更为麻烦的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这个最优比例很可能不同,或者这个最优比例可能随时间会有变化,所以无法简单地通过有限次的尝试得到一个固定的最优比例。本申请采用多次追加投放的方法(分批次,先投一批,之后不断追加投放器具,其间可以收回部分器具),周期性(例如每天或每周)地统计云端服务器接收到不重复的器具的标识的数量,将该数量与目前运营的总的器具数量相比,如果统计到的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小于预定门限,则在下次投放器具时增加新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的比例,否则减少新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的比例,这种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可以动态地达到第二类器具的最优比例,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最优比例可能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两类器具在外观上相同,可以使操作员无法分辨,只能随机使用,从而避免恶意的使用者故意在某个区域中不使用具有信息上传功能的第二类器具,故意使得部分第一类器具脱离监控。
在第二类器具的电量过低时,将第二类器具自动地转为第一类器具。这样可以防止电池电量过低时第二类器具的信息无法上传的问题。也就是说,系统中的第二类器具数量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类器具可能会逐渐减少,运营商需要不断向系统中补充第二类器具,或者不断地回收器具,为其中电量过低的第二类器具更换电池或充电后重新投放到系统中。
如果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多次发射失败,例如该器具被置于一个蜂窝信号不佳的地点,或所装载的货物有较强的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则将该第二类器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转为第一类器具,从而使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可以被正确地上传。
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本文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图1是该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包括混合使用的多个第一类器具101和多个第二类器具102(图1中为了简要只画了一个102,但其实可以有多个;图2中是两类器具分布的一个例子,其中浅色的节点是第一类器具,深色的节点是第二类器具,两类器具都有多个存在;当然图2中两类器具的分布正好是有规律的,并非一定要这样,也可以是随机的,无规律的分布),其中,
第一类器具101中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1,用于发射该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的信息信息中包括器具自身的标识。
第二类器具102中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1,用于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12,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上传到服务器103。其中第一类器具的信息是必须上传的,第二类器具的信息可以一起上传,也可以单独上传或不上传。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信息中包括第二类器具自身的标识。服务器可以是以云的方式实现,也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距离短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功耗低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存储器,用于缓存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也可没有,第一无线模通信块收到的信息马上被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被整合在第一或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中。
在一个优选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有源RFID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蜂窝无线通信模块。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低功耗近距离的通信制式,如蓝牙,Zigbee,WIFI等),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使用的的蜂窝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3G、4G、5G等通信制式,例如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网络等。
将两种器具混合配置,随机使用,其中第一类器具中只有近程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类器具中设置有近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程(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两种通信模块,第一类器具周期性发射自身的标识和状态信息(包括空满状态等),其近程通信模块只发射不接收,第二类器具的近程通信模块每隔一个时长会持续接收一段时间(该近程通信模块只接收不发射),将周围第一类器具发射的信息都接收下来,与本第二类器具自身的标识和状态信息一起通过远程通信模块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因为远程通信模块成本比较高,而本申请的方案只在一小部分器具中配置远程通信模块就实现了几乎所有器具的信息的上传,大大节约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中还可以包括传感器,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器具中传感器输出的信息。此外,可以理解,无论是第一类器具还是第二类器具,都可以包括各种所需的传感器,不同的器具中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中还可以包括开关器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开关器件的状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流器具包括一个用于指示该物流器具是否空载的开关器件,该开关器件被设置在物流器具的边缘,如果多个空的物流器具因为要节约存放空间而被叠放时,该开关器件将被触发(通过特定的顶杆状物理结构),从而使得被叠放的物流器具和未被叠放的物流器具拥有不同的开关器件状态。例如在叠放时下方物流器具的开关器件被上方物流器具的顶杆顶开,从而从关的状态变化为开的状态。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磁性开关器件,物流器具的对应部(两个器具堆叠前不相邻但堆叠后正好相邻的部件)位设置磁性开关器件和磁铁,在两个物流器具上下叠放时,其中一个物流器具的磁性开关会被相邻的另一个物流器具的磁铁所影响,从而改变该磁性开关的开关状态(原本开的变成关,原本关的变成开)。此外,触发开关也可以为弹性开关,磁吸式开关或者感应式的结构等。图4和图5分别是弹性开关或者磁吸式开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当然,图4和图5只是弹性开关和磁吸式开关的具体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它结构的弹性开关和磁吸式开关实现上述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器具的信息中除了物流器具的标识还包括表示物流器具是否空载还是有货物的状态,这个状态信息可以通过物流器具中开关器件的状态知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器具中包括定位模块。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定位模块所输出的定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模块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模块是全球定位系统是北斗定位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模块是基于WIFI的定位模块,通过向云端上传检测到的周边WIFI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的标识和信号强度使得云端可以计算出该定位模块所在的地理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模块利用蜂窝网的信息(所收到的多个基站的标识和信号强度)获得地理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器具中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其中,第一电源仅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供电,第二电源仅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用纽扣电池供电,第二类器具用软包电池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合用同一个电源,在该电源的电量超过预定门限时,两个无线模块都可以正常使用,当该电源的电量小于门限时,只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工作,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被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是超市货架上装载货物的器具。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物流器具(包括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物流箱,物流桶,托盘,有盖子的,没有盖子的,密封的,不密封的等等。本申请较为适合物流器具体积较小,被大量聚集性使用的情况,或者说,在正常使用或存放时,在预定体积的空间中物流器具的数量会超过预定数量。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图3是该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将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多个第一类器具和多个第二类器具组合放置。或者,换句话说,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实现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两种器具的比例可以根据具体的器具类型及应用场景而定,例如,第一类器具数量与第二器具数量之比是100:1,50:1,3:1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在外观上相同,组合放置是随机的。两类器具在外观上相同,可以使操作员无法分辨,只能随机使用,从而避免恶意的使用者故意在某个区域中不使用具有信息上传功能的第二类器具,故意使得部分第一类器具脱离监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器具和第二类器具可以在外观上有一定的区别,例如颜色不同,或第二类器具有较为醒目的标签等等。可以让使用者有意地分配一个局部区域中两种器具的比例,例如保证一个货架上至少有一个第二类器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部分第二类器具与第一类器具外观完全相同,另一部分第二类器具与第一类器具外观有显著的区别。这样,既使得善意的使用者可以有意的保证一个局部区域有至少一个第二类器具,也可以使得恶意的使用者无法做到在一个局部区域中完全没有一个第二类器具。
此后进入步骤302,第一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此后进入步骤303,第二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类器具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服务器上传接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自身的信息。其中第一类器具的信息是必须上传的,第二类器具的信息可以一起上传,也可以单独上传或不上传。
其中,“第二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子步骤:
1:第二类器具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为持续的接收状态,其中,该接收状态的连续持续时间为T1,第一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发射的周期时长为T2,T1>2*T2。在其它实施方式中,T1和T2也可以是其它的比例关系,例如T1>3*T2,或T1>4.5*T2等等,T1一定要大于T2,但T1过大的话也会使第二类器具的耗电增加。
2:第二类器具将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缓存在自身的存储器中。
3:第二类器具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为休眠状态,停止接收。
4:第二类器具对存储器中缓存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进行去重复处理。第二类器具的去重复处理也可以省略,这样可能会重复上传一些信息,不过可以在服务器侧进行去重复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器具还包括定位模块(如GPS模块),用于定位第二类器具的位置信息,用第二类器具的位置信息去定位第一类器具的位置信息。第一类器具本身没有定位模块,第一类器具位置信息是靠第二类器具定位的,因为第一类器具是短距离通讯,可以理解为第一类器具的位置信息就是采集它的第二类器具的位置。如果有多个第二类器具都采集到了同一个第一类器具的信息,都上报了该第二类器具的位置,此时可以将这些位置作一个加权平均以作为该第一类器具更为精确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
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采用多次追加投放的方法(分批次,先投一批,之后不断追加投放器具,其间可以收回部分器具),周期性(例如每天或每周)地统计云端服务器接收到不重复的器具的标识的数量,将该数量与目前运营的总的器具数量相比,如果统计到的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小于预定门限,则在下次投放器具时增加新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的比例,否则减少新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的比例,这种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可以动态地达到第二类器具的最优比例,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最优比例可能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具体地说,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服务器端对最近预定统计时长内收到的所有的器具的信息进行统计,如果X/Y小于预定阈值,则增加下一批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所占的比例,否则减少下一批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所占的比例,其中,X为该预定统计时长内统计到的不重复的器具的标识数量,Y为目前处于运营状态的所有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器具的总数。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
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二类器具的电量过低时,将第二类器具自动地转为第一类器具。这样可以防止电池电量过低时第二类器具的信息无法上传的问题。也就是说,系统中的第二类器具数量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类器具可能会逐渐减少,运营商需要不断向系统中补充第二类器具,或者不断地回收器具,为其中电量过低的第二类器具更换电池或充电后重新投放到系统中。
具体地说,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二类器具中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用的电池的电压小于预定门限或专供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电池的电压小于预定门限,则停止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停止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并开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自身的信息。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
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果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多次发射失败,例如该器具被置于一个蜂窝信号不佳的地点,或所装载的货物有较强的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如液体),则将该第二类器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转为第一类器具,从而使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可以被正确地上传。具体地说,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二类器具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发射失败次数大于预定门限,则该第二类器具在预定时长内,停止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停止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并开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自身的信息,在该预定时长过后,重新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
本发明的各方法实施方式均可以以软件、硬件、固件等方式实现。不管本发明是以软件、硬件、还是固件方式实现,指令代码都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访问的存储器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易失性的或者非易失性的,固态的或者非固态的,固定的或者可更换的介质等等)。同样,存储器可以例如是可编程阵列逻辑(Programmable ArrayLogic,简称“PAL”)、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简称“EEPROM”)、磁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如果提到根据某要素执行某行为,则是指至少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仅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和根据该要素和其它要素执行该行为。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使用的多个第一类器具和多个第二类器具,其中,
所述第一类器具中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发射该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所述第二类器具中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该第二类器具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上传到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距离短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功耗低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器具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一起上传到所述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有源RFID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蜂窝无线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所述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器具自身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器具和所述第二类器具中包括传感器;
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所述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器具中传感器输出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器具和所述第二类器具中包括开关器件;
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所述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开关器件的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器具中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其中,第一电源仅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供电,第二电源仅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器具还包括存储器,用于缓存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9.一种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中的多个第一类器具和多个第二类器具组合放置;
第一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
第二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第二类器具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服务器上传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该第二类器具自身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服务器端对最近预定统计时长内收到的所有的器具的信息进行统计,如果X/Y小于预定阈值,则增加下一批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所占的比例,否则减少下一批投放的器具中第二类器具所占的比例,其中,X为该预定统计时长内统计到的不重复的器具的标识数量,Y为目前处于运营状态的所有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器具的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器具中包括定位模块;所述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包括所述定位模块所输出的定位信息;所述第一类器具中不包括定位模块;
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服务器端收到第二类器具一起上报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第二器具的信息后,从该第二类器具的信息中获取定位信息,将该定位信息作为一起上报的第一类器具的定位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二类器具中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用的电池的电压小于预定门限或专供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电池的电压小于预定门限,则停止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停止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并开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自身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类具的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所述第二类器具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为持续的接收状态,其中,该接收状态的连续持续时间为T1,所述第一类器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发射的周期时长为T2,T1>2*T2;
所述第二类器具将收到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缓存在自身的存储器中;
所述第二类器具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为休眠状态,停止接收;
所述第二类器具对所述存储器中缓存的第一类器具的信息进行去重复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器具和所述第二类器具在外观上相同,所述组合放置是随机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二类器具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发射失败次数大于预定门限,则该第二类器具在预定时长内,停止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停止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并开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周期性地发射自身的信息,在该预定时长过后,重新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类器具的信息和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信息。
CN201710267104.2A 2017-04-21 2017-04-21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7071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7104.2A CN107071037B (zh) 2017-04-21 2017-04-21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PCT/CN2018/080217 WO2018192337A1 (zh) 2017-04-21 2018-03-23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7104.2A CN107071037B (zh) 2017-04-21 2017-04-21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1037A true CN107071037A (zh) 2017-08-18
CN107071037B CN107071037B (zh) 2020-03-31

Family

ID=59600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7104.2A Active CN107071037B (zh) 2017-04-21 2017-04-21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1037B (zh)
WO (1) WO201819233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2337A1 (zh) * 2017-04-21 2018-10-2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CN109583801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的可循环物流器具的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9949526A (zh) * 2017-12-20 2019-06-28 上海箱箱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及其防拆卸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675A (zh) * 2013-11-29 2016-07-06 联邦快递服务公司 用于使用无线节点网络来管理物品的装运的方法和系统
CN106027604A (zh) * 2016-04-29 2016-10-12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混合组网的集装箱监测系统
US9565633B2 (en) * 2014-07-03 2017-02-07 Alcatel Lucent Opportunistic information forwarding using wireless terminals in the internet-of-things
CN206775537U (zh) * 2017-04-21 2017-12-19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037B (zh) * 2017-04-21 2020-03-31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675A (zh) * 2013-11-29 2016-07-06 联邦快递服务公司 用于使用无线节点网络来管理物品的装运的方法和系统
US9565633B2 (en) * 2014-07-03 2017-02-07 Alcatel Lucent Opportunistic information forwarding using wireless terminals in the internet-of-things
CN106027604A (zh) * 2016-04-29 2016-10-12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混合组网的集装箱监测系统
CN206775537U (zh) * 2017-04-21 2017-12-19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2337A1 (zh) * 2017-04-21 2018-10-2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CN109583801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的可循环物流器具的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9583801B (zh) * 2017-09-29 2022-04-0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的可循环物流器具的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9949526A (zh) * 2017-12-20 2019-06-28 上海箱箱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及其防拆卸方法
CN109949526B (zh) * 2017-12-20 2023-11-03 上海箱箱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器具及其防拆卸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2337A1 (zh) 2018-10-25
CN107071037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639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howdhury et al. RFID-based real-time smart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CN107071037A (zh)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及其方法
CN204660534U (zh) 一种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CN102325344A (zh) 一种采用标签传感网跟踪与定位集装箱的方法
CN106408117A (zh) 垃圾车路线的制定方法和装置
Gomathy et al. Automatic waste management based on IoT using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206984867U (zh) 一种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
CN206775537U (zh) 物流器具的信息获取系统
CN206773751U (zh) 物流器具
Atayero et al. Cloud based IoT-enabled solid was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smart and connected communities
CN106971286A (zh) 一种基于蓝牙Beacon技术的快递取件方法
CN202038632U (zh) 一种联网式分类垃圾箱
CN207375112U (zh) 一种分类垃圾箱控制电路和垃圾分类系统
CN104252632A (zh) 具有传感功能的uhf rfid电子标签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2556547A (zh) 一种无线环保监测的垃圾箱
CN205665738U (zh) 餐盒回收云平台系统
CN102700876B (zh) 智能型废旧电池回收箱
CN109951825B (zh) 电子铭牌和智能模块的绑定方法及其系统
CN109743351A (zh) 一种调整垃圾箱分布的方法、装置、垃圾箱和服务器
CN208044654U (zh) 物品回收系统及垃圾回收设备
CN204967865U (zh) 垃圾袋发放数量监测终端及系统及垃圾袋
CN207637412U (zh) 智能铭牌和物流器具
CN207008682U (zh) 一种智能快递柜广告管理系统
CN206775752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景区垃圾桶清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for logistics appliance and method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hanghai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31000003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303-16, building 33, 680 Guip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5, Building 20, 487 Tianlin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Ltd.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2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hanghai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31000003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logistics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Pledgee: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Shanghai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