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8563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8563A
CN106878563A CN201710132548.5A CN201710132548A CN106878563A CN 106878563 A CN106878563 A CN 106878563A CN 201710132548 A CN201710132548 A CN 201710132548A CN 106878563 A CN106878563 A CN 106878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gap
shell
display screen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2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8563B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325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8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8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8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8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85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外壳、扬声器及麦克风,扬声器和麦克风安装在外壳的内部;在显示屏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缝隙,扬声器通过该缝隙向外界发射声波探测信号;在对应于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外壳的边框处设置有功能孔,麦克风通过该功能孔接收该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移动终端根据该反射信号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接近状态,以对显示屏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用扬声器和麦克风来实现接近检测,由于扬声器和麦克风均不需要设置在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大多数移动终端上都设置有接近传感器。当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若接近传感器判断出用户将显示屏靠近耳部,那么移动终端会控制显示屏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防止用户的脸部误触发显示屏。
移动终端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接近传感器一般设置在终端显示屏顶部的非显示区域。然而,由于接近传感器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因此接近传感器的体积较大。这就要求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预留较大面积的非显示区域。这会降低终端显示屏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提高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屏占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外壳、扬声器及麦克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麦克风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缝隙向外界发射声波探测信号,在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所述外壳的边框处设置有功能孔,所述麦克风通过所述功能孔接收所述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反射信号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接近状态,以对所述显示屏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显示屏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缝隙,在对应于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外壳边框处设置有功能孔,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可以通过该缝隙向外界发射声波探测信号,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则可以通过该功能孔从外界接收该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并由移动终端根据该反射信号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接近状态,以对显示屏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用扬声器和麦克风来实现接近检测,由于扬声器和麦克风均不需要设置在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沿P1-P1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移动终端的仰视图。
图7是图5中的移动终端沿P2-P2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A部分的第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A部分的第二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包括显示屏10、外壳20、扬声器30以及麦克风50。
其中,显示屏10包括显示区域101和非显示区域102。显示区域101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102不显示信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域102的顶部可以设置受话器以及摄像头等功能组件,而非显示区域102的底部可以设置指纹模组、触控电路等功能组件。
外壳20用于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轮廓。外壳2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金属。外壳20可以一体成型。
在移动终端100装配完成后,显示屏10安装在外壳20上,以形成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扬声器30和麦克风50均安装在外壳20的内部。
扬声器3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下端。下端即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移动终端朝下的一端。扬声器30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向外界输出声音信号。从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观察时,扬声器30是隐藏而不可见的。
在显示屏10和外壳20之间设置有缝隙40。缝隙4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底端边缘与外壳20之间。缝隙40与扬声器30的位置相对。其中,缝隙40与扬声器30中的振膜(振膜为扬声器中产生声音的部件)相通。扬声器30可以通过缝隙40向外界发射声波探测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缝隙4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也即,缝隙40的宽度可以介于0.4毫米至0.5毫米之间。可以理解的是,0.4毫米至0.5毫米的宽度可以使得扬声器30顺利地向外界发射声波探测信号。另外,0.4毫米至0.5毫米的宽度也可以使得用户不易察觉到缝隙40的存在,从而实现隐藏效果。
缝隙40的轮廓形状可以为狭长的矩形或圆角矩形等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举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麦克风5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上端。上端即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移动终端朝上的一端。麦克风50用于采集外界声音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传输到移动终端100中,由移动终端100进行处理。从移动终端100 的外部观察时,麦克风50也是隐藏而不可见的。
在对应于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的外壳20的边框处设置有功能孔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功能孔60可以设置在对应于显示屏10顶端的外壳20的边框上。功能孔60的位置与麦克风50相对。功能孔60与麦克风50中的拾音器(拾音器为麦克风中采集声音信号的部件)相通。麦克风50可以通过功能孔60从外界接收扬声器30发射的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
请参见图2,图2为图1中的移动终端沿P1-P1方向的剖视图。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70。电路板70也安装在外壳20的内部。电路板70可以为主板。电路板70用于对移动终端100进行整体控制。
在移动终端100中,扬声器30和麦克风50均安装在电路板70上。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在对应于显示屏10顶端的外壳20的边框上设置有功能孔60。麦克风50可以通过功能孔60接收扬声器30发射的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扬声器3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下端。而麦克风5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右端。右端即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对应于显示屏右侧的一端。相应的,用于扬声器30发射声波探测信号的缝隙4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底端边缘与外壳20之间。而用于麦克风50接收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的功能孔60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移动终端100厚度方向,并且对应于显示屏10右侧的外壳20的边框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扬声器3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下端。而麦克风5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左端。左端即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对应于显示屏左侧的一端。相应的,用于扬声器30发射声波信号的缝隙4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底端边缘与外壳20之间。而用于麦克风50接收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的功能孔60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移动终端100厚度方向,并且对应于显示屏10左侧的外壳20的边框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或图4所示,在扬声器30和麦克风50分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不同侧外壳边框的情况下,扬声器30在发射声波信号时,移动终端100可以将扬声器30的发射功率控制在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以一般情况下扬声器的发射功率的数值大小为100为例,那么移动终端100可以将扬声器30的发射功率控制在数值大小不低于120的范围。
请参阅图5至图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移动终端的仰视图,图7为图5中的移动终端沿P2-P2方向的剖视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扬声器3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下端。而麦克风50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下端。相应的,用于扬声器30发射声波探测信号的缝隙4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底端边缘与外壳20之间。而用于麦克风50接收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发射信号的功能孔60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移动终端100厚度方向,并且对应于显示屏10底端的外壳20的边框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缝隙40和功能孔60之间的间隔大于5毫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扬声器在发射声波信号时的发射功率较大,因此通过将缝隙40和功能孔60之间的间隔设置成大于5毫米,可以有效避免麦克风50在接收声波探测信号的反射信号时达到饱和,进而提高移动终端100在检测自身与外部物体之间的距离状态时的准确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扬声器30和麦克风50均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下端的情况下,扬声器30在发射声波信号时,移动终端100可以将扬声器30的发射功率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例如,以一般情况下扬声器的发射功率的数值大小为100为例,那么移动终端100可以将扬声器30的发射功率控制在数值大小不高于85的范围。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缝隙40可以是形成在显示屏10上的一个缺口,缺口形成在显示屏的底端。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100装配完成后,在显示屏10和外壳20之间即可形成缝隙。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缝隙40也可以是形成在外壳20的内侧上的一个缺口,缺口形成在外壳20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100装配完成后,在显示屏10和外壳20之间即可形成缝隙。
在可能实施方式中,缝隙40可以是由并排的子缝隙组成。
例如,参阅图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缝隙40可以是由三个纵向并排的子缝隙401、402及403组成。其中,子缝隙401、402及403可以均为圆角矩形的狭长孔。子缝隙401、402及403互相平行,并且彼此间隔设置。子缝隙401、402及403的宽度之后介于0.4毫米至0.5毫米之间。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缝隙40可以是由多个横向并排的子缝隙404组成的。这些子缝隙404也可以均为矩形。各子缝隙404互相平行,并且彼此间隔设置。子缝隙的边长介于0.4毫米到0.5毫米。
本发明实施例中,扬声器30发射的声波探测信号可以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对于用户是不可闻的。麦克风50接收的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也可以为超声波信号。
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100可以在自身处于通话状态时,控制扬声器30向外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通过缝隙40发射到外界。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信号。例如,超声波遇到用户脸部时,经过用户脸部的反射而产生反射信号。该反射信号通过功能孔60进入到麦克风50。麦克风50将采集到的反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到移动终端100的处理器进行处理。移动终端100可以根据该反射信号的强度判断移动终端与用户脸部之前的距离状态,从而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进入休眠状态(即息屏状态)或亮屏状态。其中,该距离状态包括接近状态和远离状态。
其中,移动终端100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越远,麦克风50采集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值越小。移动终端100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越近,麦克风50采集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值越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针对反射信号的强度设置一个息屏阈值和一个亮屏阈值。例如,息屏阈值可以为400,亮屏阈值可以为300。当麦克风50采集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值大于400时,可以判断为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例如用户脸部)之间处于接近状态。此时,移动终端100可以控制显示屏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避免用户脸部误触发显示屏。而当麦克风50采集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值小于300时,可以判断为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例如用户脸部)之间处于远离状态。此时,移动终端100可以控制显示屏进入亮屏状态。
为了促进理解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参考了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使用具体语言来描述这些实施例。然而,此具体语言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而是示例性实施例应被理解为涵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了解的所有示例性实施例。
词语“机构”、“元件”、“方式”和“配置”是泛指,并且不限于机械或物理实施例,而是可包括与处理器等相结合的软件程序。
本文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例,而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为简洁起见,传统电子设备、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和系统的其他功能方面(以及系统的单个操作部件中的部件)可不详细描述。此外,各附图中示出的连接线或连接器意图表示各元件之间的示例性功能关系和/或物理或逻辑连接。应注意,实际装置中可存在许多替代或额外的功能关系、物理连接或逻辑连接。此外,除非元件被具体描述为“必要的”或“关键的”,否则,并没有零件或部件对于实践本发明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在技术方面,本文中使用的词语“包括”、“具有”等表达开放性含义。
在描述本发明的概念的过程中使用了术语“一”和“所述”以及类似的词语(尤其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应该将这些术语解释为既涵盖单数又涵盖复数。此外,除非本文中另有说明,否则在本文中叙述数值范围时仅仅是通过快捷方法来指代属于相关范围的每个独立的值,而每个独立的值都并入本说明书中,就像这些值在本文中单独进行了陈述一样。另外,除非本文中另有指明或上下文有明确的相反提示,否则本文中所述的所有方法的步骤都可以按任何适当次序加以执行。本发明的改变并不限于描述的步骤顺序。除非另外主张,否则使用本文中所提供的任何以及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例如”)都仅仅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概念,而并非对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加以限制。在不脱离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明白多种修改和适应。
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并不用于限制。在每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被视作适用于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尽管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可建议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变化和更改。本发明意图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这些变化和更改。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外壳、扬声器及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麦克风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缝隙向外界发射声波探测信号;
在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所述外壳的边框处设置有功能孔,所述麦克风通过所述功能孔接收所述声波探测信号经障碍物阻挡反射的反射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反射信号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接近状态,以对所述显示屏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由多个并排的子缝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由多个横向并排的子缝隙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由多个纵向并排的子缝隙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底端边缘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功能孔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且对应于所述显示屏顶端的所述外壳的边框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底端边缘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功能孔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且对应于所述显示屏左侧或右侧的所述外壳的边框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底端边缘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功能孔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且对应于所述显示屏底端的所述外壳的边框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与所述功能孔之间的间隔大于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麦克风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CN201710132548.5A 2017-03-07 2017-03-07 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78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2548.5A CN106878563B (zh) 2017-03-07 2017-03-07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2548.5A CN106878563B (zh) 2017-03-07 2017-03-07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8563A true CN106878563A (zh) 2017-06-20
CN106878563B CN106878563B (zh) 2020-07-24

Family

ID=5916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25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78563B (zh) 2017-03-07 2017-03-07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856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2011A (zh) * 2017-06-29 2017-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
CN107508939A (zh) * 2017-09-11 2017-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
CN107977048A (zh) * 2017-11-22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69320A (zh) * 2018-06-11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924319A (zh) * 2018-08-30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检测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471068A (zh) * 2019-07-23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873876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134676A1 (en) * 2018-12-29 2020-07-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075027A (zh) * 2018-05-04 2020-12-1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sar抑制的超声接近感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7819A (zh) * 2014-10-09 2015-01-07 苏州触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手势唤醒的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手势唤醒方法
CN104503122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54080A (zh) * 2013-12-30 2015-07-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793695A (zh) * 2014-01-17 2015-07-2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5227775A (zh) * 2015-10-15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呼入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60262097A1 (en) * 2013-06-26 2016-09-08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2097A1 (en) * 2013-06-26 2016-09-08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4754080A (zh) * 2013-12-30 2015-07-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793695A (zh) * 2014-01-17 2015-07-2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4267819A (zh) * 2014-10-09 2015-01-07 苏州触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手势唤醒的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手势唤醒方法
CN104503122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27775A (zh) * 2015-10-15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呼入处理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草包哥: "苹果手机使用说明书:Ipone6_&Plus使用手册中文版-草包网", 《HTTP://WWW.CAOBAO.COM/NEWS/1310.HTML》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2011A (zh) * 2017-06-29 2017-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
CN107508939A (zh) * 2017-09-11 2017-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
CN107977048A (zh) * 2017-11-22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977048B (zh) * 2017-11-22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75027A (zh) * 2018-05-04 2020-12-1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sar抑制的超声接近感测
CN108769320A (zh) * 2018-06-11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769320B (zh) * 2018-06-11 2020-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924319A (zh) * 2018-08-30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检测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873876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134676A1 (en) * 2018-12-29 2020-07-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10880635B2 (en) 2018-12-29 2020-12-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71068A (zh) * 2019-07-23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8563B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8563A (zh) 移动终端
CN106657485A (zh) 移动终端
US114836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coustic module
CN107886927B (zh) 电子装置
CN206585601U (zh) 移动终端
CN110249613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9100989A1 (zh) 显示屏组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611012A (zh) 移动终端
CN107911554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453725A (zh) 一种终端
CN109150327A (zh) 一种天线检测方法、天线检测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31233A (zh) 终端设备
CN206332707U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9558715A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人脸识别方法
US20220053264A1 (en) Speaker apparatus
CN108462522A (zh)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09977A (zh) 显示屏组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550072A (zh) 盖板组件及终端
CN108965536A (zh) 移动终端
CN107249149A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635032A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08227321U (zh) 一种防水硅麦结构及其智能终端
CN20772041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200407215A1 (en) Mems microphon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010467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