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0996B - 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90996B CN106990996B CN201710219634.XA CN201710219634A CN106990996B CN 106990996 B CN106990996 B CN 106990996B CN 201710219634 A CN201710219634 A CN 201710219634A CN 106990996 B CN106990996 B CN 1069909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application program
- layer
- middle layer
-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40—Transformation of program code
- G06F8/41—Compilation
- G06F8/45—Exploiting coarse grain parallelism in compilation, i.e. parallelism between groups of instructions
- G06F8/457—Commun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5—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where tasks reside in different layers, e.g. user- and kernel-spa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3—Lo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预形成的、向所述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所述中间层接口至少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且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所述通用中间层从所述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实现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的调用。应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直接调用框架层接口存在的编译失败概率大、编译成功耗时长等的缺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Android设备,如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有应用层和框架层,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框架层的接口,实现应用程序对设备操作系统底层的功能库或硬件模块的调用。
目前,在Android设备的平台开发中,应用层和框架层的开发是分开的,由不同的人员分别进行开发;而且,应用层的应用程序均是直接调用框架层的接口。如果应用程序中所调用的接口并没有添加在框架层中,应用程序将编译失败。如果发现存在编译失败,需要应用层开发人员与框架层开发人员沟通,在框架层接口添加之后,再次进行应用程序的编译。
采用应用程序直接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接口调用方式,在发现编译失败后再修改框架层,修改之后再次编译,导致一个应用程序重复编译次数多、编译时间长。由于应用程序众多,如果与每个应用程序进行接口的确认、修改、再编译,耗时更长,导致平台开发速度慢、应用程序升级时间长。而且,应用层与框架层频繁交互、确认和修改,增加了编译失败问题发生的概率。此外,框架层的接口也常常是由不同人员开发、修改,缺乏统一的管理,进一步增加了编译失败的概率和平台开发及应用程序升级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直接调用框架层接口存在的编译失败概率大、编译成功耗时长等的上述缺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包括:
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预形成的、向所述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所述中间层接口至少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且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
所述通用中间层从所述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实现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的调用。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装置,包括:
通用中间层接口调用单元,用于供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向所述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
通用中间层,用于形成至少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的、且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
框架层接口调用单元,用于从所述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中,通过设置通用中间层作为应用程序与框架层之间的桥梁,在通用中间层中形成与框架层的接口对应的、向应用程序开放的接口,一方面,通用中间层能实现对诸多框架层接口(包括跨平台接口)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形成对应用程序而言统一的标准接口;另一方面,应用程序对框架层接口的调用统一为以标准接口调用的方式调用通用中间层的接口、进而通过通用中间层接口与框架层接口的对应间接实现对框架层接口的调用。
并且,利用通用中间层的桥梁转接功能,一旦通用中间层与框架层的接口对应完成并编译成功,那么,应用程序在通过通用中间层进行框架层接口调用时的编译成功率大大增加;即使出现编译失败,无需每个应用程序均与框架层进行交互、确认和修改,而仅需要一个通用中间层与框架层交互和修改即可,大大降低了编译成功的耗费时间,缩短了平台开发及应用程序升级的时间;并且,通过应用程序与通用中间层之间的标准统一调用,降低了接口调用的复杂度,增强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图1中通用中间层接口形成过程的一个具体流程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基于本发明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而言,该实施例为在具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Android设备中,如采用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具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Android设备,可以但不局限于为采用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构成的过程:
步骤1: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预形成的、向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
通用中间层是预先设置的、介于应用层和框架层之间、用于链接应用层和框架层的一个桥梁,在通用中间层中预先形成有诸多通用中间层接口,通用中间层接口一方面至少与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另一方面,这些通用中间层接口向应用程序开放,可供应用程序调用。
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向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向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具体包括:
应用程序引用通用中间层提供的jar包;
应用程序解析jar包,获取所需要的中间层接口并调用。
通用中间层会预先将包括有通用中间层接口的信息生成jar包,应用程序能够引用该jar包。然后,通过解析jar包,获取到所需要的中间层接口,譬如,通过解析的接口名称和/或接口参数和/或接口返回值等,获取到所需要的中间层接口,并调用该接口。
在其他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减少接口开发和移植的复杂度,通用中间层接口为与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非标准接口一一对应。对于框架层中的标准接口,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调用时编译失败率低,因此,仍可以采用应用程序直接调用、而不经通用中间层间接调用的方式。但不局限于此,对于标准接口,也可以采用通过通用中间层接口调用的方式。
对于某个应用到特定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其所对应的平台的框架层是已知的。而且,框架层中的至少非标准接口在通用中间层中形成有一一对应的通用中间层接口。并且,通用中间层为1个,其内形成有对于所有框架层中需要对应的接口。通用中间层接口的形成过程,具体实施例可以参考图2所示及下面对图2的描述。
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应用程序需要调用框架层接口时,如果通用中间层中存储的是框架层中非标准接口所对应的通用中间层接口,那么,如果应用程序需要调用框架层的非标准接口,则改为调用通用中间层中向应用程序所开放的中间层接口;而如果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的标准接口,仍采用直接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式。
步骤2:通用中间层从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
该步骤是在编译过程中执行,应用程序调用了通用中间层的接口,在编译时,通用中间层从预形成的若干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的、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接口中获取到与步骤1应用程序所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框架层的目标接口,然后调用该目标接口。
请参见图2,该图所示为图1实施例中通用中间层接口形成过程的一个具体流程图,具体来说是实现通用中间层中的中间层接口与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的过程。
具体而言,优选采用下述步骤所构成的过程来形成通用中间层中中间层接口与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的对应:
步骤21:获取初始中间层接口。
其中,初始中间层基于选定框架层的选定接口构建,且在初始中间层中建立有与选定接口一一对应的初始中间层接口。选定框架层为构建初始中间层所依据的基本框架层,可以从多个框架层中选定其中一个作为选定框架层。譬如,可以选择常用的框架层作为选定框架层,或者,选择非标准接口较多的框架层作为选定框架层,但并不局限于这些选择方式。选定接口至少包含有选定框架层中的非标准接口。然后,基于选定接口,在初始中间层中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接口作为初始中间层接口。此处所说的一一对应,是指通过初始中间层接口及一一对应关系能够唯一确定出选定接口。
需要理解的是,如果初始中间层包括有框架层所有的标准接口及非标准接口,那么,一一对应是指框架层的所有接口均与初始中间层接口一一对应。而如果构建初始中间层接口的选定接口仅为框架层的非标准接口,则一一对应是指框架层的所有非标准接口均与初始中间层接口一一对应。
步骤22:获取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利用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编译初始中间层接口。
初始中间层接口是基于某一个框架层构建的,但实际应用中,框架层会有不止一个。因此,首先获取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也即,应用程序编译时需要的框架层;然后,利用该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去编译初始中间层接口。具体来说,如果步骤21中的选定接口为非标准接口,则在该步骤22中,是用框架层中的非标准接口去编译初始中间层接口。如果步骤21中的选定接口为框架层的全部接口,则在该步骤22中,是用框架层中的全部接口去编译初始中间层接口。
步骤23:判断是否编译成功。如果编译成功,执行步骤24;否则,执行步骤25。
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可能是构建初始中间层接口时的选定框架层,但也可能是其他具有不同接口的框架层。因此,在步骤22利用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编译初始中间层接口时,可能编译成功,也可能编译失败。如果编译成功,执行步骤24的过程;否则,为编译失败,执行步骤25的过程。
步骤24:将初始中间层确定为通用中间层,将初始中间层接口确定为通用中间层中的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如果步骤23编译成功,表明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框架层的接口与初始中间层接口一一对应。那么,将初始中间层确定为通用中间层,将初始中间层接口确定为通用中间层中的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步骤25:对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并将编译成功时的修正后的中间层确定为通用中间层,将修正后的中间层中的接口确定为通用中间层中的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如果步骤23编译不成功,表明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框架层的接口与初始中间层接口并不能一一对应。此情况下,对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并将编译成功时的修正后的中间层确定为通用中间层,将修正后的中间层中的接口确定为通用中间层中的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而对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具体包括:
在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添加该框架层缺少的、与初始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接口;
和/或在初始中间层接口中添加初始中间层缺少的、与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接口相对应的接口;
和/或临时释放初始中间层接口中、在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不存在相对应的接口的初始中间层接口。
也即,为了编译成功,可以采用在应用程序中新增加接口的方式和/或在初始中间层中增加接口的方式实现一一对应。此外,如果是初始中间层接口中的部分接口在框架层中不存在相对于的接口,如果这部分缺少的接口应用程序中不会调用,或者仅是为了其他相对应的接口能够编译通过,还可以采用将初始中间层接口中的这部分接口临时释放掉,不参与接口编译过程,来实现成功编译。后续如果需要,还可以再次采用增加接口的方式实现真正的一一对应。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实现接口调用时,通过设置通用中间层作为应用程序与框架层之间的桥梁,一方面,通用中间层能实现对诸多框架层接口(包括跨平台接口)的统一管理和维护,通过接口适配的方式在通用中间层中形成与框架层中的至少部分非标准接口的一一对应,从而对于诸多的非标准接口形成对应用程序而言统一的标准接口;另一方面,应用程序对框架层接口的调用统一为以标准接口调用的方式调用通用中间层的接口、进而通过通用中间层接口与框架层接口的对应间接实现对框架层接口的调用。
利用通用中间层的桥梁转接功能,一旦通用中间层与框架层的接口对应完成并编译成功,那么,应用程序在通过通用中间层进行框架层接口调用时的编译成功率大大增加。即使出现编译失败,也无需每个应用程序均与框架层进行交互、确认和修改,而仅需要一个通用中间层与框架层交互和修改即可,大大降低了编译成功的耗费时间,缩短了平台开发及应用程序升级的时间。
并且,通过应用程序与通用中间层之间的标准统一调用,降低了接口调用的复杂度,增强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对不同平台、不同框架层接口的兼容。举例来说,如果有n1个应用程序和n2个框架层,如果采用应用程序直接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式,如果每个应用程序与每个框架层均需要进行接口编译确认交互,复杂度为n1*n2。而如果设置有通用中间层,应用程序与通用中间层之间直接调用,通用中间层与每个框架层均需要进行接口编译确认交互,复杂度仅为1*n2。从而,在应用程序较多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交互复杂度。
请参见图3示出的基于本发明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装置所包括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
通用中间层接口调用单元31,用于供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向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
通用中间层32,用于形成至少与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的、且供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
框架层接口调用单元33,用于从通用中间层32的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用中间层接口调用单元31具体可包括:
jar包引用子单元,用于供应用程序引用通用中间层提供的jar包;以及
jar包解析及接口调用子单元,用于供应用程序解析jar包,获取所需要的所述中间层接口并调用。
上述装置中的各单元及子单元通过运行相应的软件程序,按照上述接口调用方法的过程实现应用程序对框架层接口的调用,达到上述方法所描述的技术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预形成的、向所述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所述中间层接口至少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且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
所述通用中间层从所述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实现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的调用;
采用下述过程实现所述通用中间层中的所述中间层接口与所述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的一一对应:
获取初始中间层接口;所述初始中间层基于选定框架层的选定接口构建,且在所述初始中间层中建立有与所述选定接口一一对应的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
获取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利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编译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并判断是否编译成功;
若编译成功,将所述初始中间层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将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中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若编译失败,对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并将编译成功时的修正后的中间层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将所述修正后的中间层中的接口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中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预形成的、向所述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具体包括:
所述应用程序引用所述通用中间层提供的jar包;
所述应用程序解析所述jar包,获取所需要的所述中间层接口并调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接口为所述选定框架层的非标准接口;所述利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编译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具体为:利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非标准接口编译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具体包括:
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添加该框架层缺少的、与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接口;
和/或在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中添加所述初始中间层缺少的、与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接口相对应的接口;
和/或临时释放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中、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不存在相对应的接口的初始中间层接口。
5.一种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用中间层接口调用单元,用于供应用程序调用通用中间层中向所述应用程序开放的中间层接口;
通用中间层,用于形成至少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的、且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
框架层接口调用单元,用于从所述中间层接口中获取与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层中的目标接口并调用;
采用下述过程实现所述通用中间层中的所述中间层接口与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部分目标接口一一对应的:
获取初始中间层接口;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基于选定框架层的选定接口构建,且在所述初始中间层中建立有与所述选定接口一一对应的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
获取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利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编译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并判断是否编译成功;
若编译成功,将所述初始中间层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将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中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若编译失败,对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并将编译成功时的修正后的中间层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将所述修正后的中间层中的接口确定为所述通用中间层中供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所述中间层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中间层接口调用单元具体包括:
jar包引用子单元,用于供所述应用程序引用所述通用中间层提供的jar包;
jar包解析及接口调用子单元,用于供所述应用程序解析所述jar包,获取所需要的所述中间层接口并调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接口为所述选定框架层的非标准接口;所述利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编译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具体为:利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非标准接口编译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的接口和/或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作修正后重新编译,具体包括:
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添加该框架层缺少的、与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相对应的接口;
和/或在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中添加所述初始中间层缺少的、与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的接口相对应的接口;
和/或临时释放所述初始中间层接口中、在所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框架层中不存在相对应的接口的初始中间层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9634.XA CN106990996B (zh) | 2017-04-06 | 2017-04-06 | 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9634.XA CN106990996B (zh) | 2017-04-06 | 2017-04-06 | 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90996A CN106990996A (zh) | 2017-07-28 |
CN106990996B true CN106990996B (zh) | 2021-02-02 |
Family
ID=5941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19634.XA Active CN106990996B (zh) | 2017-04-06 | 2017-04-06 | 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9099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1566A (zh) * | 2008-11-18 | 2009-05-2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嵌入式平台和在嵌入式平台上动态链接程序的方法 |
CN102819452A (zh) * | 2012-07-13 | 2012-12-12 |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android系统的中间件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035778A (zh) * | 2014-06-26 | 2014-09-10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
CN105653331A (zh) * | 2015-12-29 | 2016-06-08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间件的应用方法及装置 |
CN106250113A (zh) * | 2016-07-18 | 2016-12-21 |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开发平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15685B2 (en) * | 2013-03-01 | 2015-04-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de analysis for simula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
-
2017
- 2017-04-06 CN CN201710219634.XA patent/CN1069909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1566A (zh) * | 2008-11-18 | 2009-05-2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嵌入式平台和在嵌入式平台上动态链接程序的方法 |
CN102819452A (zh) * | 2012-07-13 | 2012-12-12 |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android系统的中间件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035778A (zh) * | 2014-06-26 | 2014-09-10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
CN105653331A (zh) * | 2015-12-29 | 2016-06-08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间件的应用方法及装置 |
CN106250113A (zh) * | 2016-07-18 | 2016-12-21 |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开发平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90996A (zh) | 2017-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90051B (zh) | 用于可信执行环境的可信应用生成及安装方法 | |
CN106933609B (zh) | 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包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US8464230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to implement non-ABI conforming features across unseen interfaces | |
CN104281518A (zh) | 终端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移动终端 | |
US11900131B2 (en) | Dynamic remediation actions in response to configuration checks i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
CN103530097B (zh) | 一种跨中间件平台的组件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07203419A (zh) | 应用程序中的模块间调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929331B (zh) | 一种通用的通讯规约实现方法 | |
CN107015902B (zh) | 一种测试方法和设备 | |
CN111506366A (zh) | 插件调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 |
CN111158690A (zh) | 桌面应用框架、构建方法、桌面应用运行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07179982B (zh) | 一种跨进程调试方法和装置 | |
CN115658042A (zh) | 混合应用组件式开发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797470A (zh) | 多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编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2023857B (zh) | 基于ServiceOS的多平台应用程序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1050333A (zh) | 一种基站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06990996B (zh) | 应用程序调用框架层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034545B (zh) | 基于ace的通信框架和方法、及功能模块间的通信方法 | |
CN103699485A (zh) | 应用程序调试方法和装置 | |
CN105791011A (zh) | 一种基于Docker实现统一化网管平台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0286943B (zh) | H5页面的多平台运行方法及装置 | |
CN103019922A (zh) | 一种可独立测试的组件架构实现方法 | |
CN116069504B (zh) | 自动驾驶仿真中多核处理器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12965733B (zh) | 组件库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764995B (zh) | 一种服务器硬件资源监控方法、装置和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6100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