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9779A -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9779A
CN106939779A CN201710157734.4A CN201710157734A CN106939779A CN 106939779 A CN106939779 A CN 106939779A CN 201710157734 A CN201710157734 A CN 201710157734A CN 106939779 A CN106939779 A CN 106939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sequence
mass percent
information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77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9779B (zh
Inventor
张昆
姜振学
谢雪恋
刘天琳
阴丽诗
贾承造
宋岩
高之业
高凤琳
王幸蒙
黄璞
王朋飞
黄睿哲
李宜润
黄舟
黄一舟
薛子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7101577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9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9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9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9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9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1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btaining from underwater install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本发明可以根据地层中元素的沉积意义识别海相页岩的层序,从而,提高了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海相页岩气是现今取得商业化突破的页岩气类型。研究海相页岩的层序可以有助于分析海相页岩储层特征和海相页岩沉积期的大地构造背景,通过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预测有利层段,从而为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如何确定海相页岩的层序非常重要。
自美国石油地质学家Vail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层序地层学以来,经典层序地层理论在划分有利层段、指导油气勘探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典层序地层理论提出了基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层序界面识别方法。可以通过经典层序地层理论识别海相页岩的层序。
但是,由于海相页岩沉积于深水环境中,海平面升降的沉积响应相对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响应较弱,经典层序地层理论中提出的层序界面标志在海相页岩中并不明显。因此,采用经典层序地层理论识别海相页岩的层序时,识别的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包括:
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所述测井数据或者所述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如上所示的方法中,所述参考元素包括:U元素、Th元素、Ca元素、Fe元素、Ti元素以及Al元素;
所述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所述测井数据或者所述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值信息、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包括: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其中,WU表示U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h表示Th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其中,WCa表示C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e表示Fe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其中,WTi表示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Al表示Al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如上所示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所述第二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如上所示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
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以及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深度确定为所述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如上所示的方法中,所述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或者,
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所述测井数据或者所述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如上所示的装置中,所述参考元素包括:U元素、Th元素、Ca元素、Fe元素、Ti元素以及Al元素;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其中,WU表示U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h表示Th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其中,WCa表示C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e表示Fe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其中,WTi表示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Al表示Al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如上所示的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所述第二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如上所示的装置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以及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深度确定为所述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如上所示的装置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或者,
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实现了可以根据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确定二级层序的MFS,相较于经典地层理论,本发明可以根据地层中元素的沉积意义识别海相页岩的层序,从而,提高了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A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S101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2B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S103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海相页岩层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S404和S405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海相页岩层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计算设备,例如,计算机以及服务器等。
当需要对某一位置的海相页岩层序进行识别时,可以根据该位置的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图2A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S101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常规测井数据或者录井资料确定海相页岩的上覆地层或者下伏地层的岩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海相页岩的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指的是与海相页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的地层。当根据常规测井数据或者录井资料确定海相页岩的上覆地层或者下伏地层为碳酸盐岩或者粗粒碎屑岩时,说明此处为海相页岩的二级层序界面。如图2A所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录井资料或地震解译资料识别出是否存在区域不整合面。当有区域不整合面时,说明此处为海相页岩的二级层序的层序界面。
岩性的变化说明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海相页岩沉积于深水环境中,碳酸盐岩、粗粒碎屑岩沉积于浅水环境中。区域性的不整合面表示地层暴露于地表,无沉积作用,同样表明沉积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若海相页岩上覆或者下伏地层为碳酸盐岩、粗粒碎屑岩或者存在区域不整合面,则此处为二级层序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深度处均可能存在二级层序界面,因此,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可以确定出多个二级层序界面。这多个二级层序界面对应不同的深度。
S102: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两种实现方式确定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第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对页岩样品进行地层元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获得页岩样品中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第二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地层元素的测井数据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指的是含有该元素的物质的质量与页岩样品的总质量的比值。
可选的,参考元素可以包括:U元素、Th元素、Ca元素、Fe元素、Ti元素以及Al元素。
根据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其中,WU表示U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h表示Th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值越高,代表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越高;值越低,代表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越低。升高表示海侵,下降表示海退。
根据确定水体的盐度信息。其中,WCa表示C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e表示Fe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值越高,代表水体的盐度越大;越低,代表水体的盐度越低。升高表示海退,下降表示海侵。
根据确定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其中,WTi表示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Al表示Al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值越高,表示与海岸线的距离越近;越低,表示与海岸线的距离越远。升高表示海退,下降表示海侵。
则将值最大、值最小以及值最小的深度确定为第一深度。本发明中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指的是根据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水体的盐度与距离随深度变化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确定出随深度变化的曲线、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以及随深度变化的曲线。海相页岩由元素组成,岩石中的元素具有沉积意义,可以根据地层元素的变化划分海相页岩的层序。
S103: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其中,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为将多个二级层序界面对应的深度排序后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
具体地,一个层序由下至上依次是: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TST)和海退体系域(Regressive Systems Tract,RST)。TST与RST的分界线为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MFS)。TST的底界面和RST的顶界面是层序界面。在S101中确定出了二级层序界面之后,需要再确定出二级层序的MFS即能实现海相页岩的层序识别。
在S101中确定出了多个二级层序界面之后,可以对这些二级层序界面按照其对应的深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后,在相邻二级层序界面之间,将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与海岸线的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确定为该两个相邻的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MFS。举例来说,当确定出地下1000m处存在二级层序界面,地下2000m处存在二级层序界面,地下3000m处存在二级层序界面。则按照深度排序后,可以是(1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2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3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则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就指的是:1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与2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2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与3000m处的二级层序界面。在每两个相邻的二级层序界面之间均确定出其所夹的二级层序的MFS。至此,就可识别出了所有的二级层序界面以及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完成海相页岩层序识别。
在确定第一深度时,可以是结合随深度变化的曲线、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以及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确定第一深度。举例来说,在地下1500m处,值最大,在地下1480m处,最小,在地下1520m处,最小,则可以将1500m、1480m以及1520m中的中间值作为第一深度,也可以将其平均值作为第一深度。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图2B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S103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其示出了如何确定MFS的过程。
以下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上述过程。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海相页岩层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假设确定出了3个二级层序界面31、32以及33。在每两个相邻的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之间,确定值最大、最小值以及最小值的深度,该深度即为该二级层序的MFS。图3中有2个二级层序34以及35,分别可以确定出该两个二级层序的MFS。
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通过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实现了可以根据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确定二级层序的MFS,相较于经典地层理论,本发明可以根据地层中元素的沉积意义识别海相页岩的层序,从而,提高了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海相页岩层序识别的其他步骤作一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S402: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S403: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其中,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为将多个二级层序界面对应的深度排序后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
S401-S403与S101-S103的实现过程和技术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404:在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的识别方法,在识别出二级层序界面以及二级层序的MFS之后,还可以继续识别三级层序界面以及三级层序的MFS。
每一个二级层序中可以包括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则在一个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具体的确定过程可以是将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以及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深度确定为多个三级层序界面。随深度变化的曲线、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以及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中,该三个曲线均是非线性变化的,即,该三个曲线中均会出现峰值不同的多个波峰以及波谷。因此,在设定了第四预设阈值、第五预设阈值与第六预设阈值后,可以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S405: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MFS。
其中,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为将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对应的深度排序后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
与S103相类似地,确定出了多个三级层序界面之后,可以对这些三级层序界面按照其对应的深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后,在相邻三级层序界面之间,将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水体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与海岸线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确定为该两个相邻的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MFS。即,确定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其中,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为将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对应的深度排序后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S404和S405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如何确定三级层序界面以及三级层序。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海相页岩层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每两个相邻的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也是由TST和RST组成。RST与TST的分界面为该三级层序的MF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通过在确定出二级层序界面以及二级层序的MFS之后,在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MFS,实现了可以同时确定二级层序界面、二级层序的MFS、三级层序界面以及三级层序的MFS,进一步提高了海相页岩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71,用于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获取模块72,用于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具体地,参考元素包括:U元素、Th元素、Ca元素、Fe元素、Ti元素以及Al元素。
获取模块72具体用于:
根据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其中,WU表示U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h表示Th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根据确定水体的盐度信息,其中,WCa表示C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e表示Fe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根据确定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其中,WTi表示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Al表示Al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获取模块72在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时具体用于:根据测井数据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或者,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第二确定模块73,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实现了可以根据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水体的盐度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再根据这些信息确定二级层序的MFS,相较于经典地层理论,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以根据地层中元素的沉积意义识别海相页岩的层序,从而,提高了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81,用于在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第三确定模块81具体用于:
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以及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深度确定为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第四确定模块82,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第四确定模块82具体用于确定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通过设置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MFS,实现了可以同时确定二级层序界面、二级层序的MFS、三级层序界面以及三级层序的MFS,进一步提高了海相页岩层序识别的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所述测井数据或者所述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元素包括:U元素、Th元素、Ca元素、Fe元素、Ti元素以及Al元素;
所述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所述测井数据或者所述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包括: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其中,WU表示U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h表示Th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其中,WCa表示C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e表示Fe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其中,WTi表示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Al表示Al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所述第二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
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以及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深度确定为所述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或者,
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6.一种海相页岩层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测井数据或者录井数据确定多个二级层序界面;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并根据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所述测井数据或者所述录井数据对应的位置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最强、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最低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最远的第一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二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元素包括:U元素、Th元素、Ca元素、Fe元素、Ti元素以及Al元素;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其中,WU表示U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h表示Th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其中,WCa表示C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e表示Fe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确定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其中,WTi表示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Al表示Al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二级层序中,确定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之间,确定所述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信息中氧化还原条件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水体的盐度信息中水体的盐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位置与海岸线的距离信息中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深度,并将所述第二深度确定为所述相邻的两个三级层序界面所夹的三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小于第四预设阈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以及大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深度确定为所述多个三级层序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或者,
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各参考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CN201710157734.4A 2017-03-16 2017-03-16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939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7734.4A CN106939779B (zh) 2017-03-16 2017-03-16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7734.4A CN106939779B (zh) 2017-03-16 2017-03-16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9779A true CN106939779A (zh) 2017-07-11
CN106939779B CN106939779B (zh) 2019-05-24

Family

ID=5946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7734.4A Active CN106939779B (zh) 2017-03-16 2017-03-16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97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7650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近海盆地海湖环境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047831A (zh) * 2021-05-12 2021-06-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层序划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6468B2 (en) * 2004-09-16 2007-02-13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rging substrate to a potential
CN102767372A (zh) * 2012-07-19 2012-11-0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保护层选择方法
WO2016159947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anufacturing memristors
CN106291698A (zh) * 2016-08-03 2017-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相沉积相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680893A (zh) * 2017-01-04 2017-05-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地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6468B2 (en) * 2004-09-16 2007-02-13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rging substrate to a potential
CN102767372A (zh) * 2012-07-19 2012-11-0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保护层选择方法
WO2016159947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anufacturing memristors
CN106291698A (zh) * 2016-08-03 2017-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相沉积相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680893A (zh) * 2017-01-04 2017-05-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地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伟明: "海相碳酸盐岩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_省略_川东南L1井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为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魏琳: "页岩层序划分的界面沉积标志及地球化学指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7650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近海盆地海湖环境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647650B (zh) * 2019-09-29 2022-04-05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近海盆地海湖环境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047831A (zh) * 2021-05-12 2021-06-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层序划分方法
CN113047831B (zh) * 2021-05-12 2022-07-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层序划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9779B (zh) 2019-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ekke et al. The use of microresistivity image logs for facies interpretations: an example in point-bar deposits of the McMurray Formation, Alberta, Canada
Kerans et al. Integr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ate ramp reservoirs using Permian San Andres Formation outcrop analogs
Grant et al. Outcrop analog for cyclic-shelf reservoirs, San Andres Formation of Permian Basin: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geostatistics, and fluid-flow modeling
Doyl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lithofacies, bounding surface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a fluvial sandstone—Gypsy Sandstone of northern Oklahoma
Peters et al. Surface-piercing salt domes of interior North Om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Ara carbonate ‘stringer’hydrocarbon play
Baniak et al. Sedimentological and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Cretaceous upper McMurray deposits in the southern Athabasca oil sands, Alberta, Canada
CN103993871B (zh) 针对薄互层地层的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Santra et al. Evolution of gas hydrate–bearing deep-water channel-levee system in abyssal Gulf of Mexico: Levee growth and deformation
Tänavsuu-Milkeviciene et al. Depositional cycles and sequences in an organic-rich lake basin: Eocene Green River Formation, Lake Uinta, Colorado and Utah, USA
Barton et al. Turbidite channel architecture: Recognizing and quantif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annel-base drapes using core and dipmeter data
Schramm Jr Paleogeologic and quantitative lithofacies analysis, Simpson Group, Oklahoma
Infante-Paez et al. Seismic analysis of paleotopography and stratigraphic controls on total organic carbon: Rich sweet spot distribution in the Woodford Shale, Oklahoma, USA
Casnedi Hydrocarbon-bearing submarine fan system of Cellino Formation, central Italy
Sweet et al. Modeling heterogeneity in a low-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using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Hyde Field, southern North Sea
Lin et al.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implications for cretaceous glacioeustasy of the Late Cretaceous Gallup System, New Mexico, USA
Mannie et al. Shallow-marine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extensional diapir-collapse minibasins: An integrated subsurface case study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of the Cod terrace, Norwegian North Sea
Lipinski et al. Reservoir analog model for oolite-microbialite sequences, Miocene terminal carbonate complex, Spain
Allen et al. Geologically constrained electro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fluvial deposits: An example from the Cretaceous Mesaverde Group, Uinta and Piceance Basins
CN107505663A (zh)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图版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Putnam et al. Estuarine deposits of the upper Qishn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Masila region, Yemen
CN106939779A (zh) 海相页岩层序识别方法及装置
Sultanov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ithofacies Features of a Deposit on the Efficiency of Reserves Recovery
Wethington et al.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of the Mississippian limestone through integrated electrofacies classification, Hardtner field area, Kansas and Oklahoma
Hill et al. Geology of the Forties field, UK continental shelf, North Sea
Tye et al. Lithostratigraphy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lcox Group (Paleocene–Eocene) in central Louisia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