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识别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具有双卡双通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实现语音业务的待机同时,能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移动终端通常具有两个用户识别卡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用户识别卡连接的调制解调器,两个用户识别卡全开时,一个用户识别卡(SIM1)可以使用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网络,另一个用户识别卡(SIM2)仅能使用2G(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或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SIM2不能上4G的原因主要是:移动终端只有一套射频,两张卡使用该套射频是分时复用的关系,并不能同时占用,由于两张卡全开时,只有一张卡可以使用4G网络,另一张卡只能使用2G或3G网络,导致移动终端中数据传输的效率较低。
因此,为了使移动终端可以支持双LTE,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移动终端可与外接设备连接(该外接设备中设置有调制解调器),以实现双LTE通信功能。但是,目前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进行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如果移动设备还未唤醒,外接设备就发送数据包,由于移动终端还没完全唤醒,数据包前面发送的内容会丢失,那么移动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就为残包,导致移动设备无法响应该数据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包识别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数据包传输之后,若是发生数据包内容丢失,容易出现数据包无法响应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包识别系统,所述数据包识别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通过预设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外接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的第一应用处理器、第一调制解调器和第一射频模块,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与实体用户识别卡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和第二射频模块;
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用于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具体包括:
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及/或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及/或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长度为所述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值的差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还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包的长度;
在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才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确认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继续发送其它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数据包识别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以及通过预设接口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外接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的第一应用处理器、第一调制解调器和第一射频模块,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与实体用户识别卡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和第二射频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
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及/或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及/或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长度为所述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值的差值。
可选地,所述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识别所述数据包的长度;
在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才执行所述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则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发送确认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继续发送其它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
本发明提出的数据包识别系统及方法,所述数据包识别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通过预设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外接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的第一应用处理器、第一调制解调器和第一射频模块,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与实体用户识别卡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和第二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并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本方案在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先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在识别所述包头未携带有预设包头标识时,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该数据包,即使数据包内容丢失,第一应用处理器也可以及时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该数据包,及时响应数据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TE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通讯连接的一种通讯连接的实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通讯连接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结合。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架构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TE网络架构包括: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100、外接设备200、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图中未标号)、演进分组核心(EPC)(图中未标号)、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07、网络(例如,因特网)(图中未标号)以及电路交换系统(图中未标号)。
E-UTRAN包括演进B节点(eNodeB)101和其它eNodeB 102。eNodeB 101提供朝向移动终端100的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协议终接。eNodeB 101可经由X2接口连接到其他eNodeB。eNodeB 101也可称为基站、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扩展服务集、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eNodeB 101为移动终端100提供去往EPC的接入点。
eNodeB 101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EPC包括移动管理实体(EEM)104、其他移动管理实体106、服务网关103,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05。移动管理实体104是处理移动终端100与EPC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移动管理实体104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03来传递,服务网关103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05。PDN网关105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05连接到网络,例如,因特网。
电路交换系统包括交互解决方案模块(IWS)108、移动交换中心(MSC)109、基站110和移动站111。在一个方面,电路交换系统可以通过IWS和MME(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移动管理实体)与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的分组系统)进行通信。
移动终端100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线与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的实体示意图。
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100通过USB数据线300与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或PAD(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所述外接设备200可选为无线上网卡或数据卡。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通过USB数据线300与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基于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的基础,移动终端100可支持双LTE。具体地:
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处理芯片001,以及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001连接的第一射频模块12,其中,第一处理芯片001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第一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用AP1表示)10、第一调制解调器11(modem1)、RPM(ResourcePower Manager,资源电源管理器)14、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其中,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包括存储模块和虚拟片内操作系统(Virtual ChipOperating System,VCOS),该存储模块可为EFS(Encrypting File System,加密文件系统),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鉴权数据。
外接设备200包括第二处理芯片002,以及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002连接的第二射频模块22,其中,第二处理芯片002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用AP2表示)20、与实体用户识别卡23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modem2)21。所述实体用户识别卡23为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
第一应用处理器10和第二应用处理器20的内部框架包括应用层、框架层等,可处理复杂的逻辑操作以及进行任务分配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指Android操作系统,以及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各种apk(Android Package,安卓安装包)。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处理器10和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USB数据线300实现通讯连接,为用户提供交互接口,将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用户界面输入的有关启动视频通话的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一调制解调器11或第二调制解调器21,以实现两个应用处理器之间数据的定义与传递,例如,进行两个应用处理器的休眠、唤醒、同步的控制、开关机时芯片启动顺序的控制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SB数据线300复用出两条数据通道,分别用于第一应用处理器10和第二应用处理器20之间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数据的交互,即第一应用处理器10和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USB传输的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和控制信令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上网产生的数据,图片和聊天信息数据;控制信令数据包括开关机的控制数据,开关飞行模式的控制数据,显示状态信号的控制数据。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外接设备200第二调制解调器21连接有实体用户识别卡23,因此,USB数据线300不进行SIM卡鉴权数据的交互。
本发明中,第一应用处理器10和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OTG(On-The-Go)技术进行数据交互。通过OTG技术,移动终端100中的第一调制解调器11可通过虚拟用户识别卡10A中的SIM卡参数来接入eNodeB101,外接设备中的第二调制解调器21可通过实体用户识别卡23中的SIM卡参数来接入eNodeB 101,所述SIM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SIM卡鉴权数据。
第一调制解调器11和第二调制解调器21包含各种网络交互的网络制式的协议栈,协议栈包含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Time Divisi 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同步时分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EDGE(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等通讯标准里边规定的协议代码。移动终端100通过协议与运营商网络进行交互,即进行数据流量上网、VOLTE(Voice Over LTE)打电话或者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域打电话。第一调制解调器11和第二调制解调器21还用于对SIM卡的管控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模块12用于将移动终端100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eNodeB 101(基站网络),以及用于将eNodeB 101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移动终端100。第二射频模块22用于将外接设备200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eNodeB 101(基站网络),以及用于将eNodeB 101传输的数据处理后传给外接设备200。
第一射频模块12和第二射频模块22所涉及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LTE、GSM、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EDGE、WLAN(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CDMA-2000、TD-SCDMA、WCDMA、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等等。
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外接设备200的第二调制解调器21连接有实体用户识别卡23,因此,第一调制解调器11和第二调制解调器21相互独立,第二调制解调器21不唤醒第一调制解调器11。
移动终端100中的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和外接设备200中的实体用户识别卡23存储不同的无线通信标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应当理解,目前的移动终端只有一套射频,移动终端内部的两个用户识别卡使用该套射频是分时复用的关系,并不能同时占用。例如,在两张用户识别卡全开时,一张卡可以处理GSM通话,另一张卡只能处理4G网络信息,具体哪个用户识别卡执行何种网络,不做限定。因此目前的射频双卡分时复用这种架构仅做到了LTE+GSM(即一张用户识别卡对应的技术标准为LTE,另一张用户识别卡对应的技术标准为GSM)。
也就是说,现有的移动终端100虽然可以支持双用户识别卡,但是移动终端100在注册网络的情况下,两个用户识别卡支持的是不同技术标准的网络,一个支持2G或3G,另一个支持4G,会使得移动终端100使用过程中,上网流量速度较慢,因此本发明中,移动终端100通过USB线300连接外接设备200,由于外接设备200包括第二射频模块22和实体用户识别卡23,且第二射频模块22支持4G网络,因此,移动终端100可通过USB线300与外接设备200交互,从而使得移动终端100具备双LTE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和实体用户识别卡23用于提供移动通信业务(CS语音业务、PS数据业务和PS语音业务)所需的相关数据,并在其内部存储用户信息、短消息、执行鉴权算法和产生加密密匙等。
实体用户识别卡23与外接设备200交互时,外接设备200检测该实体用户识别卡23存在与否的信号只在开机瞬时产生,当外接设备200开机检测不到实体用户识别卡10A存在时,在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中提示“接入用户识别卡”。外接设备200开机之后,外接设备200和实体用户识别卡23之间28秒通信一次,完成一些固定的通信检查(例如,用户识别卡是否在位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虚拟用户识别卡10A需要进行网络注册时,通过开启的无线保真(WIFI)网络发送包含业务菜单数据的下载请求至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对应的云端服务器,以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数据信息。当获取到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数据信息时,将数据信息写入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存储模块中,以实现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网络注册。其中,数据信息可以包括:IMSI、Ki(key identifier,鉴权密钥)、ICCID(Integrated Circuit Card Identifier)、PIN(个人标识号,Personal IdentificationNumber)、PUK(PIN Unlocking Key)。可以理解的是,云端服务器中存储了各个运营商的卡号资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和实体用户识别卡23承载信息,并且根据外界请求返回对应卡参数,以及对网络进行鉴权运算,第一射频模块12和第二射频模块22所涉及的无线接入技术为LTE。当移动终端100通过USB与外接设备200连接时,虚拟用户识别卡10A可通过移动终端100中的第一调制解调器11支持LTE,而实体用户识别卡23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21支持LTE,以实现移动终端100连接外接设备200情况下可支持双LTE。
移动终端100中的RPM14用于管控各种资源,包括时钟资源、总线资源、PMIC(PowerManagement 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即各个芯片的电压)、DDR(内存分配),以及管理芯片的休眠唤醒的中断和应用处理器唤醒的截止时间。移动终端100的各个子系统,在需要资源时,向RPM14申请资源,各个子系统分别包括第一应用处理器10,第一调制解调器11、PRONTO(WIFI/蓝牙、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LPASS(Low power audiosubsystem,低功耗音频子系统),RPM14用来决定移动终端100系统的休眠状态,具体是,RPM14基于各个子系统的投票机制实现,当各个子系统都投休眠票时,RPM14才可以使移动终端100整个系统进行休眠。
在移动终端100的整个系统休眠之后,若是要重新启动运行,需要唤醒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进行数据的传输交互。
在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通过USB通讯连接的情况下,唤醒方式包括三种:
1、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控制信令数据时,通过USB数据线300传送探测包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唤醒第二应用处理器20。
2、外接设备200的第二调制解调器21接收到用户数据时,唤醒第二应用处理器20,由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USB数据线300传送探测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唤醒第一应用处理器10。
3、第二调制解调器21周期性查找寻呼请求,以主动激活自己,若接收到寻呼请求,唤醒第二应用处理器20,由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USB数据线300发送探测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唤醒第二应用处理器20。
此外,第二调制解调器21还可以定期唤醒自己,以在移动终端100进行位置更新时,跟基站进行握手交互,此时不需要唤醒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基于上述LTE网络的架构图、以及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通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提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包识别系统,所述数据包识别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0,以及通过预设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100连接的外接设备2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第一调制解调器11和第一射频模块12,所述外接设备200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20、与实体用户识别卡23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21和第二射频模块22;
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用于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
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是通过预设接口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20发送的探测包以实现唤醒的。后续,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数据包的识别,也是对通过预设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其中,所述预设接口为USB接口。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都休眠之后,若外接设备200通过第二射频模块22接收到外部信号,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射频模块22将外部信号传输至第二调制解调器21中,使得第二调制解调器21唤醒,第二调制解调器21唤醒之后,再唤醒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从而实现外接设备200的唤醒。在外接设备200唤醒之后,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会通过USB数据线300发送探测包以唤醒移动终端100中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于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而言,当发送探测包给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之后,第二应用处理器20认为第一应用处理器10已经被唤醒,此时,第二应用处理器20会紧接着发送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的数据包给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进行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
但是实际过程中,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发送探测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之后,第一应用处理器10并没有立刻被唤醒,而是需要一段时间从休眠状态切换为唤醒状态。此时,若是第二应用处理器20紧接着发送数据包,由于第一应用处理器10还未完全唤醒,会导致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前面部分内容丢失,造成接收到的数据包是不完整的数据包,也就是残包。
为更好理解,举例如下: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USB数据线300发送数据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该数据包为512个字节,在前36个字节的发送过程中,由于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还没完全被唤醒,在第37个字节才真正唤醒,此时,第一应用处理器10无法接收到前36个字节,那么移动终端100接收到的数据包就是残包,由于移动终端100根本就无法识别该数据包,导致移动终端100也无法响应该数据包,造成外接设备200迟迟得不到回复,导致数据传输不准确。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之后,若接收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先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应当理解,包头中携带有多个字节,具体的个数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具体为解析出所述数据包,然后对解析出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具体的识别方式在下文实施例中详述。
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时,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即,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时,说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已经发生了内容丢失,无法对该数据包进行识别,也无法反馈响应的数据包,因此,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通过所述USB数据线300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例如,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发送应答消息“err”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告知第二应用处理器20之前发送的数据包有误,以便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该数据包。本实施例中,所述重新消息的形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短消息如“err”或“Retry”,也可以是一个预设字段,如“0001”,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实施例中,相当于是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数据包为残包时,即检测到数据包中没有携带包头标记,此时,会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反馈一个应答err,第一应用处理器10通过USB数据线300将应答err传送给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此时,第二应用处理器20基于接收到的应答err,通过USB数据线300重新发送该数据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完成数据的交互。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包识别系统,所述数据包识别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通过预设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外接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的第一应用处理器、第一调制解调器和第一射频模块,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与实体用户识别卡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和第二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并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本方案在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先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在识别所述包头未携带有预设包头标识时,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该数据包,即使数据包内容丢失,第一应用处理器也可以及时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该数据包,及时响应数据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二实施例。
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二实施例与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及/或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及/或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优选为:所述长度为所述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值的差值。即,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之后,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是:计算数据包的长度,然后将数据包的长度减去预设值,以得到所述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值的差值,其中,所述预设值不做限定,例如为1,在得到差值之后,再将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与所述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长度是否与所述差值相等,若相等,说明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满足条件。
一般情况下,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首字节为预设字段,所述预设字段不做限定,例如字段“0X01”,且第2、3字节共同表征一个长度,值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减预设值,例如预设值为1。因此,第一应用处理器10在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实际上就是确定包头的首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以及第2、3字节的长度是否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减预设值。若识别出包头的首字节为预设字段0X01,且第2、3字节的值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减1,此时,第一应用处理器10认为数据包中携带有包头标记,认为该包是有效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包括三种实施方式:
1)方式一、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2)方式二、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3)方式三、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以及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且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上述三种方式的任意一种,但是为了提高数据包识别的准确性,优选采用方式三。
在采用方式三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可采用多线程分析数据包的包头,即通过一个线程解析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同时,通过另一个线程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且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才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应当理解,采用多线程对包头中的各个字节进行并行分析,无须一个个先后分析,缩短了分析的时间,提高了分析的效率。
或者,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先解析包头的第一节点,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当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时,才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不为预设字段,此时,就无须再判断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直接认定包头中未携带包头标识即可。
可以理解,通过这种前后判断的方式,可以在第一字节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再继续判断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防止第一字节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还花费资源去进行判断,从而提高了数据包分析的智能性,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三实施例。
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三实施例与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还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包的长度;
在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才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后接收到数据包时,先识别该数据包的长度,然后获取预设长度值,将识别的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长度值进行比对,以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值,若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才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若是识别出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长度值,此时可不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数据对应的数据包(data)的长度一般大于6个字节对应的长度,而应答消息对应的数据包(ack)的长度一般是4或者6个字节。
因此,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后接收到数据包时,先通过包长度判断该数据包是ack还是data,若检测出该数据包没有大于6字节对应的长度,即可确认该数据包是ack,此时说明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还没发送data,因此不会出现上述的丢包情况,当检测出该数据包大于6个字节对应的长度时,才会对该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解析。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第一应用处理器10先对数据包的长度进行解析,以确定该数据包的类型,从而决定是否对该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解析,防止所有的数据包都进行包头解析,从而提高了数据包识别的智能性。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系统第四实施例。
数据包识别系统第四实施例与数据包识别系统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还用于若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确认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继续发送其它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处理器10若识别出包头并没有上述的包头标识,此时,认为该数据包是残包,在检验出该数据包为残包之后,会采用数据应答机制进行反馈,以供第二应用处理器20根据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反馈的数据应答机制决定继续发包,还是重新发送数据包,具体地:
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数据包为有效的数据包时,也就是检测出数据包中携带有包头标记时,此时,会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反馈一个应答ok,以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20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完整的数据包,具体地:第一应用处理器10通过USB数据线300将应答ok传送给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此时,第二应用处理器20根据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反馈的应答ok,通过USB数据线300继续发送其它的数据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完成数据包发送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识别出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确认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继续发送其它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从而完成数据的传输过程。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数据包识别方法。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包识别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数据包识别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中,数据包识别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100以及通过预设接口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外接设备2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内嵌有虚拟用户识别卡10A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第一调制解调器11和第一射频模块12,所述外接设备200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20、与实体用户识别卡23连接的第二调制解调器21和第二射频模块22,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S20,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步骤S30,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是通过预设接口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20发送的探测包以实现唤醒的。后续,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数据包的识别,也是对通过预设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其中,所述预设接口为USB接口。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终端100和外接设备200都休眠之后,若外接设备200通过第二射频模块22接收到外部信号,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射频模块22将外部信号传输至第二调制解调器21中,使得第二调制解调器21唤醒,第二调制解调器21唤醒之后,再唤醒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从而实现外接设备200的唤醒。在外接设备200唤醒之后,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会通过USB数据线300发送探测包以唤醒移动终端100中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于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而言,当发送探测包给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之后,第二应用处理器20认为第一应用处理器10已经被唤醒,此时,第二应用处理器20会紧接着发送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的数据包给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进行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
但是实际过程中,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发送探测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之后,第一应用处理器10并没有立刻被唤醒,而是需要一段时间从休眠状态切换为唤醒状态。此时,若是第二应用处理器20紧接着发送数据包,由于第一应用处理器10还未完全唤醒,会导致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前面部分内容丢失,造成接收到的数据包是不完整的数据包,也就是残包。
为更好理解,举例如下: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USB数据线300发送数据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该数据包为512个字节,在前36个字节的发送过程中,由于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应用处理器10还没完全被唤醒,在第37个字节才真正唤醒,此时,第一应用处理器10无法接收到前36个字节,那么移动终端100接收到的数据包就是残包,由于移动终端100根本就无法识别该数据包,导致移动终端100也无法响应该数据包,造成外接设备200迟迟得不到回复,导致数据传输不准确。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之后,若接收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先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应当理解,包头中携带有多个字节,具体的个数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具体为解析出所述数据包,然后对解析出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具体的识别方式在下文实施例中详述。
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时,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即,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时,说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已经发生了内容丢失,无法对该数据包进行识别,也无法反馈响应的数据包,因此,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通过所述USB数据线300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例如,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发送应答消息“err”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告知第二应用处理器20之前发送的数据包有误,以便第二应用处理器20重新发送该数据包。本实施例中,所述重新消息的形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短消息如“err”或“Retry”,也可以是一个预设字段,如“0001”,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实施例中,相当于是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数据包为残包时,即检测到数据包中没有携带包头标记,此时,会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反馈一个应答err,第一应用处理器10通过USB数据线300将应答err传送给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此时,第二应用处理器20基于接收到的应答err,通过USB数据线300重新发送该数据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完成数据的交互。
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接收第二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预设接口发送的数据包,并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若所述包头未携带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重发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本方案在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应用处理器被唤醒时,先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在识别所述包头未携带有预设包头标识时,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该数据包,即使数据包内容丢失,第一应用处理器也可以及时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重新发送该数据包,及时响应数据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
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参照图5,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所述第一应用处理10器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及/或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S22,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及/或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优选为:所述长度为所述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值的差值。即,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之后,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是:计算数据包的长度,然后将数据包的长度减去预设值,以得到所述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值的差值,其中,所述预设值不做限定,例如为1,在得到差值之后,再将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与所述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长度是否与所述差值相等,若相等,说明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满足条件。
一般情况下,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首字节为预设字段,所述预设字段不做限定,例如字段“0X01”,且第2、3字节共同表征一个长度,值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减预设值,例如预设值为1。因此,第一应用处理器10在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包头是否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实际上就是确定包头的首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以及第2、3字节的长度是否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减预设值。若识别出包头的首字节为预设字段0X01,且第2、3字节的值为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减1,此时,第一应用处理器10认为数据包中携带有包头标记,认为该包是有效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包括三种实施方式:
1)方式一、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2)方式二、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3)方式三、解析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以及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且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上述三种方式的任意一种,但是为了提高数据包识别的准确性,优选采用方式三。
在采用方式三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可采用多线程分析数据包的包头,即通过一个线程解析包头的第一字节,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同时,通过另一个线程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且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才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
应当理解,采用多线程对包头中的各个字节进行并行分析,无须一个个先后分析,缩短了分析的时间,提高了分析的效率。
或者,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先解析包头的第一节点,以确定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是否为预设字段,当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为预设字段时,才计算所述包头的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并判断所述长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所述长度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包头的第一字节不为预设字段,此时,就无须再判断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的长度,直接认定包头中未携带包头标识即可。
可以理解,通过这种前后判断的方式,可以在第一字节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再继续判断第二字节和第三字节,防止第一字节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还花费资源去进行判断,从而提高了数据包分析的智能性,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
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S2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A,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所述数据包的长度;
步骤B,在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才执行所述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后接收到数据包时,先识别该数据包的长度,然后获取预设长度值,将识别的数据包的长度与预设长度值进行比对,以确定所述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值,若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值,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才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若是识别出所述数据包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长度值,此时可不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识别。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数据或控制信令数据对应的数据包(data)的长度一般大于6个字节对应的长度,而应答消息对应的数据包(ack)的长度一般是4或者6个字节。
因此,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被唤醒后接收到数据包时,先通过包长度判断该数据包是ack还是data,若检测出该数据包没有大于6字节对应的长度,即可确认该数据包是ack,此时说明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还没发送data,因此不会出现上述的丢包情况,当检测出该数据包大于6个字节对应的长度时,才会对该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解析。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第一应用处理器10先对数据包的长度进行解析,以确定该数据包的类型,从而决定是否对该数据包的包头进行解析,防止所有的数据包都进行包头解析,从而提高了数据包识别的智能性。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四实施例。
数据包识别方法第四实施例与数据包识别方法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参照图6,所述步骤S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若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则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发送确认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继续发送其它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
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处理器10若识别出包头并没有上述的包头标识,此时,认为该数据包是残包,在检验出该数据包为残包之后,会采用数据应答机制进行反馈,以供第二应用处理器20根据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反馈的数据应答机制决定继续发包,还是重新发送数据包,具体地:
当第一应用处理器10识别出数据包为有效的数据包时,也就是检测出数据包中携带有包头标记时,此时,会给第二应用处理器20反馈一个应答ok,以通知第二应用处理器20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完整的数据包,具体地:第一应用处理器10通过USB数据线300将应答ok传送给外接设备200的第二应用处理器20,此时,第二应用处理器20根据第一应用处理器10反馈的应答ok,通过USB数据线300继续发送其它的数据包给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以完成数据包发送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识别出所述包头携带有预设的包头标识,则发送确认消息给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以供所述第二应用处理器20继续发送其它数据包至所述第一应用处理器10,从而完成数据的传输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