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1127B -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1127B
CN106911127B CN201710129384.0A CN201710129384A CN106911127B CN 106911127 B CN106911127 B CN 106911127B CN 201710129384 A CN201710129384 A CN 201710129384A CN 106911127 B CN106911127 B CN 106911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supply
interface
volt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9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1127A (zh
Inventor
肖启华
刘俊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293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1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1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1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1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1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1/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 H02H11/00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too high or too low voltage
    • H02H11/007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too high or too low voltage involving automatic switching for adapting the protected apparatus to the supply voltage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C类型(Type-C)接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这种类型的接口来代替传统的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以集线器(HUB)为例,将设置有Type-C接口的集线器(HUB)称为Type-C HUB,Type-C HUB利用Type-C接口与电脑相连。
一般,Type-C HUB的电源架构设计为:当Type-C HUB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电脑系统的5V为Type-C HUB供电;当Type-C HUB与电源连接时,通过Type-C HUB的电源为电脑系统和Type-C HUB同时供电。
然而,当Type-C HUB从与未电源连接到与电源连接的瞬间,Type-C HUB的电源的电能会直接灌输至电脑系统的5V侧,容易导致电脑系统过压而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供电方法,包括:
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绝缘栅型场效应(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二极管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以及电能传输模块的控制电压输入至比较器中;
通过所述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背靠背MOS管;
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靠背MOS管处于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
电能传输模块,用于当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经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二极管,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比较器,用于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还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传输至所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以及所述电能传输模块传输的控制电压进行比较。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器,还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背靠背MOS管,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靠背MOS管处于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传输模块,还用于当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经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绝MOS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开启MOS管之前,首先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协商,预先通知第二电子设备由5V的供电路径切换至外接电源对应的供电路径,然后,当第二电子设备侧的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启背靠背MOS管,有效防止了过压现象以及短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架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本示例中的电源供电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源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指Type-C HUB,所述Type-C HUB具有Type-C接口,通过该Type-C接口能够实现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显然,第一接口可以为Type-C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指电脑,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脑为便携式电脑。
这里,Type-C接口全称为USB type-C接口,属于USB 3.0下一代接口。Type-C接口具有如下特征: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0Gbps)、更强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此外,Type-C接口还支持双面插入,即正反面随便插,相比USB2.0/USB3.0更为先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这里,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Type-C接口连接,因此,当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供电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会通过Type-C接口同时为第二电子设备供电。
如图4所示,Type-C HUB侧是指第一电子设备侧,系统侧(System side)是指第二电子设备侧,Type-C HUB与System side通过Type-C接口连接。在Type-C HUB未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即处于第一供电状态),通过System side侧的5V为Type-C HUB供电。在Type-CHUB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即处于第二供电状态),通过Type-C HUB的外接电源为所述Type-C HUB和System side同时充电。
一般,Type-C HUB的外接电源的电压大于5V,例如在5V~20V之间,因此,如果直接将外接电源灌入至System side侧的5V,会产生过压以及短路现象。为此,需要Type-C HUB的能量传输芯片(PD IC,Power Delivery Integrated Circuit),首先通过Type-C接口向System side发送切换信号,当System side接收到切换后将自身的供电线路由5V供电(对应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外接电源供电(对应第二供电线路,也称为DC_IN供电线路)。
这里,可以通过Type-C接口的CC pin传输切换信号。
步骤102: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口是指Type-C HUB侧的Type-C接口,第二接口是指System side侧的Type-C接口。当由System side侧的5V为Type-C HUB供电时,第二接口的电压为5V,如果Type-C HUB外接供电电源,则第二接口的5V开始下降,第一电子设备需要检测第二接口的电压。
步骤103: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第二接口侧的电压由5V降低到一定程度(如0.5V)时,才开启背靠背MOS管。
这里,背靠背MOS管是将两个MOS管进行背靠背连接,当背靠背MOS管开启时,Type-C HUB侧的电源为System side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实现过压保护的同时,由于只用了两个MOS管实现电路切换,大大节省了成本。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本示例中的电源供电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指Type-C HUB,所述Type-C HUB具有Type-C接口,通过该Type-C接口能够实现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显然,第一接口可以为Type-C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指电脑,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脑为便携式电脑。
这里,Type-C接口全称为USB type-C接口,属于USB 3.0下一代接口。Type-C接口具有如下特征: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20Gbps)、更强的电力传输(最高200W),此外,Type-C接口还支持双面插入,即正反面随便插,相比USB2.0/USB3.0更为先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这里,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Type-C接口连接,因此,当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供电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会通过Type-C接口同时为第二电子设备供电。
如图4所示,Type-C HUB侧是指第一电子设备侧,System side侧是指第二电子设备侧,Type-C HUB与System side通过Type-C接口连接。在Type-C HUB未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即处于第一供电状态),通过System side侧的5V为Type-C HUB供电。在Type-C HUB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即处于第二供电状态),通过Type-C HUB的外接电源为所述Type-C HUB和System side同时充电。
一般,Type-C HUB的外接电源的电压大于5V,例如在5V~20V之间,因此,如果直接将外接电源灌入至System side侧的5V,会产生过压以及短路现象。为此,需要Type-C HUB的能量传输芯片(PD IC,Power Delivery Integrated Circuit),首先通过Type-C接口向System side发送切换信号,当System side接收到切换后将自身的供电线路由5V供电(对应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外接电源供电(对应第二供电线路,也称为DC_IN供电线路)。
这里,可以通过Type-C接口的CC pin传输切换信号。
步骤202: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二极管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口是指Type-C HUB侧的Type-C接口,第二接口是指System side侧的Type-C接口。当由System side侧的5V为Type-C HUB供电时,第二接口的电压为5V,如果Type-C HUB外接供电电源,则第二接口的5V开始下降,第一电子设备需要检测第二接口的电压。
如图4所示,在第二接口侧连接有二极管,二极管将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输入至比较器中,与此同时,PD IC将控制电压输入至比较器中;
通过所述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背靠背MOS管;
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靠背MOS管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203: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第二接口侧的电压由5V降低到一定程度(如0.5V)时,才开启背靠背MOS管。
系统在电源切换过程中,为了防止type-C适配器的电能直接灌到系统的5V,用type-C的CC信号和系统沟通完成以后,先切换系统5V到DC_IN路径,再开启HUB的背靠背MOS管,以实现过压保护(OVP)。
这里,背靠背MOS管的打开增加判断条件,只有侦测到系统5V降到一定程度,才会打开背靠背MOS管。
这里,背靠背MOS管是将两个MOS管进行背靠背连接,当背靠背MOS管开启时,Type-C HUB侧的电源为System side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实现过压保护的同时,由于只用了两个MOS管实现电路切换,大大节省了成本。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本示例中的电源供电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指Type-C HUB,所述Type-C HUB具有Type-C接口,通过该Type-C接口能够实现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显然,第一接口可以为Type-C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指电脑,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脑为便携式电脑。
这里,Type-C接口全称为USB type-C接口,属于USB 3.0下一代接口。Type-C接口具有如下特征: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30Gbps)、更强的电力传输(最高300W),此外,Type-C接口还支持双面插入,即正反面随便插,相比USB2.0/USB3.0更为先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这里,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Type-C接口连接,因此,当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供电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会通过Type-C接口同时为第二电子设备供电。
如图4所示,Type-C HUB侧是指第一电子设备侧,System side侧是指第二电子设备侧,Type-C HUB与System side通过Type-C接口连接。在Type-C HUB未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即处于第一供电状态),通过System side侧的5V为Type-C HUB供电。在Type-C HUB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即处于第二供电状态),通过Type-C HUB的外接电源为所述Type-C HUB和System side同时充电。
一般,Type-C HUB的外接电源的电压大于5V,例如在5V~20V之间,因此,如果直接将外接电源灌入至System side侧的5V,会产生过压以及短路现象。为此,需要Type-C HUB的能量传输芯片(PD IC,Power Delivery Integrated Circuit),首先通过Type-C接口向System side发送切换信号,当System side接收到切换后将自身的供电线路由5V供电(对应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外接电源供电(对应第二供电线路,也称为DC_IN供电线路)。
这里,可以通过Type-C接口的CC pin传输切换信号。
步骤302: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口是指Type-C HUB侧的Type-C接口,第二接口是指System side侧的Type-C接口。当由System side侧的5V为Type-C HUB供电时,第二接口的电压为5V,如果Type-C HUB外接供电电源,则第二接口的5V开始下降,第一电子设备需要检测第二接口的电压。
步骤303: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第二接口侧的电压由5V降低到一定程度(如0.5V)时,才开启背靠背MOS管。
这里,背靠背MOS管是将两个MOS管进行背靠背连接,当背靠背MOS管开启时,Type-C HUB侧的电源为System side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实现过压保护的同时,由于只用了两个MOS管实现电路切换,大大节省了成本。
步骤304: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不仅发送切换信号,还发送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这样,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例如:电源的类型为45WType-C电源,Type-C HUB的功耗为15W左右,此时,System side的功耗只能控制在30W左右,如果超过30W就有关机的风险。System side会在30W的功耗下做电源管理。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能传输模块51,用于当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经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二极管52,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比较器53,用于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52,还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传输至所述比较器53;
所述比较器53,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以及所述电能传输模块51传输的控制电压进行比较。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器53,还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背靠背MOS管,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比较器53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靠背MOS管处于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传输模块51,还用于当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经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电源供电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二极管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以及电能传输模块的控制电压输入至比较器中;
通过所述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背靠背MOS管;
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靠背MOS管处于开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能传输模块,用于当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经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发送切换信号,所述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线路切换至第二供电线路;
二极管,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
比较器,用于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一接口侧的背靠背MOS管,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其中,所述背靠背MOS管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电子设备未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状态是指:当所述电子设备与电源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源的第二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还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传输至所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以及所述电能传输模块传输的控制电压进行比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器,还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背靠背MOS管,当所述第二接口侧的电压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靠背MOS管处于开启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模块,还用于当电子设备由第一供电状态切换至第二供电状态时,经过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电源的类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进行电源管理。
CN201710129384.0A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911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9384.0A CN106911127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9384.0A CN106911127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1127A CN106911127A (zh) 2017-06-30
CN106911127B true CN106911127B (zh) 2019-01-15

Family

ID=5918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9384.0A Active CN106911127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11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712A (zh) * 2015-12-28 2016-05-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供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607514A (zh) * 2015-12-29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828007A (zh) * 2016-06-07 2016-08-03 深圳市倍儿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usb供电和otg输出功能的音视频播放装置
CN105912084A (zh) * 2016-03-31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9150A1 (en) * 2013-07-30 2015-02-05 Good Way Technology Co., Ltd. Hub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712A (zh) * 2015-12-28 2016-05-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供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607514A (zh) * 2015-12-29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912084A (zh) * 2016-03-31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28007A (zh) * 2016-06-07 2016-08-03 深圳市倍儿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usb供电和otg输出功能的音视频播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1127A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8492B2 (en) Circui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B interface sharing
JP6359459B2 (ja) 移動端末及びその充電装置、方法
KR101719262B1 (ko) 충전기, 충전 단말기, 충전 시스템, 충전 제어방법,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CN104917016A (zh) 充电式集线器
US20230291307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soft-start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728866A (zh) 一种实现电源倒换的装置与方法
CN103208822A (zh) Usb充电控制电路
CN105932733B (zh) Otg电源及其供电方法、otg设备和移动通讯设备
CN105896655A (zh) 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318741A (zh) 一种阻抗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103959592A (zh) 电源适配器和使电力适配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CN202076771U (zh) 一种usb otg电路及应用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5591538A (zh) 通用串行总线功率传输装置
CN109062392A (zh) 一种自动切换服务器板卡供电的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4184116A (zh) 保护电路及具有该保护电路的电子装置
CN205584216U (zh) 一种poe供电侦测系统
CN105490124B (zh) 多头数据线
JP5935195B2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制御モジュール、装置、及びデバイス
CN106911127B (zh) 一种电源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45859A (zh) 一种供电的方法及供电设备和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8257463U (zh) 一种多输出充电系统
CN108055139B (zh) 一种降低闲置状态下通讯设备端口功耗方法
CN110048859A (zh) 一种poe供电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15978A (zh) 一种扩展坞和提高扩展坞设备兼容性的方法
CN210246371U (zh) 一种多源多口输出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