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6889B - 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6889B
CN106936889B CN201610140006.8A CN201610140006A CN106936889B CN 106936889 B CN106936889 B CN 106936889B CN 201610140006 A CN201610140006 A CN 201610140006A CN 106936889 B CN106936889 B CN 106936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transmission path
encoded data
transm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0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6889A (zh
Inventor
陈正鸿
杨朝光
徐文正
林士豪
李佳勋
张錤鸿
黄子纲
柯振翔
林继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36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6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3/00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 G08C23/04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using light waves, e.g. infrare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40Remote control systems using repeaters, converters, gateway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40Remote control systems using repeaters, converters, gateways
    • G08C2201/4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mote control signals via a networ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3Remote control using othe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远端控制系统包含一云端服务器、一第一装置以及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第一装置包含一传输接口,用以连接至一第二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云端服务器与该第一装置建立一传输路径。该第一装置将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并通过该传输路径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接口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二装置,藉以控制该第二装置。本发明使不具有网络连线功能的第二装置可通过第一装置连线至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端控制的目的。

Description

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控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无线方式的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让生活中所有用品(物)搭载感知技术,并拥有网络连线的能力。例如冰箱、汽车、冷气、除湿机等家电,都能连上网络,并通过随时搜集的数据,主动在适当时机提供你必要信息。
目前能够连上网络的电器产品都是在出厂时已内建无线网络模块,并通过使用者在居家内所建构的区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来连线至网际网络。使用者能够在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上执行一相对应的应用程序,连线至家电产品来控制此电器产品的作动。
然而,使用者家中可能还具有无法连上网络的家电产品,若使用者希望家中的所有电器产品都能够连上网络,目前仅能将不具有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替换成具有连线功能的家电产品,但原有不具有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就得丢弃,因此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有鉴于此,一种可使不具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实现网络连线的目的的系统与电子装置,便是现今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远端控制系统,其包含一云端服务器、一第一装置以及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第一装置包含一传输接口,用以连接至一第二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云端服务器与该第一装置建立一传输路径。其中,该第一装置将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并通过该传输路径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接口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二装置,藉以控制该第二装置。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一传输接口、一微控制器以及一无线传输模块。该传输接口用以连接一外部装置。该微控制器连接于该传输接口,该无线传输模块用以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建立一传输路径。其中,该无线传输模块将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再由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传输路径接收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该微控制器将该编码数据通过该传输接口传送至该外部装置,藉以控制该外部装置,其中该编码数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该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产生。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远端控制的方法,应用于一第一装置、第二装置以及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将该第一装置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连接于一云端服务器;建立该第一装置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传输路径;通过该第一装置的一传输接口连接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传输路径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接口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二装置;以及该第一装置根据该编码数据控制该第二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远端控制系统,其包含第一装置,通过第一装置连接至第二装置,使得不具有网络连线功能的第二装置可通过第一装置连线至云端服务器,其中第二装置可为该使用者家中的不具有网络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接着该使用者再通过便携式电子装置执行相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以及第二应用程序,发送相对应的该编码数据至第一装置,藉以控制第二装置的作动,实现了远端控制的目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有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必须被丢弃并替换成新的具有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远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远端控制系统;
200 云端服务器;
300 第一装置;
302 第一无线模块;
304 微控制器;
306 传输接口;
400 便携式电子装置;
402 第二无线模块;
404 处理器;
406 储存模块;
4061 第一应用程序;
4063 第二应用程序;
408 显示模块;
500 第二装置;
502 传输接口;
504 微控制器;
506 感测器;
601 第一传输路径;
602 第二传输路径;
S100、S102、S104、S106、S108、S110、S112、S114、S116、S118、S120、S122、S124、S126、S128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控制系统100的示意图。远端控制系统100包含一云端服务器200、一第一装置300、一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以及一第二装置500。第一装置300以及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可通过一连接的通信网络耦接至云端服务器200,例如通过任何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如网际网络、3G网络和/或无线区域网络(WLAN)等等。再者,第一装置300以及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可通过通信网络彼此进行通信以传输信息。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可为一数字个人助理(PDA)、一智能手机(smartphone)、一平板电脑(tablet)、一移动电话、一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一笔记本电脑、一车用电脑、一游戏装置或任何类型的移动运算装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第一装置300可包含一第一无线模块302、一微控制器304以及一传输接口306。第一无线模块302可为一无线通信模块、一第二代移动通信模块、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模块、一第四代移动通信模块、或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模块,用以支援相对应的通信协议,例如Wi-Fi(如IEEE的802.11a/b/g/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数据GSM环境(EDGE)、码分多址存取系统(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以及Wi-MAX等通信协议。第一装置300可通过第一无线模块302连线至云端服务器200,并通过一登入信息登入云端服务器200,藉以存取或写入云端服务器200的一云端资源。该登入信息包含一登入账号与对应于该登入账号的一登入密码。当第一装置300登入云端服务器200时,可将第一装置300的相关信息存入该云端资源,举例来说,第一装置300的相关信息可包含第一装置300的网际网络协议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 Address)以及媒体存取控制地址(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MAC Address)。
微控制器304是可为一整合晶片,其具有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计数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整合于其内,并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简单且体积小等优点。传输接口306耦接于微控制器304并传送数据至微控制器304。传输接口306可包含多种连接端口,例如一RS232连接端口、一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Bus,SPI)连接端口、一内部整合电路(Inter-Intergrated Circuit,I2C)连接端口和/或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连接端口。
第二装置500可为一家用的电器产品,例如一冷气机、一电视机、一除湿机、一音响或一电风扇等。第二装置500包含有一传输接口502,其可为前述的RS232连接端口、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Bus,SPI)连接端口、内部整合电路(Inter-Intergrated Circuit,I2C)连接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端口的其中一种。举例来说,当传输接口502具有RS232连接端口时,则可与第一装置300的传输接口306的RS232连接端口互相连接,藉以互相传送信息。第二装置500可另包含一微控制器504以及一感测器506,感测器506可用来侦测温度或湿度等的一装置信息,微控制器504可将该装置信息通过传输接口502输出。
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可包含一第二无线模块402、一处理器404、一储存模块406以及一显示模块408。第二无线模块402其可为一无线通信模块、一第二代移动通信模块、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模块、一第四代移动通信模块、或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模块,用以支援相对应的通信协议,例如Wi-Fi(如IEEE的802.11a/b/g/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数据GSM环境(EDGE)、码分多址存取系统(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以及Wi-MAX等通信协议。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可通过第二无线模块402连线至云端服务器200,并通过该登入信息登入云端服务器200,藉以存取云端服务器200的该云端资源。因此第一装置300与便携式电子装置400通过相同的该登入信息登入云端服务器200,藉以存取相同的该云端资源。
储存模块406可为一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子抹除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暂存器、硬盘、便携式应碟、光碟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在此领域习的技术中任何其它电脑可读取的储存媒体格式。处理器404耦接于储存模块406,并可执行储存模块406中的一第一应用程序4061以及一第二应用程序4063,并将相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模块408上。显示模块408可为一液晶显示模块或一触控显示模块。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应用程序4063可设定为当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开机时即持续在背景执行,但不限于此。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400登入云端服务器200并存取该云端资源时,便可获取第一装置300的相关信息。接着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便可通过第一装置300的相关信息,如IPAddress与MAC Address来与第一装置300建立一传输路径。该传输路径可为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与第一装置300通过云端服务器200所建立的一第一传输路径601或为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与第一装置300通过点对点(P2P,peer to peer)技术所建立的一第二传输路径602。
当第一装置300第一次通过传输接口306与第二装置500的传输接口502连接时,微控制器304会侦测到第二装置500的传输接口502的类型(如RS232),接着将包含传输接口502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至便携式电子装置400。
便携式电子装置400执行第一应用程序4061时,处理器404会控制显示模块408显示对应于第一应用程序4061的一操作界面。该操作界面上会显示各种操作按钮(例如开、关、上升、温度下降、设定等按钮),当各按钮被压按时(例如一使用者按下”开”按钮),第一应用程序4061会产生一原始数据,并将该原始数据以进程间通信格式(inter processcommunication format,IPC format)传送至第二应用程序4063,第二应用程序4063根据传输接口502的该类型信息将该原始数据编码而转换成为符合传输接口502的一编码数据,该编码数据对应于第二装置500的控制命令(例如对应于”电源开启”的动作),用以控制第二装置500的作动。处理器404控制第二无线模块402将该编码数据通过第二传输路径602传送至第一装置300。
第一装置300的微控制器304通过第一无线模块302接收该编码数据后,由于该编码数据已经符合传输接口306与传输接口502的格式(例如RS232),因此微控制器304并不需要再对该编码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进行格式转换),微控制器304可直接通过传输接口306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第二装置500。由于该编码数据对应于第二装置500的控制命令的其中之一,因此第二装置500的微控制器504通过传输接口502接收到该编码数据后,则会执行相对应的动作,例如执行开启电源的动作。故此即实现便携式电子装置400远端控制第二装置500的目的。
此外,当该传输路径为第一传输路径601时,第二应用程序4063会再将该编码数据进一步转换成具有一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编码格式或一可扩展标记式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编码格式的一云端编码数据,以使具有该JSON编码格式或该XML编码格式的该云端编码数据可通过云端服务器200传送至第一装置300。第一装置300的微控制器304通过第一无线模块302接收该云端编码数据后,微控制器304会将该云端编码数据解码转换成该编码数据,接着微控制器304再通过传输接口306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第二装置500的传输接口502,第二装置500的微控制器504接收到该编码数据后,则会执行相对应的动作。
再者,第二装置500的感测器506所感测的温度或湿度等的该装置信息会传送给微控制器504,微控制器504再将该装置信息根据传输接口502的该类型信息将该装置信息编码转换成为一编码装置信息,接着传输接口502将该编码装置信息传送至第一装置300的传输接口306。微控制器304由传输接口306接收该编码装置信息后,会控制第一无线模块302输出该编码装置信息。第一无线模块302将该编码装置信息通过第二传输路径602传送至便携式电子装置400的第二无线模块402。接着处理器404会执行第二应用程序4063将该编码装置信息转换成一原始装置信息,第二应用程序4063再将该原始装置信息以进程间通信格式(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format,IPC format)传送至第一应用程序4061,处理器404再控制显示模块408于该操作界面显示该原始装置信息(如温度)。
另外,当第一装置300采用第一传输路径601传送该装置信息给便携式电子装置400时,微控制器304会再将该编码装置信息进一步转换成具有一JSON(JavaScript ObjectNotation)编码格式或一可扩展标记式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编码格式的一云端编码装置信息。接着微控制器304控制第一无线模块302输出该云端编码装置信息。第一无线模块302将该云端编码装置信息通过第一传输路径601传送至便携式电子装置400的第二无线模块402。接着处理器404会执行第二应用程序4063将该云端编码装置信息转换成该编码装置信息,并且将该编码装置信息进一步解码转换成一原始装置信息,第二应用程序4063再将该原始装置信息以进程间通信格式(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format,IPC format)传送至第一应用程序4061,处理器404再控制显示模块408于该操作界面显示该原始装置信息(如温度)。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100中,将第一装置300与便携式电子装置400连接于云端服务器200。于步骤S102中,建立第一装置300与便携式电子装置400的一传输路径。其中该传输路径包含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与第一装置300通过云端服务器200所建立的第一传输路径601或为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与第一装置300通过点对点(P2P,peer to peer)技术所建立的第二传输路径602。
于步骤S104中,通过第一装置300的一传输接口306连接至第二装置500。其中,步骤S104亦可于步骤S100之前执行。于步骤S106中,第一装置300通过第二传输路径602传送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至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于步骤S108中,决定该传输路径是否为该第二传输路径602,若是,执行步骤S110,若否,执行步骤S118。于步骤S110中,当该传输路径为第二传输路径602时,便携式电子装置400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符合传输接口502的一编码数据。于步骤S112中,便携式电子装置400通过第二传输路径602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第一装置300。于步骤S114中,第一装置300通过传输接口306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第二装置502。于步骤S116中,第一装置300通过该编码数据控制第二装置500,以执行对应于该编码数据的动作(如开启电源)。
于步骤S118中,当该传输路径为第一传输路径601时,便携式电子装置400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一编码数据。于步骤S120中,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将该编码数据转换成具有一JSON编码格式或一XML编码格式的一云端编码数据。于步骤S122中,便携式电子装置400通过第一传输路径601将该云端编码数据传送至第一装置300。于步骤S124中,第一装置300将该云端编码数据解码转换成该编码数据。于步骤S126中,第一装置300通过传输接口306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第二装置500。因此于步骤S128中,第一装置300通过该编码数据控制第二装置500,以执行对应于该编码数据的动作(如开启电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远端控制系统100,其包含第一装置300,通过第一装置300连接至第二装置500,使得不具有网络连线功能的第二装置500可通过第一装置300接收或传送数据至云端服务器200,其中第二装置500可为该使用者家中的不具有网络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接着该使用者再通过便携式电子装置400执行相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4061以及第二应用程序4063,发送相对应的该编码数据至第一装置300,藉以控制第二装置500的作动,进而实现了远端控制的目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有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必须被丢弃并替换成新的具有连线功能的电器产品,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问题。

Claims (10)

1.一种远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云端服务器;
一第一装置,包含一传输接口,用以直接地连接至一第二装置;以及
一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云端服务器与该第一装置建立一传输路径;
其中,该第一装置将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并通过该传输路径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接口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二装置,藉以控制该第二装置;
其中该第一装置不对该编码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接口包含一RS232连接端口、一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连接端口、一内部整合电路(Inter-Intergrated Circuit,I2C)连接端口和/或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包含一第一无线模块以及一微控制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二无线模块,该微控制器通过该传输接口接收来自该第二装置的一装置信息,该微控制器将该装置信息通过该第一无线模块与该传输路径传送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第二无线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执行一第一应用程序以及一第二应用程序,该第一应用程序将该原始数据以进程间通信格式(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format,IPC format)传送至该第二应用程序,该第二应用程序将该原始数据编码为该编码数据,再通过该传输路径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相同的一登入信息登入该云端服务器,藉以存取相同的一云端资源,该登入信息包含一登入账号与对应于该登入账号的一登入密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输路径为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与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云端服务器所建立的一第一传输路径或为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与该第一装置通过点对点(P2P,peer to peer)技术所建立的一第二传输路径。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传输接口,用以直接地连接一外部装置;
一微控制器,连接于该传输接口;以及
一无线传输模块,用以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建立一传输路径;
其中,该无线传输模块将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再由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至该无线传输模块,该微控制器藉由该无线传输模块接收该编码数据后再将该编码数据通过该传输接口传送至该外部装置,藉以控制该外部装置,其中该编码数据系由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所产生;
其中该微控制器不对该编码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
8.一种远端控制的方法,应用于一第一装置、第二装置以及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将该第一装置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连接于一云端服务器;
建立该第一装置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传输路径;
通过该第一装置的一传输接口连接至该第二装置,其中第一装置直接地连接至一第二装置;
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包含该传输接口的类型的一类型信息至该便携式电子装置;
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根据该类型信息对一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符合该传输接口的一编码数据;
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传输路径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
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接口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二装置,其中该第一装置不对该编码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及
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编码数据控制该第二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输路径包含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与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云端服务器所建立的一第一传输路径或为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与该第一装置通过点对点(P2P,peer to peer)技术所建立的一第二传输路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决定该传输路径是否为该第一传输路径;
当该传输路径为该第一传输路径时,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将该编码数据转换成具有一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编码格式或一可扩展标记式语言(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XML)编码格式的一云端编码数据;
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该第一传输路径将该云端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一装置;
该第一装置将该云端编码数据解码转换成该编码数据;
该第一装置通过该传输接口将该编码数据传送至该第二装置;以及
该第一装置根据该编码数据控制该第二装置。
CN201610140006.8A 2015-12-29 2016-03-11 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Active CN106936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4177 2015-12-29
TW104144177A TWI623211B (zh) 2015-12-29 2015-12-29 遠端控制系統、電子裝置以及遠端控制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6889A CN106936889A (zh) 2017-07-07
CN106936889B true CN106936889B (zh) 2021-04-09

Family

ID=5908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0006.8A Active CN106936889B (zh) 2015-12-29 2016-03-11 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81496B2 (zh)
CN (1) CN106936889B (zh)
TW (1) TWI6232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24779U (zh) * 2011-11-17 2012-09-05 南京天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远程监控装置
CN102662380A (zh) * 2012-05-21 2012-09-12 浙江优诺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电设备联网集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3968135U (zh) * 2014-06-06 2014-11-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连接器和家用电器的通信系统
CN104881981A (zh) * 2015-05-04 2015-09-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按键指令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84804B1 (ko) 2002-07-11 2005-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전기기 원격제어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02208130A (zh) 2011-06-03 2011-10-05 北京易路联动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遥控器进行家电遥控的方法及该遥控器
CN106444471B (zh) * 2011-10-21 2019-04-16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控制器和用于自动学习控制时间表的方法
CN103377543A (zh) * 2012-04-16 2013-10-3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控制系统
CN102843315A (zh) 2012-08-31 2012-12-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及其智能网关
US9602172B2 (en) * 2012-09-05 2017-03-21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User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control applications
CN202906945U (zh) * 2012-09-21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及其信号转换装置
CN102945029B (zh) * 2012-10-31 2014-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网关、智能家居系统及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04935617A (zh) * 2014-03-19 2015-09-23 彭俊林 一种可视遥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I557643B (zh) * 2014-05-30 2016-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化程式下載系統與方法
TWM505754U (zh) 2014-09-22 2015-07-21 Syoung Technology Co Ltd 整合無線設備之遠端遙控系統
CN104378421A (zh) * 2014-11-14 2015-02-2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电产品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24779U (zh) * 2011-11-17 2012-09-05 南京天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远程监控装置
CN102662380A (zh) * 2012-05-21 2012-09-12 浙江优诺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电设备联网集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3968135U (zh) * 2014-06-06 2014-11-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连接器和家用电器的通信系统
CN104881981A (zh) * 2015-05-04 2015-09-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按键指令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86311A1 (en) 2017-06-29
CN106936889A (zh) 2017-07-07
US9881496B2 (en) 2018-01-30
TW201724805A (zh) 2017-07-01
TWI623211B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367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controlling nodes in a network
EP3185640B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368824B2 (en) Method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ng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to server through hub
US9860680B2 (en) Automatic connection of bluetooth human interface devices
CN105578470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840455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ly controlling device, and plug-and-play device
EP2804393B1 (en) Remote control method,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intelligent remote control system
WO2017097093A1 (zh) 家庭物联网的实现方法及机顶盒、物联网服务器
US1078571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multiple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8267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US201801460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eripheral device
CN108476060A (zh) 用于双模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经典蓝牙连接的方法和双模蓝牙设备
TW201409887A (zh) 智慧家庭網路系統及其智慧網關
JP588001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サー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318119B (zh) 家电设备组网方法、家电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Xiaodo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hom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TM32
CN1054513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JP2016096575A5 (zh)
KR102527868B1 (ko) Nan 프로토콜에 기반한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6936889B (zh) 远端控制系统、电子装置以及远端控制的方法
CN106488483B (zh) 一种配置wifi网关设备的方法及相应的网关设备
JP2014143513A (ja) 通信アダプタ、通信機器の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7708183B (zh) 解码算法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TW201319821A (zh) 應用於至少二部人機介面裝置主機之間之無線傳輸方法、系統及其無線傳輸轉換裝置
CN10843216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声音信号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