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8029A -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8029A
CN107018029A CN201710398971.XA CN201710398971A CN107018029A CN 107018029 A CN107018029 A CN 107018029A CN 201710398971 A CN201710398971 A CN 201710398971A CN 107018029 A CN107018029 A CN 107018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node
main control
management
nod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89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8029B (zh
Inventor
赵鹏
高瑞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89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18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18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8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8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8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1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providing single-sign-on or fe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n the policy decisions are valid for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包括: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的登录信息;当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备用控制节点替代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管理IP自动切换至新主控制节点;根据保存的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能够以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来去除用户需要进行重新登录的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系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群系统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IT企业开始使用集群系统进行大规模统一化的管理。集群系统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互相连接的计算机组成的并行或分布式系统,可以作为单独、统一的计算资源来使用。
在集群系统中,出于控制方面的要求,将由放置在各个控制节点上的组成集群系统的服务器分为主控制节点以及备用控制节点,且多个控制节点之间是冗余设计的,即使被设定为备用控制节点的服务器在功能以及性能上与主控制服务器并无太大差别,也就是说一旦主控制节点发生异常,备用控制节点足以承担主控制节点之前的计算负荷量。
在现行的集群系统中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中,一旦主控制节点发生异常,虽然备用控制节点可以及时的代替原主控制节点升级为新主控制节点,但是在进行升级、更换后,需要对通过原主控制节点实现访问、管理操作的用户重新在新主控制节点上进行登录操作,即,原先的登录信息不再适用,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使得实现访问的操作变得十分繁琐,降低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在无法避免因原主控制节点出现异常需要备用节点升级为新主控制节点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更方便、更快速、无需重新输入登录信息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能够以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来去除用户需要进行重新登录的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其中,所述管理IP保持不变;
当所述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备用控制节点替代所述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
可选的,所述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包括:
接收所述系统下发的配置所述管理IP的配置信息;
判断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主控制节点;
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将所述配置信息分发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配置到所述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不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仅保存所述配置信息,不配置所述管理IP。
可选的,所述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包括:
所述主控制节点对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
当所述校验通过后,根据登录的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对所述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TOKEN;其中,所述登录失效时间根据所述当前时间计算得到;
将所述密匙保存在所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密匙同步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
控制所述主控制节点向所述登录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并将所述TOKEN返回给所述登录用户使用的客户端。
可选的,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包括:
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配置过所述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配置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配置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不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清除过所述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清除配置的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清除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可选的,所述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TOKEN信息;其中,所述TOKEN信息是在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URL中携带的;
利用所述密匙对所述TOKEN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登录失效时间;
利用所述登录失效时间判断所述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是否过期;
若所述登录时间已经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失效;
若所述登录时间尚未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合法;
当所述TOKEN信息合法时,允许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以实现管理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
故障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备用控制节点替代所述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访问单元,用于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系统下发的配置所述管理IP的配置信息;
主控制节点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主控制节点;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将所述配置信息分发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配置到所述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不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仅保存所述配置信息,不配置所述管理IP。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校验子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制节点对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
加密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校验通过后,根据登录的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对所述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TOKEN;
密匙保存同步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密匙保存在所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密匙同步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
返回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控制节点向所述登录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并将所述TOKEN返回给所述登录用户使用的客户端。
可选的,所述故障切换单元包括:
新主控制节点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配置过所述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配置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配置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第四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不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清除过所述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清除配置的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清除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可选的,所述访问单元包括:
TOKEN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TOKEN信息;
解密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密匙对所述TOKEN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登录失效时间;
过期判断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登录失效时间判断所述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是否过期;
第五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登录时间已经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失效;
第六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登录时间尚未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合法;
合法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TOKEN信息合法时,允许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以实现管理操作。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方法,通过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当所述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备用控制节点替代所述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管理系统。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管理IP并直接将该管理IP在切换至备用控制节点是相应的也进行相应的配置,以使用户在后续即使通过新主控制节点实现访问、管理时也无需重新进行登录操作。能够以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来去除用户需要进行重新登录的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系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还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实际具体例子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能够以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来去除用户需要进行重新登录的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
集群系统中通常设置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设置有服务器,并按照一定的选取原则设定其中一个节点为主控制节点,其余节点为备用控制节点,且所有节点之间是冗余设计的,即备用控制节点的性能与主控制节点的性能并无太大差别,以便在主控制节点出现异常时及时用备用控制节点替代它。
本步骤的目的为通过输入的节点配置信息获取到具体设置哪个节点为主控制节点、哪个节点为备用控制节点。
S102: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主控制节点上;
本步骤的目的在于由系统设定唯一不变的管理IP,并下发对该管理IP的配置信息,将该管理IP配置在由S101中设定的主控制节点中。
其中,具体怎样能够成功将该管理IP配置在主控制节点上的方式多种多样,此处并不对具体怎样配置做具体限定,仅需要能够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成功将该管理IP配置在该主控制节点上即可,可视实际情况中运营该集群系统的厂商以及管理员的操作习惯做出相应的差异化改变。同时会在后续的其它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S103:保存用户通过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的登录信息;
本步骤的目的为将用户通过该主控制节点登录该管理系统时的登录信息进行保存,其中,该登录信息可能包含多种数据信息,例如,用户的登录用户名、密码、IP地址等等,在不同的集群系统中可能会需要不同的数据信息来对用户的登录信息做验证,此处并不对登录信息的具体内容做具体限定,应视集群系统的不同、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等作出相应的要求。
另外,将该登录信息进行保存时,可以根据多种原则进行制定,例如,在符合就近原则的情况下,将该登录信息保存在该用户进行登录操作的客户端中、也可以将其同步至所有的控制节点中等等,同样不对此登录信息的具体记录、保存位置做具体限定。
S104:当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备用控制节点替代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管理IP自动切换至新主控制节点;
一旦该主控制节点因各种原因出现了异常、发生了故障,导致无法继续承担主控制节点所进行的计算工作时,系统根据预设的更换原则控制其余的一个备用控制节点替代原主控制节点称为新主控制节点。
其中,视实际情况的不同,备用控制节点可能会存在一个,也有可能存在更多个,只存在一个备用控制节点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挑选直接将唯一的备用控制节点进行替换即可;不只存在一个备用控制节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预设的选取原则选定其中一个备用控制节点替换原主控制节点称为新主控制节点,该选取原则多种多样,例如,就近原则、性能最接近原则、替换便捷原则等等,此处并不对具体怎样控制备用控制节点替代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只要能够成功进行替换即可,同时会在后续的实施例中做详细的描述。
在成功更换控制节点后,还需要将原先配置在原主控制节点上的管理IP配置到新主控制节点上,同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确保不会同时出现两个管理IP的冲突现象。
S105:根据保存的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
本步骤建立在S104成功对新主控制节点配置成功该管理IP的前提下,通过对在S103中进行记录、保存的用户登录信息进行一系列操作,来最终通过之前保存的登录信息实现该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在无需重新进行登录操作的情况下成功登录该系统。其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会根据不同的集群系统存在相应的差异,同时也与在S103中进行了怎样的保存、保存了怎样的登录信息由关联,会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描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通过固定管理IP并直接将该管理IP在切换至备用控制节点是相应的也进行相应的配置,以使用户在后续即使通过新主控制节点实现访问、管理时也无需重新进行登录操作。能够以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来去除用户需要进行重新登录的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中的S102做出的一个具体限定,其它步骤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系统下发的配置管理IP的配置信息;
S202:判断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主控制节点;
在本步骤中根据S201接收到的管理IP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当前节点进行判断,判断该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根据之前的节点配置信息配置的主控制节点。
S203:将配置信息分发至备用控制节点,并将管理IP配置到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本步骤建立在经过S202的判断且结果为该第一当前节点为主控制节点的情况下,将该对接收到的对该管理IP的配置信息分发至其它备用节点进行保存,并将该管理IP配置在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S204:仅保存配置信息,不对配置管理IP;
本步骤建立在经过S202的判断且结果为该第一当前节点并非主控制节点的情况下,即该第一当前节点为备用控制节点,则仅将该接收到的对该管理IP的配置信息保存在本地,并不进行相关的配置操作。
下面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中的S103做出的一个具体限定,其它步骤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主控制节点对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
当用户通过该主控制节点进行登录操作时,该主控制节点对该用户输入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具体怎样进行校验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本地鉴权表中进行查询、在联网在线的鉴权表中进行查询等等,此处并不对具体怎样进行校验做限定,只要该集群系统能够通过校验的步骤实现确定该登录用户的权限即可。
S302:当校验通过后,根据登录的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对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TOKEN;
一旦校验步骤通过,确定了该登录用户的权限足够后,系统会根据该登录用户当时登录的时间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密匙,并根据该登录的时间以一定计算原则得出该用户的登录失效时间,即该用户通过同样的方式在该登录失效时间内无需进行重复的登录操作,相当于时效性的自动登录功能。接下来对该登录用户的登录用户名和该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的TOKEN。
其中,之所以利用登录时间生成随机数是因为时间每分每秒都在流逝、都在更新,在任意时间均不存在出现两个一致的当前时间,能够保证不被其它恶意攻击者暴力破解。当然,此处并不考虑到全球的时差问题,因为能够访问系统的登录客户端并不会大幅度移动。
S303:将密匙保存在主控制节点,并将密匙同步至备用控制节点;
将该生成的密匙进行保存,且不仅保存在主控制节点上,也保存在其它备用控制节点上。
S304:控制主控制节点向登录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并将TOKEN返回给登录用户使用的客户端。
在成功进行了一系列加密、生成、保存的步骤后,此时系统控制该登录用户实现登录的该主控制节点向该登录用户返回一个登录成功的信息,同时将该TOKEN返回给该登录用户使用的登录客户端,进一步的,还可以将该TOKEN进行保存处理,以便后续使用。
下面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中的S104做出的一个具体限定,其它步骤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新主控制节点:
在主控制节点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需要控制备用控制节点替代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在成功进行替换操作后,接下来需要对该新主控制节点进行配置管理IP的一系列操作,此时需要首先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该新主控制节点。
S402:检测是否有已配置过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
本步骤建立在经过S401的判断且结果为该第二当前节点为新主控制节点的情况下,进行对该新主控制节点是否存在已配置过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的检测。
S403:检测是否有已清除过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
本步骤建立在经过S401的判断且结果为该第二当前节点并非新主控制节点的情况下,进行对该新主控制节点是否存在已清除过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的检测。
S404:不进行任何操作;
本步骤是建立在S402的前提下,检测发现该新主控制节点存在已配置过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的情况下,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S405:配置管理IP并设置已配置标记;
本步骤是建立在S402的前提下,检测发现该新主控制节点并不存在已配置过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的情况下,则对该新主控制节点配置该管理IP并设置一个已配置该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
S406:不进行任何操作;
本步骤是建立在S403的前提下,检测发现该第二当前节点不存在已清除过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的情况下,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S407:清除配置的管理IP并设置已清除标记。
本步骤是建立在S403的前提下,检测发现该第二当前节点并不存在已清除过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的情况下,则对该新主控制节点清理配置的管理IP并摄者一个已清除该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
下面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还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中的S105做出的一个具体限定,其它步骤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获取在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的URL中携带的TOKEN信息;
在成功更换为新主控制节点后,并进行过管理IP的配置后,用户即可使用该新主控制节点再次对系统进行访问,在此时,用户在通过该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时会存在一个URL地址,其该URL地址中会携带由之前保存的TOKEN信息。
S502:利用密匙对TOKEN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登录失效时间;
S503:利用登录失效时间判断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是否过期;
S504:TOKEN信息失效;
本步骤建立在经过S503的判断,且判断结果为该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已经超过了该TOKEN信息中包含的登录失效时间,即该TOKEN信息已经失效,进而已经该登录用户已经无法通过原保存的TOKEN信息在无需重新进行登录操作的前提下实现访问系统。
S505:TOKEN信息合法;
本步骤建立在经过S503的判断,且判断结果为该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并未超过该TOKEN信息中包含的登录失效时间,即该TOKEN信息合法,进而已经该登录用户可以通过原保存的该TOKEN信息在无需重新进行登录操作的前提下实现访问系统。
S506:允许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以实现管理操作。
下面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实际具体例子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实际情况为背景,设定在小型集群系统中存在3个节点:1#、2#、3#,并设定管理IP为192.169.30.1。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01:设置1#服务器所在节点的为主控制节点,2#、3#服务器所在节点为备用控制节点;
S602:接收到系统下发的为192.168.30.1的管理IP,将其配置在主控制节点,并分发给2#、3#保存;
S603:1#对当前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并根据当前登录时间2017.5.25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同时对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2017.6.25进行加密生成加密TOKEN;
S604:将密匙保存在1#,并同时将密匙同步至2#、3#;
S605:1#向登录用户返登录成功信息,同时将TOKEN返回登录用的客户端;
S606:2#替代1#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在未检测到已配置标记后对2#配置192.168.30.1的管理IP;
S607:获取用户通过2#登录系统时的URL中携带的TOKEN信息;
S608:利用密匙对TOKEN信息解密得到2017.6.25的失效时间,并与当前登录时间2017.5.28对比;
S609:TOKEN信息合法,用户成功通过2#访问系统。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通过固定管理IP并直接将该管理IP在切换至备用控制节点是相应的也进行相应的配置,并通过对登录用户的登录用户名、登录失效时间在内的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后更换为新主控制节点后通过之前保存的这些登录信息得以使用户在后续即使通过新主控制节点实现访问、管理时也无需重新进行登录操作。能够以一种更方便、更快速的WEB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来去除用户需要进行重新登录的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上面提及的几种方式,只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几种具体例子,当然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请参见图7,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该系统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100,用于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的登录信息;
故障切换单元200,用于当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备用控制节点替代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管理IP自动切换至新主控制节点;
访问单元300,用于根据保存的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
其中,该处理单元100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系统下发的配置管理IP的配置信息;
主控制节点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主控制节点;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第一当前节点是主控制节点,则将配置信息分发至备用控制节点,并将管理IP配置到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第一当前节点不是主控制节点,则仅保存配置信息,不对配置管理IP。
校验子单元,用于主控制节点对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
加密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校验通过后,根据登录的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对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TOKEN;
密匙保存同步子单元,用于将密匙保存在主控制节点,并将密匙同步至备用控制节点;
返回子单元,用于控制主控制节点向登录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并将TOKEN返回给登录用户使用的客户端。
其中,该故障切换单元200包括:
新主控制节点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新主控制节点;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第二当前节点是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配置过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若未检测到已配置标记,则配置管理IP并设置已配置标记;若检测到已配置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第四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第二当前节点不是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清除过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若未检测到已清除标记,则清除配置的管理IP并设置已清除标记;若检测到已清除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其中,该访问单元300包括:
TOKEN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TOKEN信息;
解密子单元,用于利用密匙对TOKEN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登录失效时间;
过期判断子单元,用于利用登录失效时间判断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是否过期;
第五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登录时间已经过期,则TOKEN信息失效;
第六处理子单元,用于若登录时间尚未过期,则TOKEN信息合法;
合法处理子单元,用于当TOKEN信息合法时,允许用户通过新主控制节点登录系统,以实现管理操作。
以上各个单元可以应用于以下的实际步骤中:
配置保存步骤:通过第一处理单元100在集群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中部署WEB容器,用于运行WEB管理软件的服务器端。在配置管理IP时,只在主控制器的节点上的IP管理模块配置管理IP到管理网口,备用节点上的IP管理模块只保存管理IP,不进行配置。当用户通过管理IP登录集群系统时,由主控制节点上的校验子单元完成用户名和密码鉴权,在鉴权通过后,根据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钥,对用户名和有效时间进行加密生成Token。同时将密钥信息同步到其他的备用节点,备用节点保存密钥信息,可用于对Token的解密。随后WEB客户端的访问请求需要带有Token,鉴权模块对Token解密并校验Token有效性。
故障切换步骤:通过故障切换单元200在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备用节点升级为新的主控制节点,第一处理子单元将管理IP配置到新主控制节点上,通过管理IP可继续进行集群系统管理操作。在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对新主控制节点进行访问的URL中携带的Token进行解析,通过解密子单元对Token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认为新的URL请求是合法的,继续URL中请求的处理。在故障节点修复后重新启动时,第二处理子单元发现自己为备用节点,不会配置管理IP。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其中,所述管理IP保持不变;
当所述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备用控制节点替代所述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包括:
接收所述系统下发的配置所述管理IP的配置信息;
判断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主控制节点;
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将所述配置信息分发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配置到所述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不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仅保存所述配置信息,不配置所述管理I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包括:
所述主控制节点对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
当所述校验通过后,根据登录的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对所述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TOKEN;其中,所述登录失效时间根据所述当前时间计算得到;
将所述密匙保存在所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密匙同步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
控制所述主控制节点向所述登录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并将所述TOKEN返回给所述登录用户使用的客户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包括:
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配置过所述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配置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配置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不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清除过所述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清除配置的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清除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TOKEN信息;其中,所述TOKEN信息是在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URL中携带的;
利用所述密匙对所述TOKEN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登录失效时间;
利用所述登录失效时间判断所述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是否过期;
若所述登录时间已经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失效;
若所述登录时间尚未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合法;
当所述TOKEN信息合法时,允许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以实现管理操作。
6.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节点设置信息设置主控制节点和备用控制节点,并根据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将管理IP配置在所述主控制节点上,且保存用户通过所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的登录信息;
故障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主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控制所述备用控制节点替代所述主控制节点成为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自动切换至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访问单元,用于根据保存的所述登录信息使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系统下发的配置所述管理IP的配置信息;
主控制节点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主控制节点;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将所述配置信息分发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并将所述管理IP配置到所述主控制节点的管理网口;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当前节点不是所述主控制节点,则仅保存所述配置信息,不配置所述管理I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校验子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制节点对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
加密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校验通过后,根据登录的当前时间生成随机数作为密匙,对所述用户名和登录失效时间进行加密,并生成加密TOKEN;
密匙保存同步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密匙保存在所述主控制节点,并将所述密匙同步至所述备用控制节点;
返回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控制节点向所述登录用户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并将所述TOKEN返回给所述登录用户使用的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切换单元包括:
新主控制节点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二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新主控制节点;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配置过所述管理IP的已配置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配置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配置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配置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第四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当前节点不是所述新主控制节点,则检测是否有已清除过所述管理IP的已清除标记,若未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清除配置的所述管理IP并设置所述已清除标记;若检测到所述已清除标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单元包括:
TOKEN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TOKEN信息;
解密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密匙对所述TOKEN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登录失效时间;
过期判断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登录失效时间判断所述用户当前的登录时间是否过期;
第五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登录时间已经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失效;
第六处理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登录时间尚未过期,则所述TOKEN信息合法;
合法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TOKEN信息合法时,允许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新主控制节点登录所述系统,以实现管理操作。
CN201710398971.XA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018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8971.XA CN107018029B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8971.XA CN107018029B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8029A true CN107018029A (zh) 2017-08-04
CN107018029B CN107018029B (zh) 2021-01-22

Family

ID=59451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8971.XA Active CN107018029B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180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9644A (zh) * 2018-02-28 2018-08-2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663A (zh) * 2011-08-09 2011-11-30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双机数据维护方法
CN102388569A (zh) * 2011-09-15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US20130054781A1 (en) * 2011-08-26 2013-02-28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or efficacy of switchover and/or failover in providing network based services with high availability
CN103428159A (zh) * 2012-05-14 2013-1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程序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5024855A (zh) * 2015-07-13 2015-11-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分布式集群管理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663A (zh) * 2011-08-09 2011-11-30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双机数据维护方法
US20130054781A1 (en) * 2011-08-26 2013-02-28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or efficacy of switchover and/or failover in providing network based services with high availability
CN102388569A (zh) * 2011-09-15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管理软件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3428159A (zh) * 2012-05-14 2013-1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程序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5024855A (zh) * 2015-07-13 2015-11-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分布式集群管理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温涛等: "《高级 DBA 和开发者篇》", 31 July 200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9644A (zh) * 2018-02-28 2018-08-2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8429644B (zh) * 2018-02-28 2021-08-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8029B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1544B1 (en) Managing dynamic ip address assignments
Matsumoto et al. Fleet: Defending SDNs from malicious administrators
CN107580046B (zh) 长连接服务系统及方法
US834170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duct for managing operation
CN106936853A (zh) 一种面向系统集成的跨域单点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01605108A (zh) 一种即时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468295A (zh) 一种实现对象存储的安全防护访问方法及系统
US20120051259A1 (en) Traffic Generator with Dynamic MPLS Label Assignment
US20130227077A1 (en) Identit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high volume production of product-specific identity data
CN104243419A (zh) 基于安全外壳协议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42626A (zh) 分配安全区域访问凭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3003B (zh) 一种密码管理方法及装置
JP5708078B2 (ja) 検証装置、検証方法および検証プログラム
CN107018029A (zh) 一种web管理软件自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06552A (zh) 一种信息系统安全监控及访问控制方法
CN109981280A (zh) 一种电子数据取证方法及系统
CN117131493A (zh) 权限管理系统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87134A (zh) 接口总线的安全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905408A (zh) 网络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9412941A (zh) 数据交换方法、数据交换服务器、网络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70974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 failover service for block-storage volumes
EP307930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ustworthiness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tanik et al. Failover pattern with a self-healing mechanism for high availability cloud solutions
US10291616B1 (en) Resource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6849145B2 (ja) 管理装置、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4

Address after: 215100 No. 1 Guanpu Road,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LANGCH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8 Henan province Zheng Dong New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Xinyi Road No. 278 16 floor room 1601

Applicant befor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