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6870A -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6870A
CN106936870A CN201511020915.XA CN201511020915A CN106936870A CN 106936870 A CN106936870 A CN 106936870A CN 201511020915 A CN201511020915 A CN 201511020915A CN 106936870 A CN106936870 A CN 106936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ode
shared
network
nod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09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engyuan Xingbang Technology Co Glodo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engyuan Xingbang Technology Co Glod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engyuan Xingbang Technology Co Glodo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engyuan Xingbang Technology Co Glodon
Priority to CN2015110209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68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6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8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81Prox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4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asymmetric encryption, i.e. different keys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数据共享框架、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和网络数据共享系统,其中,网络数据共享框架包括:服务器;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所述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连接至所述服务器,以获取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中的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之间可共享所述节点数据;客户端设备,连接至所述任一对等节点设备,以获取所述节点数据。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同时保证了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一种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和一种网络数据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客户端终端获取数据信息一般通过直接连接至服务器或通过局域网终端连接至服务器,这样一方面导致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过大,客户端终端获取数据信息的效率取决于主网的信道通信质量,另一方面,黑客可以通过客户端终端或者虚拟机直接对服务器进行攻击,这均是严重影响数据通信的因素。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案,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和网络数据共享系统,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包括:服务器;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连接至服务器,以获取服务器的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中的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之间可共享节点数据;客户端设备,连接至任一对等节点设备,以获取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进行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之间设置连接介质为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保证了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实施过程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节点数据的共享。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且共享至其他对等节点设备,实现了数据共享,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客户端设备的请求指令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实现了客户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隔离,而不影响客户端设备的获取效率,同时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根据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经过加密处理的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并以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共享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地,可以采用公钥-私钥加密方式,其中,服务器发送待共享的数据时,根据待共享的数据的创建时间生成公钥和私钥,并将私钥发送至对等节点设备,对等节点设备根据创建时间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后,对等节点设备可直接通过私钥进行鉴权和解密。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获取的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与节点数据的文件名一致时,判断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在判定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时,存储待共享数据并删除与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一致的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和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更新节点数据,进一步地降低了数据交互压力,降低了对网络共享过程的维护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网络数据共享系统,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节点数据的共享。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且共享至其他对等节点设备,实现了数据共享,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根据客户端设备的请求指令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实现了客户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隔离,而不影响客户端设备的获取效率,同时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解析单元,用于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加密单元,用于根据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传输单元还用于:将经过加密处理的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并以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共享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地,可以采用公钥-私钥加密方式,其中,服务器发送待共享的数据时,根据待共享的数据的创建时间生成公钥和私钥,并将私钥发送至对等节点设备,对等节点设备根据创建时间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后,对等节点设备可直接通过私钥进行鉴权和解密。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获取的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与节点数据的文件名一致时,判断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更新单元,用于在判定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时,存储待共享数据并删除与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一致的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和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更新节点数据,进一步地降低了数据交互压力,降低了对网络共享过程的维护成本。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和网络数据共享系统,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法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示意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100,包括:服务器102;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4,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102连接至服务器102,以获取服务器102的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中的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之间可共享节点数据;客户端设备106,连接至任一对等节点设备102,以获取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降低了服务器102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106和服务器102,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之间通过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进行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之间设置连接介质为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保证了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实施过程的可靠性。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包括:步骤202,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步骤204,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节点数据的共享。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且共享至其他对等节点设备,实现了数据共享,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客户端设备的请求指令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实现了客户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隔离,而不影响客户端设备的获取效率,同时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根据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经过加密处理的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并以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共享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地,可以采用公钥-私钥加密方式,其中,服务器发送待共享的数据时,根据待共享的数据的创建时间生成公钥和私钥,并将私钥发送至对等节点设备,对等节点设备根据创建时间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后,对等节点设备可直接通过私钥进行鉴权和解密。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获取的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与节点数据的文件名一致时,判断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在判定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时,存储待共享数据并删除与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一致的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和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更新节点数据,进一步地降低了数据交互压力,降低了对网络共享过程的维护成本。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系统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系统300,包括:获取单元302,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传输单元304,用于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节点数据的共享。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且共享至其他对等节点设备,实现了数据共享,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发送单元306,用于根据客户端设备的请求指令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节点数据发送至客户端设备,实现了客户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隔离,而不影响客户端设备的获取效率,同时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解析单元308,用于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加密单元310,用于根据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传输单元304还用于:将经过加密处理的节点数据传输至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并以创建时间和传输控制指令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共享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地,可以采用公钥-私钥加密方式,其中,服务器发送待共享的数据时,根据待共享的数据的创建时间生成公钥和私钥,并将私钥发送至对等节点设备,对等节点设备根据创建时间对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后,对等节点设备可直接通过私钥进行鉴权和解密。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判断单元312,用于在检测获取的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与节点数据的文件名一致时,判断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更新单元314,用于在判定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时,存储待共享数据并删除与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一致的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和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更新节点数据,进一步地降低了数据交互压力,降低了对网络共享过程的维护成本。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硬件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包括:服务器102;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4,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102连接至服务器102,以获取服务器102的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中的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之间可共享节点数据;客户端设备106,连接至任一对等节点设备102,以获取节点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降低了服务器102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106和服务器102,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之间通过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进行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两个对等节点设备102之间设置连接介质为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保证了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实施过程的可靠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提出的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案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案,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和网络数据共享系统,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同时,也隔离了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
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所述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连接至所述服务器,以获取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所述至少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中的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之间可共享所述节点数据;
客户端设备,连接至所述任一对等节点设备,以获取所述节点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两个对等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双绞线和/或同轴电缆进行连接。
3.一种网络数据共享方法,适用于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
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所述节点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所述节点数据的共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客户端设备的请求指令将所述节点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所述节点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所述节点数据的共享,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对所述节点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
根据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和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对所述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将经过所述加密处理的节点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获取的所述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与所述节点数据的文件名一致时,判断所述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
在判定所述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时,存储所述待共享数据并删除与所述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一致的节点数据。
7.一种网络数据共享系统,适用于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任一对等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数据共享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待共享数据,并存储为节点数据;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传输控制指令将所述节点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以完成所述节点数据的共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客户端设备的请求指令将所述节点数据发送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对所述节点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
加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和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对所述节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将经过所述加密处理的节点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其他对等节点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数据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获取的所述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与所述节点数据的文件名一致时,判断所述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
更新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待共享数据的创建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节点数据的创建时间时,存储所述待共享数据并删除与所述待共享数据的文件名一致的节点数据。
CN201511020915.XA 2015-12-29 2015-12-29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Pending CN106936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0915.XA CN106936870A (zh) 2015-12-29 2015-12-29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0915.XA CN106936870A (zh) 2015-12-29 2015-12-29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6870A true CN106936870A (zh) 2017-07-07

Family

ID=5944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0915.XA Pending CN106936870A (zh) 2015-12-29 2015-12-29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68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8913A (zh) * 2021-06-10 2021-07-09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分析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625605A (zh) * 2021-08-09 2021-11-09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舞台自适应运行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690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级p2p网络的内容分级存储及传送方法
CN102480505A (zh) * 2010-11-30 2012-05-3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增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690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级p2p网络的内容分级存储及传送方法
CN102480505A (zh) * 2010-11-30 2012-05-3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增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8913A (zh) * 2021-06-10 2021-07-09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分析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625605A (zh) * 2021-08-09 2021-11-09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舞台自适应运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2873B1 (ko) 양자 키 분배 노드 장치 및 그 장치에서의 양자키 분배 방법
CN105917628B (zh) 加密机场地面上的飞行器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88312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secure connection between stations
CN105429945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80698A (zh) 物联网平台中用户终端安全通信的方法
JP2005509977A5 (zh)
CN104917723B (zh) 用于实现加密文件安全共享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850191B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通信协议的加密、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09413201A (zh) Ssl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53953A (zh) 访问控制系统
CN108964896B (zh) 一种基于群组密钥池的Kerberos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5307160A (zh) 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16970A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pin码缓存方法
CN108964895B (zh) 基于群组密钥池和改进Kerberos的User-to-User身份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9104273A (zh) 报文处理方法以及接收端服务器
CN108206738B (zh) 一种量子密钥输出方法及系统
CN111586680A (zh) 电网端到端通信加密系统、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89845A (zh) 一种网络数据安全传输的方法
CN103152326A (zh) 一种分布式认证方法及认证系统
CN108848084B (zh) 一种基于安全的安防监控网络通讯方法
CN106936870A (zh) 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方法和共享系统
CN108737081B (zh) 一种量子密钥输出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0602133B (zh) 智能合约处理方法、区块链管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86716A (zh) Ssl连接的建立方法以及基于ssl连接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0428748C (zh) 一种基于双重身份的多方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