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3315A -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3315A
CN106993315A CN201710196653.5A CN201710196653A CN106993315A CN 106993315 A CN106993315 A CN 106993315A CN 201710196653 A CN201710196653 A CN 201710196653A CN 106993315 A CN106993315 A CN 106993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global function
address
mobile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66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3315B (zh
Inventor
王晓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1966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3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3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3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3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3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04L45/748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using longest matching pref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04W40/1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based on available power or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所述移动网络包括三种节点:一个网关、一个以上的全功能节点以及一个以上的部分功能节点;网关是固定节点,是用于连接移动网络和IPv6互联网的接入路由器,所述移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通信实现方法,可保持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从而有效降低丢包率和通信延迟。本发明可应用于农业设施现代化及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实现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的广泛应用,移动网络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用户对移动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移动网络只有提供良好的通信性能,才能使其获得更大地应用空间。目前,移动网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移动协议中,移动节点需要发送和接收大量的控制信息来确保移动过程中的通信畅通,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而传输控制信息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会大幅度缩减节点的寿命。
因此针对资源有限的移动网络需要建立一种低开销的路由通信实现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所述移动网络包括三种节点:一个网关、一个以上的全功能节点以及一个以上的部分功能节点;网关是固定节点,是用于连接移动网络和IPv6互联网的接入路由器;全功能节点包括骨干全功能节点、定位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具有路由转发功能,骨干全功能节点为固定节点;定位全功能节点为固定节点,其地理坐标已知,定位全功能节点用于定位且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呢;部分功能节点为用于收集数据的节点,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定位全功能节点均匀分布于移动网络,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定位全功能节点计算自己的地理坐标;均匀分布指每个单位面积的定位全功能节点数量相同。
在一个移动网络内,一个网关和所有的骨干全功能节点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构建成路由骨干网,其拓扑结构为树状结构,称为网关树,树根节点为网关,中间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叶子节点为移动全功能节点;位于两个以上的移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称为公共节点,公共节点具有两个以上IPv6地址,每个IPv6地址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移动网络;
一个移动全功能节点与一跳范围内的部分功能节点组成移动簇,簇首节点为移动全功能节点;一个移动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部分功能节点通过本簇簇首节点所在的网关树与IPv6互联网进行通信;部分功能节点在移动过程中不配置转交地址,在整个生命周期由家乡地址唯一标识,移动全功能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配置转交地址用于确保路由正确性;
全功能节点和部分功能节点的IPv6地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局路由前缀,它唯一确定一个移动网络,在一个移动网络中获取的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都相同,其值等于该移动网络中网关的全局路由前缀;第二部分是节点类型,节点类型值为0,则表明为部分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1,则表明为骨干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2,则表明为移动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3,则表明为定位全功能节点;第三部分是节点ID,节点ID唯一标识移动网络中的一个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和节点ID构成链路地址;网关的链路地址中的节点类型值为1,节点ID为0,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全功能节点和部分功能节点的节点ID不为0;网关的IPv6地址预先设置,例如,设置为3EFC:1:1:1:1:1::/64;
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的节点ID的有效长度l与该全功能节点所在网关树的深度d成正比,如公式(1)所示:
l=σ-2+σ·(d-1);d≥1,σ>2 (1),
其中,σ为比例系数,如果深度d等于1,则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为[1,2σ-2-1];如果深度d大于1,则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为[1,2σ-1];
网关在一跳范围内定期广播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所在移动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接收网关的信标帧获取全局路由前缀并获取IPv6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在一跳范围内广播信标帧,帧负载为全局路由前缀、工作信道和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移动全功能节点不能为其他全功能节点分配IPv6地址,其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0;
骨干全功能节点在获取IPv6地址之前,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1;移动全功能节点在获取IPv6地址之前,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2;定位全功能节点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3;定位全功能节点只用于定位,不获取IPv6地址,始终由临时IPv6地址来标识自己;
全功能节点Y启动后,扫描所有信道并接收邻居网关或者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广播的信标帧,并选择从所在网关树深度值最小且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不为0的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地址;如果所在网关树深度值最小且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不为0的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L,U],L<U,则全功能节点Y从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为:
步骤101:开始;
步骤102:全功能节点Y向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发送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源地址为全功能节点Y的临时IPv6地址,目的地址为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IPv6地址;
步骤103: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收到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后,将自己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设置为[L+1,U],然后构建一个IPv6地址,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为自己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为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的源地址中的节点类型,节点ID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节点ID,然后将该IPv6地址中的节点ID有效长度扩展σ比特并将扩展的比特位值设置为L,最后,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向全功能节点Y返回一个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负载构建的IPv6地址;
步骤104:全功能节点Y收到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后,将自己的IPv6地址设置为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同时将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
步骤105:如果全功能节点Y为移动全功能节点,那么它将自己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全部设置为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
步骤106:结束;
移动网络内的所有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步骤101~106获取IPv6地址,同时构建基于网关树的路由骨干网,网关树通过目的地址无需路由发现和建立过程即可实现路由;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能够同时接收来自不同移动网络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那么针对每个移动网络,该骨干全功能节点通过步骤101~106获取一个IPv6地址,同时将自己标记为公共节点;公共节点广播的信标帧负载为工作信道信息、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以及其所有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
通过上述过程,节点可以快速获取具有唯一性的地址从而正确实现通信。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骨干全功能节点只作为路由骨干网的节点存在并且不构建簇,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0;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在一跳范围内广播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其家乡IPv6地址和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
部分功能节点启动后,扫描所有信道并接收邻居移动全功能节点广播的信标帧,选择从信号强度最大且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不为0的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地址,如果该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L1,U1],L1<U1,部分功能节点从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为:
步骤201:开始;
步骤202:部分功能节点向移动全功能节点发送部分功能节点地址请求消息;
步骤203:移动全功能节点收到部分功能节点地址请求消息后,将自己的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设置为[L1+1,U1],构建一个IPv6地址,将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值为0,节点ID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节点ID,移动全功能节点将该IPv6地址中的节点ID有效长度扩展2σ比特,前σ比特设置为0,后σ比特设置为L1;移动全功能节点向全功能节点Y返回一个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消息负载构建的IPv6地址;
步骤204:部分功能节点收到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后,将自己的IPv6地址设置为该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同时将移动全功能节点标记为簇首节点;
步骤205:结束;
部分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它的地址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不变。
通过上述过程,节点可以快速获取具有唯一性的地址从而正确实现通信。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扫描所有信道接收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从而获取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定位全功能节点扫描所有信道接收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用于保存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对于每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定位全功能节点广播一个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定位全功能节点自己的地理坐标;
如果一个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收到NA个定位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定位全功能节点的地理坐标为(xi,yi),1≤i≤NA,那么它执行公式(2)和(3)获取自己的地理坐标(x,y),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地理坐标后,在信标帧中定期广播其地理坐标;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B1的地理坐标为(x1,y1),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地理坐标为(x2,y2),骨干全功能节点B1和骨干全功能节点B2为邻居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B1通过接收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信标帧获取了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地理坐标(x2,y2),那么通过公式(4)计算骨干全功能节点B1与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相对角度φB1-B2,其中c为任意正整数;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骨干全功能节点Y有N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Y接收到N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获取地理坐标后,计算它与每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相对角度,然后按照相对角度降序排列,排序后的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记做Zn,1≤n≤N,2≤N。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骨干全功能节点Y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为φY-X,骨干全功能节点Y与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n的相对角度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与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n+1 MODN的相对角度为的条件下,MOD为取余数符号,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X与自己的距离大于一定域值,例如大于传输半径的70%,且相对角度φY-X满足公式(5),
or
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执行下述过程来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
步骤301:开始;
步骤302:骨干全功能节点Y根据公式(6)和公式(7)计算移动全功能节点X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n的绝对角度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n+1)MOD N之间的绝对角度
步骤303:如果绝对角度大于绝对角度则进行步骤304,否则进行步骤305;
步骤304: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n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执行步骤308;
步骤305:如果绝对角度小于绝对角度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n+1 MOD N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骨干全功能节点Y重新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计算绝对角度和绝对角度执行步骤303;
步骤3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公共节点属于两个以上移动网络,则由角度区间来确定公共节点属于的对应移动网络;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Zn为公共节点,那么公共节点Zn根据它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来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进入的下一个网络;
如果公共节点Zn属于K个移动网络,第k个移动网络由闭区间定义,其中1≤k≤K,
k(k+1)MOD K],αk(k+1)MOD K
或者
k,360°]∪[0°,α(k+1)MOD K],αk(k+1)MOD K
那么公共节点Zn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将要进入的下一个移动网络:
步骤401:开始;
步骤402:公共节点Zn从骨干全功能节点Y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x,y),然后计算自己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
步骤403:如果满足公式(8),那么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or
步骤404:公共节点Zn判断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移动网络为第j个移动网络,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公共节点Zn从骨干全功能节点Y重新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x,y),然后计算自己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执行步骤403;
步骤406: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网关保存一个地址绑定表和一个地址对照表;地址绑定表用于记录在本移动网络获取家乡地址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当前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地址,地址绑定表每个表项包括两个域: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和其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地址;地址对照表用于记录外来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地址绑定信息,包括移动全功能节点家乡地址域和转交地址域;
每个骨干全功能节点保存一个切换表,每个切换表项由四个域构成: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转交地址域以及工作信道域值;其中,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前一个父节点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前一个父节点分配给移动全功能节点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前一个父节点的工作信道;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当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移动全功能节点X即将离开自己的通信范围时,例如距离大于传输半径的70%,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作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不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进行如下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501:开始;
步骤502:骨干全功能节点Y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503: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消息后,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一个新的转交地址,然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504: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发送给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消息负载内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5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然后采用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Z标记为父节点Z,同时开始采用新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Z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Z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Y的地址、节点Y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Y的工作信道;节点Z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Y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Y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Y的工作信道;
步骤506: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G收到切换消息后,将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新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507: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网关G和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确认消息后,确认移动切换完成;
步骤5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条件下,当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移动全功能节点X即将离开自己的通信范围时,例如距离大于通信半径的70%,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作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进行如下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601:开始;
步骤602:骨干全功能节点Y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以及地理坐标;
步骤603: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消息后,根据节点X的地理坐标计算自己与节点X的相对角度从而判断移动全功能节点X所要进入的下一个网络,骨干全功能节点Z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同时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网关G2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G2收到切换消息后,在地址绑定表中建立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表项;
步骤604: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6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移动全功能节点X采用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Z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并开始采用新的转交地址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Z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Y的地址、节点Y为自己配置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Y的工作信道;节点Z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Y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Y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Y的工作信道;
步骤606: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网关H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HG收到切换消息后,更新全功能节点X的地址绑定表项,即将该表项的网关地址更新为网关G2的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607: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确认节点X的切换过程完成;
步骤6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检测到节点X即将脱离自己的通信范围且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为节点Y,如果节点Y不是公共节点,那么节点Z进行下述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701:开始;
步骤702:骨干全功能节点Z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查看切换表中节点X的表项,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该表项中的转交地址以及工作信道域值;
步骤703: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采用切换消息中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Y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同时开始采用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Y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Y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Z的地址、节点Z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Z的工作信道;节点Y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Z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Z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Z的工作信道;
步骤704: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域值,网关G收到切换消息后,将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705: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网关G和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确认消息后,确认移动切换完成;
步骤706: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检测到节点X即将脱离自己的通信范围且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为节点Y,如果节点Y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Z进行下述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801:开始;
步骤802:骨干全功能节点Z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查看切换表中节点X的表项,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该表项中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以及节点X的地理坐标;
步骤803: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消息后,根据节点X的地理坐标执行公式(4)计算自己与节点X的相对角度从而再执行步骤401~406来判断移动全功能节点X所要进入的下一个网络,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则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那么切换响应消息的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分配的转交地址,否则负载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网关G1发送切换消息,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那么切换消息的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分配的转交地址,否则负载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步骤802中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网关G1收到切换消息后,在地址绑定表中建立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表项,该表项的家乡地址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转交地址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
步骤804: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节点Y的切换响应消息后,如果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中包含新分配的转交地址,那么将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然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以及工作信道域值;
步骤8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采用切换消息中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Y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同时开始采用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Y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Y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自己的家乡地址、节点Z的地址、节点Z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Z的工作信道;节点Y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Z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Z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Z的工作信道;
步骤806: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网关H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网关HG收到切换消息后,构建网关G1的IPv6地址,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等于切换消息负载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值为1,节点ID为0,更新全功能节点X的地址绑定表项,即将该表项的网关地址更新为构建的网关G1的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807: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确认节点X的切换过程完成;
步骤8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所述移动网络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通信实现方法,可保持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同时可有效降低通信延迟时间和丢包率。本发明可应用于农业设施现代化及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全功能节点地址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部分功能节点地址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判断下一个父节点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判断下一个移动网络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网络间移动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跨层移动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网络间跨层移动切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全功能节点地址配置流程示意图。所述移动网络包括三种节点:一个网关、一个以上的全功能节点以及一个以上的部分功能节点;网关是固定节点,是用于连接移动网络和IPv6互联网的接入路由器;全功能节点包括骨干全功能节点、定位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具有路由转发功能,骨干全功能节点为固定节点;定位全功能节点为固定节点,其地理坐标已知,定位全功能节点用于定位且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呢;部分功能节点为用于收集数据的节点,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定位全功能节点均匀分布于移动网络,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定位全功能节点计算自己的地理坐标;均匀分布指每个单位面积的定位全功能节点数量相同。
在一个移动网络内,一个网关和所有的骨干全功能节点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构建成路由骨干网,其拓扑结构为树状结构,称为网关树,树根节点为网关,中间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叶子节点为移动全功能节点;位于两个以上的移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称为公共节点,公共节点具有两个以上IPv6地址,每个IPv6地址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移动网络;
一个移动全功能节点与一跳范围内的部分功能节点组成移动簇,簇首节点为移动全功能节点;一个移动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部分功能节点通过本簇簇首节点所在的网关树与IPv6互联网进行通信;部分功能节点在移动过程中不配置转交地址,在整个生命周期由家乡地址唯一标识,移动全功能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配置转交地址用于确保路由正确性;
全功能节点和部分功能节点的IPv6地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局路由前缀,它唯一确定一个移动网络,在一个移动网络中获取的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都相同,其值等于该移动网络中网关的全局路由前缀;第二部分是节点类型,节点类型值为0,则表明为部分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1,则表明为骨干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2,则表明为移动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3,则表明为定位全功能节点;第三部分是节点ID,节点ID唯一标识移动网络中的一个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和节点ID构成链路地址;网关的链路地址中的节点类型值为1,节点ID为0,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全功能节点和部分功能节点的节点ID不为0;网关的IPv6地址预先设置,例如,设置为3EFC:1:1:1:1:1::/64;
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的节点ID的有效长度l与该全功能节点所在网关树的深度d成正比,如公式(1)所示:
l=σ-2+σ·(d-1);d≥1,σ>2 (1),
其中,σ为比例系数,如果深度d等于1,则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为[1,2σ-2-1];如果深度d大于1,则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为[1,2σ-1];
网关在一跳范围内定期广播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所在移动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接收网关的信标帧获取全局路由前缀并获取IPv6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在一跳范围内广播信标帧,帧负载为全局路由前缀、工作信道和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移动全功能节点不能为其他全功能节点分配IPv6地址,其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0;
骨干全功能节点在获取IPv6地址之前,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1;移动全功能节点在获取IPv6地址之前,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2;定位全功能节点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3;定位全功能节点只用于定位,不获取IPv6地址,始终由临时IPv6地址来标识自己;
全功能节点Y启动后,扫描所有信道并接收邻居网关或者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广播的信标帧,并选择从所在网关树深度值最小且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不为0的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地址;如果所在网关树深度值最小且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不为0的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L,U],L<U,则全功能节点Y从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为:
步骤101:开始;
步骤102:全功能节点Y向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发送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源地址为全功能节点Y的临时IPv6地址,目的地址为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IPv6地址;
步骤103: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收到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后,将自己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设置为[L+1,U],然后构建一个IPv6地址,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为自己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为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的源地址中的节点类型,节点ID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节点ID,然后将该IPv6地址中的节点ID有效长度扩展σ比特并将扩展的比特位值设置为L,最后,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向全功能节点Y返回一个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负载构建的IPv6地址;
步骤104:全功能节点Y收到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后,将自己的IPv6地址设置为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同时将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
步骤105:如果全功能节点Y为移动全功能节点,那么它将自己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全部设置为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
步骤106:结束;
移动网络内的所有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步骤101~106获取IPv6地址,同时构建基于网关树的路由骨干网,网关树通过目的地址无需路由发现和建立过程即可实现路由;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能够同时接收来自不同移动网络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那么针对每个移动网络,该骨干全功能节点通过步骤101~106获取一个IPv6地址,同时将自己标记为公共节点;公共节点广播的信标帧负载为工作信道信息、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以及其所有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
通过上述过程,节点可以快速获取具有唯一性的地址从而正确实现通信。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部分功能节点地址配置流程示意图。骨干全功能节点只作为路由骨干网的节点存在并且不构建簇,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0;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在一跳范围内广播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其家乡IPv6地址和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
部分功能节点启动后,扫描所有信道并接收邻居移动全功能节点广播的信标帧,选择从信号强度最大且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不为0的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地址,如果该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L1,U1],L1<U1,部分功能节点从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为:
步骤201:开始;
步骤202:部分功能节点向移动全功能节点发送部分功能节点地址请求消息;
步骤203:移动全功能节点收到部分功能节点地址请求消息后,将自己的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设置为[L1+1,U1],构建一个IPv6地址,将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值为0,节点ID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节点ID,移动全功能节点将该IPv6地址中的节点ID有效长度扩展2σ比特,前σ比特设置为0,后σ比特设置为L1;移动全功能节点向全功能节点Y返回一个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消息负载构建的IPv6地址;
步骤204:部分功能节点收到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后,将自己的IPv6地址设置为该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同时将移动全功能节点标记为簇首节点;
步骤205:结束;
部分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它的地址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不变。
通过上述过程,节点可以快速获取具有唯一性的地址从而正确实现通信。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判断下一个父节点流程示意图。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扫描所有信道接收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从而获取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定位全功能节点扫描所有信道接收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用于保存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对于每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定位全功能节点广播一个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定位全功能节点自己的地理坐标;
如果一个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收到NA个定位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定位全功能节点的地理坐标为(xi,yi),1≤i≤NA,那么它执行公式(2)和(3)获取自己的地理坐标(x,y),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地理坐标后,在信标帧中定期广播其地理坐标;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B1的地理坐标为(x1,y1),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地理坐标为(x2,y2),骨干全功能节点B1和骨干全功能节点B2为邻居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B1通过接收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信标帧获取了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地理坐标(x2,y2),那么通过公式(4)计算骨干全功能节点B1与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相对角度φB1-B2,其中c为任意正整数;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骨干全功能节点Y有N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Y接收到N个邻居骨干节点的信标帧获取地理坐标后,计算它与每个邻居骨干节点的相对角度,然后按照相对角度降序排列,排序后的邻居骨干节点记做Zn,1≤n≤N,2≤N。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骨干节点Y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为φY-X,骨干节点Y与邻居骨干节点Zn的相对角度为骨干节点Y与邻居骨干节点Zn+1 MOD N的相对角度为的条件下,MOD为取余数符号,如果骨干节点Y检测到X与自己的距离大于一定域值,例如大于传输半径的70%,且相对角度φY-X满足公式(5),
or
那么骨干节点Y执行下述过程来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
步骤301:开始;
步骤302:骨干节点Y根据公式(6)和公式(7)计算移动全功能节点X与骨干节点Zn的绝对角度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与骨干节点Z(n+1)MOD N之间的绝对角度
步骤303:如果绝对角度大于绝对角度则进行步骤304,否则进行步骤305;
步骤304:骨干节点Y选择骨干节点Zn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执行步骤308;
步骤305:如果绝对角度小于绝对角度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骨干节点Y选择骨干节点Zn+1 MOD N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骨干节点Y重新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计算绝对角度和绝对角度执行步骤303;
步骤3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判断下一个移动网络流程示意图。公共节点属于两个以上移动网络,则由角度区间来确定公共节点属于的对应移动网络;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Zn为公共节点,那么公共节点Zn根据它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来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进入的下一个网络;
如果公共节点Zn属于K个移动网络,第k个移动网络由闭区间定义,其中1≤k≤K,
k(k+1)MOD K],αk(k+1)MOD K
或者
k,360°]∪[0°,α(k+1)MOD K],αk(k+1)MOD K
那么公共节点Zn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将要进入的下一个移动网络:
步骤401:开始;
步骤402:公共节点Zn从骨干节点Y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x,y),然后计算自己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
步骤403:如果满足公式(8),那么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or
步骤404:公共节点Zn判断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移动网络为第j个移动网络,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公共节点Zn从骨干节点Y重新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x,y),然后计算自己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执行步骤403;
步骤406: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切换流程示意图。网关保存一个地址绑定表和一个地址对照表;地址绑定表用于记录在本移动网络获取家乡地址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当前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地址,地址绑定表每个表项包括两个域: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和其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地址;地址对照表用于记录外来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地址绑定信息,包括移动全功能节点家乡地址域和转交地址域;
每个骨干节点保存一个切换表,每个切换表项由四个域构成: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转交地址域以及工作信道域值;其中,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前一个父节点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前一个父节点分配给移动全功能节点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前一个父节点的工作信道;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当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移动全功能节点X即将离开自己的通信范围时,例如距离大于传输半径的70%,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作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不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进行如下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501:开始;
步骤502:骨干全功能节点Y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503: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消息后,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一个新的转交地址,然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504: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发送给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消息负载内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5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然后采用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Z标记为父节点Z,同时开始采用新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Z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Z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Y的地址、节点Y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Y的工作信道;节点Z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Y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Y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Y的工作信道;
步骤506: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G收到切换消息后,将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新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507: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网关G和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确认消息后,确认移动切换完成;
步骤5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网络间移动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在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条件下,当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移动全功能节点X即将离开自己的通信范围时,例如距离大于通信半径的70%,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作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进行如下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601:开始;
步骤602:骨干全功能节点Y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以及地理坐标;
步骤603: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消息后,根据节点X的地理坐标计算自己与节点X的相对角度从而判断移动全功能节点X所要进入的下一个网络,骨干全功能节点Z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同时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网关G2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G2收到切换消息后,在地址绑定表中建立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表项;
步骤604: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6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移动全功能节点X采用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Z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并开始采用新的转交地址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Z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Y的地址、节点Y为自己配置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Y的工作信道;节点Z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Y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Y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Y的工作信道;
步骤606: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网关H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HG收到切换消息后,更新全功能节点X的地址绑定表项,即将该表项的网关地址更新为网关G2的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607: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确认节点X的切换过程完成;
步骤6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跨层移动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如果骨干节点Z检测到节点X即将脱离自己的通信范围且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为节点Y,如果节点Y不是公共节点,那么节点Z进行下述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701:开始;
步骤702:骨干全功能节点Z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查看切换表中节点X的表项,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该表项中的转交地址以及工作信道域值;
步骤703: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采用切换消息中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Y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同时开始采用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Y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Y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Z的地址、节点Z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Z的工作信道;节点Y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Z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Z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Z的工作信道;
步骤704: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域值,网关G收到切换消息后,将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705: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网关G和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确认消息后,确认移动切换完成;
步骤706: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网络间跨层移动切换流程示意图。如果骨干节点Z检测到节点X即将脱离自己的通信范围且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为节点Y,如果节点Y是公共节点,那么节点Z进行下述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801:开始;
步骤802:骨干全功能节点Z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查看切换表中节点X的表项,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该表项中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以及节点X的地理坐标;
步骤803: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消息后,根据节点X的地理坐标执行公式(4)计算自己与节点X的相对角度从而再执行步骤401~406来判断移动全功能节点X所要进入的下一个网络,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则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那么切换响应消息的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分配的转交地址,否则负载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网关G1发送切换消息,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那么切换消息的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分配的转交地址,否则负载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步骤802中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网关G1收到切换消息后,在地址绑定表中建立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表项,该表项的家乡地址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转交地址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
步骤804: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节点Y的切换响应消息后,如果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中包含新分配的转交地址,那么将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然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以及工作信道域值;
步骤8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采用切换消息中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Y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同时开始采用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Y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Y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自己的家乡地址、节点Z的地址、节点Z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Z的工作信道;节点Y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Z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Z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Z的工作信道;
步骤806: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网关H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网关HG收到切换消息后,构建网关G1的IPv6地址,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等于切换消息负载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值为1,节点ID为0,更新全功能节点X的地址绑定表项,即将该表项的网关地址更新为构建的网关G1的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807: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确认节点X的切换过程完成;
步骤808:结束。
通过上述过程,移动节点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切换从而确保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实施例1
基于表1的仿真参数,本实施例模拟了本发明中方法,性能分析如下:当速度增加时,移动节点执行移动切换频率增加,因此移动切换延迟、丢包率都随之增加,平均移动切换延迟为65ms,丢包率为1.8%。
表1仿真参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的思路,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9)

1.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包括三种节点:一个网关、一个以上的全功能节点以及一个以上的部分功能节点;网关是固定节点,是用于连接移动网络和IPv6互联网的接入路由器;全功能节点包括骨干全功能节点、定位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具有路由转发功能,骨干全功能节点为固定节点;定位全功能节点为固定节点,其地理坐标已知,定位全功能节点用于定位且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呢;部分功能节点为用于收集数据的节点,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定位全功能节点均匀分布于移动网络,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定位全功能节点计算自己的地理坐标;
在一个移动网络内,一个网关和所有的骨干全功能节点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构建成路由骨干网,其拓扑结构为树状结构,称为网关树,树根节点为网关,中间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叶子节点为移动全功能节点;位于两个以上的移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称为公共节点,公共节点具有两个以上IPv6地址,每个IPv6地址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移动网络;
一个移动全功能节点与一跳范围内的部分功能节点组成移动簇,簇首节点为移动全功能节点;一个移动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部分功能节点通过本簇簇首节点所在的网关树与IPv6互联网进行通信;部分功能节点在移动过程中不配置转交地址,在整个生命周期由家乡地址唯一标识,移动全功能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配置转交地址用于确保路由正确性;
全功能节点和部分功能节点的IPv6地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局路由前缀,它唯一确定一个移动网络,在一个移动网络中获取的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都相同,其值等于该移动网络中网关的全局路由前缀;第二部分是节点类型,节点类型值为0,则表明为部分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1,则表明为骨干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2,则表明为移动全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值为3,则表明为定位全功能节点;第三部分是节点ID,节点ID唯一标识移动网络中的一个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节点;节点类型和节点ID构成链路地址;网关的链路地址中的节点类型值为1,节点ID为0,骨干全功能节点、移动全功能节点和部分功能节点的节点ID不为0;网关的IPv6地址预先设置;
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的节点ID的有效长度l与该全功能节点所在网关树的深度d成正比,如公式(1)所示:
l=σ-2+σ·(d-1);d≥1,σ>2 (1),
其中,σ为比例系数,如果深度d等于1,则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为[1,2σ-2-1];如果深度d大于1,则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为[1,2σ-1];
网关在一跳范围内定期广播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所在移动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接收网关的信标帧获取全局路由前缀并获取IPv6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在一跳范围内广播信标帧,帧负载为全局路由前缀、工作信道和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移动全功能节点不能为其他全功能节点分配IPv6地址,其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0;
骨干全功能节点在获取IPv6地址之前,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1;移动全功能节点在获取IPv6地址之前,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2;定位全功能节点将自己MAC地址与全局路由前缀相结合获得临时IPv6地址,节点类型值为3;定位全功能节点只用于定位,不获取IPv6地址,始终由临时IPv6地址来标识自己;
全功能节点Y启动后,扫描所有信道并接收邻居网关或者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广播的信标帧,并选择从所在网关树深度值最小且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不为0的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地址;如果所在网关树深度值最小且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不为0的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L,U],L<U,则全功能节点Y从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为:
步骤101:开始;
步骤102:全功能节点Y向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发送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源地址为全功能节点Y的临时IPv6地址,目的地址为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IPv6地址;
步骤103: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收到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后,将自己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设置为[L+1,U],然后构建一个IPv6地址,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为自己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为全功能地址请求消息的源地址中的节点类型,节点ID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节点ID,然后将该IPv6地址中的节点ID有效长度扩展σ比特并将扩展的比特位值设置为L,最后,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向全功能节点Y返回一个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负载构建的IPv6地址;
步骤104:全功能节点Y收到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后,将自己的IPv6地址设置为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同时将邻居网关或者骨干全功能节点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
步骤105:如果全功能节点Y为移动全功能节点,那么它将自己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全部设置为全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
步骤106:结束;
移动网络内的所有骨干全功能节点和移动全功能节点通过步骤101~106获取IPv6地址,同时构建基于网关树的路由骨干网,网关树通过目的地址即可实现路由;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能够同时接收来自不同移动网络的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那么针对每个移动网络,该骨干全功能节点通过步骤101~106获取一个IPv6地址,同时将自己标记为公共节点;公共节点广播的信标帧负载为工作信道信息、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以及其所有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骨干全功能节点只作为路由骨干网的节点存在并且不构建簇,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0;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在一跳范围内广播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其家乡IPv6地址和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
部分功能节点启动后,扫描所有信道并接收邻居移动全功能节点广播的信标帧,选择从信号强度最大且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不为0的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地址,如果该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可分配全功能地址区间长度为[L1,U1],L1<U1,部分功能节点从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为:
步骤201:开始;
步骤202:部分功能节点向移动全功能节点发送部分功能节点地址请求消息;
步骤203:移动全功能节点收到部分功能节点地址请求消息后,将自己的可分配部分功能地址区间长度设置为[L1+1,U1],构建一个IPv6地址,将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值为0,节点ID设置为自己IPv6地址的节点ID,移动全功能节点将该IPv6地址中的节点ID有效长度扩展2σ比特,前σ比特设置为0,后σ比特设置为L1;移动全功能节点向全功能节点Y返回一个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消息负载构建的IPv6地址;
步骤204:部分功能节点收到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后,将自己的IPv6地址设置为该部分功能地址响应消息中的IPv6地址,同时将移动全功能节点标记为簇首节点;
步骤205:结束;
部分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它的地址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骨干全功能节点获取IPv6地址后,扫描所有信道接收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从而获取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定位全功能节点扫描所有信道接收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用于保存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对于每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工作信道,定位全功能节点广播一个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定位全功能节点自己的地理坐标;
如果一个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收到NA个定位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定位全功能节点的地理坐标为(xi,yi),1≤i≤NA,那么它执行公式(2)和(3)获取自己的地理坐标(x,y),骨干全功能节点或者移动全功能节点获取地理坐标后,在信标帧中定期广播其地理坐标;
x = &Sigma; i = 1 N A x i / N A - - - ( 2 )
y = &Sigma; i = 1 N A y i / N A - - - ( 3 )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B1的地理坐标为(x1,y1),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地理坐标为(x2,y2),骨干全功能节点B1和骨干全功能节点B2为邻居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B1通过接收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信标帧获取了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地理坐标(x2,y2),那么通过公式(4)计算骨干全功能节点B1与骨干全功能节点B2的相对角度φB1-B2,其中c为任意正整数;
&phi; B 1 - B 2 = arccos ( d B 1 - V 2 + d B 1 - B 2 2 - d V - B 2 2 ) / ( 2 d B 1 - V &CenterDot; d B 1 - B 2 ) ; x 2 &GreaterEqual; x 1 2 &pi; - arccos ( d B 1 - V 2 + d B 1 - B 2 2 - d V - B 2 2 ) / ( 2 d B 1 - V &CenterDot; d B 1 - B 2 ) ; x 2 < x 1 w h e r e d B 1 - V = c d V - B 2 = ( x 1 - x 2 ) 2 + ( y 1 + c - y 2 ) 2 d B 1 - B 2 = ( x 1 - x 2 ) 2 + ( y 1 - y 2 ) 2 - - - ( 4 )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骨干全功能节点Y有N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骨干全功能节点Y接收到N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信标帧获取地理坐标后,计算它与每个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的相对角度,然后按照相对角度降序排列,排序后的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记做Zn,1≤n≤N,2≤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骨干全功能节点Y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为φY-X,骨干全功能节点Y与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n的相对角度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与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n+1 MOD N的相对角度为的条件下,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X与自己的距离大于一定域值,且相对角度φY-X满足公式(5),
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执行下述过程来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
步骤301:开始;
步骤302:骨干全功能节点Y根据公式(6)和公式(7)计算移动全功能节点X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n的绝对角度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n+1)MOD N之间的绝对角度
步骤303:如果绝对角度大于绝对角度则进行步骤304,否则进行步骤305;
步骤304: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n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执行步骤308;
步骤305:如果绝对角度小于绝对角度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n+1 MOD N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骨干全功能节点Y重新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计算绝对角度和绝对角度执行步骤303;
步骤308: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公共节点属于两个以上移动网络,则由角度区间来确定公共节点属于的对应移动网络;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Zn为公共节点,那么公共节点Zn根据它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来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进入的下一个网络;
如果公共节点Zn属于K个移动网络,第k个移动网络由闭区间定义,其中1≤k≤K,
k(k+1)MOD K],αk(k+1)MOD K
或者
k,360°]∪[0°,α(k+1)MOD K],αk(k+1)MOD K
那么公共节点Zn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移动全功能节点X将要进入的下一个移动网络:
步骤401:开始;
步骤402:公共节点Zn从骨干全功能节点Y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x,y),然后计算自己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
步骤403:如果满足公式(8),那么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公共节点Zn判断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移动网络为第j个移动网络,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公共节点Zn从骨干全功能节点Y重新获取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地理坐标(x,y),然后计算自己与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相对角度执行步骤403;
步骤406: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网关保存一个地址绑定表和一个地址对照表;地址绑定表用于记录在本移动网络获取家乡地址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当前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地址,地址绑定表每个表项包括两个域: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和其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地址;地址对照表用于记录外来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地址绑定信息,包括移动全功能节点家乡地址域和转交地址域;
每个骨干全功能节点保存一个切换表,每个切换表项由四个域构成: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转交地址域以及工作信道域值;其中,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移动全功能节点的前一个父节点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前一个父节点分配给移动全功能节点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前一个父节点的工作信道;
如果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当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移动全功能节点X即将离开自己的通信范围时,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邻居骨干全功能节点Z作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不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进行如下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501:开始;
步骤502:骨干全功能节点Y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503: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消息后,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一个新的转交地址,然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504: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发送给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消息负载内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5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然后采用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Z标记为父节点Z,同时开始采用新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Z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Z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Y的地址、节点Y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Y的工作信道;节点Z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Y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Y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Y的工作信道;
步骤506: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G收到切换消息后,将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新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507: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网关G和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确认消息后,确认移动切换完成;
步骤508: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父节点为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条件下,当骨干全功能节点Y检测到移动全功能节点X即将离开自己的通信范围时,骨干全功能节点Y选择骨干全功能节点Z作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是公共节点,那么骨干全功能节点Y进行如下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601:开始;
步骤602:骨干全功能节点Y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以及地理坐标;
步骤603: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消息后,根据节点X的地理坐标计算自己与节点X的相对角度从而判断移动全功能节点X所要进入的下一个网络,骨干全功能节点Z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同时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网关G2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G2收到切换消息后,在地址绑定表中建立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表项;
步骤604: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以及移动全功能节点X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6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移动全功能节点X采用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Z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Z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并开始采用新的转交地址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Z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Y的地址、节点Y为自己配置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Y的工作信道;节点Z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Y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Y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Y的工作信道;
步骤606: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网关H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的转交地址,网关HG收到切换消息后,更新全功能节点X的地址绑定表项,即将该表项的网关地址更新为网关G2的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607: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确认节点X的切换过程完成;
步骤608: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检测到节点X即将脱离自己的通信范围且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为节点Y,如果节点Y不是公共节点,那么节点Z进行下述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701:开始;
步骤702:骨干全功能节点Z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查看切换表中节点X的表项,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该表项中的转交地址以及工作信道域值;
步骤703: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采用切换消息中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Y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同时开始采用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Y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Y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家乡地址、节点Z的地址、节点Z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Z的工作信道;节点Y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Z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Z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Z的工作信道;
步骤704: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所在移动网络的网关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域值,网关G收到切换消息后,将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705: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网关G和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切换确认消息后,确认移动切换完成;
步骤706: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骨干全功能节点Z检测到节点X即将脱离自己的通信范围且节点X的下一个父节点为节点Y,如果节点Y是公共节点,那么节点Z进行下述移动切换操作:
步骤801:开始;
步骤802:骨干全功能节点Z保存节点X当前的转交地址,同时查看切换表中节点X的表项,向骨干全功能节点Y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该表项中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以及节点X的地理坐标;
步骤803:骨干全功能节点Y收到切换消息后,根据节点X的地理坐标执行公式(4)计算自己与节点X的相对角度从而再执行步骤401~406来判断移动全功能节点X所要进入的下一个网络,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则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分配在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那么切换响应消息的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分配的转交地址,否则负载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骨干全功能节点Y向下一个移动网络中的网关G1发送切换消息,如果下一个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与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不同,那么切换消息的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新分配的转交地址,否则负载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步骤802中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网关G1收到切换消息后,在地址绑定表中建立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表项,该表项的家乡地址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转交地址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
步骤804: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节点Y的切换响应消息后,如果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中包含新分配的转交地址,那么将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更新为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然后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以及工作信道域值;
步骤805:移动全功能节点X收到切换消息后,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采用切换消息中的工作信道实现与骨干全功能节点Y的二层切换,二层切换后,将骨干全功能节点Y标记为自己的父节点,同时开始采用切换消息中的转交地址与父节点Y进行通信;节点X向节点Y发送信标帧,信标帧负载为自己的家乡地址、节点Z的地址、节点Z为自己分配的转交地址以及节点Z的工作信道;节点Y接收到节点X的信标帧之后,在切换表中创建一个表项,该表项的移动全功能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X的家乡地址,前一个父节点地址域值为节点Z的地址,转交地址域值为节点Z分配给节点X的转交地址,工作信道域值为节点Z的工作信道;
步骤806:骨干全功能节点Z向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网关HG发送切换消息,切换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和节点X的切换表项中的转交地址,网关HG收到切换消息后,构建网关G1的IPv6地址,该IPv6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等于切换消息负载中的转交地址的全局路由前缀,节点类型值为1,节点ID为0,更新全功能节点X的地址绑定表项,即将该表项的网关地址更新为构建的网关G1的地址,并向骨干全功能节点Z返回切换响应消息,切换响应消息负载为移动全功能节点X的家乡地址;
步骤807:骨干全功能节点Z收到切换响应消息后,确认节点X的切换过程完成;
步骤808:结束。
CN201710196653.5A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Active CN106993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6653.5A CN106993315B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6653.5A CN106993315B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3315A true CN106993315A (zh) 2017-07-28
CN106993315B CN106993315B (zh) 2020-04-14

Family

ID=5941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6653.5A Active CN106993315B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33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6387A (zh) * 2023-03-23 2023-04-21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8719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Stuart Stanifor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 and security event data
CN103476084A (zh) * 2013-09-26 2013-12-25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跨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5591915A (zh) * 2014-10-22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的维护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8719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Stuart Stanifor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 and security event data
CN103476084A (zh) * 2013-09-26 2013-12-25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跨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5591915A (zh) * 2014-10-22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的维护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喃等: "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缝移动切换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6387A (zh) * 2023-03-23 2023-04-21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996387B (zh) * 2023-03-23 2023-07-14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3315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4857B (zh) 下一代全ip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4270461B (zh) 一种车联网的实现方法
Helmy A multicast-based protocol for IP mobility support
CN102695220B (zh) 一种基于IPv6的移动自组网络移动切换实现方法
US6721291B1 (en) Anycast bin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321514C (zh) 用于稳定切换的网络装置及使用其的切换方法
CN105119828B (zh) 一种快速的无线网络路由实现方法
EP2137903A1 (en)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moving network
CN101051986B (zh) 一种实现快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16082B (zh) 一种分级移动IPv6避免域间切换的方法
CN103312811A (zh) 一种车载网接入IPv6互联网的实现方法
CN103476084B (zh) 一种基于跨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6993315A (zh)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CN102651897B (zh) 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5592415B (zh) 基于移动预测的低消耗FMIPv6切换方法
CN107484109A (zh) 一种车载传感网数据通信方法
CN103152772B (zh) 一种基于跨层的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方法
CN105517091B (zh) 一种车载网的通信方法
CN104270479B (zh) 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通信实现方法
CN102215541B (zh) 下一代移动自组网移动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7360613B (zh) 一种可靠的无线网络路由通信实现方法
Ge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 border routers for 6LoWPAN with ContikiOS
CN105263115B (zh) 基于移动预测的FMIPv6切换方法
Gohar et al. Distributed handover control in localized mobile LISP networks
CN103945491B (zh) 一种下一代移动无线网络的路由通信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