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6241A -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6241A
CN106896241A CN201510947385.7A CN201510947385A CN106896241A CN 106896241 A CN106896241 A CN 106896241A CN 201510947385 A CN201510947385 A CN 201510947385A CN 106896241 A CN106896241 A CN 106896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chroic mirror
lens
object lens
credi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73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6241B (zh
Inventor
夏铁
石彦
周纪松
周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P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P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P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P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473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6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6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6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30/00Auxiliary means serving to assist or improve the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e.g. display 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 G01Q30/02Non-SPM analysing devices, e.g.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pectrometer or optical microscope
    • G01Q30/025Optical microscopes coupled with SP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属于光学显微镜领域。该显微镜包括支撑组件、成像组件、底座、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支撑组件尺寸根据样品载物台尺寸可调节。成像组件中,承重本体设在底座上,一维平移座设在承重本体上,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承重本体上,且内腔中设有镜筒透镜,反射镜设在承重本体上,并位于镜筒透镜下方;U型结构的第一连接座的下底板固定在一维平移座上,二维平移座固定在第一连接座左侧臂外端,光纤耦合器二维运动地设在二维平移座,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端部设在第一连接座右侧臂的第二通孔两端,二色镜组件设在第二连接座上,物镜安装座固定在二色镜组件上,物镜高度可调地设在物镜安装座中。

Description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显微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背景技术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是一种应用于荧光显微成像领域的光学显微镜,其中的入射光在光密介质中发生全内反射时,所产生的隐逝场在光疏介质侧(即样品侧)的穿透深度只有100nm左右,即提供很薄的照明深度,因此样品荧光信号的对比度较常规宽场成像提高很多,配合高灵敏探测器,检测限可达单分子级别,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像质量高等优点,广泛用于细胞膜附近的分子、微结构、亚细胞器实时监测中,从而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更好地理解相关生物学现象。基于此,提供一种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现有技术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通常采用传统的倒置光学显微镜,其与照明光源(例如激光光源),全内反射荧光物镜,滤光片,以及阵列探测器(如EM-CCD)等核心组件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来构成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
然而,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体积较大,各部件结构的灵活性差。当将其与原子力显微镜联合应用时,其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构相容性和匹配性会出现如下所示的一些问题:举例来说,倒置光学显微镜上的样品台与明场照明聚光镜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头的自身高度,否则后者无法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上。另外,当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时,必须使用原子力显微镜配套的样品载物台,这就要求该载物台不仅要满足光学成像需求,且其结构尺寸又要与光学显微镜相吻合。而目前多数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一般不会考虑到上述问题。如此以来,将造成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构相容性和匹配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不存在其上的样品台与明场照明聚光镜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头的自身高度的问题,且能与各种原子力显微镜配套的样品载物台配合使用,并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使该样品载物台既能满足光学成像需求,且尺寸又能与其自身的尺寸相吻合。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中,所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包括: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内腔中的成像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下方的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方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且所述支撑组件的尺寸根据所述样品载物台的尺寸可调节;
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承重本体、一维平移座、二维平移座、光纤耦合器、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包含二色镜的二色镜组件、物镜安装座、物镜、镜筒透镜、反射镜;所述第一连接座呈U型结构,包括下底板和设置在所述下底板两端上方的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承重本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一维平移座设置在所述承重本体上,并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移运动,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所述承重本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腔中设置有所述镜筒透镜,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承重本体上,并位于所述镜筒透镜的下方;
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下底板固定在所述一维平移座上,所述二维平移座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左侧臂外端部,所述光纤耦合器可二维运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维平移座上,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所述二色镜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方,所述物镜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二色镜组件上方,所述物镜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物镜安装座中;
所述光纤耦合器、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二色镜、所述物镜、所述镜筒透镜、所述反射镜的相对排布以实现如下所示的光路为准:
通过所述光纤耦合器入射的初始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入射汇聚光束,所述入射汇聚光束经所述二色镜反射并聚焦到所述物镜的后焦面上,然后通过所述物镜形成聚焦的竖直光束,所述竖直光束沿竖直方向对放置在所述样品载物台上的荧光标记的生物样品进行照射,使所述生物样品激发出荧光,所述荧光被所述物镜收集,并依次经所述二色镜、所述镜筒透镜、所述反射镜,最后投射到外部探测器上形成二维荧光图像。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长支撑板和两个短支撑板,两个所述长支撑板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短支撑板连接,以组合成上下开口的四面体结构;
所述长支撑板和所述短支撑板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方,且两个所述长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用于放置不同尺寸的所述样品载物台。
具体地,作为优选,至少一个所述长支撑板为U型结构,以提供U型孔腔。
具体地,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短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呈U型结构的第一长支撑板的板面上,
两个所述短支撑板上沿板面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相应地,在第二长支撑板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同样的螺纹通孔,通过使用固定螺钉将所述第二长支撑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短支撑板之间,且通过调整所述短支撑板的尺寸,以实现所述第一长支撑板和所述第二长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长支撑板和所述第二长支撑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通孔,用于通过使用固定螺钉将所述样品载物台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支撑板和所述第二长支撑板的顶端。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本体由自下而上顺次连接的下本体、中间本体和上本体构成,所述下本体和所述上本体均呈方形板式结构,所述一维平移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上;
所述中间本体呈四棱台结构,且所述四棱台结构的纵向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位于上部的一个内角为45°,所述中间本体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反射镜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以使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镜筒透镜呈45°夹角。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座呈倒置的U型结构,包括上底板和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两端下方的前侧臂和后侧臂;
所述二色镜组件放置在所述上底板上,所述前侧臂和所述后侧臂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承重本体的上本体上。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二色镜组件包括一面开口立方体形壳体,以及套装在所述立方体形壳体内部的立方体形二色镜载体,所述二色镜载体可在所述立方体形壳体内推拉运动,所述二色镜放置在所述二色镜载体内部;
所述立方体形壳体和所述二色镜载体的上板面、下板面、左板面、右板面上均对应设置有圆形通孔。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二色镜组件还包括滤色片,所述滤色片和所述二色镜均放置在所述二色镜载体的内腔中,且所述滤色片位于所述二色镜下方,并与所述二色镜成45°夹角。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物镜安装座包括外轮廓呈方形结构,内腔呈圆形结构的上定型环、四根纵向支撑杆和置物台;
四根所述纵向支撑杆均匀分布,上端均竖直地固定在所述上定型环的下端,下端均竖直地固定在所述二色镜组件中的所述立方体形壳体的上板面上,形成长方体形的框架;
所述置物台由圆环形的物镜安装底座和固定在所述物镜安装底座侧壁上方的方形滑台构成;
所述物镜安装底座位于所述四根所述纵向支撑杆构成的内腔中,用于放置所述物镜;
所述方形滑台的内壁上设置有两条用于容纳两根所述纵向支撑杆的纵向凹槽,以卡抱所述纵向支撑杆,并可沿所述纵向支撑杆进行一维的纵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物镜安装底座在所述上定型环和所述二色镜组件之间轴向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通过在支撑组件上方固定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并使支撑组件的尺寸随着样品载物台的尺寸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载物台,保证其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设置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即主光轴)的方向平移运动的一维平移座,以带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也沿同样的方向运动,从而产生如图3所示的光路偏移,实现入射光束出物镜时入射角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全内反射。通过设置可二维运动的二维平移座,以带动光纤耦合器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的二维方向上运动,进而微调并补偿机加工所导致的公差,使光束准直。通过使物镜的高度可调,以实现对样品的聚焦。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不存在其上的样品台与明场照明聚光镜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头的自身高度的问题,且能与各种原子力显微镜配套的样品载物台配合使用,并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使该样品载物台既能满足光学成像需求,且尺寸又能与其自身的尺寸相吻合,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中,成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光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支撑组件,
101 长支撑板,
102 短支撑板,
2 成像组件,
201 承重本体,
202 一维平移座,
203 二维平移座,
204 光纤耦合器,
205 第一透镜,
206 第二透镜,
207 第一连接座,
208 第二连接座,
209 二色镜组件,
210 物镜安装座,
211 反射镜,
3 底座,
4 样品载物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该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包括:支撑组件1、设置在支撑组件1内腔中的成像组件2、设置在支撑组件1下方的底座3、设置在支撑组件1上方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4,且支撑组件1的尺寸根据样品载物台4的尺寸可调节。
成像组件2包括承重本体201、一维平移座202、二维平移座203、光纤耦合器204、第一透镜205、第二透镜206、第一连接座207、第二连接座208、包含二色镜的二色镜组件209、物镜安装座210、物镜、镜筒透镜、反射镜211。第一连接座207呈U型结构,包括下底板和设置在下底板两端的左侧臂和右侧臂,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承重本体201固定在底座3上,一维平移座202设置在承重本体201上,并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移运动,第二连接座208固定在承重本体201上,且第二连接座208的内腔中设置有镜筒透镜,反射镜211设置在承重本体201上,并位于镜筒透镜的下方。
第一连接座207的下底板固定在一维平移座202上,二维平移座203固定在第一连接座207的左侧臂外端部,光纤耦合器204可二维运动地设置在二维平移座203上,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6的端部分别固定在第二通孔的两端,二色镜组件209固定在第二连接座208上方,物镜安装座210固定在二色镜组件209上方,物镜高度可调地设置在物镜安装座210中。
光纤耦合器204、第一透镜205、第二透镜206、二色镜、物镜、镜筒透镜、反射镜211的相对排布以实现如下所示的光路为准:
通过光纤耦合器204入射的初始光束依次经第一透镜205、第二透镜206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入射汇聚光束,该入射汇聚光束经二色镜反射并聚焦到物镜的后焦面上,然后通过物镜形成聚焦的竖直光束,竖直光束沿竖直方向对放置在样品载物台4上的荧光标记的生物样品进行照射,使生物样品激发出荧光,荧光被物镜收集,并依次经二色镜、镜筒透镜、反射镜211,最后投射到外部探测器上形成二维荧光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通过在支撑组件1上方固定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4,并使支撑组件1的尺寸随着样品载物台4的尺寸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载物台4,保证其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设置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即主光轴)的方向平移运动的一维平移座202,以带动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6也沿同样的方向运动,从而产生如图3所示的光路偏移,实现入射光束出物镜时入射角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全内反射。通过设置可二维运动的二维平移座203,以带动光纤耦合器204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的二维方向上运动,进而使微调并补偿机加工所导致的公差,使光束准直。通过使物镜的高度可调,以实现对样品的聚焦。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不存在其上的样品台与明场照明聚光镜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头的自身高度的问题,且能与各种原子力显微镜配套的样品载物台4配合使用,并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使该样品载物台4既能满足光学成像需求,且尺寸又能与其自身的尺寸相吻合,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其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光纤耦合器204、第一透镜205、第二透镜206、二色镜、物镜、镜筒透镜、反射镜211、一维平移座202和二维平移座203均为本领域常用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商购即可容易地获得它们,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对它们的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此外,根据实际需求,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6的规格可以任意调整,两者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其二,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4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的样品安装孔,以便于放置荧光标记的生物样品。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中,如附图1所示,支撑组件1包括两个长支撑板101和两个短支撑板102,两个长支撑板101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短支撑板102连接,以组合成上下开口的四面体结构;长支撑板101和短支撑板102的下端均固定在底座3上方,且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距离可调,用于放置不同尺寸的样品载物台4。其中,至少一个长支撑板101优选为U型结构,特别的是,位于左侧的长支撑板101应当为U型结构,以提供U型内腔,以便于使成像组件2穿过并放置在支撑组件1的内腔中。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距离可调,举例来说,为了使支撑组件1的结构精简化,可以使两个短支撑板10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呈U型结构的第一长支撑板101的板面上,两个短支撑板102上沿板面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相应地,在第二长支撑板101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同样的螺纹通孔,通过使用固定螺钉将第二长支撑板101固定在两个短支撑板102之间,且通过调整短支撑板102的尺寸,以实现第一长支撑板101和第二长支撑板101之间的距离可调。例如,可以沿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长度方向,在短支撑板102的板面上设置上下两排螺纹孔,当需要调整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可以使固定螺钉穿过短支撑板102上位于远端处的螺纹通孔和第二长支撑板101上的螺纹通孔;当需要调整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距离变小时,可以使固定螺钉穿过短支撑板102上位于近端处的螺纹通孔和第二长支撑板101上的螺纹通孔。或者,还可以使用新尺寸的短支撑板102,该短支撑板102的尺寸主要沿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长度方向上进行了变化,如此,以调整两个长支撑板101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举例来说,为了提高该全内反射显微镜的适应性,以应对不同形状及尺寸的样品载物台4,可以在两个长支撑板101上端设置尺寸及形状可调的安装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长支撑板101的高度是一致的,其宽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具体地,第一长支撑板101和第二长支撑板101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通孔,通过使用固定螺钉穿过样品载物台4及两个长支撑板101上的螺纹通孔,来将样品载物台4固定在第一长支撑板101和第二长支撑板101的顶端,如此不仅实现稳固放置,且方便拆卸更换。
通过如上设置支撑组件1,一方面可利用长支撑板101提供足够高的内腔以容纳成像组件2,且可在其上设置尺寸可调的方形安装架,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样品载物台4,提高该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的兼容性和适配性;另一方面,可利用短支撑板102与长支撑板101围成四面墙式结构,来提高整个支撑组件1的稳定性,同时,短支撑板102的存在并不影响光路过程。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中,如附图2所示,承重本体201由自下而上顺次连接的下本体、中间本体和上本体构成,下本体和上本体均呈方形板式结构,一维平移座202和第二连接座208均设置在上本体上。中间本体呈四棱台结构,且四棱台结构的纵向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位于上部的一个内角为45°,中间本体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反射镜211放置在第三通孔内,以使反射镜211与镜筒透镜呈45°夹角。具体来说,下本体用来提供高度支撑,而中间本体用来以45°的倾斜角度放置反射镜211,而上本体用来放置一维平移座202和第二连接座208。通过将承重本体201设置成如上所述的结构,一方面可尽可能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其设置可使荧光形成的光路顺利形成。特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使反射镜211与镜筒透镜呈45°夹角,能够将探测光路的方向由垂直改为水平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中,第二连接座208呈倒置的U型结构,包括上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下方的前侧臂和后侧臂;其中,二色镜组件209设置在该第二连接座208的上底板上,而第二连接座208的前侧臂和后侧臂的下端均固定在承重本体201的上本体上,镜筒透镜设置在该第二连接座208的内腔中,通过如上设置第二连接座208的结构,能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地调整镜筒透镜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二色镜组件209一面开口立方体形壳体,以及套装在该立方体形壳体内部的立方体形二色镜载体,二色镜放置在该二色镜载体内,且该二色镜载体可在立方体形壳体内推拉运动,如此可方便地将二色镜放置在二色镜组件209的内腔中。此外,立方体形壳体和二色镜载体的上板面、下板面、左板面、右板面上均对应设置有圆形通孔以提供光路通道。
具体地,二色镜组件209还包括滤色片,滤色片和二色镜均放置在二色镜载体的内腔中,且滤色片位于二色镜下方,并与二色镜成45°夹角,如此以方便地利用滤色片收集特定波段的荧光。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物镜安装座210包括外轮廓呈方形结构,而内腔呈圆形结构的上定型环、四根纵向支撑杆和置物台。四根纵向支撑杆均匀分布,上端均竖直地固定在上定型环的下端,下端均竖直地固定在二色镜组件209的立方体形壳体的上板面上,形成长方体形的框架。
置物台由圆环形的物镜安装底座和固定在物镜安装底座的侧壁上的方形滑台构成。物镜安装底座位于四根纵向支撑杆构成的内腔中,用于放置物镜;方形滑台的内壁上设置有两条用于容纳两根纵向支撑杆的纵向凹槽,以卡抱两根纵向支撑杆,并可沿纵向支撑杆进行一维的纵向滑动,进而带动物镜安装底座在上定型环和二色镜组件209之间轴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方形滑台可沿纵向支撑杆轴向滑动,但是并不影响其滑动到预定位置处时可固定在纵向支撑杆上。进一步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在方形滑台上设置与纵向凹槽相连通的螺栓孔,通过将紧固螺栓伸入到螺栓孔中并使其顶端顶住纵向支撑杆,来实现该方形滑台与纵向支撑杆的稳固连接。而当需要调整物镜安装底座的高度时,通过使用微螺距旋钮进行调节即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物镜安装在该物镜安装座210中的置物台上,以实现高度可调,进一步实现了对样品聚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包括: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内腔中的成像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下方的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方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载物台,且所述支撑组件的尺寸根据所述样品载物台的尺寸可调节;
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承重本体、一维平移座、二维平移座、光纤耦合器、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包含二色镜的二色镜组件、物镜安装座、物镜、镜筒透镜、反射镜;所述第一连接座呈U型结构,包括下底板和设置在所述下底板两端上方的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承重本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一维平移座设置在所述承重本体上,并可沿垂直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移运动,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所述承重本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腔中设置有所述镜筒透镜,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承重本体上,并位于所述镜筒透镜的下方;
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下底板固定在所述一维平移座上,所述二维平移座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左侧臂外端部,所述光纤耦合器可二维运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维平移座上,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所述二色镜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方,所述物镜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二色镜组件上方,所述物镜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物镜安装座中;
所述光纤耦合器、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二色镜、所述物镜、所述镜筒透镜、所述反射镜的相对排布以实现如下所示的光路为准:
通过所述光纤耦合器入射的初始光束依次经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入射汇聚光束,所述入射汇聚光束经所述二色镜反射并聚焦到所述物镜的后焦面上,然后通过所述物镜形成聚焦的竖直光束,所述竖直光束沿竖直方向对放置在所述样品载物台上的荧光标记的生物样品进行照射,使所述生物样品激发出荧光,所述荧光被所述物镜收集,并依次经所述二色镜、所述镜筒透镜、所述反射镜,最后投射到外部探测器上形成二维荧光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长支撑板和两个短支撑板,两个所述长支撑板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短支撑板连接,以组合成上下开口的四面体结构;
所述长支撑板和所述短支撑板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方,且两个所述长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用于放置不同尺寸的所述样品载物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长支撑板为U型结构,以提供U型孔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短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呈U型结构的第一长支撑板的板面上;
两个所述短支撑板上沿板面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相应地,在第二长支撑板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同样的螺纹通孔,通过使用固定螺钉将所述第二长支撑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短支撑板之间,且通过调整所述短支撑板的尺寸,以实现所述第一长支撑板和所述第二长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支撑板和所述第二长支撑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通孔,用于通过使用固定螺钉将所述样品载物台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支撑板和所述第二长支撑板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本体由自下而上顺次连接的下本体、中间本体和上本体构成,所述下本体和所述上本体均呈方形板式结构,所述一维平移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设置在所述上本体上;
所述中间本体呈四棱台结构,且所述四棱台结构的纵向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位于上部的一个内角为45°,所述中间本体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反射镜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以使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镜筒透镜呈45°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呈倒置的U型结构,包括上底板和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两端下方的前侧臂和后侧臂;
所述二色镜组件放置在所述上底板上,所述前侧臂和所述后侧臂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承重本体的上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色镜组件包括一面开口立方体形壳体,以及套装在所述立方体形壳体内部的立方体形二色镜载体,所述二色镜载体可在所述立方体形壳体内推拉运动,所述二色镜放置在所述二色镜载体内部;
所述立方体形壳体和所述二色镜载体的上板面、下板面、左板面、右板面上均对应设置有圆形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色镜组件还包括滤色片,所述滤色片和所述二色镜均放置在所述二色镜载体的内腔中,且所述滤色片位于所述二色镜下方,并与所述二色镜成45°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安装座包括外轮廓呈方形结构且内腔呈圆形结构的上定型环、四根纵向支撑杆和置物台;
四根所述纵向支撑杆均匀分布,上端均竖直地固定在所述上定型环的下端,下端均竖直地固定在所述二色镜组件中的所述立方体形壳体的上板面上,形成长方体形的框架;
所述置物台由圆环形的物镜安装底座和固定在所述物镜安装底座侧壁上方的方形滑台构成;
所述物镜安装底座位于所述四根所述纵向支撑杆构成的内腔中,用于放置所述物镜;
所述方形滑台的内壁上设置有两条用于容纳两根所述纵向支撑杆的纵向凹槽,以卡抱所述纵向支撑杆,并可沿所述纵向支撑杆进行一维的纵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物镜安装底座在所述上定型环和所述二色镜组件之间轴向运动。
CN201510947385.7A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Active CN106896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7385.7A CN106896241B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7385.7A CN106896241B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241A true CN106896241A (zh) 2017-06-27
CN106896241B CN106896241B (zh) 2019-05-14

Family

ID=59188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7385.7A Active CN106896241B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62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5826A (zh) * 2020-01-07 2021-07-23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9741A (ja) * 2004-02-09 2006-07-20 Olympus Corp 全反射蛍光顕微鏡
US7430898B1 (en) * 2003-09-04 2008-10-07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alyzing a specimen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profi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ptical technique
US7692138B1 (en) * 2006-10-23 2010-04-06 David James Ray Integrated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and confocal microscope
CN202102170U (zh) * 2010-10-20 2012-01-04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使用同心双锥面镜实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的系统
CN102721833A (zh) * 2012-06-12 2012-10-10 浙江大学 一种显微监控型可选区原子力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CN202599978U (zh) * 2012-06-12 2012-12-12 浙江大学 一种三扫描器原子力显微扫描检测装置
CN104035195A (zh) * 2014-06-12 2014-09-10 苏州科德溯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显微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0898B1 (en) * 2003-09-04 2008-10-07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alyzing a specimen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profi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ptical technique
JP2006189741A (ja) * 2004-02-09 2006-07-20 Olympus Corp 全反射蛍光顕微鏡
US7692138B1 (en) * 2006-10-23 2010-04-06 David James Ray Integrated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and confocal microscope
CN202102170U (zh) * 2010-10-20 2012-01-04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使用同心双锥面镜实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的系统
CN102721833A (zh) * 2012-06-12 2012-10-10 浙江大学 一种显微监控型可选区原子力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CN202599978U (zh) * 2012-06-12 2012-12-12 浙江大学 一种三扫描器原子力显微扫描检测装置
CN104035195A (zh) * 2014-06-12 2014-09-10 苏州科德溯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显微镜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SHU BAGGA MATHUR ET AL.: "Atomic Force an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the Study of Force Transmission in Endothelial Cells", 《BIOPHYSICAL JOURNAL》 *
SHUHEI NISHIDA ET AL.: "Combination of AFM with an objective-typ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IRFM) for nanomanipulation of single cells", 《ULTRAMICROSCOPY》 *
何化等: "全内反射荧光成像技术及其在单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分析测试学报》 *
刘进: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原理及其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5826A (zh) * 2020-01-07 2021-07-23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241B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5159B (zh) 一种基于大照明数值孔径的大视场高分辨率显微成像装置及迭代重构方法
CN105849616B (zh) 紧凑型显微镜
CN109001898B (zh) 一种小型化的多角度三维超分辨光片荧光显微镜
US20070002435A1 (en) Double-clad fiber scanning microscope
US4626906A (en) Inverted microscope
CN110967816B (zh) 基于多维调节架的近红外二区宽场显微成像系统
CN109828364A (zh) 一种基于笼式结构的真空腔内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375719A (zh) 倒立型显微镜系统
CN106896241A (zh) 一种可与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CN110623641A (zh) 一种自适应二次三次谐波联合探测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8693081A (zh) 一种石墨烯粒度检测设备
CN208621517U (zh) 一种低成本的超分辨显微镜
CN109884781A (zh) 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
TWI714378B (zh) 一種用於高速深組織成像的大角度光域掃描系統
CN109765684A (zh) 多光路多方位实时显微成像系统
CN110794567B (zh) 一种可旋转光学显微镜样品夹持装置
CN212905686U (zh) 适用于全自动微生物镜检的光学传导装置
CN216082515U (zh) 一种显微观测装置
CN2775698Y (zh) 一种低成本体视显微镜
CN201668400U (zh) 双摄像机的x线诊断设备的影像系统
CN215769193U (zh) 一种生物试剂研发用显微镜
CN1075010A (zh) 显微术系统
CN209070218U (zh) 检测显微镜
CN220913432U (zh) 一种光学显微镜模组及细胞观测仪
CN209514197U (zh) 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