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6575B -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6575B
CN107036575B CN201710388373.4A CN201710388373A CN107036575B CN 107036575 B CN107036575 B CN 107036575B CN 201710388373 A CN201710388373 A CN 201710388373A CN 107036575 B CN107036575 B CN 107036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tive
point
relative gravity
gravity
d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83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6575A (zh
Inventor
龚云
吴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3883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6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36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6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6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65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置;步骤二、基点的布置;三、架设相对重力仪和绝对重力仪;四、相对重力观测值和绝对重力观测值的获取;五、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获取;六、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的绘制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本发明方法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能准确地对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准确,且根据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获取矿山采空区的稳定变形量,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采空区即是指地下矿产经过一系列人工开采后所留下的地下层间空洞区域。天然的岩体本来处于自然的应力平衡状态,但是由于矿山的开发、开采工作必然会在岩体内部开挖各式各样的空间,如巷道、采场等,如此必然破坏了矿区地下岩石层的应力平衡而产生次生的应力-应变效应。正是由于这种次生的应力-应变效应,使得矿山采空区的围岩体结构发生变形,甚至应力平衡结构的破坏、移动,直到区域岩石圈构造应力平衡调整至新的平衡为止。
上个世纪的国有矿山企业,由于采矿技术与装备的局限,大量使用空场法、崩落法、留矿法等采矿方法,虽然开采过程经过正规设计,采空区资料齐全,但是因为完成填充采空区成本较高,许多矿山也未能及时对所有采空区完成填充,有40%以上的采空区仍然遗留在各个矿山,更遑论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还经历过严重失控的阶段,民采、群采猖獗,矿山采空区丛生。我国的重点煤矿,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1/10。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20多个省、自治区内,共发生大规模的采空区地质灾害200多起,累计塌陷面积超过70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超过了500亿元。可以看出,由于采空区的失稳变形而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的社会危害性极大,轻者造成生产的局部停产,重者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国家、地区的资产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另外,矿山采空区稳定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和开采矿体的深埋、倾角、厚度、上覆岩层的岩性、赋存状态、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场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煤矿开采面积、顶板管理方法、开采频次、采掘技术等地质采矿条件有关,而且也和上部荷载的类型、大小、位置等密相关。
目前关于外矿山采空区的变形测量与稳定性评估分析方法主要有:
第一、数值模拟法:矿山采空区数值模拟可以使用边界单元法、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及离散单元法等。其中,有限元方法适合范围最广,发展较为成熟。
第二、解析法:解析法是对矿山采空区硐室进行简化,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再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者假设条件抽象为一个理想的数学物理模型,然后按照数值方法予以求解。
第三、预计法:预计法主要通过计算矿山采空区顶板承载力、残留空洞的稳定性、剩余地表变形量及地表破坏范围来进行。矿山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及方法较多,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概率积分法,
第四、半预测半解析法:该方法是预测法和解析法的结合,如B.Dzezi l教授在Bduryky-noteh理论基础上引入Fouier二维积分变换形成的方法。目前的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实验基础上,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依靠的主要是以往的经验,而且这些方法的侧重点普遍在于矿山采空区变形而引起的地质灾害方面的评价,均忽略了对矿山采空区从开采阶段到采后空置变形阶段的总体变形过程、变化规律的观测。
现如今还未出现能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的方法,不能全面、有效地对矿山采空区的变形进行监测,同时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且不能体现矿山采空区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由上述内容可知,利用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由于无法规避自身缺陷,使得变形量监测与实际工程有所偏离,从而造成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估在较大误差,不能满足矿山采空区工程准确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能准确地对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准确,且根据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获取矿山采空区的稳定变形量,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置:首先,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中,沿矿山采空区地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其中,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分别记作相对重力观测点B1、相对重力观测点B2、...、相对重力观测点Bn,n为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数量;
步骤二、基点的布置: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外距离所述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邻近区域10km~20km处设置基点,并将基点记作基点A;
步骤三、架设相对重力仪和绝对重力仪:首先在步骤二中基点A处架设绝对重力仪,然后分别在步骤一中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和基点A之间架设多个相对重力仪;
步骤四、相对重力观测值和绝对重力观测值的获取:步骤三中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分别对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按照采样周期T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传输至数据处理器,同时,步骤三中所述绝对重力仪对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按照采样周期T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器;
步骤五、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获取: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对步骤四中获取的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值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其中,对于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计算获取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均相同,则对于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任一个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计算获取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a),得到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布格重力异常其中,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高度改正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层间改正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地形改正值,i表示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序号;
步骤502、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得到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Δ2g,其中,gA表示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Δ1g表示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度改正值,Δ3g表示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地形改正值;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得到基点A对应的正常重力值γ0,其中,表示基点A所处的纬度;
步骤503、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将公式(a)代入公式(b),得到则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变形量并将获取的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变形量存储至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相接的存储器中;
步骤504、多次重复步骤501至步骤503,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并依次将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存储至所述存储器中;
步骤六、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的绘制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调用变形量曲线绘制模块绘制,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并根据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
上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其中,对于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方法均相同,则对于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将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各个采样时刻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分别按照采样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调用变形量曲线绘制模块绘制出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其中,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连续时,说明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为稳定变形;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时,说明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已稳定;
步骤602、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时,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中的最终变形量,则所述最终变形量为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
步骤603、多次重复步骤601至步骤602,直至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
上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采样周期T的取值范围为12h~24h。
上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为计算机。
上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相邻两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水平间距为0.2km~1k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且实现方便,监测效率和准确度高,使用效果好。
2、本发明的变形量监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通过在矿山采空区地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对矿山采空区的多个区域进行监测,保证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监测满足工程需求。
3、本发明对任一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变形量进行监测时,首先采用数据处理设备利用相对重力观测值计算得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格重力异常,然后,采用数据处理器利用绝对重力观测值计算得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格重力异常,最后,采用数据处理设备通过根据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格重力异常相同而获取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则相对重力观测点相对于基点的层间改正值与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的差值为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实现了基于布格重力异常而获取矿山采空区的变形监测,矿山采空区变形的监测是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中进行,所以能准确地对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准确。
4、本发明关于对矿山采空区长期变形状态及稳定性的评估方法只涉及矿山采空区地表面的相对重力观测值和绝对重力观测值,通过矿山采空区层间空洞的厚度会对布格重力异常层间改正项中连续分布的质量层厚度造成扰动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地面重力勘探基础资料与矿山采空区层间空洞的厚度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为相对重力观测点相对于基点的层间改正值与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的差值,进而省略了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一系列物理、几何影响因素对矿山采空区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极大地简化了原有问题的复杂程度。
5、本发明通过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而获取相对重力观测值和绝对重力观测值,从而获取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根据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实现对矿山采空区结构变形、变化的连续监测,且根据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获取矿山采空区的稳定变形量,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能准确地对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准确,且根据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获取矿山采空区的稳定变形量,实用性强。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置:首先,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中,沿矿山采空区地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其中,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分别记作相对重力观测点B1、相对重力观测点B2、...、相对重力观测点Bn,n为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数量;
步骤二、基点的布置: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外距离所述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邻近区域10km~20km处设置基点,并将基点记作基点A;
步骤三、架设相对重力仪和绝对重力仪:首先在步骤二中基点A处架设绝对重力仪,然后分别在步骤一中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和基点A之间架设多个相对重力仪;
步骤四、相对重力观测值和绝对重力观测值的获取:步骤三中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分别对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按照采样周期T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传输至数据处理器,同时,步骤三中所述绝对重力仪对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按照采样周期T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器;
步骤五、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获取: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对步骤四中获取的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值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其中,对于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计算获取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均相同,则对于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任一个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计算获取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a),得到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布格重力异常其中,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高度改正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层间改正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地形改正值,i表示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序号;
步骤502、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得到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Δ2g,其中,gA表示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Δ1g表示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度改正值,Δ3g表示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地形改正值;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得到基点A对应的正常重力值γ0,其中,表示基点A所处的纬度;
步骤503、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将公式(a)代入公式(b),得到则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变形量并将获取的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变形量存储至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相接的存储器中;
步骤504、多次重复步骤501至步骤503,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并依次将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存储至所述存储器中;
步骤六、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的绘制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调用变形量曲线绘制模块绘制,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并根据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处理设备利用相对重力观测值计算得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格重力异常,并采用数据处理器利用绝对重力观测值计算得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格重力异常,根据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格重力异常相同而获取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则相对重力观测点相对于基点的层间改正值与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的差值为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实现了基于布格重力异常而获取矿山采空区的变形监测,监测过程便捷,且监测结果准确。
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其中,对于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方法均相同,则对于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将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各个采样时刻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分别按照采样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调用变形量曲线绘制模块绘制出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其中,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连续时,说明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为稳定变形;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时,说明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已稳定;
步骤602、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时,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中的最终变形量,则所述最终变形量为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
步骤603、多次重复步骤601至步骤602,直至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所述采样周期T的取值范围为12h~24h。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器为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相邻两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水平间距为0.2km~1km。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能准确地对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准确,且根据矿山采空区的变形量对矿山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获取矿山采空区的稳定变形量,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布置:首先,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中,沿矿山采空区地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其中,多个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分别记作相对重力观测点B1、相对重力观测点B2、...、相对重力观测点Bn,n为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数量;
步骤二、基点的布置:在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外距离所述矿山采空区研究场地邻近区域10km~20km处设置基点,并将基点记作基点A;
步骤三、架设相对重力仪和绝对重力仪:首先在步骤二中基点A处架设绝对重力仪,然后分别在步骤一中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和基点A之间架设多个相对重力仪;
步骤四、相对重力观测值和绝对重力观测值的获取:步骤三中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分别对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按照采样周期T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多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传输至数据处理器,同时,步骤三中所述绝对重力仪对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按照采样周期T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器;
步骤五、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获取: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对步骤四中获取的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值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其中,对于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计算获取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均相同,则对于所述绝对重力观测值和任一个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计算获取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 得到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布格重力异常其中,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相对重力观测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高度改正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层间改正值,表示相对重力观测点Bi相对于基点A的地形改正值,i表示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序号;
步骤502、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得到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层间改正值Δ2g,其中,gA表示基点A的绝对重力观测值,Δ1g表示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度改正值,Δ3g表示基点A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地形改正值;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根据公式得到基点A对应的正常重力值γ0,其中,表示基点A所处的纬度;
步骤503、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且将公式(a)代入公式(b),得到则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变形量并将获取的相对重力观测点Bi的变形量存储至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相接的存储器中;
步骤504、多次重复步骤501至步骤503,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并依次将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存储至所述存储器中;
步骤六、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的绘制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调用变形量曲线绘制模块绘制,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并根据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其中,对于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方法均相同,则对于任一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的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将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各个采样时刻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分别按照采样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调用变形量曲线绘制模块绘制出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获取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其中,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连续时,说明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为稳定变形;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时,说明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已稳定;
步骤602、当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变形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时,采用所述数据处理器获取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中的最终变形量,则所述最终变形量为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稳定变形量;
步骤603、多次重复步骤601至步骤602,直至获取多个所述相对重力观测点的相对重力观测点变形量曲线及稳定变形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采样周期T的取值范围为12h~24h。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为计算机。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相邻两个所述相对重力仪观测点的水平间距为0.2km~1km。
CN201710388373.4A 2017-05-27 2017-05-27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36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8373.4A CN107036575B (zh) 2017-05-27 2017-05-27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8373.4A CN107036575B (zh) 2017-05-27 2017-05-27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6575A CN107036575A (zh) 2017-08-11
CN107036575B true CN107036575B (zh) 2018-06-29

Family

ID=5953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837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36575B (zh) 2017-05-27 2017-05-27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6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9178A (zh) * 2017-08-31 2020-06-12 单尼斯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用于对测量聚合物熔体流动指数时的重力变化的校正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0114A (en) * 1993-12-13 1995-02-14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Isostatically corrected gravity displays
CN1149716A (zh) * 1995-10-28 1997-05-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重力勘探中山形异常的消除方法
CN102043169B (zh) * 2009-10-23 2013-04-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地球物理重力数字信号进行分解提取的方法
CN102841386A (zh) * 2012-09-25 2012-12-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重力调查提取重力异常的方法
CN104166170B (zh) * 2014-08-13 2016-10-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坑道重力全空间域定位探测低密度隐伏矿体的方法
CN106436780B (zh) * 2016-01-15 2018-08-17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一种利用重力非跨越式探测地下空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6575A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i et al. Interactions of overburden failure zones due to multiple-seam mining using longwall caving
Schueller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formation bands in damage zones of extensional faults in porous sandstone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ield data
Cai et al. Geological controls on predi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of No. 3 coal seam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North China
Xu et al.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of strata and surface movement induced by mining under open-pit final slope
Yang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inrush in an underground coal mine based on GIS and fuzzy set theory
Shi et al. Functional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curtain system in an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oil storage cavern based on time-series monitoring data
Lee et al. Rock engineering in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in Korea
CN105785471A (zh) 一种矿井预开采煤层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Nansheng et al. Geothermal regime and Jurassic source rock maturity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Li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floor water inrush using entropy weight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model
CN105180888B (zh)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确定方法
Zhao et 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ining-induced ground movement in the Longshou Mine, China
CN103778480A (zh) 一种基于敏感度分析的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
CN108665146B (zh) 大型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精度确定方法
Li et al. Fuzzy probability measures (FPM) based non-symmetric membership function: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ground subsidenc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
Castaldo et al. The impact of crustal rheology on natural seismicity: Campi Flegrei caldera case study
Amour et al.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geomechanical model for chalk compaction. Phase 2: 1-D simulation of two Danish reservoirs.
CN111695790A (zh) 一种保安矿柱开采方法
CN107036575B (zh) 基于布格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及稳定性检测方法
Gao et al.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visualization of the vault cracks in the ancient underground cavern of Longyou
CN107219560B (zh) 基于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量及稳定性评估方法
CN116703244B (zh) 采矿沉陷区治理效果与综合评价方法
CN107578471A (zh) 一种自支撑裂缝初始形态构建方法
Fang et al. The pressure relief protec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strip widths, dip angles and pillar widths of an underside protective seam
Jia et 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shallow goaf based on field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 case study at an Open-Pit Iron Mine,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ong Yun

Inventor after: Wu Xiaol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Fuquan

Inventor before: Gong Yun

Inventor before: Wu Xiaol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