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7238B -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7238B
CN106937238B CN201511025054.4A CN201511025054A CN106937238B CN 106937238 B CN106937238 B CN 106937238B CN 201511025054 A CN201511025054 A CN 201511025054A CN 106937238 B CN106937238 B CN 106937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channel
radio bearer
srb1
message
n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50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7238A (zh
Inventor
肖芳英
刘仁茂
常宁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10250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7238B/zh
Priority to US16/067,060 priority patent/US1076493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6/113689 priority patent/WO2017114498A1/zh
Priority to EP16881287.3A priority patent/EP3399778B1/en
Publication of CN106937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7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7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7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非访问层NAS消息传输的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以及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向用户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其中,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NAS消息,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 UM。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Description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利用非访问层消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世界将走向一个完全互联互通的网络社会,即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信息和共享数据。预计到2020年,互联设备的数量将达到500亿部,其中仅有100亿部左右可能是手机和平板电脑,其它的则不是与人对话的机器,而是彼此对话的机器。因此,如何设计系统以更好地支持万物互联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项目(LTE)的标准中,将机器对机器的通信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MTC是一种不需要人为参与的数据通信服务。大规模的MTC用户设备部署,可以用于安全、跟踪、付账、测量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具体涉及的应用包括视频监控、供货链跟踪、智能电表,远程监控等。MTC要求较低的功率消耗,支持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移动性。目前的LTE系统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通信服务。而实现MTC服务的规模竞争优势及应用前景的关键在于LTE网络支持低成本的MTC设备。
另外,一些MTC设备需要安装在居民楼地下室或者由绝缘箔片、金属护窗或者传统建筑物的厚墙保护的位置,相比较LTE网络中常规设备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空中接口将明显遭受更严重的穿透损失。3GPP决定研究附加20dB覆盖增强的MTC设备的方案设计与性能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糟糕网络覆盖区域的MTC设备具有以下特点:非常低的数据传输速率、非常宽松的延时要求以及有限的移动性。针对以上MTC特点,LTE网络可以进一步优化一些信令和/或信道用以更好地支持MTC业务。
为此,在2014年6月举行的3GPP RAN#64次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面向Rel-13的低复杂性和覆盖增强的MTC的工作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40990New Work Item onEven Lower Complexity and Enhanced Coverage LTE UE for MTC,Ericsson,NSN)。在该工作项目的描述中,LTE Rel-13系统需要支持上下行1.4MHz射频带宽的MTC用户设备工作在任意的系统带宽(例如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等等)下。该工作项目标准化将于2015年底结束。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万物互联,在2015年9月举行的3GPPRAN#69此次全会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51621New Work Item:NarrowBand IOT(NB-IOT)),其可被称之为窄带物联网(NB-IOT)。在该项目的描述中,NB-IOT需要支持上下行180KHz的射频带宽,并且要支持3种操作模式(mode of operation):独立操作模式(stand-alone)、保护带操作模式(guard-band)和带内操作模式(in-band)。独立操作模式是在现有的GSM频段上实现NB-IOT。保护带操作模式是在一个LTE载波的保护频段上实现NB-IOT。带内操作模式是在现有的LTE频段上实现NB-IOT。不同的承载模式可能采用不同的物理参数和处理机制。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LTE用户设备(UE)通过服务请求过程实现数据传输。所述服务请求过程中,基站(eNB)首先从核心网(CN)获取UE上下文信息并在本地保存,然后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以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RB),数据通过数据无线承载传输。在NB-IoT系统,处于RRC空闲(RRC IDLE)状态的UE在一次RRC连接中只需要传输少量的数据(小数据)。如果采用现有的LTE数据传输过程来进行小数据的传输,将降低无线资源利用率。为了降低信令开销,SA2工作组达成以下两种适用于小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1)基于非访问层(NAS)消息的控制面数据传输方式(简称CP方案);在此方案中,数据封装在NAS消息分组数据单元中(NAS PDU),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传输给接收端。(2)基于eNB存储访问层上下文信息的用户面数据传输方式(简称UP方案);在此方案中,在eNB中建立访问层上下文信息并建立数据承载,数据通过数据无线承载传输发送给接收端。同时,SA2还达成,CP方案是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方案,UP方案是可选实现方案。
对于诸如NB-IOT、eMTC、MMTC之类的窄带系统,不同业务类型通常要求不同可靠性的数据传输。CP方案中,数据封装在NAS消息中并在SRB上传输。在现有的LTE系统中,SRB是基于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adio Link Control Acknowledged Mode,RLC AM)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对于要求低可靠性的业务类型,采用基于RLC AM的CP解决方案导致信令开销大,资源利用率低。因此,CP解决方案需要为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服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非访问层NAS消息传输的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以及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向用户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 UM。
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和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包括针对第三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SRB用于传输第二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三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或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LC AM。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所述第二NAS消息包括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第一SRB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第二SRB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逻辑信道。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包括对第一NAS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非访问层NAS消息传输的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以及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从基站接收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 UM。
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和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包括针对第三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SRB用于传输第二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三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或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LC AM。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所述第二NAS消息包括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第一SRB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第二SRB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逻辑信道。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包括对第一NAS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配置单元,被配置为产生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非访问层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和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包括针对第三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SRB用于传输第二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三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或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LC AM。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所述第二NAS消息包括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第一SRB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第二SRB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逻辑信道。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包括对第一NAS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以及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从基站接收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非访问层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 UM。
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和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包括针对第三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SRB用于传输第二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三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或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LC AM。优选地,所述第一NAS消息包括NAS数据消息,所述第二NAS消息包括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第一SRB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第二SRB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逻辑信道。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包括对第一NAS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的指示。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配置信令无线承载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下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
下文以LTE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后续的演进版本作为示例应用环境,以支持NB-IOT的基站和用户设备为例,具体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而是可适用于更多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今后的5G蜂窝通信系统,而且可以适用于其他基站和用户设备,例如支持eMTC、MMTC等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在具体描述之前,先对本发明中提到的若干术语做如下说明。除非另有指出,本发明中涉及的术语都具有下文的含义。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
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用于传输与随机接入相关的控制信息。
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来自或去往用户设备的控制消息。
NAS(Non Access Stratum)消息:非访问层消息,用于用户设备与核心网实体间的数据或信令交换,所述数据或信令封装在NAS分组数据单元(NAS PDU)。所述数据是用户数据,所述信令是用户设备与核心网实体间的交互的非用户数据。所述数据或信令对基站是透明的,即基站不需要理解NAS PDU具体内容,而是直接将来自发送端(核心网实体或用户设备)的NAS PDU(数据或信令)转发给接收端(用户设备或核心网实体)。
NAS信令消息:非访问层信令消息,是用于实现用户设备与核心网实体(例如MME)间信令交换的消息,即NAS PDU中携带的是信令。
NAS数据消息:非访问层数据消息,是用于实现用户设备与核心网实体间(例如S-GW)数据交换的消息,即NAS PDU中携带的是数据。
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仅用于传输RRC消息和NAS消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配置信令无线承载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S100,基站20接收来自用户设备30的建立RRC连接的请求消息。在S110,基站20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例如SRB0)上向用户设备30发送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其中,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可以基于CCCH。
此外,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可以包含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的配置信息。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NAS消息,以及还可以传输RRC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LC模式。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模式包括RLC应答模式RLC AM和RLC非应答模式RLC UM或其他RLC模式。例如,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
优选地,该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例如SRB1)可以基于DCCH。NAS消息可以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中传输。例如,NAS消息可以是NAS数据消息。备选地,NAS消息可以是NAS信令消息。备选地,NAS消息可以是NAS信令消息和NAS数据消息。
备选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包含第三信令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三信令无线承载(例如SRB1bis)可以基于DCCH。在此情况下,NAS数据消息可以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中传输,而NAS信令消息可以在第三信令无线承载中传输,以及第三信令无线承载还可以传输RRC消息。在此情况下,RRC消息不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传输。
备选地,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和第三信令无线承载可以共享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此实施例中,RRC消息、NAS信令消息和NAS数据消息采用相同的信令无线承载进行传输。
具体地,RRC消息、NAS信令消息和NAS数据消息可以采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进行传输,例如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可以是SRB1。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相关参数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基站eNB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给用户设备UE。
优选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CCCH逻辑信道传输RRC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例如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可以是SRB0。第二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DCCH逻辑信道传输RRC信息、NAS信令消息和NAS数据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信令无线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RLC配置参数,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等。
基站eNB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可靠性要求(或服务质量QoS要求)为第二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相应的无线链路控制(RLC)模式,该RLC模式包括但不限于RLC AM或RLC UM或其他RLC模式。可选的,基站可以在配置消息中指示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使用默认配置,所述默认配置是已在RRC规范中配置好的参数值。
另外,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部分参数可以使用默认配置,而其他参数由基站配置。例如,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标识和RLC模式使用默认配置,其他相关参数由基站配置。可选的,所述RLC模式的默认配置是RLC UM或其他RLC模式。
实施例2
在此实施例中,RRC消息、NAS信令消息和NAS数据消息采用不同的信令无线承载进行传输。
具体地,NAS数据消息可以采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进行传输,而RRC消息、NAS信令消息可以采用第三信令无线承载进行传输。例如,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可以是SRB1bis,第三信令无线承载可以是SRB1。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和/或第三信令无线承载相关参数可以全部或部分由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给用户设备UE。
优选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CCCH逻辑信道传输RRC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例如,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可以是SRB0。第二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DCCH逻辑信道传输NAS数据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第三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DCCH逻辑信道传输RRC信息、NAS信令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
基站eNB可以根据待传输信令(含RRC消息和NAS信令)和数据的可靠性要求(或服务质量QoS要求)为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和第三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相应的RLC模式,该RLC模式包括但不限于RLC AM或RLC UM或其他RLC模式。
另外,基站可以为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和第三信令无线承载配置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是预定义的。
可选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是预定义的。
可选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采用默认的RLC模式。例如,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默认配置是RLC AM模式或RLC UM模式。
可选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采用默认的RLC模式。例如,第三信令无线承载的默认配置是RLC UM模式或RLC AM模式。
可选的,基站可以在配置消息中指示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使用默认配置,所述默认配置是预定义的。可选的,基站可以在配置消息中指示第三信令无线承载使用默认配置,所述默认配置是预定义的。
可选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部分参数可以使用默认配置,而其他参数由基站配置。例如,第二信令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采用默认配置(例如为3)。
可选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的部分参数可以使用默认配置,而其他参数由基站配置。例如,第三信令无线承载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采用默认配置(例如为1)。
可选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和第三信令无线承载可以共享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
实施例3
在此实施例中,核心网实体在下行NAS传输消息中携带指示标识以表明NAS-PDU中封装的是信令还是数据。
具体地,如果基站在一次RRC连接中不但要发送NAS信令还需要发送NAS数据,则核心网实体可以在发送下行NAS传输消息时在所述消息中携带指示标识,该指示标识用于指示下行NAS传输消息的NAS PDU中携带的是数据还是信令。这样,基站可以根据该指示标识选择相应的信令无线承载将NAS PDU转发给用户设备。例如,如果该指示标识表明NAS PDU携带NAS信令,则基站将封装在下行NAS传输消息中的NAS-PDU重新封装后通过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如果该指示标识表明NAS PDU携带NAS数据,则基站将封装在下行NAS传输消息中的NAS-PDU重新封装后通过第三信令无线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第二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DCCH逻辑信道传输RRC信息、NAS信令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第三信令无线承载是采用DCCH逻辑信道传输NAS数据消息的信令无线承载。
类似的,如果用户设备有NAS消息要发送给核心网,上层将会给无线层实体发送一个指示信息,无线层实体将根据NAS消息中封装的信令或数据采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或第三信令无线承载来传输。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如图2所示,基站20包括接收单元210、配置单元220和发送单元230。
接收单元210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
配置单元220被配置为产生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该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非访问层NAS消息,以及可以传输RRC消息。该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 UM。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可以包括NAS数据消息和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第一SRB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第二SRB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逻辑信道。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可以包括对第一NAS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的指示。
备选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针对第三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SRB用于传输第二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三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或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LC AM。在此情况下,第一NAS消息可以包括NAS数据消息,而第二NAS消息可以包括NAS信令消息。
发送单元230被配置为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如图3所示,用户设备30包括发送单元310和接收单元320。
发送单元310被配置为向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请求消息。
接收单元320被配置为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上从基站接收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该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可以包括针对第二SRB的配置信息,第二SRB用于传输第一非访问层NAS消息,以及可以传输RRC消息。该配置信息将第二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 UM。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可以包括NAS数据消息和NAS信令消息。
优选地,第一SRB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第二SRB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逻辑信道。
优选地,第一NAS消息可以包括对第一NAS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的指示。
备选地,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针对第三SRB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SRB用于传输第二NAS消息,所述配置信息将第三SRB配置为支持无线链路控制非应答模式RLCUM或无线链路控制应答模式RLC AM。在此情况下,第一NAS消息可以包括NAS数据消息,而第二NAS消息可以包括NAS信令消息。
上文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和涉及的设备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示出的方法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上面示出的步骤和顺序。上面示出的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更多的模块,例如还可以包括可以开发的或者将来开发的可用于基站或UE的模块等等。上文中示出的各种标识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作为这些标识的示例的具体信元。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示实施例的教导可以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内部的各种组件可以通过多种器件来实现,这些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模拟电路器件、数字电路器件、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在本申请中,“基站”是指具有较大发射功率和较广覆盖面积的移动通信数据和控制交换中心,包括资源分配调度、数据接收发送等功能。“用户设备”是指用户移动终端,例如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等可以与基站或者微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
此外,这里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实现。更具体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是如下的一种产品: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编码有计算机程序逻辑,当在计算设备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逻辑提供相关的操作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计算系统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计算机程序逻辑使得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操作(方法)。本发明的这种设置典型地提供为设置或编码在例如光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硬盘等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软件、代码和/或其他数据结构、或者诸如一个或多个ROM或RAM或PROM芯片上的固件或微代码的其他介质、或一个或多个模块中的可下载的软件图像、共享数据库等。软件或固件或这种配置可安装在计算设备上,以使得计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此外,上述每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每个功能模块或各个特征可以由电路实现或执行,所述电路通常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个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通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或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以上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所述处理器可以是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通用处理器或每个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配置,或者可以由逻辑电路配置。此外,当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能够替代目前的集成电路的先进技术时,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利用该先进技术得到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和改变。因此,本发明不应由上述实施例来限定,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消息;以及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0接收RRC连接建立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包括针对使用第一DCCH逻辑信道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以及使用第二DCCH逻辑信道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的配置信息,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具有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具有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不同于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SRB1和SRB1bis的配置之后使用SRB1和SRB1bis来发送第一NAS消息和第二NAS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是预先定义的。
4.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包括:
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消息;以及
通过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0接收RRC连接建立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包括针对使用第一DCCH逻辑信道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以及使用第二DCCH逻辑信道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的配置信息,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具有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具有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不同于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SRB1和SRB1bis的配置之后使用SRB1和SRB1bis来发送第一NAS消息和第二NAS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是预先定义的。
7.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UE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0向UE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包括针对使用第一DCCH逻辑信道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以及使用第二DCCH逻辑信道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的配置信息,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具有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具有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不同于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SRB1和SRB1bis的配置之后使用SRB1和SRB1bis来接收第一NAS消息和第二NAS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是预先定义的。
10.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方法,包括:
从用户设备UE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消息;以及
通过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逻辑信道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RB0向UE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包括针对使用第一DCCH逻辑信道的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以及使用第二DCCH逻辑信道的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的配置信息,第二信令无线承载SRB1具有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第三信令无线承载SRB1bis具有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不同于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SRB1和SRB1bis的配置之后使用SRB1和SRB1bis来接收第一NAS消息和第二NAS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SRB1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SRB1bis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是预先定义的。
CN201511025054.4A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6937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5054.4A CN106937238B (zh)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6/067,060 US10764936B2 (en) 2015-12-30 2016-12-3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non-access stratum message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PCT/CN2016/113689 WO2017114498A1 (zh) 2015-12-30 2016-12-30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16881287.3A EP3399778B1 (en) 2015-12-30 2016-12-3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non-access stratum messag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5054.4A CN106937238B (zh)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7238A CN106937238A (zh) 2017-07-07
CN106937238B true CN106937238B (zh) 2021-02-23

Family

ID=59224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5054.4A Active CN106937238B (zh) 2015-12-30 2015-12-30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4936B2 (zh)
EP (1) EP3399778B1 (zh)
CN (1) CN106937238B (zh)
WO (1) WO2017114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0530B1 (ko) * 2017-03-16 2020-10-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제어 메시지 중복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259208B2 (en) * 2017-06-08 2022-02-22 Lg Electronics Inc. Overload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9391362B (zh) * 2017-08-11 2022-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35560B (zh) * 2018-01-11 2022-11-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下文交互方法、设备和存储器设备
WO2019066573A1 (en) 2017-09-28 2019-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CESSING THE NETWORK
KR20200100731A (ko) 2017-12-27 2020-08-26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Srb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6017785A (zh) 2018-02-09 2023-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Rrc状态转换方法、终端、cu、du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U2763289C1 (ru) * 2018-07-02 2021-12-28 Нокиа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Ой Управление доступом дл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в подсоединенном режиме
CN111479332B (zh) * 2019-01-24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0234124B (zh) * 2019-04-19 2022-04-01 维沃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JP7334482B2 (ja) * 2019-06-05 2023-08-2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管理装置、端末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281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业务下进行信令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888963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配置方法、站点和用户设备
WO2015100548A1 (zh) * 2013-12-30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89945B1 (ko) * 2005-08-23 2012-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mbms서비스 전송방법
CN102638900B (zh) 2011-02-15 2014-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3491605B (zh) * 2012-06-12 2017-06-0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信令无线承载的配置的方法、设备
WO2014047933A1 (en) * 2012-09-29 2014-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rc message combining
US9144091B2 (en) * 2013-01-17 2015-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CN104144467B (zh) 2013-05-10 2019-01-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2106134B1 (ko) * 2015-05-15 2020-05-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의 무선연결 구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0506479B2 (en) * 2015-06-15 2019-12-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for non-standard user equipment with special capabiliti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281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业务下进行信令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888963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配置方法、站点和用户设备
WO2015100548A1 (zh) * 2013-12-30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0).《3GPP》.2015,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TS 36.331 V10.17.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9778B1 (en) 2021-04-28
CN106937238A (zh) 2017-07-07
US10764936B2 (en) 2020-09-01
EP3399778A4 (en) 2019-07-03
EP3399778A1 (en) 2018-11-07
US20190007983A1 (en) 2019-01-03
WO2017114498A1 (zh)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7238B (zh) 基于非访问层消息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1434143B (zh) 用于管理网络切片拥塞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US113820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g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233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cified attach procedure and mobility and paging support i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5169218A1 (zh) 寻呼消息接收/发送方法及其相关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侧设备
WO2016107520A1 (zh) 针对寻呼消息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
CN107371240B (zh)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EP337824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ing overhead and reducing battery of terminal
US111471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transmit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CN110381554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074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600378B (zh) 终端、基站及通信方法
CN117941455A (zh) 用于层2 ue到网络中继的rrc定时器
KR20210119791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유심 단말의 페이징 방법 및 장치
CN115245026A (zh) 在非活跃状态中至分解式基站的小数据传输
CN113785632A (zh)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冲突的方法和ue
WO2021000322A1 (en) Proactive switching of v2x communication from sidelink connection to cellular connection
US11395130B2 (en) Communication of user terminal having multiple subscription identities
WO2021207911A1 (en) Paging signal threshold for multiple subscription communications
WO2022041095A1 (en) Techniques for re-order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priorities
US2023038912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sidelink broadcast
CN118120332A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A321415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on uplink
WO2023096644A1 (en) Slice-specific cell re-direction
CN115209570A (zh) 用在用户设备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