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0592B -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0592B
CN107070592B CN201710069657.7A CN201710069657A CN107070592B CN 107070592 B CN107070592 B CN 107070592B CN 201710069657 A CN201710069657 A CN 201710069657A CN 107070592 B CN107070592 B CN 107070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der
decoding
data stream
ethernet
decoding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96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0592A (zh
Inventor
贾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 Corp filed Critical Ali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696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70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0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0592A/zh
Priority to US15/690,390 priority patent/US1033355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0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0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3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05Decoding
    • H03M13/1108Hard decision decoding, e.g. bit flipping, modified or weighted bit flipp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03M13/256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with trellis coding, e.g. with convolutional codes and TC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1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receivers, e.g.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11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non-adaptive, i.e. not adjustable, manually adjustable, or adjustable only during the reception of special signals
    • H04L25/0314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non-adaptive, i.e. not adjustable, manually adjustable, or adjustable only during the reception of special signals with a recursive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所述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可以是借由当检测并判断目前所使用的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时,便再同步使用另一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并且根据两译码器双方于同一时间间隔内的译码结果,决定出用其中的一个来作为后续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借以有效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来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错误传递现象发生的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GPHY)。
背景技术
高速以太网络(Gigabit Ethernet)为提供每秒千兆位(Gbps)以上的带宽,并且其经由传统的以太网络标准(例如,10BASE-T或100BASE-T)所直接升级而成。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带宽技术,高速以太网络的成本要来得低廉许多。另外,在高速以太网络的标准(例如,1000BASE-T)中,传输的数据会是依据一五阶脉冲振幅调变结构(five-level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 scheme,PAM-5)来表示,并且使用格状编码调变(trellis codedmodulation,TCM)方式来进行编码,而已编码调变完成的数据则会是经由一多维并行传输通道(multi-dimensional parallel transmission channel)来传输至所指定的接收端。
为了达到高速以太网络应有的效能,Hou-Wei Lin等人于美国专利第7,188,302号(标题“Parallel decision-feedback decoder and method for joint equalizing anddecoding of incoming data stream”)揭露了一种P抽头(P-tap)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parallel decision-feedback decoder,PDFD)。然而,即使Lin等人的方案是能用来改善编码增益,但其成本却相对并不低廉,且因为使用了更复杂的译码算法,所以物理层(PHY)上也就变得更难设计。再者,上述方案亦无法有效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error propagation)现象发生。
基于上述理由,所属领域亟需提供出一种新的译码方法,其能使用了简化及经济的设计方式,并且更能有效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来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错误传递现象发生的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译码方法,适用于一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中。所述混合译码方法的步骤如下。在一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通过用一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一译码序列,并且根据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产生一个第一统计值,以及判断此第一统计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当此第一统计值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则在第一预设时间后的一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分别通过用此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及一TCM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二译码序列及多个第三译码序列,并且根据这些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这些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分别产生一个第二统计值及一个第三统计值。根据第二及第三统计值,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用此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或此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另提供一种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包括一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一TCM译码器及一处理电路。其中,在一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通过用此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一译码序列,并且此处理电路根据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产生一个第一统计值,以及判断此第一统计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当此第一统计值大于第一门限值时,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在第一预设时间后的一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分别通过用此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及此TCM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二译码序列及多个第三译码序列,并且此处理电路根据这些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这些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分别产生一个第二统计值及一个第三统计值。根据第二及第三统计值,此处理电路则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用此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或此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可以是借由当检测并判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时,便再同步使用另一译码算法(亦即,TCM译码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并且根据两译码器双方于同一时间间隔内的译码结果,决定出用其中的一个来作为后续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借以有效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发生。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说明书附图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译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混合译码方法中根据第二及第三统计值,决定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或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借由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例示性实施例。此外,在图式中相同参考数字可用表示类似的组件。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译码方法,可以是适用于任何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中。换言之,本发明并不限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的具体实现方式,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相关设计。另外,根据现有技术可知,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中通常含有一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而此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可对输入至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的以太网络数据流(Ethernet stream)进行译码。由于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运作原理应为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习知,因此有关其细部内容于此就不再多加赘述。
请参阅到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译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首先,在步骤S101中,在一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先通过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出多个第一译码序列,并且根据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产生出一个第一统计值。其次,在步骤S103中,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再判断该第一统计值是否大于一第一门限值。
当该第一统计值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则进行步骤S105。在步骤S105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在第一预设时间后的一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分别通过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及一TCM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出多个第二译码序列及多个第三译码序列。并且根据这些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这些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分别产生出一个第二统计值及一个第三统计值。最后,在步骤S107中,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可根据此第二及第三统计值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用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或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根据以上内容的教示,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即在于,先检测出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中是否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当判断可能发生有该错误传递现象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再同步使用一TCM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亦即,步骤S105),并且根据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及该TCM译码器双方于同一时间间隔内的译码结果,决定用其中的一个来作为后续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
在一实施例中,高速以太网络的发送端是采用卷积码编码器(convolution codeencoder)来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TCM编码。因此,在步骤S105中,与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同步运行的TCM译码器可例如为一维特比(viterbi)译码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然而,由于维特比译码器的运作原理亦为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习知,因此有关其细部内容于此就不再多加赘述。
另外,根据卷积码编码器的篱笆图(trellis diagram)可知,该高速以太网络的接收端所依序译码出的每一状态(state)的最后一个位值,则必须要等于是下一状态的最初一个位值。因此,在步骤S101至步骤S103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可通过利用上法则,而来检测并判断出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中是否可能发生有该错误传递现象。
举例来说,假设在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所对于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而产生出的第一译码序列为100个(例如,SD1_1~SD1_100)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先对于这100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1~SD1_100依序进行检查,以分别检查出这100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1~SD1_100中的每一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n(亦即,n为1至100的正整数)的最后一个位值是否等于下一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n+1的最初一个位值,并借以进而判断出目前所使用的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中是否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其中,当第一译码序列SD1_n的最后一个位值,并不等于下一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n+1的最初一个位值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视其作为发生了一次的状态转移异常。于是,通过统计出在这100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1~SD1_100中所总共发生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可产生出一个第一统计值(例如,Na)。换言之,在步骤S101中所谓的「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指的就是这些第一译码序列中的每一序列的最后一个位值,并不等于所相应下一序列的最初一个位值的次数(亦即,第一统计值Na)。
接着,根据比较该第一统计值Na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例如,THD1),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能判断出目前所使用的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中是否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举例来说,若在上述例子中,当第一统计值Na为50时,也就是说,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所依序译码出的这100个第一译码序列SD1_1~SD1_100中,共发生了50次的状态转移异常。在上述例子中,由于这样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50)远远大于可接受的合理阀值(例如,设定第一门限值THD1为10)。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判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因此,在第一预设时间后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再同步使用另一译码算法(亦即,该TCM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一预设时间、第一门限值及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故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相关设计。另外,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最初开始时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只会使用有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因此,在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仅会是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现阶段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同理,应当理解的是,当在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亦即,第一统计值Na)不大于第一门限值THD1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能判断出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可能未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或者是,前述的错误传递现象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译码方法,则可进行步骤S109,而在步骤S109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决定在该第一预设时间后,仍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另一方面,假设在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当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所对于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而产生的第二译码序列为100个(例如,SD2_1~SD2_100)时,则该TCM译码器所同步对于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而产生的第三译码序列亦为100个(例如,SD3_1~SD3_100)。接着,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会分别对于这100个第二译码序列SD2_1~SD2_100及这100个第三译码序列SD3_1~SD3_100依序进行检查,以分别检查出每一个第二或第三译码序列SDi_n(亦即,i为2或3)的最后一个位值是否等于其所相应的下一个第二或第三译码序列SDi_n+1的最初一个位值。于是,通过分别统计出在这100个第二译码序列SD2_1~SD2_100中所总共发生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在这100个第三译码序列SD3_1~SD3_100中所总共发生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可产生出一个第二统计值(例如,Np)及一个第三统计值(例如,Nv)。换言之,在步骤S105中所谓的「这些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指的便是这些第二译码序列中的每一序列的最后一个位值,并不等于所相应下一序列的最初一个位值的次数(亦即,第二统计值Np),而在步骤S105中所谓的「这些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指的就是这些第三译码序列中的每一序列的最后一个位值,并不等于所相应下一序列的最初一个位值的次数(亦即,第三统计值Nv)。
另外,由于维特比译码器中通常采用有硬判决(hard decision)模式,因此在步骤S105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还可同时通过用一硬判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接着,以下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关于步骤S107的实现细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其步骤S107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2是图1的混合译码方法中根据第二及第三统计值,决定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或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中部分与图1相同的流程步骤以相同的图号标示,故于此便不再多加详述其细节。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步骤S107中还包括有步骤S201~步骤S209。首先,在步骤S201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判断第二统计值Np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当第二统计值Np不大于第二门限值时,则进行步骤S203。在步骤S203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仍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另外,当第二统计值Np大于第二门限值时,则进行步骤S205。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门限值等于第三统计值Nv再加上一个预设值。其中,此预设值为可調整的数值,且较佳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
在步骤S205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再进一步地判断第三统计值Nv是否大于一第三门限值。当第三统计值Nv并不大于第三门限值时,则进行步骤S207,而在步骤S207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改用该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直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一数据流起始标识符(start-of-stream delimiter,SSD)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才会更改回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图1的混合译码方法。
根据现有技术可知,虽然相较于该TCM译码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是能更准确地估计出符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但因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CM译码器(例如,维特比译码器)则采用有硬判决模式,所以该TCM译码器却更能有助于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发生。换言之,在确实未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错误传递现象的情况下,该第二统计值Np是不大于第三统计值Nv的。但,为了考虑实际的工作环境,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是会将第三统计值Nv再加上一个预设值(例如,Δ)来设定为第二门限值(例如,THD2=Nv+Δ)。于是,当第二统计值Np不大于第二门限值THD2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判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确实未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因此,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仍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亦即,步骤S203)。
另一方面,当第二统计值Np大于第二门限值THD2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判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确实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但,由于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亦无法确定该TCM译码器的输出,是否为可信任的译码结果。因此,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将再使得第三统计值Nv来与一个第三门限值(例如,THD3)进行比较,借以判断出该TCM译码器的输出是否可信。举例来说,若在上述例子中,假设第三统计值Nv即为10时,也就是说,在该TCM译码器所依序译码出的这100个第三译码序列SD3_1~SD3_100中,共发生了10次的状态转移异常。然而,由于这样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10)远远低于不可信任的界定值(例如,设定第三门限值THD3为15)。因此,当第三统计值Nv不大于第三门限值THD3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判断该TCM译码器的输出是可信任的,并且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决定改用该TCM译码器作为主要的译码算法(亦即,用该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对此,应当理解的是,当在已通过该TCM译码器改善完所发生的错误传递现象后,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是应该要更改回使用成对ISI估计性能较好的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来作为主要的译码算法,并且重新执行图1的步骤S101。因此,在步骤S207中,直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为一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必须更改回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译码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二预设时间、预设值、第三门限值及这些第二与第三译码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故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相关设计。另外,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在未改成使用有该TCM译码器作为主要译码算法以前,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仍是属于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中所默认的主要译码算法。因此,在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仍是会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现阶段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另一方面,当第三统计值Nv大于第三门限值THD3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能判断该TCM译码器的输出是不可信任的。然而,由于就连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结果,也会要比该TCM译码器的输出结果来得错误更多(亦即,第二统计值Np大于第二门限值)。因此,图2的混合译码方法,则可进行步骤S209,而在步骤S209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会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改用硬判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同样直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一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才会更改回用该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图1的混合译码方法。
再者,对于高速以太网络的标准(例如,1000BASE-T)来说,传输通道上的每对双绞线(twist pair)所传送的信号值(signal sample)即可包含有闲置符(IDLE)、数据流起始标识符(SSD)、数据(data)及数据流结束标识符(end-of-stream delimiter,ESD)等。但,如同前面内容所述,除了该数据以外,其他则通常会是依据以一三阶脉冲振幅调变结构(PAM-3)来表示。于是,为了更简化及节省对于该TCM译码器的运作,因此在步骤S207的「用该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做法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还可判断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是否符合一数据流结束标识符或一闲置符;当符合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便可决定直接用该硬判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同理,应当理解的是,当不符合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会是仍用该TCM译码器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关于上述混合译码方法的运作流程,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其混合译码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值得一提的是,下述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仅是上述方法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其并非用限制本发明。另外,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是可以适用于任何高速以太网络的标准中,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具体来说,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可包括一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一TCM译码器32及一处理电路34。其中,上述各元件可以是透过纯硬件电路来实现,或者是透过硬件电路搭配固件或软件来实现,总而言之,本发明并不限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的具体实现方式。另外,上述各元件可以是整合或是分开设置,且本发明亦不以此为限制。如同前面内容所述,该TCM译码器32即可例如为一维特比译码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然而,由于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及维特比译码器的运作原理亦为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习知,因此有关其细部内容于此就不再多加赘述。
更具体来说,在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会是先通过用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未绘示)进行译码,以产生出多个第一译码序列(未绘示),并且处理电路34则根据这些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产生出一个第一统计值,以及判断此第一统计值是否大于一个第一门限值。当此第一统计值大于第一门限值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则在第一预设时间后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分别通过用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及TCM译码器32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出多个第二译码序列(未绘示)及多个第三译码序列(未绘示),并且处理电路34则根据这些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这些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分别产生出一个第二统计值及一个第三统计值。最后,根据此第二及此第三统计值,处理电路34则决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用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或TCM译码器32的输出作为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根据以上内容的教示,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精神之一便在于,利用所额外增加的TCM译码器32作为另一译码算法,并且当检测及判断出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中可能发生有错误传递现象时,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才会再同步使用TCM译码器32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并进而根据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及TCM译码器32双方于同一时间间隔内的译码结果,处理电路34则会决定用其中的一个来作为后续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其中,详细步骤流程如前述实施例所述,故于此就不再多加赘述。
另一方面,如同前面内容所述,由于TCM译码器32中通常采用有硬判决模式,因此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还可包括一硬判译码器(未绘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硬判译码器可以是整合于TCM译码器32中,又或者是额外地个别设置,但本发明皆不以此为限制,且在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执行以「分别通过用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30及TCM译码器32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的步骤中,该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3还可同时通过用此硬判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其中,详细步骤流程亦如前述实施例所述,故于此就不再多加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可以是借由当检测并判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亦即,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可能发生有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时,便再同步使用另一译码算法(亦即,TCM译码器)来对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并且根据两译码器双方于同一时间间隔内的译码结果,决定出用其中的一个来作为后续所使用的主要译码算法,借以有效改善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惟而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本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2)

1.一种混合译码方法,适用于一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译码方法包括:
在一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通过用一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来对一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一译码序列,并且根据所述多个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产生一第一统计值,以及判断所述第一统计值是否大于一第一门限值;
当所述第一统计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则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后的一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通过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二译码序列,以及同步通过用一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三译码序列,并且根据所述多个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所述多个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分别产生一第二统计值及一第三统计值,其中所述第三统计值决定一第二门限值,以及所述第二统计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用以判断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是否发生;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统计值及所述第三统计值,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或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状态转移异常次数是指所述多个第一、所述多个第二或所述多个第三译码序列中的每一序列的最后一个位值,并不等于其所相应下一序列的最初一个位值的次数,且在根据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统计值及所述第三统计值,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或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的步骤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统计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当所述第二统计值并不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则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以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当所述第二统计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三统计值是否大于一第三门限值;以及
当所述第三统计值并不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时,则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改用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直到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一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时,才更改回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所述混合译码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译码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统计值并不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则决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后,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为一维特比译码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同步通过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及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来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的步骤中,还包括:
同时通过用一硬判译码器来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判断所述第三统计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的步骤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统计值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时,则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改用所述硬判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直到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所述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时,才更改回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所述混合译码方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用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的步骤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是否符合一数据流结束标识符或一闲置符;以及
当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所述数据流结束标识符或所述闲置符时,则决定直接用所述硬判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7.一种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包括:
一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
一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以及
一处理电路;
其中,在一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通过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来对一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一译码序列,并且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多个第一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产生一第一统计值,以及判断所述第一统计值是否大于一第一门限值;
当所述第一统计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则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后的一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通过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二译码序列,以及同步通过用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以产生多个第三译码序列,并且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多个第二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以及所述多个第三译码序列的状态转移异常次数,分别产生一第二统计值及一第三统计值,其中所述第三统计值决定一第二门限值,以及所述第二统计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用以判断因突发干扰所导致的错误传递现象是否发生;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统计值及所述第三统计值,所述处理电路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或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状态转移异常次数是指所述多个第一、所述多个第二或所述多个第三译码序列中的每一序列的最后一个位值,并不等于其所相应下一序列的最初一个位值的次数,且所述处理电路判断所述第二统计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当判断所述第二统计值并不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则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所述处理电路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当所述第二统计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三统计值是否大于一第三门限值;以及
当所述第三统计值并不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时,所述处理电路则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改用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直到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一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时,才更改回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混合译码方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一统计值并不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所述处理电路则决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后,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決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为一维特比译码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还包括一硬判译码器,且所述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还同时通过用所述硬判译码器来对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进行译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执行以下步骤在判断所述第三统计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之后:
当所述第三统计值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时,则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改用所述硬判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直到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所述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时,才更改回用所述P抽头并行判决反馈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并且重新执行所述混合译码方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执行以下步骤以用所述格状编码调变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判断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是否符合一数据流结束标识符或一闲置符;以及
当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符合所述数据流结束标识符或所述闲置符时,则决定直接用所述硬判译码器的输出作为所述以太网络数据流的译码结果。
CN201710069657.7A 2017-02-08 2017-02-08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Active CN107070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9657.7A CN107070592B (zh) 2017-02-08 2017-02-08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US15/690,390 US10333559B2 (en) 2017-02-08 2017-08-30 Hybrid decoding method and gigabit Ethernet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9657.7A CN107070592B (zh) 2017-02-08 2017-02-08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0592A CN107070592A (zh) 2017-08-18
CN107070592B true CN107070592B (zh) 2020-05-08

Family

ID=5959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9657.7A Active CN107070592B (zh) 2017-02-08 2017-02-08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3559B2 (zh)
CN (1) CN1070705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35265A (ja) * 2019-06-05 2022-08-05 シファメド・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エルエルシー カテーテル血液ポンプならびに使用および製造の方法
JP2022540616A (ja) 2019-07-12 2022-09-16 シファメド・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エルエルシー 血管内血液ポンプならびに製造および使用の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3149A (zh) * 2010-11-12 2012-07-04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使用混合解码器执行有效解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36646A (zh) * 2012-12-05 2013-04-10 清华大学 用于数据通讯的ecc解码控制方法
US8812939B2 (en) * 2011-01-28 2014-08-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oft deco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ash based memory systems
CN104040927A (zh) * 2011-12-14 2014-09-10 吉林克斯公司 用于改变通信系统中的解码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CN106341211A (zh) * 2016-08-17 2017-01-18 天津大学 一种针对多种信道环境的自适应译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0175B2 (en) * 2000-11-03 2006-02-14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pelined joint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for gigabit communications
US7188302B2 (en) * 2004-04-14 2007-03-06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arallel decision-feedback decoder and method for joint equalizing and decoding of incoming data stream
US7835389B2 (en) * 2006-09-20 2010-11-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extended range Ethernet line code using 4B/3B mapping
US8867564B2 (en) * 2006-09-19 2014-10-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extended range ethernet link discovery signaling
US7760749B2 (en) * 2007-01-11 2010-07-20 Vi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skewing 1000 BASE-T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3149A (zh) * 2010-11-12 2012-07-04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使用混合解码器执行有效解码的系统和方法
US8812939B2 (en) * 2011-01-28 2014-08-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oft deco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ash based memory systems
CN104040927A (zh) * 2011-12-14 2014-09-10 吉林克斯公司 用于改变通信系统中的解码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36646A (zh) * 2012-12-05 2013-04-10 清华大学 用于数据通讯的ecc解码控制方法
CN106341211A (zh) * 2016-08-17 2017-01-18 天津大学 一种针对多种信道环境的自适应译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26997A1 (en) 2018-08-09
US10333559B2 (en) 2019-06-25
CN107070592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0840B2 (en) Enhancing the Ethernet FEC state machine to strengthen correlator performance
US201000708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EP2398179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validity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decoder and baseband receiver for performing same
AU75504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825577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lerat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synchronization
US79249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coding encoded data frame having dummy bit sequences included therein
US9154156B2 (en) Ternary line code design for controlled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error propagation
EP218756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data error reporting
CA2522498A1 (en) Turbo decoder with early termination of iterations
CN107070592B (zh) 混合译码方法及其高速以太网络接收器
US6956510B1 (en) Methods, software,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coding information
Anand et al. Continuous error detection (CED)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US81897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of multilevel codes
US9973300B2 (en) Modulation adaption method for multi-mode modems
US7461328B2 (en) Efficient decoding
US2008007212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uncture position in a symbol stream encoded by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ing scheme
US8438443B2 (en) Pattern-dependent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KR100415939B1 (ko) 무선 수신기에서 채널 디코딩을 위한 확실성 정보를발생시키는 방법 및 해당하는 무선 수신기
US10177876B2 (en) Sequence detector
US7302631B2 (en) Low overhead coding techniques
US884272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qualization in high speed S-RIO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296269A1 (en) Receiver with capability of correcting error
US7224724B2 (en) Reduced alphabet equalizer using iterative equalization
CN110996309A (zh) 一种蓝牙5.0协议的分段译码方法
US6947503B2 (e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synchronizing a receiver for a convolutionally coded reception sig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