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5529A -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5529A
CN106965529A CN201710240725.1A CN201710240725A CN106965529A CN 106965529 A CN106965529 A CN 106965529A CN 201710240725 A CN201710240725 A CN 201710240725A CN 106965529 A CN106965529 A CN 106965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iscous
solidification
riveting
glu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07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蔚敏
施宏达
杨冠男
徐纪栓
刘西洋
高瑞娟
武世杰
吴迪
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407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5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5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5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1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roughening, deforming,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2038/0052Other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32B2038/0096Rive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包括:步骤1、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料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当固化度在0.18‑0.45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压边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步骤3、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压力发生变形,上、下层板料相互咬合,在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连接工艺。采用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能够缩短粘铆连接时间,减少粘铆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属于粘铆复合连接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轮船、飞机与航天飞船等运输设备的自身重量对其运输性能与成本等指标因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汽车、船舶、飞机、航天等行业需要新型的连接工艺技术,在保证整体刚度与耐撞等性能前提下,用轻质材料替代传统高强度钢等材料,减少自身总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粘铆复合连接技术是实现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粘铆复合连接技术是对已胶接的板材进行铆接。粘铆复合连接工艺通过胶层作为绝缘性材料将板材分开,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与连接固定的作用,铆接可以防止胶接突然失效,起到失效缓冲的作用。粘铆复合连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与静力强度比单一接铆接接头或胶接接头高。
粘铆复合连接工艺不仅仅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连接,还可以应用于非金属于金属连接,非金属与非金属连接。以钢*-铝材料为例,现如今粘铆复合连接的工艺路线是以下两种:1.钢铝板胶接表面预处理——钢铝板胶接——钢铝板粘接接头固化——钢铝板铆接;2.钢铝板胶接表面预处理——钢铝板胶接——钢铝板铆接——钢铝板粘铆接头固化。
在上述工艺路线中,钢铝胶接板胶接后的固化度比较低,固化速率与温度有关,在常温下,固化速率低,因此需要添加固化剂在适当的固化温度下进行多次固化,从而提升固化度。胶粘剂的固化温度是有一定的范围的,选择不同的固化温度所对应的固化时间不同。在粘铆复合连接的工艺路线中,铆接与胶接固化的工序是分离的,钢铝板的铆接都是在胶接固化结束,或者在胶接固化之前,上述工艺没有充分考虑胶接固化参数对铆接的影响,没有对铆接最优固化范围进行研究,没有在胶接固化连续时进行铆接。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在胶接固化进行时铆接的新型连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能够克服现有粘铆工艺中胶层固化与铆接工艺分离,在固化达到一定固化度时候进行铆接,铆接完成后进行剩余固化,充分考虑胶接固化参数对铆接工艺所带来的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料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当固化度在0.18~0.45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压边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压力发生变形,上、下层板料相互咬合,在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连接工艺。
优选的是,在步骤1中,胶层厚度为0.1mm,并在固化度为0.45时,停止固化。
优选的是,所述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在冲头压力及凹模的作用下,相互咬合成燕尾槽状,形成自锁结构。
优选的是,进行胶接的两块板材的材质包括:金属和金属板材、金属和非金属板材、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材。
优选的是,所述两块板材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优选的是,所述高分子胶粘剂为环氧树脂胶。
优选的是,所述铆接连接工艺进行时的温度与固化温度相同,为80~200℃。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1、采用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能够充分缩短整个粘铆复合连接的过程,节省能源,减少工序,还提高粘铆复合连接接头的静态强度和疲劳强度,最终提高接头的完整性、可靠性与耐久性。
2、避免对固化度比较低的胶层进行铆接,对固化度比较低的胶层进行铆接,防止板材的铆接位置出现没有胶层形成的问题,无法起到连接固定与绝缘防腐等作用。
3、避免对固化度非常高的胶层进行铆接,固化度非常高的胶层进行铆接,胶层连接板材,抵抗板材的变形,使铆接困难,固化度高的粘接剂具有一定的脆性,冲头的冲击会破坏胶层,无法起到板材连接的作用。
4、在固化温度下铆接,使粘接剂的自身的物理属性变化,防止出现断裂,更容易承接冲头的冲力,易于胶层参与铆接头的形成。
在胶层固化温度下进行铆接,完成胶接固化目的同时使板材在胶接固化温度下塑性变形能力与延展性提高,硬度降低,变形抗力降低,使板料在铆接条件下更加容易成型,从而提高粘铆复合接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粘铆连接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已经完成胶接的板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铆接预压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铆接成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铆接保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铆接退模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板材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在固化度过低时进行铆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包括:
实施例1
步骤1、在室温下,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在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材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控制固化温度在80~200℃,当固化度在0.18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在该步骤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可选用金属和金属板料,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料,作为一种优选,在本发明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胶层厚度为0.1mm,此厚度的胶层力学性能最佳,因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固化温度为120℃。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板料的裁剪尺寸为:板长为100mm,板宽为36mm,板厚为1mm,上、下层板料的搭接长度为35mm。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高分子胶粘剂选择环氧树脂胶粘剂。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对胶接板材进行定位,将要铆接的位置与凹模和冲头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随着冲头的向下运动,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与凹模的联合作用。冲头的端面及圆角、凹模内侧面、凹模端面的特殊形状,促使上、下板料与胶层形成燕尾状自锁的结构;保持固化温度,当冲头运行到下止点位置后,上、下板料将完全填充在冲头与凹模之中,此时将冲头继续保持在下止点位置不动,防止板料发生回弹现象;
进行铆接退模,在固化温度下,控制固化时间,当胶层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
对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的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和剥离试验,得到拉伸最大负载为4.33KN,剥离最大负载为0.71KN。
实施例2
步骤1、在室温下,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在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材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控制固化温度在80~200℃,当固化度在0.37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在该步骤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可选用金属和金属板料,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料,作为一种优选,在本发明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胶层厚度为0.1mm,此厚度的胶层力学性能最佳,因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固化温度为120℃。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板料的裁剪尺寸为:板长为100mm,板宽为36mm,板厚为1mm,上、下层板料的搭接长度为35mm。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高分子胶粘剂选择环氧树脂胶粘剂。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对胶接板材进行定位,将要铆接的位置与凹模和冲头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随着冲头的向下运动,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与凹模的联合作用。冲头的端面及圆角、凹模内侧面、凹模端面的特殊形状,促使上、下板料与胶层形成燕尾状自锁的结构;保持固化温度,当冲头运行到下止点位置后,上、下板料将完全填充在冲头与凹模之中,此时将冲头继续保持在下止点位置不动,防止板料发生回弹现象;
进行铆接退模,在固化温度下,控制固化时间,当胶层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
对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的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和剥离试验,得到拉伸最大负载为4.39KN,剥离最大负载为0.73KN。
实施例3
步骤1、在室温下,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在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材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控制固化温度为80~200℃,当固化度在0.45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在该步骤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可选用金属和金属板料,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料,作为一种优选,在本发明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胶层厚度为0.1mm,此厚度的胶层力学性能最佳,因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固化温度为120℃。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板料的裁剪尺寸为:板长为100mm,板宽为36mm,板厚为1mm,上、下层板料的搭接长度为35mm。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高分子胶粘剂选择环氧树脂胶粘剂。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对胶接板材进行定位,将要铆接的位置与凹模和冲头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随着冲头的向下运动,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与凹模的联合作用。冲头的端面及圆角、凹模内侧面、凹模端面的特殊形状,促使上、下板料与胶层形成燕尾状自锁的结构;保持固化温度,当冲头运行到下止点位置后,上、下板料将完全填充在冲头与凹模之中,此时将冲头继续保持在下止点位置不动,防止板料发生回弹现象;
进行铆接退模,在固化温度下,控制固化时间,当胶层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
对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的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和剥离试验,得到拉伸最大负载为4.51KN,剥离最大负载为0.75KN。
对比例1
步骤1、在室温下,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材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控制固化温度为80~200℃,当固化度在0.14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在该步骤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可选用金属和金属板料,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料,作为一种优选,在本发明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胶层厚度为0.1mm,此厚度的胶层力学性能最佳,因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固化温度为120℃。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板料的裁剪尺寸为:板长为100mm,板宽为36mm,板厚为1mm,上、下层板料的搭接长度为35mm。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高分子胶粘剂选择环氧树脂胶粘剂。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对胶接板材进行定位,将要铆接的位置与凹模和冲头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随着冲头的向下运动,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与凹模的联合作用。冲头的端面及圆角、凹模内侧面、凹模端面的特殊形状,促使上、下板料与胶层形成燕尾状自锁的结构;保持固化温度,当冲头运行到下止点位置后,上、下板料将完全填充在冲头与凹模之中,此时将冲头继续保持在下止点位置不动,防止板料发生回弹现象;
进行铆接退模,在固化温度下,控制固化时间,当胶层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
对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的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和剥离试验,得到拉伸最大负载为4.23KN,剥离最大负载为0.64KN。
对比例2
步骤1、在室温下,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材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控制固化温度为80~200℃,当固化度在0.89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在该步骤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可选用金属和金属板料,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料,作为一种优选,在本发明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胶层厚度为0.1mm,此厚度的胶层力学性能最佳,因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固化温度为120℃。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板料的裁剪尺寸为:板长为100mm,板宽为36mm,板厚为1mm,上、下层板料的搭接长度为35mm。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高分子胶粘剂选择环氧树脂胶粘剂。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对胶接板材进行定位,将要铆接的位置与凹模和冲头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随着冲头的向下运动,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与凹模的联合作用。冲头的端面及圆角、凹模内侧面、凹模端面的特殊形状,促使上、下板料与胶层形成燕尾状自锁的结构;保持固化温度,当冲头运行到下止点位置后,上、下板料将完全填充在冲头与凹模之中,此时将冲头继续保持在下止点位置不动,防止板料发生回弹现象;
进行铆接退模,在固化温度下,控制固化时间,当胶层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
对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的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和剥离试验,得到拉伸最大负载为4.21KN,剥离最大负载为0.61KN。
对比例3
步骤1、在室温下,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材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控制固化温度为80~200℃,当固化度在0.96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在该步骤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可选用金属和金属板料,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料,作为一种优选,在本发明中,上、下层板料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胶层厚度为0.1mm,此厚度的胶层力学性能最佳,因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固化温度为120℃。
作为一种优选,板料的裁剪尺寸为:板长为100mm,板宽为36mm,板厚为1mm,上、下层板料的搭接长度为35。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中高分子胶粘剂选择环氧树脂胶粘剂。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对胶接板材进行定位,将要铆接的位置与凹模和冲头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随着冲头的向下运动,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与凹模的联合作用。冲头的端面及圆角、凹模内侧面、凹模端面的特殊形状,促使上、下板料与胶层形成燕尾状自锁的结构;保持固化温度,当冲头运行到下止点位置后,上、下板料将完全填充在冲头与凹模之中,此时将冲头继续保持在下止点位置不动,防止板料发生回弹现象;
进行铆接退模,在固化温度下,控制固化时间,当胶层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
对完成粘铆复合连接工艺的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和剥离试验,得到拉伸最大负载为4.22KN,剥离最大负载为0.63KN。
表1
项目 固化度 拉伸最大负载P(KN) 剥离最大负载P(KN)
实施例1 0.18 4.33 0.71
实施例2 0.37 4.39 0.73
实施例3 0.45 4.51 0.75
对比例1 0.14 4.23 0.64
对比例2 0.89 4.21 0.61
对比例3 0.96 4.22 0.63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板料、胶粘剂、胶层厚度、铆接时的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固化度为0.45时,拉伸最大负载值和剥离最大负载值均大于在其他固化度时所进行的粘铆复合工艺;同时,当固化度在0.18-0.45范围内,拉伸最大负载值和剥离最大负载值大于在其他固化度情况。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上、下层板料进行除杂预处理,将高分子胶粘剂均匀的涂抹一块板料的一面进行胶接,胶层厚度为0.1~0.3mm,去除板料周围多余的胶粘剂,开始固化,当固化度在0.18~0.45时,停止进行固化,得到胶接板;
步骤2、将胶接板放在铆接平台上,压边圈向下运动将被铆接板料进行预压紧,准备进行铆接;
步骤3、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受到冲头压力发生变形,上、下层板料相互咬合,在固化度达到1时,胶层固化结束,完成粘铆连接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胶层厚度为0.1mm,并在固化度为0.45时,停止固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层板料和胶层在冲头压力及凹模的作用下,相互咬合成燕尾槽状,形成自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胶接的两块板材的材质包括:金属和金属板材、金属和非金属板材、非金属和非金属板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板材的材质分别为低碳钢钢板和铜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胶粘剂为环氧树脂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连接工艺进行时的温度与固化温度相同,为80~200℃。
CN201710240725.1A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Pending CN1069655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0725.1A CN106965529A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0725.1A CN106965529A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5529A true CN106965529A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3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0725.1A Pending CN106965529A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552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219A (zh) * 2017-12-20 2018-06-01 吉林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与铝合金板之间的粘铆方法
CN108424726A (zh) * 2018-04-04 2018-08-21 吉林大学 一种异种胶分区固化粘铆方法
CN108501390A (zh) * 2018-04-04 2018-09-07 吉林大学 胶层分区域固化的塑料热粘铆方法
CN108582945A (zh) * 2018-04-04 2018-09-28 吉林大学 一种温热分区固化胶铆复合连接方法
CN110116509A (zh) * 2018-02-05 2019-08-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胶铆连接具有一个或多个聚合物复合材料工件的工件堆叠
CN111619196A (zh) * 2020-05-08 2020-09-04 山东大学 一种激光冲击的薄板胶铆复合连接方法及其应用
CN111716732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吉林大学 一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激光冲击胶铆连接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1045Y (zh) * 2008-09-27 2009-06-24 芜湖华安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薄板铆接装置
DE102010034233A1 (de) * 2010-08-07 2011-03-31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Fügen von endlackierten Blechen
CN103237646A (zh) * 2010-12-02 2013-08-07 东丽株式会社 金属复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壳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1045Y (zh) * 2008-09-27 2009-06-24 芜湖华安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薄板铆接装置
DE102010034233A1 (de) * 2010-08-07 2011-03-31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Fügen von endlackierten Blechen
CN103237646A (zh) * 2010-12-02 2013-08-07 东丽株式会社 金属复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壳体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 BALAWENDERA: "Nume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of the clinch-bonded joint subjected to uniaxial tensio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刘福龙等: "粘接剂对自冲铆接头强度影响", 《热加工工艺》 *
徐建新等: "胶铆混合连接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弹性分析",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
谢鸣九 编著: "《复合材料连接技术》", 31 December 2016,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219A (zh) * 2017-12-20 2018-06-01 吉林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与铝合金板之间的粘铆方法
CN108099219B (zh) * 2017-12-20 2019-10-22 吉林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与铝合金板之间的粘铆方法
CN110116509A (zh) * 2018-02-05 2019-08-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胶铆连接具有一个或多个聚合物复合材料工件的工件堆叠
CN108424726A (zh) * 2018-04-04 2018-08-21 吉林大学 一种异种胶分区固化粘铆方法
CN108501390A (zh) * 2018-04-04 2018-09-07 吉林大学 胶层分区域固化的塑料热粘铆方法
CN108582945A (zh) * 2018-04-04 2018-09-28 吉林大学 一种温热分区固化胶铆复合连接方法
CN108582945B (zh) * 2018-04-04 2023-06-13 吉林大学 一种温热分区固化胶铆复合连接方法
CN111619196A (zh) * 2020-05-08 2020-09-04 山东大学 一种激光冲击的薄板胶铆复合连接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19196B (zh) * 2020-05-08 2021-07-27 山东大学 一种激光冲击的薄板胶铆复合连接方法及其应用
CN111716732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吉林大学 一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激光冲击胶铆连接装置及方法
CN111716732B (zh) * 2020-06-29 2021-11-26 吉林大学 一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激光冲击胶铆连接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5529A (zh) 一种预胶接固化粘铆工艺
CN103661918B (zh) 粘接的复合材料飞机机翼
EP2026962B1 (en) Laminate of metal sheets and polymer
CN101269553A (zh) 镁合金蜂窝板及其生产工艺
US20100167039A1 (en) Composite laminated structure reinforced by inserting pins, a method and a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apparatus
CN101979239A (zh) 一种兆瓦级风电叶片合模粘接方法
US7574835B2 (en) Composite-to-metal joint
CN101424372A (zh) 用于提高结构的热膨胀阻抗的结构性设备
EP261004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ces of composite material having varied thicknesses
JP6577608B2 (ja) 樹脂補強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1315092B (zh) 高强度不锈钢铆钉连接副及制造工艺
CN105518315A (zh) 接头及航空机结构
CA2547090A1 (en) Sandwich panel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sandwich panel
CN112959679B (zh) 一种cfrp构件无损铆接装置以及无损铆接方法
US20170363128A1 (en) Connection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nection Element
CN104724277B (zh) 轻型飞机复合材料薄蒙皮整体快速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24726B (zh) 一种异种胶分区固化粘铆方法
CN116572601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金属基复合层板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161317A (zh) 一种机身强度高的无人机
US20130270392A1 (en) Interface arrangement for aircraft lifting surface
EP3606730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wind turbine blade manufacture
EP3031712B1 (en) Horizontal tail pla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horizontal tail plane
CN109246930A (zh) 一种用于改善压合层偏的铆钉及pcb压合前铆合定位的方法
CN105563956B (zh) 溜槽用复合耐磨板及其制备方法
Mallick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dhesive Jo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