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5115B -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5115B
CN106925115B CN201710194221.0A CN201710194221A CN106925115B CN 106925115 B CN106925115 B CN 106925115B CN 201710194221 A CN201710194221 A CN 201710194221A CN 106925115 B CN106925115 B CN 106925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gas
denitration
enters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42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25115A (zh
Inventor
江婷
宋洪涛
胡永锋
沈建永
徐静静
张爱平
倪满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Distributed Energ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Distributed Energ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Distributed Energ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Distributed Energ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942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5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5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5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25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5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90Injecting react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25Nitrogen oxides
    • B01D53/8631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特别是一种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属于燃气分布式能源供能技术领域。本系统由燃气轮机系统、脱硝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组成,燃气轮机系统设于该系统的顶部,脱硝系统、余热利用系统依次置于燃气轮机系统之后。脱硝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液氨储藏罐、液氨流量阀、氨蒸发器、氨‑烟气混合器、喷氨栅格和SCR反应器,氨蒸发器、喷氨栅格均与燃气轮机系统连通。本发明将燃气轮机系统、脱硝系统及余热利用系统有效集成,对系统出口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进一步降低机组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能为用户同时提供电量、热量和冷量,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特别是一种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属于燃气分布式能源供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集中式燃煤电厂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环保性能差等特点逐渐暴露,发电效率高、环保性能较好的分布式能源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分布式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以天然气作为燃料,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内燃机为发电设备。虽然天然气本身较为清洁,但在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氮氧化物。采用燃气轮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没有脱硝装置,一般采用改进燃烧技术的方式达到去除氮氧化物的效果,但脱除率一般不超过60%,燃气轮机排气氮氧化物含量在50mg/m3左右,脱硝效率比较低,氮氧化物达不到排放要求,环保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本发明将燃气轮机系统、脱硝系统及余热利用系统有效集成,对系统出口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进一步降低机组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保证了有效的脱氨效率;还能为用户同时提供电量、热量和冷量,节约了一部分电能和热能,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整体利用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由燃气轮机系统、脱硝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组成。所述燃气轮机系统设于该系统的顶部,所述脱硝系统、余热利用系统依次置于所述燃气轮机系统之后。燃气轮机系统为顶循环系统,为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主要发电部位。脱硝系统设在燃气轮机系统之后,这是由于燃气轮机系统出口烟气温度为400℃~500℃,烟气温度高,满足了催化剂活性要求。燃气轮机系统出口烟气进入脱硝系统进行处理,脱硝后的烟气进入余热利用系统换热,成为余热利用系统的高温热源,避免了高温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所述脱硝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液氨储藏罐、液氨流量阀、氨蒸发器、氨-烟气混合器、喷氨栅格和SCR反应器,所述氨蒸发器、喷氨栅格均与燃气轮机系统连通。在液氨储藏罐下加装液氨流量阀,可以调节液氨流量,使得不同运行条件下喷入不同流量的稀释氨气,保证燃气轮机系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都能保证有效的脱氨效率。
前述的燃气轮机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预热器、燃烧室、燃气轮机和烟气分流器,所述空气压缩机、空气预热器、燃烧室和燃气轮机顺次连接,所述燃气轮机、烟气分流器均与空气预热器连接,所述烟气分流器还连接于氨蒸发器和喷氨栅格。空气预热器中换热后的燃气轮机出口烟气流经烟气分流器,一部分烟气导入脱硝系统中的氨蒸发器,为液氨蒸发提供热量后与纯氨气混合;剩余烟气进入脱硝系统中的喷氨栅格脱硝。该种方式与传统的脱氨装置相比减少了空气风机和氨蒸发器外加热源的配置,同时对氨气进行预热,减少了喷氨栅格中的换热损失,节约了电能和热能,提高了系统整体利用效率。
前述的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所述供热系统包括水泵、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和热用户设备,所述水泵、蒸汽轮机、热用户设备和SCR反应器均连接于余热锅炉。在余热利用系统中,供热水/蒸汽水经过水泵泵入余热锅炉中与经SCR反应器脱硝后的中温烟气换热,分为两股物流:中温水和高温水蒸气。其中中温水进入热用户设备为用户供热;高温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做功,蒸汽轮机排气进入制冷系统中,由制冷系统制取冷量为冷用户供冷。
前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减压阀、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和冷用户设备,所述蒸汽轮机连接于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一端与溶液热交换器、减压阀、吸收器顺次连接,所述发生器另一端与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顺次连接,所述蒸发器还连接于冷用户设备。
前述的吸收器一端连接于冷凝器,所述吸收器还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接于发生器。低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再由溶液泵送入溶液热交换器换热,换热之后的溶液进入发生器,完成整个循环,如此循环不息连续制取冷量,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工艺,采用前述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以下工艺流程:
燃气轮机系统中,空气经空气压缩机压缩后进入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天然气混合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烟气的内能,充分燃烧后,燃烧室出口烟气进入燃气轮机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燃气轮机出口烟气作为热源加热空气预热器中的空气,空气预热器中换热后的燃气轮机出口烟气流经烟气分流器,一部分烟气导入脱硝系统中的氨蒸发器,为氨蒸发器中液氨蒸发提供热量后进入氨-烟气混合器,烟气分流器剩余烟气进入脱硝系统中的喷氨栅格;
脱硝系统中,液氨从液氨储藏罐中流出,液氨经过液氨流量阀,根据燃气轮机系统运行状况调整液氨流量。经液氨流量阀整流后的液氨经过氨蒸发器加热蒸发后进入氨-烟气混合器,从烟气分流器分流出的一部分烟气先进入氨蒸发器中加热液氨,再进入氨-烟气混合器与氨气混合,将氨气稀释成氨气体积为5%的混合气体,随后混合气体在喷氨栅格中与烟气分流器分流出的剩余烟气混合成新的混合气体,新的混合气体进入SCR反应器脱硝,脱硝后的烟气进入余热利用系统中的余热锅炉;
余热利用系统中,供热水/蒸汽水经过水泵加压后变成高压水,经SCR反应器脱硝后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与高压水换热后变成符合排放标准的烟气,即氮氧化物低于30mg/m3的75℃左右的低温烟气,所述烟气排入大气中。余热锅炉为两用双压余热锅炉,通过其内部不同的换热管导出两股物流,70℃左右的中温水和400℃左右的高温水蒸气。中温水进入热用户设备供热后,形成供热回水;高温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做功后形成蒸汽轮机排气,蒸汽轮机排气温度约150℃,由于具有大量的汽化潜热,因此进入制冷系统中的发生器作为制冷热源;
制冷系统中工质为溴化锂水溶液,其中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溴化锂水溶液在发生器内被外加热源(蒸汽轮机排气)加热后,溶液中的水不断汽化,使得溴化锂水溶液浓度不断升高,高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进入溶液热交换器给其中的稀溶液加热后温度降低,降温后的溴化锂水溶液经过减压阀降低压力进入吸收器;经发生器汽化后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中降温凝结成高压低温的液态水(其中的冷却物质为经吸收器流入的冷却水),液态水经过节流阀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急速膨胀而汽化,同时吸收大量冷媒水/冷却水的热量变成饱和水蒸气,降温后的冷媒水/冷却水进入冷用户设备释放冷量;接着蒸发器出口流出的饱和水蒸气进入吸收器,与吸收器中的溴化锂水溶液混合,使得溶液浓度逐步降低,低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再由溶液泵送入溶液热交换器换热,换热之后的溶液进入发生器,完成整个循环,如此循环不息,连续制取冷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将燃气轮机系统、脱硝系统及余热利用系统有效集成,采用SCR脱硝法对系统出口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进一步降低机组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使得氮氧化物低于30mg/m3的75℃左右的低温烟气排入大气,满足了氮氧化物合理排放的要求,提升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环保性能;
2、将燃气轮机排气导入脱硝系统中的氨蒸发器加热液氨使其蒸发,随后进入氨-烟气混合器中代替传统脱硝系统中空气与氨气混合,一方面减少了稀释空气风机的设置,另一方面减少了氨蒸发器外加热源的配置,同时能对氨气进行预热,节省了设备,节约了成本;
3、在液氨储藏罐下加装液氨流量阀调节液氨流量,使得不同运行条件下喷入不同流量的稀释氨气,根据燃气轮机运行负荷不同产生氮氧化物不同的原理所设置,在节省氨气的同时还能保证燃气轮机系统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有效脱氨效率;
4、余热利用系统中制冷系统的换热热源采用前端的蒸汽轮机排气,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燃气轮机排气中的汽化潜热,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分布式能源系统工艺更加紧凑与灵活;
5、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换热,将供热水/蒸汽水加热成为70℃左右的中温水和400℃左右的高温水蒸气:中温水直接为用户提供生活用水,还可作为采暖循环水为用户供暖;高温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做功,做功后的水蒸气含有大量的汽化潜热,利用这一部分气化潜热将蒸汽轮机排气导入制冷系统发生器中作为制冷热源,在为用户提供电量、热量和冷量的基础上,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保证系统高效、清洁、环保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燃气轮机系统,101-空气压缩机,102-空气预热器,103-燃烧室,104-燃气轮机,105-烟气分流器,2-脱硝系统,201-液氨储藏罐,202-液氨流量阀,203-氨蒸发器,204-氨-烟气混合器,205-喷氨栅格,206-SCR反应器,3-余热利用系统,301-供热系统,3011-水泵,3012-余热锅炉,3013-蒸汽轮机,3014-热用户设备,302-制冷系统,3021-蒸发器,3022-吸收器,3023-溶液泵,3024-溶液热交换器,3025-减压阀,3026-发生器,3027-冷凝器,3028-节流阀,3029-冷用户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由燃气轮机系统1、脱硝系统2和余热利用系统3组成。燃气轮机系统1设于该系统的顶部,脱硝系统2、余热利用系统3依次置于燃气轮机系统1之后。燃气轮机系统1为顶循环系统,为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主要发电部位。脱硝系统2设在燃气轮机系统1之后,这是由于燃气轮机系统1出口烟气温度为400℃~500℃,烟气温度高,满足了催化剂活性要求。燃气轮机系统1出口烟气进入脱硝系统2进行处理,脱硝后的烟气进入余热利用系统3换热,成为余热利用系统3的高温热源,避免了高温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脱硝系统2包括顺次连接的液氨储藏罐201、液氨流量阀202、氨蒸发器203、氨-烟气混合器204、喷氨栅格205和SCR反应器206,氨蒸发器203、喷氨栅格205均与燃气轮机系统1连通。由于燃气轮机系统1在启停时、额定负荷运行时与低负荷运行时,所产生的氮氧化物含量相差很多,额定负荷运行时含量最少,低负荷运行次之,启停时产生氮氧化物最多。该系统在液氨储藏罐201下加装液氨流量阀202,可以调节液氨流量,使得不同运行条件下喷入不同流量的稀释氨气,保证燃气轮机系统1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都能保证有效的脱氨效率。其中的燃气轮机系统1包括空气压缩机101、空气预热器102、燃烧室103、燃气轮机104和烟气分流器105,空气压缩机101、空气预热器102、燃烧室103和燃气轮机104顺次连接,燃气轮机104、烟气分流器105均与空气预热器102连接,烟气分流器105还连接于氨蒸发器203和喷氨栅格205。空气预热器102中换热后的燃气轮机104出口烟气流经烟气分流器105,一部分烟气导入脱硝系统2中的氨蒸发器203,为液氨蒸发提供热量后与纯氨气混合;剩余烟气进入脱硝系统2中的喷氨栅格205脱硝。该种方式与传统的脱氨装置相比减少了空气风机和氨蒸发器203外加热源的配置,同时对氨气进行预热,减少了喷氨栅格205中的换热损失,节约了电能和热能,提高了系统整体利用效率。
余热利用系统3包括供热系统301和制冷系统302,供热系统301包括水泵3011、余热锅炉3012、蒸汽轮机3013和热用户设备3014,水泵3011、蒸汽轮机3013、热用户设备3014和SCR反应器206均连接于余热锅炉3012。在余热利用系统3中,供热水/蒸汽水经过水泵3011泵入余热锅炉3012中与经SCR反应器206脱硝后的中温烟气换热,分为两股物流:70℃左右的中温水和400℃左右的高温水蒸气,其中中温水进入热用户设备3014为用户供热;高温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3013做功,蒸汽轮机排气进入制冷系统302中,由制冷系统302制取冷量为冷用户供冷。制冷系统302包括蒸发器3021、吸收器3022、溶液泵3023、溶液热交换器3024、减压阀3025、发生器3026、冷凝器3027、节流阀3028和冷用户设备3029,蒸汽轮机3013连接于发生器3026,发生器3026一端与溶液热交换器3024、减压阀3025、吸收器3022顺次连接,发生器3026另一端与冷凝器3027、节流阀3028、蒸发器3021、吸收器3022顺次连接,蒸发器3021还连接于冷用户设备3029。吸收器3022一端连接于冷凝器3027,吸收器3022还经溶液泵3023、溶液热交换器3024连接于发生器3026。低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再由溶液泵3023送入溶液热交换器3024换热,换热之后的溶液进入发生器3026,完成整个循环,如此循环不息连续制取冷量,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实施例2:如图1所示,该种采用液氨为还原剂的SCR脱硝法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工艺流程如下:燃气轮机系统1中,空气经空气压缩机101压缩后进入空气预热器102,加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103与天然气混合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烟气的内能,充分燃烧后,燃烧室103出口烟气进入燃气轮机104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燃气轮机104出口烟气作为热源加热空气预热器102中的空气,空气预热器102中换热后的燃气轮机104出口烟气流经烟气分流器105,一部分烟气导入脱硝系统2中的氨蒸发器203,为氨蒸发器203中液氨蒸发提供热量后进入氨-烟气混合器204,烟气分流器105剩余烟气进入脱硝系统2中的喷氨栅格205脱硝系统2中,液氨从液氨储藏罐201中流出,液氨经过液氨流量阀202,根据燃气轮机系统1运行状况调整液氨流量,经过液氨流量阀202整流后的液氨经过氨蒸发器203加热蒸发后进入氨-烟气混合器204,从烟气分流器105分流出的一部分烟气先进入氨蒸发器203中加热液氨,再进入氨-烟气混合器204中与氨气混合,将氨气稀释成氨气体积为5%的混合气体,随后混合气体在喷氨栅格205中与烟气分流器105分流出的剩余烟气混合成新的混合气体,新的混合气体进入SCR反应器206中脱硝,脱硝后的烟气进入余热利用系统3中的余热锅炉3012。
余热利用系统3包括供热系统301和制冷系统302。供热系统301中的供热水/蒸汽水经过水泵3011加压后变成高压水,高压水与经SCR反应器206脱硝后烟气进入余热锅炉3012换热后变成氮氧化物含量低于30mg/m3的烟气排气,排入大气中。余热锅炉3012为两用双压余热锅炉,通过其内部不同的换热管导出两股物流,70℃左右的中温水和400℃左右的高温水蒸气。中温水进入热用户设备3014供热后,形成供热回水;高温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3013做功后形成蒸汽轮机排气,蒸汽轮机排气温度约150℃,由于具有大量的汽化潜热,因此进入制冷系统302中的发生器3026作为制冷热源,利用蒸汽轮机排气作为制冷热源能够提高系统整体热效率。制冷系统302中的工质为溴化锂水溶液,其中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溴化锂水溶液在发生器3026内被外加热源(蒸汽轮机排气)加热后,溶液中的水不断汽化,使得溴化锂水溶液浓度不断升高,高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进入溶液热交换器3024给其中的稀溶液加热后温度降低,降温后的溴化锂水溶液经过减压阀3025降低压力进入吸收器3022;经发生器3026汽化后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3027中降温凝结成高压低温的液态水(其中的冷却物质为经吸收器3022流入的冷却水),液态水经过节流阀3028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3021,在蒸发器3021中急速膨胀而汽化,同时吸收大量冷媒水/冷却水的热量变成饱和水蒸气,降温后的冷媒水/冷却水进入冷用户设备3029释放冷量;接着蒸发器3021出口流出的饱和水蒸气进入吸收器3022,与吸收器3022中的溴化锂水溶液混合,使得溶液浓度逐步降低,低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再由溶液泵3023送入溶液热交换器3024换热,换热之后的溶液进入发生器3026,完成整个循环,如此循环不息,连续制取冷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燃料经过燃气轮机系统1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和烟气的内能,通过燃气轮机系统1中的烟气分流器105将燃气轮机系统1和脱硝系统2紧密相连。烟气分流器105中的烟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脱硝系统2中的氨蒸发器203替代外界热源加热液氨使其蒸发,再进入氨-烟气混合器204中与氨气混合,将其稀释为5%的氨气混合气体;另一部分烟气与5%的氨气混合气体在喷氨栅格205中混合,再经过SCR反应器206脱硝。脱硝系统2中,在液氨储藏罐201之后加装液氨流量阀202,可以根据燃气轮机104运行状态调节液氨流量,保证燃气轮机系统1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有效脱硝。由于脱硝后的烟气温度保持在400~500℃,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将高温烟气导入余热利用系统3的余热锅炉3012换热后排入大气。余热利用系统3包括供热系统301和制冷系统302两部分,供热水进入余热锅炉3012中与烟气换热变成70℃左右的中温水进入热用户设备3014供热;蒸汽水进入余热锅炉3012中与烟气换热变成400℃左右的高温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3013做功后,蒸汽轮机排气进入制冷系统302,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302发生器3026的外加热源,一方面有效的耦合供热系统301和制冷系统302,另一方面,将蒸汽轮机排气中汽化潜热利用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发明将燃气轮机系统1、脱硝系统2和余热利用系统3有效耦合,简化工艺流程,使得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的排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低于30mg/m3,还能为用户同时提供电量、热量和冷量,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Claims (6)

1.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流程:
燃气轮机系统(1)中的空气经空气压缩机(101)压缩后进入空气预热器(102),加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103)与天然气混合燃烧,燃烧室(103)出口烟气进入燃气轮机(104)做功,燃气轮机(104)出口烟气作为热源加热空气预热器(102)中的空气,空气预热器(102)中换热后的燃气轮机(104)出口烟气流经烟气分流器(105),一部分烟气导入脱硝系统(2)中的氨蒸发器(203),剩余烟气进入脱硝系统(2)中的喷氨栅格(205);
脱硝系统(2)中,液氨储藏罐(201)中的液氨进入液氨流量阀(202),经液氨流量阀(202)整流后的液氨经过氨蒸发器(203)加热蒸发后进入氨-烟气混合器(204),从烟气分流器(105)分流出的一部分烟气经氨蒸发器(203)进入氨-烟气混合器(204)后与氨气混合,将氨气稀释成氨气体积为5%的混合气体,随后混合气体在喷氨栅格(205)中与烟气分流器(105)分流出的剩余烟气混合成新的混合气体,新的混合气体进入SCR反应器(206)脱硝,脱硝后的烟气进入余热利用系统(3)中的余热锅炉(3012);
余热利用系统(3)内的供热水/蒸汽水经过水泵(3011)加压后进入余热锅炉(3012),经SCR反应器(206)脱硝后烟气进入余热锅炉(3012)与加压后的供热水/蒸汽水换热后变成低温的烟气排气,余热锅炉(3012)通过内部不同的换热管导出两股物流,中温水和高温水蒸气,中温水进入热用户设备(3014)供热,高温水蒸气驱动蒸汽轮机(3013)运行,蒸汽轮机排气进入制冷系统(302)中的发生器(3026)用于制冷;
制冷系统(302)中,发生器(3026)内的溴化锂水溶液被蒸汽轮机排气加热,溶液中的水汽化使得溶液浓度升高,升高浓度的溴化锂水溶液进入溶液热交换器(3024)中换热降温,降温后的溴化锂水溶液经减压阀(3025)进入吸收器(3022);发生器(3026)内汽化后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3027)中降温凝结成液态水,液态水经节流阀(3028)进入蒸发器(3021)汽化,同时吸收冷媒水/冷却水的热量变成饱和水蒸气,降温后的冷媒水/冷却水进入冷用户设备(3029)释放冷量,饱和水蒸气进入吸收器(3022)与溴化锂水溶液混合,使得溶液浓度逐步降低,降低浓度后的溴化锂水溶液再由溶液泵(3023)送入溶液热交换器(3024)换热,换热后的溶液进入发生器(3026)。
2.一种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工艺,其特征在于,由燃气轮机系统(1)、脱硝系统(2)和余热利用系统(3)组成,所述燃气轮机系统(1)设于该系统的顶部,所述脱硝系统(2)、余热利用系统(3)依次置于所述燃气轮机系统(1)之后;
所述脱硝系统(2)包括顺次连接的液氨储藏罐(201)、液氨流量阀(202)、氨蒸发器(203)、氨-烟气混合器(204)、喷氨栅格(205)和SCR反应器(206),所述氨蒸发器(203)、喷氨栅格(205)均与燃气轮机系统(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系统(1)包括空气压缩机(101)、空气预热器(102)、燃烧室(103)、燃气轮机(104)和烟气分流器(105),所述空气压缩机(101)、空气预热器(102)、燃烧室(103)和燃气轮机(104)顺次连接,所述燃气轮机(104)、烟气分流器(105)均与空气预热器(102)连接,所述烟气分流器(105)还连接于氨蒸发器(203)和喷氨栅格(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3)包括供热系统(301)和制冷系统(302),所述供热系统(301)包括水泵(3011)、余热锅炉(3012)、蒸汽轮机(3013)和热用户设备(3014),所述水泵(3011)、蒸汽轮机(3013)、热用户设备(3014)和SCR反应器(206)均连接于余热锅炉(30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302)包括蒸发器(3021)、吸收器(3022)、溶液泵(3023)、溶液热交换器(3024)、减压阀(3025)、发生器(3026)、冷凝器(3027)、节流阀(3028)和冷用户设备(3029),所述蒸汽轮机(3013)连接于发生器(3026),所述发生器(3026)一端与溶液热交换器(3024)、减压阀(3025)、吸收器(3022)顺次连接,所述发生器(3026)另一端与冷凝器(3027)、节流阀(3028)、蒸发器(3021)、吸收器(3022)顺次连接,所述蒸发器(3021)还连接于冷用户设备(30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3022)一端连接于冷凝器(3027),所述吸收器(3022)还经溶液泵(3023)、溶液热交换器(3024)连接于发生器(3026)。
CN201710194221.0A 2017-03-28 2017-03-28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Active CN106925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4221.0A CN106925115B (zh) 2017-03-28 2017-03-28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4221.0A CN106925115B (zh) 2017-03-28 2017-03-28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5115A CN106925115A (zh) 2017-07-07
CN106925115B true CN106925115B (zh) 2023-05-05

Family

ID=59425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4221.0A Active CN106925115B (zh) 2017-03-28 2017-03-28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5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946B (zh) * 2018-01-31 2023-06-1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内燃机氮氧化物高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289520A (zh) * 2018-10-16 2019-02-01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的分布式脱销系统及热解尿素溶液的方法
CN113357006B (zh) * 2021-07-13 2023-09-2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燃区喷氨脱硝的燃气轮机系统及其脱硝方法
CN114471106A (zh) * 2022-02-24 2022-05-13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氨煤混合燃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4670A (zh) * 1998-03-02 2001-05-09 西门子公司 燃气-和蒸汽轮机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WO2015064193A1 (ja) * 2013-10-29 2015-05-07 株式会社エコ・サポート ガスタービン・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システム
CN104675521A (zh) * 2015-02-26 2015-06-03 天津大学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4712432A (zh) * 2015-03-13 2015-06-17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两级有机朗肯循环利用燃气轮机排烟余热的发电系统
CN204718176U (zh) * 2015-06-10 2015-10-21 田均成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5258384A (zh) * 2015-11-26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集成热化学过程的热电冷多联产系统
CN105443245A (zh) * 2015-12-17 2016-03-3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园区分布式能源站供热制冰系统
CN105645435A (zh) * 2016-03-25 2016-06-08 上海益格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电机/燃气轮机烟气脱硝尿素热解供风系统
CN206746317U (zh) * 2017-03-28 2017-12-15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4670A (zh) * 1998-03-02 2001-05-09 西门子公司 燃气-和蒸汽轮机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WO2015064193A1 (ja) * 2013-10-29 2015-05-07 株式会社エコ・サポート ガスタービン・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システム
CN104675521A (zh) * 2015-02-26 2015-06-03 天津大学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4712432A (zh) * 2015-03-13 2015-06-17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两级有机朗肯循环利用燃气轮机排烟余热的发电系统
CN204718176U (zh) * 2015-06-10 2015-10-21 田均成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5258384A (zh) * 2015-11-26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集成热化学过程的热电冷多联产系统
CN105443245A (zh) * 2015-12-17 2016-03-3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园区分布式能源站供热制冰系统
CN105645435A (zh) * 2016-03-25 2016-06-08 上海益格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电机/燃气轮机烟气脱硝尿素热解供风系统
CN206746317U (zh) * 2017-03-28 2017-12-15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5115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5115B (zh)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艺
CN2615346Y (zh) 蒸汽型溴冷机、热泵为冷、热源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WO2022056990A1 (zh) 一种火电厂耦合高效压缩式热泵储能调峰系统及方法
CN107905897B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CN112160806B (zh) 一种耦合富氧燃烧的超临界co2循环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07355272B (zh) 一种氦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及方法
CN108049946B (zh) 一种燃气内燃机氮氧化物高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709216B (zh)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与脱碳系统联合供热系统
CN113818934B (zh) 一种可调节式冷电联供系统及其工艺和运行方法
CN102809144B (zh)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N111271898B (zh) 一种基于地热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1598771U (zh) 级联型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
CN201760225U (zh) 天然气烟气就地处理和利用系统
CN102278205A (zh) 可用于分布式的空气及燃料湿化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方法
CN201723313U (zh) 可用于分布式的空气及燃料湿化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装置
CN116539320A (zh) 一种湿化燃气轮机循环试验系统
CN110542238A (zh) 一种单双效复合直燃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10541737A (zh) 一种利用lng冷能的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879940B (zh) 一种低温烟气潜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5900383A (zh) 适用于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CN212390345U (zh) 一种火电厂耦合高效压缩式热泵储能调峰系统
CN107630727A (zh) 一种中低温热能驱动的发电、制冷及碳捕集耦合系统
CN206746317U (zh) 利用液氨为还原剂脱硝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1204491U (zh) 一种单双效复合直燃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20689158U (zh) 空气源热泵和喷淋水烟气余热回收结合的采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Ting

Inventor after: Song Hongtao

Inventor after: Hu Yongfeng

Inventor after: Shen Jianyong

Inventor after: Xu Jingj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Aiping

Inventor after: Ni Manhui

Inventor before: Jiang Ting

Inventor before: Song Hongtao

Inventor before: Xu Jingj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Aiping

Inventor before: Ni Manhu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