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1713A -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1713A
CN106961713A CN201610018535.0A CN201610018535A CN106961713A CN 106961713 A CN106961713 A CN 106961713A CN 201610018535 A CN201610018535 A CN 201610018535A CN 106961713 A CN106961713 A CN 106961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information
response sign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85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1713B (zh
Inventor
张淑娟
刘文豪
郁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0185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171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4389 priority patent/WO2017121109A1/zh
Priority to US16/069,584 priority patent/US1049219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961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1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包括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终端在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完成和一个或一个以上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同步,并获得接入的第一基站的部分系统消息。这样,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是不需要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的,大大降低了由于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所带来的系统功耗,节省了系统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指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现有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设计中,资源的使用率比较低,比如平均资源使用率在2%~20%之间。对于系统信号如同步信号,系统广播消息,公共参考信号来讲,不管当前是否有用户停留在小区或者有用户需要发送和接收数据,系统信号都是周期发送或者每个子帧都发送,这样,会造成轻负载(比如资源使用率为2%)和重负载(比如资源使用率为20%)基站的耗电量差别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系统信号的发送占有基站功耗的大部分,为此在LTE的演进中,需要进一步考虑优化上述系统信号的发送。
现有LTE系统中,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消息的发送是周期的,一个无线帧每隔5ms有同步信号的发送,每隔10ms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上周期发送第一系统广播消息如主信息块(MIB,MasterInformation Block),并周期发送其他系统广播消息如系统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信息;终端进行下行同步之后获取PBCH信息和SIB,进而得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然后进行上行接入请求前导(Preamble)信号的发送,即使小区下没有终端需要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系统还是会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消息,无疑造成了系统功耗和资源的损失。即使LTE现在小小区的开关(on/off)机制,也只是加大了同步发现信号(DRS,Discoverreference signal)周期,但是并不能按照需要进行DRS的发送,同样也会造成系统功耗和系统资源的损失。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业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可用的低频载波已经非常稀缺,由此基于还未充分利用的高频(30~300GHz)载波通信成为解决未来高速数据通信的重要通信手段之一。基于高频载波的通信,由于可用带宽很大,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高速数据通信。不过,高频通信也面临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相对低频信号,高频通信的信号在空间的衰落非常大,从而导致其在室外的通信质量降低,但是,由于波长的减小,可以使用更多的天线以基于波束进行通信,补偿在空间的衰落损耗。这样一来,高频通信中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的发送为了达到覆盖的目的,各个波束方向都需要发送,而按照现有周期性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消息的方式,无疑又加大了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带来的系统功耗和系统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能够大大降低由于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消息所带来的系统功耗,节省系统资源。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包括: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
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可选地,如果所述终端根据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未完成下行同步;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下行同步。
可选地,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根据来自所述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终端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时,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基站周期发送的下行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取得下行同步,并通过读取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得到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上行接入第一序列集合;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组信息;
上行接入信号第二序列组信息;
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信息;
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所述终端需要监听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可选地,所述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所述终端分时段在多组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或者多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之间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不同的所述第一序列;或者,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分成多个簇,相同组的不同簇对应的第一序列组相同,第二序列不同,一个簇中的不同波束对应的第一序列不同,此时一个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所有波束对应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为ZC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Gold序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或者第一序列组,或者第一序列组和第二序列组由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知。
可选地,所述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第一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其中,第一响应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具有特定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相关信息;
所述终端到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反馈一个时长T1;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其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至少包含:解调参考信号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还包括:下行指示命令DCI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还包括:第一响应信号的数据部分。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所述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和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图样关系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占有的时频资源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成功检测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后,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的图样关系得到所述下行指令占有的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下行指示命令预先约定的传输方式,解码下行指示命令;
所述终端根据解码得到的下行指示命令,得到所述数据部分占有的时频资源和传输方式,进而解码所述数据部分。
可选地,所述数据部分占有第二时频资源以内的资源,或者占有第二时频资源之外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来自不同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一一对应,此时,所述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或者,
来自不同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此时,所述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和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得到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
其中,一个传输单元的时域等于资源调度最小单元对应的时域长度,其频域对应整个系统带宽。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在更长时间中的索引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一基站的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下行同步。
可选地,所述索引信息分为两个等级:
第一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第二级索引信息是所述传输单元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的索引信息;
其中,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包含M1个传输单元,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中包含M2个第一时间单元,M1、M2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
相应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仅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和第二级索引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在相同时间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的所述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所述终端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只检测一个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在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列表,成功接收的各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指示信息;或者,在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
可选地,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最好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时频资源是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对应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时频资源是所述终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对应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一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全部时段;或者,
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一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部分时段,这里,部分时段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或者,
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可以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二可用时频资源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全部时段;或者,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部分时段,这里,部分时段可以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或者,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可选地,所述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从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所述终端根据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定时,获得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的起始时间相对对应下行传输单元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获得到达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获得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下行优选波束信息。
可选地,所述时间提前量TA信息为: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的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信息,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以及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信息,和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起始时间到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长T3,得到所述终端和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相对终端和第一基站对应的下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的所述时间提前量TA。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在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向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基于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得到;
所述终端在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并在第二响应信号中反馈给第一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所述优选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的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向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所述终端在第四时频资源的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
可选地,采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得到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
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通过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进行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一基站中的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
可选地,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上行接入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在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的部分信号之后,在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一个下行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对应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响应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得到: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集合;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组信息;
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信息;
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可选地,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一个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序列;
一个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和一个所述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由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相关信息;
所述终端到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反馈一个时长T1;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其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中的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监听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
所述第一基站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后,比较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是否和其小区识别信息相同,如果相同且该基站允许终端接入,所述第一基站作为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在优选下行波束上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得到。
可选地,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为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的下行优选波束相同,则:
所述第一基站选择给其中一个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接入配置信息中或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第三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基站在第三时频资源上监听第二响应信号,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第四响应信号;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可选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后,还包括: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之后,还包括: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和第四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本发明再提供了一种终端,至少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未完成下行同步时,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下行同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第一响应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具有特定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分时段在多组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或者多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之间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不同的所述第一序列;或者,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分成多个簇,相同组的不同簇对应的第一序列组相同,第二序列不同,一个簇中的不同波束对应的第一序列不同,此时一个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所有波束对应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图样关系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占有的时频资源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在更长时间中的索引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一基站的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下行同步。
可选地,所述索引信息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第二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的索引信息;
其中,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包含M1个传输单元,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中包含M2个第一时间单元,M1、M2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
相应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仅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和第二级索引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从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根据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定时,获得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的起始时间相对对应下行传输单元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获得到达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获得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下行优选波束信息;在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可选地,所述时间提前量TA信息为: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的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信息,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以及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信息,和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起始时间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长T3,得到所述终端和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相对终端和第一基站对应的下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的所述时间提前量TA。
可选地,在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在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在的终端和第四基站进行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基站,至少包括:第一响应模块,第二响应模块,其中,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确定出自身所在基站为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时,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在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的部分序列后,在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一个下行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对应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二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监听来自所述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比较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是否和其小区识别信息相同,如果相同且该基站允许终端接入,所述第二响应模块所在的基站作为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在优选下行波束上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得到。
可选地,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为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的下行优选波束相同;
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所述基站选择给其中一个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可选地,在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后,所述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后,所述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基于终端上行接入请求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从而使得终端在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完成和一个或一个以上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同步,并获得接入的第一基站的部分系统消息。这样,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是不需要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的,这样,大大降低了由于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消息所带来的系统功耗,节省了系统资源。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接入方案中,实现了上行最优发送信号的识别和下行最优发送波束的识别。特别地,将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分组,使得终端在一组不同发送波束上发送不同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而第一基站对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仅反馈一个第一响应信号,而且对上行优选波束的确认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上行波束的优选。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上行接入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上行接入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现上行接入的网络架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现上行接入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传输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传输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传输位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d)为本发明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传输位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高频基站侦听检索Preamble的时域范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高频基站侦听检索Preamble的时域范围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高频基站在低频基站通知的第一时频资源时域周围预留资源用于上行接入资源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终端在等待窗内每个高频子帧其实位置附近侦听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终端在等待窗内每个高频子帧其实位置附近侦听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响应信号的不同组成部分占有的下行时频资源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终端获取上行子帧定时和下行子帧定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终端获取上行子帧定时和下行自身定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终端将上行波束分组,且不同分组占有的发送时间不同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两个终端选择相同的Preamble序列集合,两个终端的最优上行波束不同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终端在不同分组发送的波束方向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终端在不同分组发送的波束方向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c)为本发明终端在不同分组发送的波束方向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现上行接入的网络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现上行接入的网络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上行接入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0: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
本步骤之前还包括:
终端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具体地,终端接收来自第二基站周期发送的下行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与第二基站取得下行同步,并通过读取第二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得到用于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
终端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其中,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一种或多种:
上行接入第一序列集合;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组信息;
上行接入信号第二序列组信息;
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信息;
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终端需要监听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
本步骤中的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包括:终端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具体包括:
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终端分时段在多组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或者多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之间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不同的所述第一序列;或者,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分成多个簇,相同组的不同簇对应的第一序列组相同,第二序列不同,一个簇中的不同波束对应的第一信号不同,此时一个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所有波束对应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第一序列,或者第一序列组,或者第一序列组和第二序列组由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知。
优选地,第一序列可以为ZC(Zadoff-Chu)序列,第二序列可以为Gold序列。
这里以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Preamble序列、第一序列为ZC序列、第二序列为PN序列为例:一个波束上发送的Preamble序列为ZC序列和PN随机序列的乘积序列,简称为PreamblePN序列,
即PreamblePNi,j,m(n)=Preamblei,m(n)*PNi,j(n);
或者,PreamblePNi,j,m(n)=Preamblei,m(n)*PNi,j(n);
其中,PreamblePNi,j,m表示第i个波束组内的第j个波束簇中的第m个波束上发送的序列信号。此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可以只通知Preamble序列组,PN序列组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通知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得到;或者,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也可以只通知Preamble序列组,PN序列组对于所有组都是相同的;或者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还可以同时通知Preamble序列组和PN序列组信息。
当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相同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只携带两个载频其中之一;
当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有一一对应关系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只携带两个载频其中之一;
当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时频资源,与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频资源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只通知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时频资源或只通知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时频资源。
步骤101: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本步骤中,终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读个第一基站之间可以完成下行同步。
本步骤具体包括:终端在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的携带有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第一响应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具有特定结构。
其中,第一响应信号至少还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相关信息;
终端到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
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或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反馈一个时长T1(时长T1是从时间1到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时长,而时间1是关于组内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的函数。具体函数是基站的实现问题,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第一基站接收其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
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Channel)相关结构参数。
其中,第一响应信号至少包含如下三部分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解调参考信号部分。进一步地,还包括下行指示命令(DCI)部分;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响应信号的数据部分。其中,由解调参考信号得到的信道值,可以用于下行指示命令和数据部分的解调。
其中,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图样关系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也就是说,终端知道在什么地方接收解调参考信号。
终端成功检测到解调参考信号之后,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和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的图样关系得到下行指令占有的时频资源;
终端根据下行指示命令预先约定的传输方式,解码下行指示命令;
终端根据解码得到的下行指示命令,得到数据部分占有的时频资源和传输方式,进而解码数据部分。
优选地,数据部分可以占有第二时频资源以内的资源,或者占有第二时频资源之外的时频资源。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所在的系统带宽范围的时频资源,与下行指令占有的时频资源或者解调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有固定图样关系。
其中,解调参考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之一:来自不同的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一一对应,此时,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或者,
来自不同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及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此时,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和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本步骤中,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得到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
终端还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在更长时间中的索引信息,完成与第一基站的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下行同步。其中,索引信息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如无线帧等中的的索引信息,第二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的索引信息如无线系统帧号信息等。其中,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包含M1个传输单元,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中包含M2个第一时间单元,M1、M2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而且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相应地,第一响应信号仅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或者,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和第二级索引信息。其中,
一个传输单元,其时域等于资源调度最小单元对应的时域长度,其频域对应所有系统带宽。
本步骤中,对于终端在相同时频资源的一组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情况,终端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只检测一个第一响应信号,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列表,成功接收的各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或者,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和该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
优选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是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最好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
第一时频资源属于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时频资源是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对应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属于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时频资源是终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对应的时频资源。
其中,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一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全部时段;
或者,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一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部分时段,这里,部分时段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或者,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可以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其中,第二可用时频资源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全部时段;或者,
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部分时段,这里,部分时段可以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或者,
第二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步骤102:终端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如果在步骤101中终端根据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未完成下行同步;那么,本步骤还包括:终端与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下行同步。
本步骤中,终端根据如下信息得到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位置:终端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的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信息(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那么,这里要对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以及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起始时间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长T3,得到终端和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相对终端和第一基站对应的下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的时间提前量TA。
在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之后,本步骤具体包括:
终端从成功接收到第一响应信号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终端根据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和进行上行接入并继续未完成的下行同步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定时,获得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的起始时间相对对应下行传输单元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获得到达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获得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下行优选波束信息。
本步骤还包括:终端在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基于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得到。终端在所述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并在第二响应信号中反馈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二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一种或者多种:
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优选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终端的识别信息;
终端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的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其中,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终端的识别信息;
终端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信息如无线帧系统帧号信息等。
或者,本步骤还包括:终端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终端在第四时频资源的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其中,可以采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通知第三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和/或通过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此时,
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终端的识别信息;
终端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PHICH相关结构参数。
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之后,本发明方法还包括:
终端接收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优选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之后,本发明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终端和第四基站进行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优选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这里,第四基站可以是如第一基站指示终端切换到的基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基于终端上行接入请求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从而使得终端在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完成和一个或一个以上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同步,并获得接入的第一基站的部分系统消息。这样,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是不需要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的,这样,大大降低了由于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所带来的系统功耗,节省了系统资源。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接入方案中,实现了上行最优发送信号的识别和下行最优发送波束的识别。特别地,将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分组,使得终端在一组不同发送波束上发送不同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而第一基站对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仅反馈一个第一响应信号,而且对上行优选波束的确认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上行波束的优选。
图2为本发明上行接入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第一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本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
本步骤具体包括:
第一基站在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的部分序列之后,在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一个下行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对应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携带有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之前,还包括:第一基站接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相关信息;
终端到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
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那么,这里要对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
第一基站接收其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
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PHICH相关结构参数。
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之前,本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基站接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其中,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得到:第一基站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第一基站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其中,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集合;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组信息;
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信息;
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当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相同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只携带两个载频其中之一;
当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有一一对应关系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只携带两个载频其中之一;
当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时频资源,与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时频资源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只携带其中之一。
其中,
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一个第一序列;
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一个第一序列和一个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
可选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可以由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步骤201:第一基站中的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
本步骤包括:第一基站监听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
第一基站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之后,比较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是否和其小区识别信息相同,如果相同且该基站允许终端接入,第一基站作为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在优选下行波束上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得到。
进一步地,基站是否允许终端接入可以是:如果第一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且所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所述小区识别信息为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且所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的下行优选波束相同,所述第一基站选择给其中一个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或者,通过比如基站负载是否过重等来确定是否允许终端接入,具体实现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是容易实现的,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之后,本发明方法还包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优选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之后,本发明方法还包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和第四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终端和第四基站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优选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这里,第四基站可以是如第一基站指示终端切换到的基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基于终端上行接入请求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从而使得终端在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完成和一个或一个以上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同步,并获得接入的第一基站的部分系统消息。这样,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是不需要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的,这样,大大降低了由于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所带来的系统功耗,节省了系统资源。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接入方案中,实现了上行最优发送信号的识别和下行最优发送波束的识别。特别地,将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分组,使得终端在一组不同发送波束上发送不同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而第一基站对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仅反馈一个第一响应信号,而且对上行优选波束的确认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上行波束的优选。
图3为本发明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至少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当终端根据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未完成下行同步时,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与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下行同步。
进一步地,本发明终端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其中,第一响应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具有特定结构。
其中,第一处理模块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具体包括:
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终端分时段在多组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或者多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之间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不同的第一序列;或者,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分成多个簇,相同组的不同簇对应的第一序列组相同,第二序列不同,一个簇中的不同波束对应的第一序列不同,此时一个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所有波束对应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图样关系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解调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频资源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在更长时间中的索引信息,完成与第一基站的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下行同步。其中,索引信息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第二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的索引信息;其中,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包含M1个传输单元,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中包含M2个第一时间单元,M1、M2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相应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仅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和第二级索引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从成功接收到第一响应信号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根据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和第一基站的下行定时,获得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的起始时间相对对应下行传输单元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获得到达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获得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下行优选波束信息;在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其中,时间提前量TA信息为:
终端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的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信息,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以及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信息,和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起始时间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长T3,得到所述终端和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相对终端和第一基站对应的下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的所述时间提前量TA。
成功接收到来自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优选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成功接收到来自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终端和第四基站进行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优选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图4为本发明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至少包括:第一响应模块,第二响应模块,其中,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初步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确定出自身所在基站为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时,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
当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与终端未完成初步下行同步时,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选择出的第一基站与终端完成下行同步。
本发明基站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具体地,
第一响应模块具体用于: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在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的部分序列之后,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一个下行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对应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第二响应模块具体用于:监听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之后,比较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是否和其小区识别信息相同,如果相同且该基站允许终端接入,第二响应模块所属基站自身作为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在优选下行波束上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得到。
进一步地,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为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的下行优选波束相同,则所述第一基站选择给其中一个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
其中,
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终端的识别信息;
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或者,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终端的识别信息;
终端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PHICH相关结构参数。
在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之后,
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终端和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优选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在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之后,
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和第四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终端和第四基站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优选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中,以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Preamble序列、第一序列为ZC序列、第二序列为PN序列为例进行描述,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基站为高频基站,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假设低频基站,如图5中的eNB覆盖范围下有一个或者多个高频基站,如图5所示的HSB1和HSB2。图6为本发明实现上行接入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按照本发明的上行接入方法,包括:
步骤600~步骤601:低频基站周期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高频基站即HSB1和HSB2,以及终端检测低频基站发送的下行同步信号,和低频基站取得下行同步,并通过读取低频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得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上行接入过程。
其中,上行接入配置至少包含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Preamble集合信息;第一载频信息;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Preamble到达高频基站的目标接收功率(Target Power-Preamble);从发送Preamble序列结束之后等待第一响应信号的等待窗长度;发送Preamble序列失败没有接收到第一响应信号后的对发送Preamble序列的功率提升步长。具体地,
对应于终端,上述接入配置信息对应于以下信息:上行接入信号Preamble集合;发送上行同步接入信号Preamble的第一载频信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发送同步接入信号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终端需要监听的所述一个或者多个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Preamble到达高频基站的目标接收功率TargetPower-Preamble;终端从发送Preamble序列结束之后等待第一响应信号的等待窗长度;终端发送Preamble序列失败没有接收到第一响应信号后的对发送Preamble序列的功率提升步长。
对应于高频基站,上述接入配置信息对应于以下信息:需要监听的上行接入信号Preamble集合;需要监听的所述上行同步接入信号Preamble所在的第一载频信息;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需要监听的所述上行同步接入信号Preamble所在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Preamble到达高频基站的目标接收功率TargetPower-Preamble;基站从接收Preamble序列到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延迟窗长。
在第一实施例中,低频覆盖下的所有高频基站和高频终端共享同一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也就是说,在进行上述接入过程之前,高频基站和低频基站不需要进行上行同步,终端和低频基站不需要进行上行同步。
步骤602:终端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任意资源位置或者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中的一个高频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如Preamble,称为Msg1,如图6所示。终端可以在Preamble集合中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作为上行接入信号Preamble,Preamble序列是ZC序列,终端在不同的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Preamble序列,不同波束对应的Preamble序列不同。
一个或者多个高频基站,如图5中的HSB1和HSB2,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Preamble集合中的所有Preamble,一个或者多个高频基站成功接收到终端发送的Preamble。如图5所示,此时,或者只有HSB1和HSB2其中之一成功检测到来自终端发送的一个Preamble;或者,HSB1和HSB2都成功检测到来自终端发送的相同的Preamble;或者,HSB1和HSB2都成功检测到来自终端发送的Preamble,只是HSB1和HSB2检测得到的Preamble序列不同;或者,HSB1成功检测到来自终端发送的多个来自不同发送波束的Preamble序列。
步骤603:HSB1和/或HSB2在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下行传输单元中的起始位置,对成功检测的每个Preame序列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如图6所示,称为Msg2。其中,同一高频基站发送对应不同Preamble的第一响应信号的时刻可能不同。
高频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可以包含如下信息:完成和高频基站下行同步的相关信息;高频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高频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Preamble相关信息;高频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Preamble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高频基站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Preamble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用于后续的第二响应信号的加扰和第三响应信号对应的下行指示命令的加扰的临时识别信息(Temp-CRNTI);高频基站的相关系统消息,比如:包括下行系统带宽、上行系统带宽;当上行系统带宽和下行系统带宽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时,只通知其中之一;给终端分配的上行时频资源和编码方式传输信息,用于传输第二响应信号。
此时,高频基站可能在多个下行发送波束方向上发送相同的第一响应信号,第一响应信号中用于解调数据部分的解调参考信号和小区识别信息及波束信息有映射关系。优选地,解调参考信号和小区识别信息及波束信息有一一对应关系,即终端通过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就可以识别此第一响应信号是属于HSB1或HSB2,而且可以识别出具体基站的具体波束。
此时,终端在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侦听终端发送的所有Preamble序列的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然后在高频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其中,如何从高频基站中选择出进行上行接入和并完成下行同步的高频基站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一种方式是终端选择终端到第一基站接收质量最高的Preamble序列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所述接收质量信息由第一基站通过第一响应信号反馈给终端。基于选择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其他相关信息并进行后面的上行接入相关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由所选择的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对应的高频基站作为选择出的高频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Preamble信息得到一个上行最优发送波束。另一种方式是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选择多个上行发送波束,在所选择的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并在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其中,终端选择出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响应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终端只选择一个第一响应信号时,所选择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的接收质量最高,此时,选择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高频基站作为选择出的高频基站;
当终端选择多个第一响应信号时,所选择出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基站小区识别号相同,选择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高频基站作为选择出的高频基站;优选地,所选择出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中包括接收质量最高的第一响应信号,且由所选择出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得到终端向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的多个起始位置之间的最大间隔满足预设阀值Tthresh
终端还可以基于第一响应信号在终端侧的接收质量选择高频基站时,选择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包含到达终端侧的接收质量最高的第一响应信号;
终端也可以基于第一响应信号在终端侧的接收质量和Preamble到高频基站的接收质量综合选择第一响应信号。
步骤604:终端基于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最优上行发送波束向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称为Msg3,如图6所示。
其中,第二响应信号可以包括如下信息:选择出的高频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到达终端的优选下行发送波束信息。终端的识别信息;如果是在多于一个的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第二响应信号,还携带识别上行发送波束的波束信息。
选择出的高频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如果该高频基站允许终端接入,那么,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准备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
步骤605: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称为Msg4,如图6所示。
其中,第三响应信号可以携带如下信息:终端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终端的识别信息;如果步骤604中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那么,在第三响应信号中还携带优选上行发送信息。
终端在步骤604的下行最优波束上检测来自选择出的高频基站的第三响应信号,如果终端成功检测到第三响应信号,而且第三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终端识别信息和终端相同,那么,终端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完成上行接入过程的相关信号发送和接收。终端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完成了下行同步,而且适用于高频通信,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上下行优选发送波束的训练。
在第一实施例中,Preamble序列是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任意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向高频站点发送Preamble序列。如图7(a)所示,如阴影部分所示,在第1子帧和第4子帧上各自有一个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图中只是示例,并不排斥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其他子帧的情况;而且,第一可用资源在所示子帧中占有的频域资源也只是示例,而且此时低频基站的子帧的中心载频是低频载频,高频基站处的子帧对应的载频是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分别对应高频基站的接收载频和发送载频,终端处的子帧的载频是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分别对应终端的发送载频和接收载频.此时,
高频基站和低频基站的定时偏差是由于两个基站的定时偏差或者高频基站基于低频基站的下行同步信号定时而产生的,低频基站和终端的定时偏差是由于终端通过低频基站的下行同步信号定时,低频基站的同步信号到终端的下行传输时延造成的。而且,由于高频基站的传输单元(即图中的子帧)长度很可能短于低频站点的子帧长度,如图7(b)和图7(c)所示,同样如阴影部分所示,此时,一个低频子帧中包括的高频子帧结构图样固定。优选地,一个低频子帧中包含整数个高频子帧。而且,在图7(a)~图7(c)中,低频基站也有第一可用上行接入传输资源,其对应低频上行接入资源,可见,此时低频和高频的上行接入资源通知可以采用同一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只是高频终端/高频基站和低频终端对此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的理解不同,而且有分别针对高频终端/基站和低频终端独有的行接入配置信息。这样,低频基站只需要在系统消息中广播一个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就可以,不用针对低频终端和高频终端/高频基站分别通知,节省了系统消息广播。此时,低频终端忽略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针对高频基站和高频终端的特有部分,比如小区识别信息集合,第二可用时频资源等。对于高频终端/高频基站,如果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通知了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低频子帧的位置,此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要针对高频基站和高频终端进一步通知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在一个低频子帧中的高频子帧索引,如图7(b)~图7(c)中一个低频子帧包含的整数个高频子帧中,只有阴影部分的高频子帧为第一可用时频资源;或者,此时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低频子帧所包含的所有高频子帧都是高频上行接入子帧,如图7(d)所示,同样如阴影部分所示,此时高频基站和终端约定上行接入信号在一个高频子帧的起始位置发送,系统消息中就不用针对高频基站的第一可用资源中通知在一个低频子帧中的高频子帧索引。当然,第一实施例也不排除低频基站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针对低频和高频分别通知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的情形。
终端在图7(a)所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任意位置发送Preamble序列,或者,在图7(b)~图7(d)所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Preamble序列。如果低频基站覆盖下的所有高频基站的子帧长度一样,则可以采用如图7(b)~图7(d)的方式,在一个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Preamble序列。如果如果低频基站覆盖下的所有高频基站的子帧不一样,而且同一高频基站的子帧长度也在实时变化,则可以采用如图7(a)所示的方式,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任意位置发送Preamble序列。而且,此时图7(a)~图7(d)所示的高频基站和终端下行是失步状态,即此时图7(a)~图7(d)中的高频基站和终端的定时有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两种情况,分别对应高频基站的下行定时在终端定时之前,高频基站的定时在终端定时之后。由此,如图8(a)和图8(b)所示,高频基站需要在其第一可用时频资源更宽的范围内检索Preamble序列,当然图中检索范围也只是示例,基于高频基站的实现,检索范围有所不同。或者,为了提高高频基站检测上行接入Preamble信号的准确性,高频基站在低频基站通知的第一时频资源周围预留一些资源用于上行接入Preamble信号的接收,不将此预留资源分配给其他业务,如图8(c)所示,其中雪花点阴影所示的R是高频基站在低频基站通知的第一时频资源时域周围预留作为其上行接入检测资源,雪花点阴影所示的R所示部分依赖于高频基站的实现,不同的高频基站有不同的实现,而且其预留的R图样可以通过系统消息或者其他消息通知给与高频基站有业务传输的终端,并且,该R资源不用于高频基站的下行传输资源和其他终端的上行资源。优选地,该R资源和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相同的频域带宽,时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周围。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的时域资源在第一实例中是终端发送Preamble之后的一个时间窗,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通知该时间窗的长度。由于高频基站是在高频子帧的起始位置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因此,终端只需要在如图9(a)~图9(b)所示的等待窗D2中的每个高频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前后附近作为第一响应信号的到达时间检索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同时也是同步信号,即做相关),即在每个高频子帧起始位置附近间隔如图9(a)~图9(b)所示的D1范围内的每个点作为第一响应信号的到达时间,检测第一响应信号。这样,终端就不用在等待窗D2中将其每个点作为第一响应信号的到达时间进行检测,降低了接收端的检测复杂度,如图9(a)~图9(b)所示,等待窗D2只是示例,而且此时需要终端预先知道高频子帧长度即低频子帧中高频子帧的分布图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在等待窗D2将其每个点作为第一响应消息的到达时间进行检测。在图9(a)中终端在发射完Preamble之后就是等待窗的起始位置,在图9(b)中,终端在发射完Preamble之后延迟发送到侦听的延迟时间D3时间长度,才是等待窗的开始。其中,等待窗D2、延迟时间D3由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知或者固定,D1可以由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知或者是终端的实现问题,不同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D1参数。其中,D1是终端在其高频子帧附近作为第一基站到达的真实高频子帧其实的窗口,因为此时终端和高频基站是下行失步的,终端处的高频子帧起始不是真的高频子帧起始,这个起始只是终端根据低频基站得到的大概定时。
在第一实施例的步骤603中,高频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高频子帧具有一定的结构,第一响应信号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部分、用于解调数据部分的解调参考信号部分,以及指示数据部分传输方式和占有的时频资源的下行指示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on)部分。其中,解调参考信号也是下行同步信号,用于与高频基站达到下行子帧同步。在一个第二时频资源上,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和下行指令信息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具有固定的图样关系,解调参考信号在每个第二时频资源上占有的时频资源固定。第一响应信号的三个部分占有的时频资源关系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中的第二可用资源集合可以得到图10中解调参考信号和DCI所在时频资源,即为第二时频资源,而且由于解调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占有的位置固定,终端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位置检测解调参考信号,终端只要成功接收解调参考信号,就可以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和DCI占有的时频资源的固定关系,得到DCI占有的时频资源,且DCI的传输方式固定如MCS固定即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固定。终端通过接收DCI得知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高频基站的系统带宽,从而可以按DCI中通知的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分配得到数据部分占有的时频资源、传输方式等,进而可以得到数据部分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成功接收DCI之前,终端是不知道高频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的,因此,DCI信道编码前的比特数不依赖于系统带宽。优选地,DCI中信道编码前的比特数固定,不随系统带宽而变。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约定第一响应信号在高频基站的一个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开始发送,所以终端基于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同时也是下行同步信号)得到和高频基站的下行子帧定时,但是此子帧定时包含第一基站到终端的下行传输时间。终端基于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基站从收到Preamble序列到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时间间隔T1和终端记录的对应Preamble序列的开始发送时间到对应Preamble序列的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3,得到TA信息,此时:如图11(a)所示。此TA信息一方面作为终端将基于解套参考信号得到的下行子帧定时提前TA时长,作为修订后的下行定时,从而保证终端侧的下行定时和基站侧的下行定时时间上绝对对齐,没有下行传输时间偏差。此TA信息另一方面也作为终端将修正后的下行子帧定时提前TA时长,作为上行子帧定时,用于上行信号发送。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系统帧号信息和传输单元在一个无线帧中的索引信息,达到和高频基站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进一步下行同步;。对于T1的通知可以基于两层:第一层通知T1占有X1个固定时长的传输单元,第二层通知T1剩余时长X2,即:TA=X1*TTTI+X2,其中,TTTI表示固定时长的传输单元的时长。终端根据图11(a)所示的下行子帧定时和TA信息,在下行定时提前TA的时间长度作为上行子帧定时。
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的下行子帧定时可以仅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即终端侧的下行子帧定时和基站侧的下行定时之间有传输时延延迟,终端侧的上行子帧定时相对终端侧的下行自身定时的时间提前量为TA=(T3-T1),如图11(b)所示。
在第一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可能位于一个物理基站,只是小区识别号不同;或者所在的中心载频不同,第一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也可能位于多个不同的物理基站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只在成功接收到上行接入请求时,发送完成下行同步相关的信息和部分系统消息,而不会周期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也不会周期发送部分系统消息。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按需发送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消息。其中,
完成下行同步相关的信息包含: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同步信号、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发送同步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的索引信息以及第三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索引信息;
部分系统消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对于下行同步,在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只通过第一响应信号就完成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的下行定时,即第一响应信号中同时携带第一响应信号在一个无线帧号的子帧索引信息和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信息。
对于下行同步,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只完成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的子帧定时;通过第三响应信号完成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的无线帧定时;此时,第一响应信号只携带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子帧号,第三响应信号携带所在的无线帧系统帧号。
对于下行同步,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只完成和选择出的高频基站的子帧定时,此时第一响应信号只携带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子帧号。第三响应信号不携带所在的无线帧系统帧号,无线帧系统帧号通过其他信息得到,比如:高频基站通过周期发送的其他系统消息得到。对于其他周期发送的系统消息,高频基站只在高频基站成功完成和至少一个终端的上行接入过程之后(即至少有一个终端驻留于本高频基站而且处于激活状态),在一个预定时间内周期发送其他系统消息;如果超过预定时间,而且高频基站在预定时间之内没有成功完成一个其他上行接入过程(即此时没有至少有一个终端驻留于本基站而且处于激活状态),高频基站停止周期发送其他系统消息。
第二实施例中,上行接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实现一致,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600~步骤601中通知Preamble序列集合;在步骤602中终端对应每个上行发送波束选择不同的Preamble序列发送;在步骤603中,高频基站对于每个成功接收的Preamble发送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而在第二本实施例中,
在步骤600~步骤601中,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不仅通知Preamble序列集合,而且通知对Preamble集合序列的分组方式;在步骤602中,每个终端只选择一组或者多组Preamble序列;终端将上行发送波束也分为多个组,不同组分时发送,一组上行发送波束在相同时频源上发送,组内不同发送波束对应不同的Preamble序列;在步骤603中,高频基站则针对每个Preamble组分别发送一个第一响应信号。
举例来看,在第二实施例的步骤600~步骤601中,通知将Preamble序列集合每4个分为一组,终端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第一组的上行发送波束,然后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另一个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第二组的上行方式波束,如图12所示,终端在三个相邻的高频子帧传输单元中发送不同组的上行发送波束,此时,不同时间发送的不同组的上行发送波束占有不同组的Preamble序列,即所有上行发送波束占有不同的Preamble序列。终端在等待窗中侦听所有发送的Preamble组的第一响应信号,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最优上行发送波束,在步骤604中,则在选择的最优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在第二实施例的步骤603中,高频基站对收到的同一组且接收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接收到一个Preamble序列组发送对应的一个第一响应信号,第一响应信号中至少携带如下信息:高频基站已接收到的本组Preamble序列中的Preamble序列,已接收到的每个Preamble序列的接收质量信息。而在步骤604中,终端基于接收质量信息选择多个最优上行发送波束,在所选择的多个最优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并且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上行发送波束的信息;在步骤605中,高频基站基于来自同一终端的上行发送波束,在第三响应信号中反馈优选上行发送波束发送信息。
在第二实施例的步骤605中,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仅基于在步骤603中通知的一个优选上行发送波束出现上行优选波束误判的问题,还包括:通知上行优选发送波束,如图13所示,终端1和终端2选择相同组的Preamble序列,如图13中的斜线阴影部分,终端1的最优发送波束是Preamble1对应的发送波束,终端2的最优发送波束是Preamble2对应的波束,且这两个终端发送的上行波束到达终端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此时,高频基站给终端1和终端2都反馈第一响应信号,且第一响应信号中Preamble1和Preamble2对应的接收质量相比,假设Preamble2的接收质量高。那么,在步骤604中,终端1和终端2如果仅选择一个最优发送波束,都会选择Preamble2对应的发送波束,那么,只有终端2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到达高频基站,只有终端2能够成功接入。第二实施例的步骤604中,每个终端选择多个最优上行波束发送,且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每个上行发送波束的波束信息,如图13所示,终端1和终端2都选择Preamble1和Preamble2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发送,且在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上行波束信息,高频基站接收第二响应信号,并在步骤605中的第三响应信号中通知终端的最优上行波束,此时终端1的最优上行发送波束就是图13中阴影部分所示的Preamble1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终端2的最优上行发送波束就是图13中阴影部分所示的Preamble2对应的上行发送波束,由此,在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也实现了上行最优发送波束的比较准确的选择。
在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选择一组Preamble序列,且将上行发送波束分为多组,每一组上行发送波束共享相同的Preamble序列组。首先,在第一组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Preamble,此时每个上行发送波束对应的Preamble序列不同;然后,开启等待窗,如果在等待窗内接入成功,接入过程结束;如果在等待窗内接入不成功,终端会在等待窗结束之后,在第二组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Preamble序列,再开启第二个等待窗;如果在第二个等待窗内接入成功,接入过程结束;如果在第二等待窗内仍接入不成功,终端在第二个等待窗结束之后在第三组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Preamble序列,然后再开启第三个等待窗,依次类推,如果所有上行发送波束组都没有接入成功,终端可以基于功率提升等方式开始新一轮的Preamble序列的发送过程。此时,终端可以如图14(a)所示,每组上行发送波束中,包含多个方向角度间隔比较大的细波束;或者,如图14(b)所示,每组上行发送波束仅包含一个粗波束;或者,如图14(c)所示,每组上行发送波束中,包含多个方向角度比较接近的细波束。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高频基站需要在第一可用资源的每个传输单元中检测Preamble集合序列中的每个Preamble,特别是对每个Preamble序列做相关,复杂度比较高。在第三实施例中,接入过程如图1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点在于:终端在发送Preamble序列之前,先发送一个固定信号,这个固定信号用于高频基站检测有终端接入请求;然后,终端紧接着发送Preamble序列。其中,固定信号和Preamble序列都在第一可用资源集合的一个传输单元中发送。优选地,固定信号为第一个Preamble序列;或者,固定为一个更长的序列。第三实施例的其他过程的具体实现或者和实施例一相同,或者和实施例二相同。
在第三实例中,高频基站在第一可用资源集合中首先只检测到固定信号,如果检测到固定信号,高频基站开始检测所有Preamble序列;如果高频基站在一个传输单元中没有检测到固定信号,那么,高频基站在本传输单元中上行接入接收过程结束,等待下一个第一可用资源占有的传输单元。
通过第三实施例发送固定信号的方式,减少了高频基站的复杂的检测过程。也就是说,高频基站不用在图9(a)~图9(b)所示的检测窗内的每个点检测Preamble集合中Preamble序列。
在第三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高频基站不漏检上行接入请求,可以通过如通过较高功率、或通过较长序列等方式来保证固定信号的成功发送。
在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信号可以是多个固定信号。其中,多个固定信号的个数小于Preamble集合中的Preamble序列个数。
在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随机接入过程还如图5所示,只是低频基站会周期更新上行接入配置资源中的Preamble集合中包含的Preamble序列的个数,比如根据当前负载情况,不断更新上行接入配置资源中的Preamble集合中包含的Preamble序列的个数,这样处理降低了高频基站的检测复杂度。
在第四实施例中,基站如果检测到Preamble序列,而且和终端建立上下行连接之后,基站开始计时,仅在在计时时间内,且仅在所述终端反馈的最优下行发送波束上周期发送下行同步信号或者信道质量测量信号,而计时时间过后,基站停止给所述终端周期发送下行同步信号或者信道质量测量信号。
在第五实施例中,高频基站只基于终端上行接入信号按需发送同步信号,不在其他时刻发送下行同步信号,此时高频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如PDCCH信道相关的解调参考信号可用于终端开机后初始上行接入之后的下行同步校准。当有寻呼消息或者系统消息需要修改且有终端处于链接态时,此时可以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系统消息相关的PDCCH,此时用于解调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要保证覆盖所有波束方向,或者这些解调参考信号只在有终端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下行波束上发送。
在第六实施例中,假设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不是高频基站,是低频基站如微基站,如图16所示,宏基站(即为第二基站)下覆盖多个微基站,此时,微基站不周期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广播消息,而是基于终端的上行请求发送下行同步信号和部分系统广播消息。
在第六实施例中,上行接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实现一致,不同点在于,在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的过程中不再有波束训练相关的信息,而且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的通知方式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在第六实施例的步骤600~步骤601中,一种方式是:宏基站只通知一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其覆盖下的所有微基站和终端。当微基站和宏基站的中心载频相同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可以与现有LTE的方式相同,即在MIB和SIB中通知上述部分信息,只是需要针对微基站通知终端需要监听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即微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
当微基站和宏基站中心载频不同时,需要针对微基站通知微基站的第一载频和第二载频,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一种方式可以是与中心载频无关的;另一种方式是与中心载频有关的,如果有关,要针对微基站的中心载频通知上述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
对应于终端,上述接入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上行接入信号Preamble集合;发送上行同步接入信号Preamble的第一载频信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发送同步接入信号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终端需要监听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Preamble到达微基站的目标接收功率(Target Power-Preamble);终端从发送Preamble序列结束之后等待第一响应信号的等待窗长度;终端发送Preamble序列失败没有接收到第一响应信号后的对发送Preamble序列的功率提升步长。
对应于微基站,上述接入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需要监听的上行接入信号Preamble集合;需要监听的上行同步接入信号Preamble所在的第一载频信息;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需要监听的上行同步接入信号Preamble所在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信息;Preamble到达高频基站的Target Power-Preamble;基站从接收Preamble序列到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延迟窗长。
在第六实施例的步骤602中,终端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一个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一个Preamble序列,该Preamble序列可以是在Preamble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其一。
如果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中心载频不同,终端选择给宏基站发送Preamble序列还是给微基站发送Preamble序列。可以先以较低功率给微基站发送Preamble序列,如果接入不成功再以较高功率给宏基站发送Preamble序列。此时可能是宏基站覆盖下的一个或者多个微基站检测到终端发送的Preamble序列。当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中心载频相同,且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与中心载频无关时,终端发送的Preamble序列可能宏基站也会检测到。
在第六实施例的步骤603中,微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携带如下信息:完成和微基站下行同步的相关信息;微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微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Preamble相关信息;微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Preamble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微基站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Preamble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用于后续的第二响应信号的加扰和第三响应信号对应的下行指示命令的加扰的临时识别信息(Temp-CRNTI);微基站的相关系统消息,比如:包括下行系统带宽、上行系统带宽;当上行系统带宽和下行系统带宽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时,只通知其中之一;给终端分配的上行时频资源和编码方式传输信息,用于传输第二响应信号。
当宏基站和微基站的系统参数:如下行系统带宽,上行系统带宽,PHICH结构相同时,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响应信号中不携带如下信息:第一基站(即微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Channel)相关结构参数。上述信息通过宏站周期发送的系统广播消息得到。当宏基站和微基站的系统参数不同时,需要在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如上系统广播信息。
来自不同的微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微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一一对应,此时,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微基站不分波束,全向发送一个第一响应信号。
在步骤603中,当宏基站和微基站的载频相同时,终端可以先检测宏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此时宏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现有LTE相同,即携带如下信息:
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Preamble序列的相关信息;
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的终端下上行子帧相对上行子帧的时间提前量TA;
此时终端也检测微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终端根据收到的不同基站包括微基站和宏基站,根据终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质量(即下行质量信息),终端接收到的微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微基站接收Preamble序列的接收质量信息(即上行质量信息),选择其中一个基站进行上行接入。
在步骤604中,当终端选择的基站为微基站时,终端向选择的微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第二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选择出的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终端的识别信息。
如果终端选择的是宏基站,则第二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终端的识别信息。
微基站接收第二响应信号,微基站识别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和其小区识别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微基站决定是否让终端接入,如果允许终端接入,微基站准备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如果微基站接收到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没有小区识别信息,微基站忽略此第二响应信号。
在第六实施例的步骤605中,允许接入的微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终端和选择出的微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终端的识别信息;
终端检测来自选择出的微基站的第三响应信号,如果终端成功检测到第三响应信号,而且第三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终端识别信息和终端相同,那么,终端和选择出的微基站完成上行接入过程的相关信号发送和接收。终端和选择出的微基站完成上行接入的同时完成了下行同步,并获取了部分必须的系统广播消息。
如果终端在步骤603中选择给宏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则终端在步骤605中检测宏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宏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携带如下信息:终端的识别信息。
在第六实施例中,包括宏基站覆盖下的多个微基站,宏基站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消息,微基站基于终端的请求发送下行同步或部分系统消息。本实施例中包括两种情况:
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中心载频相同,此时终端综合考虑第一响应信号的下行接收质量和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微基站的上行接收质量,选择一个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未完成的下行接入:此时终端可能选择接入微基站也可能选择接入宏基站。
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中心载频不同,此时终端选择给宏基站发还是给微基站发送Preamble。此时终端可以进一步根据宏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决定给宏基站发送Preamble还是给微基站发送Preamble。
通过第六实施例,使得终端更自适应地决定了在宏微小区的网络结构中接入更合适的基站。
在第七实施例中,其上行接入的过程和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部分系统消息不在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而是在第三响应信号中携带。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终端先在步骤600~步骤604中进行基站选择和上下行波束训练,在第三响应信号中携带部分系统广播消息,其中,部分系统广播消息包括如下信息: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第七实施例中,在第一响应信号中不携带如上信息,而是携带在第三响应信号中。
本实施例中,上行接入配置中需要通知第三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其中,第三时频资源中用于终端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基站在该资源上监听第二响应信号。第三时频资源中用于基站发送第三响应信号,终端在该资源上监听第三响应信号。
这样,由于在第一响应信号时一方面高频基站需要在所有下行波束上发送所述部分系统广播消息,节省了高频基站的发送功率。一方面,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之后,终端可能不选择该基站作为后续的接入基站。通过第七实施例,当高频基站和终端确定接入后,而且已完成波束训练过程,高频基站只在优选的下行波束上发送部分系统广播消息,而且终端也只在选择的高频基站的优选下行波束上侦听第三响应信号。从而有效节省了高频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功率和终端检测第一响应信号的复杂度。
在第八实施例中,终端开机之后利用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例,和高频基站达到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之后,终端基于高频基站发送的用于解调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上下行波束训练(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上下行波束训练),得到优选下行波束和优选上行波束;终端在进行下次和高频基站的上行接入时,只在优选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并在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第一响应信号。此时,可以将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划分为两个集合,集合一中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用于上行接入之前没有和基站完成波束训练的终端,集合二中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用于上行接入之前和基站完成波束训练的终端。
基站在所有上行接收波束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当基站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后,判断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所在的集合,当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属于集合一时,基站在所有下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当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属于集合二时,基站仅在当前有终端的下行波束上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其中,当前有终端的波束是终端在波束训练阶段(或其他阶段)反馈的优选下行波束后,基站开始计时,计时未超过,说明该下行波束上有终端。
在第九实施例中,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分为两个集合,当基站成功检测到集合一中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后,在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下行同步相关的信息和部分系统消息。当基站成功检测到集合二中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后,在第一响应信号中不携带下行同步相关的信息,在第一响应信号或者第三响应信号中不携带部分系统消息,此时终端和高频基站在本次上行接入之前已经达到下行同步并已经获取了部分系统消息,所述部分系统消息包括:所述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所述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7)

1.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
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终端根据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未完成下行同步;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下行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根据来自所述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时,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基站周期发送的下行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取得下行同步,并通过读取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得到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上行接入第一序列集合;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组信息;
上行接入信号第二序列组信息;
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信息;
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所述终端需要监听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所述终端分时段在多组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或者多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之间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不同的所述第一序列;或者,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分成多个簇,相同组的不同簇对应的第一序列组相同,第二序列不同,一个簇中的不同波束对应的第一序列不同,此时一个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所有波束对应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为ZC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Gold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或者第一序列组,或者第一序列组和第二序列组由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第一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其中,第一响应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具有特定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相关信息;
所述终端到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反馈一个时长T1;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其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至少包含:解调参考信号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还包括:下行指示命令DCI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还包括:第一响应信号的数据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2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所述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和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图样关系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占有的时频资源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成功检测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后,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的图样关系得到所述下行指令占有的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下行指示命令预先约定的传输方式,解码下行指示命令;
所述终端根据解码得到的下行指示命令,得到所述数据部分占有的时频资源和传输方式,进而解码所述数据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部分占有第二时频资源以内的资源,或者占有第二时频资源之外的时频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来自不同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一一对应,此时,所述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或者,
来自不同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及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此时,所述终端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得到小区识别信息和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得到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
其中,一个传输单元的时域等于资源调度最小单元对应的时域长度,其频域对应整个系统带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在更长时间中的索引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一基站的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下行同步。
21.根据权来要求2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信息分为两个等级:
第一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第二级索引信息是所述传输单元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的索引信息;
其中,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包含M1个传输单元,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中包含M2个第一时间单元,M1、M2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
相应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仅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和第二级索引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相同时间不同上行发送波束上发送的所述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所述终端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只检测一个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在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列表,成功接收的各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指示信息;或者,在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已成功接收的组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最好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6或1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时频资源是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对应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时频资源是所述终端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对应的时频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一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全部时段;或者,
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一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一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部分时段,这里,部分时段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或者,
所述第一可用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可以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用时频资源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全部时段;或者,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频域固定为和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中每个载频中心位置距离固定的频段,第二时频资源占有的时域为频段的部分时段,这里,部分时段可以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或者,
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2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包括:
所述终端从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所述终端根据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定时,获得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的起始时间相对对应下行传输单元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获得到达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获得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下行优选波束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提前量TA信息为: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的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信息,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以及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信息,和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起始时间到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长T3,得到所述终端和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相对终端和第一基站对应的下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的所述时间提前量TA。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在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向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基于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得到;
所述终端在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并在第二响应信号中反馈给第一基站。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所述优选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的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还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向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所述终端在第四时频资源的优选下行波束上监听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得到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
通过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通过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35.根据权利要求29或34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29或34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进行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39.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一基站中的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上行接入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在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的部分信号之后,在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一个下行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对应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响应信号。
41.根据权要求4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在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收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得到: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集合;
上行接入信号第一序列组信息;
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第一载频信息;
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第二载频或者第二载频集合信息;
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时域资源信息和/或频域资源信息。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满足如下特征之一:
一个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序列;
一个所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序列和一个所述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由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得到。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相关信息;
所述终端到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或者,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反馈一个时长T1;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其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接收质量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信息;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47.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中的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监听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
所述第一基站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后,比较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是否和其小区识别信息相同,如果相同且该基站允许终端接入,所述第一基站作为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在优选下行波束上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得到。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为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的下行优选波束相同,则:
所述第一基站选择给其中一个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接入配置信息中或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第三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基站在第三时频资源上监听第二响应信号,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第四响应信号;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51.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后,还包括: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52.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之后,还包括:
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向终端和第四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53.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5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接入配置信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请求上行接入;接收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基站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选择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返回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与返回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基站未完成下行同步时,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下行同步。
56.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广播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在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第一响应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具有特定结构。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的不同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分时段在多组上行波束上发送一组或者多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之间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不同的所述第一序列;或者,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组内波束分成多个簇,相同组的不同簇对应的第一序列组相同,第二序列不同,一个簇中的不同波束对应的第一序列不同,此时一个波束上发送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序列;其中,占有相同时频资源的所有波束对应的所有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为一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下行指示命令占有的时频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占有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图样关系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占有的时频资源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响应信号所在的传输单元在更长时间中的索引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一基站的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下行同步。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信息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第二级索引信息是传输单元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的索引信息;
其中,一个第一时间单元中包含M1个传输单元,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中包含M2个第一时间单元,M1、M2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是第一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
相应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仅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携带第一级索引信息和第二级索引信息。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从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基站中进行选择,得到进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
根据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得到和上行接入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定时,获得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的起始时间相对对应下行传输单元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获得到达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获得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到达终端的下行优选波束信息;在一个或者多个上行发送波束上,向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提前量TA信息为: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响应信号中的第一基站从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对应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到达时间到开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之间的时长T1信息,或者如果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每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都反馈对应的时长T1、以及第一响应信号中携带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信息,和终端发送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的起始时间到上行接入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长T3,得到所述终端和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上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相对终端和第一基站对应的下行传输单元起始位置的所述时间提前量TA。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在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66.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三响应信号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在的终端和第四基站进行上行接入过程时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6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响应模块,第二响应模块,其中,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接入请求,向终端反馈的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上行接入相关信息中包含进行下行同步的下行同步相关信息;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确定出自身所在基站为被选择出的第一基站时,与终端之间实现上行接入。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系统消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来自第二基站的高层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一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上监听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行接入请求信号集合;在成功检测到一个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中的部分序列后,在所述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指示的第二可用时频资源集合中一个下行传输单元的起始位置发送对应上行接入请求信号或者上行接入请求信号组的携带有所述上行接入相关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监听来自所述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成功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比较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是否和其小区识别信息相同,如果相同且该基站允许终端接入,所述第二响应模块所在的基站作为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在优选下行波束上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其中,优选下行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得到。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同时接收到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中携带的小区识别信息为第一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且多个终端的第二响应信号携带的下行优选波束相同;
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所述基站选择给其中一个终端发送第三响应信号。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了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74.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上行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响应信号至少携带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完成上行接入和下行同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关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终端到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优选上行发送波束信息;
所述第三响应信号所在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系统带宽;
所述第一基站给终端分配的上行系统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相关结构参数。
75.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后,所述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的下次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出的第一基站给终端发送第三响应后,所述第二响应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发送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作为所述终端和第四基站上行接入过程的上行接入配置信息。
77.根据权利要求75或7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接入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接入配置信息通过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系统消息发送。
CN201610018535.0A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Active CN106961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8535.0A CN106961713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PCT/CN2016/094389 WO2017121109A1 (zh) 2016-01-12 2016-08-10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和基站
US16/069,584 US10492198B2 (en) 2016-01-12 2016-08-10 Uplink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8535.0A CN106961713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1713A true CN106961713A (zh) 2017-07-18
CN106961713B CN106961713B (zh) 2021-07-09

Family

ID=5931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8535.0A Active CN106961713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2198B2 (zh)
CN (1) CN106961713B (zh)
WO (1) WO2017121109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1151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CN110545167A (zh) * 2018-06-21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84932A (zh) * 2018-07-31 2020-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971284A (zh) * 2019-11-15 2020-04-0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终端协作的高频段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1108783A (zh) * 2017-11-03 202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提前值的管理
WO2020156024A1 (zh) * 2019-01-29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425106A (zh) * 2018-07-16 2021-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带接入
CN112994763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波束赋形参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WO2021227055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requested ul beam refinement
WO2021244378A1 (zh) * 2020-06-05 2021-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67707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andom access
WO2022089642A1 (zh) * 2020-11-02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93647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初始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4055297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5453B1 (ko) 2016-04-07 2020-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순환 하향링크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083624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beam failure
US20180338254A1 (en) * 2017-05-22 2018-11-2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am tracking method in multi-cell group of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CN109219152A (zh) * 2017-06-29 2019-01-1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220256372A1 (en) * 2019-01-30 2022-08-1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ownlink transmiss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930A (zh) * 2007-10-12 2009-04-15 Nxp股份有限公司 在严重上行链路导频时隙干扰下接入基站的系统及方法
CN101895996A (zh) * 2009-05-18 2010-11-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2034410A1 (zh) * 2010-09-16 2012-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随机接入冲突规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582067A (zh) * 2012-07-18 2014-0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户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第一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4650B2 (ja) * 2002-10-03 2008-02-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この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が適用される基地局、移動局、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US8862137B2 (en) 2008-11-05 2014-10-14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 premier femtocell with user equipment
CN101815344A (zh) 2009-02-20 2010-08-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2892198B (zh) 2011-07-20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点和网络系统
US8964780B2 (en) * 2012-01-25 2015-02-2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ound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907154B (zh) 2012-06-06 2014-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82085B (zh) 2012-08-10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308887B (zh) 2013-03-15 2018-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JP6392332B2 (ja) 2013-06-04 2018-09-1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が端末の同期化のための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10830227B (zh) * 2013-07-04 2022-08-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多连接性的方法
US9711560B2 (en) * 2014-12-05 2017-07-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CMOS image sensor structure with IR/NIR integ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930A (zh) * 2007-10-12 2009-04-15 Nxp股份有限公司 在严重上行链路导频时隙干扰下接入基站的系统及方法
CN101895996A (zh) * 2009-05-18 2010-11-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2034410A1 (zh) * 2010-09-16 2012-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随机接入冲突规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582067A (zh) * 2012-07-18 2014-0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户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第一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等: "Text proposal to 36.888 on control and user plane protocol aspects with low rate MTC data services",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1,R1-125096》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1151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CN109451856A (zh) * 2017-08-30 2019-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US11304067B2 (en) 2017-08-30 2022-04-1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determining optimal beam,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1108783B (zh) * 2017-11-03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提前值的管理
CN111108783A (zh) * 2017-11-03 202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提前值的管理
CN110611917A (zh) * 2018-06-21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1871377B2 (en) 2018-06-21 2024-0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monitoring occasion for a beam
US11172465B2 (en) 2018-06-21 2021-1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monitoring occasion for a beam
CN110545167A (zh) * 2018-06-21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25106A (zh) * 2018-07-16 2021-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带接入
CN110784932A (zh) * 2018-07-31 2020-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784932B (zh) * 2018-07-31 2022-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156024A1 (zh) * 2019-01-29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971284A (zh) * 2019-11-15 2020-04-0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终端协作的高频段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2994763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波束赋形参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WO2021227055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requested ul beam refinement
WO2021244378A1 (zh) * 2020-06-05 2021-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67707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andom access
WO2022089642A1 (zh) * 2020-11-02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93647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初始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4055297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92198B2 (en) 2019-11-26
WO2017121109A1 (zh) 2017-07-20
US20190021076A1 (en) 2019-01-17
CN106961713B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1713A (zh)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US11838943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amble,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reamble and equipment thereof, random access metho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KR102429435B1 (ko) 랜덤 액세스 프로세스에서 시간-주파수 리소스를 결정하고 구성하는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US11064401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US112066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87600B (zh)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
RU2713410C1 (ru) Способ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отовой сети, включающий в себя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ую пакетную передачу
AU775253B2 (en) Link-level support of wireless data
EP280555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daptation of tdd configurations
US20170303289A1 (en) Uplink channel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17076352A1 (zh) 基于波束的系统广播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63332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上的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424A (zh) 参考信号、消息的传输方法、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940699A (zh)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6453182A (zh) 前导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521044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终端装置
CN105981452A (zh)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中发送帧的方法和设备
US946802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2932797A (zh) Srs与pucch的协调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90045426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access
CN107888237A (zh) 初始接入和随机接入的方法、基站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8886802A (zh) 用以请求用于缓冲器状态报告的资源的调度请求传输
CN106162904A (zh) 信息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KR20200053831A (ko) Nr v2x에서 동적으로 harq를 인에이블 또는 디스에이블하는 harq 피드백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21227036A1 (en) Energy detection threshol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