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0448A -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0448A
CN106990448A CN201710216841.XA CN201710216841A CN106990448A CN 106990448 A CN106990448 A CN 106990448A CN 201710216841 A CN201710216841 A CN 201710216841A CN 106990448 A CN106990448 A CN 106990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ayer
well
horizontal well
straight
resis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68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0448B (zh
Inventor
余义常
徐怀民
阳建平
高兴军
陈海莲
宁超众
韩如冰
雷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168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0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0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0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0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0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涉及碎屑岩油气开发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碎屑岩油气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相碎屑岩是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领域,其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油气田。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全球海相碎屑岩油气田的大发现时期,海相碎屑岩油气田主要集中在中东波斯湾地区和中亚地区,以中新生代的新特提斯构造域为主,油气藏大多以巨型—特大型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油气储量规模巨大,最大可采储量高达120亿吨。中国海相碎屑岩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等。海相碎屑岩储层作为优质高效产层,可采性好,油气产量贡献大,一般采用水平井进行高效开发。
水平井采油是应用于油气开发当中的先进技术工艺,水平井是指井斜角达到或接近90°,井身沿着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由于井眼穿过油层的长度长,大大增加了井与油层的接触表面积,有利于在水平井井筒附近形成有效线性驱替,提高驱替效果,产量高且采油成本比直井低。另外,海相碎屑岩相比于陆相碎屑岩非均质性较弱,砂体的井间连续性好,而隔夹层的分布增强了海相碎屑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水在储集层内流动的关键因素,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目前,各大油田水平井的测井系列主要有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等。水平井测井解释基本上沿用直井的思路和方法,即测井数据经过校正后用于储层划分及隔夹层的解释。但是,水平井井眼在地层中近水平延伸,其所处空间位置与直井差异较大,井眼不是绕仪器轴旋转对称,使得经典的解释模型适用程度差,难以进行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解释,需要建立一种适合于水平井隔夹层的解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包括: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进一步的,该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还包括:
根据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所述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包括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
绘制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确定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以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水平井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
将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以及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作为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
具体的,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其中,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钙泥质隔夹层;所述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泥质隔夹层中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中的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钙泥质隔夹层中的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
具体的,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
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绘制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的多组交会图,并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所述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取值范围。
具体的,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
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在上覆地层与海相碎屑岩之间的界面的突变点;
根据所述突变点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具体的,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包括:
根据公式:△RT=RT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T;其中,RT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值;RT油层为油层处的油层电阻率值;
根据公式:△RXO=RXO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XO;其中,RXO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包括:
直井隔夹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水平井井眼轨迹位置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水平井隔夹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进一步的,该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还包括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建立单元,用于:
根据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所述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包括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
绘制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确定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以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水平井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
将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以及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作为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
另外,所述直井隔夹层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其中,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钙泥质隔夹层;所述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泥质隔夹层中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中的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钙泥质隔夹层中的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
另外,所述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
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绘制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的多组交会图,并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所述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取值范围。
另外,所述水平井井眼轨迹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
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在上覆地层与海相碎屑岩之间的界面的突变点;
根据所述突变点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另外,所述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RT=RT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T;其中,RT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值;RT油层为油层处的油层电阻率值;
根据公式:△RXO=RXO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XO;其中,RXO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首先,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然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最终,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可见,本发明能够与地质研究相结合,基于地质约束来进行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在水平井隔夹层解释中,仅仅使用水平段测井响应特征就可以解释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类型及相对井眼的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解释水平井隔夹层,找到其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位置,为下一步打加密井、补孔、调剖等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了依据,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HD11-7H井眼轨迹与油藏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HD4-28-2H水平井测井识别隔夹层的范围和类型成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HD4-37H水平井测井识别隔夹层位置成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水平井隔夹层类型测井解释模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测井解释模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HD11-7H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研究成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研究如下:
现有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主要是关于水平井测井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和水平井井轨迹与油藏界面的位置关系研究两个方面。
其中,关于水平井测井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其是采用三维元素法对定向井及水平井的双侧向测井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定向井及水平井中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因素有围岩层厚、侵入带、井眼和井斜等,采用快速反褶积法校正了定向井及水平井的双侧向测井曲线,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水平井中层厚—围岩对双侧向测井的影响大小(高杰,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邓少贵,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谭茂金,等.地球物理学报,2012;程庆昭,等.非常规油气,2016)。另外,还有对测井仪器进行大斜度直至水平方向的数值模拟,研究对应的测井响应,之后通过分析储集层的各向异性,研究岩石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测井响应差异,完成水平井测井曲线的各向异性校正,进而用直井的解释方法完成水平井测井解释(Luh P C.Seg Expanded Abstracts,1992;张正茂,等.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陈木银,等.国外测井技术,2013)。
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水平井测井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存在如下问题:水平井测井响应特征与直井差异较大,影响水平井测井响应的主要因素有井眼、井斜、层厚、围岩和钻井液侵入等,另外还包括仪器偏心影响、钻屑层影响、含气影响。具体的,受重力影响,仪器可能出现偏心测量状态;同时水平井井眼中常会出现由岩屑、泥饼混合而成的钻屑层,钻屑层较厚时会影响测井响应值。上述地质和工程的因素都会对水平井的测井响应产生影响,其中每一项影响因素的校正在直井上都十分困难,水平井的校正则难度更大,使用这类校正后的数据进行隔夹层解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关于水平井井轨迹与油藏界面的位置关系研究,其是基于直井测井解释分层结果,通过对直井和水平井各部分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即在水平井曲线上识别与直井测井曲线特征相似的部分,之后在水平井井眼轨迹图上就可以确定一系列的层界面点,再结合油藏的地质构造特征,可以明确水平井眼所钻遇的地层构造形态,从而完成水平井井眼轨迹与油藏关系的研究(梅复兴,等.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赵军,等.测井技术,2004;兰文剑,等.钻采工艺,2012;于红岩,等.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
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水平井井轨迹与油藏界面的位置关系研究,存在如下问题:准确地分析直井层界面与水平井第一靶点之间的构造关系是整个构造形态分析的关键,但是其中第一靶点即进入目的层段的位置是根据钻井而非测井确定的,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并不是一条平直的线,是会上下波动,加上岩性及流体的差异,利用水平井测井响应确定地层界面具有较大的人为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水平井测井解释过程中,大都是对测井仪器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研究,而忽略了水平井解释与地质研究相结合,且缺少针对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解释的有效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步骤102、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步骤103、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步骤104、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步骤105、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然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最终,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可见,本发明能够与地质研究相结合,基于地质约束来进行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在水平井隔夹层解释中,仅仅使用水平段测井响应特征就可以解释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类型及相对井眼的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解释水平井隔夹层,找到其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位置,为下一步打加密井、补孔、调剖等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了依据,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发明,下面列举一个更为详细的实施例。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其中,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钙泥质隔夹层;所述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泥质隔夹层中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中的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钙泥质隔夹层中的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
此处,由于不同直井隔夹层的岩性不同,滴盐酸的反应也不一,因此可以采用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来判断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岩性特征。由于海相碎屑岩不同于陆相碎屑岩,其非均质性较弱,直井和水平井之间的差异小,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岩性特征可以推广到水平井上,即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和岩性特征与直井隔夹层基本相同。
步骤202、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
步骤203、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绘制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的多组交会图,并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其中,所述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取值范围。此处,步骤202至步骤203的原因是因为常规测井曲线对不同类型隔夹层响应特征明显。
步骤204、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
步骤205、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在上覆地层与海相碎屑岩之间的界面的突变点。
步骤206、根据所述突变点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上覆地层,即为盖层,为岩性致密,孔隙度低的层段,在水平井测井响应特征上与海相碎屑岩差异大,在两者的界面上水平井测井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曲线上都有一个从高值到低值的明显突变点,由此可以确定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与直井地层划分结果进行匹配,从而可以明确井眼轨迹与油藏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207、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此处,由于水平井段位于靠近地层上部的纯油层内,测井曲线受储集层油水性质的影响是相似的,而隔夹层的存在导致了水平井段测井响应异常。水平井的测井环境与直井不同,但测井方法都是径向平均探测类型,使得两者在隔夹层发育的部位具有相似的测井响应特征。由此,可以根据水平段测井响应异常来拾取隔夹层在水平井段的范围和类型。
步骤208、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
步骤209、根据公式:△RT=RT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T。
其中,RT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值,单位为Ω·m;RT油层为油层处的油层电阻率值,单位为Ω·m。
步骤210、根据公式:△RXO=RXO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XO。
其中,RXO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单位为Ω·m。
步骤211、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水平井油层段深、浅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而隔夹层在水平井井眼不同位置对感应测井深、浅电阻率的响应不同。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放到井轨迹两侧,根据深、浅电阻率的响应特征可以直观判断隔夹层与井眼的位置关系。
步骤212、根据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
其中,所述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包括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
步骤213、绘制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确定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步骤214、以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水平井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
步骤215、将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以及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作为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
为了使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15更加清楚,下面列举一个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15的具体的应用实例:
根据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15对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的水平井HD11-7H进行井眼轨迹与油藏间的位置关系研究,对HD11-7H进行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类型及空间位置解释,并建立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图版。
①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为典型的滨岸相沉积,由于受波浪淘洗作用明显,岩石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岩性物性较为均一,且水平井段位于靠近地层上部的纯油层内,测井曲线受储集层油水性质的影响是一致的,水平井储层段测井响应是相对稳定的,而水平井隔夹层的存在导致了水平井段测井响应异常。
针对研究区地质情况,依据岩心观察确定直井隔夹层的类型,研究区直井隔夹层存在泥质、钙质和钙泥质三种类型,泥质隔夹层岩性为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岩性为灰白色钙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部分滴盐酸反应剧烈;钙泥质隔夹层岩性为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含泥粉砂岩和细砂岩。由于直井和水平井之间的差异小,这些直井隔夹层的成果可以应用到水平井隔夹层上。
②根据不同类型直井隔夹层测井响应,通过“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读取岩心井三类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DT、地层电阻率RT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绘制多组交会图,建立不同类型隔夹层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如表1所示),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类型隔夹层。
表1:不同类型隔夹层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类型 GR(API) AC(μs/ft) RT(Ω·m)
泥质隔夹层 >38 60~80 >0.6
钙质隔夹层 <38 54~68 >0.9
钙泥质隔夹层 <38 65~78 >0.7
③研究区东河砂岩上段沉积的是一套稳定的中泥岩段,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马GR接近泥岩基线(大于80API)、声波时差AC值较大(大于80μs/ft)的特征,与东河砂岩(自然伽马GR为33~38API、声波时差AC为60~72μs/ft)差异大,在两者的界面上水平井测井曲线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电阻率上都有一个从高值到低值的明显突变点。
图3为HD11-7H井眼轨迹与油藏间的位置关系图。东河砂岩上部为中泥岩段,下部为志留系地层,其中HD11-7是水平井HD11-7H的直井段,HD11-8是水平井HD11-8H的直井段,在HD11-7H测井曲线5262m处可以看到很明显GR从高值到低值的突变点,从突变点作井轨迹的垂线,与井轨迹的交点即为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的界面,结合HD11-7和HD11-8的东河砂岩顶界面,可以确定HD11-7H井眼轨迹在油藏的位置。
④图4为HD4-28-2H水平井测井识别隔夹层的范围和类型成果图。泥质隔夹层自然伽马曲线数值明显增大、声波时差曲线数值较低;钙质隔夹层自然伽马曲线数值明显降低、声波时差曲线数值低;钙泥质隔夹层自然伽马介于泥质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之间、声波时差曲线数值较高。根据水平段测井响应异常,HD4-28-2H在5349-5357m、5371-5384m、5430-5436m、5485-5492m、5499-5533m、5542-5572m处识别出6个泥质隔夹层;在5281-5291m、5549-5461m处识别出2个钙质隔夹层;在5299-5307m、5330-5338m处识别出2个钙泥质隔夹层。
⑤图5为HD4-37H水平井测井识别隔夹层位置成果图。采用隔夹层深、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即△RT和△RXO)识别隔夹层空间位置。具体来说,当深、浅电阻率相对于油层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大且数值相近时,隔夹层在井眼处发育;当深、浅电阻率相对油层增大且深电阻率大于浅电阻率时,隔夹层在井眼较近处发育;当深电阻率相对油层电阻率幅度增大,但是浅电阻率相对油层基本不变时,隔夹层在井眼较远处发育。HD4-37H在5282-5300m处识别一个井眼处发育的隔夹层;在5232-5386m处识别一个位于井眼0.5m左右的隔夹层;在5326-5450m处识别一部分位于井眼0.5m以内一部分位于井眼0.5m以外的隔夹层;在5482-5556m处识别一个在井眼0.5m以外的隔夹层。
⑥图6为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水平井隔夹层类型测井解释模板。泥质隔夹层在水平井测井曲线上呈现自然伽马数值较高(大于39API)、声波时差值较高(57~81μs/ft)的特征;钙质隔夹层在水平井测井曲线上呈现自然伽马值较低(小于32API)、声波时差值低(52~68μs/ft)的特征;钙泥质隔夹层在水平井测井曲线上呈现自然伽马值较低(30~40API)、声波时差值高(66~82μs/ft)的特征。
图7为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测井解释模板。从图版中可以看出,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水平井井眼处、距离井眼0.5m范围内以及距离井眼0.5m以外发育的隔夹层。水平井井眼处的隔夹层在水平井测井曲线上呈现△RT小于5.6、△RXO小于1.1的特征;距离井眼0.5m范围内的隔夹层在水平井测井曲线上呈现△RT处于1.2~6.8、△RXO处于1~10.6的特征;距离井眼0.5m以外的隔夹层在水平井测井曲线上呈现△RT处于6.5~24.8、△RXO处于3.6~17.9的特征。
图8为HD11-7H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研究成果图。由于HD11-7H井轨迹靠近东河砂体的顶界面,电阻率整体较高,其中5476-5524m部分很接近东河砂体的顶界面,自然伽马回返显著。结合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的测井曲线异常情况,在5263-5284m处识别一个井眼0.5m以内发育的泥质隔夹层;在5306-5364m处识别一个位于井眼0.5m以外的钙质隔夹层;在5376-5476m处识别一个位于井眼0.5m以外的钙泥质隔夹层。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获知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优点:
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海相碎屑岩地质约束进行水平井隔夹层解释的方法,将直井岩心隔夹层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水平井上。以岩心和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进行了直井隔夹层类型划分及不同类型隔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没有地质认识来约束水平井测井解释的缺点;找出水平井测井响应特征的主控因素,并分析直井隔夹层测井响应和水平井隔夹层测井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水平井隔夹层解释与直井解释“脱节”的缺点;基于地质约束,排除井轨迹波动与流体差异的影响,通过识别地层界面上明显的测井响应突变点,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水平井井眼轨迹与油藏的位置关系难以确定的缺点。本发明基于地质约束,将直井的研究成果应用在水平井隔夹层解释上,提高了水平井隔夹层解释的精度,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创造性地提出了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解释的方法,突破了水平井测井资料用于隔夹层解释的瓶颈。提出隔夹层的存在导致了水平井段测井响应异常,建立了水平井测井曲线解释隔夹层的基础;水平井测井测井方法都是径向平均探测类型,水平井与直井在隔夹层发育的部位具有相似的测井响应特征,可以利用自然伽马和声波曲线响应异常来解释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和类型,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水平井无法进行隔夹层解释的缺点;提出了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解释的概念,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放到井轨迹两侧,采用隔夹层深、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隔夹层相对井眼的位置,建立了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识别的方法。
创造性地建立了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解释图版,可以通过读取水平井测井响应值直接解释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和位置。分别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三类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绘制水平井隔夹层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解释图版,解决了由于水平段没有岩心而无法建立测井解释图版的缺点;以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隔夹层深、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之间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弥补了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解释图版缺乏的不足。
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地质约束来进行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可以降低水平井测井响应的多解性,仅仅使用水平段测井响应就可以解释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类型及相对井眼的位置,解释的精度高,能够用于生产实践当中。
对应于上述图1和图2所述的方法实施例,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包括:
直井隔夹层确定单元31,用于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单元32,用于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水平井井眼轨迹位置确定单元33,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水平井隔夹层确定单元34,用于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确定单元35,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该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还包括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建立单元36,用于:
根据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所述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包括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
绘制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确定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以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水平井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
将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以及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作为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
另外,所述直井隔夹层确定单元31,具体用于: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其中,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钙泥质隔夹层;所述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泥质隔夹层中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中的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钙泥质隔夹层中的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
另外,所述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单元32,具体用于: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
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绘制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的多组交会图,并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所述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取值范围。
另外,所述水平井井眼轨迹位置确定单元33,具体用于: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
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在上覆地层与海相碎屑岩之间的界面的突变点。
根据所述突变点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另外,所述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确定单元35,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RT=RT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T;其中,RT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值;RT油层为油层处的油层电阻率值。
根据公式:△RXO=RXO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XO;其中,RXO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首先,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然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最终,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可见,本发明能够与地质研究相结合,基于地质约束来进行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在水平井隔夹层解释中,仅仅使用水平段测井响应特征就可以解释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类型及相对井眼的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解释水平井隔夹层,找到其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位置,为下一步打加密井、补孔、调剖等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了依据,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所述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包括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
绘制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确定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以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水平井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
将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以及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作为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其中,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钙泥质隔夹层;所述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泥质隔夹层中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中的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钙泥质隔夹层中的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
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绘制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的多组交会图,并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所述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取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
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在上覆地层与海相碎屑岩之间的界面的突变点;
根据所述突变点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包括:
根据公式:△RT=RT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T;其中,RT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值;RT油层为油层处的油层电阻率值;
根据公式:△RXO=RXO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XO;其中,RXO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
7.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井隔夹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
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水平井井眼轨迹位置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水平井隔夹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响应异常,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特征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范围;
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电阻率曲线数据,并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确定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两侧,并根据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空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建立单元,用于:
根据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读取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所述在水平井井眼位置发育的各类型的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值包括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
绘制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确定不同类型水平井隔夹层的测井响应下限标准;
以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的探测深度为水平井隔夹层位置识别的界限值,建立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
将水平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的交会图,以及不同位置的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和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的交会图,作为水平井隔夹层解释图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井隔夹层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研究区域海相碎屑岩岩心滴盐酸的反应数据,确定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其中,海相碎屑岩直井隔夹层的类型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钙泥质隔夹层;所述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岩性特征包括:泥质隔夹层中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钙质隔夹层中的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钙泥质隔夹层中的受钙质胶结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研究区域岩心井的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
根据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绘制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值的多组交会图,并确定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所述不同类型的直井隔夹层的直井测井响应下限标准包括:各类型的直井隔夹层对应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取值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井眼轨迹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
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在上覆地层与海相碎屑岩之间的界面的突变点;
根据所述突变点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进入和穿出海相碎屑岩的位置点,结合研究区域的直井地层划分结果,确定研究区域水平井井眼轨迹在海相碎屑岩油藏中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RT=RT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T;其中,RT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深电阻率值;RT油层为油层处的油层电阻率值;
根据公式:△RXO=RXO隔夹层—RT油层,确定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RXO;其中,RXO隔夹层为水平井隔夹层浅电阻率。
CN201710216841.XA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990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6841.XA CN106990448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6841.XA CN106990448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0448A true CN106990448A (zh) 2017-07-28
CN106990448B CN106990448B (zh) 2018-11-16

Family

ID=59416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6841.XA Active CN106990448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04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359A (zh) * 2017-09-05 2019-03-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隔夹层的识别方法
CN113719268A (zh) * 2020-05-11 2021-1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249A (zh) * 2011-08-25 2012-01-18 孙洪军 一种提高隔夹层发育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2518428A (zh) * 2011-11-11 2012-06-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水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RU2513895C1 (ru) * 2012-12-14 2014-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еологии и геофизики" (ФГУП "ЗапСибНИИГГ)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залежей
CN105089663A (zh) * 2015-07-31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大斜度/水平井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校正方法
CN105114063A (zh) * 2015-08-04 2015-12-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斜井双侧向测井曲线校正方法
CN105317431A (zh) * 2014-07-30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解释和评价水平井测井参数的方法
CN105551083A (zh) * 2015-12-08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刻画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249A (zh) * 2011-08-25 2012-01-18 孙洪军 一种提高隔夹层发育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2518428A (zh) * 2011-11-11 2012-06-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水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RU2513895C1 (ru) * 2012-12-14 2014-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еологии и геофизики" (ФГУП "ЗапСибНИИГГ)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залежей
CN105317431A (zh) * 2014-07-30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解释和评价水平井测井参数的方法
CN105089663A (zh) * 2015-07-31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大斜度/水平井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校正方法
CN105114063A (zh) * 2015-08-04 2015-12-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斜井双侧向测井曲线校正方法
CN105551083A (zh) * 2015-12-08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刻画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寅 等: "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以塔中地区海相砂岩储层为例", 《科技导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359A (zh) * 2017-09-05 2019-03-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隔夹层的识别方法
CN109424359B (zh) * 2017-09-05 2022-07-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隔夹层的识别方法
CN113719268A (zh) * 2020-05-11 2021-1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719268B (zh) * 2020-05-11 2024-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0448B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nning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s, fault zones, stress, and reservoir productivity in the Suban gas field, Sumatra, Indonesia
Ameen et al. Diverse fracture proper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performance in conventional and tight-gas reservoirs, Saudi Arabia: The Unayzah, South Haradh case study
Lai et al. Geophysical well-log evaluation in the era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a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CN103472484B (zh) 基于rs三维敏感地震属性分析的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CN106951660A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Dou et al. Precambrian basement reservoirs: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rn Bongor Basin, the Republic of Chad
Naik Tight gas reservoirs–an unconventional natural energy source for the future
CN105652329A (zh) 一种评估煤层顶板视涌水量的方法和装置
Movahed et al. Formation evaluation in Dezful embayment of Iran using oil-based-mud imaging techniques
Yao et al.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deep petroleum resources in onshore China
CN107515430B (zh) 一种地震法探测盐湖卤水的方法
Farouk et al.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uronian and cenomanian intervals in the Abu Gharadig field, Western desert, Egypt: inferences on reservoir quality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CN106990448B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Garfield et al. Little Sand Draw field, Big Horn Basin, Wyoming: A hybrid dual-porosity and single-porosity reservoir in the Phosphoria Formation
CN110910267A (zh) 海相碳酸盐岩隔夹层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Bonter et al. Giant oil discovery west of Shetland-challenges for fractured basement formation evaluation
RU2728000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водк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ого ствола скважины в целевом интервале осадочных пород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элементного анализа шлама
Abass et al. Integration of mud logging and wire-line logging to detect overpressure zones: a case study of middle Miocene Kareem Formation in Ashrafi oil field, Gulf of Suez, Egypt
Marquez et al. Improv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ture field through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LL-04 reservoir, Tia Juana Field, Venezuela
Smith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static earth model for potential carbon dioxide storage in Upper Pennsylvanian cyclothems, Nebraska, United States
Clark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 modeling and horizontal drilling bring more oil out of the Wilmington oil field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e et al. Predicting natural or induced fracture azimuths from shear-wave anisotropy
Taheri et al. Quantifying fracture density within the Asmari reservoir: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borehole images, cores, and mud loss data to assess fracture-induced effects on oil produc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Iranian Region
Fisher The role of integrated reservoir petrophysics in horizontal well evaluation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in the Eagle Ford Shale
Wach et al. Well placement, cost reduction,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using reservoir models based on outcrop, core, well-log, seismic data, and modern analogs: Onshore and offshore Western Trinid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