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0975A -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0975A
CN106980975A CN201710104282.3A CN201710104282A CN106980975A CN 106980975 A CN106980975 A CN 106980975A CN 201710104282 A CN201710104282 A CN 201710104282A CN 106980975 A CN106980975 A CN 106980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intelligent terminal
payment
request
nf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42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0975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Hantai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Hantai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Hantai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Hantai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042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0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0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0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支付方法应用于第一智能终端,包括输入交易请求或通过NFC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输入的交易请求;执行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且在接收交易请求的情况下,交易请求的执行和第一交易响应的发送均为自动的;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在第一智能终端与服务器处于网络在线状态时进行交易流水清算划转,包括发送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至服务器进行簿记;接收来自于服务器的清算结果;依据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本发明的交易双方均可发起交易,且支付过程简捷快速,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金融支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交易,古代时交易以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随着冶金工艺的发展,金属铸币逐渐过渡为流通媒介,再到近代出现的纸币,通过纸币进行支付在现代社会中也仍是主流的交易方式。但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悄然出现的无纸化电子支付却正在快速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刷卡、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是新鲜物件,电子支付具有在支付时无需找零和无需携带大量钞票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吸引人们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支付。
目前,市面上利用手机实现非接触式支付功能的应用均为单向发起模式,所涉及的技术流派及应用场景有:
(一)基于扫码技术的扫码支付:交易双发的任何一方利用专用扫码设备或手机终端,通过扫描对手方含有账户信息等内容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获知对手方信息,然后输入需要划转金额数据,在线方式下经过付款方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安全性身份认证(验证支付密码、付款方生物特征验证、随机验证码等验证手段),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系统中,完成支付方账户资金向收款方账户的资金转移。目前最为普及的扫码支付是付款方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扫描商家二维码完成支付过程,或者,是商家扫描客户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完成此次资金的划转。
(二)基于智能手机NFC通讯技术的手机单向支付(俗称:刷机支付):目前市面上较为典型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苹果公司的ApplePay、中国银联的UnionPay等,其应用流程及模式主要包括:
1)硬件及平台条件:A、支付方手机终端含有模拟智能卡(卡模拟)被动工作模式(Passive)的NFC芯片;B、支付方手机终端含有用于加密存储支付方个人账户信息及其它个人识别信息的加密芯片;C、收款方带有模拟主动工作模式(Active)的NFC芯片的收款终端设备;D、收款方终端设备始终保持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业务系统的在线连接。
2)支付步骤及过程:首先,收款方商家在收款终端设备上输入需要收取的款额数据,支付方手机移动终端设备非接触式靠近收款终端设备(15~20cm内);然后,收款方收款终端设备以NFC主动工作模式单向、主动地获取支付方手机终端设备加密芯片中的相关数据,并在线向后台银行系统或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可信服务管理)的可信度验证及需要转移的资金金额数据;其次,支付方手机移动终端输入支付校验密码,在线通过支付密码验证后(或在付款凭条上签字);最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后台业务系统完成支付方账户资金向收款方账户资金的划转。其中,当支付方与其开户银行签署了针对个别商家的小额支付免密码校验协议时,支付方在在线支付时可以免去输入支付校验密码的操作。
虽然基于智能手机NFC通讯技术的手机单向支付,具备了方便、快捷以及无需携带现钞和无需找零的优势,但是:
1、NFC智能手机单向支付方式应用场景适应性差:收款方的商家必须配备支持NFC通讯技术的专用昂贵收款设备,严重限制了该应用场景的普及;
2、交易时,双方无法同时具备资金收取和资金支付功能,且收付款的操作步骤繁琐:现有的刷机支付应用中,商家刷机收款设备的NFC芯片始终处于主动(Active)工作模式,而支付方手机NFC芯片处于被动(Passive)工作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单向发起的收付应用模式,无法实现交易双方利用智能手机终端的NFC芯片通讯技术双向发起、便捷安全资金收、付的资金划转;
3、刷机支付应用前期准备性工作操作繁杂,并且必然存在用户银行账户信息或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以及账户资金盗刷风险:要启用刷机支付功能前,需要在自己带有NFC智能芯片的手机上下载、安装相应的资金支付APP;在其手机终端支付应用程序中输入自己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开立的银行账户信息及个人标识信息;并且需要在线完成个人真实身份验证;
4、刷机支付操作步骤繁琐:刷机支付过程中,需要支付方在付款凭条上签字或在手机终端上执行支付密码验证,客户体验有待提升;
5、无法在离线状态下完成资金划转交易:刷机支付过程当中,收款方和支付方均必须与后台银行系统或第三方支付系统保持实时业务通讯,一旦通讯线路中断,即无法实现资金划转交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付的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差,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付方法,应用于第一智能终端,所述支付方法包括:输入交易请求或通过NFC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输入的交易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且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通过NFC进行数据交互;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且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交易请求的执行和所述第一交易响应的发送均为自动的;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交易请求包括付款请求或收款请求。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付方法还包括:判断预设时间段内,输入或接收的所述交易请求的请求数量是否大于请求数量阈值:若是,则支付交易被冻结;若否,则继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的步骤包括:在输入付款请求时,则支付对应的金额,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在输入收款请求时,则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收款请求,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交易响应,收取对应的金额;并在收取成功后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交易响应;其中,第二交易响应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依据第一智能终端收款请求进行处理后所反馈的。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的步骤是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自动完成的。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的步骤包括:在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付款请求时,则自动收取对应的金额,并在收取成功后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自动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在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收款请求时,则自动支付对应的金额,并在支付成功后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自动发送第一交易响应。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支付对应的金额还包括:判断金额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支付阈值:若是,则直接或在点亮屏幕后予以提示是否确认支付:若确认,则支付对应的金额;若否认,则支付交易取消;若否,则自动支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输入付款请求或接收收款请求时,所述生成交易流水的步骤包括: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交易响应,其中,第二交易响应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依据第一交易响应进行处理后所反馈的;依据第二交易响应自动生成交易流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易响应包括第一智能终端交易确认或第一智能终端交易取消;所述第二交易响应包括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或第二智能终端交易取消。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服务器处于网络离线状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服务器处于网络在线状态,所述支付方法还包括:通过网络发送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至服务器进行簿记;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清算结果;其中,所述清算结果是所述服务器依据簿记的交易流水进行核对统计后获得的结果;依据所述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支付系统,应用于第一智能终端,所述支付系统包括:NFC通信模块,用于通过NFC与第二智能终端进行交易数据的交互;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所述交易数据包括:交易请求、第一交易响应和/或第二交易响应;输入模块,用于输入交易请求;执行处理模块,用于在输入交易请求时,依据交易请求和/或第二交易响应进行付款或收款;在接收交易请求时,自动依据交易请求进行付款或收款;生成存储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执行处理模块的执行结果或所述第二交易响应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付系统还包括:网络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清算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清算数据包括交易流水和/或清算结果;划转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支付系统。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存储软件的可读介质,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第一智能终端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输入交易请求或通过NFC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输入的交易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且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通过NFC进行数据交互;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且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交易请求的执行和所述第一交易响应的发送均为自动的;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还包括:发送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至所述服务器进行簿记;接收来自于所述服务器的清算结果;其中,所述清算结果是所述服务器依据簿记的交易流水进行逐笔核对统计后获得的结果;依据所述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以NFC通讯技术为基础,依据于NFC通讯的距离限制,实现了面对面的便捷实时支付。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在便捷支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NFC支付中只能单向发起交易的模式,实现了交易双方均可发起支付交易,使得支付交易更加便利,增加了用户体验;
2)本发明的智能终端之间的便捷支付既可在网络离线状态下实现,也可在网络在线状态下实现,完全打破了网络的限制,使得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3)本发明的便捷支付是面对面的支付交易,因此,省略了密码校验的过程,使得支付操作更加简捷,增加了用户体验;尤其是作为支付交易的接收方,只要交易请求满足要求,即使智能终端处于熄屏待机状态,交易也可自动响应执行;
4)本发明的便捷支付的清算并不需要绑定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号,只需在智能终端处于网络在线时,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划转,避免了用户的个人资料的泄露,防止了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号的盗用;
5)本发明的智能终端只要具备NFC功能即可,大大降低了支付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支付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支付方法的支付交易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当交易请求为第一智能终端付款请求时的支付交易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当输入的交易请求为付款请求时的支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当输入的交易请求为收款请求时的支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当接收的交易请求为付款请求时的支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当接收的交易请求为收款请求时的支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支付方法的支付清算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支付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第一智能终端
200 第二智能终端
300 服务器
810 NFC通信模块
820 网络通信模块
830 输入模块
840 执行处理模块
850 生成存储模块
860 划转模块
S21~S23,S31~S33,步骤
S41~S43,S51~S53,
S61~S63,S71~S7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FC功能的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其支付交易通过NFC功能既可在网络离线状态下实现,也可在网络在线状态下实现。并且,支付交易的双方均可输入(发起)和接收交易请求,交易时不需密码校验;尤其是在接收交易请求时,只要交易请求满足要求,即使在智能终端处于熄屏待机的状态下,也可自动执行交易并生成交易流水。此外,本发明的支付交易在智能终端处于网络在线状态时进行清算,未清算的交易流水均会上传至服务器进行核对清算;并且,根据清算结果,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进行资金划转。
本发明的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包括第一智能终端100、第二智能终端200和服务器300。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均具备NFC功能,且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通过NFC进行数据交互;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之间可通过网络连接。其中,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包括存储器、存储器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接口电路、RF(射频)电路、音频电路、扬声器、麦克风、输入/输出(I/O)子系统、触摸显示屏、其他输出或控制设备,以及外部端口。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进行通信。本发明的智能终端可以是任何便携式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等。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之间的网络连接既可通过有线网络通信来实现,也可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来实现。
实施例1
为了说明方便,本实施例的支付方法以图1中的第一智能终端100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支付方法并不仅适用于第一智能终端100,同样适用于第二智能终端200。
本实施例的支付方法由第一智能终端100所对应的支付系统来执行,其中,支付系统是安装在第一智能终端100中的应用软件或APP(Application,应用)等。应用软件或APP以可执行的指令的形式保存在可读介质中,通过运行应用软件或APP,使得第一智能终端100实现支付。其中,可读介质即为智能终端的存储器,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和存储器设备,包括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设备,例如EPROM、EEPROM、和快闪存储器设备;磁盘,例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盘;磁光盘;以及CD-ROM和DVD-ROM盘。处理器和可读介质(存储器)之间能够由专用逻辑电路补充或并入专用逻辑电路中。
本实施例以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支付交易为例进行支付方法的说明。在支付交易过程中,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通过NFC实现支付数据的交互:只要将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相互靠近,当两者间距满足NFC通信的有效距离(15cm~20cm)时,即可实现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支付数据交互。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付方法包括:
步骤S21,输入交易请求或通过NFC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输入的交易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且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通过NFC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S22,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且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交易请求的执行和所述第一交易响应的发送均为自动的;
步骤S23,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本实施例的在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支付交易是基于NFC的功能实现的。只要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均配置有NFC功能即可。也就是说,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支付交易并不受网络的影响。
但是,由于第一智能终端100和/或第二智能终端200并不一定与服务器300始终处于网络在线状态,因此,在其自动生成交易流水时,需要对交易流水进行保存,以便于交易清算和资金划转。
此外,由于接收交易请求时,交易请求是不需要用户确认就可自动执行的,因此为了防止恶意盗用金额,会在预设时间段内对输入或接收的交易请求的请求数量进行统计:
如果发起或接收的交易请求的请求数量大于数量阈值,则第一智能终端100所发起或接收的支付交易会被冻结,不予以执行;否则,才会继续执行支付交易。其中,数量阈值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的。
进一步,交易请求包括付款请求和收款请求。针对输入(发起)交易请求和接收交易请求,步骤S21~步骤S23的过程都有所差异。
如图3所示,当第一智能终端100为发起方,且发起的交易请求为付款请求时,所述支付交易包括:
步骤S31,输入付款请求;其中,付款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付款金额。
选择付款模式,并输入相应的付款金额。
步骤S32,依据付款请求支付对应的金额,并依据付款结果发送第一交易响应至第二智能终端200。具体地:
为了进一步保证便捷支付的安全性,在第一智能终端100中还预设了支付阈值,通过支付阈值对较大金额的支付情况进行再次的审核,以防止误操作以及确认交易的准确性。其中,支付阈值是通过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智能终端100的流水余额作为支付阈值:
判断支付的金额是否大于等于支付阈值:
若是,则支付的金额过多,需要经过用户再次确认,因此,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确认支付:如果用户确认支付,则直接支付对应的金额;如果用户选择放弃支付,则支付交易取消;
若否,则出于支付便捷的考虑,直接支付对应的金额。
并且,当支付成功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确认,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当支付失败时,则支付交易取消。
步骤S33,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第二交易响应,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由于在输入付款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智能终端100是支付方,因此,其支付的金额需要收款方,即第二智能终端200,的收款确认(第二交易响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才表示支付成功,因此在生成保存交易流水之前,必须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第二交易响应。
其中,第二交易响应为第二智能终端200按照第一交易响应收取支付金额,依据收取结果所反馈的。具体地,当第二智能终端200按照第一交易响应收取到了支付金额时,则反馈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并生成保存第二智能终端200的交易流水;当第二智能终端200按照第一交易响应未收取到支付金额(包括但不限于:不收取支付金额、支付金额有误等等),则反馈第二智能终端交易取消,不生成第二智能终端200的交易流水。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NFC的通信故障,第一智能终端100对接收第二交易响应预设了一时间阈值,当等待接收的时间超过了时间接收阈值,则支付交易失败。
如果在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第二交易响应,那么支付交易取消,并予以提示,不进行交易流水的生成和保存,支付交易结束;
如果接收的第二交易响应为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则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支付交易结束;
如果接收的第二交易响应为第二智能终端交易取消,则提示用户,交易流水也不进行生成,支付交易结束。
如图4所示,当第一智能终端为发起方,且发起的交易请求为收款请求时,支付方法包括:
步骤S41,输入收款请求;其中,收款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收款金额;
选择收款模式,并输入相应的收款金额。
步骤S42,向第二智能终端200发送收款请求,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第二交易响应,收取对应的金额;依据收款结果发送第一交易响应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依据输入的收款请求,第一智能终端100处于收款方,因此,其需要将收款请求发送至第二智能终端200,由第二智能终端200予以支付该款项。
进一步地,第二智能终端200在进行金额支付时,基于支付安全的考量,接收到收款请求后,会将收款请求提示给用户,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支付该笔金额:
如果选择支付,则继续,且支付过程如步骤S32;
否则,则支付交易取消。
并且第二智能终端200根据是否支付成功向第一智能终端100反馈第二交易响应:
当第二智能终端100支付成功时,则反馈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否则,反馈第二智能终端交易取消。
当接收到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时,则收取相应的金额;否则,支付交易取消。
此外,为了避免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NFC的通信故障,第一智能终端100对接收第二交易响应预设了一时间阈值,当等待接收的时间超过了时间接收阈值,则支付交易失败。
并且,当收款成功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确认,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当支付失败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取消,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第二智能终端200根据第一交易响应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步骤S43,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由于交易请求为收款请求,因此,只要第一智能终端100收取到相应金额,即表示交易成功,因此只要收款成功,即可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支付交易结束;如果收款失败,则提示用户,交易流水也不进行生成,支付交易失败。
如图5所示,当第一智能终端为接收方,且接收的交易请求为付款请求时,所述支付交易包括:
步骤S51,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付款请求,其中,付款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付款金额;
其中,第二智能终端200的支付过程与步骤S3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2,按照付款请求,自动收取对应的金额;并依据收款结果自动通过NFC发送第一交易响应至第二智能终端;
由于接收的是付款请求,因此,第一智能终端100是作为收款方,其只要根据付款请求,自动收取对应的金额即可。
当收款成功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确认,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当支付失败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取消,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第二智能终端200根据第一交易响应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智能终端100作为收款方,可以对其进行设置,选择对接收的交易请求进行自动执行或通过用户确认进行支付交易的执行。由于通过用户确认进行支付交易的执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不再赘述。当对接收的交易请求设置为自动执行时,第一智能终端100即使在熄屏待机的情况下,只要其后台的支付系统对应的APP或应用软件是在运行状态,均可实现接收的交易请求的自动执行。
但是为了交易的安全性,对收取的金额也会进行判断:
当收取的金额大于收款阈值时,则会提示用户,是否收取该笔金额;
当收取的金额小于收款阈值时,则自动收款,并通过NFC发送第一交易响应。
步骤S53,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由于交易请求为付款请求,因此,只要第一智能终端100收取到相应金额,即表示交易成功,因此只要收款成功,即可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支付交易结束;如果收款失败,则提示用户,交易流水也不进行生成,支付交易失败。
如图6所示,当第一智能终端100为接收方,且接收的交易请求为收款请求时,所述支付交易包括:
步骤S61,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收款请求,其中,收款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收款金额;
步骤S62,按照收款请求,自动支付对应的金额;依据付款结果发送第一交易响应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由于是自动付款,因此为了支付安全,接收到收款请求后,会自动对需要支付的金额(即收款金额)进行判断:
若支付金额小于支付阈值,则自动支付对应的金额,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若支付金额大于支付阈值,则根据第一智能终端100的实际情况进行提示:当第一智能终端100处于工作状态(支付系统对应的APP或应用软件是在后台运行)时,直接调用后台开启的APP或应用软件,并显示提示;当第一智能终端100处于熄屏待机状态(支付系统对应的APP或应用软件是在后台运行)时,则点亮第一智能终端100的屏幕,并调用后台开启的APP或应用软件,显示提示。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是否确认支付的选择:若确认,则支付对应的金额;若否认,则支付交易取消;
进一步地,当付款成功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确认,至第二智能终端200;当支付失败时,发送第一交易响应,即第一智能终端交易取消,至第二智能终端200。
步骤S63,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第二交易响应,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由于在接收收款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智能终端100是支付方,因此,其支付的金额需要收款方,即第二智能终端200,的收款确认(第二交易响应的第二智能终端交易确认)才表示支付成功,因此在生成保存交易流水之前,必须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200的第二交易响应。该过程与步骤S33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赘述了。
由于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支付交易既可以在网络离线状态下完成,也可以在网络在线状态下完成。因此,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支付交易的所有交易流水只要未进行清算就都是虚拟的。只有在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处于网络在线状态时,通过连接服务器300进行清算和资金划转,才能完成实际意义的支付交易。
如图7所示,在第一智能终端100处于网络在线状态下,其支付清算包括:
步骤S71,发送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至所述服务器300进行簿记;
由于支付交易是在网络离线状态下完成的,因此,其所有的交易流水都是虚拟的。为了完成实际意义的支付,必须在网络在线状态对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进行清算。第一智能终端100如果始终处于网络在线状态,可以实时地上传每一笔交易流水;如果其在与其他智能终端进行交易时处于网络不在线状态,那么网络不在线状态下的每一笔交易流水均会予以自动保存,并在其网络状态转换为在线状态时,进行未清算的交易流水的发送。优选地,采用在每日的固定时间上传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这样,在该预设时间时,只要第一智能终端100与服务器300处于网络在线状态,即会发送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至服务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每天晚上9点为清算时间。由于晚上9点,几乎所有的人均已回家,此时,能够保证第一智能终端100与服务器300之间的网络畅通。其中,服务器300对交易流水的簿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服务器300在对交易流水进行簿记的过程中,还会对每一笔交易流水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如果在1分钟内,智能终端A连续发起了10笔收款请求,且是针对不同智能终端的,那么服务器300会认为智能终端A所对应的账户出现了恶意交易,会冻结这些交易,在进一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后,再开放支付交易;同样地,如果在1分钟内,多个智能终端均支付给同一个智能终端A一笔金额,服务器300也会认为智能终端A所对应的账户出现了恶意交易,会冻结这些交易,在进一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后,再开放支付交易。
步骤S72,接收来自于服务器300的清算结果;
清算结果是服务器300依据簿记的交易流水进行核对统计后获得的结果。并且,服务器300在进行簿记的交易流水的清算结果的核对统计时,为了防止单边账的发生,其会针对交易的双方进行交易的支付与收款的核对。例如,智能终端A向智能终端B支付了10元;智能终端A向智能终端C收取了3元;智能终端B向智能终端C支付了5元;那么,针对智能终端A,簿记记录为:1)支出10元;2)收取3元;针对智能终端B,簿记记录为:1)收取10元;2)支出5元;针对智能终端C,簿记记录为1)收取3元,2)支出5元。对这些簿记记录进行核对统计,最终,得到智能终端A的清算结果为:支出7元;智能终端B的清算结果为收取5元;智能终端C的清算结果为支出2元。
步骤S73,依据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本实施例的支付清算在资金划转过程中并未绑定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号,在接收到清算结果后,用户通过银行APP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或微信钱包)向后台的服务器300进行资金的划转。例如,智能终端A接收到的清算结果为“支出7元”,那么,可通过支付宝平台向服务器300划转7元。如此,有效防止了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账号的盗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支付方法虽然是以第一智能终端100为例,但是其同样适用于第二智能终端200。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付系统,应用于具有NFC功能的第一智能终端100和/或第二智能终端200,即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内均包括在支付交易时,第一智能终端100与服务器300处于网络离线状态,第二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既可以处于网络在线状态,也可以与服务器300处于网络离线状态;在支付清算时,第一智能终端100和第二智能终端200均与服务器300处于网络在线状态;如图8所示,包括:
NFC通信模块810,用于通过NFC实现与第二智能终端200之间的交易数据的交互。其中,交易数据包括交易请求、第一交易响应和/或第二交易响应。
网络通信模块820,用于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清算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清算数据包括交易流水和/或清算结果;
输入模块830,用于输入交易请求;其中,交易请求包括:第一智能终端付款请求和第一智能终端收款请求;
执行处理模块840,用于依据交易请求和/或第二交易响应进行付款或收款;
生成存储模块850,用于依据执行处理模块840的执行结果或第二交易响应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划转模块860,用于依据接收的来自于所述服务器300的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其中,划转模块860只有在第一智能终端100或第二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处于网络在线状态时才可运行。
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并且,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第一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以NFC通讯技术为基础,依据于NFC通讯的距离限制,实现了面对面的便捷实时支付。本发明在便捷支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NFC支付中只能单向发起交易的模式,实现了交易双方均可发起支付交易,使得支付交易更加便利,增加了用户体验;本发明的智能终端之间的便捷支付既可在网络离线状态下实现,也可在网络在线状态下实现,完全打破了网络的限制,使得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发明的便捷支付是面对面的支付交易,因此,省略了密码校验的过程,使得支付操作更加简捷,增加了用户体验;尤其是作为支付交易的接收方,只要交易请求满足要求,即使智能终端处于熄屏待机状态,交易也可自动响应执行;本发明的便捷支付的清算并不需要绑定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号,只需在智能终端处于网络在线时,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划转,避免了用户的个人资料的泄露,防止了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号的盗用;本发明的智能终端只要具备NFC功能即可,大大降低了支付成本。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智能终端,所述支付方法包括:
输入交易请求或通过NFC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输入的交易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且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通过NFC进行数据交互;
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且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交易请求的执行和所述第一交易响应的发送均为自动的;
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易请求包括付款请求或收款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方法还包括:判断预设时间段内,输入或接收的所述交易请求的请求数量是否大于请求数量阈值:若是,则支付交易被冻结;若否,则继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的步骤包括:
在输入付款请求时,则支付对应的金额,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
在输入收款请求时,则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收款请求,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交易响应,收取对应的金额;并在收取成功后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交易响应;其中,第二交易响应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依据第一智能终端收款请求进行处理后所反馈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的步骤是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自动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服务器处于网络在线状态,所述支付方法还包括:
通过网络发送未清算的交易流水至服务器进行簿记;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清算结果;其中,所述清算结果是所述服务器依据簿记的交易流水进行核对统计后获得的结果;
依据所述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7.一种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智能终端,所述支付系统包括:
NFC通信模块,用于通过NFC与第二智能终端进行交易数据的交互;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所述交易数据包括:交易请求、第一交易响应和/或第二交易响应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交易请求;
执行处理模块,用于在输入交易请求时,依据交易请求和/或第二交易响应进行付款或收款;在接收交易请求时,自动依据交易请求进行付款或收款;
生成存储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执行处理模块的执行结果或所述第二交易响应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系统还包括:
网络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清算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清算数据包括交易流水和/或清算结果;
划转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清算结果,利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划转。
9.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支付系统。
10.一种存储软件的可读介质,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的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第一智能终端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输入交易请求或通过NFC接收来自于第二智能终端输入的交易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具有NFC功能,且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通过NFC进行数据交互;
执行所述交易请求,并通过NFC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第一交易响应;且在接收所述交易请求的情况下,所述交易请求的执行和所述第一交易响应的发送均为自动的;
自动生成并保存交易流水。
CN201710104282.3A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Active CN106980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4282.3A CN106980975B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4282.3A CN106980975B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0975A true CN106980975A (zh) 2017-07-25
CN106980975B CN106980975B (zh) 2018-11-09

Family

ID=5933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4282.3A Active CN106980975B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09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7532A (zh) * 2018-02-07 2018-09-1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921542A (zh) * 2018-05-30 2018-11-3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36383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离网交易方法、系统、一种脱机钱包及终端
WO2020042794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设备、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884824A (zh) * 2020-05-27 2020-11-03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交易链路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2951A (zh) * 2021-09-03 2021-12-07 刘高峰 同一用户的多个支付端支持离线支付额度的方法、服务端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6169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支付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6169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支付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7532A (zh) * 2018-02-07 2018-09-1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537532B (zh) * 2018-02-07 2020-12-1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921542A (zh) * 2018-05-30 2018-11-3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21542B (zh) * 2018-05-30 2021-09-28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042794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设备、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636383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离网交易方法、系统、一种脱机钱包及终端
CN111884824A (zh) * 2020-05-27 2020-11-03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交易链路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2951A (zh) * 2021-09-03 2021-12-07 刘高峰 同一用户的多个支付端支持离线支付额度的方法、服务端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0975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0975B (zh)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智能终端
US20210312445A1 (en) Token aggregation for multi-party transactions
CN106980965A (zh)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US104969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ocial cash withdraw
CN103903141B (zh) 一种o2o安全支付方法、系统和一种pos终端
CN104463575A (zh) 一种基于支付口令的nfc支付的通信方法
US20240029043A1 (en) Smart card nfc secure money transfer
CN106296175A (zh) 支付方法、商户终端、银行交易系统、客户终端及系统
CN104933565B (zh) 一种ic卡交易方法及系统
GB2514780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local transactions
CN103077454A (zh) 同步支付系统
CN107194695A (zh) 交易码生成及扫描终端、交易码生成及交易方法
CN101916476A (zh) 一种基于sd加密卡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移动数据传输方法
CN107122977A (zh)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支付系统
CN103714485A (zh) 一种实现大宗商品即期交易的电子商务系统和方法
CN101841417A (zh) 一种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子签名装置和应用该装置保证电子交易安全的方法
CN104392347A (zh) 一种账户申请方法、创建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942691A (zh) 一种利用声波实现电子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803174A (zh) 一种移动支付交易方法
CN109598494A (zh) 基于开放平台的交易请求执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292606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7657441A (zh) 自助交易方法、系统、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3268436A (zh) 移动支付中一种基于触摸屏的图形化密码验证方法与系统
US20160132873A1 (en) Secure data entry and display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920081B (zh)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