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1503A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1503A
CN106921503A CN201510981835.4A CN201510981835A CN106921503A CN 106921503 A CN106921503 A CN 106921503A CN 201510981835 A CN201510981835 A CN 201510981835A CN 106921503 A CN106921503 A CN 106921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dynamic configuration
service 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18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21503B (zh
Inventor
沈斌
刘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818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1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1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1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21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1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4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检测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使得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第一服务器仅在特定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企业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通信系统中,为避免在发生地震、火灾、机房断电等灾难造成通信系统瘫痪,现有的容灾方案中通常会设置两个呼叫服务器,一个作为主用呼叫服务器,另一个作为备用呼叫服务器。正常情况下,终端注册在主用呼叫服务器上,由主用呼叫服务器提供呼叫业务,当主用呼叫服务器发生故障后,终端会在备用呼叫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由备用呼叫服务器提供呼叫业务。
为保证故障切换前后,终端的体验一致,主用呼叫服务器和备用呼叫服务器之间需要实时或定时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同步,比如,终端在主用呼叫服务器上登记过一个无应答前转号码,在切换到备用呼叫服务器后,备用呼叫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需要与主用呼叫服务器保持同步,从而使得备用服务器可获知终端在主用呼叫服务器上登记过的无应答前转号码,并在终端满足触发无应答前转条件时,备用呼叫服务器能够正确前转到已登记的号码。
然而,采用实时或定时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方式,一方面,由于一套呼叫服务器会同时为很多用户提供呼叫业务,因此,每次同步的数据量比较大,占用网络带宽;另一方面,采用定时同步时,如果定时同步时间间隔设置的太短,则影响呼叫服务器的处理性能,如果定时同步时间间隔设置的太长,当故障发生进行切换时,则会导致数据未及时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时,所导致的占用网络带宽、服务器性能低下、数据同步不及时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所述终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如此,通过将终端与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的情况下,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由于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如此,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使得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第一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保持同步,进而保证第二服务器进行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第一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一致。
较佳地,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如此,考虑到用户更换终端的情形,用户使用变更后的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消息,第一服务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后,判断注册请求消息中终端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此时,第一服务器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发生了变化,并将当前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变更后的终端,使得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第一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保持同步,进而保证第二服务器进行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第一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如此,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的情况下,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由于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如此,第一服务器仅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以及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发生了变化的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之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如此,第一服务器通过对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了数据同步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如此,通过将终端与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的情况下,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由于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如此,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的情况下,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由于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终端、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所述终端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如此,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的情况下,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由于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检测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并切换到第二服务器的情况下,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异地容灾的一种典型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包括无线终端或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经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是指能够为终端提供注册和呼叫业务的呼叫服务器。
终端在呼叫服务器上注册之前,首先由管理员通过管理系统在呼叫服务器上为与终端对应的用户配置业务配置信息,该过程即为用户的开户过程。完成开户后,终端向呼叫服务器发起注册请求,呼叫服务器根据注册请求中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电话号码等)对用户进行鉴权,在确定鉴权通过后,允许用户接入系统,并将发起注册请求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与该终端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对应保存。终端确定在呼叫服务器上注册成功后,可以发起呼叫或被呼,呼叫服务器收到呼叫请求后,根据用户开户的业务权限来判断终端本次呼叫是否被允许,比如,在开户时设定用户的权限为仅有本地呼叫权限,若该终端拨打长途电话,则会被拒绝呼叫。进一步地,终端在用户的业务权限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用户的业务,例如,终端可以通过向呼叫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以请求登记一项新的业务,此时,呼叫服务器首先根据用户的业务权限判断终端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符合业务权限,比如,终端发起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为请求无应答前转号码登记,呼叫服务器根据用户的业务权限,判断用户是否具有无应答前转业务权限,如果确定用户没有开通此业务权限,则直接拒绝终端的本次业务登记请求,如果用户具有无应答前转业务权限,则会进一步进行前转号码的保存等后续工作,并确定终端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
根据上述过程可知,呼叫服务器存储有与终端对应用户的标识信息(电话号码等)、用户的业务权限(是否有主叫号码显示权限、是否有呼叫前转权限等)以及激活呼叫等待、前转号码等业务配置信息。进一步地,通过业务配置信息进行分析,可将业务配置信息分为业务静态配置信息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其中,业务静态配置信息是指在开户时确定下来的,不会随便更改或需要在管理员的操作下才能更改的信息,例如,用户的标识信息、用户的业务权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用户在自己业务权限范围内,根据业务需要可以随时更改的信息,例如,具有呼叫等待权限的用户可以随时进行业务登记操作激活或者去激活呼叫等待业务,具有呼叫前转权限的用户可以随时登记或取消前转号码;其中,激活呼叫等待、前转号码等信息即为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如表1所示,为用户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示例。
表1: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示例
USER ID 12345
CFU 0
CFNA160586
CFB 0
CW 1
DND 0
如表1中所示:
USER ID 12345表示用户的身份ID,此处假设为12345。
CFU 0表示USER A的无条件前转号码未登记;
CFNA 1 60586表示用户登记了无应答前转号码为60586,当用户无应答超时后需要触发无应答前转业务,将电话转接到60586分机;
CFB 0表示用户的遇忙前转号码未登记;
CW 1表示用户激活了呼叫等待业务,当用户正在通话时有新的来电,需要触发呼叫等待业务;
DND 0表示用户没有激活免打扰业务。
表1中的内容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场景可在表1的基础上进行增删。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同步方法可适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异地容灾组网或本地存活组网。如图1所示,为异地容灾的一种典型组网示意图,在异地的两个数据中心分别部署呼叫服务器,一个作为主用呼叫服务器101,另一个作为备用呼叫服务器102。正常情况下,终端103注册在主用呼叫服务器101上,由主用呼叫服务器101提供呼叫业务;当主用呼叫服务器101发生故障时,终端103会自动注册到备用呼叫服务器102,并由备用服务器102提供呼叫业务。对于本地存活组网,在企业总部部署呼叫服务器,在分支部署网关设备。正常情况下,终端注册在总部的呼叫服务器上,当总部的呼叫服务器故障时,终端自动注册到网关设备上,由网关设备临时作为呼叫服务器为终端提供呼叫业务,实现本地存活功能。
对于异地容灾组网,终端的业务静态配置信息一般是由管理员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在主用呼叫服务器和备用呼叫服务器之间的同步配置,所以主用呼叫服务器和备用呼叫服务器都保存有终端的业务静态配置数据。对于终端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由于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会根据终端的随机行为发生改变,并且这些随机行为是终端在主用呼叫服务器下完成的,因此,只在主用呼叫服务器保存有终端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主用呼叫服务器和备用呼叫服务器之间需要实时或定时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同理,本地存活组网时,总部呼叫服务器和分支网关之间也需要同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正是基于主用呼叫服务器和备用呼叫服务器或者总部呼叫服务器和分支网关之间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同步,而提出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可以为主用呼叫服务器,相应地,第二服务器为备用呼叫服务器;或者,第一服务器为总部呼叫服务器,相应地,第二服务器为分支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同步方法涉及终端、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下面具体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步骤202,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步骤203: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步骤204:终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步骤205,第二服务器接收终端在检测到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步骤206,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切换到第二服务器,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使第二服务器根据终端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完成与第一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由此可知,上述过程包括两部分的数据同步:(1)第一服务器与终端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2)终端与第二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本发明实施例正是基于上述两部分的数据同步,实现了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之间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下面针对上述两部分的数据同步进行具体介绍。
(1)第一服务器与终端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为实现第一服务器与终端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在步骤203和步骤204中,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具体地,当第一服务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第一服务器应及时将更新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当第一服务器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发生了变化后,第一服务器应及时将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变更后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在业务权限范围内,对业务信息进行更改时,第一服务器可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具体地,在步骤201之前,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业务信息进行更改,例如,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后,根据用户开户时确定的业务权限,判断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符合业务权限,若符合,则确定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此时,第一服务器可确定用户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并更新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方式二,用户通过登录个人Portal或管理系统,在业务权限范围内对业务信息进行更改,此时,第一服务器可确定用户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并更新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更换终端的情形,第一服务器需要与变更后的终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因此,在步骤201之前,用户使用变更后的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消息,第一服务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后,判断注册请求消息中终端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此时,第一服务器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发生了变化,并将当前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变更后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仅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以及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发生了变化的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后,若该终端中已存储有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则根据接收到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即覆盖之前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若该终端中未存储有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则直接在本地保存接收到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为确保数据同步的安全,第一服务器可采用预设密钥对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由于终端负责接收并存储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对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在后续终端将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后,由第二服务器进行解析处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设密钥为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具体地,预设密钥可以由第一服务器生成并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或者,也可以由第二服务器生成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又或者,由管理人员预先在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中配置该预设密钥。
(2)终端与第二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为实现终端与第二服务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在步骤201和步骤202中,终端检测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第二服务器,在步骤205和步骤206中,第二服务器接收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数据同步。
在步骤201中,终端可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例如,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后,在设定长的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服务器的反馈消息,此时,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或者,终端通过其它的检测机制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
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消息,以注册在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后,根据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该用户是否为第二服务器中已开户的用户,若是,则进行用户注册。优选地,注册请求消息还包括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第二服务器进行用户注册后,采用预设密钥对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对解密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合法性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终端返回注册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其中,合法性检查具体可以为:将解密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与上述确定的已开户的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比对,若完全匹配,则确定合法性检查通过,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若不匹配,则可丢弃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可选地,终端也可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二服务器及时地进行数据同步,优选在注册请求消息包括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第二服务器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后,向终端返回注册成功和数据同步成功的响应消息。后续针对终端的呼叫,第二服务器可根据同步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保用户的业务执行与用户注册在第一服务器上的业务执行无差别。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进行介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与用户对应的终端向该注册的主用呼叫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步骤302,主用呼叫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并判断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更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对更新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并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存储;
步骤303,终端确定主用服务器发生故障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备用呼叫服务器发送包含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304,备用呼叫服务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消息后,在确定用户为第二服务器中已开户的用户的情况下,解密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数据同步,并向终端返回注册成功和数据同步成功的响应消息。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主用呼叫服务器确定用户通过个人Portal对业务信息进行修改后,更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对更新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并发送给主叫服务器中存储的与用户相对应的终端,终端接收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存储;
步骤402,终端确定主用服务器发生故障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备用呼叫服务器发送包含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403,备用呼叫服务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消息后,在确定用户为第二服务器中已开户的用户的情况下,解密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数据同步,并向终端返回注册成功和数据同步成功的响应消息。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用户使用变更后的终端向主用呼叫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502,主用呼叫服务器接收注册请求消息后,确定注册请求消息中终端的标识信息与主用呼叫服务器中存储的与该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将加密后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存储;
步骤503,终端确定主用服务器发生故障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备用呼叫服务器发送包含该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504,备用呼叫服务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消息后,在确定用户为第二服务器中已开户的用户的情况下,解密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数据同步,并向终端返回注册成功和数据同步成功的响应消息。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检测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并切换到第二服务器的情况下,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仅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针对上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服务器,该终端、服务器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包括:
检测模块601,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收发模块602,用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602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602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包括:
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收发模块702,用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所述收发模块702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702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701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包括:
收发模块801,用于接收终端在检测到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同步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同步模块802还用于:
确定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为所述第二服务器中已开户的用户。
较佳地,所述同步模块802还用于:
所述第二服务器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解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收发器903。
收发器903可以是有线收发器,无线收发器或其组合。有线收发器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收发器例如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收发器,蜂窝网络收发器或其组合。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9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9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9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9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所述处理器901,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所述收发器903,用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收发器903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较佳地,所述收发器903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收发器1003。
收发器1003可以是有线收发器,无线收发器或其组合。有线收发器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收发器例如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收发器,蜂窝网络收发器或其组合。处理器1001可以是CPU,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10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CPLD,FPGA,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存储器10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快闪存储器,HDD或SSD;存储器10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所述处理器100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所述收发器1003,用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0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所述收发器1003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器1001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较佳地,所述收发器1003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1001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001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收发器1103。
收发器1103可以是有线收发器,无线收发器或其组合。有线收发器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收发器例如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收发器,蜂窝网络收发器或其组合。处理器1101可以是CPU,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11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CPLD,FPGA,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存储器11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快闪存储器,HDD或SSD;存储器11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所述收发器1103,用于接收终端在检测到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
确定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为所述第二服务器中已开户的用户。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
所述第二服务器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解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1201、终端1202、第二服务器1203;
所述第一服务器120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所述终端1202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服务器1203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12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12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第一服务器1201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检测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终端上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与终端相配合,终端确定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并切换到第二服务器的情况下,第二服务器及时完成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从而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有效性,避免了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造成终端业务不能正常执行的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第一服务器在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终端的,即第一服务器仅在上述情形下向终端发送需要同步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第一服务器同时向大量终端发送同步数据而造成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所述终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4.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之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登记成功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更新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不相同后发送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1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器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将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15.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终端、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在所述第一服务器上注册的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后,将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用户登记成功的业务信息;
所述终端用于:检测到所述终端注册的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可用后,获取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向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业务动态配置信息的数据同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所述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不一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登记请求消息;
判断所述业务登记请求消息中请求登记的业务是否登记成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存储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发生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还用于:
采用预设密钥对所述用户当前的业务动态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述预设密钥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密钥。
CN201510981835.4A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6921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1835.4A CN106921503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1835.4A CN106921503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1503A true CN106921503A (zh) 2017-07-04
CN106921503B CN106921503B (zh) 2020-02-21

Family

ID=59456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1835.4A Active CN106921503B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15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700A (zh) * 2017-08-15 2017-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9430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设备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0732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link optimization through elimination of unnecessary transfers
CN101247568A (zh) * 2008-03-12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容灾系统和方法及中间设备
CN102447742A (zh) * 2011-11-24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数据主备同步的方法、系统及一种元数据服务器
CN103731341A (zh) * 2013-12-30 2014-04-1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即时通讯业务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47091A (zh) * 2014-01-16 2014-04-23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 一种嵌入式设备的分布式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03905397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4185196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控制器容灾方法及系统
CN105049263A (zh) * 2015-08-24 2015-11-1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0732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link optimization through elimination of unnecessary transfers
CN101247568A (zh) * 2008-03-12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容灾系统和方法及中间设备
CN102447742A (zh) * 2011-11-24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数据主备同步的方法、系统及一种元数据服务器
CN103905397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4185196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控制器容灾方法及系统
CN103731341A (zh) * 2013-12-30 2014-04-1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即时通讯业务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47091A (zh) * 2014-01-16 2014-04-23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 一种嵌入式设备的分布式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05049263A (zh) * 2015-08-24 2015-11-1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700A (zh) * 2017-08-15 2017-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9430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设备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99430B (zh) * 2018-01-31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设备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1503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5084B2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11811827B2 (en) Securing endpoints for virtual meetings
US11856130B2 (en) Privileg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with inmates
CN108469972A (zh) 支持web页面中显示多窗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15788A (zh) 通过组通信从移动设备捕获数据
CN107534664A (zh) 针对使能ieee 802.1x的网络的多因素授权
CN109154968A (zh) 用于组织内的安全且高效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28712A (zh) 访问权限的确定、页面的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4079971A (zh) 业务流量管控方法、系统、dpi节点及存储介质
US10063698B2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6921503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509695B1 (en) Management of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image and/or background during video visitation
US10205826B1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2023010051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CN107483480A (zh) 一种地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15790A (zh) 在离网环境中从移动设备捕获数据
US10063700B1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7343285A (zh) 一种管理设备及设备管理方法
US11271946B1 (en)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communications employing 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CN105099849B (zh) 一种IPsec隧道的建立方法和设备
US10270905B1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10129397B1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5656899B (zh) 一种去中心化登录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6059846B (zh) 应用于vxlan中的故障分析方法和装置
TW201606565A (zh) 用於受損裝置的加強選擇性去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