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9826A -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69826A CN107069826A CN201710471118.6A CN201710471118A CN107069826A CN 107069826 A CN107069826 A CN 107069826A CN 201710471118 A CN201710471118 A CN 201710471118A CN 107069826 A CN107069826 A CN 1070698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energy
- power
- microgrid
- electric 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Diethyl ether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02J3/383—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 H02J3/386—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针对不能并网销售,会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储存电能装置、用电装置和辅助装置,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储存电能装置、用电装置和辅助装置经电连接连成一有机整体,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通过并网装置与市电网电连接。本发明能源综合利用完善,用能与能源供应可做到协调统一;基本可满足建筑内的常规用电需求,具有并网与同时融合并网运行和离网网运行的功能,达到能源的综合利用最优化,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离网、并网性需求的多个场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及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建筑越来越关注,现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技术方案在提出和应用,如:名称为“一种移动式零碳能源环保小屋”,申请号为“201110112492”即为其中的一种,该方案提出了在建筑物中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并进行储能等技术措施,可达到一个较好的再生能源利用效果,但是,该技术方案在使用中仍存有的不足是:1、能源综合利用还不完善,用能与能源供应无法做到协调统一,难于实现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在内部的配合应用;2、太阳能和风能的电难于满足建筑中的用电需要,尤其是夏天和冬天的室内空调,耗能大,仅靠太阳能和风能发的电难于满足建筑中的用电需要;3、不具并网功能,当蓄电装置蓄满电后,不能并网销售,会造成电能浪费;4、不具同时融合并网运行和离网网运行的功能;5、无综合监控系统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节能设备完美融合在一起使用,达到能源的综合利用最优化。
此外,专利号为CN 203436717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以来智能微网输配电监控技术的能源利用装置,考虑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网中各控制设备的特性,优化监控管理系统,保证微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本发明监控系统的架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DG智能监控终端,含有若干多种微电源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第二层是保护及协调控制器XT,包含智能微网模式控制器和智能微网中央控制器;第三层是智能微网管理系统MEMS,保证整个微网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可以广泛应用到由风、光、燃机、柴、储等多种分布式电源组成的智能微电网项目,用于在项目建设规划时确定优化监控管理系统。但是该专利并不具并网运行和离网网运行的功能,当蓄电装置蓄满电后,不能并网销售,会造成电能浪费。
本申请人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旨在解决建筑多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能源综合利用完善,用能与能源供应可做到协调统一,可实现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在内部的配合应用,这主要在于本装置中设有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该系统具有将用能与能源供应做到协调统一,实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内部的配合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储存电能装置、用电装置和辅助装置,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储存电能装置、用电装置和辅助装置经电连接连成一有机整体,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通过并网装置与市电网电连接,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储能并网逆变器、光伏发电逆变器、风力发电逆变器、照明负荷智能电表、重要负荷智能电表、无功补偿智能电表、少量动力智能电表、市电并网智能电表,储能智能电表、光伏智能电表、风力智能电表,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通过RS总线分别与储能并网逆变器、光伏发电逆变器、风力发电逆变器、照明负荷智能电表、重要负荷智能电表、无功补偿智能电表、少量动力智能电表、市电并网智能电表、储能智能电表、光伏智能电表、风力智能电表电连接;
市电网和内网通过并网装置合成一个交集网,在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的管理下可同时融合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互不影响,而且共同具有待机状态、故障状态和紧急停机状态;
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包括DSP控制器、传感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PWM输出模块,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光电报警与状态显示接口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和RS232及RS485接口模块,其中该控制装置以DSP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开关输入输出模块与DSP控制器的I/O接口连接,开关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有继电器输入模块、继电器输出模块和大功率开关输出模块;
运行管理层、监控层和现场控制层的三层结构,各层结构之间、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通信连接;所述现场控制层包括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并以DSP为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拥有AD数据采集、PWM斩波输出、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输出、继电器输入输出、以太网接口多种功能,实现对监控层命令的接收与处理、根据上级命令决定各单元自身的控制模式与方法、对各单元运行参数的采集与上传、对各单元自身运行的保护与故障报警、对上级无命令模式下的智能运行判断等;现场控制层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为独立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对不同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进行独立控制,接收主微网控制器的指令,制定该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与发送运行参数给主微网控制器功能。
优选地,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地能热泵装置、动力负荷、家用电器负荷。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和频率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分别通过光电隔离与信号转换输入到DSP的A/D接口。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与DSP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实现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的信息显示与控制输入,接收维护人员的控制命令,显示内部各种参数信息。
优选地,所述光电报警与状态显示接口模块采用LED光电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发出故障报警。
优选地,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与DSP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完成与上两层的信息交换;RS232及RS485接口模块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兼容设备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运行管理层包括管理计算机、运行监控计算机、输出设备和外部网络,完成与上级电网的信息交换、确定微网的运行模式、综合归纳分析微网的运行参数、微网各部分单元的故障预测与报警、用户友好交互模式功能。
优选地,所述监控层包括以DSP为主的主微网控制器,以及副微网控制器、数据服务器和交换机;实现对运行管理层的命令的分析与管理、对现场控制层的各单元运行模式的命令下达、对各单元监控数据的收集、判断与上传、对微网的网络通信的管理、对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优选地,所述监控层中,主微网控制器完成对整个微网的协调控制,接收上级电网的指令与控制要求,设定底层各微网控制目标、完成对微网母线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素、负荷参数的实时监控,接收底层各微源的运行参数。
优选地,所述以太网通信网络完成主微网控制器与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源综合利用完善,用能与能源供应可做到协调统一,可实现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在内部的配合应用,这主要在于本装置中设有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该系统具有将用能与能源供应做到协调统一,实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内部的配合应用。
2、基本可满足建筑内的常规用电需求,因为在大多生活建筑中,空调是主要的耗电项目,而本装置中除有太阳能和风能发的电可供空调外,主要的还是本装置中设有地能热泵装置,可有效的利用地能进行制冷和取暖,从而可基本满足建筑内的常规用电需求。
3、具有并网功能,当本单元中的电能过剩时,可通过并网系统设置并网销售,不会造成电能浪费,这在于本系统中设有并网装置。具有同时融合并网运行和离网网运行的功能。
4、综合监控系统装置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节能设备完美融合在一起使用,达到能源的综合利用最优化,这在于用户根据建筑面积和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情况,合理的配置太阳能、风能、储能、地能热泵系统的容量,在达到建筑零排放的前提下,更多的兼顾经济性。本系统可广泛用于离网、并网性需求的居民住宅、别墅、工厂、学校、医院、岛屿、旅游景点等场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的综合微网监控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的运行模式及对应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的综合微网监控系统的各层控制功能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的综合微网监控系统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中:1、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2、太阳能发电装置,3、风力发电装置,4、储存电能装置,5、用电装置,6、辅助装置,61、储能并网逆变器,62、光伏发电逆变器,63、风力发电逆变器,6A1、照明负荷智能电表,6A2、重要负荷智能电表,6A3、无功补偿智能电表,6A4、少量动力智能电表,6A5,市电并网智能电表,6A6、储能智能电表,6A7、光伏智能电表,6A8风力智能电表,7、并网装置,8、市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风力发电装置3、储存电能装置4、用电装置5和辅助装置6,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风力发电装置3、储存电能装置4、用电装置5和辅助装置6经电连接连成一有机整体,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通过并网装置7与市电网8电连接。用电装置包括地能热泵装置51、动力负荷52、家用电器负荷53。辅助装置6包括储能并网逆变器61、光伏发电逆变器62、风力发电逆变器63、照明负荷智能电表6A1、重要负荷智能电表6A2、无功补偿智能电表6A3、少量动力智能电表6A4、市电并网智能电表6A5,储能智能电表6A6、光伏智能电表6A7、风力智能电表6A8。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通过RS48总线分别与储能并网逆变器61、光伏发电逆变器62、风力发电逆变器63、照明负荷智能电表6A1、重要负荷智能电表6A2、无功补偿智能电表6A3、少量动力智能电表6A4、市电并网智能电表6A5、储能智能电表6A6、光伏智能电表6A7、风力智能电表6A8电连接。
市电网和内网通过并网装置合成一个交集网,在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的管理下可同时融合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互不影响,而且共同具有待机状态、故障状态和紧急停机状态。
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包括DSP控制器、传感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PWM输出模块,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光电报警与状态显示接口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和RS232及RS485接口模块,该控制装置以DSP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其中传感器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和频率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分别通过光电隔离与信号转换输入到DSP的A/D接口;开关输入输出模块与DSP控制器的I/O接口连接,开关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有继电器输入模块、继电器输出模块和大功率开关输出模块;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与DSP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实现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的信息显示与控制输入,接收维护人员的控制命令,显示内部各种参数信息;光电报警与状态显示接口模块采用LED光电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发出故障报警;以太网接口模块与DSP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完成与上两层的信息交换;RS232及RS485接口模块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兼容设备进行通信。
运行管理层、监控层和现场控制层的三层结构,各层结构之间、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通信连接;的运行管理层包括管理计算机、运行监控计算机、输出设备和外部网络,完成与上级电网的信息交换、确定微网的运行模式、综合归纳分析微网的运行参数、微网各部分单元的故障预测与报警、用户友好交互模式功能;的监控层包括以DSP为主的主微网控制器,以及副微网控制器、数据服务器和交换机;实现对运行管理层的命令的分析与管理、对现场控制层的各单元运行模式的命令下达、对各单元监控数据的收集、判断与上传、对微网的网络通信的管理、对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的现场控制层包括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并以DSP为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拥有AD数据采集、PWM斩波输出、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输出、继电器输入输出、以太网接口多种功能,实现对监控层命令的接收与处理、根据上级命令决定各单元自身的控制模式与方法、对各单元运行参数的采集与上传、对各单元自身运行的保护与故障报警、对上级无命令模式下的智能运行判断等。
其中:在监控层中,主微网控制器完成对整个微网的协调控制,接收上级电网的指令与控制要求,设定底层各微网控制目标、完成对微网母线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素、负荷参数的实时监控,接收底层各微源的运行参数;以太网通信网络完成主微网控制器与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现场控制层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为独立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对不同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进行独立控制,接收主微网控制器的指令,制定该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与发送运行参数给主微网控制器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风力发电装置(3)、储存电能装置(4)、用电装置(5)和辅助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风力发电装置(3)、储存电能装置(4)、用电装置(5)和辅助装置(6)经电连接连成一有机整体,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通过并网装置(7)与市电网(8)电连接,所述辅助装置(6)包括储能并网逆变器(61)、光伏发电逆变器(62)、风力发电逆变器(63)、照明负荷智能电表(6A1)、重要负荷智能电表(6A2)、无功补偿智能电表(6A3)、少量动力智能电表(6A4)、市电并网智能电表(6A5),储能智能电表(6A6)、光伏智能电表(6A7)、风力智能电表(6A8),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通过RS48总线分别与储能并网逆变器(61)、光伏发电逆变器(62)、风力发电逆变器(63)、照明负荷智能电表(6A1)、重要负荷智能电表(6A2)、无功补偿智能电表(6A3)、少量动力智能电表(6A4)、市电并网智能电表(6A5)、储能智能电表(6A6)、光伏智能电表(6A7)、风力智能电表(6A8)电连接;
市电网(8)和内网通过并网装置(7)合成一个交集网,在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的管理下可同时融合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互不影响,而且共同具有待机状态、故障状态和紧急停机状态;
所述综合监控微网系统装置(1)包括DSP控制器、传感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PWM输出模块,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光电报警与状态显示接口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和RS232及RS485接口模块,其中该控制装置以DSP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开关输入输出模块与DSP控制器的I/O接口连接,开关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有继电器输入模块、继电器输出模块和大功率开关输出模块;
运行管理层、监控层和现场控制层的三层结构,各层结构之间、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通信连接;所述现场控制层包括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并以DSP为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拥有AD数据采集、PWM斩波输出、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输出、继电器输入输出、以太网接口多种功能,实现对监控层命令的接收与处理、根据上级命令决定各单元自身的控制模式与方法、对各单元运行参数的采集与上传、对各单元自身运行的保护与故障报警、对上级无命令模式下的智能运行判断等;现场控制层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为独立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对不同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进行独立控制,接收主微网控制器的指令,制定该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与发送运行参数给主微网控制器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5)包括地能热泵装置(51)、动力负荷(52)、家用电器负荷(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和频率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分别通过光电隔离与信号转换输入到DSP的A/D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与DSP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实现触摸屏输入输出模块的信息显示与控制输入,接收维护人员的控制命令,显示内部各种参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报警与状态显示接口模块采用LED光电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时发出故障报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与DSP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完成与上两层的信息交换;RS232及RS485接口模块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兼容设备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管理层包括管理计算机、运行监控计算机、输出设备和外部网络,完成与上级电网的信息交换、确定微网的运行模式、综合归纳分析微网的运行参数、微网各部分单元的故障预测与报警、用户友好交互模式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层包括以DSP为主的主微网控制器,以及副微网控制器、数据服务器和交换机;实现对运行管理层的命令的分析与管理、对现场控制层的各单元运行模式的命令下达、对各单元监控数据的收集、判断与上传、对微网的网络通信的管理、对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层中,主微网控制器完成对整个微网的协调控制,接收上级电网的指令与控制要求,设定底层各微网控制目标、完成对微网母线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素、负荷参数的实时监控,接收底层各微源的运行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通信网络完成主微网控制器与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各通用微网单元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71118.6A CN107069826A (zh) | 2017-06-20 | 2017-06-20 |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71118.6A CN107069826A (zh) | 2017-06-20 | 2017-06-20 |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69826A true CN107069826A (zh) | 2017-08-18 |
Family
ID=5959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71118.6A Pending CN107069826A (zh) | 2017-06-20 | 2017-06-20 |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69826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26590A (zh) * | 2019-07-15 | 2019-11-08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信息交互装置 |
CN113270862A (zh) * | 2021-04-14 | 2021-08-17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 |
CN114205562A (zh) * | 2021-12-16 | 2022-03-18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分布式视频指挥中心、平台、智能终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5149652A (zh) * | 2022-09-02 | 2022-10-04 | 苏州洪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设备远程交互与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7639279A (zh) * | 2024-01-25 | 2024-03-01 | 杭州闪充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家用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 |
CN117996803A (zh) * | 2024-04-03 | 2024-05-07 | 常州奇睿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电网的多能互补储能系统及方法 |
WO2024112979A1 (en) * | 2022-11-23 | 2024-05-30 |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 | Green energy and grid network management |
-
2017
- 2017-06-20 CN CN201710471118.6A patent/CN10706982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26590A (zh) * | 2019-07-15 | 2019-11-08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信息交互装置 |
CN110426590B (zh) * | 2019-07-15 | 2022-01-25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信息交互装置 |
CN113270862A (zh) * | 2021-04-14 | 2021-08-17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 |
CN114205562A (zh) * | 2021-12-16 | 2022-03-18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分布式视频指挥中心、平台、智能终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4205562B (zh) * | 2021-12-16 | 2023-12-12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智能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
CN115149652A (zh) * | 2022-09-02 | 2022-10-04 | 苏州洪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设备远程交互与控制方法及系统 |
WO2024112979A1 (en) * | 2022-11-23 | 2024-05-30 |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 | Green energy and grid network management |
CN117639279A (zh) * | 2024-01-25 | 2024-03-01 | 杭州闪充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家用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 |
CN117996803A (zh) * | 2024-04-03 | 2024-05-07 | 常州奇睿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电网的多能互补储能系统及方法 |
CN117996803B (zh) * | 2024-04-03 | 2024-06-04 | 常州奇睿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电网的多能互补储能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69826A (zh) | 建筑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装置 | |
CN102520683B (zh) | 光伏系统能源监控云平台 | |
Wu et al. | Design of new intelligent street light control system | |
CN202651785U (zh) | 一种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 |
CN102355004B (zh) | 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集成控制系统 | |
CN109038823A (zh) | 分布式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2355005B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集成控制方法 | |
WO2018103231A1 (zh) | 一种新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 | |
Tang et al. | The design of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solar ship | |
CN112710021A (zh) | 一种源网荷储热泵供暖系统 | |
CN106786695A (zh) | 钠硫电池电站 | |
CN105305494A (zh) | 一种用于光伏空调的智能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 |
CN104423358A (zh) | 基于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智能家居管控系统 | |
CN211790906U (zh) | 一种大功率离网型能源管理系统 | |
CN204615504U (zh) |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与市电协调供能的应急电源系统 | |
CN203014421U (zh) | 太阳能绿色手术室供电系统 | |
CN114825591A (zh) |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光伏储能及数据采集系统 | |
CN109814497A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储能系统智能楼宇装置 | |
CN112531714A (zh) | 一种面向5g微基站的交流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 |
CN206164432U (zh) | 一种家用多能源综合互补利用系统 | |
CN204741333U (zh) | 家庭自发电系统 | |
CN106788251A (zh) | 一种农户居家屋顶光伏电站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214958774U (zh) | 绿色环保建筑的电能管理系统 | |
CN205986710U (zh) | 一种新型节能多源发电装置 | |
Pu et al. | Design of intelligent micro network group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archite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