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4390B -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4390B
CN106894390B CN201710127664.8A CN201710127664A CN106894390B CN 106894390 B CN106894390 B CN 106894390B CN 201710127664 A CN201710127664 A CN 201710127664A CN 106894390 B CN106894390 B CN 106894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adit
row
grout
bas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7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4390A (zh
Inventor
胡娟
刘昊
盛毅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276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4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4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4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4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4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16Sealings or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大坝两岸设置第一排灌浆平洞,在帷幕底线深度大的区域、位于第一排灌浆平洞下方设置第二排灌浆平洞;b)设置支洞;c)在第一排灌浆平洞内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一帷幕;d)在第二排灌浆平洞内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二帷幕;e)从第二排灌浆平洞内朝第一帷幕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f)在支洞内沿支洞轴线且朝向第一排灌浆平洞方向进行斜向帷幕灌浆;g)在支洞内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三帷幕。本发明的方案避免灌浆平洞的二次开挖,且使得第一帷幕、第二帷幕、侧向搭接帷幕、斜向帷幕、第三帷幕组合形成封闭的防渗结构,防渗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通常在灌浆平洞中进行。当帷幕较深时,通常设置数排灌浆平洞,各排灌浆平洞轴线平行且错开一段距离。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前期地质情况不明朗等原因,常会导致某排灌浆平洞设置过短,导致灌浆存在“盲区”。如图1所示,第二排灌浆平洞2本应开挖至灌浆平洞帷幕底线10,但由于前期勘测的原因,仅达到图1所示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将该排灌浆平洞再次开挖直至灌浆帷幕底线10附近,再次进行帷幕灌浆。但该种方式对于已经支护好的灌浆平洞,会造成二次开挖,增大开挖量和支护量,而且会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二次开挖、施工进度快、防渗效果好的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大坝两岸设置第一排灌浆平洞,在帷幕底线深度大的区域、位于第一排灌浆平洞下方设置第二排灌浆平洞,第一排灌浆平洞和第二排灌浆平洞轴线平行,且第一排灌浆平洞和第二排灌浆平洞的水平投影之间间隔距离Y;
b)在第二排灌浆平洞尾部设置连通的支洞;
c)在第一排灌浆平洞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一帷幕;对于帷幕底线深度小的区域,直接灌浆至第一排灌浆平洞正下方的帷幕底线;对于帷幕底线深度大的区域,灌浆深度超过第二排灌浆平洞的顶部正投影线;
d)在第二排灌浆平洞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二帷幕,灌浆深度直至第二排灌浆平洞正下方的帷幕底线;
e)在间距Y范围内,从第二排灌浆平洞内朝第一帷幕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并使侧向搭接帷幕与第一帷幕相交;
f)在支洞内沿支洞轴线且朝向第一排灌浆平洞方向钻斜向孔,进行斜向帷幕灌浆,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与第一帷幕相交,或者与帷幕底线相交;
g)在支洞内钻竖直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三帷幕,灌浆深度直至帷幕底线。
在传统方案中,一般都会设计支洞用于交通等用途,但是并没有将支洞用于帷幕灌浆。当第二排灌浆平洞过短时,会导致第一帷幕与第二帷幕之间有部分侧向搭接帷幕无法施工,以及部分竖直帷幕无法施工。
本发明的方案利用支洞进行帷幕灌浆,弥补了灌浆平洞过短造成的无法施工的缺陷,且使得第一帷幕、第二帷幕、侧向搭接帷幕、斜向帷幕、第三帷幕组合形成封闭的防渗结构,防渗效果好。
为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步骤c)和d)中第一帷幕和第二帷幕的正投影存在部分重叠区域。
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程的大坝两岸的高度会有不同,传统做法是设置多排灌浆平洞。同样的,本发明的方案中也可根据大坝两岸的高度,对于帷幕底线深度大的区域,按照步骤a)中的方法,在第二排灌浆平洞与第一排灌浆平洞之间增设有N排灌浆平洞,且每一排灌浆平洞尾部均设置支洞;
在步骤d)之前,按照步骤c)中的方法在每一排灌浆平洞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且上一排灌浆平洞的灌浆深度超过下一排灌浆平洞的顶部正投影线;
在步骤d)之后,对每一排灌浆平洞尾部的支洞按照步骤e)和步骤f)的方法进行帷幕灌浆,从下一排灌浆平洞内朝上一帷幕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并使侧向搭接帷幕与上一帷幕相交;在下一排支洞内朝上一排灌浆平洞方向钻斜向孔,进行斜向帷幕灌浆,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与上一帷幕相交,或者与帷幕底线相交;
同时,在自身支洞内进行竖直帷幕灌浆直至帷幕底线。
进一步的,步骤c)和d)可同时进行,亦可先后按次序进行。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1.避免灌浆平洞的二次开挖,减少了开挖量和衬砌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2.充分利用现成的支洞灌浆,加快了施工进度。
3.形成封闭的防渗体,减少渗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所得到的结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法所得到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面图。
图中:1-第一排灌浆平洞;2-第二排灌浆平洞;3-第一帷幕;4-第二帷幕;5-支洞;6-斜向帷幕;7-第三帷幕;8-侧向搭接帷幕;10-帷幕底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大坝两岸设置第一排灌浆平洞1,在帷幕底线10深度大的区域、位于第一排灌浆平洞1下方设置第二排灌浆平洞2,第一排灌浆平洞1和第二排灌浆平洞2轴线平行,且第一排灌浆平洞1和第二排灌浆平洞2的水平投影之间间隔距离Y;
b)在第二排灌浆平洞2尾部设置连通的支洞5;
c)在第一排灌浆平洞1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一帷幕3;对于帷幕底线10深度小的区域,直接灌浆至第一排灌浆平洞1正下方的帷幕底线;对于帷幕底线10深度大的区域,灌浆深度超过第二排灌浆平洞2的顶部正投影线;
d)在第二排灌浆平洞2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二帷幕4,灌浆深度直至第二排灌浆平洞2正下方的帷幕底线10;
e)在间距Y范围内,从第二排灌浆平洞2内朝第一帷幕3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8,并使侧向搭接帷幕8与第一帷幕3相交;
f)在支洞5内沿支洞轴线且朝向第一排灌浆平洞1方向钻斜向孔,进行斜向帷幕灌浆,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6需与第一帷幕3相交,或者与帷幕底线10相交;
g)在支洞5内钻竖直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三帷幕7,灌浆深度直至帷幕底线10。
步骤c)和d)可同时进行,亦可先后按次序进行。
为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步骤c)和d)中第一帷幕3和第二帷幕4的正投影存在部分重叠区域。
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程的大坝两岸的高度会有不同,传统做法是设置多排灌浆平洞。同样的,本发明的方案中也可根据大坝两岸的高度,对于帷幕底线10深度大的区域,按照步骤a)中的方法,在第二排灌浆平洞2与第一排灌浆平洞1之间增设有N排灌浆平洞,且每一排灌浆平洞尾部均设置支洞5;
在步骤d)之前,按照步骤c)中的方法在每一排灌浆平洞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且上一排灌浆平洞的灌浆深度超过下一排灌浆平洞的顶部正投影线;
在步骤d)之后,对每一排灌浆平洞尾部的支洞按照步骤e)、f)、g)的方法进行帷幕灌浆,从下一排灌浆平洞内朝上一帷幕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并使侧向搭接帷幕与上一帷幕相交;在下一排支洞内朝上一排灌浆平洞方向钻斜向孔,进行斜向帷幕灌浆,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与上一帷幕相交,或者与帷幕底线10相交;
同时,在自身支洞内进行竖直帷幕灌浆直至帷幕底线10。
本发明的方案利用支洞进行帷幕灌浆,弥补了灌浆平洞过短造成的无法施工的缺陷,且使得第一帷幕3、第二帷幕4、侧向搭接帷幕8、斜向帷幕6、第三帷幕7组合形成封闭的防渗结构,防渗效果好。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大坝两岸设置第一排灌浆平洞(1),在帷幕底线(10)深度大的区域、位于第一排灌浆平洞(1)下方设置第二排灌浆平洞(2),第一排灌浆平洞(1)和第二排灌浆平洞(2)轴线平行,且第一排灌浆平洞(1)和第二排灌浆平洞(2)的水平投影之间间隔距离Y;
b)在第二排灌浆平洞(2)尾部设置连通的支洞(5);
c)在第一排灌浆平洞(1)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一帷幕(3);对于帷幕底线(10)深度小的区域,直接灌浆至第一排灌浆平洞(1)正下方的帷幕底线;对于帷幕底线(10)深度大的区域,灌浆深度超过第二排灌浆平洞(2)的顶部正投影线;
d)在第二排灌浆平洞(2)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二帷幕(4),灌浆深度直至第二排灌浆平洞(2)正下方的帷幕底线(10);
e)在间距Y范围内,从第二排灌浆平洞(2)内朝第一帷幕(3)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8),并使侧向搭接帷幕(8)与第一帷幕(3)相交;
f)在支洞(5)内沿支洞轴线且朝向第一排灌浆平洞(1)方向钻斜向孔,进行斜向帷幕灌浆,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6)需与第一帷幕(3)相交,或者与帷幕底线(10)相交;
g)在支洞(5)内钻竖直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形成第三帷幕(7),灌浆深度直至帷幕底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d)中第一帷幕(3)和第二帷幕(4)的正投影存在部分重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大坝两岸的高度,对于帷幕底线(10)深度大的区域,按照步骤a)中的方法,在第二排灌浆平洞(2)与第一排灌浆平洞(1)之间增设有N排灌浆平洞,且每一排灌浆平洞尾部均设置支洞(5);
在步骤d)之前,按照步骤c)中的方法在每一排灌浆平洞内钻孔并进行竖直帷幕灌浆,且上一排灌浆平洞的灌浆深度超过下一排灌浆平洞的顶部正投影线;
在步骤d)之后,对每一排灌浆平洞尾部的支洞按照步骤e)、f)、g)的方法进行帷幕灌浆,从下一排灌浆平洞内朝上一帷幕方向钻孔并进行帷幕灌浆,形成侧向搭接帷幕,并使侧向搭接帷幕与上一帷幕相交;在下一排支洞内朝上一排灌浆平洞方向钻斜向孔,进行斜向帷幕灌浆,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与上一帷幕相交,或者与帷幕底线(10)相交;
同时,在自身支洞内进行竖直帷幕灌浆直至帷幕底线(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d)可同时进行,亦可先后按次序进行。
CN201710127664.8A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Active CN106894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7664.8A CN106894390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7664.8A CN106894390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4390A CN106894390A (zh) 2017-06-27
CN106894390B true CN106894390B (zh) 2019-05-03

Family

ID=5918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7664.8A Active CN106894390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4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6471B (zh) * 2019-12-17 2023-01-24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帷幕灌浆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12873A2 (ru) * 1979-01-25 1981-03-15 Укра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институт Гидротехники И Мелио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бразовани вертикальнойпРОТиВОфильТРАциОННОй зАВЕСы
CN1513306A (zh) * 2002-12-31 2004-07-21 张国梁 浮式观赏水族箱
CN201660852U (zh) * 2010-01-28 2010-12-01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利于动物通行的涵洞
CN202954377U (zh) * 2012-12-13 2013-05-29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盖板坝基三角区帷幕结构
CN203144988U (zh) * 2013-03-18 2013-08-21 严永富 砼u型灌溉渠
CN103790116A (zh) * 2013-09-25 2014-05-14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公路两栖类动物通道系统的设置方法
CN105133571A (zh) * 2015-08-06 2015-12-09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深孔倾斜帷幕与铅直帷幕封堵式连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12873A2 (ru) * 1979-01-25 1981-03-15 Укра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институт Гидротехники И Мелио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бразовани вертикальнойпРОТиВОфильТРАциОННОй зАВЕСы
CN1513306A (zh) * 2002-12-31 2004-07-21 张国梁 浮式观赏水族箱
CN201660852U (zh) * 2010-01-28 2010-12-01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利于动物通行的涵洞
CN202954377U (zh) * 2012-12-13 2013-05-29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盖板坝基三角区帷幕结构
CN203144988U (zh) * 2013-03-18 2013-08-21 严永富 砼u型灌溉渠
CN103790116A (zh) * 2013-09-25 2014-05-14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公路两栖类动物通道系统的设置方法
CN105133571A (zh) * 2015-08-06 2015-12-09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深孔倾斜帷幕与铅直帷幕封堵式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4390A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27180U (zh) 重力坝坝基大断层加固结构
CN105569064B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裸岩的设置式沉井基础施工方法
CN205012284U (zh) 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坝基防渗结构
CN207419439U (zh) 边坡深埋混凝土抗剪结构排水系统
CN106979013A (zh) 一种偏压浅埋软弱围岩的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
CN105951712A (zh) 一种场地受限条件下穿越地下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08843343A (zh) 一种煤矿待采工作面上覆烧变岩隔水帷幕的注浆方法
CN105201001A (zh) 一种岩溶地区大型溶洞的复合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94390B (zh) 一种适用于大坝两岸的帷幕灌浆方法
CN109578007A (zh) 穿越高角度逆冲富水富砂断层隧道开挖及排水施工方法
CN202954377U (zh) 盖板坝基三角区帷幕结构
CN209260738U (zh) 一种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
CN103161178B (zh) 一种防渗墙成槽循环钻进施工方法
CN105155472A (zh) 深厚覆盖层土石坝坝基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3076B (zh) 深基坑复合含水结构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CN105970966B (zh) 一种特高拱坝基础软弱错动带的开挖施工方法
CN204530736U (zh) 高压灌浆环状格栅型基坑隔水帷幕
CN209323531U (zh) 一种双排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5133571B (zh) 一种深孔倾斜帷幕与铅直帷幕封堵式连接方法
CN210066782U (zh) 一种土质边坡排水结构
CN204920809U (zh) 一种小水眼防泥包钻头
CN103696423B (zh) 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树丛式桩靴冲桩系统
CN216739713U (zh) 一种岩溶地区灌浆帷幕结构
CN205712119U (zh) 一种临近已开挖深基坑的小基坑开挖施工结构
CN202380990U (zh) 一种自适应地层环境的管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