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2075A -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2075A
CN106912075A CN201710081826.9A CN201710081826A CN106912075A CN 106912075 A CN106912075 A CN 106912075A CN 201710081826 A CN201710081826 A CN 201710081826A CN 106912075 A CN106912075 A CN 106912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able
equipment
interference value
channe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18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2075B (zh
Inventor
邵慧莹
祝肖锋
陈忠良
俞哲伟
郑杰
王树太
叶倩
李�杰
周守亚
李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18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2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2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2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2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2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AC设备,可包括: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当环境中存在大量弱信号时,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AC设备分配信道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已经成为办公区域或者公共场所所不可或缺的一项网络基础设施。
对于WLAN而言,信道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每个AP(Acess Point,接入点)设备需要工作在非常有限的非重叠信道上。然而,对于2.4G网络来说,非重叠信道只有三个,很多情况下,一些相邻的AP不得不使用相同的信道,使得同一信道中存在大量的干扰信号,尤其是大幅度降低网络速率的弱信号。因此在为AP选择信道时,如何选择最佳的工作信道,避免干扰信号,尤其是弱信号的干扰,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用于确保环境中存在大量弱信号时信道分配的准确性。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AC设备,所述AC设备为无线网络中的目标AP设备分配无线信道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
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道分配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AC设备,所述AC设备为无线网络中的目标AP设备分配无线信道时,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分配单元,用于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道分配方法,一方面,由于AC设备可通过非可控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来确定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从而使得当环境中存在大量弱信号时可准确地进行信道分配。
另一方面,AC设备可通过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对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进行加权平均运算,由于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非可控干扰值,从而使得AC设备可优先考虑可控干扰值的影响,同时不忽略非可控干扰值的影响,为AP设备分配包含弱信号少的信道作为AP设备的工作信道,因此提高了信道分配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号分布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分配装置所在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分配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已经成为办公区域或者公共场所所不可或缺的一项网络基础设施。
对于WLAN而言,信道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每个AP(Acess Point,接入点)设备只能工作在非重叠信道上。然而,对于2.4G网络来说,非重叠信道只有三个,分别为信道1、信道6和信道11。很多情况下,一些相邻的AP不得不使用相同的信道,使得同一信道中存在大量的干扰信号,尤其是大幅度降低网络速率的弱信号。
在相关的信道分配的技术方案中,通常采用思科公司提出的LCCS(LeastCongested Channel search,最空闲信道搜索)算法,为AP设备分配信道。在为AP设备分配信道的过程中,AC设备可获取AP设备在各信道中的干扰值,然后分别计算每个信道的所有干扰值的平均值。最后,AC(Access Controller,无线控制器)设备可以挑选出干扰值的平均值最小的信道,作为分配给AP设备的工作信道。
通常,干扰信号可包括非可控干扰信号和可控干扰信号,当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存在大量的弱信号时,使用上述LCCS算法,往往选择出包含大量弱信号的信道作为AP设备的工作信道,而弱信号通常可提高报文重传率,降低网络速率,大大影响AP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道分配方法,一方面,由于AC设备可通过非可控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来确定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从而使得当环境中存在大量弱信号时可准确地进行信道分配。
另一方面,AC设备可通过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对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进行加权平均运算,由于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非可控干扰值,从而使得AC设备可优先考虑可控干扰值的影响,同时不忽略非可控干扰值的影响,为AP设备分配包含弱信号少的信道作为AP设备的工作信道,因此提高了信道分配的准确度。
参见图1,图1是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图;在该网络架构中,可包括:AC设备,AP设备。
其中,上述AC设备,又被称为无线局域网核心控制器,主要用于对无线局域网中的AP进行控制和管理。例如,向接入本AC设备的AP设备下发配置,修改该AP设备的配置参数,接入安全控制等。
AP设备,又被称为无线接入点,主要用于提供STA与局域网的桥接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设备根据接入的AC设备的不同,可被分为可控AP设备和非可控AP设备。其中,可控AP设备可为与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个AC的AP设备。非可控AP设备可为与目标AP设备同在一个环境中,但未接入同一个AC设备的AP设备。
如图1所示,例如,假设AP2设备为目标AP设备,则与AP2设备接入同一个AC设备的AP设备,如AP1可为可控AP设备。与AP2在同一环境,但未接入同一AC设备的AP设备,如AP3可为非可控AP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可控AP设备可发出可控干扰信号,可干扰目标AP设备。非可控AP设备可发出非可控干扰信号,也可干扰目标AP设备。通常,可使用干扰值来表征可控干扰信号和非可控干扰信号强度的大小。干扰值可以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等,这里只对干扰值进行示例性地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在上述组网中,AP设备可计算各待分配信道的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AC设备。AC设备通过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对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进行加权平均运算,由于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非可控干扰值,从而使得AC设备可优先考虑可控干扰值的影响,同时不忽略非可控干扰值的影响,为AP设备分配包含弱信号少的信道作为AP设备的工作信道。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4。
步骤201: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AP设备可计算其在各待分配信道中所受到的所有干扰值,并可以通过各干扰值对应的各信号携带的标识,区分可控干扰信号和非可控干扰信号,并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值分为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目标AP设备可将该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发送给AC设备。
其中,上述标识可为厂商标识符等,这里只是对标识进行示例性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例如,AC设备,与接入该AC设备的AP设备均使用同一厂家的设备,当AP设备上线时,AC设备可下发一个代表标识的自定义字段给AP设备,该自定义字段可为厂商标识符。此后,AP设备在与该AC设备所在无线局域网中交互的所有信号均携带有该标识。使得AP设备可通过信号中携带的标识,区分本无线局域网的AP设备发出的可控干扰信号,和同一环境中,非本无线局域网的AP设备发出的非可控干扰信号。
步骤202: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C设备可接受上述目标AP设备发送的针对各待分配信道的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并可获取为该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AC设备可根据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干扰值,将干扰值低于预设阈值的信号确定为弱信号,并计算弱信号在该非可控干扰信号中所占的比例。AC设备可以基于弱信号在该非可控干扰信号中所占比例,自动设置非可控干扰值和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在实现时,AC设备可以基于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将所有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干扰值输入该预测模型中,该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弱信号所占非可控干扰信号的比例,设定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其中,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越大,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越小。
同时,AC设备还可基于预设的算法,通过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来确定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例如,当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为a时,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可为1-a。其中,a为百分比。
上述预测模型可为神经网络、回归算法等。这里只是对预测模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不对其进行特别地限定。
例1,以干扰值为RSSI值为例,例如,假设目标AP设备计算的针对信道1、信道6和信号11的可控干扰值均为-60dBm,针对信道1的非可控干扰值分别为-36dBm,-46dBm,-80dBm。针对信道6的非可控干扰值分别为-45dBm,-72dBm,-73dBm,-75dBm,-76dBm,-77dBm,-80dBm,-82dBm,-84dBm。针对信道11的非可控干扰值分别为-46dBm,-48dBm,-50dBm,-53dBm,-55dBm,-60dBm。
假设,将干扰值小于等于-65dBm的信号定义为弱信号。AC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干扰值后,可计算弱信号在非可控信号中所占的比例,如50%。AC设备可通过上述预测模型,并通过弱信号在非可控信号中所占的比例,确定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如0.2
例2,仍以干扰值为RSSI值,假设目标AP设备计算的针对信道1、信道6和信号11的可控干扰值均为-60dBm,针对信道1的非可控干扰值分别为-36dBm,-46dBm,-54dBm,-60dBm,-65dBm,-70dBm,-75dBm。针对信道6的非可控干扰值分别为-45dBm,-50dBm,-52dBm,-71dBm,-80dBm。针对信道11的非可控干扰值分别为-46dBm,-48dBm,-5 0dBm 0,-53dBm,-55dBm,-60dBm,-61dBm,-64dBm,-65dBm
假设,干扰值小于等于-65dBm的信号定义为弱信号。AC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干扰值后,可计算弱信号在非可控信号中所占的比例,如29%。AC设备可通过上述预测模型,并通过弱信号在非可控信号中所占的比例,确定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如0.4。
当然,上述非可控干扰值以及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也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3: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步骤204: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AC设备获取到针对各待分配信道的非可控干扰值及其对应的权重比例,以及可控干扰值及其对应的权重比例后,可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在实现时,AC设备可依次将待分配信道选定为目标待分配信道,并可计算该目标待分配信道对应的所有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有的非可控干扰值之和。AC设备可基于上述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对应权重比例,以及计算得到的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与可控干扰值之和,进行加权平均运算,得到该目标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
计算目标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v为目标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Ra为可控干扰值,n为可控干扰信号的数量;Rb为非可控干扰值,m为非可控干扰信号的数量;K为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
AC设备可基于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各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并可选择平均干扰值最小的信道作为该目标AP的工作信道,分配给该AP目标设备。
仍以例1为例,AC设备可通过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出信道1、信道6和信道11对应的平均干扰值,分别为-20.1dBm,-18.08dBm和-14.06dBm。通过对比三个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AC设备可将平均干扰值最小的信道1分配给该目标AP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若采用上述相关的信道分配方法(即计算所有干扰值的平均值作为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信道1、信道6和信道11对应的平均干扰值分别为-55.5dBm,-72.4dBm,-53.1dBm。AC设备可将平均干扰值最小的信道6分配给该目标AP设备。
然而,如图3所示,在该2.4GHz非可控干扰信号分布图中,信道6对应的非可控信号中存在大量的弱信号,而弱信号可提高报文重传率,大大降低网络速率。所以,虽然信道6拥有较少的强信号,但由于信道6存在大量的弱信号,所以如果信道6作为目标AP的工作信道,可能会影响目标AP的正常工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相关的信道分配方法在分配信道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分配的方法,一方面,由于通过非可控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来确定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从而使得当环境中存在大量弱信号时可准确地进行信道分配。
另一方面,通过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对可控干扰值和非可控干扰值进行加权平均运算,由于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非可控干扰值,从而使得AC设备可优先考虑可控干扰值的影响,同时不忽略非可控干扰值的影响,为AP设备分配包含弱信号少的信道作为AP设备的工作信道,因此提高了信道分配的准确度。
与前述信道分配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信道分配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信道分配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AC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AC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信道分配装置所在AC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4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出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AC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5,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分配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AC设备,所述AC设备为无线网络中的目标AP设备分配无线信道时,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10,第二获取单元520,计算单元530和分配单元540。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510,用于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
第二获取单元520,用于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计算单元530,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分配单元540,用于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设置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越大,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越小,基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设置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530,具体用于依次将各待分配信道选定为目标待分配信道;计算该目标待分配信道对应的所有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有可控干扰值之和;基于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和与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述可控干扰值之和,进行加权平均运算,得到所述目标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其中,所述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与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之和为1。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AP设备基于各信号携带的标识,区分可控干扰信号和非可控干扰信号;
其中,所述标识为厂商标识符。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控干扰信号为与该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个AC设备的AP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
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为与该目标AP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但未与该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AC设备的AP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AC设备,所述AC设备为无线网络中的目标AP设备分配无线信道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
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包括:
基于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设置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越大,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越小;
基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设置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包括:
依次将各待分配信道选定为目标待分配信道;
计算该目标待分配信道对应的所有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有可控干扰值之和;
基于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和与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述可控干扰值之和,进行加权平均运算,得到所述目标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其中,所述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与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之和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AP设备基于各信号携带的标识,区分可控干扰信号和非可控干扰信号;
其中,所述标识为厂商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干扰信号为与该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个AC设备的AP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
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为与该目标AP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但未与该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AC设备的AP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
6.一种信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AC设备,所述AC设备为无线网络中的目标AP设备分配无线信道时,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AP设备在各待分配信道中的干扰值;其中,干扰值包括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可控干扰值以及干扰该目标AP设备的非可控干扰信号对应的非可控干扰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为所述可控干扰值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大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的权重比例;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权重比例,以及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值,分别计算各待分配信道对应的干扰平均值;
分配单元,用于将计算得到的干扰平均值最小的待分配信道,分配给所述目标AP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设置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其中,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中弱信号所占的比例越大,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越小,基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预配置的权重比例,设置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依次将各待分配信道选定为目标待分配信道;计算该目标待分配信道对应的所有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有可控干扰值之和;基于与所述非可控干扰值和与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以及所述非可控干扰值之和以及所述可控干扰值之和,进行加权平均运算,得到所述目标待分配信道的平均干扰值;其中,所述非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与所述可控干扰值对应的权重比例之和为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AP设备基于各信号携带的标识,区分可控干扰信号和非可控干扰信号;
其中,所述标识为厂商标识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干扰信号为与该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个AC设备的AP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
所述非可控干扰信号为与该目标AP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但未与该目标AP设备接入同一AC设备的AP设备所发出的干扰信号。
CN201710081826.9A 2017-02-15 2017-02-15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912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826.9A CN106912075B (zh) 2017-02-15 2017-02-15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826.9A CN106912075B (zh) 2017-02-15 2017-02-15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2075A true CN106912075A (zh) 2017-06-30
CN106912075B CN106912075B (zh) 2019-12-06

Family

ID=5920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1826.9A Active CN106912075B (zh) 2017-02-15 2017-02-15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20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3769A (zh) * 2018-02-01 2019-08-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信道筛选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1006A (zh) * 2019-08-15 2019-11-15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wlan干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731A (zh) * 2005-07-27 2007-01-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无线信道选择方法
CN103442445A (zh) * 2013-08-23 2013-12-1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4144516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调度方法、控制器、接入点及系统
CN104754678A (zh) * 2015-04-10 2015-07-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网络中ap选择最佳信道的方法
CN106060946A (zh) * 2016-05-31 2016-10-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731A (zh) * 2005-07-27 2007-01-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接入点及其无线信道选择方法
CN104144516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调度方法、控制器、接入点及系统
CN103442445A (zh) * 2013-08-23 2013-12-1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4754678A (zh) * 2015-04-10 2015-07-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网络中ap选择最佳信道的方法
CN106060946A (zh) * 2016-05-31 2016-10-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3769A (zh) * 2018-02-01 2019-08-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信道筛选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13769B (zh) * 2018-02-01 2021-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信道筛选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1006A (zh) * 2019-08-15 2019-11-15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wlan干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461006B (zh) * 2019-08-15 2022-10-1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wlan干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2075B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3598B (zh) 一种drb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1867129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6792829A (zh) 提升终端wifi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338455B (zh) 通信资源分配方法、系统、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3650614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07949025A (zh) 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网络选择方法
CN1074841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基站
CN104022951B (zh) 一种网络服务路径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6912075A (zh)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098879A (zh) 选择基本服务集颜色值
CN109673054A (zh) 频率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7895537A (zh) 一种电子地图的显示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576257A (zh)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13453239B (zh) 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5025580B (zh)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613500B (zh) 一种不确定环境下的无线频谱共享方法
CN104509133B (zh) 设备到设备临近服务中传输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981019B (zh) 调度无线资源的方法、控制节点和系统
CN107182080A (zh)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中自适应配置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30730B (zh) 确定发射功率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和网络连接设备
CN107690127A (zh) 一种通信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947890B (zh)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5165091B (zh) 信道带宽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05960005B (zh) 超密集网络中保障用户公平性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8234353A (zh) 一种无线转发的方法、主接入点和转发接入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